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洪澇災害應急預案處理流程新版多篇

洪澇災害應急預案處理流程新版多篇

洪澇災害的定義 篇一

洪澇災害的定義

當洪水、澇漬威脅到人類安全,影響到社會經濟活動並造成損失時,通常就說發生了洪澇災害。洪澇災害是自然界的一種異常現象,一般包括洪災和澇漬災,目前中外文獻還沒有嚴格的“洪災”和“澇漬災”定義,一般把氣象學上所說的年(或一定時段)降雨量超過多年同期平均值的現象稱之爲澇。

洪災一般是指河流上游的降雨量或降雨強度過大、急驟融冰化雪或水庫垮壩等導致的河流突然水位上漲和徑流量增大,超過河道正常行水能力,在短時間內排泄不暢,或暴雨引起山洪暴發、河流暴漲漫溢或堤防潰決,形成洪水氾濫造成的災害。洪水可以破壞各種基礎設施,淹死傷人畜,對農業和工業生產會造成毀滅性破壞,破壞性強。防洪對策措施主要依靠防洪工程措施(包括水庫、堤防和蓄滯洪區等)。

澇災一般是指本地降雨過多,或受瀝水、上游洪水的侵襲,河道排水能力降低、排水動力不足或受大江大河洪水、海潮頂託,不能及時向外排泄,造成地表積水而形成的災害,多表現爲地面受淹,農作物歉收。澇災一般隻影響農作物,造成農作物的減產。治澇對策措施主要通過開挖溝渠並動用動力設備排除地面積水。

漬災主要是指當地地表積水排出後,因地下水位過高,造成土壤含水量過多,土壤長時間空氣不暢而形成的災害,多表現爲地下水位過高,土壤水長時間處於飽和狀態,導致作物根系活動層水分過多,不利於作物生長,使農作物減收。實際上澇災和漬災在大多數地區是相互共存的,如水網圩區、沼澤地帶、平原窪地等既易澇又易漬。山區谷地以漬爲主,平原坡地則易澇,因此不易把它們截然分清,一般把易澇易漬形成的災害統稱澇漬災害。

洪澇災害可分爲直接災害和次生災害。

在災害鏈中,最早發生的災害稱原生災害,即直接災害,洪澇直接災害主要是由於洪水直接衝擊破壞,淹沒所造成的危害。如人口傷亡、土地淹沒、房屋沖毀、堤防潰決、水庫垮塌;交通、電訊、供水、供電、供油(氣)中斷;工礦企業、商業、學校、衛生、行政、事業單位停課停工停業以及農林牧副漁減產減收等等。

次生災害是指在某一原發性自然災害或人爲災害直接作用下,連鎖反應所引發的間接災害。如暴雨、颱風引起的建築物倒塌、山體滑坡,風暴潮等間接造成的災害都屬於次生災害。次生災害對災害本身有放大≤≥作用,它使災害不斷擴大延續,如一場大洪災來臨,首先是低窪地區被淹,建築物浸沒、倒塌,然後是交通、通訊中斷,接着是疾病流行、生態環境的惡化,而災後生活生產資料的短缺常常造成大量人口的流徙,增加了社會的動盪不安,甚至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

洪澇災害樣本 篇二

洪澇災害:

____年__月__日__時__分-____年__月__日時分,____境內持續降雨,平均降雨量達____毫米,局部地區最大降雨量____毫米,致使________鄉(鎮)的____村、____村、____居委、____居委共____個村、_____個社區居委會受災,其中______村和_____居委最大降雨量達____毫米,積水深度達____毫米,據統計,此次洪澇災害造成受災人口____人,____戶房屋進水,損壞房屋____戶____間,倒塌房屋____戶____間,重度損壞____戶____間,緊急轉移安置災民____人,水淹耕地____公頃,沖毀耕地____公頃。農作物受災面積____公頃,成災面積____公頃,絕產面積____公頃,農作物損失情況:___________,其他損失情況:_________(如道路、橋樑、家庭財產損失等)。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____萬元,其中農業直接經濟損失____萬元,工礦企業損失____萬元,基礎設施損失____萬元,家庭財產損失____萬元。

災害發生後,各級政府部門採取的措施,緊急轉移安置災民的現狀;投入資金____萬元,共救助災民____人,取得的救助效果。

需要上級幫助解決的問題。

風雹災害:

____年__月__日__時-____年__月__日__時,風力達____級,最大瞬時風力達____級,致使____鄉(鎮)____村受災。(____小時持續降雹,平均降雹量達____毫米,冰雹直徑____毫米,最大冰雹直徑____毫米,其中____村屯最大降雹量達____毫米)。據統計,因此次風雹災害造成受災人口____人,受災面積____公頃,成災面積____公頃,絕產面積____公頃,倒塌房屋____戶____間,損壞房屋____戶____間,其他損失情況(如蔬菜大棚等):____,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____萬元,其中農業直接經濟損失____萬元。

災害發生後,各級政府部門採取的措施,投入資金____萬元,救助災民____人,取得的救助效果。

需要上級幫助解決的問題。

東北洪澇災害 篇三

專家解讀:東北洪澇災害是“副高”惹的禍

2013年08月22日 08:23:4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哈爾濱8月22日電(記者程子龍)夏秋之交頻發的強對流天氣和強降水造成我國東北發生嚴重洪澇災害,造成大量人、財、物損失。有關專家從氣候和氣象角度分析認爲,副熱帶高壓持續偏北是洪災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黑龍江省氣候中心副主任宋麗華介紹,夏季以來,大氣環流表現爲,500hPa亞洲中高緯地區以經向爲主,呈兩脊一槽形式,槽區在貝加爾湖地區,由於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6至7月持續偏北,西南暖溼氣流偏強,導致7月份東北降水偏多,黑龍江省達到歷史第三高位。

黑龍江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國忠分析認爲,今年夏季我國氣象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副熱帶高壓持續穩定,而且偏北,這造成了南方高熱,北方強降雨不斷。馬國忠說,副熱帶高壓的持續偏北,使中高緯的弱冷空氣與副熱帶高壓西側暖溼氣流交綏,產生強降水。另外,鄂霍次克海存在一個阻塞高壓,影響了西風帶的東移,也是強降水不斷的主要原因。

宋麗華介紹,以黑龍江省爲例,去年秋季以來降水持續偏多,秋季降水爲歷史第二位,冬季降雪特別多達到歷史第一位,春季降水也偏多13%,這些因素導致土壤處於持續偏澇狀態,極易形成徑流,這也是洪災的一個成因。

洪澇災害原因 篇四

氣候,特別是受極端降雨天氣的影響

如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因遭受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輪番襲擊,人員、財產損失慘重。據報道,2010年6月13日至28日,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浙江、重慶、四川、湖北、貴州等10省市因暴雨所引發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93億元、死亡215人,分別佔今年以來全國洪澇災害總損失和死亡總數的7成和5成多。暴雨刷新了許多地區降雨量的歷史記錄,暴雨所到之處江河暴漲洪水氾濫成災。多座城市出現水圍城、車泡水以及交通中斷、工廠關門、商店停業、學校停課、生活停水、停電等災情。

3.2 城市防洪標準普遍偏低

改革開放後,隨着我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城市開發建設也隨之愀然興起。在歷經幾十年的城市區域快速發展過程中,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城市規模也不斷擴大,城市防洪工程體系建設理應有更高標準的要求和建設,可是大多數城市建設者思想意識上側重於城市的開發建設而忽略了城市防洪規劃和防洪工程建設。因此,城市防洪從規劃、建設到資金的投入均顯不足。據報載,目前全國有一半左右的城市還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可見城市防洪工程體系建設嚴重滯後,其防洪排澇能力無法與快速發展、擴張的城市相適應。所以,這樣的城市在災害面前自然要吃虧。

3.3 城市地面排水規劃、建設滯後

城市區域的快速擴張使城區內高樓大廈、房地產、工廠企業、商店有如雨後春筍般崛起,所佔有的不透水面積和地面道路硬化面積驟然增加。而相對的城區內透水面積卻隨之減少,地面下滲能力便大幅減小。在同等降雨量的條件下,城區地面雨水彙集速度就加快。城市泄水排澇設施又沒有相應的規劃建設,遇上大暴雨、強降雨排水不暢就必然導致街道成河道、地下車庫成水庫,要是遇上持續強降雨街道還可行舟。

