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古詩三百首3到6歲簡單(新版多篇)

幼兒古詩三百首3到6歲簡單(新版多篇)

幼兒唐詩300首簡單大全 篇一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唐代〕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斜陽一作:夕陽)

譯文

遙望蒼蒼山林中的竹林寺,遠遠傳來報時的鐘響聲。

他戴着斗笠身披斜陽餘暉,獨自向青山走去,漸行漸遠。

註釋

靈澈上人:唐代僧人,本姓楊,字源澄,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後爲雲門寺僧。上人,對僧人的敬稱。

蒼蒼:深青色。竹林寺:在現在江蘇丹徒南。

杳(yǎo)杳:深遠的樣子。

荷(hè)笠:揹着斗笠。

荷:揹着。

幼兒古詩三百首3到6歲簡單 篇二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宋代〕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大不相同。

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像與天相接,陽光下的荷花分外鮮豔嬌紅。

註釋

曉:太陽剛剛升起。

淨慈寺:全名“淨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爲杭州西湖南北山兩大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祕書。

畢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時候。

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在這裏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

同:相同。

接天:像與天空相接。

無窮:無邊無際。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本站☆)的碧綠。

映日:太陽映照。

別樣:宋代俗語,特別,不一樣。

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幼兒唐詩300首簡單大全 篇三

聽彈琴

劉長卿〔唐代〕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七絃一作:七絲)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譯文

七絃琴彈奏的聲音清冽,曲調悠揚起伏,琴聲悽清好似風入松林。

我雖然很喜愛這首古時的曲調,但在今天人們大多已不去彈奏了。

註釋

泠(líng)泠:形容清涼、清淡,也形容聲音清越。絲:一作“弦”。

松風: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淒涼。琴曲中有《風入松》的調名。

古調:古時的曲調。

幼兒古詩三百首3到6歲簡單 篇四

所見

袁枚〔清代〕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裏迴盪。

牧童大概是想要捕捉那正在鳴叫的蟬,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聲歌唱了。

註釋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盪;迴盪。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蔭的樹。

欲:想要。

捕:捉。

鳴:叫。

立:站立。

幼兒古詩三百首3到6歲簡單 篇五

村居

高鼎〔清代〕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

農曆二月,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輕拂堤岸的楊柳陶醉在春天的霧氣中。

村裏的孩子們早早就放學回家,趕緊趁着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註釋

村居:在鄉村里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煙:春天水澤、草木等蒸發出來的霧氣。

散學:放學。

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

賞析

這首描繪春天風光的小詩,是詩人閒居農村時的即景之作。

“草長鶯飛二月天”寫時間和自然景物。生動地描寫了春天時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着,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着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裏醉得直搖晃。“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景物寫活,使讀者彷彿感受到那種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氣氛,讀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動着春的脈搏。

“拂堤楊柳醉春煙”寫村中的原野上的楊柳,“拂”,“醉”,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着堤岸。春日的大地日暖融融,煙霧迷濛,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主要寫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羣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裏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早,趁着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兒童的歡聲笑語,興致勃勃地放風箏,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爲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前兩句的物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春景既然如此動人,生活在這如畫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詩的後兩句,由景而及人,詩人饒有情致地寫了一個羣童放風箏的場面。天氣實在太好了,連平時愛在外貪玩的小學生們也一反常態,放學後早早地回到家,趕緊放起風箏來。“散學歸來”用一“早”字,說明連孩子們也讓這風和日麗的氣候給打動。

全詩前半部分寫景,後半部分寫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寫的靜態,後半部分則添加了一個動態。物態人事互相映襯,動態靜態彼此補充,使全詩在村居所見的“春”景這一主題下,完美和諧地得到了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