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老家的唯美散文精品多篇

老家的唯美散文精品多篇

老家的唯美散文 篇一

到保府求學,是我第一次長時間的離家,每次出門時,父母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沒事了,記得常回來看看”,或許是年輕不懂事,或許是對外面世界的無限嚮往,當時真的沒有在意,也沒用心去體會父母說這句話的含義。

畢業後到外縣縣城上班,一晃20年過去了,雖然離家不遠,經常回家卻成了奢望,特別是父親去世後,母親一直跟我生活,一年回老家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老家從此便成了我時常魂牽夢繞的地方。

老家的庭院有五間正房、兩間配房,配房是我家的診所,父親每天在那裏忙着給村裏的鄉親們看病,一干就三十多年,直到生命的彌留之際。庭院的南面和西北角各有一棵棗樹,秋天一到,看見先紅了的大棗,就迫不及待地找來木棍打下來一飽口福,要是不解氣,就爬到樹上抱着樹一起使勁地搖,大棗散落一地,一邊撿一邊吃,很是開心,被巴嬌子(又叫洋喇子)掃一下也是經常的事,塗上一些家裏自制的大醬,疼痛很快就會消失,更是神奇。

天色漸晚,把院子裏掃的乾乾靜靜,潑上幾桶從壓水井裏剛壓出來的涼水,放好圓桌碗筷,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着母親做的晚飯,酒足飯飽,和父輩們一邊乘涼一邊聊天,山南海北,睏倦不已,不願散去,那時的寧靜與嫺適,真是讓人眷念。

“故鄉真小,小得只盛得下,兩個字”,每每想起這首短詩,內心深處就會有一種莫名的惆悵。老家是我生命的起源,是我心中的一片淨土!記住老家,即使漂泊他鄉,也會象風箏一樣,總有一根線牽引着你的靈魂,讓你不會迷失方向。

多少次夢中再回www.本站baihuawen本站到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心裏一直反覆的默唸,老家你是我無法割捨的眷戀,無論何時、身處何地你永遠都是我心中溫馨的港灣。

老家的唯美散文 篇二

竟是在爸爸離去後,我開始頻繁回老家,爸的五七、百天、週年……還有清明節、中元節、春節一一按照老家的風俗,爸爸葬在老家,作爲子女,我們要回老家請回爸爸的靈位,一起過三個年。三年後,爸爸的靈位纔可入族譜。

老家,終於成爲我不斷自願迴歸的地方。

一如爸媽所說,老家早已變了樣子,變得富裕整潔。但這已不是我在意的,我在意的是爸爸的安身之處。在爺爺奶奶的墳墓旁邊,春有垂柳秋有菊,兩棵松柏是大伯親手種下的,四季青翠。‘墳土永遠被歸攏得細緻整齊,每一個節日裏,墓碑前乾淨的供臺上都有好酒好菜,有人在那裏陪他聊家長裏短。堂哥家十歲小兒,稱呼爸爸“四爺爺”,常常摘了自家大棚的新鮮蔬果送過去,這樣說:“四爺爺,你吃啊,咱家的。要麼,你想吃什麼自己摘。”

那天真孩童,記得那個外地的四爺爺給他買過玩具槍、新衣服。

孩童亦是有情的。我終於熟悉了他們每一個人的面容,就如熟悉我真正的家人。

那天,生性寡言內斂的堂哥在喝了一點酒後,藉着微微的酒意對我說:“叔在家裏,妹妹,你在外面放心。”

是的,爸爸回到老家,我放心。我已經知道了,老家還有一個名字,叫故鄉。她永遠等在那裏,等待她所有離家的孩子靈魂最後的迴歸。

老家的唯美散文 篇三

寒風凜冽霏霏冷雨中,我踏進了老家的門檻。沒想到的是母親在堂屋裏燒着了一堆旺旺的炭火,一圈子的人擠擠挨挨的。看到我推門而入,大家異口同聲:“哦,你家老二回來啦!大冷的天,快快快,烤烤火,熱熱手暖暖身吧!”說完,七嘴八舌互相擠兌着,“你你你,往外挪一挪,讓遊子烤烤火呀!”

於是我放下簡單的行李,擠進這些中老年當中,脫下了手套,張開雙手伸向燒得正旺的火堆,嘴裏不斷地說:“哎喲,凍死人了,這鬼天氣!好啊,這堆旺旺的火爐,燒得正是時候啊!”

