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清平樂村居(精選10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0篇《清平樂村居》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清平樂村居》相關的範文。

清平樂村居(精選10篇)

篇1: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瞭解“吳音”,理解“相媚好、無賴、臥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藉助插圖讀懂課文,描繪村居畫面。運用朗讀、想象感受詞的意境,體會安寧美好鄉村生活。

3.激發學生學習、積累古詩詞的興趣,弘揚傳統文化。

【教學實錄】

一、對詩熱身,導入新課

師:課前,我們已經見過面了。老師從北方哈爾濱來到江南金太倉,這裏的春天真是太美了,大街上到處盛開着櫻花。我國古代詩詞中就有許多描寫江南風光和春景的詩句,你知道哪些?誰能背上句?

生:“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師:這是白居易的《憶江南》,這首詞還有兩節: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詞中的“吳宮”指的就是蘇州。

生: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師:這是唐朝詩人杜牧的《江南春絕句》。真了不起,看來同學們很喜歡積累古詩詞。這節課,我們再學一首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作品。上課!

二、釋題,猜想“居”意

師:請大家看老師寫課題(板書:清平樂村居)誰願意讀一讀?(指名讀)

師:讀得真好,在這裏“樂”讀“yuè”。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清平樂村居”。

師:“清平樂”是詞牌名,而“村居”是詞的題目。這個“居”在古代金文裏是這樣寫的。(出示“居”象形字)看着這兩個象形字,你能想到什麼?

生:我能想到一個人住在房子裏。

師:你的想象真豐富,人有了房子住,有了立足之地就是“居”。瞧,漢字多有魅力! 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看自形就能明白意思。那麼,“村居”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圖景呢?

三、初讀,知曉詞意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讀不懂的詞標註出來,同桌互相交流。(出示全文)

生:自由讀《清平樂村居》。

師:誰願意讀這首詞?(指名讀)

師:評一評,他讀得怎麼樣?

生:讀得流利,比較有感情。

師:你真會評價,哪一句讀出了感情?

生:“最喜小兒無賴”中的“最喜”讀得好。

師:老師有個問題,你爲什麼把“剝”讀成“bāo”而不讀“bō”?

生:一時不語。

師:請同學們查字典,看看字典是怎麼說的?

生:去掉物體的皮或殼,讀“bāo”。

師:吃香蕉前要把香蕉皮去掉,那叫“剝(bāo)香蕉”;吃芒果前要把芒果皮去掉,那叫--

生:剝(bāo)芒果。

師:文中的小兒在幹什麼?

生:剝(bāo)蓮蓬。

師:你讀得這麼好,老師獎勵你推薦一名同學來讀。

生:我推薦王新月。

師:你可不要辜負××同學對你的期望。

生:朗讀《清平樂村居》。

師:讀得真好,怪不得××同學推薦你。來,我們全班都來讀一讀。(齊讀)

師:讀得字正腔圓,真不錯。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生:沉默不語。

師:沒有讀不懂的?那老師可要考考你們了?能禁得住考嗎?

生:能!

師:詞中的“翁媼”指什麼人?

生:“翁”指老翁,也就是老爺爺;“媼”指的是老婦人,也就是老奶奶。

師:你怎能麼知道“媼”就是老婦人?

生:因爲“媼”是“女”字部。

師:你真會學習。這對老夫妻。他們在幹什麼呢?

生:他們在聊天,在說家常。

師:你是從哪個詞兒知道的?

生:吳音。

師:你知道什麼是“吳音”嗎?

生:我想就是當地的方言吧?

師:真是無巧不成書,“吳音”就是以我們蘇州話爲代表的南方方言。因爲春秋時期這裏是吳國的都城,所以這兒的方言又叫“吳音”。誰願意用“吳音”對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說幾句話?

生:歡迎老師們來到太倉,祝你們在這裏生活得開心。

師:多好聽的“吳音”,老師代臺下的老師謝謝你,懂事的孩子。

師:最後一個問題,“無賴”是什麼意思?老師注意到你笑了,說說你爲什麼笑?

