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美國教育報告多篇

美國教育報告多篇

【第1篇】美國、加拿大兩國高等教育考察報告

美國、加拿大兩國高等教育考察報告

6月29日至7月14日,校黨委副書記牟思倫帶領黨辦主任甘建青、組織部長姜少華、宣傳部長馬可、統戰部長李恆進、工會副主席兼婦委會主任許豔雯、後勤處黨總支書記張務華、財金學院黨總支書記王昱慧、統計與數學學院黨總支書記王建香、燕山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陳常森、對外交流合作處副處長王麗娟一行11人,對美國、加拿大兩國的部分高校進行了考察訪問。通過積極誠懇的工作,熱情廣泛的協商,使有關合作交流項目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新的進展,與國外有關高校達成一致,並簽訂了合作協議書和合作意向書,考察取得了圓滿成功。

一、基本情況

爲了避開美國獨立紀念日(7月4日)和加拿大國慶(7月1日)考察訪問採取了美國——加拿大——美國的路線。

(一)美國高等教育概況及考察情況

1、美國高等教育概況。美國屬於發達國家,高等教育非常普及,水平也處於世界的前列,共有3300多所大學,其中公立院校1700多所,私立院校1600多所。擁有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著名高等學府。無論公立還是私立學校,其創辦必須獲得州政府頒發的執照,建校章程也要得到政府的批准。

在高等教育的管理體制方面,屬於分權類型,即國家教育部只負責宏觀調控,各州自行管理教育事務。各州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各成體系,沒有統一模式。

美國的高等教育分爲兩年制學院、四年制大學(學院)、研究生院和有些大學同時也是研究中心四種類型。高等教育各層次都有相應的學分標準,無論要拿到哪一層次的學位,都必須上滿與其學分標準有關的必修課,並參加規定的考試。各大學之間的學分相互承認。

(1)兩年制學院:約有1200多所,多爲技術專科學校和社區學院。開設兩種課程,一種是與職業有關的技能培訓課;另一種是轉學課程,學習一些與人文、自然科學有關的知識,這兩種課程攻讀完畢並取得學分後,可獲取證書或準學士學位,並可轉入四年制大學(學院)攻讀學士學位。

(2)四年制大學(學院):約有2000多所,主要爲文理學院,獨立專業學院和綜合性大學,代表着美國科研和教學的最高水平。學生學習4年後可獲得學士學位,有些院校也開設研究生課程,授予碩士學位,並接受外國學生攻讀學位。

(3)研究生院:讀碩士學位需要1-2年,讀博士學位需要2-3年,美國的研究生院不僅招收本國學生,而且招收大量外國學生。

2、對美國高等教育的考察情況。代表團於6月29日當地時間22時抵達華盛頓。第二天上午訪問了喬治城大學,該大學語言教育培訓中心主任deanna先生、副主任bennett女士接待了我們,熱情地介紹了該大學語言培訓中心的職能及正在開展的培訓項目。牟思倫副書記介紹了我校的基本情況,表達了與該校合作交流的願望,雙方就合作培訓教師、管理人員及學生等問題進行了協商。喬治城大學成立於1789年,是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聲譽最高的綜合性私立大學,位於華盛頓特區中心,該校在全美三千多所大學中,綜合排名第23位,與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一起被公認爲全美最好的大學。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南非大主教圖圖、德國外長費希爾、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等都是該校著名的校友。該校師資力量雄厚,世界許多著名的教授、專家在此校任教,美國前國務卿奧布利克特曾爲該校教授。該校下設喬治成學院、文理研究生院、外事學院、國際學院、法學院、麥克道諾商學院等九個學院和一個職業發展中心。該校畢業生目前在全球各領域佔據着重要位置。

代表團從加拿大返回美國,於7月8日當地時間9時40分,到達美國聖荷西州立大學訪問。聖荷西大學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舉世聞名的“硅谷”,是美國西岸第一所高等教育公立學府,具有高質量的教育水準,在理科、工科、商科享有很高的聲譽,最受歡迎的前十大科系由計算機科學、信息管理、計算機工程、電子工程、藝術與設計、管理、行銷、會計、幼兒啓發心理學系。該大學國際部國際領導人才培訓中心主任石德祺(peter sterlalli)、中國項目首席顧問王昕接待了代表團,石德祺採用口頭講解與計算機屏幕顯示相結合的方式,介紹了學校的概況及教學、培訓、相關的硬件設施情況。聖荷西大學創建於1857年,是美國西部地區設立最早的公立高等學校,現有69個學士學位授權點,6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在校生超過3萬人,學校設有八個專業學院,即應用科學與技術學院、教育學院、人文科學與藝術學院、社會科學院、商學院、工程學院、科學院、社會工作學院。該校的國際領導人才培訓中心主要從事對來自各國的高層次管理人員培訓的工作,已經爲我國湖南、雲南、貴州、西藏、山東濟南等省市組織了多期高級管理人才培訓,青島大學曾組織29人蔘加了該校進行的爲期三個月的培訓。

在美期間,代表團還考察了斯坦福大學、夏威夷州立大學等學校,參觀了學校的校園及部分教學設施,瞭解了這些學校的發展狀況、辦學特色及辦學模式,開闊了眼界。

(二)加拿大高等教育概況及考察情況

1、加拿大高等教育概況。加拿大沒有聯邦教育部或類似機構,高等院校除私人創辦者外,都是省屬大學,各省教育部組成一個協調組織——教育部長理事會,負責溝通和協調各省的教育工作,該理事會在聯邦政府的授權下,具體承辦與其他國家進行教育方面的交流工作。加拿大沒有全國性的統一教育政策和規章制度,各省在學制、課程、考試等方面都不完全相同,大學行政系統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校董事會、學術方面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校評議會。加拿大的高等教育居世界前列,共有高等院校200多所,可分爲大學、社區學院、專科技術學校或私立學校等三種類型。 從性質上看,可分爲公立和私立兩種,公立學校的經費全部由各省負責提供,私立學校除依靠學費和私人捐款外,不足的數額也有省裏支付。

(1)大學:全國共有大學90多所,有的也稱學院,通常指有權授予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全部爲省轄公立,主要集中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其中70多所可授予各類專業學位。有十幾所大學無學位授予權,但可委託與其有聯繫的大學授予學位。大學基本上都實行學分制,保持全國統一的高水平。

(2)社區學院:也稱應用藝術與技術學院,是一種兩至三年制大學,全國有200多所,只授文憑,不授學位,社區學院還提供1-3年的職業培訓課程,便於學生直接轉入其他大學繼續學習。

(3)專科技術學校或私立學校:主要進行傳統職業專業和專門技術培訓課程教育。

2、對加拿大高等教育的考察情況。7月3日,考察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參觀了學校的校園及部分教學設施,瞭解了這些學校的專業設置及發展狀況。7月5日,當地時間12點30分,代表團抵達加拿大維多利亞,考察皇家路大學。該校校長帶領有關部門負責人陪同代表團共進午餐。下午雙方就教師、學生培訓等項目舉行會談協商,牟思倫副書記代表我校與皇家路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書。晚上,皇家路大學舉行隆重的晚宴招待代表團,該校校長及宣傳、學生管理等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出席晚宴。

7月6日代表團乘船抵達溫哥華,當地時間下午4時40分,訪問菲沙河谷大學。該大學是加拿大國家批准的公立大學,創建於1974年,在校生7千多人,外國留學生200多人。該大學副校長魏偉詩(wayne welsh)博士帶領該校計算機信息系統系主任範保羅(paul fanklin),人文學、社會科學、美術學院院長孫文銳(virginia ),國際教育系主任史定慎(karola stinson)等有關部門負責人與代表團進行了誠摯熱烈的會談,魏偉詩副校長簡要介紹了該校的情況,表示,他曾經訪問過山東經濟學院,回來將訪問情況通報後,學校的各系對與山經合作表示了很大的興趣,他希望與山經在教師、學生培訓及其他領域展開全面合作。牟思倫副書記介紹了我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和實施開放式辦學的思路,專門提到學校實施“313”成才工程,強調與國外高校的嫁接,爲學生接受國際化教育創造機會,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在誠摯友好的氣氛中,牟思倫副書記代表我校與菲沙河谷大學簽署了合作意向書。隨後,代表團參觀了該校的教學設施、體育館、國際教育系辦公場所,辦公場所中擺設着從不同渠道收集的中國工藝品、清朝服飾、書畫作品,體現出該校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二、主要收穫

