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黨的重要會議(精品多篇)

黨的重要會議(精品多篇)

如何安排好會議 篇一

一、接受會議指令

辦公室工作人員在接到會議指令時,應準確記錄會議召開的各項要求,全面掌握有關情況,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二、會議方案制訂

根據接到會議的指令和領導的有關要求,制訂會議方案,內容主要包括:會議名稱、主辦單位、協辦單位、時間、地點、議程、出席領導、參加人員、列席人員、擬邀請人員、會議文件資料準備、會場佈置、安全、衛生、新聞報道、典型發言、頒獎、會議經費預算以及其它特殊要求。

三、會議方案審批

將擬定的會議方案報發指令領導或分管領導、主要領導審批。

四、會前籌備

(一)會議通知

1、會議一般應發書面或網上通知。電話通知的,應擬定簡明扼要的通知稿,以傳真爲主。

2、通知內容包括:會議名稱、時間、地點、參加人員、會議內容和會期注意事項、聯繫電話等。

3、通知範圍:參會領導、其他參會人員、本單位列席人員、媒體記者及相關單位,確定報名日期,要求在報名截至日期之前反饋參會人員的姓名、性別、單位、職務和聯繫方式。

4、通知下發後,應掌握應到會人員擬出席、請假情況並及時向領導彙報。

5、邀請省部級領導參加的會議,要以文件形式向領導人或者有關部門發邀請函。

(二)會議文件準備

由相關單位負責會議文件的準備,對需向大會提交的文件資料,應明確專人負責收集和分發,並與會務承辦部門做好協調工作。會議文件主要有:

1、會議主體文件,包括主持辭、主題報告、專題報告、決議、領導講話等。

2、會議程序文件,包括議程文件、日程安排、選舉程序、表決程序等。

3、會議管理文件,包括會議須知、保密規定、作息時間等。

(三)會場佈置

佈置會場應體現會議的性質和需要,烘托會場氣氛。

1、會場裝飾

(1)黨代表大會和黨代表會議,背景佈置黨徽和紅旗。

(2)根據會議需要在主席臺懸掛會標、擺放花卉。

(3)根據會議需要懸掛標語、擺放花壇等。

2、會場座次排列

(1)主席臺人員座次的排列。會議主席臺座次排列順序,一般按職務高低排列,以主席臺座位爲準,無論人數單、雙,均以最高領導爲中心,然後依先左後右次序排列。如領導對座次安排有特殊交待,按領導意見辦。

(2)標識座次的方法,採用在主席臺或會議桌上擺放座籤、在與會人員入場券上註明座次等方法。

(3)重大會議,印製座位圖表,經有關領導審定後發給代表和有關人員。

(4)有一定級別領導人蔘加的會議,要在主會場旁邊準備休息間,以準備領導人提前來了有休息的地方。

3、其他要求

(1)會場要考慮製冷、取暖、通風和消毒等事項。

(2)會場桌椅擺放應整齊劃一,橫成行、豎成列。鋪有檯布的桌面應乾淨整齊、顏色統一。

(3)座位牌要統

一、規範、醒目,擺放要整齊。 (4)會場內音響、話筒、燈具等應提前2小時調試,會前10分鐘重試,確保正常使用。同時準備備用品,隨時應對突發情況。

4、特殊要求

(1)對錶彰類會議,根據需要安排禮儀人員、音樂等。要求上述人員着裝整齊,守紀律、聽指揮。

(2)黨代表大會和黨代表會議等會議,根據需要安排工作人員宣讀文件。

(3)對出席重要會議的領導和其他參會人員有着裝要求的,應提前通知。

(4)涉密會議,應按有關保密規定和通知要求辦理。

(5)重要會議會場應提醒與會人員關閉移動通訊工具。

(四)住宿、就餐安排

1、住宿。提前統計好住宿人數、性別、民族、預訂客房、檔次和房間數量,擬定房間分配方案,安排賓館值班等。由會務人員提出要求,督促所在賓館落實。

2、就餐。掌握就餐人員情況,包括少數民族人員及不同飲食習慣,提前2天確定就餐地點、食譜,安排衛生防疫,製作餐證等。由會務人員提出要求,督促餐廳、防疫部門落實。

(五)會議用品準備

提前制定周密方案或者開列用品準備清單,將所用物品的名稱和數量詳細列出。主要包括:

1、製作證牌。包括:座位牌、出席證(列席證)、工作證、車輛通行證、獎狀、證書、文件袋等。

2、印製會務手冊。包括:議程、日程、參會人員名單、房號、電話號、就餐安排、乘車安排等。

3、特殊會議,如召開選舉性會議,應準備選票、選票箱、封條等,並準備填寫選票用筆等物品。

(六)會議車輛安排

明確專人負責提前確定會議所需車輛,會議需要多輛車時應將車輛編號、排序。

(七)信訪安全保衛工作

由會務人員協調院保衛處制定、落實預案。

(八)新聞報道工作

根據會議需要,院黨委宣傳部做好新聞報道工作或與新聞單位聯繫協助做好會議新聞報道工作,會議新聞稿件應經有關領導審批。

(九)衛生醫療、防疫工作

根據會議需要,院後勤管理部門制定或與醫院和防疫部門聯繫,安排衛生防疫人員駐會並制定應急預案。

(十)會議經費編制

根據會議需要,編制會議經費,報關有關領導和部門審批。

五、會前檢查

會議召開前,由辦公室領導牽頭對上述會議準備工作進行檢查、調度,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對未完成的任務,明確專人限時完成,確保大會按時順利召開。

六、會議報到

會務工作人員應至少提前30分鐘到達會場並做好以下工作:

1、會議簽到。要求與會人員本人簽到。報到完畢後,應及時彙總情況,向會議主持人報告。會務工作人員在會前5分鐘,對沒有到會人員進行催促。

黨歷史上重要會議-中共黨史考點 篇二

一、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概況:

(1)時間:1921.7.23-8.1; (2)地點:上海、嘉興南湖

(3)出席代表:13人,上海李達、李漢俊;北京張國燾、劉仁靜;長沙毛澤東、何叔衡;武漢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王燼美、鄧恩銘;廣州陳公博,日本東京周佛海以及陳獨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赤色國際的尼可爾斯基也出席了大會。

(4)中心任務:建立中國共產黨,制定黨的綱領和實際工作計劃。 黨的中央領導機構的建立:大會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三人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爲書記,張、李分管組織和宣傳。

2、中共成立的意義

第一,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意味着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在經過了長期艱難曲折的探索之後,終於有了新的領導核心。

第二,中共的成立,使中國人民的革命(本站★)鬥爭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第三,中共的成立,溝通了中國革命與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聯繫,把中華民族的解放運動同世界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運動相聯結併成爲其一部分。

3、中國共產黨產生的基本規律和歷史特點

(1)規律:中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2)特點:第一,中共是在列寧和第三國際幫助下建立的;

第二,中共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建立的,沒有歐洲那樣產生改良主義的社會基礎,但黨受小資產階級思想和封建主義思想的影響較大。

第三,黨成立時理論準備不足。(此觀點學術界有不同看法)

二、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概況 時間:1922.7.16-23 地點:上海 出席代表:陳獨秀、李達、張國燾、鄧中夏、蔡和森、張太雷、向警予、羅章龍等,代表黨員195人。

(2)中心議題——進一步討論和確定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 (3)意義:

①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爲中國人民指出了爭取解放的正確方向。

②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是中共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初步結合的結晶。

二大的不足,對中國革命兩階段的關係沒有深刻的認識,因而沒有明確提出民主革命必須要有無產階級來領導,對民主革命成功後提出兩種可能。一是無產階級不過得着一些自由;二是若無產階級力量強大,這第二步奮鬥是能即刻成功的。

三、中共三大,統一戰線政策的制定 (1)概況:地點廣州;時間1923年6月

會議的中心議題:討論全體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建立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問題。反對了兩種錯誤傾向——張國燾的左和陳獨秀的右 經過討論,通過了大會宣言及《關於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決議案》,正式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同國民黨實行黨內合作,幫助孫中山把國民黨改組爲民主革命聯盟,以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

(2)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必要性:

第一、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列寧的東方戰略理論,關於爭取同盟軍的思想是確定國共合作方針的理論準備;

第二、實行國共合作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

可能性:

第一,以孫中山爲首的資產階級民主派,在辛亥革命後一直堅持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立場,雖然屢戰屢敗,但仍然在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第二,他們歡迎十月革命,歡迎俄國人對中國的幫助,歡迎中國共產黨同他們合作。

(3)第一次國共合作採取“黨內合作”的必要性

第一、國共兩黨只有實行黨內合作纔是切實可行的,否則,孫中山不同意合作。

第二、國共兩黨實行黨內合作對革命的發展是極爲有利的。

四、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1924年1月,地點廣州 (1)國民黨一大的主要成果

第一、政治上通過了新的革命綱領,新三民主義成爲國共合作的共同政治綱領。

第二、在組織上通過了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決定。改組後的國民黨開始由資產階級政黨轉變爲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民族革命聯盟。 (2) 新三民主義的特點

第一、最大特點是與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緊密結合。 第二、新三民主義和舊三民主義相比,有了嶄新的反帝反封建的內容。

五、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1、概況 1925.1.11—22,中共四大在上海召開,代表黨員994人。

2、大會的中心議題

如何加強黨對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的領導以及在羣衆工作和組織工作方面如何進行準備的問題。

大會明確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的問題。

大會初步總結了國共合作一年來的經驗,批評了“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強調右傾是當前黨的主要危險。主要表現在取消黨的工作,放棄階級鬥爭的主張和“採取勞資協調的政策”。大會分析了國民黨的政治狀況,指出國民黨改組後已經分化爲左、中、右三派。黨對各派的政策是:幫助和擴大左派,批評中派的“遊移態度”,反對右派的妥協和壓迫工農的行爲。

3、意義 這次大會所決定的各項政策和採取的各項措施,都是正確的。它爲即將到來的革命高潮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這次大會提出的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和農民同盟軍問題,具有重大的意義。

六、中共五大會議的努力 1927年武漢 七、八七會議(重點)——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批判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方針,爲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2、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3、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4、廣州起義——12月11日,在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和葉挺、葉劍英等領導下發動了廣州起義。廣州起義是對國民黨屠殺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擊。

八、遵義會議(重點)

召開: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

內容:①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

②取消博古的軍事最高指揮權 ③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

意義:①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爲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②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九、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毛澤東向大會提交了《論聯合政府》的書面政治報告。大會制定的政治路線是:放手發動羣衆,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大會通過的黨章把毛澤東思想確定爲黨的指導思想。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爲中央書記處書記,毛澤東爲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主席,以毛澤爲首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從此建立起來。七大以“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載入中國共產黨的史冊。

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是七大的歷史性貢獻。七大是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全國代表大會。它在革命面臨新的重大轉變的關鍵時刻,對全黨給予及時正確的指導,爲爭取抗戰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礎。大會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對於中國革命的發展規律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使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統一。

十、楊家溝會議(十二月會議)

• 中共中央1947年12月在陝北米脂縣楊家溝召集的會議。毛澤東作《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闡明瞭奪取全國勝利的軍事、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方針及政策。著名的十大軍事原則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就是此時提出來的。 十一、七屆二中全會

• 1949.3.5 ---3.13;西柏坡;毛澤東主持會議並作了重要報告。

內容:奪取民主革命的勝利和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任務、方針、政策。第一,提出了促進革命迅速取得全國勝利和組織這個勝利的各項方針。

第二,說明了在全國勝利的局面下,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第三,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後,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思想。

第四,提醒全黨要防止驕傲自滿情緒,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進攻,堅持不斷革命。

意義:七屆二中全會,是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取得全國性勝利的歷史轉折關頭的一次重要會議,他圓滿的解決了黨奪取民主革命的徹底勝利和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爲社會主義革命的重大問題,使黨在革命轉變關頭,從政治上、思想上做了充分準備。爲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從戰爭轉向生產建設,將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爲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逐漸轉變爲社會主義社會,做了政治、思想、理論和方針政策等多方面的充分準備,描繪了建設新中國的宏偉藍圖,使全黨在新的形勢下,達到高度的團結統一,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十二、中國人民政協會議的召開:1949.9.21—9.30;北京;662人 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這三個爲新中國奠基的歷史性文件。會議還通過了關於國旗、國歌、國都、紀年等項決議,會議選舉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的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當時還不具備召開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下,肩負起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揭開了新中國歷史的第一頁。

