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三物理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高三物理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高三物理教師實用教學反思 篇一

在今年物理教學過程中有這樣的體會:學生學習物理,如同瞎子摸象,正如不同的瞎子對大象的認識不一樣,不同學生的腦海中的物理世界也大相徑庭,有的學生抱着“物理大象”的腿不放,當碰到“物理大象”的鼻子時,就發出“物理物理雲裏霧裏”的感嘆,有的學生喜歡這裏摸摸,那裏抱抱,做了大量的題目,但不會整理,對“物理大象”也只留下一個模糊的不完整的認識,我們的教學就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按照一定的順序去摸“物理大象”,力求獲得一個完整且清晰的認識。理解重角度,操作重順序。

一輪複習

一輪複習是以《考試說明》爲綱,按教材的內容順序以章節爲單元從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複述是複習管理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將知識點串成知識線,零亂的知識條理化,由厚變薄,印象深刻,自然持久。學生經過高一高二學習,對高中物理有了大概的瞭解,但是有些概念辨析不清,有些規律理解不透徹,再加上或多或少的遺忘,學生的物理知識結構混亂且模糊不清,不會簡明而完整的複述,有些同學甚至在一輪複習之後也只能對照複習資料中的知識清單機械地再現其中的一部分,不會用自己的語言簡明扼要地表達。如“直線運動”中可將知識點串成如下的知識線:“質點與參考系”時間間隔與時刻” “路程與位移”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和圖象”。不少同學經過高三一輪複習,感覺比過去懂得多了,但複習到後面,前面的內容又忘記了,恐怕在引導學生進行有條理的複述方面做得不夠。

大學聯考是選拔性考試,對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考試說明》中有“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等五個能力要求。在具體到每一個章節中,這五個能力又有不同的表現,如在“直線運動”中具體表現爲:畫情景圖,選用公式,圖象的識別與應用,估算。畫情景圖是理解能力的表現,畫情景圖是將題目中用文字語言表達的物理過程轉化爲用圖象語言去表達物理過程,爲用符號語言(即運動學公式)表達物理過程作鋪墊。運動學的解題過程可理解爲三種語言的轉化過程:

有些學生通常沒有畫情景圖的意識,直接從“文字語言”轉化爲“符號語言”要困難得多,雖然有些簡單的題目不畫情景圖也能做出來,那是因爲這些同學將情景圖直接畫在大腦中,而不是畫在草稿紙上,由於大腦容量的限制,信息較多、過程複雜的問題在大腦中難以完整地再現,常常難以立式或出現差錯。選用公式和圖象的識別與應用是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能力的表現,估算是分析綜合能力的表現。但對每一個章節中這五個能力的表現還不很清楚,有時只看到一個個題目,看不清題目背後相對穩定的能力要求,需要在今後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學習和完善。

正如要提高自己對“直線運動”中題目的理解能力,首先要有畫情景圖的意識一樣,可能每一種能力都首先具備一種意識,有了這種意識,就會自發地行動,久而久之便養成了這方面的能力。有些同學在成長過程中無意中獲得了學習物理所具備的一些意識,在後來的學習中就能輕鬆完成學習任務,有些同學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獲得了這方面意識,學習物理就困難重重。那麼學好物理要具備哪些意識呢?這方面只有一些零碎的感悟,也需要學習與思考。另外,如果這種意識在高一高二教學中能夠逐步滲透,那麼再經過高三一輪複習時系統全面的整理,效果想必會更好。

總之,針對大學聯考的五個能力要求,如何細化到每個章節之中?如何協調好高一高二及高三一輪複習的教學,使學生的能力養成能夠有序發展,到高三一輪複習時就達到大學聯考要求。

我們的學生在一輪複習之後問題還是很多,如差錯多,遺忘快,答題速度慢,爲此我們將Ⅱ級要求的知識點,組織成幾個專題進行教學,使知識點變成知識塊,優化學生物理知識結構,同時注意將專題課時化,大系統、小角度,便於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如將以往的“電磁感應中的綜合問題”專題改爲“線框在磁場中運動”專題,角度小,便於操作,又利於學生知識整合。在理綜考試中,常常審錯題,書寫不規範,爲此我們設計了三大題書寫規範化系列練習,通過練習,不僅使學生書寫規範,而且提高了運用主幹知識解物理大題的能力。

