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北大畢業典禮學生講話稿新版多篇

北大畢業典禮學生講話稿新版多篇

北大校友在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篇一

非常榮幸接到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邀請,等候這個邀請很久了。一直希望有這樣一個機會回到母系,向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向我的老師們表示感謝。今天在座的,只有張靜老師參加過我的碩士論文答辯,記得那一天是大雨,您是拎着靴子進的答辯教室。周飛舟老師答辯的時候天氣好得多,但是到了答辯的時間,沒辦法打開門,是我從隔壁辦公室跳窗戶打開了門。今天看到這麼莊嚴隆重的畢業典禮,我非常激動,今天社會學系是北京大學最受同學歡迎的院系,我想這是我們老師和同學這麼多年共同努力的結果。作爲我個人,如果我沒有機會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就讀,我也會努力成爲一個學者,追求自己喜愛的學術事業,但是可能我沒機會了解,學者首先是一個老師,把學術一代代的努力傳遞給學生。我有機會知道這一點,來源於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經歷。

我們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讀書的時候,系裏那時候還是王思斌老師、楊善華老師、孫立平老師、程爲敏老師、謝立中老師、剛剛回來的張靜老師,他們都剛剛開始帶學生。還有王漢生老師,我希望您能聽見,感謝您對我的幫助。我們今天努力想做一個好的老師,只是想努力做到社會學系當年教我們的那些老師曾經做到的,傳承學術的精神,對生活的理解,像當年他們傳達給我們一樣,傳達給在座的各位同學。

今天有機會在這裏分享我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經歷。究竟是什麼能夠使這些老師、北京大學的學術傳統能夠在我們身上發揮作用。可能是非常簡單,也許是偶然的一個原因。我想談到我住過的那間宿舍,46號樓1074。1993級,因爲北京大學沒有應屆畢業生,全班15位學生,招來了全國各高校的對社會學感興趣的學生。我們四位研究生同學在這間宿舍中度過了非常美好的時光。北京大學的傳統和老師的教誨是通過我們宿舍的生活這個小小的棱鏡折射到我們身上,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經歷。

我第一個結識的是李康。在來北京大學讀書之前,他就給我寫了一封充滿理想主義的信。信裏邊大部分內容現在我都忘了,因爲非常的長,我只記得結尾的時候李康說,“讓我貌同在清貧中堅守對學術的理想”,我記得我的回答比較無趣,我希望能夠堅守學術的理想,但是學術生活不一定就是清貧的。事實證明,我是比李康更好的社會學家(笑)。今天我們的學術機構,或者是我們的大學,或許有別的困難,各種嚴苛的制度考評和項目管理等等,但是它已經很難說是“清貧”的。但我對李康的這句話仍然有很深的印象,現在的同學可能不太瞭解當時的教師生活狀況。曾在社會學系任教的孫立平老師曾經在那個時候寫過一篇文章,用社會學系的一位老師的工資單來描述大學老師的收入。一位老師辛勤工作一個月,他的收入相當於五千張複印紙。

那時候的大學和現在非常不同。今天大學有很多的資源,但是回想起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讀書的三年,雖然談不上清貧,但是卻比較簡單。我們宿舍有一位朋友,他畢業之後直接進了公司,每個週末的時候來我們宿舍玩。有一次一起逛書店,他說了一句令我們震驚的話,他說我現在買書已經不看價錢了,當時我們都非常景仰的看着他(笑)。要知道我們每年的一個大的節日,就是琉璃廠書市的時候。所有人都看誰能在那裏淘到最好最便宜的書,李康往往是第一個揹包啓程的人。買到好書沒什麼了不起,關鍵要買得便宜,能買到統一書號的書,那纔是本事。這些最簡單的快樂就是研究生生活留下很深印象的事情。研究生的生活或許十分忙亂,但也足夠簡單。可能學術界非常的複雜,但是學術還是最簡單的事情。在這一點上,我從李康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我沒想到周飛舟會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因爲好像我們各方面都差別很大。我印象裏他的社會學方法水平很高。方法是所有報考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學生的噩夢,周飛舟老師應該是我們那一屆的第一名。我和他在分數上很接近,但是一入學就發現差距非常大。我記得我們上的課是盧淑華老師的高級社會統計,沒有周飛舟同學的幫助,大概我們中有許多人很難通過這門課程的考試。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差異。那時候周飛舟老師比較喜歡奧斯汀,當時我覺得奧斯汀太無聊了,都是家長裏短的東西,我喜歡《堂吉訶德》這樣有趣的作品。事實證明,周飛舟老師的興趣指引了我後來的讀書和學習。但或許影響我最大的是周老師的爲人。我們是從那一年起一起參與《研究生學刊》的工作,這份不起眼的雜誌培養了北大許多重要學者。這份雜誌當時是著名北大學生賀照田主辦的,但是主要幹活的是周飛舟老師和另外一位朋友,後來他到了三聯書店工作。當時,他們兩個人的工作效率都非常低,每次都是慢慢悠悠走一個小時,再談一小時,纔開始工作,但雜誌瑣瑣碎碎的所有事情,都是他們以這種低下的效率完成。那時候我們這些學生,每個人都有一大堆了不起的理念,但主要工作都是談理念。我從周飛舟那裏學到的是,如何將這些理念通過做事變成現實,這一點,直到今天對我自己來說,仍是要學習的。

