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網絡創業真實故事 (菁選精品多篇

網絡創業真實故事 (菁選精品多篇

豬蹄西施:2013年7月12日,剛畢業的美女大學生李佩煜自主創業開了一家豬蹄店,在經過媒體與新聞的報道後走紅,因其相貌清純又被譽爲豬蹄西施。李佩煜今年22歲,剛畢業於西安工程大學藝術工程學院,雖然她學的是藝術設計,但還是在朋友的幫助下,開了這家名爲“谷記祕製豬蹄”的豬蹄店。李佩煜的樂觀和主見給了大學畢業生們更多思考和啓示。本站的小編精心爲您帶來了網絡創業真實故事 (菁選優秀7篇,如果能幫助到您,小編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後網絡創業故事 篇一

“互聯網+”早已融入到人們生活中,無論是百度、淘寶、京東,還是支付寶、微信等,都融合到各個傳統行業,衍生出新的價值。“互聯網+”模式,開始全面應用到第三產業,形成了諸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新業態……

奔涌的創業熱潮激發了無數人的激情與夢想,創新創造的熱情激盪在越來越多的人的胸懷。一個全民創業、萬衆創新的嶄新時代正在開啓!

本期視界把鏡頭對準了一羣運用“互聯網+”創業的年輕團隊……

3月15日,劉舒婷穿着孕婦服堅持回公司上班,僅僅一個上午,她向客戶發送了超過200條微信語音信息,製作了2張海報,通過互聯網與全國各地的“粉絲”進行溝通。“你的預產期還有6天,別太辛苦了。”丈夫馬躍總會不自覺地關心着劉舒婷。

劉舒婷和馬躍是一對“80後”夫妻。劉舒婷酷愛馬拉松,有10年的健身經驗,馬躍受妻子的影響喜歡上健身。他們在長年的健身過程中發現了健身行業裏的許多弊端。去年初,幾次深夜“頭腦風暴”後,兩人萌發“互聯網+健身”的創業念頭,籌建“超級猩猩”健身管理公司。經過夫妻倆一段時間的論證後,他們最終決定雙雙辭職。隨後他們又“挖來”5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起創業。創業團隊在深圳龍華租下兩套複式的房子,樓上宿舍樓下辦公,“家庭公司”就此誕生。

決定創業後,劉舒婷和馬躍首先拿出了所有的積蓄用於日常開支。他們開始尋找合適的集裝箱,從設計、裝修、選址,一系列繁瑣的流程,劉舒婷和馬躍全部都親力親爲。他們前後用了半年的時間,將一個長15米、寬3.5米、高3米,重達8噸的巨型集裝箱反覆改裝,最後集裝箱搖身一變成爲“高大上”的健身艙。裏面不但有智能跑步機等運動器材,還可預約教練進行一對一教學或“拼課”,既能滿足都市人跑步、力量訓練、健身操、瑜伽等健身需求,還提供沖涼等配套服務。

“這是我和馬躍用了兩個多月研發出來的SREAM系統,主要用於遠程操控健身艙,現在正在申請專利。”創始人之一的袁浩良每天醒來想的都是完善 SREAM系統。這套用網絡控制的系統,就是他們最重要“神器”之一。客戶預約好鍛鍊的時間,系統自動發送代碼到指定的健身艙,客戶就可以自助進艙運動。時間到了,系統自動進入結束程序。“還有一些功能不完善,我們正在日夜加班研發第二代系統。”袁浩良說,“從預約到健身離開,完全自助不需要工作人員。我們通過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結合,完成了一系列服務,換個高大上的說法,就是‘互聯網+’模式”。

“創業公司沒有打卡,沒有績效考覈,上下班自由,每個人只需要完成手頭上的事即可。”劉舒婷說,現在創業初期十分艱難,但是團隊所有人都在奮力往前趕,大家都是真心投入到創業當中。

目前,首批健身艙安放在深圳龍崗天安數碼城內,每天都有市民在這裏進行自助健身。劉舒婷和馬躍的最終夢想是“把健身艙變成自動販售機”,他們希望專業健身就像去便利店一樣簡單,“出門右拐”就能辦到。