3.4 與水爭道,作繭自縛

一些城市或企業在擴大發展過程中,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打着各種冠冕堂皇的幌子,非法填、堵、佔用或出賣城市周邊上下游河道、河溝、灘塗、低窪地帶和有限的極爲寶貴的溼地搞房地產開發或另作它用,盲目擴大城市區域建設,與水爭道。歷史所形成的自然流態、自然調蓄洪區、生態環境人爲破壞殆盡。人類如此作繭自縛,老天爺稍一發怒,自然災害也就來了。

洪澇災害應急預案處理流程 篇五

1總則

1.1編制目的

做好洪澇災害突發事件防範與處置工作,全面提高洪澇災害防禦能力和公共管理水平,使洪澇災害處於可控狀態,保證抗洪搶險救災工作有序、高效、科學地進行,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廣西壯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預案。

1.3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本自治區範圍內突發性洪澇災害的預防和應急處置。突發性洪澇災害包括:江河洪水、漬澇災害、山洪災害、颱風暴潮引起的洪澇災害以及由洪水、風暴潮、地震、恐怖活動等引發的水庫垮壩、堤防決口、水閘倒塌等次生衍生災害。

1.4工作原則

1.4.1堅持以人爲本、科學防洪。以“___”重要思想爲指導,全面落實___,以防災減災爲中心,堅持以人爲本,科學應對洪澇災害,努力實現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不斷提高洪澇災害防禦能力和救助水平。

1.4.2堅持統一指揮、分級負責。防汛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爲主。

1.4.3堅持以防爲主、防抗結合。防汛工作以防洪安全爲首要目標,實行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爲主、防抗結合的原則。

1.4.4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防汛工作按照流域或區域統一規劃,堅持因地制宜,城鄉統籌,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統籌防汛抗旱工作,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利用洪水資源。

1.4.5堅持依法防災、羣衆參與。堅持依法防汛抗洪,實行公衆參與,軍民結合,專羣結合,平戰結合。以法規約束人的行爲,防止人對水的侵害,依法保護水資源,既利用水資源又保護水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自治區人民政府設立自治區防汛指揮機構——自治區防汛抗旱指揮部(以下簡稱自治區防指)。市、縣級人民政府應設立防汛指揮機構。有關單位可根據需要設立防汛工作機構,負責本單位的防汛突發事件應對工作。

2.1自治區防指

負責領導、組織、協調全區的防汛工作,其辦事機構自治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以下簡稱自治區防辦)設在自治區水利廳。

2.1.1組成

自治區防指指揮長由自治區分管防汛抗旱工作的副主席擔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自治區人民政府分管防汛抗旱工作的副祕書長和自治區水利廳廳長任副指揮長,自治區水利廳1名副廳長任祕書長,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經委、公安廳、民政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建設廳、交通廳、農業廳、衛生廳、廣電局、信息產業局、水文水資源局以及自治區氣象局、自治區通信管理局、廣西海事局、廣西軍區、武警廣西總隊、空軍南寧指揮所、廣西電網公司、柳州鐵路局、廣西紅十字會等單位各1名負責人爲自治區防指成員。

2.1.2職責

貫徹實施有關防汛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擬訂自治區防汛法規、規章和制度,組織制訂大江大河防禦洪水方案;執行國家防總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命令,及時提出防汛工作具體部署,配合做好流域防洪工作;及時掌握全區汛情、災情並組織實施抗洪搶險及抗災減災措施;統一審覈、發佈汛情、工情、災情信息;統一調控和調度全區水利、水電工程的水量,做好洪水管理工作;督促檢查各地防汛責任制落實情況,組織開展防汛安全檢查;組織調配全區防汛物資和隊伍;組織災後處置,並做好有關協調工作。

洪澇災害應急預案處理流程 篇六

爲提高抗洪搶險的應急處置能力,迅速、高效、有序地開展緊急搶險行動,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制定本預案。

一、本預案適應於全街道範圍內洪澇災害的預防和應急處置。

二、洪澇災情發生後,街道辦事處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應立即做出如下反應:

(一)立即向街道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指揮、副指揮彙報洪澇災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發展的趨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等;

(二)儘快提出水災發生地的羣衆撤離的時間、地點、範圍、路線,上報街道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指揮、有關副指揮,並密切監視洪澇災情的發展趨勢,不定時地發佈洪澇預報、警報、緊急警報和汛情公報;

