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教師反思教學隨筆【新版多篇】

國小教師反思教學隨筆【新版多篇】

國小教師教育隨筆感悟 篇一

誰都明白,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觸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領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換。文章不是無情物,所謂“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語文脫離了感情,語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語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蘊。這樣的語文,根本不可能植根於學生的心靈世界,根本不可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純淨的底色。

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堅固支撐。豐厚的文化底蘊支撐起語文教師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撐起語文教師的靈性,宏闊的課程視野支撐起語文教師的活性,遠大的職業境界支撐起語文教師的詩性。

當語文的人文價值被工具價值壓倒的時候,學生可能在機械操練中掌握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可是卻失掉了學習語文的全部興趣、全部活力、全部靈性。得到東西我們看到了失去的東西我們並未覺察。得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失去的卻是冰山的根基。

飄搖的語文教學呼喚中庸的語文哲學。執其兩端而用其中,應是語文哲學的在智慧、大圓融、大境界。語文哲學的諸多範疇,如:工具與人文、學文與做人、繼承與發展、基礎與創新、感悟與理解、感性與理性、自主與引導、理解與發現、吸收與表達、文面與文裏、誦讀體驗與默讀精思、潛心會文與廣泛涉獵、尊重文本與拓展資源、課內得法與課外得益等,都應歸宗於中庸這一元智慧。

語文是科學的那是學生的思維之劍;語文是審美的,那是學生的精神家園。語文是一面多棱鏡,折射着功利、科學、審美的繽紛色彩;語文是一個萬花筒,演繹着實用、真理、情性的大千氣象。說到底,語文是人的,僅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人與語文的關係,語文才會噴射出繽紛的色彩、激盪起大千的氣象。

國小教師反思教學隨筆 篇二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綻放的時間不同;每個孩子都有優缺點,關鍵在教師的正確引導;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重點在教師是否能夠發現。教師在孩子的成長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一→←次嚴厲的批評,也許能扼殺孩子的自信;一次耐心的引導,也能帶來孩子的不斷進步。

我今年教的是一年級的孩子,孩子們都比較活潑,上課時回答問題都挺積極的,同時我也注意到最後一排有一個小女孩上課老是往外看,上課很少回答問題,即使回答聲音也很小,不相信自己的答案,聽到別的同學的答案或者老師的一個眼神就會以爲自己是錯的。針對以上情況,在課上經常提問她,並及時給與鼓勵。一天我上課讓學生以抽卡片的形式來說出卡片上算式的結果,孩子們表現都很積極,幾乎每個學生都舉起了自己的小手,當然也包括這個小女孩。我點了她的名字,她站起來還是小聲地說出了卡片上算式的答案。她回答完後,我連忙表揚:“說得多好呀,聲音真甜美,聲音這麼好聽,我們大家以後是不是想在課堂上經常聽到呀?”孩子們都說是,那現在大家給她鼓鼓掌,鼓勵一下吧!我再看看她,抿着小嘴在開心的笑呢,從那堂課之後,上課回答問題的次數明顯比以前多了,有時還會跟別人爭執自己的觀點,也慢慢變得自信起來,這些變化也使她變得更開朗活潑了!期會考試的沒有考得很理想,事後我對她說到期末考試的時候咱考個好成績好不好?我相信你!她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並點了點頭,她的這些變化讓我感到很欣慰。

作爲教師我們要時刻關注孩子,注意自己的評價語,有時一句不經意的話語,一次不經意的表揚都能改變一個孩子。

國小教師教育隨筆感悟 篇三

學了兩個月的漢語拼音終於告一個段落了。還記得剛開學因爲自己從沒接觸過漢語拼音的教學一直很擔心。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磨合,漸漸地發現漢語拼音教學有其自身的一些教學方法。

蘇教版語文第一冊漢語拼音的學習有幾個特點:

1、從插圖中引導出字母的發音。

2、拼讀與該課拼音字母相關的音節。

3、每課伴隨一兩首朗朗上口的兒歌。

我經過學習、請教,充分利用教材生動形象的圖文讓學生在比較輕鬆的課堂氣氛中認讀拼音。並且適當地總結和傳授漢語拼音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有一個學習知識方法的概念。

不過,我發現學生的家庭環境對一年級學生的拼音學習有很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1、一些學生由於方言的原因學習有些字母正確發音很難。如:沒有翹舌音;r、l混淆。

2、在教學拼音時家長是教師的好幫手。如果家長在家裏注重孩子的拼音學習,孩子的拼讀能力就較高,反之亦然。所以教師應該和家長有一個密切的溝通。

但同樣從各方面也反映出一些問題:

1、由於只關注學生拼音讀的能力,對他們拼音寫的能力有些忽略。

2、學生二會字的掌握不紮實。

3、上課過於關注成績好的學生,難度有些偏難,導致兩極分化。

4、雖然知道獎勵對低段學生的效果比批評懲罰好,但經常會忍不住發火,對差生懲罰、批評,結果真的沒有什麼效果。

審視以上這些情況,我打算以後的識字教學以此爲戒,努力改進自己的不足。並且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儘快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

國小教師教育隨筆感悟 篇四

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必然要藉助一定的探究材料,這是實現兒童科學探究過程的必要條件。國小科學課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觀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實物材料。如課本、圖冊、課外讀物、媒體信息、兒童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和熟悉的物品、周圍的環境、實驗儀器、電教媒體材料等等。提供學生科學的實驗儀器有的時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實驗室的儀器容易使學生一定的陌生感,同時也不利於學生課後繼續進行科學探究。

在教學中,我儘量採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驗材料,學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樂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等都是教師們進行科學探究實驗的好材料。比如教學科學教材《聲音的產生》的時候,不是用專門的實驗器材音叉,而是提供給學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學生的塑料直尺,紙張等常見的材料,要求學生想各種辦法使它們發出聲音來。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會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來,使直尺等物體發出聲音來,忙得不亦樂乎。

又如,在教學科學教材《溫度計的祕密》實驗的時候,我提供給學生的實驗材料是小藥瓶和學生喝牛奶用的透明塑料管,而不是實驗室的燒瓶和玻璃管,實驗的效果同樣很理想。教學中如果一味使用專門的實驗器材會制約了學生課外的科學探究活動。提供學生隨處可見的生活化的實驗材料,有興趣的學生就可以利用課餘時間作進一步的科學探究了。

如在教學科學教材《有趣的浮沉現象》一課時,我就爲學生提供了一組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馬鈴薯、泡沫塊、橡皮、回形針、小木塊、小鐵塊等等),讓學生猜測哪些物體是沉,哪些物體是浮,並把你認爲是沉的物體放一堆,浮的物體放一堆。學生探究得興致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