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學支教實踐報告多篇

中學支教實踐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年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中學支教實踐

今年*月下旬,爲響應學校“青春三下鄉,實踐中國夢”的口號,華中師範大學博雅·行知支教團前往福建省邵武市沿山鎮開展爲期8天以支教爲主,調研爲輔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以“公益承載希望 愛心放飛夢想”爲主題,始終致力於幫助山區孩子改善教育資源,服務山區教育發展,拓展山區教育視野的使命。此次支教得到了華中師範大學化學學院、共青團華中師範大學委員會以及沿山鎮沿山中學的大力支持。

前期準備變數多

xx年是博雅·行知支教團接受挑戰的一年——原定貴州凱里的支教活動被迫取消。在經過緊急會議、計劃重訂、車票退改及購買等一系危機處理後,支教團最終將支教活動改到福建省邵武市沿山鎮沿山中學進行。

8月19日,支教團從武昌站出發,經過一天的輾轉蹉跎,支教團於20上午順利抵達支教地點——沿山鎮沿山中學。支教隊員受到了沿山鎮副校長陳峯的熱情歡迎,陳副校長爲支教隊員提供學生宿舍作爲臨時據點,簡單的安置過後,21日,支教活動正式開始。

沿山支教進行時

支教期間,隊員們將來上課的孩子們分成了小升中班和國中班,並分別爲他們設置了針對性的課程。小升中班注重趣味性和知識的銜接性,國中班則更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教學內容會根據學生的意見進行適當調整。支教隊員們每天晚上按時進行試講,只有試講通過才能站上講臺。對於試講中存在的問題,隊員們十分重視,常常熬夜修改教案。我們的努力也得到了孩子們的肯定——上課時他們積極回答問題,主動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除了常規教學課程,支教隊還爲孩子們準備了內容豐富的素質拓展課,如辯論賽、特色音美課、趣味運動會等。

另一方面,調研小組以“萬村觀察”爲大主題,對當地民情進行包括醫療保健、生產生活、地理人文等方面的調查。調研中,隊員們融入當地民衆,體驗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樂,並參加了當地的特色節日“彌陀節”,感受到傳達真善美的千年信仰。幾天的調研下來,隊員們對當地情況有了更細緻的瞭解,也爲後期研究、宣傳當地特色文化積累了素材。

離別之際不哭泣

經過爲期8天的支教,隊員和孩子們共同成長,已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支教活動給孩子們帶去了歡樂,也爲支教隊員們帶來了感動。28日上午,爲紀念此次支教活動,也爲了感謝孩子們的積極配合,支教隊員們準備了以“遇見更好的自己”爲主題的文藝匯演。文藝匯演準備了歌曲串燒、魔術表演、扭秧歌等歡快逗樂的節目,隊員們希望給孩子們留下的是笑臉而不是眼淚。匯演結束後,隊員們與孩子們拍照留念,隨後隊長陸藝文給每位學生贈送了華師手繪明信片。孩子們彷彿也感受到了離別的傷感氣氛,有幾個孩子開口問道:“老師,你們明年還會再來嗎?”

下午,隊員們在教室打掃衛生時,教室門口出現了熟悉的身影。孩子們爲支教隊員帶來了當地的特產青棗,並主動幫助隊員們打掃衛生。孩子們的出現讓支教隊員十分感動,也更加堅定了自己投身中國教育的決心。

笑談酸甜與苦辣

沿山中學遠離城鎮,去鎮上的唯一方式就是步行,支教條件艱苦,無處不在的蚊蟲和悶熱的天氣,也讓支教隊員們吃了不少苦頭。支教隊一行17人,在支教期間要輪流使用一個水龍頭洗漱,更因爲學校設備不完善,廁所淤堵,不得不借用離學生宿舍較遠的公廁。由於公廁位置偏僻,隊員們晚上上廁所時只好結伴而行。

儘管支教活動進行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隊員們熱情依舊。8天的時間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們可愛的笑臉,聽到的是鄉間青蛙、夏蟬的鳴叫,感受到的是當地居民淳樸的民風。

