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春節的故事精品多篇

春節的故事精品多篇

春節故事 篇一

立春的習俗:有用以桑木爲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於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後由縣執事(縣長)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着由羣衆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等吉祥話語。

春節的故事 篇二

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爲30日,月小29日),稱之爲“除夕”。它與春節(正月七年級)首尾相連,是人們辭舊迎新的日子。由於農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這一天常常不論是二十九還是三十,習慣上都被稱爲“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頓飯),年夜飯以後有發壓歲錢和熬年夜(守歲)的。習俗,表示從農曆本年的最後一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裏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爲“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爲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爲大除,即大年夜。

春節故事 篇三

關於春節這個節日的起源有說法諸多,其中有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春節這個節日源於臘祭、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這個節日由虞舜時期興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着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這個節日。

春節的故事 篇四

相傳,很多年以前,在山清水秀的定陽山下,有個不太大的村莊。村頭山坡上,有間小石屋,住着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他家境貧寒,以打柴挖藥爲生。那時節令很亂,弄得莊稼人無法種田。萬年是個有心計的青年,想把節令定準。可是,從哪裏下手呢?

春節一天,萬年上山打柴,坐在樹下歇息,樹影的移動啓發了他,他就制了一個日晷,測日影計算一天的長短。可是,天有云陰霧雨,影響測記,他就想再做一件計時器具,好彌補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藥,來到泉邊喝水,崖上的泉水有節奏地滴答滴答響着,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着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陣,回到家裏,畫了畫、試了試,做成了五層漏壺。

從此,他測日影、望漏水,勤勤懇懇。慢慢的,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從頭重複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那時的天子叫祖乙。節令的失常,使他很着急,就召集百官,朝議節令失常之因。節令官叫阿衡,他不知道日月運行的規律,就說是人們做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誠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寬恕。祖乙齋素沐浴,領百官去天壇祭祀,並傳諭全國,設臺祭天。

但祭來祭去,不見收效,時令照樣亂,各地的老百姓爲了修建祭臺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膽汁拌黃連——苦中加苦。萬年忍不住了,就帶着他的日晷和漏壺去見天子。

萬年見了天子,說了冬至點,講了日月運行週期。祖乙聽罷,心中大喜,即令大興土木,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上日晷臺,造上漏壺亭。又撥了十二個童子守漏壺,精心記錄,按時報告。

一天,祖乙讓阿衡去日月閣詢問制歷情況,萬年指着草歷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一聽,深覺有理,心中卻不安起來。他暗想:要是萬年把節令定準,天子心喜,重用萬年,誰還聽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萬年除掉。

那天阿衡打聽出一個善射的刺客,就派人請到家裏,擺上酒筵,說明緣由,許以重禮。刺客答應當夜就去行刺。

天交二鼓,刺客趁酒興離開了阿衡,向日月閣奔去。怎奈天壇周圍,日月閣下,有衛士嚴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閣上正觀星象的萬年射去。誰知刺客因爲飲酒過多,眼睛發花,飛箭只射中了萬年的胳膊。萬年哎呀一聲倒在地上,衆童子急呼拿賊。衛士們聽到喊聲,一齊出動,捉住刺客,扭見天子。

祖乙問明實情,傳令將阿衡收了監,又親自出宮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非常感動,指着申星說:“申星追上了蠶百星,星象復原,夜交子時,舊歲已完,時又始春,望天子定個節吧。”

祖乙說:“春爲歲首,就叫春節吧。愛卿入閣,三載不出,披肝瀝膽,以月圓準製出太陰曆,真是功高德重。如今愛卿被奸佞暗算,且隨我到宮中調養吧。”

萬年說:“太陰曆雖然草創,但還不十分準確,歲尾還剩有點滴時辰。如不把這歲末尾時閏進去,日月如梭。過來過去又會錯歷。臣負衆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願醉心日月閣,細加推算,把草歷定準。”

就這樣,萬年在日月閣中,仔細觀察草木麥菽的榮枯,精心推演,把歲末尾時積日成月閏了進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壇行祭,祭罷天神,又登上日月閣,把祭神的五月鮮桃賜給萬年。萬年獻上太陰曆,祖乙望着日夜操勞的萬年,眉也白了,須也白了,深受感動,就把太陰曆定名爲萬年曆,還封萬年爲日月壽星。

因此,後來人們也把春節稱作年,每每過年之時要在屋裏掛上壽星圖,象徵新歲添壽,以此對功高德重的萬年寄以懷念之情。

春節的故事 篇五

正月七年級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爲“頭”,後引申爲“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爲“三元”;因爲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爲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七年級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爲“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開門炮仗

拜年

新年的七年級,男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爲“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爲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佔歲

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佔本年年成。其說始於漢東方朔的《歲佔》,謂歲後八日,一日爲雞日,二日爲犬,三日爲豬,四日爲羊,五日爲牛,六日爲馬,七日爲人,八日爲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後代沿其習,認爲七年級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爲吉。後代由佔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

標籤:多篇 精品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