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元旦節有哪些民俗活動(新版多篇)

元旦節有哪些民俗活動(新版多篇)

元旦節的由來 篇一

元旦節的由來

中國元旦原來指的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爲“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爲新年開始的第一天。

中國曆代元旦的日期並不一致。古代,人們把舜帝祭祀天地和祭祀堯的那一天當作新年的第一天,殷代在農曆十二月七年級,夏代在正月七年級,商代在十二月七年級,周代在十一月七年級,秦朝在十月七年級,漢代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曆”後,又以正月七年級爲元旦,並一直沿用到清代。

辛亥革命後,民國各省代表大會上決定採用西曆(公曆),就把農曆的正月七年級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這就是今天的元旦的名稱和日期的由來。

元旦的由來故事

由來一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爲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由來二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爲“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爲“春節”。

由來三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曆傳入我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於新年,傳統的舊曆年則稱春節。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農曆歲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由來四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曆,爲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稱爲“春節”,陽曆一月一日定爲“元旦”。

由來五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這一名稱,據說起自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顓頊。他以農曆正月爲元,七年級爲旦。“元”含有第一和開始之意,“旦”則是一輪紅日從地面開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們以蓬勃朝氣來迎接嶄新的一年。

各國元旦的習俗

1、中國

元旦原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在古代是紀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衆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國紀念採用西曆,從此公曆的1月1日就變爲中國的元旦,中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2、朝鮮

和我們中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朝鮮人在新年時,家家戶戶貼對聯和年畫。有的人家在門上貼上壽星或仙女的畫像,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魅,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了除夕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髮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節,朝鮮的婦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們頭戴一種麻制的帽子,稱爲“福巾”,身穿帶花紋的五色彩衣,進行盪鞦韆比賽。她們以一處樹花爲目標,看誰先踢到或咬到爲勝。也有在高處掛上銅鈴的,以先碰響者爲冠軍。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裏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3、印度

從每年10月31日起爲新年共5天,第四天爲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慨嘆。元旦早上,人們提着精製的小燈,拿着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擡頭見喜。年輕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裏,射到親友身上,稱爲“灑紅”,表示吉祥如意。

4、蒙古:

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着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而朝鮮和中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韓國人在元旦這一天,全家除了團聚飯宴外,還要進行祭祀祈禱等活動。男孩子多半去放風箏,女孩子則跳跳板。

5、巴西

巴西人在元旦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後地尋找那象徵幸福的金樺果。瑞士人則有元旦健身的習慣。

6、希臘

在希臘的元旦時,家家都要做一個大蛋糕,裏面放一枚銀幣,誰吃到了就是中祝福。在元旦這一天,巴基斯坦人們個個手拿紅粉跑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慶祝新年吉祥如意。

7、保加利亞

元旦用餐時,誰打噴嚏誰準會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家主將第一隻羊、牛或馬駒許給他,以祝願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

8、巴拉圭

巴拉圭人把每年最後五天定爲“冷食日”。在這五天中,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動煙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飯,慶祝佳節。

9、英國

在英國,公曆元旦雖沒有聖誕節那樣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還是根據當地的風俗勻慣展種種慶祝活動,以示送舊迎新。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裏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着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髮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髮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黴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做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

10、法國

法國人在新年到來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餘酒全部喝光,以致許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們認爲,元旦時如果家中還有剩餘的酒,新的一年則交厄運。法國人認爲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元旦的來歷 篇二

相比於其他傳統節日,我們過元旦節的歷史並不是很久遠。元旦是公曆紀年的第一天,我國政府採用公曆,始於中華民國建立。所以,在我國,有元旦節的歷史尚不足百年。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爲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定正月七年級(元旦)爲春節,而以西曆(公曆)1月1日爲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農曆正月七年級稱“春節”,將公曆1月1日定爲“元旦”。元旦是怎麼來的。?元旦的產生有哪些傳說?

“元旦”,最早來自西方。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遊牧改爲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係。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氾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氾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也就是一年。同時古埃及人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爲一年的開始。這就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爲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最早稱農曆正月七年級爲“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七年級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爲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爲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爲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爲正月,即十月七年級爲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爲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七年級)稱爲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爲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爲“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由此,我國政府採用更徹底的公元紀年法,所有政府文告、統計報表、報紙刊頭等均採用公曆,中國傳統的農曆紀年除了在重要報紙報頭的公曆後邊標註外,官方文件中已徹底沒了蹤影。而元旦節日,也於1949年12月23日的政務院(即今國務院)會議上通過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中,被規定爲我國四大法定節日之一。今天,公元紀年及元旦節日在國人中已經逐步通用、流行、穩固。元旦與春節兩個節日,稱謂上不再混用。如1952年《毛澤東主席在元旦團拜會上的祝詞》,此處元旦就是指公曆元旦了,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元旦節了。

