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論戴望舒現代詩在中國詩歌史上【精品多篇】

論戴望舒現代詩在中國詩歌史上【精品多篇】

戴望舒的詩 篇一

尋夢者

夢會開出花來的,

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

去求無價的珍寶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裏,

深藏着金色的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後你逢到那金色的貝。

它有天上的雲雨聲,

它有海上的風濤聲,

它會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裏養九年,

把它在天水裏養九年,

然後,它在一個暗夜裏開綻了。

當你鬢髮斑斑了的時候,

當你眼睛朦朧了的時候,

金色的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懷裏,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邊,

於是一個夢靜靜地升上來了。

你的夢開出花來了,

你的夢開出嬌妍的花來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時候。

戴望舒經典愛情詩歌四首 篇二

戴望舒經典愛情詩歌四首

(一)雨巷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着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悽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裏,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她丁香般的惆悵。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着愁怨的姑娘。

(二)尋夢者

夢會開出花來的,

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

去求無價的珍寶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裏,

深藏着金色的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後你逢到那金色的貝。

它有天上的雲雨聲, 它有海上的風濤聲,

它會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裏養九年,

把它在天水裏養九年,

然後,它在一個暗夜裏開綻了。

當你鬢髮斑斑了的時候,

當你眼睛朦朧了的時候,

金色的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懷裏,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邊,

於是一個夢靜靜地升上來了。

你的夢開出花來了。 你的夢開出嬌妍的花來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時候。

(三)到我這裏來

到我這裏來,假如你還存在着,

全裸着,披散了你的髮絲;

我將對你說那只有我們兩人懂得的話。

我將對你說爲什麼薔薇有金色的花瓣,

爲什麼你有溫柔而馥郁的夢,

爲什麼錦葵會從我們的窗間探首進來。

人們不知道的一切我們都會深深瞭解,

除了我的手的顫動和你的心的奔跳;

不要怕我發着異樣的光的眼睛,

向我來;你將在我的臂間找到舒適的臥榻。

可是,啊,你是不存在着了,

雖則你的記憶還使我溫柔地顫動,

而我是徒然地等待着你,每一個傍晚,

在菩提樹下,沉思地,抽着煙。

(四)不要這樣盈盈地相看

不要這樣盈盈地相看,

把你傷感的頭兒垂倒,

靜,聽啊,遠遠地,在林裏,

在死葉上的希望又醒了。

是一個昔日的希望,

它沉睡在林裏已多年;

是一個纏綿煩瑣的希望,

它早在遺忘裏沉湮。

不要這樣盈盈地相看, 把你傷感的頭兒垂倒,

這一個昔日的希望,

它已被你驚醒了。

這是纏綿煩瑣的希望,

如今已被你驚起了,

它又要依依地前來

將你與我煩擾。

不要這樣盈盈地相看,

把你傷感的頭兒垂倒,

靜,聽啊,遠遠地,從林裏,

驚醒的昔日的希望來了。

戴望舒詩歌欣賞 篇三

戴望舒詩歌賞析

一、戴望舒:現代詩派的旗手

戴望舒,本名戴朝寀,1905年生於浙江杭州,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國文學,受到法國象徵派的影響,曾與同學施蟄存、杜衡等人創辦《瓔珞》旬刊,發表法國象徵派詩人魏爾倫的譯詩;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的《現代》雜誌的編輯工作;1932至1935年遊學法國,進一步領受西方現代派詩歌的精髓;回國後與卞之琳、馮至等創辦《新詩》月刊,提倡“純詩”創作,是20世紀30年代與新格律派、革命詩派鼎足而立的另一重要詩歌流派——現代詩派的領袖人物。以他爲中心的現代詩派的崛起,標誌着象徵派詩歌在中國的徹底本土化和成熟,以對中國古典傳統詩歌精華的有效承繼和對西方象徵派詩歌觀念和技藝的有效化用,及兩者的完美融匯,大大推進了中國現代派詩藝的發展。出版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等詩集。

