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詩人王安石簡介【精品多篇】

詩人王安石簡介【精品多篇】

《明妃曲》 篇一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杆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王安石待客的故事 篇二

王安石待客就是出自這本史料筆記中,講述的是王安石待客的故事,從這件事情中反映出王安石的品質。主要講述的是王安石任職宰相期間,他的親戚蕭氏來京城拜見王安石,蕭氏是王安石兒媳婦的親戚的兒子,來京城拜見當官的王安石。王安石也禮貌性的請他吃飯。第二天,蕭氏的兒子如約前往,可謂是盛裝出席,因爲他認爲王安石會盛情款待,怎麼也是當宰相的人。到了中午,他感覺很餓,但是又不能離開,過了很久王安石才讓他入座,入座後發現桌上沒有任何果蔬菜品,接下來兩人先喝了酒,然後依次上菜,先上了兩塊胡餅,然後又上了4塊肉,都是切好的小塊肉,最後上了飯,飯旁邊準備了簡單的菜湯,整個午餐可謂是簡單寒磣。蕭氏的兒子在家錦衣玉食,蠻橫無理,他也不管禮貌,就專挑胡餅的中間吃,然後把其他的都剩下,以此來表現他不滿的情緒。王安石看到後,把他挑剩下的都自己吃了,蕭氏的兒子很是慚愧。

這個故事中的王安石雖然是宰相,但是他依然生活簡樸,勤儉持家,他通過自己的生活諷刺那些貪圖名利,嫌貧愛富的人,那些人就算是他的親戚也不例外,從這裏也看以看出王安石的品格。

變法 篇三

由於深得宋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進行變法。王安石闡釋了政事和理財的關係,並認爲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執政以後,王安石繼續發揮了他的這一見解。在改革中,他把發展生產作爲當務之急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雖然強調了政府在改革中的`領導作用,但他並不贊成國家過多地干預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反對搞過多的專利徵榷,提出和堅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張和做法。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推動改革變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變法派制訂和實施了一系列新法,從農業到手工業、商業,從鄉村到城市,展開了廣泛的社會改革。與此同時,王安石爲首的變法派改革軍事制度,以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強化對廣大農村的控制;爲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對科舉、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了改革。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兩宮太后、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聯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1074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拜相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於熙寧九年(1076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閒居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便鬱然病逝。

——《宋史·王安石列傳》 篇四

○因循苟且逸豫而無爲,可以僥倖一時,而不可以曠日持久。

王安石點金成鐵的故事 篇五

王安石一生寫了大量詩文,給後人留下了許多佳句名篇。然而,他也有一些修改是弄巧成拙的。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是唐人的名句。詩人以“噪”襯“靜”,益顯其靜;用“鳴”託“幽”,逾顯其幽,這兩句詩把靜景寫活了。但王安石看後,卻不以爲然,大筆一揮,改爲“一蟬不噪林逾靜,一鳥不鳴山更幽。”王安石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去看待客觀事物,把詩句改得韻味全無,無怪乎當時的詩人黃庭堅訕笑他“點金成鐵”。

智勝廚師 篇六

王安石小時候,住在臨川城內的鹽埠嶺,離他家不遠的街口有一家麪館。王安石每天上學都要從這家麪館門前經過,並經常在這裏吃早點,久而久之,和麪館的老闆夥計都相識了。

有一天,王安石又到這家麪館吃麪。進門後,揀了個座位坐下,老闆、夥計有心考考他,故意不給他端面。王安石等了好久,看見後進門的人都吃上了面,便問跑堂的夥計:“師傅,我的面做好了麼?”夥計答道:“就來。”不大一會兒,只見跑堂的夥計手中拿着一雙筷子交給王安石道:“伢仔,你的那碗麪做好了,大師傅說要自己去端。”王安石也不計效,徑直來到廚房,只見竈墩上放着一碗熱氣騰騰的肉絲麪,滾燙的麪湯快要溢流碗外,大師傅笑眯眯地對王安石說:“伢仔,這碗麪是我特意爲你做的,味道格外好,肉也特別多,你能把它端到堂前去,不潑了一滴湯,算你白吃,不要錢。”王安石問:“此話當真?”大師傅說:“偌大的一個麪館,還出不起一碗麪麼?”好一個王安石,主意還真不少,只見他用筷子輕輕地往碗裏一伸,把麪條挑了起來,碗內自然只剩一半碗湯了。就這樣,王安石左手端起湯碗,右手拿着筷子挑起面,順順當當地把一碗滿滿的熱麪條端到店堂前,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麪館裏的人都翹起大拇指稱讚道:王安石真神童啊!