3月20日,寶寶如期出生爲劉舒婷和馬躍帶來歡笑和希望。他們的另一個“孩子”——“超級猩猩”健身艙項目也正在一步一步地成長。

網絡創業成功故事 篇二

軟件開發,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門技術活。

可是,對於一名以軟件開發爲創業項目的創業者來說,也許技術並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選擇什麼樣的軟件進行開發。

浙大學子呂韶,在這方面就很靈光。

有過電視購物經歷的人知道,要購買一件產品,必須先撥打電話。客服人員會在電話那頭記錄你的個人信息以及需要購買的商品。然後,物流公司會把商品運送到客戶手上,並且收款。這一整套的購物流程,呂韶覺得是個創業的商機。他的創業項目便是購物呼叫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商家、媒體、物流、客戶就串聯起來了。也正是這個平臺,讓呂韶的公司獲得了千萬資產。

2004年,當呂韶還是一名浙大計算機專業的在讀研究生的時候,他開發了一款小型軟件,和現在的“呼叫中心”差不多,只是相比較而言它簡陋不少。當時,呂韶投入了一萬元資金,花了三個月時間,還僱了一名同學和他一起完成了軟件的製作。隨後,這款軟件被杭州的一家公司看中併購買。那一次,呂韶賺了幾千元錢,這對於在校生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

這種類型的軟件能賺錢,呂韶自然想把它做大一些。2004年11月,他就和另一名同學商量着

準備組建一家軟件開發公司。

呂韶說,他的公司能成立起來,還多虧了當時杭州寬鬆的創業政策,因爲那時候政府允許創業者在小區居民房裏註冊公司。在學校附近租了兩室一廳之後,呂韶最大的難題就是資金。現在回想起來,呂韶覺得其實那點錢真的不算多,僅僅是3萬元而已。“做軟件開發的,不需要很多成本,有幾臺電腦就成了。”可是,3萬元的啓動資金還是讓呂韶向父母伸了一次手。呂韶說,那算是他向父母借的。

一開始,呂韶的公司並沒有什麼驚人之處。但是半年以後,他明顯感覺到公司開始賺錢了。標誌性的事件是:辦公室從小小的出租房搬到了120平米的三室一廳裏,工作人員也擴展到十幾人,公司開始走上了正規營運的道路。

現在,越來越多的客戶青睞於呂韶公司的產品,很多大公司紛紛向他拋來橄欖枝。呂韶公司的資產從當初的3萬元上升到近兩千萬元,員工人數也已經有了幾十人。作爲公司的負責人,呂韶的工資卻不算太高,僅僅月入過萬。那是因爲他始終憋着一股勁,想把公司再做大一些。呂韶告訴我們,現在他們正打算開發一種軟件盈利模式,讓軟件銷售轉型爲軟件服務。“賺錢的模式變了,到時候公司的資產還將會翻上幾番。”呂韶對未來充滿信心。

案例1:一個90後母嬰行業網絡創業者的血和淚 篇三

我是一名90後,現在是一家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裏的一名員工。如果回到2013年的這個時候我的名片上印着是“爲你愛”創始人兼CEO。現在的我卻揹負了一身債務,每月爲了還債整夜輾轉反側。

提到90後創業者大多數人一定會想到,大象創始人劉克楠,臉萌創始人郭列,Segmentfault創始人高陽,以及泡否創始人馬佳佳。至於像我們這樣的創業者who care?說實話在國內的創業圈子裏,失敗者是沒有發言權的。我走出這一步也是深思熟慮,我希望那些90後創業者看過這篇文章以後能夠對你們有鞭策。

2012年初我實習進入了一家傳統的玩具經銷商企業,在公司擔任浙江省的sales work。工作需要長期的在外出差,雖然忙碌但是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

母嬰行業是一個非常泛的行業,產業鏈非常龐大也很複雜。食品,製品,兒童用品,媽咪用品,童裝,牀,棉製品,玩具,孕裝等。每一塊再細分下去種類繁多,款式多變,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大小工廠遍地都是。而且它們的渠道也比較複雜,最原始的是工廠出貨給大經銷商,大經銷商分發給小經銷商,最後供貨到嬰童店。