審題太重要,它不是得分多與少的問題,而是得分有還是無的問題。從學生考試後反饋的情況中,也存在看不懂後面兩大題的問題。審題教學通常滲透在日常教學之中,今年我們嘗試開展審題專題教學,針對學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現審題差錯和哪種類型題目常常看不懂這兩方面進行一些整理,並嘗試如何改造好題成爲另一個雙胞胎好題?由於這方面資料缺乏,改造題目水平有限,審題專題教學難以較好地開展。

學生在解答理綜卷時總是從選擇題開始的,快速而準確的`解答選擇題,可以增強學生解答後續實驗題和三大題的信心。前兩屆我們開展了選擇題的限時練習,今年開始嘗試選擇題專題教學,從以往的大學聯考選擇題中選題,整理出一些答題策略。存在的問題有:對所選大學聯考選擇題目的解題策略、能力要求領悟不深,整理也不到位,由於練習控制,時間緊張,沒有開展選擇題限時練習,二輪複習時選擇題覆蓋面不廣。雖然也嘗試過主要試卷試題知識點分佈統計,但沒有將練習結合進去考慮。

我們也嘗試了錯題統計,按《考試說明》中所列知識點進行統計,不僅有助於學生知道自己的薄弱環節,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還有助於學生知道Ⅰ級要求和Ⅱ級要求的知識點。自信心是戰利品,我們的學生常常自信心不足,原因恐怕是失敗的經歷太多,失敗的體驗太深,我們提倡學生糾錯,通過糾錯反敗爲勝,但是學生在糾錯時,常常全盤否定自己原先的想法,接受老師或同學的正確解法,糾錯的過程中自然烙上了的失敗的陰影,爲此提出“錯題改造”概念,即在糾錯時,通過與老師、同學的交流改造自己的解法,這樣做既糾正了錯誤,又重拾了信心。

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題教學,一定是有效的。但是學生的問題太多,時間又有限。如果針對學生的問題,結合大學聯考的應試要求,抓住主要問題,又兼顧問題的覆蓋面,整合好若干個專題,選擇恰當的便於課堂教學角度,這樣纔可能是高效的複習。另外,積累好題,改編題目也是今後需要一直努力的方面。

在模考和大學聯考中,實驗題也是得分有與無之分的考題。實驗複習先穿插在一輪複習之中,實驗複習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實驗複習教學直觀性不夠。實驗題考試的側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實驗設計的原理領會,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和實驗結果的處理與分析。實驗題常源於書本又高於書本,常常是課本實驗的拓展或變式。到高三一輪複習時學生對高一高二的操作已相當模糊,如果針對大學聯考題及《考試說明》中規定的實驗製作一套演示實驗或輔助課件,能增強實驗複習的直觀性,從而提高實驗複習的效果。如果在高一高二的研究性學習中,選擇與大學聯考題相關的問題進行探究性學習,既能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又爲高三實驗複習作一些鋪墊,從而提升學生理綜水平的檔次。

一輪複習期間專門抽出一定時間進行集中複習,在日常考試中以附加題形式進行鞏固,臨近一模考試前一個月進行適應性訓練:一個半小時如何安排?六個模塊如何選答?自己要準備哪幾個模塊?主要存在問題有:認識上有偏差和自信心不足。

綜上所述,學科學習能力的養成和學科學習信心的建立與保持是物理學科學習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要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物理成功的喜悅,必須深入研究學情和物理學科的特點;要使學生能力發展達到預期目標,必須研究統考題與大學聯考題,把握每個章節的能力表現和所應具備的意識,在高一高二教學中進行滲透。如何協調好這兩個方面,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同時,學科學習能力又能按預期發展,是今後教育教學的一個重點目標。

高三物理教學反思 篇二

又一屆高三帶完了,經過新課改教學,尤其是高三一年的物理教學,反思一下,收穫很大,現總結如下:

一。教學計劃的制定

一份好的教學計劃對我們的教學是很有幫助的,它能幫助我們明確教學方向,理清教學思路,瞭解教學進度,檢查教學效果,使高三教學有序進行。一份好的教學計劃應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1、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一般情況下教學進度前鬆後緊是一個普遍現象,而比較合理的進度應該是前緊後鬆;教學內容的取捨往往影響到教學進度,所以在內容選取方面要做到“面廣點準”,講解時詳略得當。