同樣深受法國象徵派詩歌的影響,同樣致力於更具現代意味的象徵詩的創作,與初期象徵派詩歌的領軍人物李金髮相比,二人所受教育的不同、進入詩歌領域方式的不同,決定了前者的創作只是一次對西方象徵派詩藝生澀的、失敗的移植和試驗,而後者則顯然具備了更多博採新舊、融匯中西的能力,使象徵派詩歌這一現代詩歌藝術不僅牢牢紮根於中國的國土,而且迅速地茁壯成長爲一棵參天大樹。戴望舒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他開始詩歌創作之時,正是新月派極大影響詩壇創作之風時,其成名之作《雨巷》於1928年8月發表於葉聖陶主編的《小說月報》,以其流暢的用韻和古典的音樂美,被盛讚爲“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併爲戴望舒贏得“雨巷詩人”的美譽時,我們很輕易就能看到新月派“三美”主張對詩人的影響。雖然後來詩人很快就“開始對詩歌底他所謂‘音樂的成分’勇敢地反叛了”(杜衡:《望舒草序》),但植根於本土的詩創作起程顯然使戴望舒在選擇更適合表現“現代人的現代情緒”的西方象徵詩派的精神和技藝之時有了清晰的指向性,與李金髮式盲目的模仿和無選擇的移植有了質的區別。

戴望舒的詩歌創作大致可以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雨巷》爲代表,以對我國古典詩歌意象和意境的成功化用、優美的音樂旋律及整體的象徵意味,顯示了詩人良好的古典文學素養和初步整合中西詩歌精神的努力;第二階段以《我的記憶》爲代表,詩人放棄了早期對詩歌韻腳的生硬拼湊和音樂化追求,宣稱:“詩不能借重音樂”,“詩的韻律不在字的抑揚頓挫上,而在詩的情緒的抑揚頓挫上”,用內在的情緒的節奏來取代字句的節奏,是具有散文美的自由體現代詩,即“用現代的詞藻排列成的現代詩形”,以表現“現代人在現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現代情緒”,一方面擺脫了新月詩派陷入格律化泥沼的弊病,一方面去除了初期象徵派怪異的“神祕”氣息,爲自己找到了“最合腳的鞋子”,這一時期是他詩歌創作的豐收期;抗日戰爭開始後,戴望舒的詩歌創作進入第三個階段,詩人開始爲民族的解放戰爭吶喊鼓呼,創作與民族命運、時代情緒緊密結合,詩風積極明朗,情調較爲高昂。

教材所選《尋夢者》及《樂園鳥》均爲詩人第二階段的創作,所表現的正是詩人“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如果說李金髮的創作還有“爲賦新詞強說愁”的成分,因完全脫離民族心理和時代美感而不爲更多人所接受的話,那麼,“現代詩派雖然沒有直接反映尖銳而嚴峻的現代社會現實,但在將現代意識詩化爲藝術感覺方面卻最終促成了新詩向內心體驗與個性自我袒露的轉移,將現代人的精神深層揭示得更爲綿密、細膩與繁富,打開了比現實生活廣闊十倍的心靈空間,在更高層次上開掘了與現實的聯繫。”(羅振亞:《中國現代主義詩歌史論》,P9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作爲現代詩派的旗手,戴望舒真正以一個現代知識分子對個體內心的深入探索,實現了對一個羣體“現代情緒”的表達:“生在這悲哀的時代”,“像我們這年歲的稍稍敏感的人,差不多誰都感到時代底重壓在自己底肩仔上,因而吶喊,或是因而幻滅”(杜衡:《望舒草序》),現實的追求“幻滅”之後,詩人躲進自我內心世界,以文學上的純藝術追求對抗外界的嚴酷。在他的筆下,多是一些孤獨的失路人的形象:尋夢者、單戀者、夜行人„„,他對自己以及自己所代表的這一知識羣體在時代的十字路口找不到出路的,悲苦、哀愁、彷徨、迷惘的心靈世界的深入剖解,正體現出這些“小處敏感,大處茫然”的人們的幻滅和幻滅中仍葆有的對理想的不懈追求,雖然那理想並不明朗,雖然追求的過程中不停地有懷疑,有疲憊,但就象那隻“春,夏,秋,冬,/晝,夜,沒有休止”地飛着的“樂園鳥”一樣,不曾徹底放棄過希望。