代表團在14天內,輾轉美、加兩國,考察參觀訪問了7所大學,簽定了兩項合同,增強了與國外高校的交流,開闊了眼界。

(一)簽定了兩項合同。

1、與加拿大皇家路大學簽署合作辦學協議。主要包括本科學位項目、碩士學位項目、學習參觀、文化與學術交流項目四項內容。本科學位項目:兩校共同建立2+2合作模式本科項目,學生前兩年在山經學習,後兩年在皇家路大學完成本科學業的學習。專業包括應用交際學、企業管理、酒店管理、領導與管理科學。山經將於派送20——60名學生進皇家路大學學習。碩士學位項目:兩校共同建立4+2碩士學位合作模式,即學生的本科學習在山經完成,而後在皇家路大學學習兩年取得碩士學位。主要專業包括跨國文化交流、領導與培訓、環境與管理、知識管理等。學習參觀:山經選派管理人員和教師,到皇家路大學參加高級教育管理培訓、英語指導、參觀相關大學。文化與學術交流:兩校共同尋求學術出版和信息交流研究合作。

2、與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學簽署了合作辦學意向書。雙方積極開展培訓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合作,並在學術交流等方面探索合作的形式。

【第2篇】美國遠程高等教育考察報告

美國遠程高等教育考察報告

溫仲端

2003年9月24日至10月14日,中央電大組織財經教學培訓團,到美國參觀、訪問、學習、考察。除了瞭解美國經濟社會現狀、學習美國高等財經教育的經驗以外,我們還把了解美國高校和行業協會開展遠程教育的情況,作爲一項重要任務。

一、美國遠程高等教育概況

在被訪問的5所高校中,有4所開展了遠程教育。其中,馬里蘭大學學院最爲成功,波士頓大學也做得不錯,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屬一般化,哥倫比亞大學則宣告失敗。

馬里蘭大學學院(university of maryland university college)從事遠程教育已有30年曆史,有11個學院、2300名教職員工,在本地及世界各地設160多個教學點。今年學生數將超過10萬。波士頓大學雖然開展遠程教育的時間較晚,規模也較小,但穩紮穩打,效果明顯,畢業率高達90—95%。

根據專家介紹,美國多數高校在不同程度上開展遠程教育。例如鳳凰城大學,其遠程教育的知名度超過馬里蘭大學學院;美利堅大學採用網上考試的方式招生,報名者可隨時在網上應試,還可以多次考試,選最好的成績由考試中心寄到學校。

美國的一些行業協會也搞遠程教育。例如美國註冊銀行家協會,便是利用遠程教育手段對會員進行繼續教育的,有所謂“半電子手段”(網上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全電子手段”(完全在網上進行教學活動)兩種模式。前者讓學生集中聽課、網上完成作業,教師在網上批改、評分、答疑、督促學習;後者讓學生自主安排網上閱讀、練習、測驗的時間。

二、馬里蘭大學學院等高校遠程教育主要經驗

1、配備足夠的合格師資。馬里蘭大學學院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網上教學,每位教師指導的學生都嚴格控制在25人以內。爲此,該校在世界範圍內招聘教師,以保證師資隊伍達相應規模。波士頓大學更加嚴格,師生比爲1:15—20。在滿足數量需求的同時,馬里蘭還十分注重教師資質。學校對新教師提供5周的密集型培訓,使他們認識網上教學的特殊性,學會應用該校網上教學軟件,提高網上教學質量。

2、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馬里蘭的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參加面授或者上網學習。全校18個碩士學位、17個本科學位的所有550門課程,都有一一對應的網上學習資料。波士頓大學不但網上教學資源內容豐富,而且注意提高製作技術,以便“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變枯燥乏味爲生動有趣。

3、開展全方位的學習支持服務。馬里蘭提出:只要學生上網,24小時提供服務。他們的學習支持服務包括教材、信息、教學文件、面授輔導、教學設施等多個方面,同時還利用網絡,接受入學申請、審查入學資格、收繳學費、舉行畢業典禮、頒發畢業文憑,以及提供選課與課程註冊的方便,提供學習技能的培訓,提供與系主任和教師的溝通渠道,提供求職諮詢等,非常全面、到位。

4、進行學習狀況的跟蹤調查。馬里蘭針對有的學生由於數學基礎不好、工作忙碌、家庭繫累等原因而學不下去的問題,在第三週末、第七週末先後開展作業評估和問卷調查,瞭解、分析學生的實際困難,以便及時提供更切實有效的幫助,使之順利完成學業。

5、注重教與學的交流互動。馬里蘭建立了這樣一個“互動模式”: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利用雙向視頻會議系統和其他電子手段進行交流;嚴控班額,使教師有足夠的時間指導學生,師生交互動得起來;成立學習小組,使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互助成爲可能。波士頓大學在網上實現師生頻繁互動,每7—10分鐘便有一次問答或學習提示等等。而且根據學生在聽覺、視覺上的不同愛好,提供不同媒體裝載的教學輔助材料,讓學生選用,目的也是讓師生都動起來。

6、實行學分互通。馬里蘭允許遠程證書教育取得的學分轉換爲學位教育的學分。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允許攻讀學士學位的學生先在本校讀兩年,另外兩年在別校甚至別國讀,把學分“帶走”。這些靈活政策,無疑是對學生參加遠程學習的鼓勵。

三、幾點體會

1、定位準確才能收到功效。馬里蘭大學學院是1970年才獨立設置的美國二三流學校。該校把目標定在發展成人教育、非全日制教育上,並把目光投向本國和世界各國的在職求學者,在冷戰時期爲駐外美軍提供教育資源的基礎上發展跨國遠程教育。因此,它能做大做強(其辦學規模已列本州第二),除了政府的經費支持以外,可能與它認準自己該做的事,不與名牌大學爭高低有很大關係。相反,作爲著名的研究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的辦學實力絕對優於馬里蘭,但它投入2500萬美元建成一整套遠程教育設施和4000課時的mba網上課程,試圖與斯坦福、芝加哥等幾個同樣是一流的高校及出版商合作搞遠程教育,卻未能成功,最終發現人們對碩士課程遠程教育的需求量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這可能既是教育市場預測的失誤,也是學校功能定位的偏差。這一點,對於我國應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2、注重質量才能樹立品牌。馬里蘭大學學院十分重視網絡遠程教育的質量,致力於使網上教學與課堂教學處於相同的水平線上,建立了包括教師的知識面和教學能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的教學互動、教學計劃安排、教育技術和信息資源的支持服務、教師對學生的評估及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反饋、學業完成情況在內的網上教學與課堂教學比較評估體系,紮紮實實抓教學過程管理,因而質量得到社會的公認。1997年自願參加網上學習的學生僅佔4%(其餘15%參加其它形式的遠程教育,81%選擇面授教學),而到了2002年,網上教育的參加者已佔63%(其餘形式遠程教育學生佔3%,面授學生佔34%),可見馬里蘭已樹立自己的遠程教育品牌。正因爲這樣,他們纔可以不花錢做廣告而贏得較大的市場份額。波士頓大學歷來以教學質量著稱,其網絡教育注重維護學術的嚴肅性,把教學效果好、質量不低於面授、學生滿意作爲最終目標,因而不僅沒有“砸掉”名校的“老招牌”,而且樹立了名校遠程教育的新品牌,這對我們也是極好的啓示。

3、規模適度才能持續發展。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然而,規模必須適度,“急性膨脹”必然導致教學粗放、管理薄弱、質量低劣。馬里蘭、波士頓兩所大學堅決把住師生比這一關,不讓教師超負荷,沒有那麼多人就不幹那麼多事,增加招生先得增聘教師。這種“看菜吃飯、量體裁衣”的做法,反映的是規模適度的指導思想。我國有的學校當初開展遠程教育搞的是“跑馬圈地”,到頭來人手緊缺、設施不足,事情沒辦好,落下壞名聲,反而妨礙了自身的發展。這一正一反的經驗,值得我們吸取。

4、估價正確才能學有所得。這次赴美培訓,我們對美國高等學校現代遠程教育的考察只是走馬觀花,來不及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儘管如此,我們覺得還是很有收穫的。將所見所聞與我國的現狀作一比較,我們發現,我國遠程高等教育經過二十多年的開拓,在信息技術的開發應用方面、硬件建設方面,總體上已趨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差距主要是在管理方面、政策方面、軟件方面、教學資源建設方面。因此,我們一要增強信心,不必妄自菲薄;二要找到差距,取長補短。

2003年10月21日

【第3篇】美國學前教育考察報告

2000年11月5日至21日,上海市“赴美學前教育代表團”一行15人,應世界學前教育協會香港分會的邀請,參加了在亞特蘭大舉行的美國幼兒教育研討會,並對美國華盛頓、紐約、亞特蘭大、洛杉磯、奧蘭多等六個城市進行了爲期15天的考察。考察團由市教委副主任夏秀蓉任團長,翁亦詩處長任副團長。成員中有市教委領導、華師大教授、區縣幼教幹部、幼兒園園長和教師以及市教研室教研員等。