十三、開國大典:1949.10.1;北京;天安門城樓

第一,帝國主義列強壓迫中國、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從此結束,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於世界的民族之林。

第二,本國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治的歷史從此結束,廣大中國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爲新社會、新國家的主人。 第三、軍閥割據、戰亂頻仍、匪患不斷的歷史從此結束,國家基本統一,民族團結,社會政治局面趨向穩定,人民可以集中力量從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建設的時期開始到來了。

第四,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爲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

第五,中國共產黨成爲全國範圍內的執政黨。

十四、召開了黨的七屆三中全會:1950年6月

毛澤東作了《爲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的書面報告和《不要四面出擊》的講話。會議強調要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創造三個條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現有工商業的合理調整、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的大量節減。會議是作爲執政黨召開的第一次全會,爲全面實施《共同綱領》規定了明確的戰略方針和行動策略。

十五、中共八大路線的制定(重點)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開。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一次集中探索。

八大最重要的歷史功績就是對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國內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的成功探索。 (1)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的提出

• 主要矛盾: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狀況之間的矛盾。

• 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實現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 根本任務:在新的生產關係下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2)在經濟建設上,會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方針。

• 大會還採納了陳雲“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主張。 (3)在政治建設上,大會確定了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黨和政府的活動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方針。

(4)在執政黨建設方面,大會強調要提高全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水平,健全民主集中制,堅持集體領導,反對個人崇拜,發展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強黨和人民羣衆的聯繫等。

十六、廬山會議與糾左進程的中斷

黨內高層領導對1958年以來的工作和當前形勢的估計存在着嚴重分歧;

中蘇論戰的影響

十七、中共十大會議的召開:1973年8.24-28;北京 十八、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978年12.18-22;北京

1、全會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必須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2、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爲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

3、提出調整國民經濟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方針;

4、提出了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

5、審查和解決了黨的歷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錯案,重新評價了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重新確立了黨的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的組織原則;

6、是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轉折,全會從根本上衝破了“左”傾錯誤的長期干擾,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開始形成了以鄧小平爲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第二次飛躍的起點。

二十、十一屆六中全會的召開:1981年6.27-29;北京

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問題的決議》,重新建構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確立了毛澤東的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即實事求是,羣衆路線,獨立自主。

1、對建國以來黨的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文革”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和正確的總結

2、實事求是的評價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充分論述了毛澤東思想作爲黨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

3、總結和肯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逐步確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

4、是總結經驗、團結前進的會議。《決議》標誌着黨在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任務的完成;爲統一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思想,同心同德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保證。加強了中央的集體領導和團結,以保證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和方針政策的充分實現。 二

十一、瓦窯堡會議 1935年12月17日 陝北瓦窯堡

通過了《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確定“把國內戰爭同民族戰爭結合起來”,“準備直接對日作戰的力量”和“擴大紅軍”的方針,並提出了抗日遊擊戰在戰略上的重大重要

25日通過《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正式確定了抗日名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瓦窯堡會議總結了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解決了遵義會議以來沒有來得及解決的黨的政治路線問題,標誌着黨的抗日民族統一宣佈策略方針的形成。

二十二、洛川會議 1937年8月 陝北洛川 內容:

第一, 會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提出了黨的中心任務—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

第二, 會議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內容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全國軍事的總動員、全國人民的總動員、改革政治機構、實行抗日的外交政策、實行戰時的財政經濟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實行抗日的教育政策。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鞏固後方、建立抗日的民族團結。

第三, 制定了一系列的重要方針政策:第一,在敵後發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第二,在國統區發動抗日的羣衆運動,第三,減租減息爲黨在抗日戰爭時期解決農民問題的基本策略。基本精神就是:放手發動羣衆,實行全面抗戰,爭取抗戰勝利。 意義:洛川會議在歷史的轉折關頭,正確估計了形勢,及時地明確了黨的任務,並制定了完成此項任務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從而向全黨和全國人民指出了爭取抗戰勝利的正確方向,爲實現黨對抗日戰爭的領導和爭取抗戰勝利奠定了基礎。