對聯成婿 篇七

王安石年輕時赴京趕考,半路上遇見一富戶人家在對詩選婿,難住了許多人。他細一打聽,這上聯是小姐出的:天連碧樹春滋雨,雨滋春樹碧連天。”求對下聯。王安石略一思索,對出“地滿紅香花連風,風連花香紅滿地。”衆人齊聲稱好。於是,王安石約定科考後完婚。

巧的'是,考場上收畢試卷,主考官又另出一題:“地滿紅香花連風,風連花香紅滿地。”求對上聯。王安石靈機一動,對道:“天連碧樹春滋雨,雨滋春樹碧連天。”主考官聞言大喜,十分讚賞。

不久,王安石與小姐舉行婚禮,正進行時,傳來王安石高中狀元的消息。正是喜上加喜,王安石非常興奮,親自下廚房烹飪菜餚,招待賀喜的四親八鄰。其中的一道“喜喜字肉”的菜別具特色,不但味道好,而且每塊肉上都刻着個喜喜字。衆人越吃越愛吃,邊吃邊誇新郎精湛的烹飪技藝。

王安石資料簡介 篇八

王安石勤奮好學,且天資聰慧,有着驚人的記憶力,先天的因素加上後天良好的教育,王安石才華出衆,博古通今,是爲難得的一代才子。王安石於1042年,考中進士,金榜題名,這也是他仕途的開端。王安石此後於輾轉於各地任職,任職過淮南判官,舒州通判,鄞縣知縣等職。任職期間,王安石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擴辦學校,爲廣大民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1067年,宋神宗繼承帝位,久聞王安石大名,繼位之後就命王安石當江寧知府,後來又提拔爲翰林學士,深得宋神宗的器重。

王安石的成就與他的經歷有着很大的關聯,王安石小時候就着父親宦遊南北,經歷的多了,對整個北宋的社會危機有着很深刻的瞭解與體會。長大後,考官入仕,在各個地方任地方官吏,這段期間體恤民情,關係民生,體會民間疾苦,爲官期間多次上書朝廷,建議興利除弊,百姓壓力小了,負擔輕了,國家才能更加繁榮。

1058年,王安石開始變法,主旨是改變整個國家“積貧積弱”的格局,王安石變法的最終目的是要改變現在的格局,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王安石變法主要分成兩塊,分別從理財和整軍兩塊重點下手,推行一些列政策改革,如青苗,免役等策略,但是王安石變法由於內因外因沒有成功。

王安石於1086年去世,享年66歲。

王安石是怎麼死的 篇九

宋哲宗10歲即位,尚不懂事,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啓用了司馬光爲宰相,而司馬光是反對變法的,同時大文豪蘇軾一直上書反對變法,所以王安石的新法很快就被廢除了,此時王安石正在家鄉江寧。

王安石是憂憤遺憾而死的,新法是王安石畢生想實現的理想,王安石從宋仁宗當政時就提出了變法,又經過英宗,最後好不容易有宋神宗的賞識,可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後新法被廢除,這是繼宋神宗的逝世給與王安石的另一個打擊,但是當時王安石已經不被朝廷重用了,他最後病死也與他的心態有關。

王安石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旨在摒除宋朝的弊端,可是他在變法的時候,沒有綜合考慮各方因素,所以新法很快的被廢除。王安石的病逝是宋朝的一大損失,不過當時不被當政者看重,也是一件可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