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範本新版多篇

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範本新版多篇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 篇一

情況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一定的辨別能力,孩子對這門課比較感興趣,樂於學習。但學生的自制力差,對課文中的一些要求雖然能夠理解也能跟着做,但持久性不夠,需要老師經常提醒、督促。

教材分析:

本教材第一單元是:《誠信是金》第二單元是:《伸出我們的手》第三單元是:《我的綠色日記》第四單元是:《交通連着千萬家》第五單元是:《祖國真大》

教學目標:

1、知道誠實是自尊自愛的表現,愛惜自己的榮譽。

2、讓學生懂得守時、說到就要做到,都是守信的表現。

3、懂得社會需要誠信,誠信是事業成功的法寶,是現代社會正常運行的基本保障。

4、感受弱勢人羣自強不息的精神,對他們產生尊敬之情。

5、知道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瞭解常設的社會福利機構和設施。

6、引導學生用具體的行動來關心幫助弱勢羣體

7、探究家鄉水資源的一些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和危害。

8、關注家鄉的空氣質量,探究空氣污染的原因和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9、關注家鄉的動植物,初步瞭解人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由此給自己生產、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

10、學習先進人物的事蹟,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11、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2、引導學生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特點,以及自己家鄉的主要交通方式。

13、觀察本地交通秩序現狀,知道有關的交通常識。

14、學習在地圖上查找我國的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15、讓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初步瞭解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及其相應的位置。

16、讓學生了解我國的自然狀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着許多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蹟的國家,體驗熱愛國土的情感。

17、讓學生了解臺灣,知道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領土神聖不可浸犯。

18、知道盼望祖國統一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心願。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體驗誠信的可貴。

2、引導學生關注家裏的長輩,對身邊需要幫助的人獻出自己的愛。

3、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環保行動。

4、瞭解不同交通工具的特點,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

5、瞭解中國在世界中所處的位置及其概況。

四、具體措施:

1、創設情景教學,給予學生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從而讓學生以積極、歡快的情趣去學習。

2、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並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

3、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心、責任心等良好品質。

4、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5、建立新的教學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6、加強課程管理,保證教學質量、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1

2.10——2.14

誠實,不需要理由

2

2.15——2.21

拍手拉鉤不要變

3

2.22——2.28

誠信就在身邊

4

3.1——3.7

同在藍天下

5

3.8——3.14

生活因愛更美麗

6

3.15——3.21

我們的愛心行動

7

3.22——3.28

流過家鄉的小河

8

3.29——4.4

我們時刻在呼吸

9

4.5——4.11

大自然中的朋友

10

4.12——4.18

呵護綠色家圓

11

4.19——4.25

馬路修道家門口

12

4.26——5.2

交通海陸空

13

5.3———5.9

平安走天下

14

5.10——5.16

在世界的東方

15

5.17——5.23

我們的大中國

16

5.24——5.30

壯麗的河山

17

5.31——6.6

麥忙假

18

6.7——6.13

海峽兩岸盼統一

19

6.14——6.20

複習

20

6.21——6.27

期終考試

21

6.28——7.4

寫好工作總結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 篇二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目標,以積極、穩步、有效地實施深化新課程改革爲主線,以教學爲中心,務實創新,落實規範,提高效率,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爲打造“優質均衡和諧教育”而努力。

二、學生分析

四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

例如,今天的兒童在早期的社會性生活中,由於自我中心的存在以及

家庭中容易出現的放縱,使得一部分兒童自認爲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規則意識比較模糊。隨着集體生活與合作活動的逐步拓展,以及他們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學會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個講文明有教養的人。

又如,目前我國有殘疾人6000多萬,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今天幫助殘疾人,支持、搞好殘疾人事業,是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受到家長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呵護,“只知受愛,不知愛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獻”,人與人之間不能互相互相尊重。面對與自己不一樣的殘疾人,他們可能會覺得好笑,有時甚至會嘲笑、瞧不起,還可能會戲弄殘疾人。我們必須從小培養學生對殘疾人等弱勢羣體具有同情心與愛心,並讓學生樂意努力去幫助他們。