2、測試的內容和形式測試的內容一般與教學進度同步,涉及的知識點儘可能多,題量要適中,題型儘可能豐富,不一定是安大學聯考的形式出題,可以是問答題、填空題、說理題、推導題、討論題,等等。測試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樣化的,不一定是一月考一次這類的定時定點考試,可以是課堂小測、單元小測、甚至是某個思維方法和實驗方法小測。

3、教學反饋和對策只要是測試變要反饋。這就要求對任何測試都要進行全批全改,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有用的反饋信息。針對反饋回來的信息,面對全體學生的對策一般是講評試卷,講評試卷的要求是:批改要快,講評要短。千萬不要拖拖拉拉,否則學生沒了興趣。講評不要面面俱到,應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講評不是爲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的,而是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而進行的一項教學活動。

4、學生課外作業的佈置與落實作業的佈置不能流行於形式,而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實際、佈置的作業有沒有必要、佈置的作業能否得到落實,得不到落實的作業不如不佈置。

5、後進生的發現與培養後進生的'培養對提高平均分是有一定貢獻的,抓好後進生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體現。後進生培養的計劃應包括:(1)通過什麼樣的途徑來了解哪些學生有潛力(落實到人);(2)從那些方面來提高他們(落實到內容);(3)怎樣來提高他們(落實到方法)

6、尖子生的發現與培養策略我們要善於發現尖子生,用心去培養。尖子生的培養不在於高難度的試題來訓練,而在於系統性(知識結構的系統性、思維方法的系統性、解題規範和速度)

二。教學策略的選擇

教學策略就是爲了達到教學目標所採取的措施和方法,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學策略是很多的,但最基本的東西是相同的。

1、教學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爲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要“明”——明確三維目標

教學程序要“清”——過程清晰明快

教學活動要“活”——課堂氣氛活躍(指思維活躍,而不是形式活躍)

教學效果要“好”——促進學生髮展

教學手段要“新”——評價過程創新

2、對待學生的態度也是教學策略之一,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對學生多鼓勵,少埋怨,

不要挖苦學生以老師的自信樹立學生的自信。

3、複習的方法。在新授課時,一般是就事論事,解決了某一個問題就算完成了教學任

務,達成了教學目標,但在複習課時,尤其是高三總複習就不能就事論事,應以點帶面,可以是跨知識點,用歸類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在複習“力與物體的平衡”這部分內容時,傳統的複習方法,往往是斜面、質點、小球等一些純力學問題。這樣複習,知識體系不夠完整,不利於學生聯想、發散、綜合、應用等能力的培養。爲此可計設如下的問題來組討論複習,即:一個物體放在粗糙的斜面上平衡時,問:(1)在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學過類似這樣的三力共點平衡嗎?並舉例(越多越好)。(2)這類問題如何來求解?在這基礎上,學生分析、討論、歸納得出這類問題的求解方法:作出閉合的矢量三角形,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進行求解。

類似地,在複習勻加速直線運動時可以聯繫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複習關於平拋運動時,可以聯繫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偏轉;複習圓周運動時,可以聯繫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偏轉,等等。分析他們運動的初始條件,研究他們的運動軌跡,歸納出這類試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教學實踐證明,經過學生自己討論得到的結論,即使是不夠全面,也比老師瘵現成答案直接傳授給學生的教學效果好得多。

三。提高物理試題的編制能力

試題的編制是我們老師的一個基本技能,尤其高三老師更是如此。試題的編制的一個最基本要求是科學、嚴緊、不能出錯。

1、高三物理試題編制的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各種國家審定通過的教材)、考試大綱(國家)、考試說明(省)。

大學聯考試題有導向作用,但不能作爲高三複習的主要依據。以命題要求指導複習,不以個別試題指導複習。

2、試題編制的兩種慣用方式:改編和拼湊(組合)。

四。物理問題解決的策略

所謂問題解決的策略是指解決問題的人用來節他們自己的注意力、學習、回憶和思維的技能。

站在知識的碼頭,遙望能力的彼岸,方法就是連接兩地的橋樑。物理題千變萬化,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解答方法,但掌握瞭解題的基本思路,就如同要開啓千變萬化的“鎖”時,找到了一把“萬能的鑰匙”。

僅從考試的角度考慮,是通過解題來體現你對高中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綜合能力,那麼怎樣來解題呢?你有一點必須非常明白,那就是通過紙筆展現你的思維,向閱卷者要分數,所以解題時要儘可能簡潔明瞭。

看見一道題目,首先不是想這道題是否做過,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題目要求什麼?

