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早發白帝城賞析(共28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28篇《早發白帝城賞析》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早發白帝城賞析》相關的範文。

早發白帝城賞析(共28篇)

篇一:李白《早發白帝城》賞析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與杜甫並稱爲“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樑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爲崇高的地位。

篇二:李白《早發白帝城》賞析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翻譯】早晨才辭別了五彩雲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時間就回到了千里之遙的江陵,白帝城在山上,地勢高峻,從江上回望白帝城,猶如在彩雲之間千里是舉整數而言。只聽的兩岸山間猿啼的聲音連續不停,就在這啼過不停的猿聲中,輕快的船已經從重重疊疊的高山峻嶺中的江面駛過了。

【簡析】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寫下了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愉悅的心情。“朝辭白帝彩雲間”,首句寫詩人的回想,點出開船的時間是早晨,地點是白帝城。“彩雲間”是寫白帝城的高。彩雲繚繞與詩人遇赦的喜悅之情十分和諧。 “千里江陵一日還”,次句寫詩人的意願,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達。詩人用誇張的手法,寫了長江一瀉千里之勢,同時也抒發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繪輕舟快駛的情形。“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兩岸猿猴的.叫聲還沒停止,可那輕快的小船已經駛過了千山萬嶺。這兩句詩人先寫猿聲,後寫輕舟,用一個“已”字把“啼不住”和“過萬重山”聯結起來,借猿聲迴響襯托輕舟的快捷,這種修辭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詩人急欲東歸的心情,洋溢於詩的明快的節奏之中。

全詩寫景抒情,寫的是輕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輕快愉悅之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篇三:《早發白帝城》釋義及賞析

《早發白帝城》釋義及賞析

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參考翻譯

譯文

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雲繚繞,如在雲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到達。

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迴盪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蕩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譯文二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註釋

⑴發:啓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爲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

⑵朝:早晨。辭:告別。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彷彿聳入雲間。

⑶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裏,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還:歸;返回。

⑷猿:猿猴。啼:鳴、叫。住:停息。

⑸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參考賞析

首句“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爲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彩雲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雲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暝轉爲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着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裏,巧妙的地方在於那個“還”字上。“還”,歸來的意思。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如同回鄉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讀者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爲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爲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猿啼聲不止一處,山影也不止一處,由於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爲“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爲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清代桂馥稱讚:“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爲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爲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船的快速讀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看這首詩的氣勢的豪爽,筆姿的駿利,還不能完備地理解全詩。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歡悅。快船快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餘地。爲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 “還”、“山”來作韻腳,使全詩顯得格外悠揚、輕快,回味悠長。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此詩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下江陵》。

前人曾認爲這首詩是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而根據“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意,李白曾從江陵上三峽,因此,這首詩應當是他返還時所作。

篇四:早發白帝城 李白賞析

早發白帝城 李白賞析

《早發白帝城》由李白創作,這首詩運用誇張的手法和通俗的語言,竭力描述了長江水流之急,小船的輕快,並藉此抒發了詩人流放遇赦的輕鬆、喜悅的心情。

《早發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註解】

(1)白帝城:在今重慶市奉節縣城東白帝山上。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爲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前人曾認爲這首詩是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而根據“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意,李白曾從江陵上三峽,因此,這首詩應當是他返還時所作。

(2)朝:早晨。

(3)辭:告別。

(4)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彷彿聳入雲間。

(5)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裏,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6)還:返回。

(7)猿:猿猴。

(8)啼:鳴、叫。

(9)住:停息。

(10)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翻譯】

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雲繚繞,如在雲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到達。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迴盪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蕩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韻譯】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創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所以詩題,此詩也叫《下江陵》。全詩寫景抒情,寫的是輕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輕快愉悅之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評析】

“朝辭白帝彩雲間”氣勢不凡,深得李白奔放之風。高高的白帝城矗立白雲霞光中的'形象展現眼前。一個“辭”字擬人了白帝城,傳神,難怪大散文家餘秋雨小時候讀到這句詩時把白帝想象成一個穿着白袍的長者了,“辭”字隱含詩人對山水一貫引爲知己的態度(可參看我的以前賞析李白的作品類),也表現了詩人欣喜情態。