在美期間,代表團參加了在佐治亞洲亞特蘭大舉行的有來自全世界各地幼教工作者參與的美國幼兒教育週年研討會。1000多個專題講座和1000多個展覽室,展現了當代早期幼兒教育發展趨勢、最新的理論發展動態與教材、教玩具的技術。研討會上夏秀蓉主任作了“上海學前教育發展動態”報告,朱家雄教授作了“當代中國幼兒教育發展概況”報告,孔美琪校長作了“香港學前教育發展特點”的報告。與會者(特別是外國人和境外華人)對中國幼教發展的現狀表現出十分的關注和極大的興趣。他們認爲,中國幼教世界在改革中前進,呈現出勃勃的生機。東、西方學前教育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這是大會的宗旨之一。

在美期間,代表團深入美國12個學前教育機構,進行學習與考察。有瑞吉歐學校、high-scope學校、蒙臺梭利學校、bank-street學校等,對當今在世界學前教育界頗有影響的幾種課程類型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較深入地學習。

學習與考察取得了圓滿成功。

記得一位留美博士在《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曾發表這樣疑惑:“如果說中國的教育不行,爲什麼中國留學生的孩子到了美國都那麼出人頭地?如果說,中國的教育很棒,爲什麼中國的科技落後?”那麼,學前教育呢,中美之間到底有沒有差異?處在世紀之交,正在建構學前教育課程方案的上海學前教育工作者能在美國教育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啓示呢?爲此,我們將赴美獲得的一些有價值的見聞與思考做一概要的報告。

一 一百種語言與一種語言

在亞特蘭大舉行的美國幼兒教育週年研討會上,一個引人注目的理論熱點,便是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學前教育界關注的瑞吉歐學前教育方案(90年代初曾被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雜誌--《新聞週刊》評爲世界十大最佳學校之一)。會議期間,我們有幸觀摩了瑞吉歐《兒童一百種語言展覽》(《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exhibit》)。豐富的圖象資料,生動地展現了瑞吉歐的教育信念。

--“會活動的影子”,孩子自主地探索光源、物體和影子三者之間的關係。

--“仲夏夜的夢”,用各種色彩去表達孩子對一個事物的理解。

--“腳的故事”,幼兒以兩隻小腳的動態表達,編織了一個有趣的“獨幕話劇”。

--“貓和雨”,反映了兩個2歲半兒童用遊戲語言表達對生活的理解。

……

瑞吉歐認爲,兒童可用一百種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東西,表達孩子對世界的獨特的感受。包括用真正的語言符號和大量的非語言符號,諸如身體、葉子、雞毛、筆頭、叉子等各種替代物。瑞吉歐的教育理念就是通過符號表徵系統促進兒童的成長,鼓勵兒童運用各種可用作表達的、交流的和認知的語言去探索環境和表現自我。也許,這就是學前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

在洛杉磯“evergreen community college leb school”,這是一所專門實驗“瑞吉歐教學法”的幼兒園。園長近十年來,四次赴意大利學習、研究瑞吉歐教育系統,並在自己幼兒園內成功地演繹了瑞吉歐教育思想。我們看到了一個典型的以玩沙與水爲主題的“方案”。活動中,孩子們以各自極富個性的“語言”,去探索沙、水及物體坡度之間關係。他們的行爲與表現是如此自然、自由和自主,反映了一個個真實的自我。

兒童是用一百種抑或更多種“語言”來表達、表現的。這也許是兒童的天性。學前教育的價值究意是什麼,是支持兒童的表達,讓其在表達中探索、在表達中發展呢?還是用成人的東西去灌輸經驗、規範行爲,以至於幼兒從小班進來時是“一百種語言”,到大班畢業時只剩“一種語言”呢?一百種語言與一種語言,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教育取向與教育效果。瑞吉歐教育系統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二 誰是第一位在今天的幼兒教育中,以幼兒利益爲先,以兒童發展爲本,已日益成爲大家的共識。然而,在幼兒園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究竟以誰爲先、爲本,誰是真正的第一位,這次美國之行,讓我們又獲得了許多感慨。

在紐約“bank-street”幼兒園,一進門,園長就向我們提出了一系列觀摩幼兒活動的規則:每班只能進兩位老師觀摩活動;在教室裏觀摩者必須坐在固定的位置上,不能走動影響孩子;孩子活動時不能拍照,不能議論等等。孩子成了真正的“上帝”。

在美期間,我們共考察了12所幼兒園。所到之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每所幼兒園,接待來訪者的“會議室”、“接待室”都是那麼簡陋。沒有沙發,更沒有豪華的裝修與裝飾,有的幼兒園甚至連專用的大人會議室也沒有。而對幼兒的生活環境、幼兒的玩具材料、幼兒的作品物品等,卻能不惜一切代價以追求最好的。在“high scope”課程實驗基地,我們看到了幼兒園花了不少錢對孩子們那極不“顯眼”的繪畫作品進行“燒鑄”,使孩子們真實地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信,一種被重視的滿足。在“bank street”幼兒園,爲了讓孩子們享受“感恩節”的快樂,幼兒園發動全體教師、家長爲孩子製作豐富的食品和有趣的禮物。在洛杉磯長青幼兒園,爲了讓孩子們在活動區裏能更自主地探索、學習,幼兒園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活動材料。活動材料架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彷彿是一個個專業的小商店:“五金店”、“顏料店”、“書店”、“鈕釦店”、“布料店”等,應有盡有。孩子們在幼兒園裏快樂地、自由地活動着、成長着,他們享受着真實的“第一位”的待遇。

三 創造力能教嗎

在美國考察,所到的幾個城市給我們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是,一個城市一種風格:華盛頓的肅穆、紐約的繁華,迪斯尼之鄉奧蘭多的童趣,以及好萊塢之都洛杉磯的風情等等,每個城市都透着個性,蘊含着創造的魅力。

城市建設需要創造,教育發展需要創新,人的培養呢,更需要有創造力的素質。那麼,創造力能教嗎?

創造力是不能教的。然而,教育者如果營造了良好的土壤、氣候等條件,幼兒創造力的種子便會破土而出,會開花結果。在美國的幼兒園中,我們感受到這樣一種良好的環境條件。

紐約的“master school”,是一所爲4-18歲學童而設的私立的好學校,它是美國東部歷史最悠久的學校之一,着重藝術教育。在那兒,我們看到兒童各種藝術作品,有繪畫、泥塑、剪貼、紙製品等。兒童的作品,沒有範例,沒有“象不象”的標準,每個孩子的每件作品在老師的眼裏都是珍品--不管他如何塗鴉、怎樣隨意。在這所學校裏,我們還看到了幼兒在積極地探索自己所生活的社區的功能,探索不同國籍的特點。用圖畫、表格、照片、文字等來大膽地表達與表現。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幼兒的活動是自主的,幼兒的意志是自由的,幼兒的表徵更是大膽的、富有個性與創造力的。

在紐約一所享有培育“天才”美譽的幼稚園中,園長介紹了他們實施課程目標的“三步曲”:學習→應用→創造。而培養兒童的創造力是他們課程實施的最終目標。

在瑞吉歐《兒童一百種語言》展覽廳裏,我們看到了學前兒童創造力“登峯造極”的表現。幼兒畫的嘴巴千姿百態:唱歌的嘴、說話的嘴、接吻的嘴、說瘋話的嘴、憤怒的嘴、打架時的嘴、爭論時的嘴、能發出高興聲音的嘴……;幼兒畫的眼睛各具特色:哭泣時的眼睛、柔和微笑時的眼睛、打瞌睡的眼睛、夢見好東西時的眼睛、爸爸憤怒時的眼睛……。

我想,當一個民族在思考它未來命運時,不能不把培養一代人的創造力作爲教育的一個重要使命來履行。同樣,學前教育也應當承擔起這樣一種責任--讓我們的孩子從國小會學習、學會表達、學會創造。

回首美國之行,在報告所見所聞之餘,仍留下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關於多元化的問題。美國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在學前教育中也反映出這一特點。幼兒園辦園類型多元化,有民辦的、私立的、政府資助的、也有各種類型合資辦園的等等。幼兒園的課程也呈現多元化的情況,有奉行行爲主義理論的課程模式,也有尊從人本主義觀點的課程模式;有實施瑞吉歐教育方案,也有推行'bank street'教育方案、'high scope'教育方案、蒙臺梭利教育方案等等;有以語言教育爲重的幼兒園,也有以藝術爲特色的幼兒園……。正如一位學者所說,世界上不存在一種最好的教育方案能適合各種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兒童。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學前教育多元化的趨勢,在學習中發展,在借鑑中完善,使多元化與本土化相得益彰。

二、關於學具與材料的開發問題,曾經多次向美國幼兒園教師請教“你們幼兒園用什麼教材?'美國的同行在一臉驚訝之餘,認真地告訴我們:孩子的發展水平就是教材,幼兒園的環境與材料就是教材。由此我們理解了爲什麼美國幼兒園如此重視幼兒操作的材料,重視幼兒園的環境。在我國,在上海,開發幼兒的學具、玩具和操作材料是大有作爲的。各級政府,各方面力量應形成合力,做好開發學前教育資源這篇大文章。讓我們的孩子在與豐富的學具、材料及環境互動中,更健康地成長。