2、題中提供了哪些已知條件?

3、題目中描述了幾個過程?有哪幾個關鍵點?每一個過程遵循什麼規律?過程與過程之間靠什麼連起來?把複雜問題分解成幾個相對簡單的問題來處理。

4、根據題目所描述的情境,畫出草圖。

5、題中隱含什麼條件(如勻速直線運動,意謂着所受合外力爲零;平拋運動,意謂着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不變,豎直方向爲版面上落體運動……)

編題要“拼湊”、“組合”,那麼解題就要“拆分”、“卸裝“。分析物理過程要抓住三點:

1、階段性——弄清一個物理過程分爲哪幾個階段

2、聯繫性——找出幾個階段之間是由什麼物理量聯繫起來的

3、規律性——明確每個階段應遵循什麼物理規律。

高三物理教學反思總結 篇三

一、領會綜合理科的要旨

理科應該如何進行綜合,應充分注意在理科綜合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理科的修養和這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對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包括理科自然科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定量描述自然科學發展現象和定律,瞭解自然科學發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2。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能解釋實驗現象和結果,能通過分析和推理得出實驗結論,能根據要求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

3。能讀懂自然科學方面的資料。包括能理解圖、表的主要內容及特徵,能讀懂一般性科普類文章,並能根據有關資料得出相關的結論。

4。對自然科學基本知識的應用能力,包括用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解釋和說明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瞭解自然科學知識在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能夠運用自然科學知識對有關見解、實驗方案、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二、設計綜合題,促學科間融合

理科綜合包括文理學科的大綜合、理科之間的大綜合和各學科中各分學科的小綜合。至於物理學科教學如何體現在理科綜合課程中,一方面應當重視與其它學科的橫向聯繫,還要重視物理學科本身各分學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在綜合理科的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各種物理問題,以及多學科綜合問題所涉及的物理問題,可以促進各學科的融合。

爲了更好地適應理科綜合的教學,高中課程雖然是分科教學,爲了適應大學聯考的綜合類題目,教師應當尋找相關科目的那些學科交叉點進行探討,學生考試時可適當增加一門綜合理科考試,這樣可以擴展學生的思維角度,真正做到逐步培養學生由掌握知識向培養能力轉化的作用。其實,在國中階段就可以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了;這樣做一方面是爲進入高中的綜合作準備,另一方面,現在大學聯考的綜合理科試題有不少是國中知識就可以解決的了。

三、根據理科綜合的特點,調整物理教學思路

理科綜合關於綜合命題的原則和內容很多,但整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沒有很大變化的'前提下,命題應該遵循客觀事實,有一個逐步深入,加大學科滲透和綜合的過程。綜合首先是學科內的小綜合,其次是理科之間的綜合,最後,是文理科之間的大綜合。在教學中須防止把學科間交叉、綜合放到過高的傾向,各科教師用過多精力去處理別的學科的知識,或者過於關注學科之間的聯繫問題上,這樣將會造成各學科知識教學效果明顯下降的後果。學生耗費過量的精力陷入新一輪綜合試題的題海中去。

這樣一來,學生各學科的修養跟不上,更談不上有很好的綜合能力了。和其他學科教學一樣,綜合理科教學的內容和教學效果有一個程度問題,把握好這個程度,將是獲得好的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在高中階段,傳統教學方式講究學生如何能夠掌握好各門學科的知識。現在,還要求如何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這是考好理科綜合題的的關鍵所在。作爲學科教學的物理教師,應立足於本學科,重視本學科知識的傳授和專門能力的培養,並注重與其他學科的結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的能力。我們作爲中學物理教師的應當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重視物理基礎教育

中學物理內容豐富,它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和原子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定律,還包括許多實驗,教學中既要紮實地掌握各個部分的基本知識,又應注意各部分知識的滲透和綜合,高三複習時以《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同時覆蓋的知識爲重點,必須引導學生從客觀上把握知識結構,抓住主線,理清線索,把知識進行條理化,系統化地複習,讓學生掌握好學科的概念、定理、定律和基本方法。

