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西湖的傳說故事彙總 有關西湖的傳說故事(精品多篇)

西湖的傳說故事彙總 有關西湖的傳說故事(精品多篇)

有關西湖的傳說故事彙總 篇一

我們船已緩緩啓動了。我先把整個遊湖的行程簡單的介紹一下:環湖一週的景點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孤山,孤山景區的名勝古蹟多達 30多處,沿湖們所能欣賞到的有西泠橋、秋瑾墓、西泠印社、樓外樓、中山公園等。孤山之後是白堤,起自平湖秋月,終於斷橋殘雪,橋後還有著名的寶石流霞等景觀。欣賞完沿湖景色,我們再去湖中三島,遊船最後將在蘇堤靠岸。

現在船正在自西向東行駛,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帶的景色。孤山西接西泠橋,東連白堤,海拔35米,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孤山景色唐宋年間就已聞名,南宋理宗曾在此興建規模宏大的西太乙宮,把大半座孤山劃爲御花園。清朝康熙皇帝又在此建造行宮,雍正皇帝改行宮爲聖因寺,與當時的靈隱寺、淨慈寺、照慶寺並稱“西湖四大叢林""。或許有的朋友要問:孤山既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爲什麼要取名“孤山”呢?這是因爲歷史上此山風景特別優美,一直被稱爲孤家寡人皇帝所佔有,所以被爲孤山。從地質學上講,孤山是由火山噴出的流紋岩組成的,整個鳥是和陸地連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斷橋不斷,長橋不長”被稱爲西湖三絕。

大家再看前方那座環洞石拱橋,地處孤山西面,名叫西泠橋。它和斷橋、長橋並稱爲西湖古代的三大情橋。

過了西泠橋,孤山後麓的綠樹叢中有尊漢白玉塑像,只見這位女英雄左手叉腰,右手按劍,目光炯炯,昂首注視前方,似在探求着革命的真理。她是誰呢?她就是我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爲推翻清王朝,爭取民族獨立而壯烈犧牲的“鑑湖女俠”秋瑾。這尊塑像高2.7米,墓座高2米,正面碑石上該有孫中山手書“巾幗英雄”4個大字。秋瑾烈士的塑像,給了我們一種啓示:西湖的聞名,不僅僅是佔了山水之勝,它更因衆多的歷史人物而倍增光彩。在西湖風景區內,被譽爲“湖上三傑”的岳飛、于謙、張蒼水,還有與秋瑾一起爲振興中華而獻身的近代發主革命者徐錫麟、陶成章等,都安葬了西子湖畔。

我們的船繼續徐徐往東行駛,各位看到前面的一道粉牆,院內便是著名的西泠印社。印社右側,這幢中西合璧的建築,就是百年老店樓外樓。樓外樓創建於1848年,店名取自南宋詩人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名句。樓外樓得天時、地利、人和之便,曾經接待過許多中外名人。樓外樓的當家名菜數西湖醋魚了,它是選用西湖中在規定範圍內養殖的草魚,先在清水中餓一二天,除去泥土味,然後烹製而成的。成菜後的西湖醋魚,色澤紅亮,肉味鮮嫩,酸甜可口,略帶蟹味,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風味名菜。

現在船已駛向中山公園,孤山的正門就在這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孤山既是一座風景名山,又是一座文化名山。孤山的地位在西湖景區中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爲它蘊藏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景區內有著名的“西湖天下景,”還紀念北宋隱逸詩人林和靖的放鶴亭。這些景點等上岸後我們起前往參觀。

中山公園旁,我們看到的這一組建築是新近修建落成的“浙江省博物館”。進而面陳列着上至7020xx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下到近現代的文物展品1700餘件。博物館後面的古建築是清代的皇家藏書樓文瀾閣,它是我國爲珍藏《四庫全書》而修建的七大書閣之一。

請看前面那座突出湖面的水泥平臺的重檐亭子已展現我們眼前,這座建於清代康熙年間的建築,名叫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點,也是杭州的三大賞月勝地之一。歷史上杭州人中秋賞月有三大去處:湖中首推三島之一的三潭印月,山上應是鳳凰山坡的月岩景點,至於岸邊,就數這月白風清、水天共碧的平湖秋月了!