三、關於教育策略的問題。未去美國之前,總以爲西方的幼兒教育是“放羊式'的,或者說是隻重過程,不要結果的。這次美國之行,讓我們對美國的教育有所瞭解:美國的幼兒園教師對幼兒發展目標是非常清晰的,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也是比較明顯的。有時,通過材料投放和環境創設來實現預定目標(如,長青幼兒園老師每天早上要化1小時左右時間在幼兒來園前爲孩子們準備大量的操作材料),有時通過語言點撥來指導,也有時通過並行活動等來體現教師的指導策略。只是這種'指導'更隱性、更自然、更體現尊重孩子的特點。當前,我們上海學前教育界,正在新'綱要'

【第4篇】美國私立教育考察報告

美國私立教育考察報告

中國民辦教育美國考察團

2002年9月15日至9月27日,'中國民辦教育美國考察團’,赴美國進行了12天的考察訪問。考察團在美國期間先後到了洛杉磯、華盛頓、波士頓。紐約、舊金山等城市。拜會了聯邦政府教育部非公立教育辦公室、紐約州和加州教育廳私立教育辦公室;與全國私立高等教育認證協會、私立中國小認證委員會等非政府的私立教育認證機構進行了座談;考察了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西北理工大學和二所私立中國小(幼兒園);參觀了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波士頓大學和弗蘭克索耶管理學院。此次考察的重點是,美國政府對私主教育的行政職責及其管理體制;非政府的行業協會對私立學校的監督和服務;私立學校的內部管理體制;私立學校的經費來源和財務管理等。

通過聽取介紹、座談討論、實地考察使我們對美國的私立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美國私主教育概況

(-)基本情況

據2000年的統計,美國有各級各類學校126542所,其中各級各類私立學校22763所,佔各級各類學校總數的17.99%;各級各類學校的在校生6809.6萬人,教育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27.6%。其中:

--國小共79362所,公立國小爲62739所、私立國小爲16623所。

--中國小一貫制學校共11412所,公立學校爲8292所,私立學校爲3120所。

--兩年制專科學院共1755所,公立學院爲1092所,私立學院爲663所(非營利179所,營利484所)。

--普通高等學校共4064所,公立高校爲1707所,私立高校2357所,美國的中國小中,私立學校數約佔總數的1/4,十年來,其學生數佔總數的比例基本保持在]0%--11%之間;美國的高等學校中,私立學校數過半,但學生數約爲總數的1/5。因此,總體上看,美國的公立教育規模大於私主教育規模,但私立學校的教育質量好於公立學校,已形成了公立教育爲主,私立教育和公立教育並舉的格局,私立學校作爲美國教育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美國50個州享有與公立學校同等的合法地位。

(二)美國私立教育的特點

1.辦學經費來源較爲廣泛。有社會捐助、校友捐贈、遺產捐贈、基金滾動、服務銷售、出租房屋及土地、政府間接資助、學雜費等。以私立高等學校爲例,一些研究型的私立大學可以與公立大學一樣申請政府的科研經費,有的私立大學專門設有籌金髮展部。政府對得到認證機構認證的私立學校的學生提供助學金、獎學金或貸款等經費的支助。

2.享有充分的辦學自主權。辦學靈活,課程設置、聘請教師、收費等均可由學校自行確定。學校可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和表現、家庭,收入,宗教等情況,自主選招學生。經過政府註冊的私立高中,有權頒發畢業證。書,其學生還可以不參加州政府組織的統一考試而公立高中的學生則必須參加州政府組織的統一考試。

3、教育大綱要求對學生一視同仁。美國私立學校的學生來自不同階層,不同民族或不同國家,但教育大綱要求對學生一視同仁。重視學生的人格發展,注重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共事,學會求知,不搞千篇一律,實行小規模教學。如私立夏彼爾高中,在校學生共177人,但該校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學生的意願,各年級都編有學生數不盡一致的小班。我們看到有的班纔有5至7名學生,對這種小規模、個性化的教學,他們均表示滿意.

4、私立學校的舉辦者大都是捐資辦教育,把教育作爲一項慈善和社會公益事業,不要求回報。學校的積累用於學校的再發展。學校停辦或倒閉,政府不負責任。

5、私主學校分營利和非營利(或納稅學校和免稅學校)。對營利性私立學校的管理比非營利私立學校的管理嚴格。

(1)對營利性私立學校的審批有嚴格的標準和程序。

(2)要求營利性私立學校定期更新許可證(一般是每年)。

(3)政府主要工作之一是接受和處理消費者(學生)的投訴,保護他們的利益。有的州(如俄亥俄和華盛頓)還建立專門基金,用於在學校關閉時補償學生的學費損失。非營利私立學校要設立董事會,而營利性私立學校不須設董事會。據瞭解,美國絕大多數的私立學校爲非營利學校,此類學校的許可證由各州政府頒發,並可向聯邦政府申請免稅,對學校的捐贈可用於抵減應交的所得稅,學校也被稱之爲免稅學校;營利性私立學校多爲培訓機構(美容美髮、烹飪等)和少量的幼兒園,此類學校必須繳納所得稅和財產稅等,並被稱爲納稅學校。

二、美國私立教育管理、監督指導和高校設置程序

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部非公立教育辦公室成立於19'年。非公立教育辦公室現有編制4人,辦公室主任是教育部長處理有關非公立學校教育問題的主要顧問。聯邦教育部不負責任何學校的開辦或變更的審批、學科和專業的設置、教師資格認定、辦學條件審覈、畢業證和學位證發放等,這些職責都由州教育廳或社區教育行政部門履行。

(一)聯邦政府教育部非公立教育辦公室職責

1、參與教育立法,實施政府項目,組織活動

--對影響私立中國小發展的問題向國家提供諮詢和指導意見。

--參與聯邦政府教育立法。

--組織實施聯邦政府有關的教育項目。

--對影響私立學校及其教師、學生的管理措施進行評估。

--組織全國和地方私立教育管理部門和團體的有關活動。

2、提供信息諮詢等服務

--組織私立中國小有關教育問題的會議。出版相關材料。

(二)州教育廳(紐約、加州)有關部門的主要職責

1、紐約州教育廳非公立學校服務辦公室主要職責

--負責全州非公立中學的自願性註冊。

--管理、監督全州不授學位的私立學校。辦理和確保這類學校教師的資格證明以及達到適當的標準,

--調查和處理私立學校學生的投訴,

2、加州教育廳根據州的有關法律沒有直接管理私立中國小的

職能,但私立中國小必須每年向該教育廳提交學校的基本信息。州消費事務局負責私立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的審批與管理。從瞭解的情況看,美國絕大多數州政府教育部門對私立教育的管理職責大致可概括爲:保障權益,提供信息,協調關係,組織交流,解決糾紛。

(三)非政府認證機構的監督指導

認證,是美國保證教育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認證機構一般爲非政府的專業組織。學校的審批是行政行爲,而學校是否參加認證是學校自願的行爲。認證的核心是學校的辦學質量.認證機構一般既認證公立學校,也認證私立學校。美國的認證機構主要爲三種類型,一爲地區性的、二爲全國性的、三爲專業性的。

高等學校認證

1、地區性認證機構。美國有6個地區性的認證機構,即中部、中北部、西北部、南部、西部和新英格蘭地區的學校與學院協會.地區性認證機構基本上對本地區的私立學校(也包括中國小)的認證。

2、全國性認證機構.如全國法學院協會、全國音樂學院協會等,其所做的是專業認證。

3、專業性認證機構。如全國建築學認證委員會,全國臨牀實驗科學認證委員會等,專業性認證機構做的也是專業認證。

中國小校認證

除6個地區性認證機構做中國小的認證外,還有專門認證私立中國小的機構。全國私立學校認證委員會(ncfsa)是對私立中國小認證機構進行認證的機構,聯邦教育部定期公佈它所認可的認證機構,只有得到聯邦教育部認可的認證機構所認證的學校,學生才能參加聯邦政府的經費資助項目。

(四)高校設置的有關程序

在美國設立一所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一般要經過如下程序:

1、政府部門對舉辦者的辦學資格進行審覈,合格後予以註冊。舉辦者在獲得辦學執照、帳號(稅號)後,纔可向社會宣傳並招生。

2、州教育廳有關部門按照法律規定,對學校辦學的初始條件進行連續5年的跟蹤,基本達標後,發給學校長期辦學執照.

