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農曆六月六是什麼節日(精品多篇)

農曆六月六是什麼節日(精品多篇)

黔西南州2017年部分節假日放假時間通知 篇一

各縣、市人民政府,義龍新區管委會,州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17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國辦發電〔2016〕17號)安排以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條例》規定,現將2017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和州慶、“六月六”“八月八”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

元旦:1月1日放假,1月2日(星期一)補休。

春節:1月27日至2月2日放假調休,共7天。1月22日(星期日)、2月4日(星期六)上班。

清明節:4月2日至4日放假調休,共3天。4月1日(星期六)上班。

勞動節:5月1日放假,與週末連休。

州慶:4月28日(星期五)放假,5月2日(星期二)放假。

端午節:5月28日至30日放假調休,共3天。5月27日(星期六)上班。

“六月六”:7月28日(星期五,農曆六月初六)放假。

“八月八”:9月27日(星期三,農曆八月初八)放假。

中秋節、國慶節:10月1日至8日放假調休,共8天。9月30日(星期六)上班。

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衛等工作,保障通訊工具暢通,做到工作銜接不斷檔,遇有重大突發事件發生,要按規定及時報告並妥善處置,確保人民羣衆祥和平安度過節日假期。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12月29日

六月六是什麼節日 篇二

“六月六”是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的傳統佳節,在農村甚至在過去的朝廷都有着濃郁的傳統色彩,今天就讓小活力帶您一起走近“六月六”,瞭解“六月六”的由來和習俗。

“六月六”節已有悠久的歷史,其起源,各地傳說不同。其中有一個說法是,在遠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盤古”在勞動中積累了栽培水稻的經驗,年年豐收,後來他與龍王的女兒結婚,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新橫。一次兒子冒犯了母親,龍女一氣之下,返回龍宮,再也不回來了。

盤古沒有辦法,只好再娶,一年的農曆六月六日盤古死去,新橫從此遭到繼母虐待,幾乎被害。新橫忍無可忍,便上天控告繼母,併發誓要毀掉她栽培的'水稻秧苗,繼母知道後,萬分後悔,終於與新橫和好,並於每年農曆六月六日,盤古逝世這天,殺豬宰鴨,供祭盤古。因此,布依族人民每年農曆六月六日都舉行祭盤古,供祖先的活動,以示子孫延續、五穀豐登,年復一年,就形成了這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在今天它已經演變爲很多少數民族的節日,並有很多的習俗。

六月六由來 篇三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傳統佳節,由於居住地區不同,過節的日期也不統一,有的地區六月初六過節,稱爲六月六;有的地區六月十六日或農曆六月二十六日過年,稱爲六月街或六月橋。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視這個節日,有過“小年”之稱。

節日來臨,各村寨都要殺雞宰豬,用自紙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雞血或豬血,插在莊稼地裏,傳說這樣做,“天馬”(蝗蟲)就不會來吃莊稼。節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領青壯年舉行傳統的祭盤古、掃寨趕“鬼”的活動。除參加祭祀的人外,其餘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習慣,都要穿上民族服裝,帶着糯米飯、雞鴨魚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當地漢族人民稱爲趕六月場)。 祭祀後,由主祭人帶領大家到各家掃寨驅“鬼”、而“躲山”羣衆則在寨外說古唱今,並有各種娛樂活動。

夕陽西斜時,“躲山”的羣衆一家一戶席地而坐,揭開飯籮,取出香噴噴美酒和飯菜,互相邀請作客。一直等到祭山神處響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聲,人們才選出身強力壯的人,分成四組,到祭山神處擡回四隻牛腿,其餘的人,相攜回到家中,隨後各家派人到寨裏領取祭山神的牛肉。節日娛樂活動,以丟花包最爲有趣。花包是用各種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頭,內裝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邊沿綴有花邊和“耍須”。丟花包時,男女青年各站一邊,相距數米,互相投擲。其方法有右側擲、左側擲和過頂擲,但

不準橫擲。要求甩得遠,擲得快,接得牢。花包在空中飛來飛去,煞是好看。如果小夥子將花包向自己心愛的人投擲,沒有過肩,包就 落地,姑娘由向對方送一件禮物,如項圈、戒指、手鐲等物,所送之物,被視爲愛情的信物,小夥子將長期保存。

節日的起源 篇四

天貺節起源於北宋。傳說北宋真宗皇帝趙恆是一個十分迷信神仙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日告訴滿朝文武百官,說他馬上就要得到一部天書,這部天書可以叫人得道成仙,是天貺給他的。他把這一天定爲天貺節,貺就是贈送的意思。並令人在東嶽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宏偉的大殿,準備在那天接收天書,因此大殿也命名爲天貺殿。每年到六月六日,他就到那裏去祭祀、供奉。

