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江蘇瘦西湖的導遊詞

江蘇瘦西湖的導遊詞

“瘦西湖”之名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爲清初吳綺《揚州鼓吹詞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江蘇瘦西湖的導遊詞,歡迎大家參閱。

江蘇瘦西湖的導遊詞1

各位遊客: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豐滿嫵媚的少婦,那麼揚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婀娜的少女,因爲杭州西湖給人一種雍容華貴的韻味,而揚州瘦西湖卻給人幾分纖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來,她那獨具的魅力,不僅僅使揚州人民喜往樂遊,也使不少海內外的文人名士爲之傾倒,單單一個“瘦”字,就引出許許多多詩人的佳句。早些年,鄧拓遊湖時,就對湖山風光讚賞不已,欣然成詩:“板橋歌吹古揚州,我作揚州三日遊;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勝收。”

各位遊客:我國以“西湖”命名的景區有三四十處之多,而“瘦西湖”僅揚州一個。那麼她爲什麼要定名爲“瘦西湖”呢?瘦西湖地處揚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稱“保障河”,是隋唐時期由蜀同諸山之水,匯合安徽大別山東來的洞水流人運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頃的遊覽面積,6公里多的遊程,一條曲水如錦帶,時展時收,猶如嫦娥起舞時拋向人間的五色飄帶,形態自然動人。之後改稱“瘦西湖”,是因爲乾隆年間詩人汪沆將揚州保障河與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較,寫了一首詠贊保障河的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從此“瘦西湖”作爲正式名稱,名聞中外。

“揚州好,第一是虹橋”,此刻我們來到的地方就是名聞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橋。這座橋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建於明崇份年間,橫跨保障湖水。原橋爲木質紅欄,故名紅橋,清代乾隆元年改建爲石橋。十五年後,巡鹽御史吉慶、普福、高恆相繼重建,並在橋上建橋亭,改“紅”爲“虹”,意思是橋如彩虹。現已改建爲7。6米寬的3孔低坡青石橋。虹橋在歷史上以前名噪一時,乾隆皇帝遊揚州時也作詩讚賞虹橋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遊船到虹橋,見一乞丐手執長竿,長竿端頭置一布袋,口中唸唸有詞,便問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紀曉嵐(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專在河邊吟詩乞討爲生。乾隆聞聽下旨命令乞丐當面吟詩,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煙花風流在,一代天君過紅橋。錦帆徐牽碧鏡裏,落霞貧賤照天燒。”乾隆不得不感嘆:“揚州乞兒尚能作此詩,果然不愧爲文昌之地。”而他自我也被撩動詩興,出詩應和:“綠濃春水飲長虹,錦纜徐牽碧鏡中;真在橫披畫裏過,平山迎面送春風。”今日大虹橋已成爲進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橋遠望,不僅僅可見湖水如帶,桃紅柳綠,畫舫輕歌,更可見遠處小金山上的山亭,隱隱約約,似在招引我們,步入佳境。

江蘇瘦西湖的導遊詞2

各位遊客:此刻展此刻我們面前的這組恢宏建築,就是今日瘦西湖的南大門,她正敞開懷抱,熱情歡迎我們的到來。瘦西湖南大門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門廳檐口的“瘦西湖”三字匾,是揚州已故書法家孫龍父的手筆。門廳廊柱上一副檻聯這樣寫道:“天地本無私,春花秋月盡我留連,得閒便是主人,且莫間平泉草木;湖山倍多麗,傑閣幽亭憑誰點綴,到處別開生面,真不減清閟畫圖。”是晚清揚州詩人李逸休撰題,並由其女兒揚州著名書法家李聖和書寫的。有了這副祖聯,瘦西湖風光也更添了幾分滋力。幾年前,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元妃省親”的那場重頭戲就是在這地拍攝的,讓我們像當年的元妃那樣登上掛揖蘭橈,透過珠簾繡幕,去縱情領略瘦西湖的風光吧!

