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國名人故事【精品多篇】

中國名人故事【精品多篇】

中國的名人故事 篇一

桑蘭,浙江寧波人,原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1993年進入國家隊,1997年獲得全國跳馬冠軍,1998年7月22日,參加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的練習中不慎受傷,造成頸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癱。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着地。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麼,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後,她也絕不後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着自己的諾言,在北大學習、加盟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希望!

運動生涯

1991年第九屆浙江省運動會高低槓第一名;跳馬第一名;自由體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

1995年南京“全國城市運動會”全能和跳馬第一名,自由體操第二名;“全國體操錦標賽”跳馬第二名。

1996年美國達拉斯“美國杯”比賽全能第七名;“全國體操錦標賽”跳馬第二名。

1997年“全國體操錦標賽”跳馬第一名;上海“第八屆全國運動會”跳馬第一名。

1998年“中、美、羅三國團體賽”個人跳馬第二名,“全國體操錦標賽”跳馬第二名。

中國名人故事 篇二

左宗棠布衣時,林則徐已聞其名。1849年,林則徐途經湖南,遍尋左宗棠不得,後終於在湖上得見。左宗棠也早慕林則徐大名,急於相見,慌忙之間落入水中。左宗棠爬上林船後,要行拜謁之禮,林忙阻攔道:“落湯雞了,還做什麼禮節,快去更衣。”

兩人相談達旦。林則徐嘆道:“他日竟吾志者,其惟君乎!”臨別,林即於舟中手書一聯贈左,聯雲:“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左極感之,晚年猶懸此聯於齋壁。

中國的名人故事 篇三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爲命,爲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爲大嫂所不容,爲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着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爲美談。終有一老者,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爲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爲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爲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爲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爲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爲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啓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爲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羣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www.本站baihuawen本站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中國名人故事 篇四

在曾國藩小的時候,有一次老師給他佈置了家庭作業——就是現在人們說的背書,如果你聰明才智較高,那麼背這些四書五經應該不在話下,而曾卻用了足足一晚上,這可苦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原來那天湊巧有一小偷來光顧他家,在曾家一夜遊的同時順便帶點紀念品回去。這位小偷很早就潛入他家,埋伏在牀底下心想:“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等這書呆子一睡,我就撈上一筆”

一個小時過去了,小偷耳邊不停的傳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背書聲。

忍耐!

兩個小時過去了,小偷耳邊仍不停的聽到這同樣的背書詞。

再忍耐!

三個小時過去了,同樣的背書詞從同一個人口中讀出——曾國藩還是沒完成老師給的任務。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終於,那個人抑揚頓挫的將古詩詞一字不漏的背出,可惜這個人不是曾國藩,而是一直潛伏在他家,手腳快發麻的小偷。忍耐到了極限,無需再忍。這個小偷見這書呆子悟性如此之低,而自已卻陪着他傻等了一晚,實在不值,撤手不幹了。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那小偷的記憶力很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天分很高,但是遺憾的是他的天分沒有加上勤奮,所以他只能是個小偷。而曾國藩雖然沒有小偷那樣的天分,卻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而成爲一位連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其中的道理就在於:“天分並不等於成功,只有勤奮才能讓“天才”變成“人才”。”

中國的名人故事 篇五

假期我認真閱讀了《影響中國的名人童年故事》這本書,當我讀完這本書以後,它給了我很大的啓發,讓我更加了解這些名人的家庭背景、還有怎麼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最後能夠成就一番事業。

我很早以前就聽說了老子,但我並不知道關於他的故事,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人稱老聃,是我國古代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一生的著作是5000餘字的《老子》。這本書分《道經》、《德經》,合稱《道德經》,在我國民間,老子被稱爲太上老君道德真君,關於他還有很多神話傳說。

老子的童年也是比較坎坷的。春秋末期,楚國苦縣有一個李員外,名叫李乾,在洛陽附件當過幾個月的小鄉官,因爲感到當差不自在,便帶妻子李氏棄官歸裏。夫妻二人樂善好施,很得鄉民愛戴,後來李氏懷孕了,可李乾卻因爲走遠親,酒醉夜歸而迷失無蹤。李氏肚子裏的孩子到了十個月還未生產,李氏十分憂慮,盼望着早點生下來。到了十一個月,還是不生。一天早晨,李氏感到陣陣腹痛,鄰家婦女請來一位接生婆金大娘,後來終於生下來了,李氏卻因爲失血過多不幸去世。後來小時候的老子被送給了村裏的一個姓老的夫妻,由於孩子長着一雙大而好看的耳朵,就給他起名叫李耳。因爲養父姓老,加上他生來就有白鬍,後人也稱他爲“老子”。

少年李耳聰明好學。有一次,他坐車去姨家走親戚,在車上放了幾捆竹簡,讓馬順路走,結果看的入了迷,最後還是馬把他拉回了加,他就有了“牛瘋子”的綽號。李耳還是一個細心觀察、善於思考的孩子。正是由於他的好學勤奮,努力刻苦,纔有了這樣的一個能被後人傳頌的一個偉人。

而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豐富多彩的時代,沒有品嚐到生活的貧苦坎坷,卻沒有好好珍惜時光,把該學習的時間浪費在了其他地方。真是覺得慚愧啊,我一定要向他學習!