曬經節亦叫翻經節,佛教寺院對此尤爲重視。這個節日來源於唐代。唐三藏玄獎到印度取經回來過通天河時,不慎將經卷打溼,只好將經卷一頁頁翻檢開,置一大石上晾曬。唐三藏曬經的這天正好是六月六日,故後人對這一天最爲重視,不但要翻曬佛經,還要舉行有關的紀念活動。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到曬經節這天也要晾曬書籍,以防蟲蟻、蟲蛀。

曝曬節是俗名,“六月六,日頭紅,曬了衣物不生蟲”。因此,陝西省西部和甘肅省東部各地在這一天家家翻箱倒櫃,把毛料、衣物、皮貨、棉衣、綾羅綢緞等拿出來翻曬。在農村,還要把留着過冬的種子也一起拿出來暴曬。經過曬後,種子不發黴,不怕蟲咬,保存完好。

六月六的節日習俗 篇五

六月六還有許多習俗。陝西省關中、銅川有避涼風俗。姑娘出嫁的頭一年,母親要親手縫襯衣,六月六這天親自送給女兒、女婿。這樣,女兒、女婿可不中暑,俗名避涼。陝南也有類似的風俗,不過孃家人送的不是襯衣,而是草帽。草帽也是自編的,用紅線繩作帽帶,當地叫送草帽,或叫送節。關中、長安一帶六月六的早上,各家各戶都用文火炒新麥面,然後用熱開水衝攪,加白糖或精鹽後食用。據說六月六喝了炒麪茶,可以消食和胃,不鬧肚子病,不中暑。

六月六,又名姑姑節、迎女節。俗語云:“六月六,請姑姑”。就是每到這一天,孃家人要把出嫁在外的女子接回孃家來,招待一天,然後送回婆家,當然姑爺也是在請之列。意爲加強和出嫁女之間的感情聯繫,以此密切男女雙方家族之間關係友好。據說春秋時期,晉國宰相孤偃,是曾隨晉文公流亡並奪取晉國皇位的有功之臣,他生日是六月六日。所以每到這天,官府百姓都因他功勳卓著,給他送禮、祝壽。慢慢地,他驕傲自大,獨斷專權,大臣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另一功臣趙衰當面批評他,非但不聽,反而遭羞辱,氣絕身亡。趙衰的兒子是狐偃的女婿,也看不慣岳父的橫行霸道,決心除掉他。臨行事前,他問妻子,做的對不對?她答對!但心中又很矛盾。妻子第二天回孃家問母親:“誰親淮疏,?母親答;“最親當然是父親”。女兒就把丈夫要做的事告訴了母親。第二天狐偃親迎女婿到府內,好酒好肉招待,當場給女婿下拜並聲稱自己缺乏自律,望女婿不記前嫌,兩相修好,共興霸業。從此兩家和好,共輔朝政,振興晉國。所以每年六月六日,狐偃必親迎女兒、女婿過府團聚會餐,這等好大自然傳遍晉國。隨着晉國的強大,六月六,迎姑姑這個習慣逐漸演變成了習俗。

六月六習俗 篇六

習俗一 洗曬節

農曆六月初六正當盛夏,是一年中太陽最猛的日子。古人就把這一天當作暴曬衣服、物件、書卷的日子。據說這天曬過的衣服不生蟲。寺廟此日曬經書,善男信女們紛紛前去觀看,形成廟會。

夏季曬衣服、書籍作爲一種傳統風俗,最早在東漢時期就開始了,但是那時是在七月七日過,東漢史學家崔實的《四民月令》中說是七月初七的風俗。南朝宋代劉義慶《世說新語》記載晉代翻曬東西的習俗仍在七月七日。以後何時改爲六月六,則沒有史料記載,想必是六月六太陽更烈更毒之故。現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在六月六曬衣服的習俗。

習俗二 回孃家

“六月六,請姑姑”。古時,每逢農曆六月初六,各家各戶都要請已出嫁的姑娘回孃家,好好款待一番。相傳,此俗是由春秋時期有名的宰相狐偃改過故事而來。

習俗三 蟲王節

從農曆六月初六起,街市上的中藥鋪和一些寺廟開始施捨冰水、綠豆湯和用中藥製作成的暑湯。主婦們也在這一天開始自制大醬。六月六那天的飯食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餅等。“六月六”,農曆六月六日已異常炎熱,莊稼長勢正旺,農家要觀察長勢,以卜豐欠。六月六農民還稱爲“蟲王節”,要在農田、庭院裏焚香祭祀,祈求上天保護,五穀豐登。

在貴定,每年農曆六月六布依族還有吃花米飯,打餈粑,包糉子,表演布依族唱山歌,苗族製作蠟染等風俗,其獨特的少數民族風俗是難得的少數民族文化寶貴資源。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