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夏至美文【精品多篇】

夏至美文【精品多篇】

夏至美文 篇一

麥收後,院裏杏樹上的杏子,一隻只地變黃變紅了。

每天早晚空閒時,父親都要到杏樹下轉轉,伸手捏一捏變紅了的杏子,發軟的,就順手摘下來,放進籃子裏攢起來,跟家人一起分享。這些炎熱的夏天裏,天天都有新鮮的杏兒吃。打幾天不去摘,就會有熟透了的杏子從樹上掉進草叢裏,被黑壓壓的螞蟻搶來奪去。

盛夏,到杏樹下往上看,微青的,嫩黃的,胭紅的,擠在一起,煞是可愛。有時等不及摘一顆青杏吃,一咬,酸得讓人直咧嘴。

父親說,這杏子也招麻野雀[qiǎo]。這些傢伙專門挑那些紅的軟杏來吃,啄兩下這個,又啄兩下那個,好多杏子被啄得破損半拉的。

有時村子裏來了收麥子的,把糴的麥子裝上了車,臨走徵得父親同意,從樹上摘幾顆杏,一邊吃着,一邊喜笑顏開。

這兩棵杏樹,帶給小院明媚的春一色和花香,也帶給小院果子的酸甜和歡聲笑語。

夏至的由來是什麼 篇二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爲清除疫癘、荒年與飢餓死亡。

書包範文《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夏至作爲古代節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遼史》),清朝又是“夏至日爲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清嘉錄》)。

夏至的說法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目前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白晝可長達15小時,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天文專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迴歸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夏至日過後,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也開始逐日降低。同時,夏至到來後,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夏至風俗活動

祭神祀祖: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爲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爲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爲制度

“夏至”食品

“麥糉”與“夏至餅”: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糉、角黍、李子、餛飩、湯麪等。《吳江縣誌》:“夏至日,作麥糉,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糉”,而且將“麥糉”作爲禮物,互相饋贈。夏至日,農家還擀麪爲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

冬至餛飩夏至面: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麪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麪條品種多,如陽春麪、幹湯麪、肉絲麪、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麪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麪和炸醬麪。“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麪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美文 篇三

夏日流年,時空輪轉,不覺已過華年。遠離故土多年,我只想,讓我的文字在明媚的陽光裏,輕輕落下,如葉子的綠蔭,若有似無,如雀鳥的鳴唱,敲擊着一個六月的相遇,敲擊着你悸一動的心跳。

你曾是我思念的春,我是你熱戀的夏。春姑娘漸行漸遠,夏已把一片春一色傾心收藏。夏的思念越來越熱烈,直到這一天,夏忍不住對着山谷呼喚春——這一天,我才知道我多愛你;相見的一刻,就是我們的天長地久。

直射的陽光,要將所有猜忌的陰影一掃而光。奔騰的雲層,撒歡雨滴,都像酒醉後的酣暢淋一漓,用瘋狂的姿勢淋溼一個分分合合的四季。

情韻泛起濃綠,引得雀鳥在綠蔭裏竊竊私語。夏日的風,吹送着久遠的思念。

當它,像飛舞的雲朵一樣,以你喜歡的方式,點綴着廣闊的田野和四時,每一片莊稼,每一株花草,便都有了流水的意蘊。我流淌的詩意爬滿你的籬笆,於是你的疏籬便開滿了夏日的薔薇。

故園漫步,是我今生的錦瑟時光。才露尖尖角的荷花,羞紅了映日的笑靨;浮動的水草,就是我詩經裏的蒹葭;你曾在遠方的水之湄,聽從我的召喚,從前一個季節走來,趕赴我的高山流水,只因爲,今生之約。