各位遊客:步入大門,腳下一道長堤,逶迤北去。從虹橋直至徐園門前,是一條600米的長堤。東側是碧波盪漾的湖水,西側爲花圃,路的兩邊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皆爲清初鹽商黃爲蒲所築。此景即稱“長堤春柳”。每當和煦春風吹到那裏時,那細細的柳絲就被染成嫩黃色,繼而吐出粒粒綠珠。春意盎然時,柳葉舒展了,桃花盛開了,湖上微風吹來,那柳絲們娜起舞,樹影婆婆,似青煙綠秀,漫步其間,怎不會令人人迷呢!這正如詩人陳其工所描述的:“長堤春柳最依依,才過虹橋便人迷。”

春日踏訪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這“問株楊柳間株桃”的長堤上,不知遊客們是否有心曠神怕的感受。堤雖長但並不顯得單調,請看前面堤畔的這座攢尖翹角式的四柱方亭,顯然是讓我們在此駐足,靜靜地揣摩欣賞那裏的景色。亭內面西的“長堤春柳”匾是清代進士揚州書法家陳重慶的手筆。聯題:“佳氣溢芳甸(趙孟頫句),宿雲檐野川(元好問句)。”爲揚州書畫家王板哉所書,登亭小想,使我們在領悟中又進入了新的意境。

堤邊的柳與別處是不一樣的,爲什麼呢?據說,當年隋煬帝開挖運河時,翰林學士虞世基推薦在河堤兩岸超多插柳,既可護堤,又可遮蔭。隋煬帝大喜,並親手先栽一株,又賜垂柳姓楊,所以外地的柳樹到了揚州就稱楊柳,“多情最是揚州柳”,所以楊柳成了揚州的市樹。

如果說“長堤春柳”似東風二月,以桃紅柳綠間植取勝,那麼挑花塢則以成片桃林,雲霞散彩的氣派見長,的確是:“花落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各位遊客:此刻我們所在之處就叫桃花塢,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拍攝時。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在此處以錦囊收桃花豔骨,埋於一環淨土之中,當她邊舞邊歌“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依知是誰”時,連桃花雞的花瓣也籟籟飄落,似乎同情黛玉的不幸。

據野史記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曾在平山堂赴宴,席間以古人“飛紅”爲題,行令賦詩。到了某鹽商時,因才思枯竭,無以爲對,竟然說出“柳絮飛來片片紅”之句。金農爲之解圍,說是古人確有該詩,併爲之補全,詩說:“廿四橋邊廿四風,憑鬧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衆人明知是金農即席杜撰,但不得不佩服金農的才思敏捷。

江蘇瘦西湖的導遊詞3

各位遊客:揚州素以橋鄉聞名,它與江南紹興一樣橋多、橋美,不一樣的是,紹興以樑橋爲多,而揚州卻以拱橋見長。此刻我們看到的這個景點叫“四橋煙雨”。此景建於康熙年間,以前爲揚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以前也是大鹽商的私家園林,登上這四橋煙雨樓,南面的虹橋,北面的長春橋,近處的春濃橋和西邊的五亭橋,都歷歷在目。每當風雨蕭蕭時,四橋就忽隱忽視,故稱“四橋煙雨”。可貴的是諸橋近在咫尺,橋橋不一樣,但這四座橋卻把湖水分割的景物相互銜接起來,又以各橋不一樣的落點和構架將全徹景點劃分爲各具特色的若干區間,使每一風景區都呈現出各自獨特的韻味。難怪乾隆每次來揚州都要登臨四橋煙雨樓,憑窗眺望。“趣園”二字便是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時的御筆。

園中有園是瘦西湖的特色,前面一道高牆將大片湖水擋住,僅以一圓形的洞門引我們入內。清初那裏是韓園桃花塢故址。民國4年(191年)改爲徐寶山洞堂,故名徐園。徐寶山曾任辛亥革命時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統管兩淮及八百里長江的緝私。他曾追隨孫中山,與清軍對陣作戰,其後又提出撤銷揚州軍政府,從而統一江蘇的主張。由於他輕視袁世凱,並趕走袁派來監視他的參謀長,袁世凱下毒手派人將他炸死。此時,曾與徐寶山共事過的著名書法家吉亮工不待請求,主動寫了“徐園”兩字。剛揮毫時,他情緒還比較沉重,所以“徐”字爲行楷,而後越寫越激動,以至寫“園”時,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憤寫成了行草。字徑雖逾尺,但兩字配合和諧,筆力遭勁。

