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程門立雪的意思和典故(多篇)

程門立雪的意思和典故(多篇)

程門立雪的`故事 篇一

今天,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程門立雪》。故事中的主人公名叫楊時他十分的勤學好問。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個難題,他便宇自己的同學遊酢一起去請教自己的老師陳頤,他們顧不上吃飯就馬上趕往老師家中。當時天空中正飄着鵝毛大雪,而他們去時他們的老師正在午睡,他們不忍心去打擾老師睡覺,便在門口站這,直到老師醒來爲止,當老師醒過來時,門外的雪將近有一尺多高了!而他們倆也快成爲倆個雪白的雪人了。

讀完後,我在想:要是我來拜見老師的話,我知道老師在午睡的話要不就明天在來,要不就叫人通報一聲。可是楊時和遊酢卻在門口一直等着,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記得當天下午在老師佈置我們讀這個成語故事的早上,我們剛上完了數學課,老師佈置下了許多的作業,我們大家都在拼命的寫作業,除了這麼一個男同學:他正在別人的位置上閒逛,去弄別的女同學,根本像是沒有作業一樣。而且就在前一天,他的媽媽剛剛來過學校。就在上語文課的前兩分鐘,同學們老師反應這個情況,老師值得後氣急敗壞地叫了他的家長來到了學校,這次他還是左耳進右耳出,在怎麼訓他也只是無濟於事。

老師是我們大家都有的,“老師”一詞是我們大家在也熟悉不過的了,他(她)就像我們的第二個母親,他(她)用知識的力量哺育了我們,是老師給予了我們知識,給了我們知識的力量來豐富我們的生活。請問大家:這樣一個人,我們怎麼能不去尊重他(她)呢?

程門立雪的故事 篇二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着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爲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齊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雲密佈。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之後,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爲“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爲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程門立雪的故事 篇三

"程門立雪"語出《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倆都是北宋哲學家、教育家。洛陽(今屬河南)人。顥、頤二人孩童時代曾讀書求學於外祖母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孝南閔集鄉一帶)。《孝感縣誌》雲:"程子讀書檯,在縣東五里,宋慶曆年間,二程讀書於此。"程子讀書檯又名"鳳凰臺",因相傳在晉穆帝永和四年(348),有鳳集於東崗,產九子於其上而得名。程顥,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嘉祐進士。反對王安石新政。神宗時爲太子中允監察御史裏行。曾與弟學於周敦頤,同爲北宋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在洛陽講學十餘年。倡導"傳心"說,承認"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他和弟頤的學說之後爲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著作有《定性書》、《識仁篇》等。程頤,字正叔,學者稱伊川先生。曾任祕書省校書郎,官至崇政殿說書。反對王安石新政。先後講學達三十餘年。宣揚"氣稟"說。主張"去人慾,存天理",認爲寡婦再嫁是大逆不道。極力爲名教綱常辯護。著作有《易傳》、《顏子所好何學論》等。

楊時(1053-1135)北宋學者。字中立。南劍州將樂(今屬福建)人。熙寧進士。曾任右諫議大夫、工部侍郎。官至龍圖閣直學士。晚年隱居龜山,時稱龜山先生。先後學於程顥、程頤。同遊酢、呂大臨、謝良佐並稱程門四大弟子。又與羅從彥、李桐並稱爲"南劍三先生"。著作有《二程粹言》、《龜山集》。

進士楊時,爲了繼續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而然地放下了高官厚祿,獨自一人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爲師,投在程顥門下虛心求教。之後程顥死,他自己也只有四十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鑽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爲師。

有一天,楊時和他的朋友遊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當時正遇上了程老先生閉目養神。這時候,外面開始下起大雪。他們倆人爲了不打擾先生休息,便恭恭敬敬地侍立在門外等候,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這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和遊酢仍然站在門外等候,大吃一驚,問道:"你倆還在那裏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這種精神讓程頤很受感動,於是,便收他倆爲入室弟子,悉心傳授,楊時和遊酢果然不負所望,之後,各自成爲一代理學大師。

此典被後人稱作"程門立雪"。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心誠意堅。

程門立雪 篇四

程門立雪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至是,遊酢、楊時見程頤於洛(今洛陽),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遊酢(音zuò)與時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作品名稱

程門立雪

創作年代

至正六年(1346年)

作品出處

《二程語錄·侯子雅言》《宋史·楊時傳》

文學體裁

文言文

作 者

脫脫,阿魯圖等

注 音

ㄔㄥˊ ㄇㄣˊ ㄌㄧˋ ㄒㄩㄝˇ

相關人物

遊酢,楊時

目錄

1 基本資料

2 原文

▪ 史料

▪ 釋詞

▪ 譯文

3 成語故事

▪ 勘誤

4 相關人物

基本資料

編輯

【成語性質】褒義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比喻非常尊敬老師。

【近義 詞】尊師重教[1] 、程門度(duó)雪、立學求道。

原文

編輯

楊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人。幼穎異,能屬文,稍長,潛心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於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遠千里從之遊,號曰龜山先生。