二、《尋夢者》:孤獨而執着的追夢人

現代詩派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出現,有着必然的時代背景和現實因素,一方面是徹底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後,整個民族民主自由精神的張揚和個性解放要求的高張,一方面是繼之而來的大革命失敗所導致的白色恐怖與社會動盪,在血腥的社會現實面前,曾高揚反封建的、民主自由平等旗幟的現代知識分子陷入了普遍的虛無幻滅悲觀情緒中,對於社會發展、個體價值都失去了判斷力,充滿了彷徨無路的失落感。由於缺乏與殘酷現實直接對抗的勇氣,而退回自我內心,用所謂“純詩”的構制來撫慰個體“受傷的靈魂”,發出心靈的哀聲,然而,這樣一羣敏感而脆弱的詩人,又不屑於作郭沫若“狂叫”、“直說”式的“自我表現”,認爲:“一個人在夢裏泄漏自己底潛意識,在詩作裏泄漏隱祕的靈魂,然而也只是像夢一般的朦朧的”,詩歌創作的動機在於“表現自己與隱藏自己之間”, 追求詩情表現的朦朧含蓄美,而詩歌創作充滿暗示、象徵,對個體情緒的表達“幽微精妙”,充滿曲折隱晦的朦朧美的法國象徵派詩歌,無疑極大地暗合了詩人們的審美旨趣,成爲他們創作借鑑的首選。

《尋夢者》中塑造的這個不屈不撓的、以生命的代價來換取夢想實現的“尋夢者”形象,正是詩人所代表的一部分現代知識分子在當時的情緒的集中體現,他們有自己的“夢”,雖然詩人並不明確地知道這“夢”的確切指向和清晰內涵,但它一定代表着人生的光明、希望和一切的美好:“它有天上的雲雨聲,/它有海上的風濤聲,/它會使你的心沉醉。”並堅信“把它在海水裏養九年,/把它在天水裏養九年,”經過不懈的、堅韌的追求和探索之後,“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雖然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時候”,但一定要有“夢”,一定要堅信這“夢”之“花”的“開綻”,這是一個執於理想,且不曾妥協的形象。這個孤獨執着的追夢人形象,代表了當時部分現代知識分子在失望中掙扎、在痛苦裏求索,既憂鬱彷徨、又不懈追求的典型心態。

三、《尋夢者》閱讀提示與指導

本詩最大的特色,不僅在於詩歌感知與表述上的情感物象化,更在於全詩敘事框架的建構和對話式情境的設置,此外,樸素純真的民間意象的引入、清新自然的現代口語的使用和詩人主體現代情緒的滲透,實現了詩歌的整體象徵性。也即,詩人將自己的主體生命感悟投射在淳樸的民間意象“金色的貝”之上,並將之衍生爲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民間故事,通過抒情主體與“你”之間的親切對話,在具體情節的娓娓敘述中,象徵性地實現了對抒情主體情感的完美傳達。

詩歌共八節,每節三行,以敘述性口吻展開,形成一個完整的敘事框架,甫一開篇,詩人直接表白自己對希望的信心:“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第三句則將自己的理想物化爲“無價的珍寶”,即“金色的貝”。以後六節,相繼敘述“珍寶”的所在(“在青色的大海的底裏,/深藏着金色的貝一枚”),要想找到它,必將經歷一個艱辛的旅程(“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而後纔有“珍寶”獲得,“冰山”和“旱海”既是自然界的險阻,更象徵了人生歷程的磨難;“珍寶”的無上價值令人覺得欣慰(“它會使你的心沉醉”),然而尋寶的旅程到此並未結束,要實現“珍寶”的燦爛“開綻”,還需“把它在海水裏養九年,/把它在天水裏養九年”——四個“九年”,暗示了“夢”的難於獲得和實現,在中國民間,“九”代表着至大至極,顯然,“尋夢”的旅程是艱辛而漫長的,然只有經歷了這曲折和磨難,那“金色的貝”才終於吐出了“桃色的珠”,“尋夢者”的理想終於實現了:“一個夢靜靜地升上來了”;最後一節與篇首呼應:“你的夢開出花來了。/你的夢開出嬌妍的花來了”,實現了首尾相連的圓圈式抒情,使抒情主體的情感在統領全詩的基礎上實現了昇華和深化,詩人對理想的執着追求體現無遺。要注意的是,抒情主體在理想的追逐過程中並不一直葆有這樂觀無畏,末句“在你已衰老了的時候”,出現得如此地輕,然而它一下子連接起前面的“當你鬢髮斑斑了的時候,/當你眼睛朦朧了的時候”,讓人涌起無限的傷感:當理想最終實現之時,這“尋夢者”已經衰老了,付出了近乎一生的代價,這理想的追逐之旅中,也有了那麼一點點無奈與疲憊。

