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19袁隆平的事蹟 袁隆平的故事(精品多篇)

2019袁隆平的事蹟 袁隆平的故事(精品多篇)

袁隆平的事蹟材料 篇一

“讓更多的人吃飽”袁隆平91歲離開。大師隕落,全世界哀悼。他的去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也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國家的脊樑”將被我們永遠銘記。

傑出貢獻改變世界。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受人尊敬和愛戴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研究的先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家。他發明了“三系”雜交秈稻,成功開發了“兩系”雜交水稻,建立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幾十年來,他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爲中國的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應做出了巨大貢獻。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世界60%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是顯著的,“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學術態度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大學生,飽受困難和挫折。無論什麼情況,他的身體裏總是流淌着祖國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裏。他還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級雜交稻的巔峯。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敗、挫折。他一直埋頭苦幹,不怕吃苦,闖出一片新天地。他的那句“科研怎麼會失敗?”一直激勵着無數科學家參與遊戲科學競賽;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也不要怕別人說你不落俗套”一直激勵着青年學生勇闖創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爲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曾因爲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然選擇普通的車子下試驗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後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種子優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爲科技興國而戰,未來可期。

袁隆平的事蹟材料 篇二

昨天下午,媽媽和大姨在討論袁隆平爺爺逝世的消息,我不知道袁隆平爺爺是誰?於是我問媽媽,媽媽說:“袁隆平爺爺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爺爺最初從事的是紅薯育種研究教學,但當時國家糧食非常短缺,於是他轉而從事國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種。雖然我們這裏不種水稻,也不種旱稻,但對搞農業的科學家就是熱愛,農民的心底裏感恩於農業科學家的奉獻,老一代的人們普遍務實,不慕名利,因爲他們捱過餓,知道什麼最爲重要,除了國家安全便是國家糧食的充足,爺爺那一代人特別的珍惜糧食,珍惜每一粒米。

袁隆平爺爺的故事讓我明白成功是要拿汗水和心血交換來的。同時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和靈感才能做出卓越的成就。相信袁隆平爺爺的故事感動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激勵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就讓我們這些早晨八點鐘的太陽去創造屬於我們的美好未來吧。

當你吃着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也許你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不,我會想到“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以後我們要做到不隨便浪費一粒糧食便是對逝者最大的告慰。袁隆平爺爺,雖隔千里,但祝您一路走好!

關於袁隆平的故事 篇三

中國最富有的“赤貧者”

跟袁隆平很親近的人說,袁隆平穿着很隨便,一點也不講究。

有一段時間,他的購物慾非常強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場去購物。可他有一個“怪癖”,專挑便宜貨買,價錢高的東西他不感興趣。有一天,他與夫人鄧哲逛商場,看到貨櫃裏有打折到10塊錢一件的襯衫,他說,太便宜了,加2塊吧,12塊一件。售貨員笑着說,你這位同志真怪,人家買東西討價還價,你卻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氣買了10多件,“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髒了。”他對夫人笑笑說。深知他生活習性的鄧哲不多說什麼,只報以莞爾一笑。

他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他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錢,什麼意大利的“老人頭”、“鱷魚”牌等大牌服飾,他覺得這些昂貴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國頗具權威的評估機構報告稱,袁隆平的身價爲一千多億。如此看來,就個人的物質財富而言,除了他腦袋裏的智慧和知識值錢,袁隆平確實是中國最富有的“赤貧者”了。

然而這位最富有的“赤貧者”對自己清心寡慾,卻對社會極慷慨、極具憂患意識,至今,他將所獲的12.5萬美元世界糧食獎的獎金,捐贈給了由他發起成立的科技獎勵基金會,以扶掖新人……