史料

有關“程門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二程語錄·侯子雅言》:“遊、楊初見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覺,顧謂曰:‘賢輩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門,門外之雪深一尺”。一個是《宋史》中的《楊時傳》:楊時和遊酢“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侯子雅言》的作者侯仲良,是程頤的內弟,對誰是尊師重道立雪程門的第一人,應該是更清楚、更明確,所以他把遊酢放在前面,這就是證明遊酢是“程門立雪”第一人的最有力的依據。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建陽縣人遊酢求學的故事。

釋詞

1、蓋:大約。

2、瞑坐:打瞌睡。冥,閉目。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

3、侍立:陪立在旁。

4、去:離開。

5、既:已經。

6、覺:睡醒。

7、聞:聽說。

8、見:拜見。

9、程頤:北宋著名學者。

10、洛:洛陽。

11、遊酢:北宋學者。

譯文

楊時,字中立,是劍南將樂人。小的時候非常聰穎,善於寫文章。年紀稍大一點後,專心研究經史書籍。宋熙寧九年進士及第,當時,河南人程顥和弟弟程頤在熙寧、元豐年間講授孔子和孟子的學術精要(即理學),河南洛陽這些地方的學者都去拜他們爲師,楊時被調去做官他都沒有去,在潁昌以拜師禮節拜程顥爲師,師生相處得很好。楊時回家的時候,程顥目送他說:“我的學說將向南方傳播了。”又過了四年程顥去世了,楊時聽說以後,在臥室設了程顥的靈位哭祭,又用書信訃告同學的人。程顥死了以後,楊時又到洛陽拜見程頤,這時楊時大概四十歲了。一天楊時拜見程頤,程頤正在打瞌睡,楊時與同學遊酢(音zuò)恭敬地站在一旁沒有離開,等到程頤睡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經一尺多深了。楊時的德行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士不遠千里與之相交遊,其號爲龜山先生。

成語故事

北宋大學問家楊時,在40多歲時與好友遊酢一起去向程頤求教,湊巧趕上程頤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遊酢不要驚醒老師,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下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遊酢卻還立在雪中,遊酢實在凍得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攔住了。程頤一覺醒來,才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

禮儀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爲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學習要堅持不懈。

求學師門,誠心專志。

信念堅定,不畏艱辛。

勘誤

【本站】首先,程門立雪是在屋內而不在屋外,至少在屋檐下而不在冰天雪地之中。描寫這一典故的資料很多,最權威的有兩種。一是《宋史·楊時傳》,一是《二程語錄》,兩處文字都如本文開頭所作敘,全無門外立雪表述。“辭海”描寫也是如此。門外積雪深達一尺,除了文學意境之外,主要是時間概念,類似日上三竿,兩柱香功夫,別無它意。現在人們不是望文生義,認爲立雪程門當然站在雪中;要不就是爲君者贊,站立雪中好學求教,多有感染力啊,以至於遊酢祠堂的壁畫,也是這樣描繪。爲此當然美麗“凍”人,但卻犧牲了真實和遊、楊爲人的稟性,我想遊酢和楊時九泉有知,當不曉得是喜還是愁?

其次,立雪程門是雙不是單,而且楊時系遊酢薦領。現在不少書籍把道統南歸第一人授予楊時。程門立雪要不根本不提遊酢,要不說遊酢沒有定力,竟想叫醒老師,對先生尊敬遠不如楊時。這是天大的失誤!遊酢幼年天資聰穎,有神童之稱,“讀書一過目輒成誦”。他20歲左右便與程頤結識。小程感嘆遊之聰悟,說“其資可以適道”。當時大程任扶溝教育主管,遊前往學道。一番接觸後,大程競聘請遊君作爲教師講學。廈大高令印教授曾考證過,遊酢比楊時早九年接受“二程”理學。遊酢爲官聲名在外,“惠政在民”,精明幹練,連遊楊要拜的老師小程也稱讚“政事亦絕人遠甚”。史料表明,遊酢聞道在先,深得二程賞識,理論建樹和楊時在伯仲之間,而與二程感情則甚於或早於楊時。大程去世後,遊酢哀痛不已,在府邸設置靈堂,哭於寢門,還親自撰寫《行狀》深切悼念。正因爲大程老師去世,八年後他才帶楊時去拜小程爲師,演繹了千古傳名的“程門立雪”。我沒有把握說故事的導演和主角是遊酢,但絕不能忽略怠慢遊君,更不能褻瀆遊君對老師生死不渝的感情。