我們宿舍的第四個人是大哥,蘇州大學社會學院的王俊敏老師。不光是我叫他大哥,我的導師楊善華老師也管他叫大哥,“ 大哥”已經變成了一個專有名詞。我經常想,他和我們年齡差別比較大,46號樓1074是一個非常熱鬧而混亂的地方,幾乎每天都有不少人,隨時可能走進這個宿舍,吃飯的時候,晚上聊天的時候。但是大哥往往在旁邊非常安靜地聽着。他的正直、善良和勇氣一直是我對研究生生活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我與李康和周飛舟老師後來有許多學術上的合作,一起翻譯過西方社會學的著作,共同寫過社會學的文章,今天仍在和這些老師一起辦跨學科的項目。但今天在回憶的時候,和這間宿舍,和我的研究生生活連在的一起的,印象最深的仍然是大哥。他的領域或許不是我們經常談到的,但是他非常寬容地聽我們深夜聊天到很晚。大哥和李康睡眠不是很好。每次我們聊完了就呼呼大睡,李康的暴力解決方法是去未名湖溜一圈回來再睡,或者不睡,大哥就是靜靜等着我們聲音消失以後才慢慢找到入睡的節奏。我們在社會學,在哲學學了很多的道理,我們對人生有太多的理解,但是這些道理卻很少真地決定我們怎麼做,只會給我們這麼做找到更多的理由。所以社會學家很少做錯事,因爲當他做錯事了,他總能找到錯誤的道理來支持他(笑)。我跟大哥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所有的道理應該幫助改變我們自己,敢於承認我們的錯誤,然後使我們成爲更好的人。

剛纔看同學們做的田野日記的話劇,非常感動。我個人以研究理論爲主,我也曾經去做過田野,田野對我是一個非常震撼的經歷。就像46樓的宿舍一樣,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歷。如果沒有這間宿舍中的經歷,我們每個人也都可能會成爲一個孤獨的學者,但在這個宿舍裏,我們挑戰了彼此的見識,傷害了彼此的自尊,甚至最終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計劃,改變了我們對人生的理解。就像你們的田野一樣,生活並不只是一些道理,還有一些我們必須擔當和直面的責任。我想我和大家一樣,我今天穿的衣服和畢業的學生不一樣,我已經畢業太久了,也不像在座的老師。我在這裏永遠是社會學的學生,我學到的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一個孤獨的學者,而首先是一個教師,是一個丈夫,是一個父親,也是一個公民。如何能夠擔負這樣的一個責任,不僅僅有學術中的無形的學院,還有一個個寢室,未來大家將會組建的家庭,即將進入的單位,這樣的有形的學院。人生和田野的巨大差別,就在於人生不是一個實驗,人生沒有你旁觀的地方,我們希望把我們從田野中學到的,把我們從書本中學到的,投入到我們唯一的人生當中。這是我從北大社會學學到的東西。

謝謝各位!

北大校友在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篇二

各位同學,各位家長,各位老師和同事,

今天我貌聚一起,分享大家的喜悅,祝賀155位同學順利畢業,歡送他們邁向人生的新旅程。

去年,也是在這裏,我代表社會學系給大家的畢業寄語,是保持終生學習。但我深知,這個旅程能夠走得怎麼樣,並不完全取決於所知,更重要的是所行。

大家知道,對北大人社會上有個評價:醒的早,起的晚,這暗喻我們知的很多,但行的太少。行的少不一定因爲懶,可能是因爲難。

有不少青年人淺嘗工作之後,即再回大學,他們拿到人生第一份工資的時候,也深受工作艱難的困擾。爲了避免這份困擾,有的學生不願意畢業,儘可能推遲走上社會的時間。她們中的不少人學習優秀,但對工作環境很不適應:一些同學認爲自己名校畢業,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敬,在同事中無法說了算,還面臨各種人際關係障礙;一些同學在學校領導着整個班級,但是在工作場合,抱怨自己不過是一個工具,不得不接受他人的指派;一些同學進入職場後很快發現,自己的崇高理想受到忽視,整天被大量無意義的小事所消耗。

一旦開始行,這些問題就會出現。現實社會不同於想象,它不會重視你已經知道什麼,但是卻有N多眼睛看着你在做什麼,在沒有證明出能力時,沒有人關心你在想什麼。

這正是社會和大學的一個重要不同。大學豐富所知使人充滿理想和憧憬,大家競賽的是學習成績和考上更高學位,但在社會中不一樣,行的是否順利取決於很多不確定因素。在學習獲知中,越是個體走得也許越快,但進入社會以後,個人馬上成爲分工體系中的一員。社會是由多個高度競爭的個體及合作體組成,人們在倫理道德、意識形態、利益和目標方面存在差異,在這種情形下,大家不願意承認的一個事實是,知的多,未必一定會行的好。這實在令人沮喪。

行比知更難,是因爲行需要更多的東西。知雖然能夠影響行的方向,但完全可能對行的結果無能爲力。

舉個例子。我有時在課堂上就某一問題發起辯論,以幫助大家不僅學習如何知——比如闡述理由和尋找證據,還學習如何在競爭中與他人合作——比如傾聽不同意見、說理、支持、反駁、妥協、認錯、甚至吸收別人的長處改進自己。

辯論中大家都希望贏,但我的觀察是,有時所知很多不一定能贏:原因在於,雖然知識掌握不錯,但卻可能輸在尊重——比如聆聽他人陳述不隨意打斷,可能輸在平等意識——比如給對方留出對等的時間,可能輸在態度——比如講述理由而不是諷刺教訓或指責對方,可能輸在立場——比如建設性吸收容納而不是排斥,可能輸在目標——比如探尋解答問題而不是扳倒對方,可能輸在拙樸——比如正面闡述而不是依靠技巧,可能輸在可信——比如真實呈現而不是表演。在這些可能的例子裏,之所以輸的比贏的多,不是因爲所知少,而是因爲不善行。