由於最近500餘年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德國、美國等基_督教國家的影響,縱橫世界各大洲,也由於公曆的相對精準,公元紀年法被世界各國紛紛採用,元旦作爲節日,在西方比不過聖誕節,在中國比不上春節,但由於其本身的世俗性、非宗教性,反而因此成了一個世界性的節日。

元旦我國的習俗 篇三

1、古代中國元旦習俗

古代元旦是農曆正月七年級,是爲了紀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衆多的堆火等慶祝活動。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衆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

2、現代中國元旦習俗

1949新中國成立後,把陽曆1月1日定爲元旦,由於元旦是在我國民國時期才誕生的。慶祝的習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於春節的習俗,或者也可以說是春節的袖珍版,畢竟元旦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雖然沿用了部分的傳統慶祝方式。比如放煙花,殺三生,祭鬼神,拜祭先祖等。

元旦在中國人的眼裏看的並不重,因此慶祝的那個習慣習俗也比較簡單。元旦屬於國際節,很多國家都把元旦列爲法定的節日,在中國也同樣如此,新中國成立以後,規定元旦爲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後來改成元旦放假三天。但在中國各地,並沒有規定的習俗來慶祝元旦。

元旦不同的習俗

元旦節這天的風俗有:祭神佛、祭祖先、放鞭炮、吃團圓飯等風俗,不少的地方還會舉行娛樂歡慶活動,大家聚在一起,感受節日帶給我們的歡樂氣氛。

雖然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慶祝1月1日元旦的國家,但是其實我國古代就有元旦這個節日了,只不過人們慶祝元旦的方式和春節相類似,但是沒有春節那麼的熱鬧,所以很容易被人忽略。

保留着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的地方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全家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飯桌上餃子是必備的食物。

現在比較普遍的慶祝元旦的方式,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就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近年更是有旅遊、聚會等節目。

元旦古詩

1、《守歲》

唐·杜甫

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

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

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

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2、《元旦》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堯觴,鏡裏堪驚兩鬢霜。

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嚐。

3、《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拜年》

明·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5、《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6、《鳳城新年辭》

清·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閒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元旦是幾月幾日?

1月1日。是人們爲了慶祝新年開始的第一天而設定的節日,日期在公曆的1月1日。

元旦標誌着新一年的到來,中國古代歷代皇朝都會在元旦這天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等娛樂歡慶活動。

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爲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由於地理環境和曆法的不同,在不同時代,世界各國、各民族元旦的時間定位各不盡相同。公曆日益爲世界各國所公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把每年1月1日作爲元旦。以公曆爲曆法的國家,都以每年公曆1月1日爲元旦日,舉國放假。

在古代中國人的心目中,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據史料記載,在中國歷史上,元旦有許多稱謂,如元日、元正、元辰、開年、元春、上日、華歲等,但在諸多稱謂中還是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

中國古代的元旦,即現代中國所稱之春節的習俗,見詞條:春節。現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爲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後常常將當日前或後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祝活動,但民間活動很少。

西方元旦:西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把這一天定爲西曆新年的開始,爲了祝福雙面神,這位羅馬神話中的門神,後來也演化爲英文一月這個詞。

元旦的習俗 篇四

元旦的習俗種類很多,地方不同習俗也不同。存在着飲食、服飾、活動、交互、過禮、娛樂等方面的差異!是由於地域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爲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的!但大多數還是一樣的。

元旦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1)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2)貼春聯:

對聯,又稱春聯,它的種類很多,但大致有對聯和春條。每幅對聯都有橫披和一個「福」字,而春條則如「萬事亨通」,則單貼在適當的地方,如門柱上等。其 實因春聯(包括對聯和春條)在古代都是專人揮毫(用毛筆)書寫的,所以俗稱「揮春」。而廣東地區將春條稱爲揮春,有別於春聯,實有以訛傳訛之嫌。年廿九,爲了表示新的一年,新的氣象,以及增加過年的氣氛。

3)放爆竹:

爆竹一響,表示舊年已經過去了,新的一年來了。傳說「年」是一隻可怕的怪物。在過年放爆竹是爲了嚇走吃人的年獸,保護家人的安全而來的。這也是爲元旦添加喜慶、熱鬧的氣氛。

4)拜年:

大年七年級,家家戶戶到親友家「拜年」,也就是走親戚。大家見面互相恭賀,說:「恭喜發財!」,祝福對方在新的一年,事事順利、身體健康。

在中國,像元旦的習俗還有很多,元旦的到來預告着舊的一年將要過去,新的一年即將開始,新一年春回大地的開始,新一年歲月輝煌的開始,是展現自己新的一面開始。元旦的氣氛會渲染整個名族。

元旦的意義 篇五

事實上,元旦的由來,其實可以追溯自堯舜時期。傳說在四、五千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當時堯天子勤政於民爲百姓辦了很多好事,深受老百姓的愛戴,不過,因爲他的兒子無纔不太成器,他就沒有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

當時堯就對舜這樣說道:“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就把自己的帝位傳給了禹,禹也像舜一樣勤政愛民,爲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深受別人的愛戴。因此,後來當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七年級稱爲“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