生:“無賴”是罵人的話,說人的品質不好。

師:文中也是這個意思嗎?

生:不是的,文中是說那個小孩子天真、活潑。

師:理解了關鍵詞的意思,再讀這首詞,你會有新的收穫。(齊讀)

師: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辛棄疾的這首詞就是一幅村居圖(出示插圖)。大家看,這是文中的插圖。看着這幅圖,你讀懂了詞中的哪幾句?

生:我讀懂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說的是這家人住的茅屋又低又矮,屋前有一條小溪,溪上長着一叢一叢的青草。

師:是呀,你描繪了這一家人的生活環境。

生:我讀懂了第二句,描寫了老翁和老婦人,他們沒什麼事,喝着酒,悠閒地說着話,逗樂。

師:詞中除了寫這老兩口,還寫了哪些人?

生:還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在溪東的豆田裏鋤草,二兒子在編織雞籠,小兒子很惹人喜愛,一邊玩一邊剝蓮蓬。

師:這幅圖有景有人,人景相融。(板書:景、人)

四、品讀,感悟詞境

師:短短几分鐘,同學們自己把這首詞讀準了,讀順了,還了解了大意。那麼,怎樣才能把這首詞讀出味,讀出情,讀出意境美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邊聽邊想象,用心感受這是一幅怎樣的村居圖?(教師配樂範讀)

師:你感受到這是一幅怎樣的村居圖?

生:美麗的村居圖。

師:你剛纔一定看到許多美景,就請你一邊想象美景一邊讀這首詞。(學生朗讀整首詞)

生:我覺得這是一幅幽靜的村居圖。

師:你在用心感受,請你讀出村居的幽靜。(學生朗讀整首詞)

生:我感受到這是一幅幸福的村居圖。

師:你就帶着幸福之情讀一讀吧。(學生朗讀整首詞)

師:就這樣,按照詞的韻律,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都送到詞中去,就能讀得有滋有味。

師:有的同學說這是美麗的村居,你是從哪句感受到的?

生:從“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感受到的

[清平樂村居]

篇2:清平樂村居

一、初讀詞題,試想畫面: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詞。(板書:詞)請看大屏幕上,乍一看,這首詞的題目和我們平時所學的詩的題目有什麼不一樣?(生說)

前面這個是它的--(詞牌名)正音:樂讀yuè,那你還知道其它詞牌名嗎?

後面這個是它的題目,一起讀--村居。

再看大屏幕上,這首詞和我們平時所學的詩有什麼不一樣?

詞的句式長短不一,古時稱詞爲長短句,詞有規定的格律,所以作詞我們一般稱爲“填詞”,詞起源於唐代,在宋代達到了最高峯,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首由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一起讀--清平樂村居(生讀)。

讀了這首詞的詞牌名和題目,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畫面?

二、疏通文本,感知畫面:

1、是呀,我們所看到鄉村生活是一幅多麼安寧、祥和畫面,那麼,詞人辛棄疾眼中的村居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呢?誰來接着往下讀這首詞?

生讀上片。正音(wēng’ǎo)

“翁媼”是一什麼意思?猜猜看!( “翁媼”的意思是一對老夫妻!)

生讀下片,剝(bāo)正音。

2、下面請同學們再把這首詞讀一讀,注意,把字音讀準聲音響亮。

(學生自由讀,教師指讀。)

師:很好,你已經把這首詞讀準確了,來,讓我們一起來讀!(學生齊讀)

老師有個建議,你們看,這首詞描繪的鄉村生活是多麼的美好啊,我們在讀的時候應該讀得輕柔一點,舒緩一點。(指名生讀)很好。讓我們再一起讀!(學生齊讀)

3、真好,我們同學在很短時間內就把這首詞讀正確了!我們五(6)班的同學會學習,進步快!那麼,你覺得這首詞中有哪些地方你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意思的呢?(自由讀,讀後交流)

4、詞就像一杯濃濃的咖啡,需要細心品味,你覺得《村居》這首詞中哪些詞兒值得細細地品一品?或者,你覺得這首詞中還有哪些地方你不理解是什麼意思的?