行需要品行。品行是一項重要的實踐能力。知主要依靠認知能力即可,但行則需要多種能力,而且不是靠油膩的雞湯技巧,相反需要乾淨又純粹的內心追求。知可以使用言辭包裝使之美豔,但行則暴露在所有眼光中無法僞裝,所以更真實。僅靠書本無法學會如何行。道理很簡單,善知是你自己的事,只和閱讀與觀察有關,但善行一定是在社會中,必和他人發生關係。這樣,對與錯就不在於個人評斷,而必須詩共認受的標準。因此在公共關係中,行更能夠全面展示一個人的品德。

合作性與建設性是善行的關鍵。這些品德並非與生俱來,只能通過實踐學習,就像一個球員只有進入球場,才能真正習得競賽規則。是把球傳給位置最佳的隊友,還是試圖自己進球當明星?這不是足球技術決定的,而是依賴整體觀、建設性及合作性做出的選擇。

社會學是一門高度重視行的學科,因爲我們深知,真知不僅來自書本,更重要的是來自實踐。唯有品行才能使人走得更遠,這樣的人令社會學系驕傲。

在你們即將踏入社會之際,讓我重提社會學系網首頁的一句話: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與各位共勉。

北大校友在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篇三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老師,親愛的20xx屆畢業生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銘記和珍藏的日子。大家即將從北大出發,走上新的人生旅程。這裏,請允許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大家順利完成學業並獲得學位,表示衷心的祝賀!

過去的幾年中,你們把自己的青春時光揮灑在這個校園裏,學習知識、結識好友、增長才幹。過往的校園生活和師生情誼都將成爲你們一生中最美好的記憶。

今年是北大建校121週年。120xx年前,在救亡圖存的維新浪潮中,京師大學堂應運而生。從那以後,每當國家和民族遇到挫折和危難,北大和北大青年,總是以一股向上的力量,去振奮一個時代,點燃一份希望。

今年還是五四運動100週年。一百年前,北大青年發起了五四愛國運動。“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成爲一代代北大青年畢生追求和踐行的信念。四十年前,北大青年學子喊響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爲改革開放注入了青春與活力。

去年5月2日,到北大考察,向學校師生員工祝賀建校120週年,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的口號再次響徹校園。

同學們,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國家需要青年,青年也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

魯迅先生在《我觀北大》一文中說,“北大是常爲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要使中國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他設計的北大校徽,有一種很形象的比喻是,一個人用雙肩奮力向上託舉着兩個人,三人爲衆,衆志成城。

1920xx年,魯迅爲北大設計校徽

今天的北大青年,依然需要承擔奮力向上託舉的重任。所以,臨別之際,我想送給大家的話,就是“做永遠向上的青年”。“永遠向上”是一種奮鬥者的姿態,是執着追求的境界與持續努力的方向,更是一種價值觀。

做永遠向上的青年要堅守立身處世的定力

孫中山先生說: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麼樣愛國。對國家和民族懷有赤子之心、報國之志,是實現我們人生價值的最大定力。只有具備這樣的定力,才能爲國家和民族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貢獻一份力量。

西南聯大時期,辦學條件非常艱苦,學校缺少教材,著名物理學家、北大前校長周培源先生就親自刻鋼板,印製講義。今天北大校史館還保留着老校長當年親自刻印的教材。

1939年4月,西南聯大新校舍竣工。圖爲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新校舍大門

發明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王選院士,臨終前在遺囑中寫到:“我對國家的前途充滿信心,21世紀中葉,中國必將成爲世界強國,我能夠在有生之年爲此作出一點貢獻,已死而無憾了。”讀來讓我們爲之動容。

1988年11月,王選與同事討論

去年,我到延安看望選調生,一位90後的北大畢業生,主動請纓到貧困村工作。初春時節,爲了給剛剛開花的蘋果樹保暖,讓老鄉們有一個好收成,他在山上堅守了三天三夜,老鄉們伸出大拇指誇讚他是“好後生”。每年我們都有一批本科畢業生,到西部和邊疆地區開展支教服務,這是北大的傳統,已經堅持了20xx年。今天,你們中間又有一批同學接過了接力棒,到祖國的最基層去續寫向上的青春篇章。

北大支教團爲高原國小捐贈文具

同學們,北大人對祖國的熱愛,流淌在一百二十一年的精神傳承之中,是去不掉、斷不了的血脈,是我們最強大的精神追求和永遠向上的精神定力。

做永遠向上的青年要積蓄久久爲功的動力

有人說,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浮躁,讓有的人不再相信勤勤懇懇、默默無聞可以有所成就。但是在這裏,我想和各位同學說的是,要相信“始終堅持”的力量,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

老校友屠呦呦是我國第一位在本土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科學家。她成功的背後充滿着艱辛。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從上世紀60年代起,她帶領團隊調查了20xx多種中草藥製劑,經歷了一次次實驗失敗後,她不氣餒、不放棄,最終在第191次實驗中獲得了成功。

屠呦呦和團隊在實驗中

我們的老教務長王義遒教授,在50年代各方面條件都比較艱苦的情況下,帶領團隊夜以繼日、刻苦攻關,於1965年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批原子鐘。他幾十年不懈努力,爲我國正在建設的獨立自主的、國際先進水平的時間頻率體系做出了極爲重要的貢獻。

同學們在未來的事業中,都會面臨一些困難與挑戰。只有耐得住平凡,才能收穫不平凡。只有在挫折面前堅強、堅持和堅守,才能積蓄久久爲功的動力。

做永遠向上的青年要成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助力

當今世界,如同一個五彩斑斕的拼圖,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一起構成了多元的人類文明。人類社會形成了越來越緊密的命運共同體,面臨着越來越複雜的困難、挑戰與不確定性。