如果你想把你的產品放到嬰童店賣,你必須遵守原有的遊戲規則。你當然可以嘗試自己建立團隊去銷售你們的產品,但是你要知道光一個浙江省就有4000-5000家嬰童店。嬰童店老闆跟當地經銷商又是多年的合作關係。一般的工廠很難進入嬰童店。所以造就了很多工廠直接做線上的直銷。導致了目前電商領域產品種類非常多,而且同質化嚴重。而線下的實體門店受到電商的衝擊以後銷售額慘淡。他們沒能力直接跟工廠合作,也不懂得如果利用互聯網。所以到頭來還是走老路。把不賺錢的砍掉,賺錢的做促銷。

這個時候對於消費者來說嬰童店產品選擇餘地變得越來越少。但是像寶寶洗澡,早教,遊樂園又不得不去實體店消費。你來店裏次數多了肯定要買東西的,所以目前來看傳統嬰童店一時半會兒死不了。而線上的情況又是產品種類同質化嚴重,價格參差不齊,服務無法保障等。所以我們當時判斷線上跟線下結合的趨勢是必然的,我們認爲這樣的模式是有很大機會能做大做強。後來我們也看到了國外有一個Zulily母嬰閃購網站剛剛拿到D輪8500美元的融資。這樣也給予我們極大的信心,我們決定準備半年開始創業。

2013年中旬我們開始全職創業了,當時的定位是“爲你愛”每天上午10點準時爲用戶推薦數款精選母嬰產品,十幾種線下的嬰童服務。考慮到當時東拼西湊借來的數十萬,我們定位先做一個地區的市場。一方面投入一定資金在本地的線上渠道做廣告,另一方面通過跟線下商家合作做地推。當時認爲做起來的機率還是非常大的。

團隊方面我負責接觸供應商、商家合作以及公司的管理。合夥人負責網站的運營,後臺維護。事實證明我們“too young, too naive”。

第一個問題就是傳統廣告太燒錢了回報率又低。第二個問題是供應商熱賣主流的產品不願意供應給我們。第三個問題是嬰童店更加願意跟美團和糯米這些大流量商合作。第四個問題是網站的用戶體驗不太好。

開弓沒有回頭箭,問題總要解決。

針對第一個問題我們開始嘗試精益的廣告投放,配合第三方一起投放,找同行去互換資源。針對第二個問題我們減少推薦產品,主攻一兩款單品爭取把量衝大。針對第三個問題在嬰童店的分層方式做了一個調整。後來確實開始有一些起色,每天日均一千元的銷售額,好一點有三四千元。緊接着更大的問題是我們快沒錢了,更加看不到盈虧平衡的日子。那個時候對天使投資人和VC沒什麼好感,也不懂得如何去跟投資人交流。有一次去上海找一個在硅谷做天使的臺灣人Tom,當時他趕着飛回美國。我就厚着臉皮把商業計劃書塞他包裏。後來給他發E-mail問他能不能給項目一些建議也沒回復我。確實有幾個比較感興趣的投資人,但是聊來聊去一直在觀察我們的情況。

最後兩個月銷售額開始下滑,資金鍊幾乎要斷了。我們開始發不出工資,導致走了兩個團隊成員。通常成功的創業故事是這個時候獲得的一筆投資。很遺憾的是上帝沒有眷顧我們,項目堅持了半年多時間死掉了。其中的滋味不言而喻,現在我已經坦然接受了這個現實了。世界上沒有如果,我也不會對自己當時做的事情做否定。這裏想給90後創業者一些中肯的建議。

CEO要像個產品經理

就拿我的項目來說,網站的模板設計,視覺體驗,操作體驗,產品展示,網址等都是不合格的。創始人開始創業其實就是一個產品經理,好好雕琢你的產品。

不做機會最大的,只做自己擅長的

創業者應該明白自己的資源都分佈在哪些領域,項目啓動以後需要找哪些人,需要利用到哪些資源。而不是道聽途說,盲區進入一個藍海甚至紅海。

團隊成員要互補,願意犧牲小我

前期的團隊成員很關鍵,能力上不一定要很牛。但是必須踏實,必須懂得犧牲小我。價值觀要一樣,性格跟知識面上要互補。

不要用自己的錢,也不要借別人的錢創業

首先用自己的錢風險很大,我當時是比較傻的大家不要學我。而且如果有天使投資願意投你也說明認可你項目,也能夠獲得投資人的指點。特別是互聯網領域一定要專業一些。

學會整合資源,四兩撥千斤

產品上線後無非就是推廣的問題,除了深挖老渠道以外。作爲新生代創業者一定要學會自己建立遊戲規則。唯一的一個標準就是精益嘗試,通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貨。另外種子期期的項目就不要考慮有廣告預算了。