詩歌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除了將主體情緒物化爲民間代表美好的意象“金色的貝”、“桃色的珠”外,還表現在現代民間歌謠化口語的使用和對話情境的設置上。全詩八節,每節的前兩句在結構上、語言上都大體一致,如“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裏”,“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懷裏,/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邊”,„„等等,以相同字句的更迭復沓,強化詩歌的音樂性、抒情性,形成民間歌謠般和諧優美的基調,使情緒的表達完美無間地融合在這種基調裏。此外,詩歌中設置了抒情主體與“你”之間的一個對話情境,抒情主體使用了平白樸素的日常化口語,以一種平等親切的敘述口吻,如同長者對晚輩講述故事般,將“尋夢”的艱辛歷程娓娓道來,親切自如而又含蓄蘊藉,將現代人執於理想不懈追求而又不免彷徨感傷的情緒表現得“幽微精妙”。

四、《樂園鳥》:一隻尋求自由和理想的鳥

與《尋夢者》大體創作於同一時期的《樂園鳥》一詩,基本體現了詩人同樣的情緒走向:仍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彷徨、憂傷,仍是在精神的困境中作困獸之鬥,期待着有一天能從“永恆的苦役”中突圍而出。這一隻“樂園鳥”的身上,投射着“尋夢者”的身影,延續着“尋夢者”的靈魂,同樣承載着抒情主體的生命體驗和內在情緒。如果非要比較,我們得說,這一隻“樂園鳥”,在長久的“沒有休止”的、“永恆的苦役”般的飛行中,在上下苦苦的求索裏,有些倦了,有些“寂寞”了,或者,有些頹廢了、迷惘了、絕望了:“翻到那首差不多灌注着作者底整個靈魂的《樂園鳥》,便會有怎樣一副絕望的情景顯在我們眼前!在這小小的五節詩裏,望舒是把幾年前這樣渴望着回返去的‘那個如此青的天’也懷疑了,而發出‘自從亞當夏娃被逐後,/那天上的花園已荒蕪到怎樣了?’的問題來。”作爲戴望舒的摯友,杜衡的這一番話,對於我們理解詩人,理解詩人塑造的這隻泣血飛翔的“樂園鳥”的內涵,顯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爲五千年詩騷傳統裏成長起來的中華子孫,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大詩人屈原那瑰麗雄奇的藝術王國,那孤芳自賞、傲骨錚錚的自由人格,那對人生理想無悔地“上下求索”的精神力量,無不在現代詩人的骨子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他們的創作中,來自屈騷的意象、典故、香草美人時有所見,詩人戴望舒甚至其筆名都取自《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足見屈原及其人格力量對詩人的影響之深。《樂園鳥》中,那隻“飛着,飛着,春,夏,秋,冬,/晝,夜,沒有休止”的“華羽的樂園鳥”,顯在的,亦是從屈子的《離騷》中飛出來的:“吾令風鳥飛騰,繼之以日夜”,體現出現代詩人對自我理想苦苦求索的內在精神與先哲驚人的一致性。然而雖然這隻“樂園鳥”從古代飛來,但既已進入現代時空,自然具備了更多的現代意味,那就是抒情主體不停的自我反省與自審:“這是幸福的雲遊呢,/還是永恆的苦役?”“這是神仙的佳餚呢,/還是爲了對於天的鄉思?”

