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己亥雜詩其一龔自珍多篇

己亥雜詩其一龔自珍多篇

註釋 篇一

1、浩蕩句:浩蕩:廣闊深遠的樣子,也就是浩蕩之意。 白日斜:夕陽西下的黃昏時分。

2、吟鞭:詩人的馬鞭。吟:指吟詩。 東指:東方故里。 天涯:指詩人故鄉杭州,有版本稱這指的是詩人不知今後該何去何從。

3、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稱爲落紅。這裏比喻自己離開官場。

4、花:比喻國家。

5、護:保護。

主要成就: 篇二

政治

《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例如《己亥雜詩》中第一二三首,“不論鐵鹽不愁河,獨倚東南涕淚多。國賦三升民一斗,屠妞那不生栽禾。”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產、稅收與水利等問題,一味依賴東南的漕運,對江南人民加重剝削,致使農業生產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國家經濟的現實進行了大膽揭露與批評。再如《己亥雜詩》中第八七首,“故人懷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蕆勳。我有陰符三百字,蠟丸難寄惜雄文。”表達詩人對禁菸鬥爭的關注,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龔自珍的成就 篇三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盦,晚年時移居崑山羽琌山館,所以又被人們稱爲羽琌山民。

龔自珍的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他的政治思想,他認爲政治與學術之間相互統一且缺一不可,並倡導士大夫應把社會現狀與學問相結合,提出符合時事的“經世致用”思想;他強烈的批評清朝封建統治的腐朽專制,並且剖析了官僚制度及科舉取仕制度一系列弊端,他認爲當時的清朝已經處於衰世;他提倡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建議合理調節君臣關係及更改納稅方法來促進國家的發展以實現長治久安。龔自珍的成就還包括他強烈的愛國精神,面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強大威脅,他支持林則徐的禁菸運動,堅決抵制鴉片交易,並寫詩表達出對禁菸鬥爭的關心;他還站在保家衛國的立場上,要求當時的清朝皇上鞏固邊防,來抗擊沙俄的侵略,他還提出要在邊防發展農業及訓練大量實戰士兵的具體方案,來實現國家的穩定發展。

龔自珍的成就還包括他的文學創作,他認爲文學必然有用,並認爲詩歌的創作都是以社會現實爲基礎,因爲他的詩大都是着眼當前時事來表達議論,並將抒情、時事與藝術相統一,通過多樣的形式、不拘一格的風格及豐富的想象來表達情感,也正是他這種採用完全不同於以往詩詞的表達方式,開創了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新篇章。

註釋】: 篇四

己亥:道光十九年。

九州:指中國。

生氣:活力,生命力。

萬馬齊喑:比喻當時的中國死氣沉沉。

喑:啞。

究:終究、畢竟。

重抖擻:重新振作、奮發起來。

不拘一格:打破常規,採用多種方式。

降:賜給、給予。這裏有產生、選用的意思。

龔自珍生平簡介 篇五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庵,仁和人,清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詩人與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1792年8月22日,龔自珍出生於一個世代官宦的家庭,他的祖父龔禔身與父親龔麗正均在朝中爲官,而他的母親段馴乃是著名文學家段玉裁的女兒。龔自珍自幼受到母親的教誨,好讀詩文,學識淵博,且在文學上也有着非凡的創作才華,十三歲便作《知覺辨》,1810年,倚聲填詞,在順天鄉試中式副榜第28名。但龔自珍的仕途並不順利,多次會試落選,直到第六次才考中進士,但因他提出了改革主張而不被列入優等,不得入翰林。1839年,龔自珍因屢受權貴的排擠與打擊,而他有多次忤其長官,決定辭官南歸。

1841年,龔自珍在江蘇丹陽雲陽書院裏執教,他的父親龔麗正去世之後,他又兼任了杭州紫陽書院講席,後寫信給江蘇巡撫樑章鉅,想要辭去教職,到上海去參加反抗外國侵略的戰鬥,不過這年9月26日,他在丹陽突患急病去世。龔自珍主張“更法”、“改圖”,揭露了清朝統治者的腐朽,充滿了愛國熱情,著有《定庵文集》、《己亥雜詩》。