有關西湖的傳說故事彙總 篇二

各位遊客: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豐滿嫵媚的少婦,那麼揚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婀娜的少女,因爲杭州西湖給人一種雍容華貴的韻味,而揚州瘦西湖卻給人幾分纖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來,她那獨具的魅力,不僅僅使揚州人民喜往樂遊,也使不少海內外的文人名士爲之傾倒,單單一個“瘦”字,就引出許許多多詩人的佳句。早些年,鄧拓遊湖時,就對湖山風光讚賞不已,欣然成詩:“板橋歌吹古揚州,我作揚州三日遊;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勝收。”

【名稱來歷—大虹橋—南門】

各位遊客:我國以“西湖”命名的景區有三四十處之多,而“瘦西湖”僅揚州一個。那麼她爲什麼要定名爲“瘦西湖”呢?瘦西湖地處揚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稱“保障河”,是隋唐時期由蜀同諸山之水,匯合安徽大別山東來的洞水流人運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頃的遊覽面積,6公里多的遊程,一條曲水如錦帶,時展時收,猶如嫦娥起舞時拋向人間的五色飄帶,形態自然動人。之後改稱“瘦西湖”,是因爲乾隆年間詩人汪沆將揚州保障河與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較,寫了一首詠贊保障河的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從此“瘦西湖”作爲正式名稱,名聞中外。

“揚州好,第一是虹橋”,此刻我們來到的地方就是名聞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橋。這座橋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建於明崇份年間,橫跨保障湖水。原橋爲木質紅欄,故名紅橋,清代乾隆元年改建爲石橋。十五年後,巡鹽御史吉慶、普福、高恆相繼重建,並在橋上建橋亭,改“紅”爲“虹”,意思是橋如彩虹。現已改建爲7。6米寬的3孔低坡青石橋。虹橋在歷史上以前名噪一時,乾隆皇帝遊揚州時也作詩讚賞虹橋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遊船到虹橋,見一乞丐手執長竿,長竿端頭置一布袋,口中唸唸有詞,便問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紀曉嵐(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專在河邊吟詩乞討爲生。乾隆聞聽下旨命令乞丐當面吟詩,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煙花風流在,一代天君過紅橋。錦帆徐牽碧鏡裏,落霞貧賤照天燒。”乾隆不得不感嘆:“揚州乞兒尚能作此詩,果然不愧爲文昌之地。”而他自我也被撩動詩興,出詩應和:“綠濃春水飲長虹,錦纜徐牽碧鏡中;真在橫披畫裏過,平山迎面送春風。”今日大虹橋已成爲進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橋遠望,不僅僅可見湖水如帶,桃紅柳綠,畫舫輕歌,更可見遠處小金山上的山亭,隱隱約約,似在招引我們,步入佳境。

各位遊客:此刻展此刻我們面前的這組恢宏建築,就是今日瘦西湖的南大門,她正敞開懷抱,熱情歡迎我們的到來。瘦西湖南大門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門廳檐口的“瘦西湖”三字匾,是揚州已故書法家孫龍父的手筆。門廳廊柱上一副檻聯這樣寫道:“天地本無私,春花秋月盡我留連,得閒便是主人,且莫間平泉草木;湖山倍多麗,傑閣幽亭憑誰點綴,到處別開生面,真不減清?畫圖。”是晚清揚州詩人李逸休撰題,並由其女兒揚州著名書法家李聖和書寫的。有了這副祖聯,瘦西湖風光也更添了幾分滋力。幾年前,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元妃省親”的那場重頭戲就是在這地拍攝的,讓我們像當年的元妃那樣登上掛揖蘭橈,透過珠簾繡幕,去縱情領略瘦西湖的風光吧!