當談及明年是否還參加支教時,支教隊員趙凡說道:“作爲一名免費師範生,支教一直以來是我心中的一個夢。當第一次站在講臺上帶領學生們讀ccnu全稱的時候,我感到無比自豪。我知道支教生活不僅在於給孩子們傳授知識與經驗,同樣也在於磨練自己。這次支教活動給了我一個奉獻愛心、提升師範技能的好機會,我會永遠記得孩子們天真的眼神和燦爛的笑容。明年我們13級成了主力軍,我還是會選擇跟隨博雅·行知在下一個地方繼續奮鬥。”

支教的每一天都是收穫的每一天,公益並不在於空口說大話,而在於用實踐去做點滴小事,博雅·行知會秉承着華中師範大學“忠誠博雅,樸實剛毅”的校訓,用自己的行動去爲公益事業添磚加瓦;也會帶着青春的夢想,緊跟黨的步伐,用愛和希望證明自己的存在。至此博雅·行知支教團隊圓滿完成支教任務,但我們仍會繼續努力,爲中國基礎教育盡一份綿薄之力。

【第2篇】2022年大學生暑期中學支教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暑假期間,在趙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笑然小分隊一行七人來到了**大劉莊中學。在這裏,我們進行爲期一週(7月13日至7的月20日)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學生的積極配合,該校的大力支持和老師們的指導和幫助下,實踐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實踐效果十分明顯。

在這次的實踐活動中,我始終被一些精神感動着,下面把我的一些體會總結如下:

一、被困的只有物質,而不是精神

在我們到達大劉莊中學之前,就已經知道那是一座比較貧困的學校,當我們坐了一個多小時的火車,又坐着顛簸的三輪汽車來到這個學校的時候,它在塵霧中的矮小還是給了我一個小小的震撼,一條土路把我們引向它,揭開它深藏在樸實艱苦之下的面紗,我們到達的時候正值學生放學,一個個面帶疑惑的眼神,不加掩飾的注視着我們這羣“不速之客”。

在與學生接觸之前,我們有幸見到了校長,一個樸實的像是普通農民的中年男人,對我們的到來表示了歡迎,給了我們又一種難言的感動。

在教師宿舍,我第一次看到,農村教育的艱苦,一間十平見方的屋子,幾張陳舊的單人牀,一張佈滿歲月痕跡的木桌,還有就是一頂吊扇,牀上的佈置的簡單的,儘管有些老師也如我們一般的年紀,但她們沒有布偶,沒有化妝鏡,她們的牀單上自然也沒有維尼小熊。

據那裏的老師介紹,冬天還是靠生火爐取暖,在校住宿的老師也沒有暖氣,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打,老師們爲了給孩子批改作業,冬天的手是凍了的,我無法想像,在一間間低矮的辦公室裏,老師們是用什麼樣的精神去延續知識的。

走進簡陋的教室,看到破舊的桌椅,才知道學習條件的艱苦。連投影儀都是奢侈品,黑板是發白的,桌椅是破舊的,玻璃是有着黑色裂痕的,還有那因爲冬天生火而燻黑的牆壁,甚至,我可以看到穿透玻璃的裂痕。教室裏沒有電扇,一頂都沒有,由於房屋低矮,通風效果也不好,就是這樣的條件,冬天冷,夏天熱。

我們的到來,引起孩子們一陣騷動,她們好奇,她們求知,她們用渴望的眼睛看着我們,這讓我的心沉甸甸的,多了一份責任。

孩子們安靜地坐在教室裏,渴求的眼睛明亮而閃爍,對知識的熱愛震撼我的心靈。當我聽說,這羣孩子之中有縣裏的第一名,區裏的第一名的時候,我的心又一次震撼,孩子的臉龐是質樸的,也是純淨的,更是堅毅的,他在提醒着我,艱苦的環境,只能帶來物質的貧困,而他們那顆渴望強大,渴望走出去,渴望知識與力量的心是不會被困住的!

二、帶來的不僅是物質,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的傳遞

實踐期間,我們儘量把我們所學的精益求精,我們知道,一週的時間,我們不能帶去更多的知識,但我們要帶去一種理念,要帶去一些衝擊心靈的東西。

課,我們用心去上,從作文指導到閱讀訓練,從英語語法到數學運算,從美術訓練到音樂愛好,我們想把我們知道的都告訴孩子們。而且,我們要讓孩子們知道,這個世界很大,這個世界很精彩,他們有必要也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去,走到更美好的世界,再把更美好的東西帶回來,建設家鄉。

我們給孩子們帶去了一些輔導教材,從他們的甜美的笑容和渴望的眼神中我們讀出,我們帶來的不是這些廉價的物質,而是一種精神,是知識的傳遞,是奮鬥的熱情!