此外,四年級的國小生隨着年齡的增長,與社會的接觸也日益頻繁,獨立活動的範圍在不斷擴大,學生從平時親身經歷的事實中理解生活與交通運輸業的雙向關係,有利於學生擴大視野,豐富社會知識,從而更好地去適應生活和創造未來。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第四單元《通信連着你我他》第五單元《養育我的家鄉——貴州》

2、教學目標:

1)通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能正確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比例尺,並能利用地圖的基本知識在中國地圖上找到家鄉的位置;瞭解家鄉的自然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係,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瞭解家鄉的優秀人物,並願意向他們學習;瞭解家鄉的民俗、民風,體會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學習並傳承民族民間文化。

2)通過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的學習讓學生從瞭解日常生活中工業產品入手,探究工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體驗工人和農民爲此付出的勞動與智慧;瞭解工人生產勞動的情況,知道生產過程中的分工與合作,知道各行各業之間有一種相互聯繫的關係;知道生產是爲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人們的生活需求不斷刺激生產的發展;知道人們改進勞動工具是爲了提高生產和減輕勞動的強度。

3)通過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各種交通運輸方及其特點;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發展情況,以及交通的不斷髮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種種變化;瞭解家鄉交通的發展變化情況,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情感。

4)通過第四單元《通信連着你我他》的學習讓學生知道現代通信的種類,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讓學生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講究通信道德,遵守有關通信的法律、法規;初步瞭解通信發展的情況;體會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媒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學習利用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信息;遵守網絡道德規範,努力增強對各種信息的辨別能力。

5)通過第五單元《養育我的家鄉——貴州》的學習讓學生全面深入瞭解自己的家鄉——貴州。結合第一單元的學習讓他們鞏固與貴州有關的地理知識,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蒐集整理,瞭解到貴州的特色、民俗,進行彙報交流,激發同學們熱愛家鄉、宣傳家鄉、報效家鄉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傳承民族文化的教育。

2)通過給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動,知道工農業生產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係密切。

3)讓學生了解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通方面的情況,學習遵守交通法律法規,學會保護自身安全。

4)聯繫身邊的實際事例,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關係;通過調查,知道現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點;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擇、使用相應的通信方式來解決各種問題;懂得並遵守通信的基本禮貌和有關法律法規。

四、教學措施: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來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3、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4、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

五、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①我的家鄉在哪裏2課時

②家鄉的美景家鄉的人2課時

③濃濃鄉土情2課時

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

①吃穿用哪裏來2課時

②從電視機的變化說起2課時

③生活中的各行各業2課時

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

①多種多樣的運輸方式2課時

②交通與我們的生活2課時

③從古到今話交通2課時

④交通問題帶來的思考2課時

第四單元:通信與生活

①通信連萬家2課時

②從烽火臺到互聯網 2課時

③小窗口大世界2課時

④從看電視說起2課時

教材分析。 篇三

1、《珍愛生命》主要是喚起學生對生命的熱愛和珍惜。。

2、《安全的生活》通過指導學生的生活,出盡學生過一種安全的生活。

3、《花錢的學問》引導學生正確的消費理財觀,提高他們的消費技巧。

4、《關心你、愛護他》培養兒童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德意識弘揚人文精神,對社會充滿責任感。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 篇四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們經過三個學年的品德課學習,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大多數學生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能關心他人,主動參與各項活動,對生活充滿熱情。

一個寒假的時間,讓孩子們增長了一些社會見聞,同樣也有利於品德課的學習。但是學生的思想行爲各不相同,有部分學生畢竟還是比較自私的,團結協作精神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比較差,有些學生作業拖拉,字寫得比較差。上課時,不愛動腦、動筆,需要不斷督促,行爲習慣、思想意識等還需進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四年級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成長的腳步”,第二單元“溫新的一家人”,第三單元“生活在集體中第四單元“走向信息時代”。