提高自己的情商

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這個時候一定要經得住考驗。要學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團隊不能有負面的情緒。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控制好情緒,觀察別人的情緒,有必要時需要控制別人的情緒。

好的眼見,跟判斷力

創業者要跟着趨勢走,學會在風來臨之前站在山頂。補充自己的知識面,擴大自己的人脈圈。這裏涉及到信息獲取問題,很多真實的信息都在一些大佬手裏。創業者學會跟他們做朋友,同時提高自己。

網絡創業成功故事 篇四

信不信,200元起家2年賺300萬。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學生卻運用他的聰明才智和高EQ,兩年就賺到這筆錢。創業如何選項目?他叫潘文偉,2007年剛來廣州時口袋裏只有200元,而現在他已經是有樓有車的大老闆。因生意繁忙,潘文偉曾一度想退學,不過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

初來乍到做家教賣T恤賺外快,當年只有22歲的潘文偉出生在貴州一個小縣城的工人家庭,原來一家五口全靠在供電局當技術工的父親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維持生計。2007 年,潘文偉考入中大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創業如何選項目?來到廣州後,爲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潘文偉不但申請了學校的勤工助學,還四處找機會賺錢。

當他揣着荷包裏勤工助學賺下、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準備闖世界時,百貨大樓琳琅滿目的商品和濱江東“天價”的樓盤讓他頓時蒙了,“我到底要奮鬥多少年才能在這個城市容身?”於是在很多同學還在盡情享受大一優哉遊哉的校園生活時,潘文偉開始賺外快,做家教、推銷信用卡、賣T恤……

小試牛刀從院服開始,他就意識到了裏面有錢可賺,2007年底,學校公開招投標一些院系的院服訂做項目,潘文偉看到了商機。潘文偉首先“摸查敵情”。他從學生會的“哥兒們”那裏弄到了參與招投標公司的名單,並扮成顧客挨個兒打電話到那些公司問出不同質量服裝的底價。然後,他直接在網上查出一些生產商的地址,主動上門與廠家談生意。

學校的院服投標價和貨源確定後,潘文偉私底下向學院有理有據地分析自己代理的服裝在價格和質量上的優勢以博取印象分。投標當日,他更一人以5間公司的名義巧妙地參與投標。最後,他這個“初哥”竟然贏了做了幾十年生意的行家,投下學校的院服項目。雖然第一個院服生意只賺了2萬元,但這卻讓他在創業路上找到了感覺。

潘文偉靈活的頭腦能夠見機行事,去年初,潘文偉無意間認識了一名做安全監控設備的商人朋友,而他此時又得知中學“死黨”家中開發的房地產項目正好在招標安檢設備,於是潘文偉充當了雙方談判的橋樑促成了這一單生意,競標成功後,他一下就賺了50萬元。

賺到這筆錢後,他第一時間給父母匯去了10萬元,嚇得母親驚恐地在電話中問了10多次“錢從哪裏來的”。幾年間潘文偉陸續做了外牆磚生意、與朋友合夥開酒吧,並開始投資股票並利用“第一桶金”繼續生財。今年3月,潘文偉還投資了50萬元在大學城開了間網絡公司。

後網絡創業故事 篇五

出生於1984年的王志鳳是個愛漂亮而且擅於打扮自己的女孩子,2007年12月,她辭掉了工作自己開了一家網店,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她便賺了近20萬元,月收入穩定在15000元左右。王志鳳總結的網上開店的經驗是:6個“一定”不能少——一定要把打字速度練到最快,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一定要找到充足穩定的貨源,一定要挑出顧客喜歡的貨品,一定要把每個客人當成朋友,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全力堅持。