【長堤春柳—小方亭—桃花塢】

各位遊客:步入大門,腳下一道長堤,逶迤北去。從虹橋直至徐園門前,是一條600米的長堤。東側是碧波盪漾的湖水,()西側爲花圃,路的兩邊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皆爲清初鹽商黃爲蒲所築。此景即稱“長堤春柳”。每當和煦春風吹到那裏時,那細細的柳絲就被染成嫩黃色,繼而吐出粒粒綠珠。春意盎然時,柳葉舒展了,桃花盛開了,湖上微風吹來,那柳絲們娜起舞,樹影婆婆,似青煙綠秀,漫步其間,怎不會令人人迷呢!這正如詩人陳其工所描述的:“長堤春柳最依依,才過虹橋便人迷。”

春日踏訪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這“問株楊柳間株桃”的長堤上,不知遊客們是否有心曠神怕的感受。堤雖長但並不顯得單調,請看前面堤畔的這座攢尖翹角式的四柱方亭,顯然是讓我們在此駐足,靜靜地揣摩欣賞那裏的景色。亭內面西的“長堤春柳”匾是清代進士揚州書法家陳重慶的手筆。聯題:“佳氣溢芳甸(趙孟?句),宿雲檐野川(元好問句)。”爲揚州書畫家王板哉所書,登亭小想,使我們在領悟中又進入了新的意境。

堤邊的柳與別處是不一樣的,爲什麼呢?據說,當年隋煬帝開挖運河時,翰林學士虞世基推薦在河堤兩岸超多插柳,既可護堤,又可遮蔭。隋煬帝大喜,並親手先栽一株,又賜垂柳姓楊,所以外地的柳樹到了揚州就稱楊柳,“多情最是揚州柳”,所以楊柳成了揚州的市樹。

如果說“長堤春柳”似東風二月,以桃紅柳綠間植取勝,那麼挑花塢則以成片桃林,雲霞散彩的氣派見長,的確是:“花落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各位遊客:此刻我們所在之處就叫桃花塢,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拍攝時。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在此處以錦囊收桃花豔骨,埋於一環淨土之中,當她邊舞邊歌“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依知是誰”時,連桃花雞的花瓣也籟籟飄落,似乎同情黛玉的不幸。

據野史記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曾在平山堂赴宴,席間以古人“飛紅”爲題,行令賦詩。到了某鹽商時,因才思枯竭,無以爲對,竟然說出“柳絮飛來片片紅”之句。金農爲之解圍,說是古人確有該詩,併爲之補全,詩說:“廿四橋邊廿四風,憑鬧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衆人明知是金農即席杜撰,但不得不佩服金農的才思敏捷。

【四橋煙雨—徐園】

各位遊客:揚州素以橋鄉聞名,它與江南紹興一樣橋多、橋美,不一樣的是,紹興以樑橋爲多,而揚州卻以拱橋見長。此刻我們看到的這個景點叫“四橋煙雨”。此景建於康熙年間,以前爲揚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以前也是大鹽商的私家園林,登上這四橋煙雨樓,南面的虹橋,北面的長春橋,近處的春濃橋和西邊的五亭橋,都歷歷在目。每當風雨蕭蕭時,四橋就忽隱忽視,故稱“四橋煙雨”。可貴的是諸橋近在咫尺,橋橋不一樣,但這四座橋卻把湖水分割的景物相互銜接起來,又以各橋不一樣的落點和構架將全徹景點劃分爲各具特色的若干區間,使每一風景區都呈現出各自獨特的韻味。難怪乾隆每次來揚州都要登臨四橋煙雨樓,憑窗眺望。“趣園”二字便是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時的御筆。

園中有園是瘦西湖的特色,前面一道高牆將大片湖水擋住,僅以一圓形的洞門引我們入內。清初那裏是韓園桃花塢故址。民國4年(191年)改爲徐寶山洞堂,故名徐園。徐寶山曾任辛亥革命時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統管兩淮及八百里長江的緝私。他曾追隨孫中山,與清軍對陣作戰,其後又提出撤銷揚州軍政府,從而統一江蘇的主張。由於他輕視袁世凱,並趕走袁派來監視他的參謀長,袁世凱下毒手派人將他炸死。此時,曾與徐寶山共事過的著名書法家吉亮工不待請求,主動寫了“徐園”兩字。剛揮毫時,他情緒還比較沉重,所以“徐”字爲行楷,而後越寫越激動,以至寫“園”時,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憤寫成了行草。字徑雖逾尺,但兩字配合和諧,筆力遭勁。

這一小小園林中有一館,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內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處。此園是瘦西湖正門進入的第一個園,遊客一入其中頓感江南園林的精巧。未到過瘦西湖的人,就以爲這就是瘦西湖的風貌,其實這正是構園者的苦心,給人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小金山—風亭—本樨書屋】