20xx至20xx年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7屆大會主席的經歷,讓我對這些問題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因爲每一種文明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蘊。不同文明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共同進步。

20xx年,北大學生中共有84人次到國際組織實習或任職,4600多人次通過各級各類項目出國學習交流。我們還有長短期留學生7000多人,今天,他們當中的畢業生也來到了典禮現場。大學已經成爲推動各國教育合作的重要橋樑和紐帶。世界各地的優秀文化在北大相互交融,新科技、新思想、新知識在交流切磋中不斷迸發。

我希望同學們樹立廣闊的國際視野,開放包容、交流協作,和而不同,保護文明的多樣性,勇於面對人類社會共同的難題,培養與增強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

做永遠向上的青年還要保持不斷探索新知的學習力

當前,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爲標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給這個時代帶來了顛覆性的影響,信息和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大大加快。幾年來,同學們在北大收穫了很多學科領域的知識,但我認爲更重要的收穫,是持續學習、終身學習和勇於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季羨林先生伏案工作

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篇幅最大的一部學術著作是有關製糖歷史的專著。我曾當面問過他,爲什麼會對這個問題產生興趣?他說,“糖”這個字在西方各國的語言中都是外來語,來自梵文,反映了人類文化交流的歷史。最終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季老完成了《糖史》這部著作,時年已87歲高齡。北大還有很多老教授們,雖然已到退休年齡,依然從事着科學前沿領域的研究。老教師們尚且“志在千里”,我們更應該向他們學習。

學無止境。人類對於世界以至宇宙的探索和認知纔剛剛開始。現代科學誕生不過幾百年,探索航天技術不過幾十年,這和地球年齡的46億年、銀河系年齡的100多億年相比,何異於滄海一粟。

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始終保持對新領域、新事物的求知慾和探索心,站在更高的高度、用整體和更廣闊的視角,認識我們所處的這個星球,思考我們人類的前途和命運,心懷敬畏,勇於探索,只爭朝夕。

一百年前,李大釗先生對青年講:“爲世界進文明,爲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兩個月前,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

你們即將從北京大學畢業,擁抱偉大時代、走向廣闊天地。今天,國家發展,正當其時,希望你們成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夢人和奮鬥者。我衷心祝福大家在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健康快樂,永遠向上,前程遠大!

謝謝大家!

北大畢業典禮師姐致辭 篇四

活動準備: 1.請每位幼兒邀請自己的父母參加畢業典禮。 2.爲幼兒排練節目,準備表演服裝若干。 3、選定大班幼兒擔任畢業典禮的主持人。 活動過程: 1、大班舞蹈班表演舞蹈 2、園領導講話 3、大班幼兒集體朗誦《畢業詩》 英語歌謠表演 4、家長代表講話 5、幼兒代表發言 6、大班幼兒跆拳道表演 7、聲樂班歌曲連唱 8、中一班手語節目:《感恩的心》 9、中二班詩歌表演 10、大班組教師畢業獻詞 11、中班武術表演 12、大班《畢業歌》 13、園領導頒發離園紀念冊 畢業典禮結束目的: 1. 體驗畢業離園時的惜別情,記住這一美好而難忘的時刻。 2.萌生對國小生活的嚮往之情。 準備: 1. 請每位幼兒邀請自己的父母參加畢業典禮。 2.給每個幼兒準備一頂“博士帽”、一本通訊錄和一本畢業相冊(內有一張畢業照)。 3.幼兒使用完成的毛線畫一幅,花環若干。 4.爲幼兒化妝,表演道具若干。 5.選定一教師(簡稱“師”,下同)與一位大班幼兒(簡稱“幼”,下同)擔任畢業典禮的主持人。 過程: 師:親愛的大班小朋友。 幼:親愛的老師、爸爸、媽媽, 合:你們好! 幼:此時此刻,我們的心情非常激動,因爲今天我們就要畢業了。讓我們珍惜這一特殊的日子,把美好的時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師:__屆畢業典禮開始。 幼:我們非常感激培育我們成長的老師和阿姨,也捨不得離開

一、活動目標及意義:

1、進一步增進幼兒對幼兒園、教師的情感。

2、激發幼兒做一名畢業生的光榮感,增強成爲國小生的願望。

二、活動準備:

1、請家長髮言稿和幼兒的發言稿準備好。

2、本園領導的發言和中班幼兒的歡送詞。

3、佈置好會場。

4、向家長髮來園參加“畢業典禮”的通知。

5、各班準備表演的節目。

三、活動組織過程:

1、主持人宣佈畢業典禮開始。

2、幼兒園領導講話。

主要內容:祝賀大班小朋友從幼兒園光榮地畢業,並對畢業生們進一步提出希望,同時也感謝家長們三年來對幼兒園的支持。

3、老師代表發言:對畢業的幼兒表示祝賀,並感謝幼兒園教師對孩子的辛勤培

養等。

4、家長代表發言:

5、幼兒代表發言:

6、各班文藝演出:

①、畢業獻詞。(大一)

②、舞蹈:向前衝。(中班)

③、三句半表演。(大一、大二)

④、畢業歌。(大二)

7、幼兒園向大班幼兒贈送禮物。

8、演出後,在音樂聲中家長可帶幼兒在園內拍照,留作紀念。

北京大學畢業典禮講話稿 篇五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作爲教師代表在同學們一生最值得紀念的日子裏和大家一起參加光榮的畢業典禮,感到異常興奮,在同學們即將離開生活和學習了四年的燕園、奔向四面八方,像種子一樣灑向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走上工作崗位或者新的學習旅程時;在你們真正感覺到自己成熟、即將向社會發出你們的光和熱的時刻,我祝願大家在人生漫長的道路上永遠陽光、永遠順利、永遠成功、永遠向上!