一本書勾起開網店的念頭

2007年,王志鳳從瀋陽師範大學畢業後,經過應聘成爲了鞍山一家合資公司的文祕,月收入2000多元。工作了幾個月後,她開始覺得自己並不適合這份工作。當時,朱德庸“澀女郎”的潮流在許多年輕人的心中涌動,一個嶄新的名詞“拍女郎”成爲衆多網友們茶餘飯後談論的熱點。“拍女郎”專指那些與QQ一起成長,後又在拍拍網上開店創業的年輕女性。這部分女性大多是“80後”,她們受過高等教育,年輕、時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敢闖敢拼,她們活躍在拍拍網上,潛心經營自己的店鋪,爲自己的事業不懈努力。這時候的王志鳳,也對此着了迷,如果自己開家小店會怎樣呢?

下決心辭掉工作開家網店

王志鳳想,自己本身就對女孩子穿衣打扮很在行,如果自己開家店,一方面可以將自己擅長的一面發揮出來,另一方面在網上開店沒有實體店那麼大的風險,況且投入也不大,應該可以嘗試一下。如今,在網上購物的人越來越多,而且自己的眼光也不錯,相信這個行業的前景一定不錯。

經過近半個月的思考,王志鳳下定了決心,“我要辭掉工作,自己開網店。如果商品太大衆化,肯定不會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店鋪的商品價格必須得讓消費者接受,而且款式要獨特新穎,才能滿足現代人喜歡與衆不同的個性。”

經過一番市場調查,王志鳳最後把目標鎖定在了“哈韓服裝”。目標確定了,2007年12月,王志鳳開始了她的淘寶創業夢。她每月要去北京、廣州等地進貨一次,開店一個月後,她與韓國某品牌聯繫做代理,專門經營韓國進口服飾、鞋帽、化妝品等。

生意冷淡找原因

當時,王志鳳手裏只有工作幾個月攢下來的5000元錢,根本不夠進貨,最後還是她的父母給了她經濟上的支持。但王志鳳沒有白白接受父母的資助,她和父母“達成協議”,一年內力爭把錢還給父母。有了啓動資金,在朋友的幫助下,王志鳳前往北京韓國服飾批發店進了3萬元的衣服,回來後將這些服飾拍照上傳到了網店。

小店剛開張的時候,生意很冷淡,有時一連幾天都無人問津,半個月下來,僅僅賺了幾百元。但是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漸漸地意識到,開網店與買家溝通的橋樑就是文字,王志鳳查看了很多對賣家的評價,很多“中評”都是因賣家回覆太慢,感覺態度冷淡無法理解等,從而影響了生意。其次,通過自己淘寶購物的經驗,上傳商品的圖片效果也很影響購買興趣,於是,她開始全面補習多方面的知識,比如練習打字速度,學習攝影的基本功等。

改進服務贏得買家

又經過一個多月的積累,王志鳳終於對網店經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小店也開始慢慢走上正軌。這時候,她發現,消費者在購買完商品後最關心兩件事,一是發貨是否迅速,二是商品的質量和外觀是否與在網上所看到和感覺到的一致。

摸清了消費者的這些心理,她開始有針對性地改進自己的網店。比如,通過合理安排商品的上架時間和巧妙的利用推薦位,使得大多數時候都能有一些商品出現在搜索結果的第1、2、3頁。此外還要密切參考競爭者的定價,以便使自己網店的商品價格更具競爭力。對於圖片來說,特別是在搜索結果中出現的圖片,儘量挑選最吸引眼球的。對於商品,她總是如實地告訴買家商品本身的質地、顏色和手感。如果圖片與實物有差異,也會如實告知,絕對不會有絲毫掩飾,寧可自己承擔損失也不會讓買家感到不滿意。

讓王志鳳印象最深的一次交易是在2008年年初,“一個浙江的女孩買了一雙韓國產的120元布鞋,收到鞋後稍微大了一點,但那個女孩沒有要求調換。我看到了她的留言後就和那個女孩聯繫,願意爲她換雙合適的鞋,運費由我來出,這筆交易我賠了5元。但從那以後我也擁有一個忠實的客人,那個女孩還介紹了很多朋友來我店裏買東西,每次上新貨,她們也會先買上幾件。 ”