預設1:“相媚好”

師:猜一猜?(生說)

師:你們說得都對!“相媚好”所表現的就是這對老夫妻感情的濃厚與纏綿!

預設2:“無賴”

師:有知道的嗎?

生:頑皮!

師:但是老師記得生活中“無賴”的意思是“賴皮”啊!在詞中怎麼是頑皮、天真呢?我不理解。誰能告訴我?先互相討論!

學生討論,交流。

聽了你們的解釋,我明白了!我們五(6)班的同學真是語文學習的行家裏手,都能夠幫老師解釋疑惑了!

預設3:“吳音”

師:“吳音”懂不懂?

生:吳的地方話!

師:對!辛棄疾在寫這首詞的時候正在江西上饒,上饒在春秋時期屬於吳國。“吳音”就是吳國的地方話。

預設4:“醉裏”

師:用“醉”組詞!

師:“醉裏”的“醉”取哪種意思?可能是誰喝醉了酒?

生:老翁,老嫗

師:還有可能呢?

生:作者!

師:對!不過,“醉”還有更深的意思,這要等我們把課文學好後才能體會到。(在“醉”的旁邊打了個問號)

5、師:好,同學們,看來我們已經大致理解了這首詞的意思了,來,讓我們再讀一讀這首詞,把你的理解讀進去。

生齊讀。

三、品評意象,生成畫面:

辛棄疾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個字就將一幅安寧祥和的鄉村生活圖景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眼前。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詞,你眼前彷彿出現了哪些畫面?

1、指導朗讀一二兩句。

來,你把詞讀一讀!(生讀)讀得再舒緩一點,輕柔一點,注意停頓與節奏,再來--(生讀)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畫面,再來--(請3~4名學生讀)讓我們一起來--(生齊讀)。

看到畫面了嗎?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引導學生不斷擴充畫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麼樣兒的?水面上還長着什麼?水面下還有什麼……

到底是學習語文的行家,不僅會想象得好而且描述得好!多麼宜人的景色啊!來,讓我們再一次閉着眼睛吟誦第一、二兩小句--(學生讀)

2、你看到了一幅相媚圖。猜猜看,如此恩愛的老夫妻,他們可能在親熱地說些什麼呢?

誰來讀三四兩小句。

來,讓我們一起來感動。(齊讀三四兩小句)

3、大兒鋤豆圖,二兒織籠圖。

你來把他們勞動的情景讀出來!生讀。

4、小兒的臥剝圖!

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這個小兒是非常的頑皮,誰來說一說你想象中的小兒剝蓮蓬的樣子?

生說

這個小孩頑皮嗎?那讓我們一起讀出頑皮--

生齊讀最後兩小句,指導把“最喜”、“臥剝”都讀得很好。

四、體悟意蘊,定格畫面:

詩人用樸實、清新的筆調向我們展示了農村秀麗的景色,把農村那舒適安寧的生活刻畫得活靈活現。同學們,讓我們再次拿起書本,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詞文中去讀一讀,讀着讀着,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請結合老師這裏的句式,發揮你們的想象:

讀着 ,我彷彿看到(聽到) 。 (生說)所有的景物匯成了詞中的一個字,是哪個?(醉!)讀!真應了那句話,“沉醉不知歸路”。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這畫中,再齊讀。

現在你覺得“醉”還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呢?

是啊,究竟是誰陶醉了呢?爲什麼而陶醉呢?請同學們自己把這首詞讀一讀。(交流)

這對老夫婦醉了、作者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我們讀書的時候,是誰在陶醉? 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配樂)

真好!來,讓我們再一次把這首詞讀一讀,能背的背,把我們的對這和美鄉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讀出來!