“千里江陵一日還”,詩人慣用誇張的藝術手法,言船行極快,反映了詩人舒暢自由的心情。

“兩岸猿聲啼不盡”,此猿聲當不是悲啼,有前人說此句借悲哀的猿啼反襯詩人的喜悅之情,很是牽強。從整首詩看,詩人融情與景,情景渾然一體,不存在反襯、“以衰寫樂”與整體氣氛相違背的藝術手法的運用,“反襯說”在這裏很不和諧,如果是反襯,應該把猿聲寫的更悲切纔對,但在翻譯上顯然不通。合理的翻譯應該是“兩岸猿聲不停,平時感覺悲涼這時卻沒有,反而感到有些清脆了”,實際上還是融情與景,詩人的愉悅心情沖淡了猿聲的悲涼。

“輕舟已過萬重山”,和“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寫法一樣,但更加顯得詩人心情之輕鬆,一幅“輕舟”順流直下,輕飄飄的越過“萬重山”的動態畫面猶在眼簾,讓人無限輕鬆。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唐朝另一位詩人登科後曾寫詩云:“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其藝術手法和此詩相近,心情也大約可同李白此時心情。

全詩無一處寫情,又處處含情,王國維雲:“不知何者爲我,何者爲物”,此詩就是這樣,我和物渾然一體,無法分辨了。

【講解】

全詩四句全在一個“流”字,以體現詩人遇赦之後,從此海闊天空的爽快心情。

首句“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爲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彩雲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雲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冥轉爲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着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裏,巧妙的地方在於那個“還”字上。“還”,歸來的意思。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如同回鄉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讀者細細玩味。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第三句的境界更爲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爲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猿啼聲不止一處,山影也不止一處,由於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爲“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爲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清代桂馥稱讚:“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爲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爲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船的快速讀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看這首詩的氣勢的豪爽,筆姿的駿利,還不能完備地理解全詩。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歡悅。快船快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餘地。爲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來作韻腳,使全詩顯得格外悠揚、輕快,回味悠長。[4] 前人對這首詩好評如潮,如楊慎《升庵詩話》:“驚風雨而泣鬼神矣。”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詩醇》卷七:“順風揚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筆墨間亦有神助。三四設色托起,殊覺自在中流。”丁龍友評價:“此是神來之調。”吳昌琪《刪訂唐詩解》卷一三:“插猿聲一句,佈景着色之。”應時《李詩緯》卷四:“等閒道出,卻使人揣摩不及。”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被人們視若珍品。

這首詩的名句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有學者認爲,“兩岸猿聲啼不住”是隱喻李亨兄弟相殘。

篇五:《早發白帝城》李白賞析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註釋

1、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2、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縣。

3、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

譯文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

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賞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篇六:早發白帝城原文賞析

1、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2、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縣。

3、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

【韻譯】: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

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評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篇七:早發白帝城詩詞賞析

1.白帝城:在今重慶市奉節縣城東白帝山上。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爲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前人或以此詩爲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細審“千里江陵一日還”詩意,可知曾從江陵上三峽,此當爲返還之作。應是乾元二年(759)被流放夜郎途中,到白帝城時忽遇赦命,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

2.朝:早晨。

3.辭:告別。

4.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彷彿聳人云間。

5.還:返回。

6.啼:鳴、叫。

7.住:停息。

篇八:早發白帝城詩詞賞析

首句“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爲全篇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不寫白帝城之極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聲)目(萬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冥轉爲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着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暫作懸殊對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處卻在那個“還”字上―“還”,歸來也。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儼如回鄉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爲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們不妨可以聯想乘了飛快的汽車於盛夏的長晝行駛在林蔭路上,耳聽兩旁樹間鳴蟬的經驗。夫蟬非一,樹非一,鳴聲亦非一,而因車行人速,卻使蟬聲樹影在耳目之間成爲“渾然一片”,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爲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是何等暢快而又興奮啊!清人桂馥讀詩至此,不禁讚歎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爲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爲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重履康莊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歡悅。快船快意,使人神遠。

1.早發白帝城詩詞賞析

2.關於春天的古詩1000首

3.小學生春天的古詩大全

4.2016空軍地勤年終總結

篇九:早發白帝城古詩賞析

早發白帝城古詩賞析

原文: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及註釋

譯文一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雲繚繞,如在雲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到達。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迴盪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蕩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譯文二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查看全文...