光陰似箭,四年的時間轉眼過去,今天,我相信在座的所有同學都充滿了回憶,回想四年前你們走進北大校門時,那種喜悅的心情。當時,你們爲什麼嚮往北大?因爲北大對你們來說,意味着知識,意味着理想,意味着青春的追求,也意味着人生的起點。你們進入北大,是期待北大爲你們揭開人生的一頁,把你們引向學習,引向思考,引向奮鬥,引向奉獻;今天,你們畢業了,即將走出北大校門,在你們離開的這一刻,如果我們——全體教師詢問:你們是否實現了自己的憧憬,從北大得到了所有這些?如果我們詢問:北大給你們留下了什麼,是什麼讓你們流連忘返?我們相信你們會說:北大留下的絕不僅僅是對“一塔、湖圖”的記憶,也不僅是對燕園、三角地的懷念;北大留下的是一種風格,是一種方法,是一種氣質,是一種抱負,更是一種使命感,它將伴隨你們度過終生。我們相信你們已經體會到:所有這些都是在北大課堂上潛移默化地滲透進每一個人的肌膚——因此,是北大的課堂讓你們流連忘返!確實,北大最寶貴的就是它的課堂,而北大的課堂是歷史的傳承,它在中華民族最苦難的時代留下來,到今天,在我們追求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它將繼續傳承!

同學們,做北大人是一個榮譽,我們要永遠珍惜這個榮譽,不僅因爲北大集中體現了中國高校發展的方向、代表着中國高等教育的優秀成果;也由於北大承負着一代代中國人的追求和使命,在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現代化進程中,北大做出了人所周知的巨大貢獻。同學們從北大畢業,千萬不要忘記自己是北大人,我們肩負着傳承北大精神、弘揚北大風格的重任,也承負着先人的期待和同輩的要求、督促我們在每一個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我們要時時記得:北大爲中國培養過無數的棟樑之才,而今後的國家棟梁,恰恰來自我們今天的每一位畢業生。我們要永遠記住:北大人是一種光榮,只有帶着這種無比的自豪感,才能嚴格要求自己,永不懈怠,永不放棄,遇艱險而無所懼,逢誘惑而無所動,認準自己的方向,堅守自己的信念,光明磊落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用我們的學識和我們的毅力,爲祖國、爲人民、爲人類做貢獻。北大需要更多的……,而不需要“範跑跑”。

走出校門,走進社會,我們將面對複雜的人生,每一個人都回避不了這個問題:如何看待自己和大家、如何理解個人和社會?18世紀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闡述他的自由主義經濟理論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夫、釀酒商和麪包師的仁慈,而是出自他們利己心的打算。我們不說喚起他們利他心的話,而說對他們有利的話。”這段話非常有名,經常被引用,用來證明利己動機是人的本性,無可厚非。但人們往往忘記這句話的後半段,即什麼是“對他們有利的話”?其實,在亞當·斯密看來,那就是“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於本意的情況下更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利益。”可見,作爲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開山鼻祖,斯密的出發點是探討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利益”,他的個人主義的終極目標仍然是促進社會利益。斯密看得很清楚: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羣體之中,社會利益是個人利益的總和;個人離不開社會,自己離不開大家,絕對的“自由”和絕對的個人是不存在的。這樣我們就明白了:爲什麼亞當·斯密強調“道德情操”——原來,“個人”和“自由”是由道德來支持的,那就是不違背社會利益的終極目標。

相比之下,中國文明從來都向往一個更高的境界,中國知識分子一向提倡“以天下爲己任”責任胸懷,在這個倫理框架下,爲自己設定基本的道德標準。“以天下爲己任”使中國知識分子成爲一種特殊的人,在中國數千年曆史上,擔當着國家的棟樑之輩。今天,我們尤其要高歌杜甫的“茅屋爲秋風所破歌”,頌揚他“安得廣廈千萬間,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博愛心靈;我們更要弘揚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中國知識分子是以此作爲自己的精神制高點的。北京大學之所以在國人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正因爲它培養了許許多多這樣的知識分子,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當代中國正經歷偉大的社會轉型的時期,我們尤其要發揚這種精神。我祝願: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會以此爲目標,不忘自己是北大人,做現代中國最優秀的建設者!

北大畢業典禮致辭 篇六

這一兩個星期裏,各地的大學都有畢業的班次,都有得多的畢業生離開學校去開始他們的成人事業。

學生的生活是一種享有特殊優待的生活,不劣稚一點,不臉吵鬧鬧,社會都能縱容他們,不肯嚴格的要他們負行爲的責任。現在他們要撐起自己的肩膀來挑他們自己的擔子了。

在這個國難最緊急的年頭,他們的擔子真不輕!我們祝他們的成功,同時也不忍不依據自己的經驗,贈他們幾句送行的贈言,——雖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許做個防身的錦囊罷!

你們畢業之後,可走的路不出這幾條:絕少數的人還可以在國內或國外的研究院繼續做學術研究;少數的人可以尋着相當的職業;此外還有做官,辦黨,革命三條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業親居了。

走其餘幾條路的人,都不能沒有墮落的危險。墮落的方式很多,總括起來,約有這兩大類:

第一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求知識的慾望。

你們到了實際社會裏,往往學非所用,往往所學全無用處,往往可認完全用不着學問,而一樣可認胡亂混飯吃,混官吃。在這種環境裏即使向來抱有求知識學問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懶,把求知的慾望漸漸冷淡下去。

況且學問是要有相當的設備的:書籍,實驗室,師友的切磋指導,閒暇的工夫,都不是一個平常要餬口養家的人的能容易辦到的。沒有做學問的環境,又誰能怪我們拋棄學問呢?