五嬸問:“這麼冷的天,回來幹什麼哦?難不成想你老母親啦?”

我呵呵呵不置可否。

別人替我回答:“那當然,自己的媽不想想誰去?是不是他小叔?”

我點點頭,環視了一番這些記憶中的臉龐。

又一人問:“我們小叔都帶什麼東西回家的?拿出來大家一起嚐嚐哦!”

我笑着說:“沒帶啥的,就給我老媽買的兩件衣物,還有就是一隻雞,人家殺好了的。”

“咿,就知道你小氣鬼了,你不就想我們走了你們自己吃唄,你那點心思我還摸不着?”六嬸最能調侃了。

宏嫂說:“他二叔哦,你可別找你發小阿桓喝酒了哦!”

“怎麼啦?”

“你不知道啊,他呀胃穿孔了,都是喝酒惹的呢,前段時間去城裏留醫了呢,可回來不久又喝上了。嘖嘖嘖,遭的哪門子孽哦!那不是誤子害妻了嘛!”

“不說了,不說了,講講別的!”

春家媳婦說:“我得回去看看我家的那個兔崽子了,就怕他跑池塘邊玩了。”

其他的人忙附和着:“那你還不快去,出了問題有你好受的喲!”

我問:“怎麼沒見年輕人烤火的?”

“他們呀,哪有時間烤火?忙着上網的上網,戀愛的戀愛,賺錢的賺錢,再說現在的人都有電暖爐了,說什麼烤火煙多灰多,誰都愛乾乾淨淨的,誰還願意烤火啊,也就我們這些老人了。”

“我從不喜歡電暖爐呢,不用錢啊?很耗電的啊!”陳阿姆憤憤不平地說:“我家那孫媳婦,整天就提着那小電爐晃來晃去的。時不時又插會電,看着我都心煩!”

“你煩她幹嘛?又不是你出的電費,你操哪門子心哦!”

“我不操心誰操心?看他們小的悠哉悠哉的樣,就知道花錢了。我說現在的小孩怎麼會這樣?想想我們那時候,哪有他們這樣的不懂事?”

“哎呀,你也別感嘆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呀,就好好吃你的睡你的吧,人老了話頭再多就招人嫌了!”

“也是的哦,我們呀,老了,不中用了哦!”

……

老人們圍着火堆在喋喋不休。

老媽跟我說:“強子,去偏房那拿些紅薯來,煨紅薯吃呀。冷,懶得熱粥,煨紅薯吃暖身呢!”

“對對對,快去拿來。哎呀呀,你們家有紅薯不早說,剛剛我們乾等了。”三嬸像是不滿。

“嗯,我都天天來烤火了,她都沒捨得拿出來呢,就等他兒回來烤了。你以爲她不鬼精哦?”堂奶奶揭了我老媽的短。

我老媽樂呵呵地說:“這個你心裏明白就得了唄,還講出來?難道讓我們知道你來烤火的目的就是爲了烤紅薯吃?你也太饞了吧?”

“是啵,老人誰不饞?你說是不是?”堂奶奶對我說。

“是是是,老人就好像小孩一樣的。”

“我說哦,你們小時候也很愛烤火的哦!”七婆婆跟我說。

“是呀,我記得我們是一邊烤火一邊煨紅薯呀、木薯呀、黃豆呀、玉米呀等等。一根火棍你爭我搶,撩來撩去的,好熱鬧哦!”

“你就別浪費你口舌了,現在的他們誰還吃這些?”

我不停地用火棍撩撥着火炭裏的紅薯,泛起陣陣的飄燼,在肆無忌憚地翻飛着,我覺得它們似翻飛的蝴蝶一樣美麗動人。

一圈子的人,一邊烤火一邊感嘆着生活的變遷,你一言我一句,東家長西家短的。歡聲笑語和着香甜的熟薯味,溢滿了小小的老屋。

母親添了乾柴,幾人一起吹吹氣,火苗“噗”的一聲竄起老高,映照着老人們的笑臉……

我想,老家有了這堆旺旺的柴火,任憑外面寒風凜冽霏霏冷雨,我的心終究是暖暖的……

老家的唯美散文 篇四

果然,自那以後,我們再也沒有回老家居住過。大學畢業後,我在鄭州一家雜誌社安頓下來。每次回家,都只有少少的幾天陪伴已經年邁的父母。

聽媽說,老家也富了,堂哥他們收入都錯,再也沒有人跟爸媽伸手,反倒是我每次回去,車子的後備廂裏總是被塞得滿滿的,雞魚肉蛋、花生油、新鮮蔬菜……爸說,那可都是純天然綠色食品。

