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哲理美文摘抄(多篇)

哲理美文摘抄(多篇)

哲理美文摘抄 篇一

19世紀末,美國西部的密蘇里有一個壞孩子,他偷偷地向鄰居家的窗戶扔石頭,還把死兔子裝進桶裏放到學校的火爐裏燒烤,弄得臭氣熏天。他9歲那年,父親娶了繼母,父親告訴她要好好注意這孩子。繼母好奇地走近這個孩子。當她對孩子有了瞭解之後說:“你錯了,他不壞,而且很聰明,只是他的聰明還沒有得到發揮。”繼母很欣賞這個孩子,在她的引導下,這孩子的聰明找到了發揮的地方,後來成了美國當代著名的企業家和思想家。這個人就是戴爾·卡內基。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館用餐,老闆對他說:“你還記得我嗎?”林清玄說:“記不起來了。”老闆拿來一張20年前的舊報紙,那裏有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那時他在一家報社當記者。這是一篇關於小偷的報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後栽在一個反扒高手的手上。文章感嘆道:“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如此靈巧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會有成就的吧!”老闆告訴他:“我就是那個小偷,是你的這段話引導我走上了正路。”

連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賞的地方,連小偷也能在欣賞的引導下走上正路,我們周圍還有什麼人不能欣賞、不能被引導呢?

學會欣賞別人吧!欣賞你的'同事,你和同事之間會合作得更加親密;欣賞你的下屬,下屬會工作得更加努力;欣賞你的愛人,你們的愛情會更加甜蜜;欣賞你的孩子,說不準他就是下一個卡內基……

哲理美文摘抄 篇二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曾對他的手下說過這樣一段話:老老實實地當官,守着自己的俸祿過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雖不滿,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盡。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口井,這口井既是財富,更是鏡子。

貪慾乃萬惡之源。

貪心不足,不僅讓人煩惱憂愁,還會被貪慾一步一步地引向災難的深

淵。

古往今來,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嫌自己的水井不滿,總是喜歡拿自己的榮辱得失與別人相比,結果越比越不平衡,越比越不安分。

於是就守不住自己的那口井。

唐朝卒徒出身的宿州太守陳蟠,因貪贓被處死時,索筆提詞:“積金堆金官又崇,禍來倏忽變成空。

五年榮貴今何在?不異南柯一夢中。

四句小詩,言簡意賅,一語道盡人生。

面對自己的一口井,要學會以一顆平常心平靜地生活。

不論是富裕還是貧窮,是身處順境還是身處逆境,都能做到不怨天尤人,不悲觀失望,不自暴自棄。

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生活給予我們的一切。

清朝倪元坦曾言:“別人騎馬我騎驢,自覺無顏嘆不如。

君試回頭一察看,道旁還有赤腳伕。

以這樣的心態看待生活,就會知足常樂,就不會嫌自己的水井不滿,就會守住自己的那口井。

守住自己的一口井,既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智慧。

哲理美文摘抄 篇三

一個朋友對我說:退休後要有一點細藝,細藝二字,真是傳神。

一種小小的興趣,這就是細藝。退休後學點書法、打太極,拎部小相機在周圍拍點有趣的照片,或者把丟了多年的二胡再拿出來練練,都是細藝。

有人從小就集郵,堅持幾十年,退休後當然可以繼續;有人收集蝴蝶標本也養成長久興趣,那也值得保持下去。

細藝不需太多時間,也不要太費神,行之所欲行,止之所欲止,沒有目的,沒有野心,無關宏旨,有益身心。

做人不怕忙碌,只怕無聊。忙碌逼你好好安排時間,也能忙裏偷閒;無聊時卻不知如何是好,坐立不安。

明代袁中郎說:每見無寄之人,終日忙忙,如有所失,無事而憂,對景不樂,即自家也不知是何緣故,這便是一座活地獄。終日忙忙當然是假象,就是好像有很多事做,但做的事都無趣,所以也不知自己在忙什麼。更慘的是無事而憂,對景不樂,簡直了無生趣了。

細藝可以填充你突然多出來的時間,不是什麼正經事,做起來又可以很正經;雖然做起來很正經,卻也不必抱着一種很正經的姿態去做。細藝的好處就是:它像是工作,又像是休閒,以工作的態度去休閒,又以休閒的方式去工作。

人一生都應該有細藝,不必等退休後。

哲理美文摘抄 篇四

一個很經典的故事說有一對戀人,苦戀多年,終於等到那個男人把離婚證放在了她的手上,那一刻,她原本以爲會無比的輕鬆,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了,可誰知那個男人,接下來的幾句話迅速澆滅了瞬間的喜悅:今後我們要風雨同舟了,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一定會有,你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二十年後,聊起來,她調侃地說道,這句話是她老公說得最經典的一句話,也是因爲這句話讓她佩服了他二十年。你知道嗎,如果他早點告訴我這條船上的風浪這麼大,打死我也不會和他同舟了。

那麼,你後悔嗎?後悔?不會,至少轟轟烈烈地愛過了,此生不留遺憾了!

不留遺憾,我想是給我們選擇離開的一個最好的理由,無論離職、離婚,其實都是一段情懷的結束,世界這麼大,想去看看又何妨?只是別總憧憬着好山好水好風光,晴空萬里也會有一兩片雲彩飄過,再好的公司也會有差強人意的地方,再和諧的婚姻也會偶爾聽到爭吵的片段;其實,好多人生,還真不是換一個公司你就能飛黃騰達,換一個領導你就能一步登天,換一個老婆你就能美滿幸福了,指望別人永遠不靠譜,一茬茬的人來了去了,如你自己不改變,那你依舊是你,永遠不會越來越好。

沒錯,古人是說:人挪活,樹挪死,可所有的美好都是需要自己去創造的呀,其實,哪怕是時運,也是一個人通過不懈地奮鬥和努力邀約而來的。

哲理美文摘抄 篇五

美術課上,老師拿出一張白紙貼到黑板上,然後讓學生選各種顏色的彩筆,將各自的名字寫在紙上。

同學們很納悶,不知老師是何用意,他們逐一在紙上簽名。

等全班人都寫完,五顏六色的名字佔滿了整張紙。

這時老師問道:“誰還能在紙上畫出一朵花兒?”