鑑賞

全詩四句全在一個“流”字,以體現詩人遇赦之後,從此海闊天空的輕鬆與喜悅的心情。首句“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爲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彩雲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雲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查看全文...

創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此詩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下江陵》。前人曾認爲這首詩是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而根據“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意,...查看全文...

篇十:早發白帝城古詩全文賞析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寫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此詩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下江陵》。前人曾認爲這首詩是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而根據“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意,李白曾從江陵上三峽,因此,這首詩應當是他返還時所作。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爲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作品鑑賞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看這首詩的`氣勢的豪爽,筆姿的駿利,還不能完備地理解全詩。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歡悅。快船快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餘地。爲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來作韻腳,使全詩顯得格外悠揚、輕快,回味悠長。

篇十一:唐詩早發白帝城賞析

唐詩早發白帝城賞析

原文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註釋

1、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2、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縣。

3、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

譯文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

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賞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篇十二:《早發白帝城》李白古詩賞析

《早發白帝城》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篇十三:早發白帝城古詩意思和賞析

整體賞析

首句“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爲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彩雲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雲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暝轉爲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着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篇十四:李白詩《早發白帝城》翻譯賞析

李白詩《早發白帝城》翻譯賞析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作品賞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後世紀念:

墓地

李白墓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太白鎮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位置東經118。30‘52”,北緯31。29’35.4”,墓葬海拔12.8米。墓葬附近地貌爲江南丘陵,東高西低,東面爲當塗縣海拔372米的第二高峯青山主峯,李白墓處於青山西麓隴地上,坐北朝南。2006年05月25日,李白墓作爲唐代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紀念館

江油市李白紀念館是爲了紀念唐代偉大詩人李白而修建的名人博物館,位於江油市區風景秀麗的昌明河畔,佔地四萬餘平方米。籌備於1962年,1982年正式開館。館內收藏有歷代李白詩集版本、歷代名家書畫精品等文物資料4000餘件,其中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宋慶齡等黨和領導人的手跡以及仇英、祝枝山、張大千、傅抱石、潘天壽等名家巨擘的作品皆堪稱國之瑰寶。2009年被中宣部命名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5·12”特大地震重建後的李白紀念館在保留了園林式唐代建築風貌基礎上,還擴大了陳列體量。重建後的李白紀念館較之過去,建築佈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主要由紀念展示區、文物保護陳列區、李白文化研究交流區、李白文化普及區和旅遊諮詢服務區組成。

篇十五:李白《早發白帝城》原文及賞析

李白《早發白帝城》原文及賞析

早發白帝城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作品註釋:

(1)白帝城:在今重慶市奉節縣城東白帝山上。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爲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前人曾認爲這首詩是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而根據“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意,李白曾從江陵上三峽,因此,這首詩應當是他返還時所作。

(2)朝:早晨。

辭:告別。

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彷彿聳入雲間。

(3)江陵:今湖北江陵縣。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或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裏,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或瀑)多生怪柏,懸泉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還:返回。

(4)猿:猿猴。

(5)啼:鳴、叫。

住:停息。

(6)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賞析:

全詩四句全在一個“快”字,以體現詩人遇赦之後,從此海闊天空的爽快心情。

首句“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爲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彩雲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雲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冥轉爲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着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裏,巧妙的地方在於那個“還”字上。“還”,歸來的意思。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如同回鄉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讀者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爲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爲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猿啼聲不止一處,山影也不止一處,由於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爲“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爲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清代桂馥“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爲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爲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船的快速讀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看這首詩的氣勢的豪爽,筆姿的駿利,還不能完備地理解全詩。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歡悅。快船快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餘地。爲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來作韻腳,使全詩顯得格外悠揚、輕快,回味悠長。