第二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會接觸,容易感覺理想與事實相去太遠,容易發生悲觀和失望。多年懷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熱誠,奮鬥的勇氣,到此時候,好像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渺小的個人在那強烈的社會爐火裏,往往經不起長時期的烤煉就熔化了,一點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滅了。抱着改造社會的夢想而來,往往是棄甲拋兵而走,或者做了惡勢的俘虜。

你在那牢獄裏,回想那少年氣壯時代的種種理想主義,好像都成了自誤誤人的迷夢!從此以後,你就甘心放棄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現在社會的順民了。要防禦這兩方面的墮落,一面要保持我們求知識的慾望,一面要保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

有什麼好方法子呢?依我個人的觀察和經驗,有三種防身的藥方是值得一試的。

第一個方子只有一句話:“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問題是知識學問的老祖宗;古往今來一切知識的產生與積聚,都是因爲要解答問題,——要解答實用上的困難和理論上的疑難。所謂“爲知識而求知識”,其實也只是一種好奇心追求某種問題的解答,不過因爲那種問題的性質不必是直接應用的,人們就覺得這是無所謂的求知識了。

我們出學校之後,離開了做學問的環境,如果沒有一二個值得解答的問題在腦子裏盤旋,就很難保持求學問的熱心。

可是,如果你有了一個真有趣的問題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誘你去解決他,天天對你挑釁你無可奈何他,——這時候,你就會同戀愛一個女子發了瘋一樣,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沒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沒錢也得縮衣節食去巴結她。

沒有書,你自會變賣傢俬去買書;沒有儀器,你自會典押衣物去置辦儀器;沒有師友,你自會不遠千里去尋師訪友。你只要有疑難問題來逼你時時用腦子,你自然會保持發展你對學問的興趣,即使在最貧乏的知識中,你也會慢慢的聚起一個小圖書館來,或者設置起一所小試驗室來。

所以我說,第一要尋問題。腦子裏沒有問題之日,就是你知識生活壽終正寢之時!古人說,“待文王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試想伽利略和牛頓有多少藏書?有多少儀器?他們不過是有問題而己。有了問題而後他們自會造出儀器來解決他們的問題。沒有問題的人們,關在圖書館裏也不會用書,鎖在試驗室裏也不會有什麼發現。

第二個方子也只有一句話:“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離開學校之後,大家總是尋個吃飯的職業。可是你尋得的職業未必就是你所學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學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覺不到興趣了。

爲餬口而做那種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難保持求知的興趣和生活的理想主義。最好的救濟方法只有多多發展職業以外的正當興趣與活動。

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職業,也應該有他非職業的玩藝兒,可以叫做業餘活動。往往他的業餘活動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因爲一個人成就怎樣,往往靠他怎樣利用他的閒暇時間。

他用他的閒暇來打麻將,他就成了個賭徒;你用你的閒暇來做社會服務,你也許成個社會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閒暇去研究歷史,你也許成個史學家。

你的閒暇往往定你的終身。

英國十九世紀的兩個哲人,彌兒終身做東印度公司的祕書,然而他的業餘工作使他在哲學上,經濟學上,政治思想史上都佔一個很高的位置;斯賓塞是一個測量工程師,然而他的業餘工作使他成爲前世紀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個重鎮。

古來成大學問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善用他的閒暇時間的。特別在這個組織不健全的中國社會,職業不容易適合我們的性情,我們要想生活不苦痛不墮落,只有多方發展。

有了這種心愛的玩藝,你就做六個鐘頭抹桌子工作也不會感覺煩悶了,因爲你知道,抹了六個鐘的桌子之後,你可以回家做你的化學研究,或畫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寫你的小說戲曲,或繼續你的歷史考據,或做你的社會改革事業。你有了這種稱心如意的活動,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會煩悶了。

第三個方法也只有一句話:“你得有一點信心。”我們生當這個不幸的時代,眼中所見,耳中所聞,無非是叫我們悲觀失望的。我要對你們說:這時候正是我們要培養我們的信心的時候!只要我們有信心,我們還有救。

古人說:“信心可以移山。” 又說:“只要工夫深,生鐵磨成繡花針。”你不信嗎?當拿破崙的征服普魯士,佔據柏林的時候,有一位教授叫做費希特的,天天在講堂勸他的國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們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復興的。費希特死的時候,誰也不能預料德意志統一帝國何時可以實現。然而不滿五十年,新的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居然實現了。

一個國家的強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鐵律的。我們今日所受的苦痛和恥辱,都只數去種種惡因種下的惡果。我們要收穫將來的善果,必須努力種現在新因。

一粒一粒地種,必有滿倉滿屋地收,這是我們今日應有的信心。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

佛典裏有一句話:“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丟了。我們也應該說:“功不唐捐!”沒有一點努力是會白白的丟了的。

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在我們看不見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葉開花結果了!