四年級教材向學生展示了從家鄉民風、民俗到工業、農業、交通、通信等多個方面的社會生活事實,教材在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教材的顯著特點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的過程中進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作爲教材編寫的“明線”,道德教育作爲教材編寫的“暗線”。

如第一單元《這是我們的社區》,以家鄉的老街和老屋、家鄉的地名、風味飲食作爲基本事實,把愛護家鄉文化遺產教育與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情感蘊含其中。第四單元以世界之窗,節日大觀,多彩服飾的發展作爲基本事實,將從小關心國家大事,合理看電視等好習慣的培養蘊含在其中。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蘊含在社會事實之中,使品德教育的“無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教學目標: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教材通過引導學生探究生產與生活的關係,來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中工農業生產的基本過程,工農業生產之間的密切聯繫,生產的發展和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生產行業的不斷變遷。

通過探究交通與生活的關係知道社會交通方式的多種多樣,交通的變遷、交通與人們日常生活、社會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聯繫,交通發展引發出的新問題;通過探究通信與生活的關係引導學生了解現代通信的種類、古代人們的通信方式、通過大衆傳媒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等方面的社會常識。

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對社會基本事實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導他們看待社會現象的時候,能探究和思考社會生活中,各類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本質。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四年級教材在編寫時,注意了將社會事實方面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聯繫起來,讓他們能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注意了相關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打破學科界線的“綜合課程”。四年級教材在處理各知識領域之間的關係及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係上,將跨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融爲一體,在本冊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學、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工農業生產常識、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識,教材將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強調認知與情感綜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4、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5、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四年級教材仍注意了對學生活動的引導,教材根據內容需要設計了許多學生直接參與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親歷的活動來獲得對社會的認識和體驗。

在本冊教材中,設計了“我是小導遊”“考察家鄉街名和地名”“學做家鄉風味小吃”“家鄉新貌圖片展”“家鄉文化節”“我是小小設計師”“我是小靈通”等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

同時,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運用。如讓學生自己畫出家鄉地圖的輪廓;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總結產品更新是爲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讓學生給行業分類;讓學生掌握交通運輸的特點等。

四、教學措施:

1、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3、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4、建立新的教學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5、實現評價改革,促進學生髮展。

6、加強課程管理,保證教學質量。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五

一、學情分析

學生大部分有較強的學習積極性,少數學生學習習慣欠佳。本學期將從學生學習習慣入手,着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感受生命的美麗,知道世界因爲生命才美麗,人類應該善待、關愛生靈萬物。知道生命是寶貴的,要愛護自己的身體,呵護生命。

2、初步具備防範意識,瞭解與國小生生活相關的安全標誌和設施,注意公共安全。

3、知道家庭經濟來源有多種形式,瞭解自己家裏的主要經濟來源,體會父母掙錢的辛苦,瞭解家庭必要的生活開支。學習合理消費,熟悉本地主要的購物場所,掌握購買商品的基本常識,做個聰明的消費者。

4、瞭解殘疾人、老年人、生活有困難的人懂得與鄰里鄉親相互理解關照,不給鄰居添麻煩。

情感目標:

1、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激勵、瞭解一些可以挽救他人生命。沒有傷害的行爲,敬佩爲拯救他人的生命獻出愛心的人。

2、具備基本的自護自救能力。

3、引導學習合理消費,熟悉本地主要的購物場所,掌握購買商品的基本常識,做個聰明的消費者。

4、形成一定的社會責任感,體會到大家的事情要靠大家來做。

三、教材分析。

1、《珍愛生命》主要是喚起學生對生命的熱愛和珍惜。

2、《安全的生活》通過指導學生的生活,出盡學生過一種安全的生活。

3、《花錢的學問》引導學生正確的消費理財觀,提高他們的消費技巧。

4、《關心你、愛護他》培養兒童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德意識弘揚人文精神,對社會充滿責任感。