這一小小園林中有一館,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內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處。此園是瘦西湖正門進入的第一個園,遊客一入其中頓感江南園林的精巧。未到過瘦西湖的人,就以爲這就是瘦西湖的風貌,其實這正是構園者的苦心,給人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古城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瘦西湖一向有“翰墨園林”之稱,到處都顯示出文學藝術的特徵。此刻我們來到了臨水而建的琴室,門前古柏兩株,樹齡都在220_年以上,樹高過檐數丈,蔥籠疊翠。請大家隨我走進琴室的庭院,請看東面花瓶門的石額上刻着“靜觀”兩字,這是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的手筆。琴室後是木標書屋。遊客們:大家請持續安靜。爲什麼?因爲那裏是讀書所在,自然要安靜了。園內種有老桂樹15株,花開時節濃香醉人,又名“桂園”,木揮是桂花的別稱。

江蘇瘦西湖的導遊詞4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好!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曾經是中國古人的美好夢想。歡迎您做客我的家鄉——揚州,今天由我陪伴大家參觀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區——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我是瘦西湖的導遊__,很高興能有機會與大家同遊湖上風光、品讀揚州故事。

揚州是一座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歷史文化名城,她如一位美女,內惠於心,外秀於形。歷史上曾數度繁盛,爲中華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所以有人說,揚州是“最中國”的城市。

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是揚州的第一名片。它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唯一文化旅遊示範區、被譽爲江蘇最美旅遊景點。近年來,國內外各大媒體都給予高度評價,是江蘇省唯一入選微信雲直播的景區,今年瘦西湖更作爲江蘇的形象片在紐約時報廣場電子屏播出,如今的瘦西湖已經從揚州走向了中國,從中國走向了世界。

今天的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分爲5大景區。分別是:以市井文化爲代表的綠楊村景區;以湖上園林爲代表的瘦西湖景區;以宗教文化爲代表的蜀岡景區;以歷史文化遺存爲代表的唐子城景區;以運動休閒爲代表的宋夾城景區。這5大板塊,融古城文化、湖上園林、人文生態、運動休閒於一體,形成了一個相互銜接、開放融合的整體。

今天,就讓我們來感受一下瘦西湖的魅力。

瘦西湖作爲中國湖上園林的傑出典範,泛舟遊湖是最好的選擇。這條水上游覽線的特點,可以用兩句古詩來概括:“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覽線的起點——御碼頭。它始建於清代康熙年間,是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時上下龍舟的地方。在御碼頭旁是揚州著名的古剎——天寧寺,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北宋政和年間,宋徽宗賜名爲天寧禪寺。到了清代,由於康熙和乾隆兩位皇帝的先後駕臨,在此興建了行宮,使它更加聲名顯赫,康熙皇帝“敕賜天寧禪寺”的石碑至今還鑲嵌在山門正門上方。當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奉康熙之命在此刊刻和出版了《全唐詩》和《佩文韻府》,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的輝煌典籍。“小艇沿流畫槳輕,鹿園鍾磐有餘清。門前一帶邗溝水,脈脈常含萬古情。”這是康熙皇帝爲所作《天寧寺》的詩,這首詩表達的是他在揚州時的愉悅心情。乾隆時代編撰的中國最大規模的圖書集成《四庫全書》,全國僅有七部,一部藏於揚州的文匯閣,文匯閣舊址就在附近,可惜乾隆行宮與文匯閣皆毀於咸豐兵火(太平天國)。但20_年在天寧寺萬佛樓重新典藏全套原大原色原樣版《四庫全書》,原貌展示了《四庫全書》龐大無比的形制和規模。

揚州是優雅宜居之城。20_年獲得聯合國最佳人居獎。休閒度假,揚州是您的最佳選擇。這裏生活慢節奏,心情很悠閒。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老揚州人的生活方式。皮包水就是指揚州的早茶文化。眼前的冶春是揚州百年老字號茶館。你看它一半建在水上,一半建在岸上,草甸茅舍,野趣盎然。巧妙的將秀美的園林和悠閒的茶肆結合在一起。若臨窗而坐,腳下流水潺潺,身邊畫舫盪漾,偶爾還會傳來船孃清悠的揚州小調,可謂是景美、人美、味更美。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詳細介紹了揚州的各種美食,其開篇就是冶春的燙乾絲。此外,三丁包子、翡翠燒賣、千層油糕被譽爲“揚州點心三絕”。