黨的歷史上重要會議及記憶 篇三

中共黨史重要會議彙總

1.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

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它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2.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

中共二大的中心議題是討論和制定黨在現階段的革命綱領。會議根據列寧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對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當前階段的革命性質是資產階級民族革命的性質進行了分析,並制定了當時黨的最低和最高綱領。

“最高綱領”——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鬥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剷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的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最低綱領”——即在民族革命階段的最低綱領,①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②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打倒中華民族的完全統一;③統一中國本部(包括東三省在內)爲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中共二大的歷史意義是巨大的——它正確的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明確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爲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步走;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爲中國革命指明瞭方向,預示着中國革命的新高潮必將來臨。

3、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這是黨的歷史上比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會,此次大會討論並接受了共產國際關於國共合作以及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的決議案,爲隨後到來的第一次國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礎。中共三大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策略思想,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正確地確定了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促進了國共合作的形成。但是,大會對於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農民問題和軍隊問題還沒有給以應有的重視。

4、中共四大

1925年1月在上海召開。大會的中心議題是:如何加強黨對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的領導,以及在宣傳工作、組織工作和羣衆工作方面如何準備迎接大革命的高潮。中共四大的主要中心議題是:討論工人階級如何參加民族革命運動以及黨如何領導即將到來的功能運動高漲的問題。大會指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的重要性。

中共四大的歷史功績是:正確分析了中國社會各個階段的革命態度問題,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大會還指出了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無產階級與農民建立鞏固工農聯盟的重要思想;大會還制定了有計劃地開展工農運動的方針。

中共四大的不足是:雖然提出了領導權的問題,但對於如何爭取領導權,缺乏具體明確的方針,只講對羣衆運動的領導權,而完全忽視了對政權和武裝力量的領導權。提出了農民是革命同盟軍的問題,但沒有提出土地革命這一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思想。

5、中共五大

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

這次代表大會是在大革命的緊急關頭召開的。大會的主要任務是接受共產國際執委會第七次擴大會議關於中國問題的決議案,糾正陳獨秀的機會主義錯誤,並決定黨的重大方針政策。毛澤東批判了陳獨秀在對待農民問題上的錯誤,主張把農民組織起來,武裝起來,迅速加強農民的鬥爭。

中共五大總體上來說是失敗的。因爲,中共五大雖然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但對爭奪革命領導權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改造武漢國民黨、改造武漢國民政府、組織和擴大黨對革命武裝的領導等問題,均未作出切合實際的回答。大會對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實質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認識。陳獨秀雖然作了檢查,但沒有真正改正錯誤。因此,五大實際上並未解決挽救時局的問題。

6、八七會議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就國共兩黨關係、土地革命、武裝鬥爭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會議堅決糾正了以陳獨秀爲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並把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爲當前黨的主要任務。會上,毛澤東明確提出了“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論斷。

7、中共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中共六大主要討論了:中國社會的性質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現階段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目前的政治形勢正處於兩個革命高潮之間;黨的總任務不是進攻,而是爭取羣衆、準備暴動。會議還制定了中國革命現階段的十大政綱;規定了黨的建設、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紅軍和根據地建設的各項政策;批判了“左”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特別是盲動主義的錯誤。

六大也存在着不足: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線基本是正確的,對後來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但這次會議也存在着缺點,即對中間階級的作用、反動勢力內部的矛盾缺乏正確的估計和政策,特別是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仍舊把城市工作放在全黨工作的中心,這對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消極的影響。

8、三灣改編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來到這裏,進行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三灣改編”。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的開端,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爲從組織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設一支全新型的人民軍隊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9、古田會議

1929年12月下旬,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在福建上杭縣古田鎮召開。會議通過了毛澤東主持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

古田會議的中心思想是:用無產階級思想進行軍隊和和黨的建設。

會議規定: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決定着軍隊的性質和麪貌,這是紅軍建設的根本原則;規定紅軍除了要進行打仗消滅敵人的軍事活動之外,還要擔負起宣傳羣衆、組織羣衆、武裝羣衆、幫助羣衆建立革命政權以至於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任務。