夜空的彎月,皎潔了思念;稻花香裏,彈奏着蛙鳴。落錦成年,只因這一季之緣。

夏至的夜裏,沉浸在深深意念中的一切,像故鄉的夏一樣,莫不靜好。

夏至美文 篇四

不知不覺又是一個夏至。

依舊悶熱的惱人,然而畢竟校園。不聞蟬鳴,卻有鳥叫。翠竹幽憐,鏡湖安逸。風景自是美不勝收。有魚戲水,有果將熟。有情人成眷屬。

雖未入世,畢竟成長。喜怒不形色,萬事一笑過。不管心裏是否瀟灑依舊,總是看着喜人。一場神奇的邂逅,一段纏綿的情感,一個迷濛的雨季,一年無眠的夜。一年後,再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若又是一次美妙的相遇,或許青春就不在單調。可惜,骨子裏的山水畫讓相逢變得素昧平生。

畢竟總是凡塵,亦看不破紅塵。故而讓心跳充斥了耳膜,血液沸騰了心臟,依舊無法淡然處之。只得強曰之忘。匆匆太匆匆,尚未來得及深入,竟已然離去,偶有相逢,故作不識,孺子可教,如此可笑。夜難眠。

有個名詞叫做風度,遂優雅的讓行!以爲能談笑風生寒暄半刻,竟只一人獨對無言,一人倉惶離去。懵懂的大抵如此,哪怕回憶,淚笑參半。委屈從頭到尾,甜蜜由遠而近。卻是不能不放!

又是夜深,人未眠!總有蚊蠅猖狂,攪人半世清夢!今朝如此,往昔亦是。桃花漾依舊,人走,茶理應涼!沐浴露塗抹處還是煩躁的空氣,水果酒下肚時依舊稚嫩的宣告!不悔,亦無悔。

曾幾何時,至今了時。過客太多,思念不及。葡萄樹架依舊如昨。蝸牛在爬,黃鸝在笑,夫子在教,戲子在鬧。若再有相逢日,把酒話桑麻。若就此再匆匆,願安好如昨。

夏至美文 篇五

每年這個時候,也是曬上兩罈子好醬的時節,甜麪醬、豆瓣醬、西瓜醬都是小時候吃過的自制“鹹菜”。

用熬了花椒、大料的鹽水,泡乾裂、發黴的剩饅頭,或者煮一小罈子黃豆,放置在房頂上陽光最充足的地方曝曬。醬料很快發酵,不久就化腐朽爲神奇。這時要勤勉看管,防止落入雨水,防止蒼蠅參蚊子落。午間正熱的時候,也往往是父親守着罈子曬醬的時候。找塊窗紗將罈子口兒嚴嚴實實地罩起來,防止不幸落如蒼蠅,一罈子麪醬、豆瓣醬就可能功虧一簣。

父親曬醬擱鹽太多,總愛說:“省了鹽,酸了醬。”放起鹽來總是很捨得,結果,吃起來往往齁(hōu)死人。炒菜烹煮時放點醬,倒是增味不少。

夏至有什麼習俗 篇六

1、夏至日祭神

古代夏至節的隆重程度不亞於端午節。而這個習俗從周代就開始有了,朝廷除了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祈祝國泰民安。而各地農民則忙着祭祀神靈,以祈求風調雨順。

北方人多求雨,以防乾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澇災。宋朝時期,從夏至這天開始,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時至今日,許多地區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習俗。

2、夏至吃麪條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日,最不能少的就是那一碗細水長流的夏至面。夏至面是漢族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麪是也民間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夏至雖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但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人們從夏至開始改變飲食,以熱量低、便於製作、清涼的食品爲主要飲食,麪條通常爲一般家庭的首選。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3、煮湯給牛喝

夏至日之後天氣炎熱,我們要改善自己的飲食,而在山東省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意思是說夏至日煮麥仁湯給牛喝,這樣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

4、夏至吃狗肉

據有關資料記載,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於戰國時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熱,疫癘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爲陽畜,能闢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後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

而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適宜食狗肉,可以增強抵抗力。在民間俗語有云: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農曆夏至日,廣東陽江有數百年的夏至食狗,祛邪補身這一民間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