中國的名人故事 篇六

我讀過許多的書,但是這本書更令我愛不釋手。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功高蓋世的政治領袖;我知道了震爍古今的軍事將領;我知道了下筆如神的文學泰斗;我知道了鬼斧神工的藝壇巨匠;我還知道了在衆多名人成長中受過的數不勝數的挫折與坎坷。這本書就是我鍾愛的《影響中國的100位名人成才故事》。

說起“孔子”這個名字大家肯定會很熟悉,他創建的儒家學派對中國兩千多年的社會,思想起了深遠的影響,可是你們知道嗎?孔子的生活是很艱苦的。在孔子兩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擔起了生活的重擔,含辛茹苦地撫養他長大,就在孔子17歲那年,母親也去世了。從此,孔子更加發奮的學習,但是爲了謀生,他不得不去四處奔波,闖蕩兩年後,終於實現了他謀生和謀學相結合的計劃。34歲那年,他就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宏偉的藍圖——創辦私學,周遊列國。孔子一生勤奮好學,不恥下問,這也許就是孔子最後終成一代聖賢的原因吧!從書中那一個個字,一句句話中,我更加地瞭解了孔子,更明白了一代名師都不是一蹴而起的,都是要通過刻苦學習,在困境中昇華思想才成爲雞羣中的紅鶴的。

讀罷整本書,我才發現,一代偉人的成長曆程可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只能經受住衆人意想不到的挫折、坎坷與大風大浪,才能駛向成功的彼岸。比起他們,我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所以在今後,我一定要更努力地學習,立志成爲棟樑之才。

中國的名人故事 篇七

曾經,魯國的法律規定,如果有人,將在其他諸侯國做nv奴的魯國女子,贖回本國,那麼,這個人,可以到官府去領取賞金。

有一次,子貢在一諸侯國,贖回了一個魯國人,卻辭謝了官府的賞金。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就對子貢說:

“子貢呀!你這件事就做錯了。聖人做事可以移風易俗,可以讓人效法,可以影響後代,而不會只是爲了適合自己的興致。現在魯國富裕的人少,貧窮的人多。如果贖人回去領賞金被認爲是不廉潔,那得不到賞金的刺激,願去贖人的人就會減少。所以,你這種僅僅只考慮自己德行修養的行爲,將會造成今後魯國人,不再願到其他諸侯國去贖人。”

子路在一旁聽了孔子的這番教導,深受啓示。後來,當他救了一位落水者時,別人要送他一頭牛來答謝,子路就很恭敬地接受了。孔子知道了此事,欣喜地說:“今後願救人於危難之中的魯國人,會很多了。”

不久,子路被任命爲蒲城的官長。爲了防備水災,官府調集民工,春修各處溝渠。子路見大家工作勞苦,帶的飯菜也不充足,就用自己的部分薪水,接濟每人,一份飯菜,一份湯水。孔子聞說此事,連忙派子貢去掀了那些飯菜,毀了那些做飲食的器具。子路發現了,非常氣憤。他氣哼哼地跑到孔子那裏叫道:

“老師難道會嫉妒我行仁義之事嗎?子路在老師這裏所學的,不過仁義二字而已。仁義之人,與天下共取所有,共取所利。如今,子路將自己多餘的糧食,與大家分享,行仁義之道,老師爲何禁止不許呢?我想不通!”

孔子聽完子路的訴說,搖着頭道:“子路呀!你還是那麼粗野,那麼處事單純。你如果覺得民工們飲食不足,爲什麼不去告訴魯君呢?讓魯君開糧倉去接濟他們呀?你用私人的俸祿做公義,這種行爲,是在障蔽魯君的恩澤,顯示你自己的德義。現在速速停止,或許還不算晚,否則,降罪你的日子,馬上就會到。”子路聞此,無語而退。果然,不久相府派人來找孔子說:“先生派弟子救濟民工,是不是要跟魯君爭奪百姓呀?”

孔子見此情形,知道解釋已沒什麼用了。於是,便帶着弟子,離開了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