生讀。

五、拓展建構,豐孕畫面。

這首詞帶給我們的享受是多麼的美好啊!可是到現在我們還未揭開作者的面紗,他叫--(辛棄疾),看補充介紹。再讀該詞。

辛棄疾一生給我們留下了600多首詞,以愛國詞和田園詞最爲突出,我們今天學習的是一首--(田園詞)。那我們再來感受一下他的另一種風格--(愛國詞)。看補充的詞《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對照註釋自己讀讀,說說對這首詞的理解,從另一角度認識辛棄疾。

六、作業

課外閱讀辛棄疾的詞

[清平樂村居]

篇3:清平樂.村居

很早以前,在一個幽靜的小山村裏,有一戶人家,他們過着悠閒恬靜的田園生活。

沿着綠草一眼望去,一座小草屋赫然聳立着,矮矮的房檐下傳來用柔美的南方口音互相逗樂的聲音,是誰家的老婆婆老公公呢?老婆婆臉上笑開了花說:“生活如此多嬌,看看看看,咱們的大兒子真勤快,正鋤豆地呢!喲,咱們的二兒子手真巧,正織雞籠呢!哈哈哈,快看,咱們那淘氣可愛的小兒子正臥在溪頭刨蓮蓬呢!”

西安工業大學附屬國小四年級:孫雯

篇4:清平樂·村居

夏日午後,辛棄疾懷着悠閒的心情來到山中散佈。不知不覺來到了一個小村莊。辛棄疾看到山清水秀的怡人景色,覺得這裏簡直就像一個世外桃源。

這時,辛棄疾看到一間簡陋的茅草屋坐落在在一條小溪旁。這條小溪非常清亮,它從山谷裏悄悄流出,繞過那千奇百怪的山石,穿過那鬱鬱蔥蔥的山林,彎彎曲曲向東流去。一片片碧綠的荷葉像一把把撐開的小傘,上面佈滿了晶瑩的水珠。在一片片荷葉的掩映下,露出幾朵嬌豔欲滴的荷花。茅草屋前有一片綠茵茵的草地。草地上有一羣覓食的母雞在草地上捉蟲吃。

辛棄疾心想:這樣美麗的地方,誰會住在這裏呢?辛棄疾仔細一看,一對老翁和老婦正坐在低矮的屋檐下,喝着自家釀的美酒,吃着自家種的青菜,互相逗樂呢。辛棄疾再走近一些,聽到老翁對老婦說:“看,咱們的兒子們都多孝順呀!”“是啊,大兒子怕咱倆累着,讓咱們在這休息,他自己一個人到田裏幹活。”老婦邊說邊向遠處在田間幹活的大兒子望去。老翁又看着正在埋頭編雞籠的二兒子說:“別看咱們的二兒子年齡不大,也總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我們分擔家務。”老翁和老婦這時同時把頭轉向小兒子,笑眯眯地看着他。小兒子一邊哼唱着童謠,一邊坐在草地上剝蓮蓬,不時還往嘴裏送呢。小兒子這天真的模樣,使這對老夫妻十分憐愛。

辛棄疾不禁感嘆道,外面戰亂紛紛,這一家五口人雖然貧窮,卻住在這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多麼幸福,多麼悠閒和安寧啊!

篇5:清平樂 村居

font size=“6”>清平樂  村居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98

清平樂  村居本站(第一範文)網址是

上課教師:陳學壯

記錄教師:樊霞

教學過程:

師:今天第一次和同學們見面,得先打個招呼——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今天,是新的老師和新的你們,還有新的來聽課的老師,我們將要一起來學習新的一課。知道今天要上哪一課嗎?

生:不知道。

師:不知道好啊,因爲不知道,所以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就會帶來新鮮的感覺。那你們知道老師的名字嗎?

生:不知道。

師:不知道好啊,現以就請你觀察一下老師,說說我給你的第一印象吧。

生:你像個古人。

師:古人穿長袍子,你看到老師穿着這件風衣,像古人穿了袍子了吧。

生:(笑)

生:你像個闖江湖的。

師生:大笑。

師:嘿,還真讓你一眼就看準了,我XX年從公辦學校出來,到民辦學校工作,行走教育的江湖已經三年多了,不過,我可沒有變成大俠啊,你看,手中無寶劍啊。

生:學生笑。

生:老師,你怪會搞笑的。

師:笑一笑,十年少,爲什麼不笑呢?笑裏面可是藏着智慧,藏着幽默啊!