“當然,再也沒有你最怕的跳蚤了。”爸又說,“新農村乾淨衛生,街道整齊。”

我聽了,笑,卻無語。富起來的老家對我來說已經全然陌生了,也想不出日後還會有怎樣的交集。

老家的唯美散文 篇五

我記憶中最難忘的老家是二十多年前那一座土胚磚青瓦房,那座房子是我童年裏最豪華的別墅,人生記憶裏最深刻的財富。

這兩天兒子熱衷於聽我的童年囧事,在給兒子杜撰的同時,一些場景在我記憶的深處慢慢跳了出來。那是一個三間頭的堂屋,泥土味非常濃烈,窗戶上沒有玻璃,只有一層塑料布,風一吹噗啦噗啦響。客廳裏有一臺黑白電視,也收不到幾個臺,最讓人生氣的是,一家人圍着桌子邊吃飯邊看西遊記的時候突然停電了!客廳的一角有一顆小桐樹,我經常納悶這顆桐樹是怎麼長出來的,大人也找不到合適的答案,後來我經常感嘆要是桐樹長大了會不會把房子頂個窟窿。到了夏天鑽石牌電風扇就派上了大用處,大人怕小孩把手往轉動的風扇裏伸,就編誆說誰誰家的小孩手指頭被扇葉打斷了,於是我趁大人不注意拿一根棍子伸到電扇裏,果然棍子被打斷了。

客廳西邊是廚房,小時候我最喜歡往饅頭裏夾白糖,所以廚房的餐櫃裏邊經常能找到白糖。國小一年級老師把班裏的鑰匙交給了我,沒神氣幾天,不小心把鑰匙掉進煤爐裏了,幾乎把煤爐搗騰滅還是沒能拿出來,到了第二天從碎了的廢煤渣裏撿了出來。

客廳東邊是臥室,一進門便看到一盞60瓦的燈泡懸掛着。我的牀被一塊厚木板架了起來,幸好我身比較輕,否則在晚上做美夢的時候牀塌了就太可惜了。我的牀頭懸着一根繩子,春夏秋冬的衣服都掛在上面,晚上睡不着無聊的時候就晃晃,這“衣裳架”好像有催眠功能,晃着晃着不一會就睡着了。

出了堂屋,門口有兩個長敦,(那時候幾乎每家都在門口堆兩個門敦)跑累了可以坐上休息休息,還可以一邊養一盆花。再往西是一個簡易棚,棚下面有個地鍋,自從堂屋壘了煤火後,只有到了做饅頭的時候纔會用得上地鍋,每次做饅頭的時候我都很興奮,一邊往地鍋裏添柴火,一邊拉着風掀“呼啦呼啦……”很有節奏。有時候添的柴火多了,就會一下子冒出很多白煙,眼都薰出淚了。大人們就該吵吵了,把我攆走,然後他們一手拉着風掀,一手拿着火棍,抪朗幾下煙就沒了。

地鍋棚後面是一片空地,種了好幾棵樹,還種了一些菜,大人做飯需要菜的時候,我就第一個衝到菜園子,不管熟的不熟的亂摘一通。後來樹長大了,就不怎麼種菜了,鄰居彷彿看出來我的鬱悶,就對我說這樹成材了,給你娶媳婦蓋新瓦房就有梁木了。

院子的東面是三間青磚瓦房,糧食就屯在裏面,一進屋一股土味、潮味摻雜着小麥的香味。每到麪缸空了的時候,就從麥囤裏裝一袋磨成面,循環往復。到了第二年新麥子入囤的時候大人就把沉麥倒騰出來,年復一年。

院子的西邊有一個破磚頭垛的雞圈,圈的中間有一顆槐樹,那時候的雞白天呆在圈裏,晚上就飛到樹上了。後來不知道爲什麼,大人就在雞圈上圍了一張網,雞想再飛到樹上就沒以前容易了。