三、我們的思考

暑期社會實踐是短暫的,與孩子們分別十分的不捨,孩子們是可愛的,他們的堅強的求學精神是可敬的,我沒有經歷過他們那樣的苦日子,沒有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學習過,這次我看到了,我聽到了,我也感受到了。

雖然我們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我相信,國家的號召不是一句空話,我們有着去支教的熱情,有着去傳遞知識的神經,如今,我們又回到了校園,我們還是平凡的大學生,我們還在爲完成我們的學業而努力着,但,我們的心靈受了一次洗禮,我們的目標有了新的昇華,我們更懂得去感恩去珍惜,當然,更要去回報!

【第3篇】2022年大學生中學支教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爲了體驗做老師的榮耀與辛苦,我特意報名參加我們學院組織的暑期“三下鄉”支教活動。參加“三下鄉”的活動,不僅是爲了去體驗生活,爲了給孩子們帶去知識和快樂,還爲了傳遞志願者精神,更爲了通過這次活動展現當代大學生心懷天下的胸襟與抱。

7月13號清晨,我早早起牀,準備自己的三下鄉之旅。我時刻期待着與學生見面,期待着與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收穫知識和快樂······心中充滿着激動和喜悅。

這次的xxxx中學支教,我們都很用心準備。各個隊員都將會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自己的特長展示給當地學生看,並將把自己擅長的技能、實用的知識教授給當地學生。這將是這次支教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了。

來到xx中學的第一天,我們先舉行了一個簡短的升旗儀式。然後,我們逐個向當地學生介紹自己,重點介紹自己的特長。這樣做是想讓學生對我們產生興趣,之後,我們會更容易交朋友。

介紹完自己後,我們提着自己的行旅來到宿舍,清理宿舍衛生和整理自己的牀鋪。我們是10個人一個宿舍。住宿條件還一般,雖然沒風扇,但因爲是在山裏,周圍有很多的大樹,吸走了很多熱氣,所以不覺得不太熱。宿舍裏面有獨立的衛生間和沖涼房。這樣,生活方便了很多。

第二天,我們開始正式上課了。以前都是我們坐在教室聽老師講,現在角色變換,自己站在講臺給學生講課。以“老師”這一身份站在講臺上授課,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人生第一次,感覺真是新鮮,但同時又有點壓力——擔心自己講不好。

我這次是來教音樂的。課安排在下午,連續上兩節,上兩個下午。這兩天的音樂課,都是有三個老師一起上,每個老師講得內容都不一樣。我要教的是簡譜知識,另外兩個同學教的分別教的是聲樂演唱和鼓樂。我們在上課之前給學生表演了各自的特長。我表演的是葫蘆絲,邊吹邊用眼神跟他們交流,他們都好認真聽,好認真看。

節目演完,我們就開始上課了。首先是由我給同學們上樂理知識。我給他們講的是最基礎的簡譜知識,像音階、音符、休止符、符點的簡單介紹。當我講音階的時候,他們還能理解,再深入去講音符等的時候,可能因爲沒有音樂基礎,所以大部分學生不太明白我講的內容。我是讓他們站起來試唱後,發現他們唱錯或是不會唱,才知道我講得內容他們沒有吸收。

但讓我欣慰和感動的是,他們雖然聽不懂,但在我講得過程中,他們還是很認真聽,儘量去聽我講的內容。這讓感受到了學生對老師的尊重。雖然沒有授課時的成功的喜悅,但有的是站在講臺上的欣喜和快樂。

總結自己做的不足之處:首先是自己缺乏積極主動的態度,在講課前沒有先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不知道他們的音樂基礎。其次,是最重要的不足之處:表達欠缺,自己懂的知識,沒有用最淺顯的語言表達出來,導致學生覺得很難,失去了聽講的興趣。再次是準備不夠充分,我可以準備一些小遊戲,穿插在講課中,增添課堂的趣味性。最後,我在課後缺乏與學生交流,沒有再給他們帶來更多的音樂知識。

