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元宵節習俗有哪些 正月十五有哪些風俗習慣(多篇)

元宵節習俗有哪些 正月十五有哪些風俗習慣(多篇)

元宵節的由來 篇一

元宵的使用時間,建議早餐不宜食用,因爲早上起來時人的胃腸道功能是最弱的,而元宵的外皮大部分都是糯米做的,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而導致泛酸、燒心等情況,影響一天的生活。建議中午或者晚餐時間食用,同時一次食用不要超過5個,糖尿病患者、潰瘍病患者更是要淺嘗輒。

元宵節的傳說故事 篇二

元宵節的意義元宵節的意義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農曆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小正月,或元宵節)是春節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裏有很多地方可以組織人們最熟悉的元宵節和元宵節。

節日期間吃餃子的習俗是在宋代左右形成的。據記載,唐代元宵節吃了“繭”和“圓角”。在南宋,出現了“乳糖圓子”,這應該是唐元的前身。宋代周必達寫的詩《沸騰的浮子》中有“星燦烏雲,珠蕩在渾水中”。

元宵節期間吃元宵的民間習俗。元宵節由糯米制成,可以是固態的也可以是餡的。塞滿豆沙,糖,山楂,各種水果原料等。食用時可以煮,炸,蒸或炸。最初,人們將這種食物稱爲“福圓子”,後來又被稱爲“唐端”或“唐圓”,甚至到明代,“元宵節”的名稱也變得越來越普遍。

特殊湯圓的名稱類似於“團圓”一詞,意思是團圓,象徵着整個家庭的團圓以及和諧與幸福。人們也想念失散的親人,並對未來的生活充滿美好的祝願。

元宵節習俗有哪些 篇三

元宵,原意爲“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爲“元宵節”。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爲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從漢朝開始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逐漸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加上戲曲表演。元宵節成爲春節的最後一次民間藝術展演,其熱鬧程度堪稱古代中國的“狂歡節”,所以不少地方將過元宵稱爲“鬧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