師:好了,現在請讓我告訴你,請你們翻到《清平樂  村居》,今天,我們就學習這一課。首先請同學自由地來讀課文。

生: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巡視,傾聽,把個別容易讀錯音的字寫在黑板上。請學生看看,再自讀課文。

師:馬上就到八點了,時間一到,我們的課就開始了,我想請同學回憶一下我們在四年級學的一首古詩,和今天我們今天要學的題目是一樣的。你來背背看看。

生: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慾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師:這是一個城市還是鄉村的孩子,他給你什麼印象。

生:這個孩子很可愛,很頑皮。

您正在瀏覽第一範文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

篇6: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亡 通:無)

【註釋】

⑴清平樂(yuè):詞牌名。村居:題目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當時住在信州(今上饒),這一帶的方言爲吳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

⑷翁媼(ǎo):老翁、老婦。

⑸鋤豆:鋤掉豆田裏的草。

⑹織:編織,指編織雞籠。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髮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

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着剛摘下的蓮蓬。

【賞析】

這首小詞各種選本多已入選,有的選本還有簡單說明。如胡云翼先生《宋詞選》雲:“這首詞環境和人物的搭配是一幅極勻稱自然的畫圖。老和小寫得最生動。‘臥剝蓮蓬’正是‘無賴’的形象化。”中華書局1979年出版的《辛棄疾詞選》雲:“這首詞可以說是一幅農村素描。它寫得清新活潑,寥寥幾筆,就勾畫出清溪茅舍一家老小的生動情景,使人彷彿身臨其境。”俞平伯先生《唐宋詞選釋》雲:“本篇客觀地寫農村景象,老人們有點醉了,大的小孩在工作,小的小孩在玩耍,筆意清新,似不費力。”上引諸家之說有一共同特點,即認爲這首詞對農村景象是在進行客觀描述。而也有人比如吳小如認爲,詞中也反映出作者的主觀感情,並非只在純客觀地作素描。基於這個出發點,對詞的文句就產生了不同的理解。比如上片第三、四兩句,吳小如就認爲“醉裏”是作者自己帶有醉意而不是指農村中的“翁媼”。吳小如在《讀詞散札》第十二則中說:“辛棄疾《清平樂·村居》上片雲:……胡《選》及俞平伯師《唐宋詞選釋》本皆以‘醉’屬諸翁媼,疑非是。此‘醉’乃作者自醉,猶之‘醉裏挑燈看劍’之‘醉裏’,皆作者自醉也。若謂翁媼俱醉,作者何由知之?且醉而作吳音,使不醉,即不作吳音乎?‘相媚好’者,謂吳音使作者生媚好之感覺,非翁媼自相媚好也。蓋作者醉中聞吳語而悅之,然後細視諦聽,始知爲農家翁媼對話也。此惟夏承燾先生《唐宋詞選》初版本註文得其解。”(《學林漫錄》初集,頁一八七)吳小如認爲,從含醉意的作者眼中來看農村的一個生活側面,比清醒的旁觀者在聽醉人說吳語要更富有詩意。此詞下片“最喜”二字的主語也該指作者,而不會是指白髮翁媼。可見這首詞中作者的心情是開朗喜悅的。

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南宋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饒市)閒居達二十年之久。作者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生活有了更多的瞭解,對農民也有較多的接觸。所以在《稼軒詞》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寫農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