3、認證機構對學校是否具備頒發學歷、學位證書的資格進行認證。按美國法律規定和高等學校運行機制,學校一般在獲得辦學執照後,即按其中辦學校的性質、層次(專科,本科、研究生)及所在地區,選擇權威性的認證機構,遞交認證申請。認證機構根據學校所提認證申請的內容和項目,組織專家組開展認證考察工作。只有經認證機構認證合格的學校,才能發放相應的學歷學位證書。

三、美國私立學校經費來源及管理

(一)經費來源。美國絕大部分的私立學校辦學經費較充足,私立學校的經費來源主要爲收取的學費,社會捐助,:遺產捐贈,出租房屋、出租土地。基金本金運作的收益等,政府不直接給私立學校撥款。私立高等學校要取得政府在資金方面的支持,主要通過學校或學校的教授申請項目。私立中國小校,則要通過與公立學校建立一種依存關係,藉助公立學校,申請取得政府項目資金。

(二)經費管理及產權。美國私立學校經費管理是在整個社會較健全的會計制度下進行的,私立學校建校舍籌集資金必須依法運行,首先由學校提出申請,經準政府部門(發展辦公室)審查:金融部門(投資銀行)進行具體操作。如私立高等學校建校舍所需資金,可以向社會籌集;也可通過投資公司向社會發行債券,但籌集辦法需按照金融政策規範運作。基本形成了學校、企業、政府間互相制約的機制,並有了一整套較完備的市場運行機構和規則。

私立學校財務管理由會計公司負責收支,所有經費收入支出都有詳實的記錄,並有專門的審計機構負責不定期的審計;私立學校投入教育的資產,在學校建校之初是明確的,如加州設立學校須向州政府消費事務管理局和教育管理部門申請註冊。非營利的私立學校,其所有的資產歸屬學校;營利性的私立學校,必須按稅收的有關規定依法納稅,其資產所有權歸投資者所有。

四、思考和借鑑

(一)關於發展私立教育的理念

1、堅持教育的公益性。美國的私立學校絕大部分爲非營利的,營利性的僅佔總數的4%,而營利性私立學校中真正能夠獲得營利的也僅是一部分。因此,學校普遍認爲'營利比不營利更痛苦'。哈佛、耶魯、斯坦福、麻省理工,哥倫比亞等私立大學都堅.持辦學的公益性,基金本金運作後的盈餘全部用於學校的建設和發展。

2.堅持私立學校辦學主體的多樣化.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其私立學校的創建與發展,是爲了滿足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受教育的多種需求,由此促成了教育多樣化的發展。美國私立學校的舉辦者主要爲宗教團體、慈善機構、教育集團,企業等。不同於亞州一些國家的是,美國私立學校絕大多數舉辦者不將辦教育作爲一種投資方式。

3、探索並建立私立學校的辦學模式。美國的私立學校相當部分設立早於公立學校,並具較明顯的辦學特色,與公立學校形成了較激烈的競爭局面,尤其是私立學校的選擇性招生、小班教學、咱主施教等,符合了美國部分家庭對於女教育的特殊需要。辦學不是簡單的追求升學率和普及率,而是探索和尋求私立學校獨特的辦學模式、靈活的運行機制、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等。

(二)政府對私立學校系統,靈活的管理體制和管理辦法。

1,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私立學校宏觀管理.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部專門設立了非公立教育辦公室,主要的職責是參與立法、實施政府項目、組織活動。各州教育廳私立教育辦公室對私立教育的管理範圍和職責雖不盡相同,但主要也是宏觀管理。

2、政府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各司其職,井對私立學校依法管理。美國尚沒有專門的私主教育法,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根據相關的法規,規章對私立學校行使管理職能,涉及的有法院、消費事務、財稅、衛生、消防等部門。由於美國法律、法規健全,有關部門嚴格執法,私立學校具有較強的依法辦學的意識,因此,當私立學校出現重大問題時,並不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出面協調、干預,而是根據問題性質由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來依法處理、解決。

3、非政府的認證機構對私立學校監督、指導.美國政府扶持並依靠非政府的認證機構實施對私立學校的監督、指導。這些認證機構的特點是成立時間較長,認證範圍廣,認證過程嚴格,在國內具有較高的權威性.未經認證的私立學校'難以入流'.另外,美國有一種特別的認證機構,專事對非政府的認證機構進行認徵,確保了認證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4、私立學校依法自主管理.美國的私立學校在國家一系列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較完備的規章制度的保障監督下,擁有較大的辦學自主權,形成了自主辦學、自主管理、自我約束、自負責任的良性機制,同時私立學校還要主動接受有關認證機構的自律性指導和監督、評價。

美國的私立大學得到了政府對其辦學許可後,還需取得高教認證機構專家委員會的審查。學校一旦建立,在人、財、物及教學管理等方面都是自主的。但學校的所有規章制度都必須公開,對外宣傳的內容必須是經導比準的,不能隨意刊登;宣傳的和履行的必須一致,否則即被視爲欺詐,遭到起訴甚至被法院重判。

(三)嚴格規範的經費籌集、運作和管理,對私立學校的不斷髮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1、政府的政策支持,推進了私立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私立學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資金,一是由私立學校提出,政府酌情提供信譽擔保,爾後學校可向有關的基金會申請低息貸款;二是政府允許私立學校自籌資金,滾動發展,但依法得承擔相應的風險;三是私立學校可運用金融手段,在政府的支持下,委託金融機構向社會發行債券,從而取得低風險、高回報的效益,但所收取的效益必須全部用於學校。

2、私立學校內部建立基金會。美國的私立學校一般都設有基金會,國家規定其。冬金不能動用,金融運作後的增值部分可用於學校的發展,既保證了學校的發展,又避免了學校發生資不抵債的狀況。

3、財務稅收制度健全,規範。美國私立學校的財務(包括所收學費)必須進入學校的帳戶,委託會計公司管理,並由審計公司進行審計。對私立學校的檢查、評估,首先和重點部分都是財務管理,一旦發現任何財務上的違規款項,學校法人即戍被告並上法庭。慎密、規範的財務制度,確保了私立學校正常、健康的運行和發展。

(四)可借鑑的做法

1、政府對民辦教育的管理要有別於對公辦教育的管理。對民辦學校的管理則更應強調依法自主管理和社會參與管理。爲此建議:各級政府要積極扶持爲民辦教育發展服務的中介機構,爲民辦學校提供政策諮詢、法律服務,逐步在評估監督等方面做到'行業自律',同時給下一級政府較大的管理權限,因地制宜地發展民辦教育。政府教育部門對民辦學校的管理職責主要爲:學校設置標準的制定、辦學資格的認定、學校權益的保障,提供必要的服務和溝通信息等。政府的相關部門應依據職責,各司其職,依法行政。民辦學校則須依法自主管理、自負責任。

2,對民辦學校的資金問題予以政策扶持.允許民辦學校依法按照金融政段和金融規律,自籌資金、滾動發展、風險自負。具備條件的民辦學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可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查並認定資質後,政府可作信譽擔保,銀行按照金融政策的規定予以貸款,專門支持民辦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以解決民辦學校建校初期基建資金困難的問題。

【第5篇】美國遠程教育和教育技術的考察報告

美國遠程教育和教育技術的考察報告

中央電教館、中國電化教育協會和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組織的中國教育信息技術赴美考察團於2000年10月16日-10月31日對美國遠程教育和教育技術進行了爲期15天的考察。考察團由18人組成,分別來自我國電教館、廣播電視大學及高校電教系統的領導和專業技術人員。考察團成員既有來自沿海地區的福建省、浙江省、青島市的代表,也有來自內地或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黑龍江、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和內蒙古等地的代表。考察團赴美期間重點考察了舊金山西北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丹佛市國際技術學院、加洲大學商學院,參加了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召開的2000年第二次國際會議。此次中國教育信息技術考察團,是繼2000年2月份中國電教協會和美國aect取得工作聯繫之後第二次參加會議。此舉引起了美國aect主席、前主席以及下一屆主席、祕書長、全體理事專門爲中國教育技術信息考察團安排了一個午餐會。午餐會上,中國教育信息技術考察團全體成員和aect組織的全體理事就教育技術、遠程教育、兩國協會的交流等多個議題進行了廣泛、友好的交流,爲發展中美兩國教育技術的合作交流作了十分有益的探討。會上,考察團團長張大展和在美國進行學者訪問的背景師範大學劉美風老師作了專題發言。

一、中國教育信息技術考察團赴美考察期間,對美國高等院校的遠程教育印象深刻,強烈感受到遠程教育在美國發展很快

美國的遠程教育起步於本世紀80年代初,具有起步早,應用廣泛,注重實用性,且效率較高等特點。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衛星技術、數字通訊技術和因特風的廣泛應用,更加推進了這項事業的迅速發展。

美國的遠程教育機構成立於1984年,它是一個非盈利的私營機構,即ntu。本部只有50餘人,負責教學組織工作,與此聯合辦學的大學達52所,均爲名牌高校,開設碩士研究生學位的課程和短期培訓項目,面向世界各地招生。目前它擁有ge-3衛星ku波段的轉發器,播出16套教學節目,已成爲美國著名的遠程教育專門機構。

