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舜歷史傳說故事

關於舜歷史傳說故事

舜,中國上古時代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被後世尊爲五帝之一,華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舜 的傳說故事,供大家參考。

一、舜基本介紹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以孝行聞名。後經四嶽舉薦,舜被堯立爲爲繼承人。舜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堯未完成的盛業,後又整頓禮制,減輕刑罰,統一度量衡。傳去世於南巡途中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山(今湖南永州市寧遠縣),諡號爲舜。

二、舜概述

舜:傳說中的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姚姓,名重華,建都於蒲阪(今山西永濟)和帝丘(河南省濮陽市),爲五帝之一,奉爲華夏至聖。

《離婁下·第一章 》 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範縣在東夷、冀州和中原的交界地帶)。”

《元和姓纂》載:“姚,生於姚墟,一說出生於諸馮,子孫以姚爲氏。”

《新唐書·宰相世系》:“姚姓,虞舜生於姚墟,因以爲姓。”“舜後胡公嬀滿封於陳,裔孫敬仲仕齊爲田氏,其後居魯,至田豐,王莽封爲代眭侯,以奉舜後,子恢避莽亂,過江徙居吳郡,改姓爲嬀。五代孫敷,復改姓姚,居吳興武康。”

北宋景佑年間刊本:邵思著[3]《姓解》記載:“女生爲姓,故姓之字多從女。虞舜生於姚,故因生地爲姓,後世有以姚爲氏。”

《古今姓氏書辯證》和《通志·氏族略》記載:"虞有兩姓,曰姚曰嬀。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嬀水之居而姓嬀。故姚恢改姓爲嬀,而嬀皓又改姓爲姚,知姚與嬀可通.......”

《尚書》雲:“德自舜明。”《尚書·堯典》記,舜 “堯釐降二女於嬀汭,嬪於虞。”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

《史記·五帝本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這裏說的舜和虞帝,史稱虞舜,又稱舜帝、帝舜,姚姓,有虞氏,名重華,是上古五帝之一。

根據《尚書》、《史記》等有關典籍,虞舜爲人處世、治國理政,皆以德爲先導,以和諧爲依歸,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諧,其和諧之道內涵十分豐富。

傳其稱號爲有虞氏,姓嬀氏姚,名重華,字都君,諡曰“舜”。因國名“虞”,故又稱虞舜。他是帝顓頊的六世孫(顓頊-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重華),自五世祖窮蟬起都是平民。帝舜從小受父親瞽叟、後母和後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屢經磨難,仍和善相對,孝敬父母,愛護異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讚譽。舜生於姚墟(今河南濮陽範縣濮城鎮),漁獵於雷澤(今河南濮陽範縣濮城鎮東南),在黃河之濱燒製陶器,在頓丘(今河南濮陽清豐縣)一帶經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民間威望大。

他在歷山(今山東鄄城,因黃河淤積而消失)耕田,當地人不再爭田界,互相很謙讓。人們都願意靠近他居住,兩三年即聚集成一個村落。當時部落聯盟領袖帝堯年事已高,欲選繼承人,四嶽一致推舉舜,於是,堯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讓九名男子侍奉於舜的左右,以觀其德;又讓舜職掌五典、管理百官、負責迎賓禮儀,以觀其能。皆治,乃命舜攝行政務。

舜在當帝之前,四嶽(四方部族首領)向帝堯推薦過舜,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居住在嬀河邊。他們的子孫有留在嬀河邊居住的,便以嬀爲姓。另見舜文化、虞舜文化。五帝之一的舜因生在姚地,後世子孫便以居地爲氏,稱姚氏,世代相傳,史稱姚氏正宗。因而史稱姚、虞、陳、胡、田爲"嬀汭五姓"。東漢在中央政府任尚書的嬀皓也改回本族最早本姓的姚姓。

堯把帝位禪讓給舜,二十八年後去世。舜選賢任能,舉用“八愷”、“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堯未完成的盛業。傳說他巡狩四方,整頓禮制,減輕刑罰。要求人民“行厚德,遠佞人”,“直而溫,寬而慄,剛而毋虐,簡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鄰里。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賓服,四海鹹頌舜功。《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爲舜乎!”傳去世於南巡途中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山(今湖南永州市寧遠縣)。

“從夏開始,夏朝的世系非常清楚,十七個王。”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科學家專家組認爲“夏是最早的王朝,但中國文明的起源遠在其前。”

禹與舜不可分割,當一些人還捧着顧頡剛先生“考證”的“大蟲”來質疑我國上古文明史時,豈知,在堯舜禹之前的2000-3000年,我國已經有了仰韶文化較大規模的城(如鄭州的西山古城)。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多年這段時期裏面(“這一段用歷史傳說來說大約就是堯舜那個時代”),古城已經很多。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說古城林立;一些陶器、玉器上的符號“如果說和文字沒有關係,恐怕就不好講了”;中國也出現了禮儀性的大墓;出現了含鋅的銅基合金和含鉛的銅基合金,也就是出現了黃銅器和青銅器。“到夏代的時候,青銅器就普遍使用了。”上述四項,就是世界公認的“文明”的標誌。