我們穿過徐國的後門,越過小虹橋,來到了小金山。小金山是怎樣構成的呢?原先在清朝時,爲了使乾隆皇帝能直接乘船去平山堂,便新開一段蓮花埂新河,小金山就是用開挖出來的河泥人工堆積而成的。那時滿嶺遍植梅花,香氣四溢,故稱“梅嶺春深”。據說當初在堆土成山時,屢堆屢塌,三年不成,督工也急得頭暈眼花,一次在睡夢中,看見關羽帶領士兵正在打梅花樁,將木樁幾個一組打在河心,然後堆土成山。他猛然驚醒,立即仿效此法,十天後,果然堆成一座“小金山”。其後乾隆遊覽至此,聞聽此事大悅,左右乘機連媚說:“皇上南巡,感動天地神靈,連關帝也主動爲皇上效力。”乾隆更加高興,即命重賞。

對了,剛纔有位遊客問,揚州爲什麼老是引用人家的名稱?杭州有個西湖,那裏就叫瘦西湖;鎮江有個金山,那裏就叫小金山。原先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點明揚州園林之妙在於“借”,而借又借得巧,真是“借來西湖一角,堪誇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借乎小”。

下方我們沿着碗蜒山路,拾級而上,嶺上便是風亭,匾額爲清代著名詩人、學者阮元所題。山不在高,貴在層次,水不在深,貴在曲折。此時俯瞰小金山,上有風亭,中有觀音閣,下有各種形式的廳堂,很有層次,四周碧水時寬時窄,時直時曲,使人感到變化無窮而又富有自然之勢。

古城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瘦西湖一向有“翰墨園林”之稱,到處都顯示出文學藝術的特徵。此刻我們來到了臨水而建的琴室,門前古柏兩株,樹齡都在220__年以上,樹高過檐數丈,蔥籠疊翠。請大家隨我走進琴室的庭院,請看東面花瓶門的石額上刻着“靜觀”兩字,這是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的手筆。琴室後是木標書屋。遊客們:大家請持續安靜。爲什麼?因爲那裏是讀書所在,自然要安靜了。園內種有老桂樹15株,花開時節濃香醉人,又名“桂園”,木揮是桂花的別稱。

【吹臺—五亭橋—白塔】

各位遊客:在小金山西麓有一條岸柳成行的長堤,伸向湖心,長堤的頂端就是吹臺,也叫“釣魚臺”。提起釣魚臺,我們會想起北京國賓館的釣魚臺,另外還有陝西寶雞姜太公的釣魚臺。揚州的釣魚臺自有其高妙之處,伸出水面的小島,岸柳成行,寬丈許,長有百餘步,直插湖心。整個吹臺既無繁雜的斗拱挑出,又無雕樑畫棟的富麗堂皇,而是素油塗抹樑檐,顯得樸實無華。釣魚臺建於清乾隆年間,最初設計者的本意是:乾隆遊湖時,樂隊在其中彈奏江南絲竹,以助遊興,所以亭內有沙孟海題“吹臺”匾。誰知有一次乾隆皇帝來到此地,覺得此處更宜釣魚,於是勃發釣魚之興。這下忙壞了手下人,管事的鹽商火速暗中挑選水手,潛入水下,以荷葉蓋頂,以荷莖換氣。每當乾隆落竿垂釣,水手就將活魚一條條掛上構去,乾隆舉竿魚躍,大家都喝彩歡騰,以爲水神也從太君心意,鹽商也自然得到獎賞。現今檐口的“釣魚臺”三字匾,是書法家劉海粟所題。兩邊檻聯,上聯爲“浩歌向蘭渚”,是唐代徐彥的佳句;下聯爲“把釣待秋風”,是唐代杜甫的名言。吹臺三面各開圓洞門,以門借景,有“三星拱照”之稱,爲我國造園技藝中運用借景的傑出範例。