再者,立雪程門不是小程擺譜坐大而是另有原因。有則說法,小程爲人狷介,連脾氣好的蘇東坡也不敢與其交往。“程門立雪”的`開始就預兆了結局的寒冷。此言差矣!從宋史《楊時傳》和《二程集》比較看,後者描述更爲詳細。遊、楊站立一尺雪功夫後,先生髮問,“二子猶在乎,日暮矣,姑就舍”。如果說程子無視兩人存在一經睡去,如果置兩人不屑一顧,那他就不會還噓寒問暖:天色不早了,你們先住下吧。這與文理和邏輯怎樣也說不通。從遊、楊當時的身份和遊酢和程子的關係看,先生不至冷漠如此。遊酢與楊時同齡,當時都過不惑之年,兩人都登進士第,尤其遊酢還是接受二程的勸告參加考試中榜的,更重要的是兩人同爲理學中人和小程同志同道,當爲惺惺相惜,有何理由形同陌路橫眉冷對?我想原因可能出在故事所說的“瞑坐”上。“頤偶瞑坐”,“坐而瞑目”,兩則史料都這樣表述。爲何睡而不臥、坐又閉眼呢?最近翻閱中國當代倫理學大師羅國傑先生的文章,才恍然大悟明白就裏。原來理學家修身養性、悟道明理非常講究靜坐靜思,甚至強調“半日讀書,半日靜坐”。常常靜中悟道,伏案求索;時時克己反省閉門思過。也許正當遊楊拜師之時,恰遇先生打坐冥想突破的緊要關頭;抑或逢程子修行功德圓滿關鍵之際。晚年的程頤學問已到極高明處,脾氣也改了許多,但作爲修道治學一貫嚴謹的程子,怎麼會停止功課,寒暄應酬以應人情世故呢?吾愛吾生,吾更愛真理!我們爲尊師重教好學上進的遊酢楊時表示敬仰的同時,難道不應該爲這位全身心探索真理孜孜以求完善自我的正人君子鼓掌嗎?

相關人物

北宋理學創始人程顥、程頤兄弟是河南洛陽人,生於湖北武漢黃陂區。

這則成語裏的“程”就是指著名理學家、“鳳凰二程”中的弟弟程頤。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都是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被世人稱爲“二程夫子”。

據史料記載,北宋理學創始人程顥、程頤兄弟曾在黃陂生活16年,留下了多處遺蹟,如“程門立雪”、“聰明池”、“花柳前川”、“理趣林”等。黃陂區黨史辦退休幹部陳瑞華和區文化館原館長黎世炎對“二程”的研究始於1994年。10年中他們跋涉千里、查閱史料百萬字,走遍了黃陂及周邊地區,經覈對證實,分居在黃陂的“二程”後裔實屬嫡系。他們自“二程”祖父於宋太平興國年間來黃陂,到2004年,已有40代子孫,分居在黃陂的35個灣組,多達1.5萬人。周邊的孝昌縣豐山鎮、紅安縣二程鎮等處,也居住着少量“二程”後裔。

兩位老人對“二程”的研究引起了史學界的關注,市圖書館研究員、文史專家徐明庭對“二程”後裔的考證與發現給予了肯定。他們的論文《對“二程”夫子在黃陂人文資源的考察》,也引起了美英等國漢學家關注,並讚頌兩位老人爲“二程”新儒學研究拓寬了新視野。

“程子讀書檯,在縣東五里,宋慶曆年間,二程讀書於此。”程子讀書檯又名“鳳凰臺”,因相傳在晉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有鳳集於東崗,產九子於其上而得名。二程在黃陂學習、生活有十八年之久,平時即讀書於其臺之樓上,故也名程臺。“其樓曰夜月樓,虛窗晃明,美景澄清,無屋舍煙火之湊密、兒童雞犬之聲雜,其澄心悟道,深究理學,伊洛學派亦肇基於孝感”。程頤十八歲後,遊伊洛、進太學,就學於周敦頤,著《顏子好學論》等書,逐步創立了北宋著名的理學流派,形成獨樹一幟的“程朱理學”,其學說受到許多名彥碩儒的推崇。

程是指宋代理學家程頤。立雪是指學徒站在雪中虔誠求道。“程門立雪”的原意是說:冒着大雪在程頤門前站着。用來形容尊敬老師,虔誠求教。

程頤,字正叔,又稱伊川先生。他與兄長程顥都是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被世人稱爲二程。他們出身於官宦世家。兄長程顥字伯淳,長期居住洛陽聚徒講學;程頤前後從事講學和著書達30餘年。二程思想各有側重,程顥著有《定性書》、《識仁篇》等,程頤則有《易傳》、《顏子所好何學論》傳世。因二人在重大問題上意見一致,後人對他們的思想言論不加細分,便將兩人的語錄和著作合編成《二程全書》。

二程故里。村東還遺存有石碑一座,上書“聖旨”,下書“兩程故里”。村中遺存有二程祠一座,祠中有道學堂大殿和兩座講堂,“程門立雪”的典故就發生在這裏。

程顥、程頤在前人理學的基礎上,提出了一整套哲學思想。他們認爲:世界的本原是“道”,萬事萬物都是由“道”派生出來的,君王要治理好國家,必須“行以順道”,以德爲主,與法制兼顧。這些思想自成一家,獨成體系。後人就把他們創立的這套思想體系稱爲伊洛學派。後來,經過朱熹的提倡、研究和深化,最終使二程的理學思想發展爲“程朱理學”。

標籤:程門立雪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