美國高等院校的遠程教育應用廣泛,效果顯著。斯坦福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加州州立大學等許多著名的大學開展遠程教育,一方面是爲培養碩士研究生服務,另一方面是爲企業、研究單位培訓人員和更新知識服務。

美國高校的遠程教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辦學規模大,地域覆蓋面廣。美國國立技術大學開展的現代遠程教育,在以對美國國內學生招生爲主的同時,也對其它一些國家進行招生,如北美洲、亞洲、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上的一些國家。在我國也可接收到該校課程。該校在校生8500人,開設150門課程,既有學歷教育也有非學歷教育,包括大量的專業技術培訓課程,確實體現出現代遠程教育開放性的特點,不受地域、空間限制,發揮出較強優勢。

【第6篇】美國社區學院教育考察報告

美國社區學院教育考察報告

12月初,由我國北京、成都、深圳三地專業人士所組成的中國社區教育考察團,在國際社區教育協會(icfa)亞洲理事,全國社區教育委員會主席,全國教育社會學研究會理事長,北京師範大學厲以賢教授的帶領下,歷時12天時間,橫跨美國東部和西部,分別到了紐約城市大學畢業生中心、內華達社區學院、洛杉磯山谷學院、東洛杉磯學院等四所學校,比較完整詳細地考察了美國社區學院的教育。

考察團所到之處,受到了美方學院的高度重視,各學院周密安排,熱情接待,賓主交流融洽。在東洛杉磯學院,院方還特別給全考察團成員準備了“美國社區學院教育交流結業證書”,由校長evnest no(莫文龍)親自給每一成員頒發。

在美考察期間,美國教育同行的務實作風,治學嚴謹的敬業精神,無不使考察團深受感動,體驗深刻,受益良多。在洛杉磯考察時候,當地《世界日報》以《中國社區學院考察團訪東洛學院》爲題作了專題的報道。

考察團此行主要是以社區教育爲專題,全面考察了美國社區學院的辦學歷史、辦學使命(宗旨)、課程設置、教學組織、經費投入、學生管理等等,具體考察報告如下。

一、美國社區學院概況

美國的社區學院作爲高等教育的一個集合體,爲了區別與其他高等院校,總的而言,社區學院就是一所頒發副學士學位作爲最高學位的地區性被認可的高等教育院校。其起源於20世紀初期的美國高等教育改革實驗中。其中一所最早期的公立初級學院是在1901年的時候,從伊利諾伊州的喬利埃特(joliet)高中演變出來的喬利埃特社區學院,至今,喬利埃特初級學院(joliet junior college)是美國的首家並且是最成功的初級學院。

美國社區學院是仿效了公立高中、私立初級學院以及四年制學院與大學,結合了所有這些院校的特性,但卻發展了自己的獨有特色。受到了諸如1890年以後公立高中發展迅速,20世紀初期大學領袖與學者們要求改革美國的教育,gi法案,生育高峯期,工商界對受過培訓的員工的需求,60年代的民權運動,聯邦學生補助計劃以及成千上萬的各州立法者的倡議與法律等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美國的社區學院在美國的歷史中以及對擴展大衆接受教育機會方面有著深厚的根源。今天的美國社區學院秉承了託瑪斯傑弗遜的信念,即教育應該是實際和自由的,並且應該兼顧到服務大衆以及個人需要。

到目前止,在美國大概有1,130餘所社區學院,技術學院,兩年制的學院分部,宗族學院以及獨立的初級學院,加上分校,總數達到1600餘所。其中有970所是公立院校(詳見表一)。公立學院每年爲大約一千萬學生提供教育—其中五百萬學生就讀學分課程,其餘的五百萬學生就讀學分課程、學習班或學習計劃等等。大概有47%的首次讀大學的學生和有49%的所有少數族裔大學生都進社區學院就讀(可參照表二)。大概有51%的社區學院學生是家中第一代的大學生—他們的父母都沒有上過大學。如果不是社區學院的存在以及它們向大衆開放入學渠道,恐怕很多人都永遠沒有進大學的機會。

除了向廣大人民衆提供學分課程與非學分課程外,很多社區學院在其社區中充當了文化、社會與學術的中心。大部分的社區學院都是公立和在經濟上接受公衆稅款的支援。基本上社區學院是爲非寄宿的學生而設的,大部分的社區學院均沒有住宿設施,這也說明了社區學院大部分學生是非全日制上課的,這類學生佔了63%。

每一所社區學院都有自己的文化,併爲獨特的地理區域與對象服務。然而,這些社區學院本身與學生之間都能共享很多相同的價值觀、目標以及理想。社區學院與其他高等教育院校不同之處在於它們對公開入學和社區建設的重視,這些基本的價值觀在塑造社區學院的角色和規模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表一:以院校管理類別劃分的社區學院數目:(1900至2000年)(未加分校)

年份公立學院宗族學院 獨立學院總數

1900088

192070137207

1930178258436

1940258317575

1950337311648

1960390273663

1970847244109

19801049182123

199012821831465

2000995137113,盡在酷貓寫作範文網。

【第7篇】研究新的變化建立新的平衡——美國部分著名高校教育考察報告

研究新的變化建立新的平衡——美國部分著名高校教育考察報告

餘壽文/張玫/袁德寧/張再興

1994年4月6日至26日,清華大學考察團赴美國進行了以學分制爲主要內容的教育考察。先後訪問 了麻省理工學院(MIT)、哈佛大學、密西根大學、伯克萊加州大學、斯坦福大學5校,其中重點在MIT 深入考察訪問1周。這次考察受到各校的熱情接待。特別是MIT,對考察訪問作了十分周到、緊湊的安排, 正副校長、教務長均安排了會見與交談。這次考察除與各校有關領導(如 MIT 正副校長、理學院院長,哈 佛大學常務副校長及文理學院院長,密西根大學常務副校長、文理學院及工學院副院長,斯坦福大學工學院副 院長等)會見外,活動重點放在基層實地考察:聽本科生大課,參加各種討論課,和學生一起用餐,參觀實驗 室、註冊及選課現場、圖書館,訪問各方面教授、學生及教務管理工作人員。這段時間正值清華校慶,大Bost on地區校友會爲代表團舉行了盛大的83週年校慶聚會及歡迎會,我們還會見了波士頓地區、安阿伯(Ann Ar bor)、舊金山等地各個時期的校友(包括新竹清華)100餘人,與他們的接觸中獲得了很多信息和教益。此 外,我們還應硅谷地區Tandem電腦公司、Lattice半導體公司的邀請,參觀訪問了Tandem公司教育培訓中心和L attice公司設計部,初步考察了公司的科技產業與教育結合的問題。

一、主要印象

各校本科教育印象較深的幾點:①每所大學都有明確的作爲大學生素質培養的基本要求,包括自然科學、數學、人文、技術、寫作等,約佔本科學分的一半。②教學上的靈活性、多樣性,鼓勵學生創新精神與個性特 長的發展(系科選擇放開,專業隨社會經濟發展變化而興衰起伏;各校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和教育思想)。③教 學科研結合比較緊密,師資水平高,教授都要既搞研究又必須上課,沒有不上課的教授;相當比例的本科生參 加各種研究工作。④教學、科研設施充裕先進,經費投入比較充足,保證了學分制與自由選課和各種教學研究 與實驗的實施。具體分述如下。

1.學分制實施與導師指導。

各校都實行學分制。其靈活性主要表現在:理工、人文、醫、法等各個大類都有其共同的基礎,在此基礎 上,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主修專業並比較容易地轉換主修系科,當然,要在上述各大類之間轉換是允許的,但不 容易。選科和選課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學生按照自己選定的系科,選修每學期的課程,又通過各個學期的選 課最終實現選系科的目標。

例如,MIT本科4年總學分380,其中院、系必修課佔75%,限定性與非限定性選修課佔25%。 第一年不分系,主要完成學院要求的必修課程,包括:物理、微積分、化學、生物、人文社會科學限選課(共 8組每學期選1門);自然科學限選課;實驗室工作要求;寫作要求。第一年末選系科,基本學制4年。每個 學生完成規定學分的時間不限。中途可以改選其他系科課程,除互相承認的共同課程外,需重新開始累計學分 ,因此轉系意味着學生拿到學位將花費更多時間,交納更多學費。根據歷年統計,約有1/3學生換過一次系 科,也有少數更換兩次。這些名校的絕大多數學生還是在4年內畢業的。