遊客們:前面橫跨瘦西湖南北兩岸,巍峨屹立在我們面前的這座環拱石橋就是五亭橋。五亭橋不僅僅是揚州瘦西湖的象徵,而且是全國風景名勝中獨一無二的景觀,因橋上建有五亭,大家便都稱它爲“五亭橋”。此橋是由巡鹽御史高恆爲迎奉乾隆第二次南巡(1757年)而建,又因爲其形狀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又叫“蓮花橋”。全長55。5米,橋基平面分成12個大小不一樣的橋墩,最爲獨特的是橋基,雖然用大塊青石砌成,但十分纖巧,橋亭比例適當,配置和諧,造橋者把橋基建成“艹”形,主橋爲單曲拱橋,旁構4翼,每翼各有3個半拱的橋洞,連同引橋兩個扇形橋洞,共有15孔。孔孔相連,正面望去,連同倒影,構成5孔,大小各異,形狀各殊;泛舟橋下,孔孔相通,猶如城堡。蓮花出水似的五亭橋,結構巧妙,造型獨特,橋亭結合,氣勢宏偉,舉世無雙,被著名橋樑建築專家茅以升評價爲“中國古城交通橋與觀賞橋結合的典範”。

五亭橋南面爲蓮性寺,原稱“法海寺”,初建於元代,清康熙四十四年(1720__年),改爲“蓮性寺”。裏面有名的建築是白塔,巍峨矗立,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塔身爲磚結構,分三層,上層叫剎,中層是龕,均呈圓形,下層是塔基,爲正方形。整個造型與北京北海白塔相似。據說這座白塔是一夜之間造成的。一天,乾隆的遊船到了五亭橋畔,忽然對揚州陪同官員說:“那裏多像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開窗一看,只見五亭橋旁一座白塔巍然聳立,以爲是從天而降,身旁的太監連忙跪奏道:“是鹽商大賈爲彌補聖上游瘦西湖之憾,連夜趕製而成的。”原先這座白塔是八大鹽商之一的江春用萬金賄賂乾隆左右,根據北京白塔的圖樣,然後用鹽包爲基礎,以紙紮爲表面,在一夜之間製作而成的。儘管只可遠視,不可近攀,但乾隆不無感慨地說:“人道揚州鹽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當然真塔不可能是在一夜之間造成的,它究黨建於何年已無法考證。但白塔屬喇嘛塔,系藏傳佛教喇嘛教寺院裏的塔制,在瘦西湖中也僅作爲點綴而且。它高27。5米,外形輪廓線也比北海白塔瘦長,塔座是磚雕的束腰須彌座,八角四面,每面三龕,龕內雕刻十二生肖像,象徵一年12個月,一天12個時辰。築臺53級,象徵童子拜觀音的53參;相輪爲13層,象徵天的最高處13天。正是:處處有象徵,時時有暗示,造園手法運用得十分巧妙。

【熙春臺—望春樓—二十四橋—小李將軍畫本軒】

各位遊客:不知你們是否發現我們剛纔走過的路程,從虹橋到小金山爲一折,湖面由南北轉爲東西,過吹臺,穿五亭橋到此又一折,湖面由東西轉爲南北,直到蜀岡山麓。第二轉折處的起點就是前面那組氣勢恢宏的仿清建築——熙春臺。所謂“熙春”是取《老子》“衆人熙熙,如登春臺”之意,表現了一種春日登高,與大自然相融,超然自樂的境界。熙春臺與小金山遙遙相對,都處在湖面轉折之處。它是當年乾隆皇帝祝壽的地方,因此處處體現出皇家園林富麗堂皇的宏大氣派。所有建築的瓦頂全用綠琉璃筒瓦,與遠處五亭橋的黃瓦朱棟,白塔的玉鉢體金頂相映成趣。熙春臺內的裝飾,使用了揚州漆器工藝,個性是這幅壁畫《玉女吹蕭圖》,採用揚州磨漆畫的工藝,表現出一羣唐代仕女歡歌豔舞的壯觀場面。