這首有名的七絕,不無誇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美輪美奐,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前人對這首詩好評如潮,如楊慎《升庵詩話》:“驚風雨而泣鬼神矣。”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詩醇》卷七:“順風揚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筆墨間亦有神助。三四設色托起,殊覺自在中流。”丁龍友評價:“此是神來之調。”吳昌琪《刪訂唐詩解》卷一三:“插猿聲一句,佈景着色之。”應時《李詩緯》卷四:“等閒道出,卻使人揣摩不及。”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被人們視若珍品。

篇十六:李白《早發白帝城》譯文和賞析

李白《早發白帝城》譯文和賞析

《早發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詩人是把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爲一體來表達的。全詩無不誇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註釋譯文】

⑴發:啓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爲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

⑵朝:早晨。辭:告別。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彷彿聳入雲間。白帝:今四川省奉節縣東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於長江上游。

⑶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酈道元《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裏,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還:歸;返回。

⑷猿:猿猴。啼:鳴、叫。住:停息。

⑸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文學賞析】

首句“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爲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彩雲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雲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暝轉爲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着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裏,巧妙的地方在於那個“還”字上。“還”,歸來的意思。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 字卻親切得如同回鄉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讀者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爲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爲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猿啼聲不止一處,山影也不止一處,由於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爲“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爲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清代桂馥稱讚:“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爲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爲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船的快速讀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看這首詩的氣勢的豪爽,筆姿的駿利,還不能完備地理解全詩。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歡悅。快船快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餘地。爲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來作韻腳,使全詩顯得格外悠揚、輕快,回味悠長。

篇十七:李白經典詩詞早發白帝城賞析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赦書,驚喜交加,旋即放舟東下江陵,故詩題一作“下江陵”。此詩抒寫了當時喜悅暢快的心情。

首句“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爲全篇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不寫白帝城之極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聲)目(萬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冥轉爲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着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暫作懸殊對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處卻在那個“還”字上—“還”,歸來也。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儼如回鄉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爲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們不妨可以聯想乘了飛快的汽車於盛夏的長晝行駛在林蔭路上,耳聽兩旁樹間鳴蟬的經驗。夫蟬非一,樹非一,鳴聲亦非一,而因車行人速,卻使蟬聲樹影在耳目之間成爲“渾然一片”,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爲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是何等暢快而又興奮啊!清人桂馥讀詩至此,不禁讚歎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爲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爲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重履康莊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歡悅。快船快意,使人神遠。後人贊此篇謂:“驚風雨而泣鬼神矣”(楊慎《升庵詩話》)。千百年來一直爲人視若珍品。爲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作韻腳,讀來是那樣悠揚、輕快,令人百誦不厭。

篇十八:李白經典詩詞早發白帝城賞析

本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篇十九:《早發白帝城》的詩詞賞析

《早發白帝城》的詩詞賞析

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唐代: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清晨告別五彩雲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達。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迴盪,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譯文二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註釋

發:啓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爲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

朝:早晨。辭:告別。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彷彿聳入雲間。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或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裏,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還:歸;返回。

猿:猿猴。啼:鳴、叫。住:停息。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賞析

唐代安史之亂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哼留討安祿山,不久,李哼既位,史唐肅宗。玄宗又曾命令兒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萬人,自樹一幟,肅宗懷疑他爭奪帝位,已重兵相壓,李磷兵敗被殺。李白曾經參加過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貴州遵義),當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內)的時候,肅宗宣佈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籠的鳥一樣,立刻從白帝城東下,返回江陵(今湖北荊州)。

“朝辭白帝彩雲間”“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爲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彩雲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雲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暝轉爲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着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裏,巧妙的地方在於那個“還”字上。“還”,歸來的意思。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如同回鄉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讀者細細玩味。

“兩岸猿聲啼不住”的境界更爲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爲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猿啼聲不止一處,山影也不止一處,由於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爲“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爲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清代桂馥稱讚:“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輕舟已過萬重山”爲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爲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船的快速讀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這首詩寫的是從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內的行程情況,主要突出輕快,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輕快。李白以58歲的年齡,被流放夜郎,拋妻別子,走向長途,忽然遇赦,得以歸家,心裏自然十分高興。在詩中李白沒有直接抒情,但是讀了他對行程的描寫,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興奮的情緒。