從這次講課中,我體會到當一名老師難,要當一位讓學生喜歡的老師就更難。老師不僅要在上課之前備好課,同時也要懂得變通,要根據上課時學生的反應對自己的課程做一些調整,不能完全就按着自己的教案講。如果我當時準備多一些小遊戲,那麼,我在上課時候就可以在講課時候穿插一些小遊戲,就不會讓學生聽得那麼吃力了。

無論怎樣,在其他兩位隊友的配合下,還是很順利完成了授課工作。讓我感到最開心的是終於實現了自己年幼時做老師的夢想。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站在講臺,拿着粉筆,面對學生講課的愉快心情。也讓我對教師這一行業有了更深的體會。我想,當我回到大學,坐在教室的時候,會更加認真地去聽課,因爲我知道,這是講臺上的老師的最期望得到的尊重。

我沒課的時候就去聽別的隊員上課,發現課堂氣氛活躍的課都有些共同點: 一,講課的老師在課堂上像個綜藝節目主持人,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把班裏的學生進行分組,整堂課都是各組之間進行搶答問題pk,分出勝負。上數學、語文、英語這些課隊友們都可以把課堂氣氛搞得那麼活躍,我在聽這些課的時候,都感覺到特別的興奮和激動,也一起投入到課堂氣氛中了。聽完課後,爲學生的機智靈活感到驚歎,更爲講課老師的創新的教學方式感到折服。

事實上,在上課時候只能片面瞭解一些學生的反應能力或是知識水平,如果要真真正正去了解一位學生,想知道他們有什麼困難要幫忙的,那這真得花心思。利用課餘時間和他們打開心扉暢談,是個不錯的方法。如果老師想去跟學生交朋友,想去了解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只要有“誠心”,是不難的。我們這支隊伍中的人,都是很喜歡學生的,都想在支教這段時間可以給與學生最大的幫助和交予他們最多的知識,不管是成績好還是成績不好的。我們抱着真誠的態度去與學生交往,所以,贏得了學生的喜愛。他們心中的小祕密,或是生活中的困擾都會跟我們說,希望我們可以給他們建議或是幫助。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如,與朋友相處不愉快、不理解爸媽、早戀、成績下滑等。這些問題我們這些大學生們在中學時代也曾經遇到過,我們就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樣給他們建議,幫他們想辦法解決。

這與講臺上上課不一樣。講臺上的課是已經備好的,在講之前是有打好稿的了。而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就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從自己所經歷過的事情中提取經驗方法來跟他們說。如何說,怎麼表達也是很重要的。這就是平時大學裏老師們強調大學生要在學會的“溝通能力”。

由於我們的真誠與努力,這一次的三下鄉支教,大家都圓滿完成了任務。我們不僅收穫了知識,體驗了生活,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次下鄉,我們服務了社會,回報了社會,傳承發揚了志願者精神。我們將繼續前行,努力學好本領,爲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4篇】暑期社會實踐報告(中學支教)

實踐單位:xx水利水電大學環境與工程市政學院

實踐時間:XX年7月10日 至 XX年7月23日 ,共計14天

一、實踐目的

似乎是從中學開始,假期社會實踐這一詞彙便在我們的腦海漫慢的留下印象,社會實踐本應該是由自身自發參加,但是我們卻賦予了它“學分”的價值,在目前中國教育由“應試”性轉變的過程中,毫無疑問,強制力遠遠要有效於自制力,爲了這門“必修課”,我們無疑要着手準備重視,然而完成一件事情,可以敷衍,可以認真,我們已經是成年人,理應應該去真正的做些什麼事情來鍛鍊我們自己,同時承擔一份自己力所能力的責任。社會實踐的形式多種多樣,我們選擇成立愛心支教團,是因爲我們能力有限,我們不可能去探究一些未知的新發明,或者去調查個什麼事情,取得多麼宏偉的成績,那也是癡人說夢。我們的資本,就是十年寒窗的積累,在那些落後的地區,孩子們始終把大學當做多麼遙遙無期的目標,他們包括父母家人的觀念,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侷限性,的確,大學夢是每個家庭的夢想,然而教育水平的不發達再一次造成了困擾,雖然只有十幾天,但是我們會盡可能把握一分一秒,儘可能爲他們解決更多的問題,要知道,不會的東西數不勝數,但是學習一些基本技巧,那會如虎添翼。我們在這十幾天中,能夠讓他們感受到關愛,能夠有所學有所長有所信心有所希望,那當我們在踏上回家的歸途時,可以問心無愧,給孩子們一個滿意的交代,給寄希望於他們一身的父母一個滿意的答卷,也是給我們此行畫上一個完美的休止符,那便足矣。