各學院各系學生選課人數不固定,完全由學生根據自己對就業的需要和個人志趣選擇,學校對熱門專業人 數既無上限,也無下限。MIT的EE&CS(電機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現在最熱,每屆300人左右(約佔 每屆學生的1/3),該繫系主任說,大課沒問題,實驗可以上、下午及晚上全天安排,還沒有遇到人數過多 應付不了的局面;核工系每屆只有10人左右主修;海洋工程選課學生只2人,而正副教授有20人,但研究 生有100人。

導師的設置:每屆1000餘名新生中的85%按1:7的比例設置導師,他們同時指導新生Seminar,開 展各種小組活動,有請來的報告,有實驗室小題目,有實地考查,通過這些活動幫助學生選系選課。15%要 求有更多照顧的住校新生,導師學生比例爲1:2~3。導師總數207人,其中117人是教師,80人是 科研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10人是研究生。同時還有300名高班學生擔任副導師。

最早實行學分制的哈佛大學,與早期的學分制相比,現在已經有許多改變。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專業領域 ”(Concentration)。但各個“專業領域”要求的課程、學習期限及每學期應修的課程門數均有較嚴格的規定 。新生第一年學習共同要求的課程,第二年開始按“專業領域”選課,如文理學院目前設有41個“專業領域 ”,每一個“專業領域”都有規定的課程。約有25%的學生改變他們的Concentration選擇,或在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內部轉換,或在完全不同的領域間轉換。每年約有25%的學生暫時離校,或到其他地方求得學分, 或工作、旅行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註冊一些無學分的課程。規定正常修課速度每學期4門,不能少於3門 ,超過5門者必須經過批准。不滿8個學期提前畢業的學生,或者是屬於認定的優秀生,或者屬於具有轉學學 分的轉學生,或者是經特許每學期修課超過4門的學生等。註冊的8個學期內未獲得學位者,可以經有關部門 批准增加一個“第九學期”,但第九學期內不提供住房和獎學金。關於學分制的利弊,校方認爲這種制度本身 是有弊病的,如有的學生選容易的課、“混學分”,好在哈佛大學多數是來搞學問的,而且學費昂貴,混的只 是很少數,可不予計較,另外,學分不能區分課程的難易,也不盡合理。

選課方法上,各校目前都還沒有建立學生直接使用的計算機選課系統,而是由學生事前填好選課單,教務 人員利用計算機,指導協助學生選定課表。如密西根大學選課中心設有26個終端,配26名教務人員,每位 學生每次選課15分鐘左右,共11天時間,在人工干預下,完成下一學期課表的選定。爲提高效率、方便學 生,該校下學期開始可以用電話選課,學生無需排隊選課了。有的學校計劃未來幾年內建立學生直接使用的計 算機選課系統。

2.激勵首創精神、培養動手能力的各種專門計劃。

學校爲本科生廣泛提供參加研究工作的機會,設立各種教育研究項目,這些項目體現了許多新穎的、有特 色的教育思想,如跨學科的教學,自學、研究、討論,各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學生各自按一定的步驟主動 發展等。例如,MIT這類專門計劃包括:

(1)UROP(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即爲本科生提供參加研究工作的機會, 這是MIT在本科教育中一項有大面積意義的計劃,每屆學生的3/4在4年中參加過UROP,它已有24 年曆史。每個系和每個跨系實驗室都向學生開放,科研工作的每個階段都允許學生介入,包括立項建議書的書 寫、總體方案設計、研究試驗工作、數據分析、成果總結匯報等。參加UROP有三種方式:取得學分,獲得 報酬,自願無償參加。大量的是二、三年級的學生,春秋季10~12小時/周,夏季10周,一年級有少數 學生參加,四年級還留少數做論文。1982年有40%的參加者爲求學分,50%的爲取得報酬,10%爲 志願者;1992年,爲求學分者變爲20%,求報酬者變成80%。1993年全校UROP經費開支共4 00餘萬元,其餘大部分出自科研經費,UROP辦公室掌握一部分學校的經費支持經費困難的項目。

(2)Concourse program屬工學院,每屆收一個班60人,學生自願報名。教師來自各系及哈佛大學,大 多數是資深教授。如Program的帶頭人是化學學科的資深教授,他把普化、固體化學結合起來教授。物理、微積 分、化學、人文各門課程都採取和大面上完全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學過程中,在較小的範圍裏,教師與學生面 對面地交流、研討,也有講課,有的課配合參觀博物館,寫論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非常廣非常強,如1 992年1月份的獨立活動中,一組學生新改寫了化學課的講義。

(3)ISP(Integrated Studies Program)屬文史學院,一個班學生40人。其宗旨是科學加人文,思考 加動手,文化加技術,理論加實踐。主持者認爲“只有學生理解了科學與人文的關係,他們才能成長爲有責任 感的工程師”。ISP人文課單獨上課,由歷史、物理和電子技術有專長的三位教師組織學生對美國汽車史、通訊史、紡織史的自學和討論,而物理、化學、數學等參加普通大班的教學,但由於ISP教師組織討論,有 專用教室,學生要參加技術學習(包括烹調、編織、打鐵、做鐘錶、裝配內燃機、通訊設備等)。ISP特別 歡迎愛動手的學生參加。

(4)ESG(Experimental Study Group)屬理學院。Group帶頭人是生物學方面的資深教授,這個組的生 物課從普化跨到分子生物學,很有特色。收1個班,學生40~45人。班裏各門課程強調自學。學生可以在 小組裏學習和討論,也可和教師單獨討論。班裏開設高檔次的選修課,如狹義相對論、常微分方程、複變函數 、有機化學等。學生自己如果有新的想法,ESG幫助找導師,找資料,找經費,師生關係極爲密切,甚至學 生對Professor直呼名字,每週一次共進午餐。組裏還有許多研究生和高班生做TA。

其中,(2)(3)(4)是專門針對新生的三個教學研究項目。

3.加強與工業界的聯繫與合作。

近年來各校的工科教育及研究,開始強調面向工業界,重視工程實際。這與目前美國的科技政策強調技術 爲經濟發展服務有很大關係。這方面密西根大學的動向引人注目。該校與工業界關係日益密切,主要的結合形 式是校廠聯合申請並承擔工程研究項目。研究的主要內容是目前工業企業中非常實用的技術。由與研究項目有 關的若干企業與校方共同向政府申請立項,經費由政府部門與參加企業各出資50%,企業部門也派人和學校 一起參加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廠校共享,項目完成1~2年內,該項技術爲參加企業享有的專利。學校按收益 的一定比例提成。1~2年後可以向社會公開或轉讓。研究過程可以在校廠雙方交叉進行,充分利用校、廠雙 方的儀器設備條件。例如,機械系與克萊斯勒等汽車公司及Detroit地區共10個企業,按上述方式正在開展一 個“2mm工程”項目的研究。要求通過此項技術,汽車車體各部分裝配縫隙不得超過2mm。這是一項涉及 無接觸測量、計算機控制、機械加工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技術。參加這項工作的教授、研究生等人員中,有一半 在工廠開展研究工作。承擔這項任務的機械系實驗室,因此也獲得了充足的研究經費,整個工學院此類研究項 目的經費爲700萬美元,該實驗室佔350萬。這種研究項目的形式,在目前美國大學中是比較特殊的,但 它反映了一種新的動向。

上述面向工程實際的趨勢雖然還沒有直接對面上的本科教育發生重大影響,但已經有所反映。例如,在廠 校合作的工程研究項目中,已經有少量高年級本科生參加工作;密西根大學教學計劃中不要求工廠實習,但本 科生中途可以去工廠工作半年,再回校繼續學習,一方面通過實習接觸實際,一方面也可以做到學生、工廠互 相瞭解、雙向選擇,爲畢業後就業打下基礎。學校設了一個專門的辦公室,爲學生聯繫去工廠實習半年的各種 事宜。此外,工學院各系都設有URE計劃(Under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即“本科生研究實踐” 計劃,利用每年暑假工作10周時間,研究一些工廠企業提出的實際課題,經費由各系的課題組及州政府有關 部門提供,除本校理工科各系的本科生參加以外,也吸收其他系學生及本州其他院校學生參加。參加的學生每 人都要做出總結並報告成果,做得特別好的學生,下次可以優先參加此項計劃,每年學校編印一本“成果報告 集”,選出優秀的成果參加全國交流,有的學生工作10周可以掙2500~3000美元。有這種經歷的學 生,就業時聘用單位很樂於接受。

4.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教師隊伍。

MIT及哈佛大學有一支精幹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兩校教師與學生比例均爲1:10左右。MIT5個學 院(工、理、人文、建築、管理)1993-1994學年度學生總數9798(其中研究生5278),本 科生:研究生≈1:1.2;教師966人,其中教授616人,副教授182人,助理教授168人,助教 全部由流動的TA擔任,所有教授在擔任研究工作的同時都要教課,一般每週上課6小時。教授薪水一半來自 科研,一半由學校根據承擔的教學工作支付。低年級基礎課大課一般要求由資深的高水平教授擔任(大課規模 可達300~400人)。不少學校教授沒有退休年齡的規定,除非自願退休。有一些資深教授,在年老停止 研究與論文工作以後,致力於各種教育研究項目(如前述的Concourse、ISP、ESG等)。選聘教授的主要標準是 現在的成就,重視“最近一篇好論文的水平”,重視研究活動,並放手讓年輕人成長。