這一年多以來,王志鳳交易過的買家,對她的網店都很滿意,交易評價都是好評,好評率達到了100%。這樣高的滿意率,跟王志鳳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如今,她幾乎每天都要忙到半夜12點多,早上7點起牀後就要接單、打包、發貨、進貨和處理客服問題,幾乎把全部的時間都用到了網店上。大約開業4個多月後,網店月收入基本上達到了8000-10000元。

網店經營一年半收入近20萬元

“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和學習,我的網店擁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源,同時和來自五湖四海的買家們也成爲了朋友,聊天中,她們就問我爲什麼不將自己店的商品再擴充一下,現在很多服飾都可以通過代購的方式經營,省去了上貨的成本。”聽了買家的建議,她開始上網諮詢有經驗的專做韓國服裝代購的賣家,溝通幾天後她看中兩家韓國網站的商品,除了有韓國正品進口外,還有韓國本土品牌的專賣,併爲代購商提供商品照片,省去上貨的環節,從而節省了時間。

經過對整個網頁的重新佈置和裝飾,2008年5月,全新的韓國進口網店呈現在了買家面前。商品多、價合理、信譽高,這使王志鳳的網店點擊率不斷攀升。“創業之初沒想過自己的網店可以有現在的成績,這與買家朋友們的合理建議和自己的辛苦付出是分不開的。”現在,王志鳳的網店月收入達到15000元左右,這在鞍山的網店中算是很突出的。

王志鳳一直很喜歡一句話就是:“做生意要先做人”。只要盡心盡力地做好每一個細節,熱情周到地把每一位顧客當成朋友一樣的對待,多爲他們着想,客人一定會把你當朋友一樣對待,有需要你的產品的時候一定也會優先考慮你。

後網絡創業故事 篇六

自創品牌從B2B轉型B2C

2008年以前,樑榮華也在通過網絡做LED燈的生意,不過那時候的銷售模式是網上B2B。

“那時候正好是網商紅利期,可以說是B2B的高速發展期。”2010年開始,樑榮華感到網上B2B銷售模式開始出現下滑的趨勢,B2C日漸繁榮,憑着80後的敏感,樑榮華決定放棄在中山的工廠,創立一個新的品牌,轉型做B2C的生意,把產品直接賣給消費者。

2013年他自己出資100多萬創立了“品一”照明這個品牌。最初他的團隊僅有6個人,要負責所有的事務。

“真的很辛苦。”樑榮華表示。要想在成千上萬個網上商城裏打造出一個被消費者認可的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捨得花大量宣傳費投放直通車外,樑榮華的另外兩大利器是打造爆款和首推兩年內包換的服務。

根據大數據虧本打造爆款

首先要做好定位,銷售何種產品,定價如何,服務如何等等,淘寶的數據魔方則爲他提供風向標。

“根據一些大數據分析,來確定產品的款式、價格,做出合適的網絡產品。”樑榮華解釋說,公司會從中選擇幾款商品出來打造成爆款。

“一定要打造爆款,至少要排行榜前四名。”樑榮華坦言,90%的消費者在天貓搜索時只會看首頁或者是前幾名的產品,而爆款是店鋪最好的廣告。

爲了打造爆款,樑榮華也是蠻拼的。在其店鋪裏有一款LED燈售價9.9元,包郵,事實上它的成本價是售價的2倍多,差不多要20元。“爲了這個爆款,公司每個月都要虧幾萬,但這個爆款在天貓銷售排行榜排到了第一名,也給店鋪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關聯銷售。”

而他所打造的三個爆款,吸頂燈、燈管、吊燈銷售額分別達到了6000萬、1800萬和1000多萬。“有舍纔有得嘛。”他透露,因這個爆款帶來的流量和銷量佔據了店鋪的60%以上。

實行實體店不敢承諾的“兩年包換”

除此之外,售後服務也是樑榮華認爲制勝的關鍵。

“品質的認可很關鍵,除了賣出產品外,你還要對消費者負責,要給他們承諾的保障。”樑榮華坦言,爲打消消費者網購的顧慮,凸現出網售的優勢,他在行業內首創“兩年包換”,2年內出現質量問題,店鋪負責換新品,此外顧客選擇退貨時,店鋪主動承擔運費。

