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大學聯考語文必背古詩文【通用多篇】

大學聯考語文必背古詩文【通用多篇】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篇一

塞下(邊界要塞之地,此指西北邊疆)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邊塞所特有的聲音)連角起,千嶂(崇山峻嶺)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在石上刻)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篇二

老夫聊(姑且,暫且)發少年狂,左牽黃(黃犬),右擎蒼(蒼鷹),錦帽貂裘,千騎(一人一馬稱一騎)卷平岡。爲報傾城(全城的人都出來了)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指孫權,這裏是作者自喻)。 酒酣胸(胸懷)膽(膽氣)尚(還)開張(寬闊豪壯)。鬢微霜(稍白),又何妨!持節(符節)雲中(古郡名),何日遣馮唐(這裏作者是以魏尚自比)?會(定將)挽雕弓(飾以彩繪的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這裏借指西夏)。

27、水調歌頭(詞牌名)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本站★√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端起酒杯)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宮殿),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回到天上去),又恐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仙宮),高處不勝(經受不住)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哪裏比得上)在人間。

轉(轉過)朱閣(硃紅色的樓閣),低綺戶(低低的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無眠(沒有睡意的人)。不應有恨(怨恨),何事(爲什麼)長向(在)別(分離)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指人的“歡”“合”和月的“晴”“圓”)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共享)嬋娟(指月亮)。

《赤壁賦》 宋蘇軾 篇三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農曆每月十六),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通“囑”,勸人飲酒)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一會兒),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白茫茫的水氣)橫江,水光接天。縱(任)一葦(指小船)之所如(往),凌(越過)萬頃之茫然(曠遠的樣子)。浩浩乎(詞尾,……的樣子)如馮(通“憑”,乘)虛(太空)御(駕)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脫離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船的兩邊)而歌之。歌曰:“桂棹(桂樹做的棹)兮蘭槳(木蘭做的槳),擊空明(月光下的清波)兮溯(逆流而上)流光(江面浮動的月光)。渺渺(悠遠的樣子)兮予懷,望美人(指他思慕的人。古人常用美人作爲聖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徵)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依、循)歌而和(唱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形容聲音婉轉悠長),不絕(斷)如縷(細絲)。舞(使。。。起舞)幽壑(深谷)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寡婦)。

蘇子愀(容色改變的樣子)然,正襟危(端正)坐,而問客曰:“何爲其然也(爲什麼這樣悲涼呢)?”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盤繞),鬱郁乎(詞尾,……的樣子)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當)其破荊州,下(攻佔)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首尾相接的船隻)千里,旌旗蔽空,釃酒(斟酒)臨江,橫槊(長矛)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打漁砍柴)於江渚(江中小洲)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小船),舉匏樽(用葫蘆做成的酒器)以相屬。寄蜉蝣(古人說它朝生暮死,這裏用來比喻人生短促)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一顆米粒)。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屢次)得,託遺響(餘音)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往)者如斯(此),而未嘗往也;盈(滿)虛(缺)者如彼(那),而卒(到底)莫消(消減)長(增長)也。蓋(這裏表假設語氣)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加強否定,竟)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即使)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這裏指“自然”)之無盡藏(無窮無盡的寶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共享)。”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凌亂,也寫作“狼藉”)。相與枕藉(互相枕着墊着)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已經顯出白色)。

《師說》 唐韓愈 篇四

古之學者(求學的人)必有師。師者,所以(用來……的,。。。的憑藉)傳道受(通“授”,傳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疑惑)也,終不解矣。生乎(於)吾前,其聞(知道,懂得)道也固(本來)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跟從)而師之(就是“以之爲師”)。吾師道也,夫庸(豈、哪)知(瞭解、知道)其年(年齡)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因此、所以)無(無論,不分)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在的地方)。

嗟乎!師道(從師學習的風尚)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超出一般人)也遠矣,猶且(尚且,還)從師而問焉(之);今之衆人(一般人),其下(低於)聖人也亦遠矣,而恥(以……爲恥辱)學於師。是故聖益(更加、越發)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的原因)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大概)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對於)其身(自身)也,則恥師(以從師爲恥)焉,惑(糊塗)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文辭語意已盡處爲句)讀(未盡而須停頓的地方爲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句讀不明),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通“否”)焉,國小(小的方面要學習)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互相學習),士大夫之族(類),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年齡)相若(差不多)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恢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並列,排列),今其智乃(竟)反不能及,其(加強反問語氣)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固定)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這)徒(一類人),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一定)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學習、研究),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古代解釋經書的著作)皆通(普遍)習之,不拘於時(時俗),學於餘。餘嘉(讚許)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贈送)之。

蒹葭 《詩經》 篇五

蒹葭(蘆葦)蒼蒼(茂盛的樣子),白露爲霜。所謂伊人(那人),在水一方(在那水的那一邊,指對岸)。溯洄(逆流而上)從(跟隨,這裏是“追尋”的意思)之,道阻(艱險)且長。溯游(順流而下)從之,宛(好像)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茂盛的樣子),白露未(幹)。所謂伊人,在水之湄(岸邊)。溯洄從之,道阻(險)且躋(高)。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水中高地)。

蒹葭采采(茂盛,衆多),白露未已(還沒有完)。所謂伊人,在水之澹ㄋ邊)。溯洄從之,道阻且右(彎曲)。溯游從之,宛在水中b(水中的小塊陸地)。

登飛來峯 王安石 篇六

飛來山上千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或七尺爲一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因爲)身在最高層。

愛蓮說 (北宋)周敦頤 篇七

水陸草木之花,可(值得)愛者甚蕃(多)。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很,非常)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積存的污泥)而不染(沾染污穢),濯(洗滌)清漣(水清而又微波,這裏指清水)而不妖(美麗而不端莊),中通外直,不蔓(不生枝蔓)不枝(不長枝節),香遠益清,亭亭(聳立的樣子,筆直的)淨(潔淨的)植(立),可遠觀而不可褻(親近而不莊重)玩(褻玩,玩弄)焉。予謂菊,花之隱逸(隱居的人)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者也。噫!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陶後鮮(少)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牡丹之愛,宜(應當)乎衆矣(人該是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