篇二十:《早發白帝城》的翻譯及賞析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前言】

《早發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爲一體來表達的。全詩無不誇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註釋】

⑴發:啓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爲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

⑵朝:早晨。辭:告別。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彷彿聳入雲間。

⑶白帝:今四川省奉節縣東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於長江上游。

⑷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裏,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⑸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還:歸;返回。

⑹猿:猿猴。啼:鳴、叫。住:停息。

⑺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翻譯】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賞析】

首句“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爲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彩雲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雲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暝轉爲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着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裏,巧妙的地方在於那個“還”字上。“還”,歸來的意思。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如同回鄉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讀者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爲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爲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猿啼聲不止一處,山影也不止一處,由於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爲“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爲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清代桂馥“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爲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爲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船的快速讀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看這首詩的氣勢的豪爽,筆姿的駿利,還不能完備地理解全詩。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歡悅。快船快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餘地。爲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來作韻腳,使全詩顯得格外悠揚、輕快,回味悠長。

篇二十一:早發白帝城 / 白帝原文及賞析

李白〔唐代〕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

清晨告別五彩雲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達。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迴盪,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譯文二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註釋

發:啓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爲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朝:早晨。辭:告別。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彷彿聳入雲間。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裏,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還:歸;返回。猿:猿猴。啼:鳴、叫。住:停息。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賞析

唐代安史之亂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留討安祿山,不久,李亨既位,史唐肅宗。玄宗又曾命令兒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萬人,自樹一幟,肅宗懷疑他爭奪帝位,已重兵相壓,李磷兵敗被殺。李白曾經參加過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貴州遵義),當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內)的時候,肅宗宣佈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籠的鳥一樣,立刻從白帝城東下,返回江陵(今湖北荊州)。此詩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白帝下江陵”。

此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全詩把詩人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爲一體,運用誇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朝辭白帝彩雲間”“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爲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彩雲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雲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暝轉爲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着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裏,巧妙的地方在於那個“還”字上。“還”,歸來的意思。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如同回鄉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讀者細細玩味。

“兩岸猿聲啼不住”的境界更爲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爲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猿啼聲不止一處,山影也不止一處,由於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爲“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爲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清代桂馥稱讚:“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輕舟已過萬重山”爲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爲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船的快速讀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這首詩寫的是從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內的行程情況,主要突出輕快,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輕快。李白以58歲的年齡,被流放夜郎,拋妻別子,走向長途,忽然遇赦,得以歸家,心裏自然十分高興。在詩中李白沒有直接抒情,但是讀了他對行程的描寫,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興奮的情緒。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與杜甫並稱爲“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爲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篇二十二:李白《早發白帝城》古詩賞析

《早發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爲一體來表達的。全詩無不誇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早發白帝城》原文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翻譯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早發白帝城》註釋

發:啓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

朝:早晨。辭:告別。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彷彿聳入雲間。

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

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還:歸;返回。

猿:猿猴。啼:鳴、叫。住:停息。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篇二十三:李白《早發白帝城》古詩賞析

《早發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爲一體來表達的。全詩無不誇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文學鑑賞

首句“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爲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彩雲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雲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暝轉爲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着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裏,巧妙的地方在於那個“還”字上。“還”,歸來的意思。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如同回鄉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讀者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爲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爲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猿啼聲不止一處,山影也不止一處,由於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爲“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爲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清代桂馥稱讚:“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爲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爲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船的快速讀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看這首詩的氣勢的豪爽,筆姿的駿利,還不能完備地理解全詩。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歡悅。快船快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餘地。爲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來作韻腳,使全詩顯得格外悠揚、輕快,回味悠長。

名人鑑賞

前人對這首詩好評如潮,如楊慎《升庵詩話》:“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詩醇》卷七:“順風揚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筆墨間亦有神助。三四設色托起,殊覺自在中流。”丁龍友評價:“此是神來之調。”

吳昌琪《刪訂唐詩解》卷一三:“插猿聲一句,佈景着色之。”應時《李詩緯》卷四:“等閒道出,卻使人揣摩不及。”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被人們視若珍品。

這首詩的名句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有學者認爲,“兩岸猿聲啼不住”是隱喻李亨兄弟相殘。