二、實踐內容

本學期期末考試於7月9日結束,因爲實踐活動小組成員家住距離有遠有近,有xx本省的,也有東北等地,考慮到回家的方便性,我們把實踐時間定於7月10日開始。另外,雖然我們已滿18歲,但還是學生,還是每一位爸爸媽媽的“掌中寶”,一切經濟來源依舊是依靠父母,初定有兩個實踐地點:一是選擇在xx鹿邑縣;二是選擇和其他大學團隊一起去xx。因爲xx是xx本地,加之有本地同學,在語言溝通交流,以及人身安全,包括花銷成本,相對於方案二都有一定的保障,因此最後我們決定的實踐地點,就是xx市鹿邑縣xx村,之前經調查瞭解,xx村經濟水平有限,很多大人都選擇外出打工,所以有很多留守兒童。

隊伍一行13人,相對於其他實踐團隊人數,有2倍之餘,一同乘長途汽車也不方便帶隊,因此我們決定分兩個小隊出發,第一個小隊於7月10日早晨到達目的地,負責活動正式開始前的前期準備,在當地進行此次活動的宣傳,選定被幫助的學生,與當地村委會、政府取得聯繫,出示相關證明。有一個比較糾結的問題就是我們的住宿問題,我們初定方案是在被輔導學生的家中,但是也要考慮我們團隊女生成員的安全問題,以及其他方面,因此第一小隊在到達時,經過一天的奔波,熟悉了周圍的環境,同時找到了一家小的家庭旅社,所有安排準備就緒,只等與第二小隊會面。

7月11日早晨,第二小隊出發,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車程,在中午到達我們的實踐地點,13位成員碰面,爲了保證教學質量,我們決定以一對一輔導的教學方式,早上一起從旅社到xx村,然後各自到各自的學生家中,中午間隔性的一起在外面的小餐館吃午餐,之後回到各自學生家中午休,繼續上課輔導,下午六點於固定地點集合返回。

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是,之前在聯繫13名學生的時候,便有很多家長聞訊主動上門找到了我們,請求爲孩子輔導功課,孩子人數不斷增加15人、20人、30人…有的成員是將兩三名孩子湊在一起輔導一天,而有的則上午去這家,下午跑到那家。

當然,關愛留守兒童,傳遞溫暖,並不是單純的輔導功課,我們也會將幾家孩子集合到一起,陪他們做遊戲,玩得不亦樂乎。也會給他們講講高中、大學的故事,孩子,因爲夢想,因爲單純而偉大,至少,我們能儘可能的多幫助他們,樹立一些希冀,爲着他們對大城市、大學、新生活的嚮往而去逐夢。

三、實踐結果

這一次的支教活動,不論過程也好,結果也好,都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之前總是擔心,因爲條件艱苦,會有成員經受不住,打退堂鼓,或者出現消極應付等現象,但是後來發現,真的是杞人憂天了,我們每天早出晚歸,趕上幾天天氣不好,還要踩着各種泥濘,中午簡單的午休,大家在地上鋪上一層大的塑料袋子將就着睡上一會兒,但是誰都沒有說苦說累,彷彿看到了每個人在這次活動中的成長與磨礪。偶爾傍晚時分,大家一起出來散散步,吃一些當地的小吃特色,苦中作樂,笑的都是那麼開心,忘卻了白天的辛苦,真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是感動,是欣慰,還是什麼,我也說不清。