“線下實體店根本做不到。”爲此,店鋪也獲得了20%的回購率。

店鋪的調性也是吸引消費者回購的原因之一。

“我們店鋪裏的客服,都叫一些很有趣的名字。”樑榮華笑談道,客服名字幾乎都出自金庸小說。“有叫香香公主的,有叫梅超風的,有叫黃蓉的,小龍女的。客人再來的時候,會和客服聊聊天,也增加了顧客的粘性。”

“強大供應鏈的支撐也功不可沒”,他坦言,最初也曾遇到過封店的糗事。“那時候沒有自己的工廠,一度曾經賣斷貨。售出一個月後還沒發貨。”爲此,去年4月份,樑榮華自建了工廠,目前他已經實現了零庫存的目標。

複製電商模式與傳統經銷商合作

對於目前很多電商都採取的線下體驗店的模式,樑榮華表示目前正在和傳統燈飾經銷商洽談O2O的合作制。

“傳統燈飾經銷商經常面臨要壓貨屯貨的壓力,而且還要應對電商的衝擊,很多都有轉型的想法,但是苦於沒有資源和能力。”樑榮華分析說。

我們打算幫她們建立一個店鋪,複製我們的模式給他們,而他們回饋我們的是在店裏陳列一部分我們的產品。

樑榮華說目前佛山已經有幾家經銷商在醞釀合作中。“這樣能夠達到雙贏的局面,一旦成功了,這種模式很快就可以複製,100家都不是問題。”

後網絡創業故事 篇七

1984年,歷經辛苦的馬雲終於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師範大學外語系———他的成績是專科分數,離本科線還差5分,但恰好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就這樣幸運地上了本科,並憑着滿腔熱情和一身俠氣,當選學生會主席。

大學畢業後,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

1991年,馬雲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

結果第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譏諷。

在大家動搖的時候,馬雲堅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

他一個人揹着個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翻譯社開始賣禮品、鮮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買賣來維持運轉。

兩年間,馬雲不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同時還成了全院課程最多的老師。

如今,正如馬雲當年所願,海博已經成爲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譯社。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必須把錢看輕,如果你腦子裏老是錢的話,一定不可能賺錢的。”初次下海的經歷,給馬雲留下了深刻的體會。

1994年底,馬雲首次聽說互聯網;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國,首次接觸到互聯網。

對電腦一竅不通的馬雲,在朋友的幫助和介紹下開始認識互聯網。

當時網上沒有任何關於中國的資料,出於好奇的馬雲請人做了一個自己翻譯社的網頁,沒想到,3個小時就收到了4封郵件。

敏感的馬雲意識到:互聯網必將改變世界!

隨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要做一個網站,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發佈。

此時,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馬雲已經是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校長還許諾他外辦主任的位置。

但是,特立獨行的馬雲揮揮手,放棄了在學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時,互聯網對於絕大部分中國人還是非常陌生的東西;即使在全球範圍內,互聯網也剛剛開始發展:大洋彼岸,尼葛洛龐帝剛剛寫就《數字化生存》、楊致遠創建雅虎還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教授錢華林剛剛用一根光纖接通美國互聯網,收發了第一封電子郵件。

在這樣的情形下,遠在尚未開通撥號上網業務的杭州,馬雲就已經夢想着要用互聯網來開公司、下海、盈利。

這個想法立即遭到了親朋好友的強烈反對。

“我請了24個朋友來我家商量。

我整整講了兩個小時,他們聽得稀裏糊塗,我也講得糊里糊塗。

最後說到底怎麼樣?其中23個人說算了吧,只有一個人說你可以試試看,不行趕緊逃回來。

我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幹,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幹。”

“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無論失敗與成功,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掉頭;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

時隔多年,回憶起當年力排衆議的情形,馬雲依然爲自己的選擇而叫好。

1995年4月,馬雲和妻子再加上一個朋友,湊了兩萬塊錢,專門給企業做主頁的“海博網絡”公司就這樣開張了,網站取名“中國黃頁”,成爲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3個月後,臨近杭州的上海正式開通互聯網,馬雲的業務量激增。

在各企業紛紛忙着建立自己主頁的時候,馬雲的先見之明爲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當時,製作一張主頁,中英文對照的2000字內容、一張彩照,開價就是2萬元人民幣。

