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建築設計方案 建築方案設計文本【多篇】

建築設計方案 建築方案設計文本【多篇】

建築設計方案的評價 篇一

括建築功能指標和社會資源消耗指標兩大部分,主要參考指標如下:

(一)平面指標

平面指標用以評價平面佈置的緊湊性和合理性。

1.平面係數K1=居住面積/建築面積(%);

2.平面係數K2=居住面積/有效面積(%);

3.平面係數K3=輔助面積/有效面積(%);

4.平面係數K4=結構面積/建築面積(%)。

(二)建築周長指標

這一指標是牆長與建築面積之比例。

1.單元周長指標=單元周長/建築面積(m/m2);

2.建築周長指標=建築周長/健築面積(m/m2)。

(三)建築體積指標

這一指標是房屋體積與建築面積之比例,是評價層高的指標。 建築體積指標=建築體積/建築面積(m3/m2)

(四)人均、戶均造價指標

這一指標是總造價與總人數及總戶數之比例。

(1).人均造價指標=建築總造價/居住總人數(元/人);

(2).戶均造價指標=建築總造價/總戶數(元/戶)。

(五)面積定額指標

面積定額指標用於控制設計面積,每戶建築面積一般應根據國民經濟水平制定控制指標。

(1).人均建築面積=建築總面積/居住總人數(m2/人);

(2).人均居住面積=居住總面積/居住總人數(m2/人);

(3).人均使用面積=使用總面積/居住總人數(m2/人);

(4).人均有效面積=有效總面積/居住總人數(m2/人);

(5).戶均建築面積=建築總面積/總戶數(m2/戶);

(6).戶均居住面積=居住總面積/總戶數(m2/戶);

(7).戶均使用面積=使用總面積/總戶數(m2/戶);

(8).戶均有效面積=有效總面積/總戶數(m2/戶);

(9).戶均面寬指標=建築物長度/總戶數(m/戶)。

以上指標中,有效面積指建築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積;使用面積指有效面積減去交通面積;結構面積指建築中結構所佔的面積;建築面積指有效面積加上結構面積(層高2.2米以下不計建築面積);建築體積包括屋頂及地下室體積。

1.4、居住小區設計方案的評價指標

居住小區設計方案的經濟評價,主要是考察設計方案是否保證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環境,使用土地和空間的經濟、合理和有效性。評價時應考慮:人口與建築密度、建築羣體的佈置、建築層數和間距、公共建築、小區道路、管網、綠地的佈局等,常用幾項密度指標來衡量。居住區的主要綜合技術經濟指標如下:

(1).居住區用地,指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綠地等四項用地的總稱;

(2).容積率=地上建築總面積/居住區用地總面積(%);

(3).住宅平均層數=住宅總建築面積/住宅基底面積(層);

(4).高層住宅比例=高層住宅總建築面積/住宅總建築面積(%);

(5).中高層住宅比例=中高層住宅總建築面積/住宅總建築面積(%):

(6).人口毛密度=居住人口數量/住區用地面積(人/公頃);

(7).人口淨密度=居住人口數量/住宅用地面積(人/公頃);

(8).住宅建築套密度(毛)=住宅建築套數/居住區用地面積(套/公頃);

(9).住宅建築套密度(淨)=住宅建築套數/住宅用地面積(套/公頃);

(10).住宅面積毛密度=住宅建築面積/居住區用地面積(m2/公頃);

(11).住宅面積淨密度=住宅建築面積/住宅用地面積(m2/公頃);

(12).建築面積毛密度=各類建築的建築面積/居住區用地面積(m2/公頃);

(13).住宅建築面積淨密度=住宅建築基底總面積/住宅用地面積(%);

(14).綠地率=綠地總面積/居住區用地面積(%);

(15).拆建比=新建建築總面積/原有建築總面積;

(16).土地開發費=前期工程投資/住宅區用地面積(萬元/公頃);

(17).住宅單方綜合造價=建設總投資/住宅建築面積(元/m2)。 其中,前期工程投資包括徵地、拆遷、各種補償、平整土地、敷設外部市政管線設備和道路工程等各項費用。