三、舜歷史傳說

舜帝陵廟遺址舜生在平陽西南數百里一個小小村落的農家中,他的體形有非常奇異的地方,他眼內瞳子都有兩個,他的掌心紋路象個“褒”字,他腦球突出,眉骨隆起,頭大而圓,面黑而方,口大可以容拳,龍顏面目角,取名叫舜,舜是一種花卉,他的號就叫華,排行老二,就叫仲華(與“中華”諧音)。可惜不久他母親去世,他後母性情悍戾,尤其是他的弟弟象出生後,就更沒有好日子過了。舜在家中常只能看着後母所生的三個兒女喝飽吃足,他只能枵腹而寢。然而不管後母如何待他,他總是笑臉相迎、謙謙如也。有一年冬天,氣候大寒,舜身上還只穿兩件單衣,瑟縮不堪,鄰里秦老漢實在看不過去,出面干涉,並希望虞家能送舜去讀書,但家中卻堅持要舜放牛,好在教書先生善良,在秦老漢的幫助下,舜一邊放牛一邊學習,他從先生那裏知道:一個人雖有聰明睿智之質,經天緯地之才,仁聖忠和之德,但是“學問”二字終究是不可少的。要求學問,必須讀,要能讀書,必先識字。他也悟出爲人要誠實,要有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

這年過了殘冬,舜已經十六歲了,生得高大,儼如成人,從此開始艱辛的耕作,後母規定他一天到晚都必須勞作,連中餐也不準回去吃,有人問他,他答道:“農家以節儉爲本,一日兩餐足矣,何必三餐?”他漸漸得到當地人的敬重和稱譽,但舜無緣無故被三次逐出家門。這其中日子雖然清苦,但舜卻加緊學習,包括師事八歲的兒童蒲衣子。他從蒲衣子那裏學到許多運動的道理,包括足的容宜重,手的容宜恭,目的容宜端,口的容宜止,聲的容宜靜,頭的容宜直,氣的容宜肅,立的容宜德,不偏不倚,無懈無情。

舜的道德修養越來越高,他多次耕作的歷山地方人越聚越多,已由一個荒僻的地方,成了個大都會,但他卻仍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在一日田間勞作時,他以鳥爲例,信口而歌:“涉彼歷山兮崔嵬,有鳥翔兮高飛。思父母兮歷耕,日與月兮往如馳。父母遠兮吾將安歸?”歌罷,悲從中來,放聲大哭,這年舜已經三十歲了,

也就在這時堯帝已深知舜的爲人,終於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出嫁前堯帝囑咐兩個女兒:“大凡爲妻爲婦之道,總以‘柔順’二字爲最重要。男子氣性,剛強的多;女子氣性,假使也剛起來,那就不好,夫婦之間不可能事事都能同心協力,遇到這種情況,爲妻的總要見機退讓。”完婚之後,舜帶着兩個妻子回見父母,想不到遭到父母的拒絕,而他那後母生的弟弟象見到兩位嫂子的絕色姿容,竟起了不軌的心思。娥皇女英嫁給舜之後,過起了艱苦的生活。像念着兩位嫂子的美貌,常乘舜不在家的時候找嫂子閒談,希望用吊膀子的方法來勾引嫂子,娥皇女英是聰明人,但不敢得罪他,怕他在父母面前說舜的壞話,越是如此象便越是有心,竟覺得只有殺死舜,纔可將嫂子搶到手。象通過母親叫舜去修房子,去疏通井,然後放火燒屋,用泥土封井,妄圖把舜燒死,把舜封在井中悶死。每次娥皇女英都通力合作把舜救了出來,舜總是不記前嫌。

在這一系列的事情中,堯對舜更加欣賞,終於堯把舜召到京城,開始委舜重任,舜大舉推薦人才,舜於是“賓於四門,納於大麓,烈火風雷不迷,虎狼腹蛇不害。”於是堯死後,舜即位爲天子,定都於蒲阪。

舜勤政愛民,爲加強中央與各地的聯繫,他規定各部落君長定期來蒲阪朝見天子一次,天子也照例前往全國各地巡狩一次,每次除了大臣隨扈以外,娥皇女英都隨行照顧他的起居,三人同行,恩愛非常,舜左右逢源,二女雨露均沾。這年盛夏來到洞庭湖,因天氣太熱,娥皇女英就留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舜繼續南巡。

這晚,女英忽然夢到了舜帝,不象個天子模樣,坐着一輛瑤車,有霓施、羽蓋擁護着,自天空降下來,對她說,自己已經不在人世,大家不要悲傷,人生在世,總有一日分散的。女英醒來,非常焦灼,惦念舜帝,急急告訴娥皇,娥皇口中雖說“妖夢是不足爲憑,只怕你平日掛念極了,做的是心記夢,你放心吧。”但內心也十分焦灼。不久,果然傳來了舜死在蒼梧山的消息,還帶來了舜帝給娥皇女英的遺囑:“汝戒之哉!形莫若緣,情莫若率。緣則不離,率則不勞。不離不勞,則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聽到噩耗,覺得一切希望都已不存在了,那麼多年的艱苦奮鬥,那麼多年的恩愛相親,都一去不復返了。娥皇女英渾身哆嗦,哭了好幾回,身心受着火一般的煎熬。娥皇女英一天比一天悲傷,健康也受了損害,眼淚漸漸地哭幹了,一滴一滴的鮮血從眼中流出來。這晚濃霧漸漸地把整個君山罩住,天空中閃電一道急過一道,雲越積越厚,天空好象要倒扣下來,突然間狂風捲着暴雨呼嘯而來,洞庭湖掀起層層巨浪,都似乎要把岳陽城撼倒。娥皇女英一片至誠的思念、悲痛終於感動了上天,天神將她們流出的眼淚,流出的血淚都一點點收集起來,都把它們灑在洞庭湖君山的翠竹上。在這狂風暴雨中,娥皇女英突然間頭腦是那樣地清醒。突然間明白好象舜正在召喚着她們,兩人都好好地修飾打扮了一番,就像是迎接遠行歸來的舜一樣,攜手投入洞庭湖中。頓時風停雨住,波瀾不驚,君山上那叢叢翠竹都浸染上斑斑點點的淚跡,成了二妃對舜帝一片至情的象徵。

標籤: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