院子的盡頭是一堆沙子,賣給村子裏修房子的人。過年的時候把單個的煙花插在沙上面,點着後噴出的煙火伴着夜色,就是我們小孩子心目中的繁華世界,不到煙花噴完我們便捂着耳朵,直到最後“嘭”的一聲,沙堆被炸出一個大窩後,大家才又聚在一起,重新點燃下一支。

時光變遷,村子裏相續蓋起了兩層小樓,大人們找了一個蓋房班的工頭搭汽車跑到幾十裏外的縣城拍了幾張照片。沒過幾天,堂屋、東屋、地鍋棚、菜園的菜棚、雞圈全拆了,連菜園裏準備給我娶媳婦蓋房用的大樹也砍了,平地蓋起了一棟兩層小樓。隨着新房的完工,我的童年記憶就此模糊,曾經熟悉的麥香味、土香味不復存在。

在這個節奏加快的年代,我對那個院子的回憶都倍感奢侈,很多場景從我微弱的記憶裏漸漸消失了,若不是兒子非要聽我的兒時囧事,也許只有在我老去那一天才能迴光返照的倒敘到那裏。於是我拼命的在母親臥室裏翻箱倒櫃找到了老舊的相冊。一家人在園子裏的合影、父親母親結婚時在堂屋門口的黑白結婚照、菜園裏姑姑拿着盤子摘梅豆角矮矮的我站在他旁邊、和小夥伴練武術被抓拍的動作……這些照片色彩已不如以前那樣鮮豔,但是足以令我的思維如水流般的暢快。

這就是我記憶中的的老家,那個存在腦海裏深深不能忘卻的回憶。多麼希望擁有一臺時光機器,帶上我的家人、帶上我的朋友一起去享受我曾經的美好時光。去看一看那個院子,院子裏的堂屋、堂屋旁邊一下雨就漏水的地鍋棚、地鍋棚後邊的菜園、菜園裏高聳的桐樹、摻雜泥土香味的麥囤、黃昏會飛上樹的土雞、圍着一堆沙土玩半天的夥伴……

老家的唯美散文 篇六

早年畢業的幾個學生也在縣城,現在都已是不惑之年,經過各自的奮鬥,也已經是小有成就,幾次三番要請我和老譚吃飯,說是感念我們當年不拋棄不放棄的教誨,翻山越嶺去家訪做工作纔沒有中途輟學,艱難上完國中,才能走出大山沒有淪爲養豬妞、放牛娃,希望見見面敘敘舊。學生的一片心意盛情難卻,安排好孩子和老譚一起應邀前往。

天色漸晚,剛六點多一點,路邊的街燈已亮起來,橘黃色的燈光照着匆匆的行人車輛,心裏陡然生出絲絲的暖意,人間最美景萬家燈火時。畢業至今已快三十年,日復一日的重複着同樣的工作,熱情已不似當年,沉澱下的更多的是理性的責任,回頭看原來早已桃李滿天下,第一次竟因爲我是教師萌生出一點小小的自戀。

畢業時二十歲正意氣風發,分在鄉中任教,跟學生相差也就三、四歲,和他們幾乎是同齡人,幾個大孩子領着一羣小孩子學習、生活、勞動,常常忘記了老師的身份,和孩子們朝夕相處感情漸深,有時覺得我們就是兄弟姐妹。這些孩子來自不同的行政村,最遠的離學校有幾十裏遠的路程。我們曾經從大山裏走出去,見識了外面的世界,深深知道那是另一片天地,是山裏孩子所無法想象的精彩,不忍心任何一個孩子輟學回家重走父輩的老路,家訪做學生思想工作是常有的事,離學校近的步行前去,離學校遠的騎自行車犧牲星期天時間也會去,有時翻山越嶺的要花上一天的時間。勸回一個學生就覺得是莫大的安慰,就像在通往幸福人生的大道上推了他們一把。那些中途輟學的大多都是家境不好的學生,成績往往又很優秀,作爲一名老師,就更不忍心看他們因爲家庭原因而停止前行的腳步,常常幾次三番登門做工作,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着和熱情。那時候的我們心底無私不計得失,是一名簡單純粹的教師,那時候的教育沒有那多的附加條件,是一種很純粹的“教書”。