一方面是對中國傳統優秀詩歌意象和詩歌精神的繼承及繼承後的現代性創新,一方面是對西方現代文化及現代意識的引進,西方聖經文化的“原罪”意識、西方人對於天堂的嚮往和追求,也被詩人引入《樂園鳥》的創作中,這當然不是生硬的捏合與雜揉,而是詩人敏感地尋找到了中西文化兩方在此處的精神契合點——都體現出人類對理想的執着探索和不懈追求,以及要達到理想的彼岸人類必將經受的重重艱難和痛苦,中西文化精神就這樣被詩人成功地整合起來,詩的意境廓大了。然而,“自從亞當,夏娃被逐後”,人類費力心力想要重返的那片天堂、樂土,“那天上的花園已荒蕪到怎樣了?”詩人有對理想彼岸的真誠嚮往,然而又產生了疑問:自己所追尋的,是否就是那光明的前途?是否一定能到達那幸福的彼岸?詩歌因此更富於深刻的現代意味。

五、《樂園鳥》閱讀提示與指導 本詩同樣採用了情感物化的感知與敘述方式:詩中那隻不倦地飛行的“樂園鳥”恰恰就是詩人自身心靈的外化,是主觀情緒的客體對應物。同樣要表達對於人生理想的苦苦追尋,《樂園鳥》依舊沿襲了《尋夢者》將主體情感投射於具體物象的藝術手法,同樣採用了親切自然的心靈對話的方式,以抒情主體對“樂園鳥”的“五問”,承續着屈原詩歌精神中的“天問”,完成了現代知識分子主體的心靈自審和情感自剖。

詩歌在形式上的刻意設置無疑有助於強化這種情感自剖和心靈反省的強度與深度:全詩共四節,每節五句,而每節的第三句都成爲詩眼,強化出在追求理想的人生旅途中一個苦苦思索着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面對“在茫茫的青空中”不懈追求着的“樂園鳥”——也即詩人自己思想的化身,以“華羽的樂園鳥”這一輕輕的呼喚,開始與“樂園鳥”之間反覆的心靈交流,實際上則是主體靈魂的自我反思:這追求理想的過程,“這是幸福的雲遊呢,/還是永恆的苦役?”個體所追求的理想到底是什麼?“是從樂園裏來的呢,/還是到樂園裏去的?”詩人不能給出一個明確的回答;而就在這不能確信的理想的追逐中,“在茫茫的青空中,/也覺得你的路途寂寞嗎?”由於對時代大潮的脫離,現代個體在這孤獨而漫長得似乎看不到盡頭的路途中,不禁感受到了心靈的孤寂無依;假使理想就是那真的“樂園”,那麼,“自從亞當,夏娃被逐後,那天上的花園已荒蕪到怎樣了?”個體的理想是否真的有那麼的美好?是否真的是那理想的彼岸?在反覆的呼喚中,抒情主人公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情感一層層深入,思索一層層強化,將詩人一方面執於理想的求索,另一方面又不時陷入彷徨悲觀的矛盾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杜衡說《樂園鳥》最深切地體現出戴望舒的悲觀,誠哉斯言!

六、孫玉石評《尋夢者》

七、劉孟沐評《樂園鳥》

論戴望舒詩歌的愛情意象及其人生經歷 篇四

新詩研究課程論文

論戴望舒詩歌的愛情意象及其人生經歷 學生姓名 所在專業 所在班級 指導教師

目錄

目錄

中文摘要„„„„„„„„„„„„„„„„„„„„„„„„„„„„„„„„Ⅲ 引言„„„„„„„„„„„„„„„„„„„„„„„„„„„„„„„„„„4

一、初戀中的愛情意象„„„„„„„„„„„„„„„„„„„„„„„„„„5 (一)丁香的意象„„„„„„„„„„„„„„„„„„„„„„„„„„„5 (二)單戀者和樂園鳥的意象„„„„„„„„„„„„„„„„„„„„„„5

二、婚後的愛情意象„„„„„„„„„„„„„„„„„„„„„„„„„„„6 (一)家的意象„„„„„„„„„„„„„„„„„„„„„„„„„„„„6 (二)蝴蝶的意象„„„„„„„„„„„„„„„„„„„„„„„„„„„7 參考文獻„„„„„„„„„„„„„„„„„„„„„„„„„„„„„„„„8

- II

論戴望舒詩歌的愛情意象及其人生經歷

·引言:

艾青在《詩論》中指出:“詩是由詩人對外界所引起的感覺注入了思想情感,而凝結爲意象,終於被表現出來的一種完成的藝術。這種藝術是抒情的,是抒寫人生經驗的。”[1]而戴望舒的詩歌情調大多哀怨、柔婉、感傷,他詩歌中的意象總是能和他現實的生活戴望舒是現代詩人中最善於寫愛情而又風格清綺秀麗的一位。讀戴望舒的詩歌,詩有所聯繫,都有生活的原型。