哈佛大學10個學院(文理、商學、設計、神學、教育、政府管理、法學、醫學、牙醫學、公共健康、應 用科學分部)學生總數18694,正副教授1990人。選聘教授的原則是:廣泛徵集、高薪聘請各個領域 的名人。

5.比較充足的經費投入。

儘管各校都聲稱面臨經費緊張,抱怨經費有逐年減少的趨勢,但畢竟目前的經費投入還是比較充足的,保 證了相當優越的教學和研究條件。

MIT1993年總經費11.3億美元,如按10000學生平均,人均約爲10萬美元。哈佛大學1 993年總經費13億美元(其中薪金支出佔39%,設備供應12%,獎學金8%),按19000學生平均,人均約爲7萬美元。密西根大學全年總經費25億美元,按35000學生平均,人均約爲7萬美元。斯 坦福大學全年經費24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公立或私立院校,學生學費收入均在總經費中佔有相當大的份額。如哈佛大學(私立 )1993年總投入中,學費收入佔31%,科研收入佔25%,捐贈基金佔20%。該校歷屆校長髮動了多 次集資運動,至今學校已集資固定基金50~60億美元。現哈佛爲全美學費最高的院校之一,每生每年收學 費在2萬美元以上,法學、醫學收費更高。密西根大學(州立)全年總經費25億美元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及醫學研究)收入7億,佔28%;學費3.5億,佔14%;科研4億,佔16%;政府撥款3億,佔12 %;其餘爲校友捐贈、社會捐助及其他。學費每生每年4800美元,外州學生每年17000美元,醫學院 學費20000美元以上。

6.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結合是當前出現的一個重要趨勢。

隨着信息化的發展,超越學校各個系科、部門,超越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壁壘,甚至超越國境的全球共享信 息的關係正在形成。美國一些先進的高校和公司教育中心,已經或正在採用綜合的現代化教學手段,集計算機 、控制、聲像、圖書、多媒體通訊、電視教學等多種技術於一體。例如密西根大學正在建立信息集成研究中心 ,採用計算機、聲像、圖書、多媒體通訊等多種技術,將全校各個學院的圖書館、計算機中心及其他信息部門 聯網。MIT建有一些容量400人的大教室,包括各種計算機控制的電教設備、活動黑板和彩色無塵粉筆, 並能實時錄像,某些重要課程的錄像帶,學生可以到圖書館借用。硅谷Tandem電腦公司教育中心設有先進的多 媒體教育信息網絡,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和衛星教育電視頻道調用斯坦福大學等高校有關的課程及教材內容, 以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有關的技術資料和信息。各國經濟向全球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必將進一步深 刻地影響教育的結構和教育方式。

二、幾點看法

綜合考察的印象,結合我國的國情,我們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1.適應新的變化,建立新的平衡。MIT校長認爲,“美國高等教育處於變化的時代:冷戰結束,經濟 競爭的挑戰更加突出;少數民族及女生比例增加(MIT前者佔44%,後者佔1/3);科技發展速度加快 ,知識經常出現‘突然的變化’。適應變化,需要尋求知識結構和組織結構(分析與綜合)新的平衡,要更加 強調綜合的重要性。”上述變化很多是全球性的、共同的。MIT研究和教育都強調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 哈佛研究工作更強調長遠,不強調依賴眼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變化。美國未來學家Alvin Toffler在《第三次浪 潮》一書中寫道:“我們今天是站在一個新綜合時代的邊緣”。我國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本 科學生培養必然要適應社會發展與經濟體制變化的需要。學校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系科的組織結構, 要更加註意多種學科交叉、多方面知識綜合,組織多學科的綜合研究,發展跨學科的教學,拓寬專業面。教學 上要更多地強調聯合,有條件的可以調整組織結構(如建立學院),有的也可以先在現有體制下進行,共同性 課程打通,按大類開設通用性課程,擴大課程互選。逐步地向按專業大類培養學生過渡,專業方向要進一步淡 化,並應由學生選擇。

2.大力加強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清華大學教學嚴謹,學生基礎知識紮實雄厚,這是我們的長處 和優勢,也是幾十年來教學改革成果的積累。但同時我們的弱點也恰恰隱含在這個長處之中。總體而言,我們 的學生創造性不足。美國的社會(包括高校)鼓勵發明創造,重視青年首創精神的培養,很值得我們借鑑。我 們應該揚長補短,在加強基礎、嚴格教學的同時,爲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提供機會和條件。因材施教的 重點也要放在創新精神與能力培養上,不能單純地靠上課、做題、讀書、考試。要完善培養本科生創造意識和 動手能力的各種實踐計劃,並形成制度。如學生參加研究工作、課外科技活動、創造性設計課、幾個設計大獎 賽等,也可以組織一些討論式、研究式教學方式的試驗性小組,這些環節要加以總結整理,使之成爲一種“機 制”。這項工作可以聘請一些有志於培養學生的資深退休教授來主持。在教學指導思想上,要有新的變化,相 應的教學改革也要有新的導向。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強調個性發展的美國高校,現在也提出要加強學生 社會責任感和羣體意識的培養,以適應時代的需要。我們對學生集體主義的培養教育是有特點有優勢的,在實 行學分制的條件下,應當繼續保持和發揚,要在“推行學分制,保留班級制”這一新情況下,進一步加強和改 進德育,實現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的統一。

3.穩定本科,協調發展。美國幾所研究型大學中,科研和研究生比例較大,研究生培養要求及水平較高 ,本科教育相對薄弱一些,“重科研輕教學”的問題,不同程度地有所反映。校方採取各種措施(如規定大課 必須由高水平資深教授主講、教授必須上課、教學經費投入比較有保證、教學設備充足等)保證本科教學。我 校本科教育的規模和地位更重要一些,只有把本科教學這個根本穩定住,才能更好地提高研究生水平、發展科 學研究,使學校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穩定本科,是辦好世界一流大學的基礎。

4.改進人才培養模式。美國高校在校期間不強調專業訓練,其重要背景是:經濟結構中私有企業封閉性 很強,公司有很強的專業培訓機構。我國國情不同,企業的主體是全民和集體所有制,並且大都不具備專業培 訓條件。在校期間需要進行一定的專業才能訓練。但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較窄的對口專業教育,使學生 知識面窄、適應性較差,不能適應社會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人才培養模式要受 到今後“下游”(人才需求)狀況的制約。在我國目前條件下,既不能固守原來意義下的對口專業人才的培養 模式,也不能盲目地接受轉爲“通才”的建議,而應該在保留寬廣基礎上加強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培養,加強工 程實踐與科學實驗訓練。教學上應堅持拓寬知識面。今後清華各系是否原則上應不再劃分專業,可設若干專業 方向,同類(如電子、水土、機械)專業的基礎性課程進一步打通,專業方向課組要淡化。加強教學上的聯合 ,利用學分制造成的靈活的環境,實現學校的資源共享(包括教師、設備等),提高辦學效益。

5.完善學分制,增強靈活性。美國高校學分制的重要特點是選系(選課)放開,爲每個學生提供機會和 手段,滿足他們的需要和志向。這一點我們目前還不能做到。當前只能在系和拓寬後的專業已定的前提下選課 ,用很大的力量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抓好課程體系、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同時,進一步開通第二學位、輔修學 位、輔修課組、跨系選修課,作爲學生專業選擇上的一種補充措施。學校要採取措施,切實增加一些經費投入 ,保證熱門課程(如計算機、信息、經濟管理等)能擴大容量、滿足學生要求。一年級公共基礎課程,在多大 程度上引入選修機制,還有待通過實踐進一步總結改進。

6.按新的思路搞好師資隊伍建設。學分制的實施,要求教師隊伍有相應的結構和工作機制。美國高校選 系選課之所以能放開,充分滿足學生需要,一個重要條件是教學上所需教師是有保證的,其基本結構是精幹的 、教學與科研結合的固定隊伍(正副教授),加上相當數量流動的助教。我校要滿足科研和研究生髮展及本科 開通學分制的需要,總體上教師隊伍的建設不能採取按現有結構模式“延長與自相似放大”的辦法,而應有新 的思路。教研要結合,教授要上課,要聘請名師和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授上講臺,並儘快讓年輕人上來,逐步 改革教研組體制,分別形成固定和流動兩支教學隊伍等,這些都需要在新的思路下認真研究。

餘壽文 清華大學副校長、教授

張玫 清華大學物理系副系主任、教授

袁德寧 清華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副教授

張再興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標籤:多篇 教育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