那時候的學生也懂得感恩,從淳樸農民家長的話語裏可以感受到絕對的信任,從學生的眼睛裏可以讀到信服,可以讀到感謝,用努力學習來回報對老師的肯定。有時到了季節,就從家裏給老師稍一把南瓜青菜,或一兜蘿蔔紅薯,悄悄放在屋門外窗臺下,當走進教室哪個人對老師笑得最燦爛最靦腆,就一定是那個人做的好事。農村孩子的善良和淳樸常常撫平我那年輕不安分的內心,有時候覺得就那樣做一個大山裏的孩子王也不錯,與青山綠水爲伴,與父老鄉親爲鄰,與童心少年爲伍,以善良美德爲修,也一定會是一個平凡而幸福的人,也一定是漫漫長長平靜的一生。

隨着發展和開放,電視、電話、電腦越來越多的新東西走進農民的視野,山外的誘惑越來越多,人的慾望就越來越大,山裏人打工的、上班的、做生意的一撥撥地涌向了城市,想過一種城裏人的生活。畢業後在山裏教了二十年的書,結婚生子,爲了孩子們能有一個和自己不一樣的未來,隨着進城的人流把家也安進了城市。剛進城那會兒,一到星期天拉着孩子就往老家跑,低矮的套房總讓人壓抑喘不過氣來,狹窄的街道彷彿自己被格式化了,擁擠的人羣喧鬧而嘈雜很容易讓人心性迷失……回一趟山裏的老家,可以讓被束縛的身心透透氣,孩子們可以和夥伴們撒歡地奔跑、遊戲。在城裏關上門就是一個個囚室,囚禁了孩子們的身體,也囚禁了孩子們靈動的思維。故土難離,總覺得生命裏有那麼多已經習慣的東西無法捨棄。雖然住進了城裏,和那些真正的城裏人站在一起,我一直覺得我是山裏人,因爲我的根在山裏,我的魂在山裏,我所有美好的記憶都跟大山有關。

雖然對老家的眷戀如故,卻越來越疏遠了那份情感,只有當每個季節來的時候,以踏春的名義重溫一下大山的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看那杜鵑花滿山紅遍。以避暑的藉口重回故里小憩,在月明星稀的傍晚,坐在門前的白楊樹下搖着蒲扇聽那蛙聲一片。秋天的雲淡風輕裏走上原野,感受風裏飄過來的瓜果香味,想象老家那火紅的柿子,金黃的鴨梨,讓人垂涎的山楂、山葡萄,回家的心切就像與人有約時的迫切和激動。北風呼呼的冬日裏,走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特別懷念家中老房子裏紅彤彤的火塘和那冒着熱氣的烤紅薯,暖暖的手腳暖暖的心,還有暖暖圍着火塘的一家人。

六個學生加上我們兩人剛好坐滿一個桌子,有兩個確實已多年未見,見面不免一番感嘆人生如夢歲月匆匆。酒足飯飽之後對往事的回顧,勾起了我們對故鄉的無限懷念,說到帶領大家勞動的歡快,帶領同學們勤工儉學的創意,帶領他們春遊野炊的開心和難忘都歷歷在目,那是一段美好的青春歲月,那是尊師愛生良好關係存在的真誠時代。現在作爲一名老師,小心翼翼戰戰兢兢,不是怕得罪了家長就是怕照顧不了學生安全,成績無所謂平安就好,孩子們缺乏自主能力,有很多孩子的事情都是父母包辦代辦的,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可往往忽視了每個人最終都要成爲他們自己。

轉眼在城裏已住了十年,孩子們也長大了,越來越適應城市乾淨舒適的生活,我們回老家的次數越來越少,宅在籠子一樣的套房裏的時間越來越長,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把大部分的時間浪費在虛擬的世界裏,電視、電腦、手機代替了朋友夥伴,幾乎成了這些生活附屬品的奴隸。虛幻的世界讓人產生許多虛妄的想法,不安分的妄想就多了。現在有心裏疾病的人越來越多,是因爲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不清淨,有些人分不清現實和幻想,總想把虛幻的美好變成現實的滿足,又想把現實的醜惡隱藏在虛幻中發泄,有很多人內外分裂不能好好整合自己,矛盾和焦慮與日俱增,不是每個人都注重修養,也不是每個人都懂得療愈,最終精神分裂是不可避免的,自私的人損人利己禍及社會,善良的人自殘自虐傷害自己。這個社會越來越紛亂,人心越來越複雜,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有錢未必有命享受,修心方可笑看風雲。