這次活動的意義,不止是對於我們個人的成長,當然還有我們幫助的那些孩子們,孩子的家長們不止一次的說起,這些輔導對於孩子們的效果,以及我們講的一些其他方面的東西,真的很有作用,臨走的那天,看到給他們的幫助,以及全村人的熱情與讚揚,我們也算是給這一次的活動,給我們自己,給孩子們,給那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同時,我們經過每天微博的編寫,也得到了xx媒體的肯定與支持,學校領導的關注,宣傳作爲華水學生的形象,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身邊的那些留守兒童,傳遞愛心,分享感動,讓愛,在我們的身邊,經由我們,蔓延。

四、實踐總結(體會)

白駒過隙,轉眼已經過去了快兩個月之久,翻翻那些曾經的照片,一切情景,好安靜、好熟悉,彷彿如昨日般重現在腦海,再回首,恍然如夢。

那段時間,大朋友和小朋友們一起生活。那段時間,我們一起計算着“統計、分數、全等與相似”;那段時間,我們一起背誦着“張xx、李白、遍插茱萸少一人”;那段時間,我們一起說着“what’s your name、一般疑問句、how、which”...忘不了大家嬉戲打鬧捉迷藏的日子,忘不了大家頂着烈日、踩着泥濘的生活、忘不了作爲一個城市人,初次坐上三輪那種意外的淺薄。

還記得臨走的那天,孩子們一窩蜂一樣,把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送給我們,抱着我們拍下一張張照片,稚嫩地寫下我們的聯繫方式,充滿希望的問着我們“還來不來了”、“什麼時候再來”,以至於某幾個和煦的午後,當我在家享受着下午茶時,電話突然想起,熟悉的孩子聲音迴響在耳邊,“我們想你們了”,像是被誰捉弄吃了一口芥末般,眼睛驟然酸酸的,放下電話,一片空虛蔓延,吞噬。

有些時候總是在想一個問題,我們究竟是爲什麼來到這世界上,而來到這個世界,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究竟是上天早已安排命中註定的還是爲何?人類,始終是一種複雜的生物,我們在中學時代的清純,甚至在孩童時期被教育的責任感,隨着年齡在慢慢地削減,這個誰都不可否認,自私是人類的天性,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爲自己的利益驅使。當我們走入一片鄉村,正如一句話所講,城裏有着鄉下人的夢想,而鄉下,則有着城裏人安心的嚮往。走在鄉村的街頭,感受到的就是不一樣的氣氛,那些叔叔阿姨們的熱情、淳樸,正是現在城裏很多所感覺不到的,彷彿就是回家了一般,兄弟姐妹們一起學習、一起生活。

而我們,要做的事情是讓它更有意義,很多人在網上談論關於支教的黑化,不可否認,在這種世俗功利的社會,學分就是大學生的利益,但是我們自己,作爲這個羣體的一份子,就是要通過我們的行動,問心無愧,來牴觸這些負面的影響,擔出自己應該的責任,作爲當代的大學生,不求代表全中國學生來樹立一個所謂的形象,至少,在我們身邊,那些被幫助的孩子們、家長們,能有一個評價:”現在的大學生,真好!”“我們長大了也要這樣”,慢慢的去傳播,去傳遞,那麼我們這次的實踐活動,無論公衆如何去評判,至少我們心裏清楚,我們做的,比任何人都優秀!

這次活動,是給那些孩子們愛心與溫暖,而不是任務,倘若只見一次,留下的,我想便是一生的遺憾與思念吧,所以,機會時間有很多,而我們這個愛心團體,只是小憩,不是解散,因爲我們是“family”,一個爲留守兒童建起的“family”,若有機會,我們會再次與孩子們相聚,摸着他們的頭,說一聲:

“好久不見,我們回來了”。

【第5篇】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中學支教)

xx年7月13日至20日,我跟隨着xx師範學院的人文學院的“正能量”三下鄉愛心服務隊嘮叨了xx東海島的xx中學進行支教與調研的社會實踐活動。

在7月13日的中午,我提着已收拾好了的行李走到宿舍樓下。把行李放到車上後,我便挽着舍友的手與“正能量”的隊友們進行大合照,隨後,進過約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來到了東海島的xx中學。一到學校,我們首先清理打掃宿舍,然後反之行李,最後一起步行到學校飯堂進行晚餐。晚餐過後,我與隊友一起打掃校園。