(三)儘快將洪澇災情通報街道防汛抗旱指揮部各有關成員單位,各單位應按規定的職責,做好搶險救災的各項準備;

(四)開啓一切通訊、傳輸、遙控遙測設備,千方百計保持與險情、災情發生地和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街道黨政辦公室、各社區、各單位的通訊聯繫暢通,及時下達有關人力、物力及洪澇調度命令;

(五)立即組織有關部門、社區和單位進行搶險,進一步蒐集更爲詳細的險情、災情情況,及時向街道防汛抗旱指揮部和街道辦事處報告險情、災情情況。

三、洪澇災情發生後,各社區和有關單位應立即按照既定的崗位職責,實施搶險救災工作,保證與街道辦事處和防汛抗旱指揮部的聯絡暢通。受災情況和救災進展情況要及時上報街道辦事處和街道防汛抗旱指揮部。

四、洪澇災情發生後,防汛抗旱指揮部按照上級防指和街道辦事處的指示,統一指揮全街道的洪澇災害應急處置工作,負責發佈洪水通告,部署、協調、監督和檢查辦事處各部門、各社區、各有關單位的救災工作;通報情況,調派力量搶險救災;協調跨社區的救災工作,解決救災工作中的有關問題。指揮部下設機構及職責如下:

(一)防汛辦公室:其主要職責是向指揮部提出工作方案;檢查指揮部各項決策的落實情況;全面瞭解綜合水情、救災情況;負責向城陽區政府報告水情和災情;起草文稿;負責宣傳報道的統一組織管理;協調解決有關部門工作中的有關問題及通信聯絡工作。

(二)水情及洪澇調度組:街道黨政辦公室牽頭,組織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參加,街道黨政辦公室負責人任辦公室組長,辦公地點設在黨政辦公室;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全街道防汛重大事件的協調工作,發佈洪澇預報、警報、緊急警報、汛情公報和氣象預報;負責蓄滯洪區的洪澇調度,採取蓄洪、分洪、滯洪措施;負責組織河道工程搶險的有關具體工作。

(三)災情調查組:由街道經貿辦牽頭,組織經管統計服務中心、企業服務中心招商部參加。街道經貿辦負責人任組長,其他單位負責同志任副組長。辦公地點設在街道經貿辦,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對災情進行快速調查、評估、統計上報。

(四)工程搶險組:由街道城建辦牽頭,市政公路管理服務中心、武裝部、聯通營銷部、供電所、郵政支局參加。街道城建辦副主任任組長,其他單位負責同志任副組長。辦公地點設在街道城建辦。主要職責是:負責對水利、交通、供電、通信、給排水等重點工程設施進行緊急搶修。

(五)物資調運組:由街道審計所牽頭,組織稅收代徵處、社區居委會參加,街道審計所所長任組長,其他單位負責同志任副組長。辦公地點設在街道審計所。其主要職責是:負責搶險救災物資調撥和運輸工作;管理援助物資的儲運和分配。

(六)災民生活安置組:由街道社會事務辦牽頭,組織園林環衛服務中心、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安監辦、食安辦、動物防疫監督站、工商、教委參加。社會事務辦副主任任組長,其他單位負責人任副組長。辦公地點設在街道社會事務辦,其主要職責是:發佈災情消息;接受救災物資;監督食品流通;轉移安置受災羣衆,解決吃、穿、住問題;協助做好搶險、醫治轉移傷病員及人、畜屍體處理事宜。

(七)治安保衛組:由街道綜治辦牽頭,組織城管中隊、派出所、邊防所、交警中隊、交通管理所參加。綜治辦負責人任組長,其他單位負責同志任副組長。辦公地點設在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其主要職責是:負責災區的社會治安、交通安全管理,發佈臨時治安管理和交通管制通告;保衛黨政領導機關等要害部門和重要器材物資;嚴厲打擊各種擾亂社會治安秩序、趁災打劫等不法分子。