歌中的意象總是令人傷感,總是勾起讀者心靈深處的回憶,讓讀者總是在他所營造的感情基調上徘徊和哀怨。詩歌依靠意象來傳達思想感情,詩歌中的意象多爲詩人的想象。詩打動了我們,也正是這首詩的意象打動了我們。所以,正是戴望舒詩歌中的那些意象打動了我們的心,使我們產生了共鳴。

戴望舒一生深愛過三個女人,但都以其傾盡感情換取叛離而終結。詩人爲這三個女人留下過愛的詩篇,把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寫進了他的詩裏。其中,戴望舒最愛的是其初戀情人。從他留下的愛情詩中可以看出,他把自己一半的感情奉獻給了他的初戀情人——他好朋友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戴望舒用他詩中的意象,傳遞着他的感情,向讀者述說着他對愛情的感受。他在愛情上的種種挫折和不幸,化成了苦戀意象;他詩中的苦戀意象總是顯得那樣貼切,那樣動人心絃。

--

一、初戀中的愛情意象

(一)丁香的意象

戴望舒的代表作《雨巷》寫於1928年9月。1928年正是戴望舒認識施絳年的那一年。《雨巷》裏多次出現丁香姑娘這個意象,於是很多人推測丁香姑娘就是戴望舒的初戀情人施絳年。據戴望舒的長女戴詠素說:“我表姐認爲,施絳年是‘丁香姑娘’的原型。施絳年雖然比不上我媽以及爸爸的第二任太太楊靜美貌,但是她的個子很高,與我爸爸一米八幾的大高個很相配,氣質與《雨巷》裏那個幽怨的女孩相似。”[2]

“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3]15這樣的冷漠,悽清,又惆悵的情感滿紙淋漓。那個梅雨時節,江南小鎮上一條幽深、狹長、寂靜、懷舊的雨巷裏,一個孤獨落寞的身影,撐着一把油紙傘,在細雨紛飛中彷徨,目光迷離有充滿希望。戴望舒把自己的悲傷寄託在這條巷子裏,幻想着有丁香一樣的姑娘來到自己的身旁。可是他卻迷茫“那丁香一樣的姑娘”,那所謂伊人,她究竟身在何方?他有充滿希望,他希望碰上那個有着“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姑娘。就是她——這個“丁香般的姑娘”,寄託了詩人全部的夢想。這就是詩人戴望舒在《雨巷》裏給我們呈現的夢幻般的意象。

歷來解讀《雨巷》,都將《雨巷》中的意象一一找到象徵的對應點。如以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來象徵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以“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徵美好的理想,詩人把她作爲夢幻中的情人形象,因而對她的苦苦追尋正象徵對理想的上下求索以及求之不得的迷茫和失落;而抒情主人公“我”在這樣的雨巷中孤獨地彷徨,象徵大革命失敗以後,革命知識青年的“歧路之痛”。其實,把《雨巷》視爲情詩也許更貼切些。在《雨巷》中的重要意象,就是戴望舒苦戀的丁香意象。 ·

(二)單戀者和樂園鳥的意象

戴望舒對施絳年的戀情是沒有結果的,但戴望舒卻無法從這份感情仲走出來。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一個可憐的單戀者”[3]30。單戀者詩歌寂寥而蒼涼的意象。詩人在《單戀者》中的表白:“我覺得我是在單戀着,/但是我不知道是戀着誰;/是一個在迷茫着煙水中的國土嗎,/是一枝在靜默中零落的花嗎,/是一位我記不起的陌路麗人嗎?/我不知道。”[3]30詩句中的“迷茫着煙水中的國土”、“靜默中零落的花”、“記不起的陌路麗人”,是詩人苦戀着的對象。這些象徵着作者精神歸宿的意象都是虛無縹緲的,一片模糊朦朧的虛幻意象,襯托了詩人飄忽不定的內心狀態,讓人感受到詩人心境從內到外滲透出的淒涼。