劉熙載說,“詞要清新”,“澹語要有味”(《藝概·詞曲概》)。作者的這首詞正具有“澹語清新”、詩情畫意的特點。它表現在描寫手法、結構和構思三個方面。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小令,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豔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 上闋勾勒環境烘托氣氛。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着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在這裏,作者只用了淡淡的兩筆,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環境勾畫出來了。不難看出,這兩句在全首詞中,還兼有點明環境和地點的使命,爲人物的'出現安排下廣闊的背景。三四兩句,描寫了一對滿頭白髮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優閒自得的畫面,他們講話的聲音帶着醉意,愈加顯得溫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們面前時,才發現說話的已不是什麼年輕人,而是白髮皤皤的老年人了。從“醉裏”,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詳,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這幾句儘管寫得很平淡,但是,它卻把一對白髮翁媼,乘着酒意,彼此親密無間,那種和諧、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出來了。這就是無奇之中的奇妙之筆。當然,這裏並不僅僅是限於這對翁媼的生活,它概括了農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樂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吳音”,指吳地的地方話。作者寫這首詞時,是在江西上饒,此地春秋時代屬於吳國。“媼”,是對老年婦女的代稱。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下闋四句,採用白描手法,直書其事,和盤托出這一農戶三個兒子的不同形象,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畫面在繼續擴展。大兒子是家中的主要勞力,擔負着溪東豆地裏鋤草的重擔。二兒子年紀尚小,只能做佔鋪助勞動,所以在家裏編織雞籠。小兒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調皮玩耍,看他躺臥在溪邊剝蓮蓬吃的神態,即可知曉。這幾句雖然極爲通俗易懂,但卻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描繪出耐人尋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兒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神情狀貌,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古今一絕!詩人着力於“小兒”的描繪,共用了兩句,佔全詞四分之一篇幅。“無賴”,謂頑皮,是愛稱,並無貶意。“臥”字的用得極妙它把小兒無憂無慮、天真活潑、頑皮可愛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所謂一字千金,即是說使用一字,恰到好處,就能給全句或全詞增輝。這裏的“臥”字正是如此。

在藝術結構上,全詞緊緊圍繞着小溪,佈置畫面,展開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佈局緊湊。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構上起着關鍵作用。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裏,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協和、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從作者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雅靜的環境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畫,表現出詞人喜愛農村和平寧靜的生活。

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閒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並不能說是作者對現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宋朝恢復大業來看,他嚮往這樣農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這首詞並非是作者主觀想象的產物,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它具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字裏行間處處洋溢着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之情,客觀上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

篇7:清平樂•村居

根據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綠樹成蔭,綠草鋪在原野上,猶如一片無邊的綠毯,小山村羣山環抱,在一條清澈流淌的小溪前,有一座簡陋但樸實的茅草屋。

小茅草屋裏有人帶着醉意,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相互取樂,是誰呢?原來是一對風燭殘年的白髮夫妻,老翁持着酒杯,坐在窗邊,對老夫人笑着說:“老伴兒啊,咱們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走過近五十個年頭,多不容易啊,要好好珍惜。”老婦人聽了,微笑着,年上的皺紋舒展了許多,迴應老翁道:“你這老頭兒,都花甲之年了,還是像年輕時那麼開玩笑,”隨後笑了笑:“不過,我們也真的應該好好珍惜這段時光,你看三個兒子都長大了,大兒子和二兒子也能幫我們分擔了,可愛的小兒子呀,頑皮又淘氣,真給我們增添不少樂趣呀。”他們舉起酒杯,不由自主地向窗外望去。老人的大兒子拿着生鏽的鐵鋤,帶着一頂斗笠,大汗淋漓,頂着驕陽在溪東豆田裏認真除着雜草,這給以老翁與老婦人莫大安慰;二兒子拿着竹條,一條一條地編織着雞籠;最令老人高興的是他們的小兒子,瞧,他真在趴在溪邊頑皮地剝着蓮蓬呢。

多麼和和睦睦,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啊,他們一定會幸福美滿的。

篇8: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亡 通:無)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髮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

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着剛摘下的蓮蓬。

註釋

⑴清平樂(yuè):詞牌名。村居:題目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當時住在信州(今上饒),這一帶的'方言爲吳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

⑷翁媼(ǎo):老翁、老婦。

⑸鋤豆:鋤掉豆田裏的草。

⑹織:編織,指編織雞籠。

賞析

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饒市)閒居達二十年之久。作者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生活有了更多的瞭解,對農民也有較多的接觸。所以在《稼軒詞》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就是一幅着色的農村風俗畫。