(八)醫療救護組:由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牽頭,組織規劃部、城陽二醫部門、衛生監督與疾病防控工作站參加。勞動保障服務中心主任任組長,其他單位負責同志任副組長。辦公地點設在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其主要職責是:組織醫療、防疫機構人員進入災區;設立臨時搶救中心,及時搶救醫治傷員;做好災區消毒和控制疫情工作;組織運轉傷員;採購、儲運、調配藥品等。

(九)財務組:由街道財政所牽頭。街道財政所所長任組長,辦公地點設在街道財政所。其主要職責是:籌集和解決抗洪救災經費;統一管理上級和外援救災經費,負責向上級申請救災經費;統一安排解決搶險救災指揮部及所屬辦事機構的辦公經費,負責搶險救災物資的採購。

(十)宣傳組:由宣傳科牽頭。組織科教文衛服務中心、工商聯、科協參加,由宣傳科責任人任組長,其他單位負責同志任副組長。辦公地點設在宣傳科。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向社會報道雨情、水情和災情;宣傳報道抗洪救災中的先進事蹟等。

各社區、各單位都要建立搶險救災指揮機構和辦事機構,負責組織指揮本社區、本單位的搶險救災工作。

五、在搶險救災中應採取的緊急措施和遵循的原則:

(一)災情一旦發生,各社區和各有關單位都要根據本預案和既定的部門崗位職責立即展開搶險救災工作。街道搶險救災指揮部及所屬機構的各成員,要立即趕赴工作崗位開展工作。各社區、各單位要全力以赴、協同合作、奮力搶險救災。

(二)洪澇災情發生後,首要職責是搶救受災羣衆,保護國家財產和重要器材物資,就地、就近組織自救互救。

(三)洪澇災情發生後,街道辦事處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要繼續履行防汛調度指揮職責,爲避免災情的進一步擴大和引發新的洪澇災害,在組織水利工程搶險、堵複決口的同時,繼續做好洪澇調度,採取一切蓄洪、滯洪、分洪措施,調蓄錯峯,必要時應犧牲局部,保全整體,盡最大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四)爲確保搶險救災工作指揮無誤,要建立社區、單位、街道逐級上報制度。報告的主要內容是:受災範圍、人員傷亡、房屋倒塌以及鐵路、公路、橋樑、電力通信等設施毀壞情況等。在通訊聯繫中斷或遇有障礙時,要派人直接報告。

六、緊急搶險救災基本結束後,各社區和各有關單位都要抓緊恢復生產和羣衆的日常生活;要爭取國家和上級對口部門及非災區的經濟、物資援助;要迅速恢復供水、供電、供氣、交通運輸、郵電通訊等生活、生產設施;迅速組織糧食和副食品供應;安排好災民的衣、食、住,保證災民生活安定;要組織農村勞動力開展生產自救,彌補災害損失;要繼續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學校恢復上課,各社區黨支部、居委會正常工作。

七、對在搶險救災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個人,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給予表彰獎勵。對未按要求參加搶險救災,造成損失的,要追究責任人員的責任;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洪澇災害情況 篇七

水旱災害情況

據統計從1949年到2003年54年,全市共發生水災37次,其中春澇9次,夏澇18次,秋澇10次。水災年平均成災280萬畝,其中成災300萬畝以下的有20年,成災300至500萬畝的有7年,500萬畝以上的有6年。其中1991年大水,全市受災面積745.1萬畝,其中洪災62.1萬畝、澇災683萬畝,人口849萬人,倒塌房屋59萬間,直接經濟損失54.1億元,水毀水利工程2.37億元(以上統計數字包括現亳州市)。2003年大水,全市成災面積638萬畝,其中絕收394萬畝,受災人口732萬人,倒塌房屋13萬間,直接經濟損失50.4億元,水毀水利工程1.42億元。

從1949年到2003年54年,全市共發生旱災58次,其中春旱10次,伏旱18次,秋旱18次,秋冬旱12次。旱災年平均成災300萬畝,其中成災300萬畝以下的有21年,300至500萬畝的有9年,500萬畝以上的有9年。其中2000年大旱,全市成在518萬畝,絕收130萬畝,直接經濟損失27億。2001年大旱,全市成在528萬畝,絕收44萬畝,直接經濟損失18億元。

我市水旱災害的主要特點:一是旱多澇少;二是突發性;三是多發性,如四季都受澇的有1956年,四季都受旱的有1963年;四是交替性,即澇旱交替,頻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