建設總投資包括土地開發費用,居住區用地內的各類建築、道路、市政管線、綠化等各項工程建設投資及必要的管理費用。

1.5、公共建築設計方案的評價指標

公共建築是人們進行社會生活的活動場所, 公共建築類型繁多,功能各異,但技術經濟指標是有一定共同性的。評價時應考慮建築空間佈局、建築造型、功能分佈、人員流線及交通組織、自然通風、採光、照明、空調、結構、環境等方面的因素。按公共建築的特點,評價指標包括滿足社會需求和社會資源消耗兩大部分,主要參考指標有以下幾項:

(1).建築物佔地面積(m2);

(2).建築面積(m2);

(3).使用面積(m2);

(4).有效面積(m2);

(5).結構面積(m2);

(6).建築體積(m3):

(7).總投資(萬元);

(8).單位面積投資=總投資健築面積(元/m2);

(9).建築密度(%);

(10).單位面積能源消耗(kW/m2);

(11).有效面積係數=有效面積/建築面積(%);

(12).使用面積係數=使用面積/建築面積(%);

(13).結構面積係數=結構面積/建築面積(%);

(14).有效面積的體積係數=建築體積/有效面積(%);

(15).單位體積的有效面積係數=有效面積/建築體積(%);

(16).人(牀、座)均建築面積[m2/人(牀、座)];

(17).人(牀、座)均使用面積[m2(牀、座)];

(18).人(牀、座)均有效面積[m2/人(牀、座)]。

例9、建築設計方案技術經濟評價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A、適用和經濟的統一

B、美觀和經濟的統一

C、要有可比性

D、突出次要指標

答案:D

例10、不屬於常用的技術經濟評價方法有:( )

A、計算費用法

B、最小費用法

C、多因素評分優選法

D、單因素評分優選法

答案:D

(三)建築體積指標

這一指標是房屋體積與建築面積之比例,是評價層高的指標。

建築體積指標=建築體積/建築面積(m3/m2)

(四)人均、戶均造價指標

這一指標是總造價與總人數及總戶數之比例。

(1)人均造價指標=建築總造價/居住總人數(元/人);

(2)戶均造價指標=建築總造價/總戶數(元/戶)。

(五)面積定額指標

面積定額指標用於控制設計面積,每戶建築面積一般應根據國民經濟水平制定控制指標。

(1)人均建築面積=建築總面積/居住總人數(m2/人);

(2)人均居住面積=居住總面積/居住總人數(m2/人);

(3)人均使用面積=使用總面積/居住總人數(m2/人);

(4)人均有效面積=有效總面積/居住總人數(m2/人);

(5)戶均建築面積=建築總面積/總戶數(m2/戶);

(6)戶均居住面積=居住總面積/總戶數(m2/戶);

(7)戶均使用面積=使用總面積/總戶數(m2/戶);

(8)戶均有效面積=有效總面積/總戶數(m2/戶);

(9)戶均面寬指標=建築物長度/總戶數(m/戶)。

以上指標中,有效面積指建築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積;使用面積指有效面積減去交通面積;結構面積指建築中結構所佔的面積;建築面積指有效面積加上結構面積(層高2.2米以下不計建築面積);建築體積包括屋頂及地下室體積。

最新建築設計方案範文(精 篇二

發包方:_________ 公司 (以下簡稱甲方)

承包方: _________公司 (以下簡稱乙方)

爲保證工程質量,明確雙方工程物資管理的責任,結合工程施工實際情況,簽訂本協議,並遵照執行。

一、雙方根據雙方簽訂的《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約定的甲、乙雙方物資採購的劃分,分別對各自採購範圍內的物資實施採購。

二、乙方必須有相應的物資管理部門,並由專職的能夠勝任工作的物資管理人員。乙方採購物資時所選擇的供貨商應是甲方物資公司發佈的本年度合格供貨商。

三、乙方對其採購的物資質量負全部責任。對於構成工程實體的物資,乙方採購前應將供貨商資質及所採購物資價格報甲方物資管理部門審覈通過後方可進貨;甲方施工管理部門對其質量複查合格後方可使用。

四、乙方要嚴把物資進貨驗收關,檢驗的內容包括:產品的名稱、規格、材質、數量、外在質量、產品技術說明書、合格證(或質量證明書)等是否齊全、有效。

五、乙方應熟知甲方的物資採購管理程序,對自行採購的a類物資及甲方物資管理採購管理程序中要求現場檢驗的物資,要負責及時取樣送檢,檢驗費用由乙方承擔,合格後方可使用。