不到3年,馬雲就輕輕鬆鬆賺了500萬元利潤,並在國內打開了知名度。

1997年,在國家外經貿部的邀請下,馬雲帶着自己的創業班子揮師北上,建立了外經貿部官方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國家級站點。

這段經歷對馬雲彌足珍貴。

他告訴記者:“在這之前,我只是一個杭州的小商人。

在外經貿部的工作經歷,我知道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學會了從宏觀上思考問題,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初,開闊了宏觀視野的馬雲返回杭州,進行二次創業,他決定介入電子商務領域。

採用什麼模式?當時全球互聯網所做的電子商務,基本上是爲全球頂尖的15%大企業服務。

但馬雲生長在私營中小企業發達的浙江,從最底層的市場滾打過來,深知中小企業的困境。

他毅然作出決斷———“棄鯨魚而抓蝦米,放棄那15%大企業,只做85%中小企業的生意。”

“如果把企業也分成富人窮人,那麼互聯網就是窮人的世界。

因爲大企業有自己專門的信息渠道,有鉅額廣告費,小企業什麼都沒有,他們纔是最需要互聯網的人。

而我就是要領導窮人起來鬧革命。” 馬雲要做的事就是提供這樣的一個平臺,將全球中小企業的進出口信息彙集起來———“中小企業好比沙灘上一顆顆石子,但通過互聯網可以把一顆顆石子全粘起來。

用水泥粘起來的石子們威力無窮,可以與大石頭抗衡。

而互聯網經濟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這樣,1999年9月,馬雲的阿里巴巴網站橫空出世,立志成爲中小企業敲開財富之門的引路人。

當時國內正是互聯網熱潮涌動的時刻,但無論是投資商還是公衆,注意力始終放在門戶網站上。

馬雲在這個時候建立電子商務網站,在國內是一個逆勢而爲的舉動,在整個互聯網界開創了一種嶄新的模式,被國際媒體稱爲繼雅虎、亞馬遜、易貝之後的第四種互聯網模式。

阿里巴巴所採用的獨特B2B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國,也難覓一個成功範例。

網站註冊成立一個月後,由高盛牽頭的500萬美元風險資金便立即到賬。

馬雲用這筆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從香港和美國引進大量的外部人才。

這個時期,也正是馬雲對外宣稱“創業人員只能夠擔任連長及以下的職位,團長級以上全部由MBA擔任”的時候。

彼時,12個人的高管團隊中除了馬雲自己,全部來自海外。

1999年底,馬雲以6分鐘的講述獲得有“網絡風向標”之稱的軟銀老總孫正義的賞識。

兩人進行了3分鐘的單獨談判後,馬雲獲得了孫正義3500萬美元的投資。

軟銀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資申請,只對其中70家公司投資,而孫正義只對其中一家親自談判。

事實證明,無論是高盛還是孫正義,對馬雲的判斷都是準確的。

在電子商務領域,馬雲顯示了自己的獨特視角和預見性:創業當年,阿里巴巴的會員就達到8.9萬個;2000年達到50萬;在2001年互聯網的嚴冬季節,依然實現了百萬會員的目標,併成爲全球首家超過百萬會員的商務網站;目前的會員總數已經超過350萬之巨。

在互聯網最寒冷的冬天裏,阿里巴巴成爲最早宣佈贏利的。com之一,並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學院選爲案例,連續4年被《福布斯》評爲全球最佳電子商務站點第一名。

今年2月,阿里巴巴特意在北京公佈了自己總額爲8200萬美金的新一輪私募成功,這是迄今爲止中國互聯網業金額最大的一次募資。

這筆戰略投資加上此前風險投資的結餘和自身1億多元人民幣的利潤,目前,阿里巴巴已有10億元人民幣的現金在手,已經可以和國內任何一家門戶網站並駕齊驅了。

馬雲就此放出豪言———“2004年,我們要實現每天利潤100萬;2005年,我們要每天繳稅100萬。”

這話如同馬雲本人一樣———看似狂妄,實則精明。

馬雲對外宣稱的數字,都是通過財務統計過的:單日贏利100萬的目標,其實在2003年7月就已經單月實現了;而他在公衆面前誇下每天繳稅100萬的“海口”,也都是公司內部正在執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