袁隆平的事蹟材料 篇四

“穿梭在田間壟畝,凝視着子孫千秋,60年汗水灌出一片金色的沃土,91歲高齡締造出一派綠色的希望,在精明的世界甘願做一個“頑愚”的癡者,把一生奉獻給人類的溫飽;在貪閒的世間甘願做一個永恆的“行者”,用一生追逐科技前沿,袁隆平就是這樣的一位耕耘者,在科谷飄香中,讓自己成爲一個傳奇。”這是國家給袁老的頌詞,也是袁老的生平事蹟,可誰又想到這樣一位“國寶”級的傳奇之士,在5月22日13點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爺爺的一生,是勤勞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他的一生只爲他的水稻夢,如今,夏日的豐收之際,他卻突然離開了人世。在他出生的那個年代,民不聊生大饑荒的陰霾籠罩在中華大地上餓殍遍地的悽慘景象深深刺痛了袁隆平爺爺的心。當時的袁隆平爺爺還是一位教師,他萌生了一個念頭,培養人工雜交水稻。他暗下決心,要讓每個中國人都能吃飽飯。當時美國和日本的雜交水稻都失敗了,很多科學家都不相信雜交水稻能夠成功,袁隆平爺爺頂着輿論的壓力,在歷經13年後,終於成功選日出雜交水稻新品種。直到2004年,全國20%的水稻都採用了袁隆平爺爺的雜交水稻技術,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

2017年,袁隆平爺爺領導的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取得了重大的技術突破,海水稻測產成功;2018年袁隆平爺爺領導的團隊在熱帶沙漠實驗種植水稻成功;2019年,袁隆平爺爺超級稻“超優1000”,在重慶大足區市政成功,平均每畝產達903。9公斤。袁隆平爺爺一次又一次突破極限,儘管她早已名滿天下,但他仍爲“禾下乘涼夢”而努力着。

緬懷袁隆平爺爺,願袁老在天之靈一切安好。

袁隆平的事例 篇五

以史爲鑑之七十年代:袁隆平——建國以來貢獻最大的農學家。

據老一輩說,真正重新吃飽飯,是在七十年代末,以前的稻子是高高的,風一吹就倒,換了矮水稻以後,糧食真是翻了出來。

”袁隆平的水稻南優2號,比以前的水稻單產增產20%,於1973年研究成功,1976年開始推廣。

八十年代,國際組織給他的獎項多得像米粒一樣。

中國有九億農民,他一個人,相當於幹了兩億農民的活。

有人預估,他的種子共創造效益5600億美元。

假設其中分零頭給他,那麼他的資產就會大致與世界首富卡洛斯·斯利姆·埃盧590億美元相當。

那麼袁隆平的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截至1998年,袁隆平的月工資才1600元。

由於他做人老實本分,1953年被分配到偏遠落後的湘西雪峯山麓安江農校教書。

在那裏,才華橫溢的袁隆平的職稱一直沒有提升,工資一直原地踏步,房子依舊窄小陰暗,向上爬的機會被他那些會拍領導馬屁的同事搶走了。

他唯一的幸運是研究水稻。

1979年,美國圓環種子公司總經理威爾其驚歎中國的水稻成就,向中國農業部的官員諮詢雜交水稻的發明人是誰,他要簽約用高價向發明人申請專利使用權。

對此,中國種子公司官員義正言辭地回答說,這個發明專利權屬中國國家擁有,農業部種子公司就是代表國家享有這一權利的唯一代表,要探討雜交水稻技術轉讓問題,無須再找“別人”。

1980年,圓環種子公司向中國種子公司支付當時可謂是天價的20萬美元首期專利轉讓費,袁隆平一分未得。

1980年,爲配合本次專利轉讓活動,袁隆平以專家身份出訪美國做了四個月的技術指導。

回國後,他所得的工資數千美元,被農業部悉數收繳,然後重新發給他每天20元人民幣的出國補貼。

1981年,國家科委、農委重獎雜交水稻發明人10萬元獎金。

但單位轉手分下來以後,袁隆平僅得5000元。

2000年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000998)”在深交所上市。

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一個個蠟黃臉色的水腫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5尺之軀也直接經歷了飢餓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嚴酷的現實,他輾轉反側不能安睡。

他想起舊社會,人民受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受戰爭的痛苦,缺衣少食,流離失所。

今天,人民當家作主人,但仍未擺脫飢餓對人們的威脅。

他決心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用學過的專業知識,儘快培育出畝產過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種,讓糧食大幅度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飢餓。

袁隆平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袁隆平的事蹟材料 篇六

近日,一篇公號文章《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讓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朋友圈獲得了一波“新流量”。

首先,“請暫時遺忘袁隆平”,這個論題根本立不住腳。憑何讓人們忘記袁隆平,又如何可以讓人們忘記袁隆平?“吃水不忘打井人”,今天我們吃着袁隆平培育出的大米,你又讓我們忘記袁隆平,除了忘恩負義,世上有這樣的人嗎?