從熙春臺向東隔湖相望,赫然入目的是望春樓,樓屋二層,翹角飛檐。上層半爲露臺,登臺可覽園中秀景;樓下中爲茶室,南北兩小間分別闢爲山水庭院,頂部可見天日。

望春樓之西爲“小李將軍畫本軒”,兩層之間有水池曲橋相連。小李將軍指的是誰呢?據記載,唐高宗時,宗室畫家李思訓,受封爲右武衛將軍,人稱大李將軍,他兒子李昭道曾任揚州大都督府參軍,人稱小李將軍。“小李將軍畫本軒”是按李昭道的畫意設計的,由於“大李小李”共創了唐代“金碧山水畫派”,因此,我們這天透過扇形窗戶觀賞對面熙春臺金碧輝煌的廓影,能夠聯想起盛唐藝術那種雍容華貴的氣象。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調。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這是唐朝詩人杜牧留給我們的千古絕句,千百年來,二十四橋以其清麗俊爽的畫面,迷濛空幻的意境,浪漫悠揚的情調撥動了無數文人墨客的心絃。那麼二十四橋因何得名呢?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前來觀賞。過了畫本軒向北過小石橋西折便是那名聞遐邇的二十四橋了。請看,整座橋是用漢白玉砌成的單孔拱形石橋。它全長24米,寬2。4米,兩端各12級臺階,兩邊各24根漢白玉雕柱,高、寬各2。4米。橋上雕飾明月圖案,秀麗典雅。橋東有貼壁黃石假山,西有熙春臺,再現了唐詩中的詩情畫意。景區佔地約7公頃,爲一組古典園林建築羣,整個景區在體現“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意境中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在那裏,我們並未見到二十四橋橋名,但卻處處暗示二十四之意。當然也有人說二十四橋指的是二十四座橋,然而我們對二十四橋似乎也不必作繁瑣的考證。倒不如對杜牧詩中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神奇股脫的意境去作一番細細的品味。正因爲如此,歷史上纔會有許多中外名人前來觀賞那裏的景觀。

“二十四橋月如約,黃花開遍瘦西湖;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揚州。”這是長期旅居國外的李鴻章的孫子李孔昕先生來遊覽瘦西湖後發出的感嘆,不知各位對此有無同感。作爲導遊的我衷心期望迷人的瘦西湖風采能撥動您的心絃,給您留下清新雋永的回憶。

有關西湖的傳說故事彙總 篇三

各位同學:

你一定聽說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名言吧!其實,把杭州比喻成人間天堂,是因爲有了西湖,唐朝大詩人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還念念不忘西湖,“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西湖這麼美,當然孕育着許多奇妙動人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天上有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他們一起琢磨了很多年,白玉就變成一顆光芒四射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裏,哪裏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後天消息傳到天宮,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前來把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遭到王母拒絕,於是就你爭我奪,王母被掀翻在地,兩手一鬆,明珠就掉落到人間,變成了晶瑩清澈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降落,變成了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在西湖之濱。

西湖邊上還有一座名山——孤山,爲什麼要取名“孤山”呢?這是因爲歷史上此山風景特別優美,一直被稱爲孤家寡人皇帝所佔有,所以被爲孤山。

斷橋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橋,斷橋是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點,視野開闊。每當瑞雪初晴,橋的陽面已經冰消雪化,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遠遠望去,橋身似斷非斷,“斷橋殘雪”就因此得名。導遊詞

西湖中有三島。最大島是“三潭印月”。島南面的三座石塔鼎立在湖上,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着5個小圓孔,塔頂呈葫蘆形,造型優美。到了中秋佳節,三塔的燈光透過15個圓孔投影在水面上,共有30個月亮,有說不盡的詩情畫意。

我們再來看湖心亭。它是西湖中最大的一座亭。站在湖心亭處眺望西湖,水光山色,盡收眼底,西湖風光,一覽無餘。

湖心亭西北的那個小島,稱爲阮公墩。是西湖三島中最小的一個,現在已成爲杭州市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阮墩夜遊則是爲各地旅遊者隆重推出的西湖夏季的一個特色旅遊項目。

游完湖中三島,我們的船已駛向即將停靠在方向----蘇堤。大家請看:前面這條自南而弱橫貫西湖,全長2。8公里的湖中長堤就是蘇堤。堤上共有6座石拱橋,分別是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堤岸種植桃柳、芙蓉,形成“西湖景緻六條橋,一枝楊柳一枝桃”的景色。說到蘇堤,人們自然會想起北宋詩人蘇東坡,蘇東坡曾二次擔任杭州的地方官,他組織20萬民工疏浚西湖,然後利用湖泥葑草,築成了這條從南屏山下直通棲霞嶺麓的長堤,後人爲了紀念他的功績,取名“蘇堤”。現在堤的南端修建了“蘇東坡紀念館”供人們參觀,緬懷蘇東坡的功績。