在基礎複習過關後,進行科學第二階段的複習,這階段要以學科內的綜合爲主,把學科知識與學科能力緊密結合起來有講有練,講、練結合的專題複習。小綜合複習。

綜合測試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能力測試,一道試題跨越了兩三個(或更多)學科,從不同的學科角度去分析、說明,從宏觀上去推敲考察,這種能力,決不可能在短期時間內突出出來,而要有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教師在上新課時,要講清物理知識點的內涵,章節複習時,應較全面地論述其外延;總複習時,應與相關學科的有關知識掛鉤,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繫,實現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綜合,由淺入深,有易及難,若能持之以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就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知識得以昇華。

2。與相關學科的各種知識和技能以及與自然、社會問題進行大綜合。

首先,要找出物理與其它學科的知識交匯點,“綜合試題”多在知識網絡的交匯點設計試題,這些試題要求學生注重對事物整體結構、功能的認識,以及對事物變化發展過程的分析理解,如下例中的光發動機問題,這種交匯點在理、化、生知識網絡中是大量的,這些都需要我們去研究,做這些研究的目的是爲了在物理讚賞中更準確地進行跨學科之間的綜合。

其次,綜合試題多以現實中的問題立意命題,這些試題大多綜合社會的熱點、焦點以及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以強調人與自然、與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意識,如上例中的生物光源問題,這類試題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關心國家、社會和全人類的自下而上與發展,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到社會中去學習,增設一些科普性的專題講座,如“科技發展史與科技前沿”,“空間技術的開發與利用”,“環境與人類的自下而上和發展”等等,以拓寬學生視野。

3。進一步深化學科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理科綜合的命題指導思想是以能力測試爲主導,由“以知識立意爲主”向“以能力立意爲主”轉變,注重創新。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實施以學生爲主體的開放式教學,點燃學生探求知識的火花,激發他們的創造興趣,教師則不斷地“誘導、激勵、點撥”,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高三物理教學反思 篇四

對於高三物理教學來說,反思尤爲重要。教學反思,是對“失”的反省,也是對“得”的歸納,侷限於反省的反思是不全面的反思。關於教學反思的形式,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

一、反思考試大綱

大學聯考物理命題的宗旨在《考試大綱》中都有較爲明確的解釋和說明,師生雙方都應該認真解讀,在準確把握精神實質的基礎上能給教學以有效的幫助,能有效地給學生科學的指導,準確地把握教材不同章節的教學深度和範圍。如20xx年大學聯考理綜物理試題第19題和第24題第2問,既考查了基礎,又能測出考生的能力。

二、反思“雙基”

教師要反思雙基,在指導學生時做到以下幾點。(1)精確掌握概念、定律、公式,這些內容是建立知識結構和學生進行思維活動所用到的第一手資料,對每個小項都要掌握其內涵,明確其外延。(2)將概念網絡化。如學習煤油、汞作爲介質測溫時,均按“原理——操作方法——優點——缺點——具體事例”的序列組織教學,將不同的序列進行對比,從每一個概念沿不同的角度、途徑發散,從一個概念聯想到另一個概念,並找到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繫,使概念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形成概念網絡。(3)要想解決複雜問題,必須在基礎知識上下工夫,努力尋找知識和思維的轉化點,以便將繁難的知識轉化、分解爲簡單的基礎知識;同時要從訓練常規思維出發,用一般的方法解決繁難問題。這樣,就能抓好雙基,夯實基礎,提高能力。

三、反思教法

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法,這是物理教學的關鍵。(1)及時公佈學生在解題中的常見錯誤情況。每一專題結束後,就學生在解題中所發現典型錯題的失分率、失分類型、失分原因等進行分析,從而強化訓練,舉一反三,以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2)堅持課改。應將新課標的一些精神融入課堂,做到教學目標從單純的知識目標向掌握知識的過程與方法轉換,即不但讓學生掌握原理,更要讓學生用原理解決問題。這樣,教法和學法從單一的傳授型、被動接受型向學生自主性學習轉化,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並能進行探究性學習,不斷對知識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完善,真正做到課堂授課到位,不灌輸。

四、反思學生

高三學習緊張是自然的,學生浮躁是有名的。因此,我們在挑選每個複習階段的複習材料時都應該注意做到精挑細選,在講解這些練習的時候應該精講。同時,在複習過程中還應該注意講練結合,長時間的講和長時間的練都不利於學生知識的及時鞏固、修復。

總之,作爲教師,我們要不斷地學習,掌握一定的教學策略,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把提高教學水平作爲至高追求,真正落到實處,從而切實提高物理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