其實,公號文章只是想說明: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實;“給我們米飯吃”的人,除了袁隆平還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過度放大”,應該被“暫時遺忘”,把“舞臺”留給其他科學家。真是豈有此理!我們不否認,“給我們米飯吃”的人不止是袁隆平一人,但僅僅是因此,我們就該忘記袁隆平嗎?再說,現在是創新創造的時代,“舞臺”就擺在每個人面前,用一句廣告語來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廣。”“舞臺”豈是給讓出來的?君不見,佔着茅坑不拉屎、在學術榮譽上殫心竭慮地造假者比比皆是,卻不思如何作爲,難道是社會沒有給他們“舞臺”嗎?

再說,袁隆平是誰?相信多數的中國人都知道,他就是聞名中外的“雜交水稻之父”。但這個“榮譽”絕不是吹出來、誇出來的,而是他數十年孜孜不倦、潛心研究,用勤奮努力的汗水換來的。袁隆平是我國第一個發現水稻雜交優勢現象的科學家,他1971年找到雄性不育系,1974年找到三系配套模式,此後成立“全國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1976年我國就實現了三系配套大規模製種,不到6年時間完成這些工作,速度之驚人,難道這些是能夠讓出來的嗎?袁隆平的敏銳洞察力、超強組織力和堅定執行力,業界無不佩服,這也不是可以讓出來的。

我們不妨看看央視《感動中國》節目給袁隆平的一段頒獎詞:……民以食爲天,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飢餓的抗爭,從未停歇過對糧食的渴望。面對嚴峻現實,世界陷入了糧食恐慌,人們連連發問:誰來養活中國,誰來養活世界?20世紀70年代,中國通過對雜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並推廣2。3億多畝,增產200多億公斤。這些事蹟都歸功於今天的獲獎者——袁隆平。

事實勝於雄辯,袁隆平今天依然奮鬥不止,顯然,公衆號文章是罔顧事實,說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實、成就被“過度放大”了,大有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意味。袁隆平,畢生夢想就是消除飢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事實上,不論www本站uawen.本站cn過去、還是今天,像袁隆平,還有屠呦呦一樣成就卓著的科學家很多,他們淡泊名利,默默無聞,致力於科學研究。我們只見有學術造假者,從沒見過哪位科學家的成就是被人讓出來的。

可以說,袁隆平不可遺忘,也不可能被遺忘,他的科學貢獻不但是對中華民族的,也是對世界的。他追求科學的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做人當有良心,那些鼓吹遺忘袁隆平者,那些妒忌袁隆平科學成就者,還是好好學習一下袁隆平的創造精神吧,別辜負了這個時代,要用自己的汗水去努力創新創造,機遇歷來就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舞臺就擺在每個人的面前。

概括袁隆平事蹟材料 篇七

“讓更多的人吃飽”袁隆平91歲離開。大師隕落,全世界哀悼。他的去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也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國家的脊樑”將被我們永遠銘記。

傑出貢獻改變世界。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受人尊敬和愛戴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研究的先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家。他發明了“三系”雜交秈稻,成功開發了“兩系”雜交水稻,建立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幾十年來,他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爲中國的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應做出了巨大貢獻。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世界60%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是顯著的,“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學術態度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大學生,飽受困難和挫折。無論什麼情況,他的身體裏總是流淌着祖國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裏。他還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級雜交稻的巔峯。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敗、挫折。他一直埋頭苦幹,不怕吃苦,闖出一片新天地。他的那句“科研怎麼會失敗?”一直激勵着無數科學家參與遊戲科學競賽;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也不要怕別人說你不落俗套”一直激勵着青年學生勇闖創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爲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曾因爲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然選擇普通的車子下試驗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後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種子優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爲科技興國而戰,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