翻譯】: 篇六

在九州內生機勃勃要有風雷激盪,萬馬齊喑的沉悶局面實在可哀。我勸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規戒律去選用人才。

龔自珍的兒子 篇七

龔半倫是龔自珍的兒子,名橙,字孝拱。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自幼好學,天資聰穎,博覽羣書,然而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頗有龔自珍的風流本性,但是在做學問上,卻沒有半點龔自珍的影子。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雖博覽羣書卻放棄參加科舉考試。龔半倫這個人比他父親更加的風流自喜,並且目中無人,據史料記載龔半倫除了自己的小老婆對其他一切東西皆不感興趣。

龔半倫雖然是官二代,但是卻沒有像現今的這些官二代一樣貪戀權力和錢財。龔半倫雖學識淵博,並且得到龔自珍的親自授教,但是龔半倫狂傲,喜歡空談,雖然龔自珍教導他要認真做學問,但是龔半倫偏偏不聽,辜負了龔自珍的期望。龔半倫流落到上海後,投靠了英國公使,龔半倫會說英語,威妥瑪相當重視他,並且給他極高的待遇,還給他配了護衛。

知遇之恩定當涌泉相報,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中國的時候,龔半倫跟隨英國人來到北京,並且把英法聯軍引進到圓明園裏,隨英法聯軍一起搶奪珍寶財物,發了一筆橫財。隨後的火燒圓明園暴行是中國人的痛,龔半倫和龔自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愛國,一個賣國。龔半倫跟所有的賣國賊一樣,都沒有逃出老天的懲罰,龔半倫雖前半生風光,但是龔半倫的晚年卻不幸福,生活窮困潦倒,靠典當家裏的東西爲生,最後因精神不正常發狂致死。

猜你感興趣:

己亥雜詩解析 篇八

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着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爲國爲民儘自己最後一份心力。

己亥雜詩 篇九

龔自珍

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

九 州 生 氣 恃 風 雷 ,

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

萬 馬 齊 喑 究 可 哀 。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

我 勸 天 公 重 抖 擻 ,

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

品評】: 篇十

其中程金鳳評贊說:“行間璀璨,吐屬瑰麗”,“聲情沉烈,悱惻遒上,如萬玉哀鳴。”這和青喬《咄咄吟》內容集中反映鴉片戰爭甬東之役者不同,也和後來黃遵憲《己亥雜詩》的風格有異。這一首是龔自珍《己亥雜詩》中最突出的一首,最能體現作者的精神及對時代的要求。作者就眼前賽神會的玉皇等形象,巧妙地聯繫到“天公”、“風雷”進行構思,表現了清王朝統治下人們的`思想十分壓抑,社會一片死寂的“萬馬齊喑”的現實。這一現實是“可哀”的,作者在召喚着巨大的社會變革風雷的到來,期待着生氣勃勃的新局面的出現。新局面是不可能自動出現的,他要依靠人才去破壞舊世界,締造新世界。而人材需要多種多樣,不應嵌在一個框子裏。這首詩的重心,前半提出了“生氣”問題,後半提出了人材的“不拘一格”問題,這是個新問題,作者要求人們去重新考慮,振奮起來,以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這詩的啓蒙意義就在於此,這兩詩句當然是健筆拿雲的。

《己亥雜詩其一》中的萬馬齊喑究可哀”一句,很是深刻地表現了龔自珍對清朝末年死氣沉沉的社會局面的不滿,因此他熱情地呼喚社會變革,而且認爲這種變革越大越好,大得該像驚天動地的春雷一樣。他又認爲實行社會變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熱情地呼喚:天公啊!請你抖擻精神,把各式各樣的人才都賜給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