四、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6-8課時

第二單元8課時

第三單元8-10課時

第四單元8-10課時

總複習

五、教學措施。

1、獨立閱讀,自主學習,理解主題文字的大意。

2、藉助插圖,引導學生從各個事例中進行分析、比較,強化主題思想。

3、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合作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4、收集、整理資料。

5、模仿演示。

6、換位思考。

國小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篇六

一、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

(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2)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 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2、行爲與習慣目標:

(1) 初步瞭解個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 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羣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懂得和平與發展是人類共同的願望。

3、知識與技能目標:

培養學生逐步建立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知道同情和幫助殘疾人是一個人的良好品德的體現,並養成主動關愛處境困難或者不幸人的行爲;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關心集體、參加集體活動、維護集體榮譽承擔義務,瞭解家鄉環境問題,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瞭解民風民俗及對人們的影響,抵制不良風氣和迷信活動,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瞭解交通發展的狀況,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體會電視、網絡等媒體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瞭解辦一張報紙的基本方法,學會合作辦小報,瞭解通信的發展,知道現代通信的種類和方式,學會常用的通信方法

4、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故事續編、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明白要遵守公共秩序、社會公德。以“伸出援助的手”、“愛心小組”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心。進行實地調查,知道環境問題的原因及其危害,樹立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學生感興趣地實踐活動,培養熱愛家鄉,建設家鄉之情。以“我當小記者”、“我來當編輯”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合作的愉快。

二、情況分析(工作重點)

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教材情況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爲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爲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爲標,以體現與人爲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爲理念;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繫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能力;在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須具備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良好行爲習慣。

三、教學措施(具體做法)

1、充分挖掘我校特色的教育資源,使校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2、發揮藝術形式在本課程教學中的效能,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自主性。

3、精心準備,指導學生開展好課內外教育活動,寓教育於活動之中。

四、課外活動或興趣小組活動

1、通過播放錄像、課件等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增強健康閒暇的本領和閒暇道德觀。並以“我當小記者”、“我來當編輯”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合作的愉快。

2、讓學生組織課外研究小組,瞭解環境問題的原因及其危害,樹立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還要比較不同通信的特點,選擇適當的通信方式與自己的親友進行一次實際通信聯繫。培養他們運用現代通信工具的能力。

五、教學進度

教 學 進 度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 備註

1 2、21~2、22 1、在公共汽車上 2月20日上課

2 2、25~3、1 1、在公共汽車上

3 3、4~3、8 2、想想他們的難處

4 3、11~3、15 2、想想他們的難處

5 3、18~3、22 3、伸出我的手

6 3、25~3、29 3、伸出我的手

7 4、1~4、5 4、我們贏了清明節放假

8 4、8~4、12 4、我們贏了

9 4、15~4、19 5、綠色小衛士

10 4、22~4、26 5、綠色小衛士

11 4、29~5、3 6、我們的民風民俗 勞動節放假

12 5、6~5、10 6、我們的民風民俗

13 5、13~5、17 7、家鄉的變化

14 5、20 ~5、24 8、怎樣到達目的地

15 5、27~5、31 9、媒體連着我和你

16 6、3~6、7 10、辦一張自己的報紙

17 6、10~6、14 11、怎樣和他聯繫端午節放假

18 6、17~6、21 期終複習、期終考

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篇七

一、學生情況的分析:

本年級一個班,學生們經過三個半學年的品德課學習,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大多數學生有較強的整體榮譽感,能關心他人,主動參與各項活動,對生活的充滿熱情。一個寒假的時間,讓孩子們增長了一些社會見聞,同樣也有利於品德課的學習。

二、教材分析

四年級下冊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這是我們的社區”,第二單元“我看家鄉新變化”,第三單元“好大一個家”,第四單元“共同生活的的世界”。