大家紛紛搖頭,表示不能:紙上已籤滿字,毫無空隙,怎麼可能再畫一朵花兒?老師沒再說什麼,他揭下紙,伏在講桌上揮筆作畫。

少頃,當紙重新粘到黑板上時,一朵美麗嬌豔的花正盛開其中——原來,老師是把紙翻了過來,用紙的另一面開出了花朵!

一張紙有兩面,但學生皆將目光集中於寫滿字的正面,所以看到的只是密密麻麻的簽名;而老師則將目光投向沒寫字的反面,所以看到的是整整一面的空白。

一個人的思維亦具有多面性。

生活中,當我們在一些困難和麻煩面前束手無策,無計可施之時,不妨也嘗試一下給自己的思維翻個面

哲理美文摘抄 篇六

幾年前,初到津,人路兩不熟,風俗氣候不適應。

有天路過一間花店,被放在門口的一盆茉莉吸引。

那花店就在破落校園的一角,那盆小小的茉莉卻蓋過了所有憂傷,我在極遠的地方已聞到它的幽香,近旁看時,它是那麼的瘦小,卻白的那樣燦爛。

買來放在屋中,不過兩三天,就已花消香盡了!

此後,它再不開花,並以髮絲般細軟的藤蔓向上攀爬。

開始我給它支了爬架,它從不停止攀登,生生的從樹變成了藤。

今年初,我再也無法承受它以這樣柔弱的態度生活,剪掉了上面的一部分藤蔓,插在了種有芋頭的瓶中。

我的小茉莉又回到了樹的生活,迅速地抽枝生長。

五月的一天,我突然被淡淡的茉茶香叫醒,走到窗邊,看見小茉莉開花了,雖然只有一朵,但它醒了,恢復到正常的生活了。

之後,小茉莉一朵一朵從不同的枝頭釋放着幽香,竟到六月下旬還未開完。

不懂花草,以前也未曾種過花草的我,也許對小茉莉有太多的辜負,但它卻未放棄我!想當年買的其它花草,早已化作塵埃,也一次次帶走了我的情和傷心!我多想擁抱它,可是現在還很嬌弱的小茉莉怎能承受一個輕輕地擁抱。

有多少如小茉莉一般淡然靜默的生命,以無聲守候承受一切,人又何嘗不是。

哲理美文摘抄 篇七

什麼是理想?只要是不觸犯法律,幹自己想幹的事就是理想。

理想可大可小,但最重要的是要行動。

有的人說窮不是我想要的,富有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請問一下你爲富有付出代價了嗎?

有人說我最大的理想是旅遊,可是我沒有錢!我想問:那些徒步旅行和騎車旅遊的人沒有嗎?難道說非得做飛機和汽車才叫旅遊嗎?

有人說我上學是爲了父母,工作是爲了孩子,看孫子是爲了孩子發展,我沒有自己的時間,理想如何實現!我想問:你這是爲了別人。那也是爲了別人,你從來沒有爲自己幹過,你從來沒有過自己的生活,你的理想是什麼?你沒有爲自己的理想付出,你憑什麼實現自己的理想?

不要爲自己找藉口,要爲自己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理想就是不被別人所困擾,願意用自己一生爲之努力拼搏的事,即使沒有結果也心甘情願爲理想付出。

理想不是輕易就能得到的,如果能夠輕易得到,那麼要理想幹什麼?

如果想得到收穫,首先學會付出。

如果想要得到真摯的友誼,首先付出真心。

如果想要完美的戀人,首先做一個懂得欣賞別人的人。

哲理美文摘抄 篇八

聽說過兩個有關母親的故事,一個發生在一位遊子與母親之間。遊子在探親期滿離開故鄉,母親送他去車站。在車站,兒子旅行包的拎帶突然被擠斷了。眼看就要到發車時間,母親急忙從身上解下褲腰帶。把兒子的旅行包紮好。解褲腰帶時,由於心急又用力,她把臉都漲紅了。兒子問母親怎麼回家呢,母親說,不要緊,慢慢走。

多少年來,兒子一直把母親的這根褲腰帶珍藏在身邊。多少年來,兒子一直在想,他母親沒有褲腰帶是怎樣走回幾裏地外的家的。

另一個故事則發生在一個犯人同母親之間。探監的日子,一位來自貧困山區的老母親,經過乘坐驢車、汽車和火車的輾轉,探望服刑的兒子。在探監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親給兒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經炒熟,老母親全嗑好了。沒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頭。

服刑的兒子接過這堆葵花子肉,手開始抖。母親亦無言語,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兒子,賣掉了雞蛋和小豬崽,還要節省許多開支才湊足路費。來前,在白天的勞碌後,晚上在煤油燈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它們像小山一點點增多,沒有一粒捨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許多夜晚。

服刑的兒子垂着頭。作爲身強力壯的小夥子,正是奉養母親的時候,他卻不能。在所有探監人當中,他母親衣着是最襤褸的。母親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萬語。兒子“撲通”給母親跪下,他懺悔了。

一次,一位結婚不久的同齡朋友對我抱怨起母親,說她沒文化思想不開通,說她什麼也幹不了還愛嘮叨。於是,我就把這兩個故事講給他聽。聽畢,他淚眼朦朧,半晌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