在黨建方面,強調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

古田會議決議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10、遵義會議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

會議集中全力解決當時最緊迫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揭露和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嚴重危害,對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的失敗進行了總結,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肯定了毛澤東等關於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問題上的一系列錯誤主張。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爲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從而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

遵義會議是中共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爲重要的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1、瓦窯堡會議

1935年12月,中國共產黨在陝北瓦窯堡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

瓦窯堡會議的目的是爲了實現黨在新形勢下政治路線和革命策略的轉變,迎接抗日新高潮的來臨。

25日,會議通過了《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會後,毛澤東於27日在黨的活動分子會上又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系統地闡明瞭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決議和報告指出了在新的形勢下,不僅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廣大知識分子是堅決抗日的基本力量,而且充分說明了民族資產階級也有與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即使是地主買辦營壘,也可能發生分化。黨的基本策略是“組織千千萬萬的民衆,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建立起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因此,必須反對“左”傾關門主義,同時要堅持無產階級在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

《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還提出了以“人民共和國”的口號代替“工農共和國”的口號,同時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時期預防右傾機會主義復活的必要性,堅持無產階級在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

瓦窯堡會議從理論和政策上解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問題,從而解決了遵義會議以來沒有解決的重要的黨的政治路線問題。這次會議是從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的偉大轉折時期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它表明中國共產黨在總結革命中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已經成熟起來,能夠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性地進行工作。

12、洛川會議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陝北洛川縣召開擴大會議。

會議通過了《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作軍事問題和國共兩黨關係問題的報告。

會議正確地分析了全國抗戰開始以後的形勢,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線,闡明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獨立自主原則問題。會議認爲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在抗戰中的領導權;在敵人後方,放手發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在國民黨統治區放手發動抗日的羣衆運動;在有利於動員全國人民抗戰的前提下,爭取全國人民所應有的政治、經濟利益;以減租減息作爲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解決農民問題的基本政策。

洛川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歷史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它正確地指導了黨和軍隊實行由國內戰爭到民族戰爭、由正規戰到游擊戰的戰略轉變,爲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礎。

24、中國共產黨十二屆三中全會

1984年10月在北京召開,全會通過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比較系統地提出和闡明瞭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它是一部全面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獻。《決議》突破了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確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在《決定》精神的指導下,以城市爲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從1985年起全面展開。

25、中國共產黨十二屆六中全會

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決議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闡明瞭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根本任務和基本指導方針,是新時期加強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26、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是加快和深化改革。鄧小平主持大會開幕式。《沿着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報告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制定了到下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並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

27、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舉行。江澤民作了題爲《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報告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驗,決定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

28、中國共產黨十四屆四中全會

1994年9月25~2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作了重要講話。全會集中討論了黨的建設問題,並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指出,把黨建設成爲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是以鄧小平爲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創的、以江澤民爲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正在領導全黨繼續進行的新的偉大的工程。

29、中國共產黨十四屆五中全會

1995年9月25~2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提出,實現“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關鍵是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二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30、中國共產黨十四屆六中全會

1996年10月7~1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會議根據全面實現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要求,分析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的形勢,總結了經驗和教訓。本次會議把主要討論方向放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方面。

31、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舉行。江澤民向大會作了題爲《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報告。報告着重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指出,在當代中國,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報告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強調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報告還指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爲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並載入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爲自己的行動指南。

32、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本次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爲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江澤民代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報告。

這次大會是我們黨新世紀乘勝前進,規劃制新世紀中國發展重大戰略的會議,也是與時俱進,爲指導思想增添理論新成果的代表大會。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爲全黨的指導思想。並實現了我們黨承前啓後,完成整體性新老交替的任務。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爲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

33、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三中全會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在廣泛徵求意見基礎上進一步修改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稿和《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

34、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四中全會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胡錦濤總書記作重要講話。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

35、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

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溫家寶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按照十六大對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城鎮就業崗位持續增加,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貧困人口繼續減少;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衛生和環境等方面的條件有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步。