四年級下冊教材向學生展示了從家鄉民風、民俗到工業、農業、交通、通信等多個方面的社會生活的事實,教材在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四下教材的顯著特點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的過程中進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作爲教材編寫的“明線”,道德教育作爲教材編寫的“暗線”。如第一單元《這是我們的社區》,以家鄉的老街和老屋、家鄉的地名、風味飲食作爲基本事實,把愛護家鄉文化遺產教育與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情感蘊含其中。第四單元以世界之窗,節日大觀,多彩服飾的發展作爲基本事實,將從小關心國家大事,合理看電視等好習慣的培養蘊含在其中。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蘊含在社會事實之中,使品德教育的“無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教學目標: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四下教材通過引導學生探究生產與生活的的關係,來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中工農業生產的基本過程,工農業生產之間的密切聯繫,生產的發展和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生產行業的不斷變遷;通過探究交通與生活的的關係知道社會交通方式的多種多樣,交通的變遷、交通與人們日常的生活的、社會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聯繫,交通發展引發出的新問題;通過探究通信與生活的的關係引導學生了解現代通信的種類、古代人們的通信方式、通過大衆傳媒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等方面的社會常識。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對社會基本事實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導他們看待社會現象的時候,能探究和思考社會生活的中,各類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本質。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的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的認識和了解。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的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四年級下冊教材在編寫時,注意了將社會事實方面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的聯繫起來,讓他們能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注意了相關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打破學科界線的“綜合課程”。四年級下冊教材在處理各知識領域之間的關係及知識與生活的之間的關係上,將跨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融爲一體,在本冊教材中,涉及到了地。學、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工農業生產常識、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識,教材將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強調認知與情感綜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4。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5。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四年級下冊教材仍注意了對學生活的動的引導,教材根據內容需要設計了許多學生直接參與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親歷的活動來獲得對社會的認識和體驗。在本冊教材中,設計了“我是小導遊”“考察家鄉街名和地名”“學做家鄉風味小吃”“家鄉新貌圖片展”“家鄉文化節”“我是小小設計師”“我是小靈通”等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運用。如教材第4頁的留白是讓學生自己畫出家鄉地圖的輪廓;教材37頁的留白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的經驗來總結產品更新是爲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43頁的留白是讓學生給行業分類;51頁的留白是讓學生掌握交通運輸的特點等。

四、教學措施:

1、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的,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3、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4、建立新的教學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5、實現]評價改革,促進學生髮展。

6、加強課程管理,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進度。 篇八

第一單元 6-8課時

第二單元8課時

第三單元8-10課時

第四單元8-10課時

總複習

國小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篇九

一、學生情況分析

我所任教的四年級三個班的孩子正處於向青少年過渡的兒童期的後期階段,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迅速發展和完善的關鍵期,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情感能力快速發展,是培養學習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時期。四年級孩子的學習動機從直接動機向間接動機開始轉化,即使沒有直接的獎勵,爲了得到老師、同學、家長和其他人的肯定性評價,他們也會努力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課程目標任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使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二)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爲。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爲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的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

4、學習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三)知識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3、瞭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簡單瞭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三、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珍愛生命”,第二單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單元“花錢的學問”,第四單元“關心你,愛護他”。

教材向學生展示了家鄉民風、民俗到工業、農業、交通、通信、生活常識等多個方面的社會生活事實,教材在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這本教材的顯著特點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作爲教材編寫的“明線”,道德教育作爲教材編寫的“暗線”。如第一單元《珍愛生命》,引發學生思考:生命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爲什麼說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單元《關心你,愛護他》,以爺爺奶奶的故事作爲引線,感受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一雙手,是關心。說話做事多向鄰里着想,是理解。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蘊含在社會事實之中,使品德教育的“無痕性”很好地得到了體現。

四、完成教學實施的辦法

1、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充實教學內容。實現評價改革,促進學生髮展。

5、拓展教學空間。開發多樣化的課程資源,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