從7月14日上午開始,我們便正式進行爲期7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於7月15日上午,我們“正能量”三下鄉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服務隊在xx中學的操場舉行了開班儀式。其實,我們的支教活動已從14號的上午開始,但因爲xx中學的校領導臨時有事情,所以開班儀式就推遲到15日的上午舉行。在開班儀式中,xx中學的領導代表發表了重要講話,而我們“正能量”也給學生們帶來了兩個表演:第一個是大合唱《和你一樣》,第二個是由鄧同學表演舞蹈。

我是“正能量”後勤組的組員,所以我幾乎每天都有任務。我的任務就是和其他組員輪流叫隊員們起牀,在早上的6點40分和中午的1點40分就要把全部隊員叫醒。另外,教學樓樓梯口大門的鑰匙是由後勤組的組長保管,當隊長沒空時,我們組員就要早起幫忙把門打開。除此之外,我還參加了“正能量”隊的支教活動。我的課題是《名著導讀》,而且,我所上課的時間比較奇特,都集中於17日、18日、19日這三天,我都跑去教室參觀隊友們的上課,希望能吸收多一些經驗。在觀察課堂時,我也默默地在心裏打下一個教案草稿並反覆思考、琢磨。時間如水般流逝,不久我便迎來了我的第一節課,這給了我既可惜又可悲的認識。在上第一節課前,我一直都感到很擔憂,害怕把課給講砸了。所以在前一個晚上,我向宿舍中的隊員們試講了,得到他們的建議後繼續改良教案。由於我講話時的聲量不大,所以在當天晚上“正能量”的隊長也給我找來了一個麥克風。

在上第一節課的時候,我發現了講課時有非常多的缺點,例如:普通話不標準、筆記的內容太多,而且枯燥無味、與學生沒有眼神交流等。可喜的是我的聲量並沒有想象中那樣小聲,聽隊友們的反應:坐在教室的最後面也能聽得見我的聲音,根本不需要用麥克風。下課之後,我馬上收集了在現場聽課的隊友的建議,在宿舍中改良教案。隨後,進過多番努力,在剩下的4節課中我都獲的了較好的迴應,而本人也感到較爲滿意。

時間飛逝,沒過多久我們便迎來了最後的文藝匯演。在7月20號的上午,我們的所以課程已經結束了,剩下來的大部分時間然學生們進行節目排練,並且讓老師們與學生進行合影。在當天上午,我也一直忙於與學生們拍照,收穫不少。在中午的2:00,萬衆期待的文藝匯演終於開始了。每一個班多有自己的節目,有的是合唱,有的是朗誦,而我們隊就有音樂專業的小老師當場演唱。足球小品等。現場的氣氛也極爲活躍,都出都是笑聲一片,大家就像真正的一家人一樣,那樣和諧,那樣歡樂。文藝匯演結束後,我們“正能量”便收拾行李,返回xx師範學院,結束了爲期7天大人社會實踐活動,也結束了這段美好、快樂的回憶。

我相信,這次“正能量”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的到來一定給xx中學的學生們帶來了活力和樂趣。除了上課,傳授學生們知識外,我們在下課的時候也會與同學們聊天,關心一下他們的生活狀況,解答他們心中的疑問,講一下城市中、大學中的生活,以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點燃他們考出農村,邁向城市的夢想。

我想,對於他們來講,我們是他們的小老師,更是他們的好朋友。

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中,我瞭解到了農村的教育狀況。農村的素質教育普遍比城市的素質教育要低,其形成的原因要很多,但可以總慨括成社會、家庭、學校三個方面。社會:當地的政府不重視發展教育,每年對教育的投資都很少。具xx中學的校長反映,當地政府已有好幾年不曾給學校撥款,學校的日常運作都是花自己的錢,所以學校的硬件設施難以得到更新;家庭: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重視。家長忙於養家活口,難以管理孩子的學習狀況。同時,農村家長的文化素質較低,農民氣息濃厚,所以兩個學生之間的爭執可能會發展爲兩個家庭的爭執,甚至是兩條村的爭執。學校:由於當大部分大學生都好高騖遠,只願意逗留於城市,從而導致農村人才缺乏,農村學校缺乏文化素質較高的年輕老師。這對農村教育素質的提高產生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