於是,在現實與夢想之間,在生存環境與生命渴求的矛盾衝突中,他開始了艱難的尋夢歷程。詩人幻化成拿《樂園鳥》[3]47裏的樂園鳥“飛着,飛着,春,夏,秋,冬,/晝,夜,沒有休止”,然而“這是幸福的雲遊呢,/還是永恆的苦役”,後又問到:“假設你是從樂園裏來的,/可以對我說嗎,/華羽的樂園鳥,/自從亞當、夏娃被驅逐後,/那天

--

上的花園已荒蕪到怎樣了”?詩人的每個發問都暗示了自己尋夢的痛苦狀態:明知是“永恆的苦役”,也要“,沒有休止”地追求,既清醒於“天上的花園”已經“荒蕪”,又仍然念念不忘,“交織着絕望與對絕望的反抗”。詩人對樂園鳥苦苦飛翔卻能否達到目的地的詢問與擔憂,正好與他自己去法國前後對這份愛情可能有的結果的掂量相應。詩歌中的猶疑、感傷和迷茫正好與詩人在這場戀愛中的不自信有着潛在的呼應。然而,最終詩人得到的只是一顆空洞的心。[4]

戴望舒用自己生命的近六分之一時間去執着地追求他理想的初戀情人,儘管施絳年並未感到被癡情追求的幸福,但我們卻從中感受到了戴望舒感情的分量,一個人對自己感情的負責任的聚積和沉澱,而不是隨意的發散和輕拋。

二、婚後的愛情意象

正因爲戴望舒對施絳年用情太深,無法忘懷,導致他最終苦戀一生。在他以後的婚姻中,施絳年留給她的陰影總是時不時出現,以致他與穆麗娟婚後,很快就冷淡她,不與她說話交流,當她是個局外人。穆麗娟晚年時依然對戴望舒耿耿於懷。穆麗娟說:“我們從來不吵架,很少談談,他是他,我是我。從小家裏只有我一個女孩子,家庭和睦,環境很好,什麼時候都不能有一點點不開心,看戴望舒看不慣,粗魯,很不禮貌。我曾經警告過他,他再壓迫我,我就要和你離婚。戴望舒聽了也沒有說什麼,他對我沒有感情,他的感情給施絳年去了。”[5]戴望舒在追求施絳年的時候,心扉是敞開的,渴望與她交流,併爲之獻上他的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戴望舒要像施絳年解釋自己的感情,以不同的方式抒發自己的感情,努力說服她接受自己的愛,他的感情有強烈的爆發力和深沉的激情,起苦戀意象也出現了相應的變換。

(一)家的意象

他婚後的這段時期詩作較少,具體反映他們幸福生活的詩句主要是他們分手後戴望舒痛苦而深情地追憶過往的幸福而作的《過舊居》:“這帶露臺,這扇窗/後面有幸福的窺望/還有幾架書,兩張牀/一瓶花„„這已是天堂。/我沒有忘記:這是家/妻如玉,女兒如花,/清晨的呼喚和燈下的閒話,/想一想,會叫人發傻,/單聽他們親暱的叫/就夠人整天的驕傲/出門時挺起胸,伸直腰/工作時也擡頭微笑。”[3]67這是戴望舒於妻子女兒在林泉居度過的他一生中最幸福的生活,家庭瑣事中密密麻麻地散發着溫馨,充盈着甜美。1944年3月寫完《過舊居》後,難以釋懷的感情讓他於同年6月再度懷念過去的幸福,並沉重而熱切的囑咐他和穆麗娟唯一的女兒朵朵“記住那些幸福的日子”,記住“我們曾有一個安樂家”。[6]

他自喻的天堂——舊居,卻沒有與留住他的嬌妻。露臺、窗、書架、牀„„這些都引申爲家的意象,這些都是他內心所渴望的那個溫暖的家。可是他對舊情的不捨,這種

--

感情是全天下女人最忌諱的。嬌妻離他而去,愛情離他而去,溫暖的家也離他而去。“而我腳步爲什麼有這樣累?/是否我肩上壓着苦難的歲月,/壓着沉哀,滲透到骨髓,/使我眼睛朦朧,心頭消失了光輝?爲什麼辛酸的感覺這樣新鮮?/好像傷沒有收口,苦味在舌間。/是一個歸途的遊想把我欺騙,/還是災難的日月真橫亙其間。”[3]67原來時曾相識的感覺,突然涌上心頭。