你不信嗎?法國被普魯士打敗之後,割了兩省地,賠了五十萬萬法朗的賠款。這時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學家巴斯德終日埋頭在他的化學試驗室裏做他的化學試驗和微菌學研究。他是一個最愛國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學可以救國。

他用一生的精力證明了三個科學問題:

1、每一種發酵作用都是由於一種微菌的發展;

2、每一種傳染病都是一種微菌在生物體內的發展;

3、傳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養之下可以減輕毒力,使他們從病菌變成防病的藥苗。

這三個問題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國大事業沒有多大關係。

然而,從第一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釀酒的新法,使全國的酒醋業每年減除極大的損失。從第二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教全國的蠶絲業怎樣選種防病,教全國的畜牧農家怎樣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怎樣注重消毒以減少外科手術的死亡率。從第三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發明了牲畜的脾熱瘟的療治藥苗,每年替法國農家減除了二千萬法朗的大損失;又發明了瘋狗咬毒的治療法,救濟了無數的生命。

所以英國的科學家赫胥黎在皇家學會裏稱頌巴斯德的功績道:“法國給了德國五十萬萬法朗的賠款,巴斯德先生一個人研究科學的成就足夠還清這一筆賠款了。” 巴斯德對於科學有絕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國家蒙奇辱大難的時候,終不肯拋棄他的顯微鏡與試驗室。他絕不想他有顯微鏡底下能償還五十萬萬法朗的賠款,然而在他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他已收穫了科學救國的奇蹟了。

朋友們,在你最悲觀失望的時候,那正是你必須鼓起堅強的信心的時候。你要深信: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北大校友在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篇七

尊敬的各位領導、師長,親愛的同學們、家長們:

大家上午好!

很感謝學校給我這個機會,來見證同學們生命中這個重要的時刻。首先請允許我作爲師兄,向你們表示最衷心的祝賀,祝賀你們順利完成學業,邁向人生新的征程。

我一直都不擅長做計劃或總結,不論是爭分奪秒地努力進步,還是玩遊戲到昏天黑地,都與計劃總結沒什麼關係。在接到校友總會邀請的時候,我反覆想:對於你們即將面對的事業選擇和人生道路,我可以和大家分享些什麼?

20xx年前的今天,我也和你們一樣,剛剛結束在高性能所的研究生學業,準備進入搜狐工作。在更早的20xx年前,我就很幸運地以兼職學生的身份,登上互聯網這條大船,門戶、web2.0、移動互聯網……經歷了它的全程發展。到今天,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和時間做朋友。

我經常被人問一個問題:“你有痛苦的時候嗎?”在他們看來,我的人生非常光鮮,公司做得很順,而且在學校讀書期間一直是學霸,國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到成都七中,高中是保送,大學是特招,研究生也是保送,兼職到搜狐工作,畢業後直接進入搜狐,一路沒有做出更多的選擇,所以有人說我經歷上很漂亮。

然而我也有不順的時候,經歷過很多的困難和挫折。先來說學渣的經歷。我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每到新環境就會特別不適應,全面搞不定學業,需要很長時間去努力。國中我是第一名考到成都七中的,入學後第一個學期我考了第41名,我們班大概45個人,倒數第五;高一第一次化學模擬考試就不及格;大學第一學期考到第28名,倒數第四。另一個特點是,讓我去做自己不能理解的東西,完全是無感的。我偏科,數理化很好,但是政治、歷史和英語是弱項。我記得中學會考前有七天半的時間來複習,我花了七天的時間去背政治,半天時間背歷史,實在不知道怎麼應對考試,到現在我還記得有一個題目叫“爲什麼計劃經濟比市場經濟好?”那時對我來講就是天書,直到大學才慢慢弄明白。

拿這個開頭,是想告訴大家,每個人背後都有一些需要努力去克服的“痛苦”時期,重要的是你如何應對它,是堅持還是放棄,決定了你的未來。今天大家正準備邁向社會,我想分享兩段我畢業後的經歷。

第一個故事是做搜狗這個產品,這在我人生中到現在還是最艱難的一段日子。20xx年我剛研究生畢業,在搜狐從兼職轉成全職,接到了老闆的任務:“給你六個人頭咱們把百度滅掉。”搜狐的搜索業務原來是用的百度的服務,但是搜索引擎當時是互聯網的核心入口,無論如何也得抓住。這個事情很有意思,我技術很好就接了這個活。

我知道六個人不夠,就跟老闆說,我們能不能把每個人薪水降一半招十二個人,到清華招兼職的學生,變成一個新的起步。老闆同意了。於是我在宿舍裏挨家挨戶地說服,在水木的BBS上發招人貼,在清華西門大設西瓜宴,20xx年很多同學畢業,我還開着自己的捷達幫他們搬家。早期我招募的12個兼職員工,都是清華計算機系國家集訓隊的隊員,是最精英的特種。

我們在辦公室裏搭了行軍牀,沒日沒夜沒有周末,除了吃飯睡覺便勝作,每天只睡四小時,常常倒在辦公室地板上就睡着了,一行行代碼都是自己寫的。十一個月後,我們的搜索引擎上線了,用不足別人二十分之一的人員和資源,做到了他們兩三年才做到的事情。

然而搜索引擎我們一直沒有什麼市場,之後的一段日子裏,我們發展的速度比百度慢,薪水很低,到了20xx年品牌急劇滑落,士氣渙散。

我後來想想,當時真的是“無知者無畏”。克萊頓·克里斯滕森在《創新者的窘境》裏說:“在破壞性技術剛剛出現時,率先進入這些新興市場的企業將贏得巨大的回報,並建立起明顯的先發優勢。”百度起步是在20xx年,20xx年就已經上市,20xx年那會已經如日中天,我們的起步落後得不是一星半點。

但是在20xx年我們扳過來了,這個突破性的產品叫搜狗輸入法。

有個叫馬佔凱的汽車機修工,他發現輸入法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因爲華軍、天空這些下載站有很多人會下載輸入法,它是中國人必用的產品;此外輸入法有痛點,總有詞打不出來,當時他發現百度搜索引擎裏面敲拼音的時候一回車,這個拼音顯示出漢字或者要打的漢字,有意思,搜索引擎裏能夠發現輸入法的詞庫。因此他給百度寫了一封郵件,建議他們做輸入法,連寫了好幾封都沒下文,於是又給搜狗發了一封郵件。