揚州美食是被隋煬帝譽爲“東南第一佳味”的四大菜系__淮揚菜的主流。它融合了南北菜系的諸多優點,清淡入味,鹹甜適中,製作精緻,造型優美,我國很多重要的標誌性事件都以淮揚菜爲主。如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宴會、1999年國慶50週年慶典晚宴、20_年南京青奧會、20_年中國APEC(亞太)峯會的歡迎晚宴等等。

船過問月橋,岸上綠楊村。歷史上當地居民多以種花爲業,所謂“千家養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種田”。如今的綠楊村已是聞名海內的花鳥魚蟲市場,每到週末、節假日,這裏人來人往,非常熱鬧。人們彼此交流養殖技巧,怡情雅興,體現了揚州人生活的休閒舒適。

江蘇瘦西湖的導遊詞5

泛舟於瘦西湖上,放眼四周,眼寬景稠。幅幅畫面自然清晰,在於其周圍沒有任何視覺的污染。瘦西湖作爲中國著名的湖上園林,今天已地處揚州城中心位置,但只要遊人進入景區後,視野之中便不會出現一座現代化的高樓,這在全國衆多的風景區中是十分罕見的。多年以來,揚州人民不僅重視發掘景區內豐富的歷史遺存,更注重保護園林與自然風光的協調統一,並用發展的眼光,科學的方法,力求做到讓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完美輝映。在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眼看許多城市高樓林立,而瘦西湖幾十年來卻能保持景區周圍天際線不變。走進瘦西湖,你看到的是上面是天,下面是地,天地之間是我們廣大的遊客。這就是中國哲學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國園林美學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中國的造園講究“畫意”,往往運用寫意山水畫的手法來建造園林,瘦西湖就像是一幅國畫長卷,下面,我們即將看到的是一幅充滿詩意的畫面,她就是因唐詩宋詞而聞名遐邇的二十四橋景區。

來到這裏,人們不禁要問:二十四橋今何在?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二十四橋景區是由玲瓏花界、熙春臺、望春樓、小李將軍畫本、二十四橋五個部分組成。

“二十四橋”最早出自杜牧的一首《寄揚州韓綽判官》。杜牧是晚唐著名詩人之一,他曾在揚州做過三年的幕僚,在揚州留下許多風流故事,也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如:“十年一覺揚州夢”,“春風十里揚州路”、“誰言竹西路,歌吹是揚州”等等。揚州繁華而浪漫的景象,在他心中留下了永恆的回憶。在離開揚州多年以後,回憶揚州時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正所謂“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詩人盡情地抒發了對揚州的眷念之情,也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夢幻景象——二十四橋明月。關於二十四橋,自杜牧有詩以來,已過去一千多年了,至今還是一個千古之謎,了無定論。學界有三種說法:一是泛指唐代揚州橋多。歷史上的揚州是座水城,唐代詩人姚合說揚州“園林多是宅,車馬少於船”。水多,船多,自然橋也多。二是實指揚州過去有二十四座橋,其理由是,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夢溪筆談.補筆談》中記載:“揚州在唐時最爲富盛,……可記載有二十四橋”。三是確指一座橋,《重修揚州府志》中記道:此橋爲隋煬帝月夜同宮女二十四人吹簫於橋上得名,則所謂二十四橋只一橋矣”。無論是一座橋,還是許多橋,杜郎筆下的二十四橋早已丹蹋在歷史風雨中,今天二十四橋已成爲揚州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甚至是揚州文化的代名詞。眼前我們看到這座唐代風格的單孔拱橋,長24米,寬2.4米,兩邊各24級臺階,24根玉石欄杆圍以兩側,欄板雕以雲紋圖案,處處蘊含二十四之意。它形態優美,白石瑩潤,拱洞半圓與水中半圓之影相合成一圓月。

橋東有三曲平橋,與吹簫亭相接,橋畔柳樹婀娜,丹桂飄香,若在明月之夜,隱隱簫聲傳來,讓遊人漸漸步入杜牧詩中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