上片勾勒環境烘托氣氛。開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村的特色,爲人物的出現安排下廣闊的背景。三、四句寫詞中出現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們講話的聲音帶着醉意,愈加顯得溫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們面前時,才發現說話的已不是什麼年輕人,而是白髮皤皤的老年人了。“醉裏”,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詳,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寫這一農戶的三個兒子,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畫面在繼續擴展。整勞力在溪東的豆地裏鋤草,半大的孩子在編織雞籠。詩人着力於“小兒”的描繪,共用了兩句,佔全詞四分之一篇幅。“溪頭臥剝蓮蓬”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對此,詞人感到由衷的歡喜。

這首詞具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字裏行間處處洋溢着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嚮往之情,客觀上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

這首詞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

篇9:《清平樂村居》

課時類型

課時

1課時

學習內容分析

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清平樂 村居》並理解詞的意思

第 2 課時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清平樂 村居》並理解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藉助朗讀想象,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妙,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田園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清平樂 村居》並理解詞的意思

教學難點

藉助朗讀想象,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妙,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輔助工具

教 師 導 學

學生活動

修改

一、快樂讀書 精彩展示

有感情的背誦《牧童》《舟過安仁》

生背誦

二、激趣導入 揭示目標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牧童》和《舟過安仁》兩首詩,哪個孩子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瞭解一家五口在鄉村的生活情景,走進他們的生活。

生回顧上節課的知識

教 師 導 學

學生活動

修改

三、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瞭解作者辛棄疾

2、自由讀詞,讀準字音。(注意:醉、媚、鋤、媼、亡賴、剝)

3、合作探究,理解字詞。

4、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且讀且評,讀出韻律節奏。

5、細讀理解詞意

生展示蒐集到的關於作者的資料

讀通讀順,理解字詞

結合重點字詞的意思,小組合作理解詞意

四 品讀課文 充分體驗

1.邊讀邊想象畫面,談談有什麼感受,試着用一個詞語概括。

2.課文中,什麼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預設:(1)“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2)“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他們會親熱地說些什麼呢?這句中的哪個字生動地寫出了他們的心情?(“醉”) 難道僅僅是酒使他們醉了嗎?說說你的體會。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談

小組合作交流談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並表明自己的觀點

生動的描述畫面,並體會作者寫這些畫面的意圖是什麼?蘊含着作者怎樣的感情?引導學生從環境美和人物美的角度賞析,引導學生體會用字,用詞技巧。

五、自主識字 指導朗讀

重點指導“醉”“媚”“鋤”“剝”

一、隨堂寫字,指導練習

生練習寫字,老師在旁邊指導

七、拓展訓練

根據自己的想象,自由寫故事

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識記

生編寫故事,要求具體生動

師指導學生規範寫字,強調易錯的地方

八、回顧知識 總結提高

生談學習本節課的體會

清平樂 村居

宋 辛棄疾

環境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美

人物 翁媼---相媚好

大兒-鋤豆

中兒---織雞籠 恬然自樂

小兒---臥剝蓮蓬

教學反思

在這次教學中,我感受到了,在學習古詩詞時,不僅僅讓學生會背誦,能理解,能欣賞,還要培養學生自創自悟的能力。《清平樂 村居》,作者將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媼、三兒這些人物景象巧妙地結合在一副畫面裏,賦予了這些鄉村平常景物以新的意境,構成了淡雅、質樸的藝術境界,恰似一個美麗的桃花園,令人神往。根據文中的描述還原成一幅精彩的畫面,讓學生說說畫中有哪些人物和景物?藉此刪選出創作的意象,讓學生用最簡單的話說說景物的特點和人物都在幹什麼。以此在磕磕碰碰中學生完成了他們的作品:茅屋低小,溪上青青草,幸福夫妻感情好。大兒田裏鋤苗,二兒正織雞籠,小兒臥剝蓮蓬。學生的創作是充滿稚氣的,雖然脫不了原詞的影響,但通過與原詞的比較,學生初步感受到辛棄疾創作之初的想法,從而解開意象:一所低小的茅屋,緊靠着一條流水潺潺的、清澈見底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一對滿頭白髮的老夫妻,剛剛飲了酒,親熱地坐在一起聊天……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感悟詞人所表現的恬靜安逸的農村生活。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加強鍛鍊學生的這種能力,使他們的想象力更加豐富,調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清平樂村居》]