各位朋友:人們常常把杭州西湖和瑞士日內瓦的萊蒙湖比喻爲世界上東西方輝映的兩顆名珠,正是因爲有了西湖,才使意大利的馬可波羅把杭州經喻爲“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西湖做爲著名景點,接待過世界各國的元首不計其數。因此,西湖不僅是杭州的明珠,更是東方的明珠,世界的明珠。

“憶江南,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這是白居易爲頌揚西湖給後人留下的回味無窮的千古絕唱。各位朋友,當我們即將結束西湖之行時您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但願後會有期,我們再次相聚,滿覺隴垵賞桂子,錢塘江上看潮頭,讓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住您美好的回憶。

有關西湖的傳說故事彙總 篇四

我們惠州有個美麗的惠州西湖,這裏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個旅遊的好地方。

春天,春姑娘披着一身綠葉在暖風裏跳動走來,春風吹拂着堤岸邊千萬條才展開嫩葉的柳絲。

當你乘着春風來到西湖門,迎接你的是一片碧翠的湖水。

遊人在水面划船,戲水,不時傳來一陣歡聲笑語,過了一會,就會看到幾圈波紋盪漾開去。

不時,幾條小魚躍出水面,像在跟遊人招手呢!夏天,最迷人的地方是荷花亭。

你進了荷花亭的門,遠遠就聞到一陣清香。

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荷花亭亭玉立,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一朵朵粉色的荷花,千姿百態,向人們展開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

秋天,秋高氣爽,晴空萬里,蔚藍的天空中漂浮着幾朵白雲,就像大海中的幾朵浪花。

秋來了,給西湖披上了金色的風衣。

秋風一吹,樹葉紛紛飄落,它們在空中盡情飛翔,有黃的,有綠的,有半黃半綠的,它們雖然不像真的蝴蝶那樣色彩繽紛,花樣繁多,但也頗有一番情趣呢!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美麗的西湖。

有關西湖的傳說故事彙總 篇五

各位親愛的遊客們,大家早上好,我叫朱敏嘉,大家可以叫我朱導。歡迎大家來到“人間天堂西湖。我們即將開啓西湖之遊,我們要去遊覽孤山、斷橋和三潭映月。祝大家旅遊愉快!請大家不要亂丟果皮垃圾,亂塗亂畫。

西湖這麼美,當然有許多奇妙的傳說。相傳多年前,天上有玉龍和金鳳,它們在銀河旁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玉石,它們一起啄了許多年,玉石就變成一塊光芒四射的寶珠,這顆寶珠的光芒射到哪兒,哪兒的樹木就常青,花朵就盛開。後來消息傳到天宮,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來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遇到王母娘娘拒絕,於是就爭搶起來。王母娘娘被打倒,兩手一鬆,玉石就掉落人間,變成了金瑩的西湖,而玉龍和金鳳就變成了鳳皇山和玉皇山,守護西湖。

大家向東看,那是斷橋!它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橋。它十分有趣:斷橋是北里湖與外湖的分水點。每當瑞雪初晴,橋的陽面已經冰消雪化,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遠遠看去,橋身似斷非斷,“斷橋”就因此得名。

大家現在請向前看,這是“三潭映月”,也叫“小瀛州”。這是一個“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湖上花園。全島呈“田”字形,東西連柳提,南北建曲橋,曲橋兩側,種植着大片紅、白、各色的睡蓮。

接着請大家上島遊覽。請看:三塔立在湖上,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着5個小圓洞,塔頂呈葫蘆形,造型優美。每逢中秋佳節,皓月當空,人們在塔內點上蠟燭,沿口蒙上薄紙,燭光外透。這時,“塔影、月影、雲影”溶成一片。燭光、月光、湖光交相輝映,在光的折射中,三塔的燈光透過15個圓孔投影在水面上,共有30個小月亮了,再加上天上的一個,湖中的一個,就有32個小月亮了,呈現“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美麗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溶秋”呀!

大家向前走,西湖邊上還有一座名山孤山!爲什麼要取名“孤山”呢?這是因爲歷史上此山十分優美,一直被皇帝所佔有,所以叫“孤山”。

西湖是一首詩,一副畫,一位楚楚動人的少女。“憶江南,最美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這是自白居易爲頌揚西湖給後人留下回味無窮的千古絕唱!

各位朋友,我們即將結束這次西湖之行,希望讓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在你美好的回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