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王安石的《元日》賞析【精品多篇】

王安石的《元日》賞析【精品多篇】

元日 篇一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賞析 篇二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詩人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的“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着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第一句的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僅是政治家,還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創作背景 篇三

此詩作於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1067年宋神宗繼位,起用王安石爲江寧知府,旋即詔爲翰林學士兼侍講,爲擺脫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王安石即上書主張變法。次年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見家家忙着準備過春節,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詩。

作者簡介 篇四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封爲舒國公,後又改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臨川縣城鹽埠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熙寧九年(1076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註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

譯文 篇五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着新釀的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千家萬戶,他們都忙着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註釋 篇六

⑴元日:農曆正月七年級,即春節。

⑵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逝去。

⑶屠蘇:“指的是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七年級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⑷千門萬戶:形容門戶衆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七年級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