篇10:《清平樂 村居》

《清平樂 村居》

《清平樂 村居》教學設計

溧陽市西平國小 黃國新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藉助朗讀、想象、表演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重點難點:

1、給畫配文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2、給詞配樂吟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教時。

教學步驟:

一、原型啓發, 感知詞文。

1.同學們,畫是一種含蓄深刻的語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馳神往的境界。

2.請同學們看看這幅圖上畫的內容,如果請你給這幅起個名字,你打算起什麼?

3.這幅畫是根據宋代詩人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畫的。辛棄疾是我國宋代著名的愛國詩人,一生主張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對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隱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饒地區),在這期間他寫了許多恬靜安逸的田園的詩詞,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詞就是哪時候寫的。“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這首詞的真正題目,通過剛纔的看圖,你知道“村居”是什麼意思嗎?(那麼,這首詞又是講述的什麼呢?)

4.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練讀課文,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要求是讀準字音,通順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個小記號。

5.學生練讀。

6.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老師要鄭重糾正剛纔的錯誤:我們班中男同學和女同學一樣棒。)

二、分組互動,自悟詞意。

1.剛纔讀詩的過程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們先在小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後每小組派一名代表說說小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師把學生說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現了這麼多疑難之處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學生回答,)這麼多解決問題的途徑,同學們真是會學習。

4.爲了幫助同學們理解詞義,老師根據這首詞畫了幾幅連環畫。請同學認真看,可能會對大家理解詞有所幫助。(出示圖並範讀)

5.看了這幾幅圖,同學們可能理解了這兒其中的幾個詞語,可能有幾個還不夠理解,

6、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你喜歡的途徑進行合作探究,來證實一下自己的理解,來探討一下自己還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資料,可以相互討論,也可以向後面的老師請教。

7.你又理解了什麼?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的?

8.詞語都理解了,請同學們連起來說說整首詞是什麼意思。(說得非常通順連貫,老師相信你能讀得和說的一樣好。)

(太美了,他的朗讀彷彿讓老師和同學們親眼目睹了那充滿情趣的鄉村田園生活)

三、朗讀成頌,領會詩情。

1.請同學再看看圖,再讀讀詞,你感覺到詞中、畫中哪幾處最有情趣呢?

2.指名學生說,並講爲什麼。你能用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出來嗎?

3.老師也感覺到“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一句最有情趣,兩位老人會聊些什麼呢?先展開想象,然後小組內討論一下,等一會請同學上臺表演。

4.指名學生表演,其它同學補充,並隨機板書。

(鄉村的田園生活是那麼的恬靜、那麼的'安逸,難怪辛棄疾充滿了嚮往,我們就用連環畫的形式把它再現出來吧!)

四、再現詩境,啓發吟唱。

1、請同學們把連環畫拿出來,根據你對詞的理解、對詞中田園生活情趣的感悟和看圖後的想象,給連環畫配上文字說明。每組可以合成一本完整的連環畫,看看那一組完成得又快又好,寫好了到老師這兒來加上封面。

2.請最快的一組同學上來展示你們的作品,其它同學可以補充。

3.一幅幅精彩的畫面,一段段生動的語言,老師忍不住想放聲高歌。因爲在古代每首詞都有固定的曲調,都可以用來吟唱,可惜許多曲子都失傳了,老師把這首詞填進了一首熟悉的曲子,同學們想不想聽聽。

4.還想不想聽,老師再換一個曲子來唱。這首曲子同學們可能比較熟悉,如果你想唱可以跟老師一起唱。

5.這麼多同學想唱,那就把這首詞填進你熟悉的歌曲中唱一唱吧。

6.誰來來唱給大家聽一聽。

7.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豔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彷彿是一副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相信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今後一定會在宋詩中盡情遨遊,來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下課)

家作:回家把這首詞唱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

村居

《清平樂 村居》教學設計由本站會員分享,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