篇二十四: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原文賞析

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原文賞析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註釋]

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山上。它下臨長江,距三峽西口夔門極近。白帝山雖不高峻,但從江船仰望,卻彷彿城接雲霞。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爲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前人或以此詩爲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細審“千里江陵一日還”詩意,可知曾從江陵上三峽,此當爲返還之作。應是乾元二年(759)被流放夜郎途中,到白帝城時忽遇赦命,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

辭:別,離開。這裏指出發。

白帝:白帝城。

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彷彿聳人云間。

千里:白帝城到江陵約六百餘里,這兒說千里,是大略的.說法,形容兩地相距之遠。

江陵:今湖北江陵縣。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水經注》卷三四《江水》“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裏,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啼:鳴叫,猿的叫聲象啼哭。

輕舟:指載得輕行得快的船。

篇二十五:李白詩《早發白帝城》原文翻譯及賞析

李白詩《早發白帝城》原文翻譯及賞析

李白《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賞析: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赦書,驚喜交加,旋即放舟東下江陵,故詩題一作“下江陵”.此詩抒寫了當時喜悅暢快的心情。

首句“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爲全篇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不寫白帝城之極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聲)目(萬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冥轉爲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着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暫作懸殊對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處卻在那個“還”字上-“還”,歸來也。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 “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儼如回鄉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爲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們不妨可以聯想乘了飛快的汽車於盛夏的長晝行駛在林蔭路上,耳聽兩旁樹間鳴蟬的經驗。夫蟬非一,樹非一,鳴聲亦非一,而因車行人速,卻使蟬聲樹影在耳目之間成爲“渾然一片”,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爲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是何等暢快而又興奮啊!清人桂馥讀詩至此,不禁讚歎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爲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爲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重履康莊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歡悅。快船快意,使人神遠。後人贊此篇謂:“驚風雨而泣鬼神矣”(楊慎《升庵詩話》)。千百年來一直爲人視若珍品。爲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作韻腳,讀來是那樣悠揚、輕快,令人百誦不厭。

篇二十六:李白《早發白帝城》賞析及閱讀答案

《早發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

《早發白帝城》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篇二十七:李白《早發白帝城》賞析及閱讀答案

首句“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爲全篇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不寫白帝城之極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聲)目(萬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冥轉爲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着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暫作懸殊對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處卻在那個“還”字上—“還”,歸來也。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儼如回鄉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爲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們不妨可以聯想乘了飛快的汽車於盛夏的長晝行駛在林蔭路上,耳聽兩旁樹間鳴蟬的經驗。夫蟬非一,樹非一,鳴聲亦非一,而因車行人速,卻使蟬聲樹影在耳目之間成爲“渾然一片”,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爲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是何等暢快而又 興奮啊!清人桂馥讀詩至此,不禁讚歎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爲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爲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重履康莊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歡悅。快船快意,使人神遠。後人贊此篇謂:“驚風雨而泣鬼神矣”(楊慎《升庵詩話》)。千百年來一直爲人視若珍品。爲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作韻腳,讀來是那樣悠揚、輕快,令人百誦不厭。

《早發白帝城》閱讀題目

1.詩的前兩句酈道元在《三峽》中寫的“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寫出了三峽水流_______的特點。(1分)

2.“輕舟已過萬重山”中“輕”字用得極妙,請做簡要賞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第②段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_______的特點;文章第④段與詩中_______一句相對應。

篇二十八:李白《早發白帝城》賞析及閱讀答案

1.湍急

2“輕”字既寫出了船的輕快,也寫出了詩人的輕鬆和喜悅。

3湍急 兩岸猿聲啼不住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早發白帝城》李白古詩欣賞

2.李白《早發白帝城》譯文和賞析

3.唐詩三百首之《早發白帝城》

4.李白《早發白帝城》唐詩

5.《早發白帝城》李白唐詩鑑賞

6.李白詩詞《早發白帝城》的詩意賞析

7.李白《早發白帝城》賞析

8.唐詩《早發白帝城》

9.李白《早發白帝城》賞析及閱讀答案

10.《早發白帝城》唐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