年齡越來越大,老家越來越遠,因爲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也一天天老去,親情也越來越疏淡,回去看到更多的是年輕的生面孔,讓我覺得回不去的不光是老家,還有昨天的歲月。

老家的唯美散文 篇七

屋外是嗖嗖的冷風。

冷風在這個週末,把我挽留在了屋內。

妞妞在書桌前做作業。我走進自己的臥室,陽光透過窗戶,無遮攔的照射進來,房間內光線好極了。拉把藤椅,放在長長的日光的影子裏。背對太陽,坐下來。右手邊小圓茶几上的轉運竹正吐露出嫩嫩的細芽,面前的虎皮蘭也茂茂騰騰!不冷,反而暖暖的。一杯茶,一本書,外面的嘈雜隔着窗玻璃清晰入耳。但慢慢沉潛在書的世界,嘈雜也是靜默。

陽光的影子越拉越長,我卻渾然不覺,直到妞妞跑進來,方纔放下書本,與妞妞在屋子裏打鬧嬉戲一番。寶寶說,媽媽,出去透透氣吧,快悶一下午了。看看外面東搖西擺的樹枝,我本能地縮了縮脖子。“這樣吧,寶寶”,我提議,在家打掃衛生,把家裏收拾的乾乾淨淨,也算是一種運動一種休息。寶寶不情願地答應了。她擦玻璃,我抹桌子。幹家務成了一件身心愉悅的運動!玻璃明瞭,傢俱亮了,地面乾淨了,屋子整潔了。心裏也欣然安寧,如一池平靜無波的綠水。雜亂的思緒無影無蹤,煩心的焦慮被外邊的冷風呼呼吹走,不留一點痕跡。

我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看看書,做做家務,帶帶孩子。

當家因爲自己的勞動變得清新喜人,當孩子因爲自己的教導取得進步,當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做的飯菜,當父母穿上我買的合身的衣服,快樂總是那樣不期然地在心裏流淌。

那一刻,我覺得我尋到了安詳。郭文斌說:安詳是一條離家最近的路,又是家本身;安詳是全然的喜悅,無條件的快樂。

我喜歡那樣平淡的家居日子!沒有僞裝,不用巧言。一種安然的平順,一種祥和的寧靜。

註定是個安靜到不能起波瀾的人。註定是個平凡到沒有出息的人!

即使年紀一大把,亦依然青澀,亦仍然隨性而爲,亦依然只會方不會圓,亦依然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說“不”。就那樣在自己的家裏、自己的心裏坦然地活着,健康地活着,唯美地活着;喜悅着,幸福着,滿足着。但卻又無比的快樂着。

老家的唯美散文 篇八

“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題記

朝日初升,幾縷陽光,給大地披上了一層金色。田野裏,幾位農民,揚起犁鋤,和着晨風鳥鳴,在地裏編織着他們秋天的夢。

我愛這一方土地,儘管它沒有巍然聳立的高樓,儘管它沒有花香四溢的花海,儘管它沒有充滿歡聲笑語的遊樂場,但它有着我童年的美好回憶,它有着我幸福的時光,它有着我和夥伴們的歡聲笑語,它更有着我最在乎的人——我的親人。

或許它早已破舊,或許它和大城市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

或許它如今已人事全非,或許……

即使這樣我依然愛它,依然想念它,依然想回到它的懷中,只因它是養育我的地方,只因那裏都是我最在乎的人。大城市繁華昌盛又如何,人人嚮往又如何,在我心中,始終比不上它——我的家鄉。

小時候,由於爸爸工作忙,媽媽在武漢讀書,我的童年幾乎是在爺爺奶奶身邊度過的。學語,走路,這片土地承載着我的太多的記憶,裝飾了許多童年的夢想。

歡樂,天真,或許是爺爺奶奶的溺愛,在這裏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任何事。我喜歡拿着木棍,到處追着奶奶家的小花貓打,就是摔上一跤,也顧不上痛,拍拍身上的土灰,繼續大叫狂追;我喜歡用細條“斬削”奶奶養的花花草草,體會“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意境……

歲月如歌,我已不是懵懂小兒。隨着年齡的增長,家鄉也在變老,但我依然愛它。

我愛已漸漸衰老的家,更愛那裏的人們,父母已漸漸老去,家,需要我們來撐起,讓我們一起來爲了讓家延續下去而奮鬥吧,青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