36、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

2006年10月8—11日,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決定”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六項要求”),以解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爲重點。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

37、中共十七大

2007年10月15日—21日在北京舉行。中共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胡錦濤代表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中央委員會作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爲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報告,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選舉產生了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

大會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爲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

中共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注意:以前的提法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奮鬥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我黨歷屆重要會議口訣

一大立黨二大立綱

三大國共要合作

四大領導工農忙

八七槍桿出政權

古田軍隊要增強

遵義軍事與組織

瓦窯堡一起來抗日

洛川全面來抗戰

減租減息是關鍵

六屆六中馬中化

七大確定毛指導

七屆二中轉城市

三中一化三改造

八大矛盾分析好

平穩前進要抓牢

十一屆六中二決議

科學評價毛的好

十二大有中國特色

再次評價毛的好

初級階段和路線

十三大終於研究好

後來(十四大)市場經濟有目標

小平思想成指導

十五大跨世紀

十六大三代表

三中科學發展觀

四中和諧最重要

註釋:

二大立綱: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確定

四大領導工農忙: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工農聯盟思想

古田軍隊要增強:人民軍隊建設

六屆六中馬中化: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

七大確定毛指導:毛澤東思想成爲黨的指導思想

七屆二中轉城市: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

三中一化三改造:過渡時期總路線:一化三改造在七屆三中全會提出

八大矛盾分析好:提出國內主要矛盾:工業與農業,經濟文化發展需要與不滿足需要,並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進,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方針

十一屆六中二決議:第二個歷史決議,科學評價毛澤東,確定其地位和其思想的地位

十二大有中國特色: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命題,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含義作補充

共產黨黨歷屆重要會議口訣 篇四

個人總結,供大家參考,一起加油

我黨歷屆重要會議口訣

一大立黨二大立綱三大國共要合作,四大領導工農忙

八七槍桿出政權,古田軍隊要增強遵義軍事與組織,瓦窯堡一起來抗日

洛川全面來抗戰,減租減息是關鍵,六屆六中馬中化,七大確定毛指導

七屆二中轉城市,三中一化三改造,八大矛盾分析好,平穩前進要抓牢

十一屆六中二決議,科學評價毛的好,十二大有中國特色,再次評價毛的好

初級階段和路線,十三大終於研究好,後來(十四大)市場經濟有目標,小平思想成指導 十五大跨世紀,十六大三代表,三中科學發展觀,四中和諧最重要

註釋:

二大立綱: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確定

四大領導工農忙: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工農聯盟思想

古田軍隊要增強:人民軍隊建設

六屆六中馬中化: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

七大確定毛指導:毛澤東思想成爲黨的指導思想

七屆二中轉城市: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

三中一化三改造:過渡時期總路線:一化三改造在七屆三中全會提出

八大矛盾分析好:提出國內主要矛盾:工業與農業,經濟文化發展需要與不滿足需要,並提

出既反保守又反冒進,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方針

十一屆六中二決議:第二個歷史決議,科學評價毛澤東,確定其地位和其思想的地位 十二大有中國特色: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命題,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含義作補充

中共黨的會議有好幾種 篇五

中共黨的會議有好幾種

一、“中共×大”是指中國共產黨“第×次全國代表大會”:一般是一屆只開一次會議,但有重大問題也可再召集全體代表開會,5年一屆

二“×屆×中全會”:是指在“代表大會”閉幕期間全體中央委員參加的會議。代表大會”閉幕後,全體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馬上舉行第一次中央全會,即“×屆一中全會”。“中央全會”在兩屆“代表大會”之間,最少要每年召開一次,有事也可不定期召開達每年兩次或更多。

三、“政治局會議”和“政治局擴大會議”:不定期召開

四、“中央工作會議”:沒有固定的會議制度,人員範圍也不固定。

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十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期屆滿的兩個月以前,全國人民 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必須完成下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的選舉。如果遇到不能進行選舉的非常情況,由全國人民

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全體組成人員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 數通過,可以推遲選舉,延長本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任 期。在非常情況結束後一年內,必須完成下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

第六十一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每年舉行一次, 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召集。如果全國人民代表 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爲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

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可以臨時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 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的時候,選舉主席團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