我們的輸入法一上線就讓大家振奮,當時所有人用後都覺得好,我們還收到過錦旗,還有用戶把自己的操作系統從Windows ME升到了Windows XP就爲了用搜狗輸入法。一個打字困難的人,變成了一個打字如飛的人,就好像一個啞巴能開口說話了,不知道你們能不能理解那種感覺。

搜狐還把輸入法放在首頁進行重點推薦。但一年後,我們的市場份額只有2%。我們也傻了。爲什麼?因爲當時的理念就是,產品好了你就有用戶了,搜索市場份額一直上不去是因爲用戶覺得你產品不夠好。然而當好產品也沒有獲得市場認可的時候,這是跟被雷劈一樣震撼的一件事。所以我們開始反思,原來光有技術有產品是不夠的,酒香也怕巷子深,今天網絡條件好很多之後口碑傳播依然還會有侷限性,而當年信息流動速度很慢,更需要渠道和市場。

我們做了新的策略,開始藉助外部渠道做推廣,把輸入法遞到需要的用戶手裏,比如在華軍、天空這些下載站做推廣,比如和番茄花園進行合作。這就好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第二年我們的市場份額就達到了40%,20xx年達到了70%。

我們經歷了一年痛苦中的反思,才找到了成功的道路,這次成功,給我們帶來了對渠道的理解,我們變得更強了,對產品也更懂了。

第二個故事是在20xx年的時候,我們遇到了新的困難。那時候,輸入法的量已經很大,市場份額很高,但是搜索引擎還是沒有起色。我們的輸入法比同時期其他的輸入法好很多,這樣的產品如果沒有找到直接到達用戶的方式,都不會有用戶。那麼即便我們的搜索引擎比百度好很多,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何況當時我們確實還不如百度。

輸入法份額到了40%的時候我忽然間懂了一個道理,這樣做搜索引擎是沒有前途的。PC時代,用戶檢索信息都是在瀏覽器裏的,大家打開IE、首頁hao123,或者其他的地方,都是百度的搜索框,不是搜狗的,怎麼辦?要做自己的瀏覽器!

我很興奮,覺得找到了破冰的點。我像一個特別落魄的將軍,一開始帶6個人攻城,後來十幾個人、二十幾個人,但是我們損失慘重,沒有打下來。“我們做瀏覽器,瀏覽器成功了,搜索就成功了,瀏覽器失敗了,搜索就失敗了。”這是等價命題。我跟老闆講了這個新的想法。他說,我們在旁邊打井,這口井打成了,城就攻下來了,沒有打成城就攻不下來,這個井就像一個巫術一樣。他沒有接受這樣的想法,反問我:“IE有60%的市場份額,爲什麼微軟的Bing沒有成功?”,在接下來的一年裏,我都沒有再負責搜索業務。這也可以理解,老闆覺得你在傷害他的信心,如果我下面的員工玩巫術,我也會放棄。

但是我沒有放棄,開始暗地裏做瀏覽器,將團隊放在輸入法和視頻產品那兒,特別艱苦。老闆知道這件事嗎?也知道。所以我覺得他很寬容,我想其他公司沒有這樣寬容的老闆了。一年多後,20xx年,我們上線了。堅持到20xx年的時候,有一件事發生了,Google退出了中國,包括騰訊都覺得機會來了做了搜搜,但其實Google退了之後百度更是一家獨大,用戶還是不會用搜狗和搜搜。而我們的瀏覽器開始推量之後,搜狗搜索的量開始往上升,兩年拿下了10%的份額。“輸入法——瀏覽器——搜索”的三級火箭的模式,得到證明,而後在幾年後又被另一家公司360證明了。

20xx年,我們從搜狐分拆運營,搜狗開始有自己獨立的團隊,自己的市場、銷售、行政、人力資源,變成了完整的公司,搜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價值得到了認可,本身的力量也得到了釋放。

那個時間我做了很多的反思,什麼環節做的不對,跟老闆溝通有什麼不對,我的戰略構想有什麼不對,想了如果沒有一萬遍也得有一千遍,我就挖自己不對的地方。我開始有一些思考,這個世界需要更好的一種相處的方式,以及思考面對行業的割據、面對百度這樣壟斷的位置,我們是否真的還有機會做大量的反思。

這種痛苦的經歷其實是我最大的一個財富,到後來我主導了若干次的變革,包括將搜狗從一個部門變成公司,包括努力推動和騰訊的結盟,回頭想其實蠻感謝這段日子。我發現自己的意志越來越強了,也越來越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借用喬布斯的話:“你要相信,你現在所經歷的,將在你的生命中串聯起來。”你的痛苦是一幅良藥,它真的能讓你變得更加的強大:背後經歷的委屈,會讓你找到自己的差距,也才能成長;而你強勁的對手,能逼迫你飛速前進。

搜狗是經歷很多困難的公司,但我們因此成長得很快。搜狗有一個特點是能夠在最困難的時候超越大家的預期。今天搜狗的季收入已經從20xx年的800萬美元上升到超過1.5億美元,輸入法成爲PC第一客戶端,手機用戶月活躍超過2.4億,移動搜索服務5.6億用戶,並還在快速增長。一直以來的進步和突破,積累起來就是脫胎換骨般的變化,這就是堅持的意義。

這也是我所說的“和時間做朋友”,它意味着堅持、找到自身價值,不斷追求進步,從優秀走向卓越;意味着不怕犯錯,去好奇和追尋世界運行的規律和本質;意味着坦然面對成長中的成功與失敗,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我衷心祝你們在今後的人生中都能收穫各自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