(二) 蝴蝶的意象

戴望舒成家後非常愛自己的妻子女兒,愛自己的家。他去上海找妻子以求和解,卻找到拒絕。他回到香港後,寄錢寫信呼喚妻子的歸來,換來的卻是穆麗娟離婚的決心。在離開妻子和女兒的日子裏,詩人的詩中頻繁地出現“蝴蝶”的意象。他在《白蝴蝶》中寫道“給什麼智慧給我,/小小的白蝴蝶,/翻開了空白之頁,/合上了空白之頁?/翻開的書頁:寂寞/合上的書頁:寂寞。”[3]61戴望舒把自己化作一隻小小的白蝴蝶,蝴蝶的翅膀,一張一合,就像一本翻開有合上的書。這本書,戴望舒卻說它是空白的,什麼都沒有,只透出寂寞。沒有家人在身邊是何等的寂寞。於是,詩人又把自己化作蝴蝶,飛到妻子和女兒身邊。在《我思想》中寫到“我思想,/故我是蝴蝶„„萬年後小花的輕呼/透過無夢無醒的雲霧,/來振憾我斑斕的彩翼。”[3]60在《示長女》中,“你呢,我在草地上追蝴蝶/又摘下鮮花佩在我衣襟。”[3]70蝴蝶這個意象在中國傳統的意象中,總是悲劇的象徵。當然蝴蝶的意象是最美的,人間的愛情也是最美的,從而愛情就和這蝴蝶發生了牽連,自然也感觸於其中情愛的纏綿,但更關注於其中的悽清和結局。魯迅說:“悲劇是把最美的東西撕碎給人看。”[7]這樣說來,蝴蝶的人生就註定是悲劇的了。戴望舒自比蝴蝶,不就是說自己的愛情就是一場梁祝般的愛情悲劇嗎?

--

參考文獻

[1] 艾青。 試論[M ] 。 南京: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0 [2] 陳桔。 順着雨巷·尋找戴望舒[ N ] 。 意林, 2007,(3):15 [3] 戴望舒。 戴望舒精選集[ M ] 。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 [4] 李想。 戴望舒的詩歌創作與人生[J] 。 文學教育, 2011, ( 6 ):100 [5] 王文彬。 雲鎖煙埋這幸福是短暫的——戴望舒和穆麗娟[J]。 新聞學史料, 1995,( 3 ):88 [6] 馬星慧, 孟永林。 “幸福的雲遊”和“永恆的苦役”——試論戴望舒的苦戀與苦吟[ J] 。 天水師範學院學報, 2005(4)

[7] 魯迅。 再論雷峯塔的倒掉——新編魯迅雜文[ M] 。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

--

戴望舒的詩 篇五

深閉的園子

五月的園子

已花繁葉滿了,

濃蔭裏卻靜無鳥喧。

小徑已鋪滿苔蘚,

而籬門的鎖也鏽了——

主人卻在迢遙的太陽下。

在迢遙的太陽下,

也有璀燦的園林嗎?

陌生人在籬邊探首,

空想着天外的主人。

戴望舒的詩 篇六

在你的眼睛的微光下

在你的眼睛的微光下

迢遙的潮汐升漲:

玉的珠貝,

青銅的海藻。。。。。。

千萬尾飛魚的翅,

剪碎分而複合的

頑強的淵深的水。

無渚崖的水,

暗青色的水;

在什麼經緯度上的海中,

我投身又沉溺在

以太陽之靈照射的諸太陽間,

以月亮之靈映光的諸月亮間,

以星辰之靈閃爍的諸星辰間,

於是我是彗星,

有我的手,

有我的眼,

並尤其有我的心。

我唏曝於你的眼睛的

蒼茫朦朧的微光中,

並在你上面,

在你的太空的鏡子中

鑑照我自己的

透明而畏寒的

火的影子,

死去或冰凍的火的影子。

我伸長,我轉着,

我永恆地轉着,

在你永恆的周圍

並在你之中。。。。。。

我是從天上奔流到海,

從海奔流到天上的江河,

我是你每一條動脈,

每一條靜脈,

每一個微血管中的血液,

我是你的睫毛

(它們也同樣在你的

眼睛的鏡子裏顧影)

是的,你的睫毛,你的睫毛,

而我是你,

因而我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