六、爲確保工程質量,乙方所採購的物資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堅決杜絕不合格品在工程項目中使用。所採購物資的材質證書、出廠合格證、試驗報告等有關資料,要妥善保管,以備抽查;單項工程結束後,按要求整理移交甲方施工管理部門。

七、乙方採購物資時,必須遵守環境管理的法律法規;所採購的物資,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還應確保材質符合環境管理的要求,對甲方工地環境不能造成破壞或影響。

八、其他:無

甲方: 公司 乙方: 公司

負責人: 負責人:

簽訂日期: 年 月 日

中學校區規劃建築設計方案研究論文 篇三

3.1校內空間景觀規劃設計

中學學校的校內設計要將功能區和教學區進行合理的安排,在整體的建設佈局中,可以採取傳統四合院式的建築佈局,形成庭院式的校內中心廣場,中心廣場的設計是整個學校設計的重心。學校的建築面積相對較大,地勢平整,因此,校內得到景觀設計應該遵循以下順序即校園入口廣場、教學樓的底部、中心廣場等形成層次分明的開放式空間排序。

3.2交通規劃設計

中學學校的建築多采用圍合式的建築方法,這種方法能夠最大程度的滿足學校師生的學習、運動需求。主要的設計方案如下:第一,在校園建築的外圍各設計一個主次出口,並且與之配套的需設一個6米寬的環形消防車道路,中間的部分爲步行廣場;第二,可以加寬校園的主幹道,即在主入口處加10米左右的道路直通主建築,減少校園交通與城市交通的交互影響;第三,在建設中可以將功能區與環路相接,並且環路內部則以步行交通爲主,進而達到方便車輛和師生出行的目的。

3.3教學樓的設計規劃

對於教學樓來說,可以根據教學樓的主體結構,分層次進行設計,例如:教學樓的主體爲5層,其中包括局部2層、一共設置30間教室,二層可以設爲多功能報告廳,直接與室外相連,辦公區域則設在一、二層的架空區,形成合理的空間分配;教室間可以通過走廊相連,讓整個教學區都能夠連接起來;實驗室則儘量設計在教學樓的兩端,方便處理試驗中產生的廢物垃圾;這種局部庭院的建築方法,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資源的共享,方便了師生間的交流。

4中學校園建築的主要趨勢

4.1立體化校園

立體化的校園建設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校園用地立體化,即在建設過程中對校園的土地利用要更加合理;另外是綠化立體化,即校園內的植被種植要符合地勢的走勢,種植不同的綠色植物,避免出現審美疲勞的情況。

4.2信息化校園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在校園建設過程中加大信息技術的使用,,並在教學過程中也導入信息技術,例如:遠程教育、對媒體教學等方式。

4.3綠色化校園

我國的校園建設都使用的是傳統能源,例如:煤、油等等,不僅污染過大還是不可再生能源,使得能源消耗量過大。因此,在今後的校園建設中,要注重新能源的使用,既達到節省能源的目的又能夠減輕生態壓力。

4.4智能化校園

智能化的校園設備有助於提高工作運行效率。爲了響應節約型原則,在校園建設中實現信息與管理的智能化建設,逐步實現自動化辦公,這對於提高工作運行十分有利。

5結束語

中學校區規劃建設大致上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在學校建設的規模上,學校建設的類別上。學校建設的區域佈局有所不同,但是,在中學校區的整體規劃上要始終遵守合理佈局校區的規律,與此同時,要對中學校區的建設適當加入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並通過設計手法表現出來,以達到相互統一的目的,建設立體化、綠色化、信息化、智能化爲一體的中學校園。

參考文獻:

[1]譚魏.淺談新時代體現綠色人文關懷的學校建築設計―――以長沙商貿旅遊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爲例談校園綠色建築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10).

[2]袁方.淺談龍源月季家園住宅小區的規劃及建築設計[J].美與時代:上半月,(9):69-71.

[3]黃育添,陳裕明.中國小校園建築環境空間類型組合規劃與建築設計淺談[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