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家風家教事蹟材料【多篇】

家風家教事蹟材料【多篇】

家風家教個人心得體會 篇一

最近在看一部電視劇,叫《虎媽貓爸》,講的是教育孩子引發的家庭紛爭。對待孩子,“虎媽”採取高壓手段,“貓爸”則是百般順從。分歧不僅在年輕父母之間,老一輩也各執己見,各有招式,爺爺奶奶是極度溺愛,外公則不惜動用暴力手段來管教。

這個家庭在教育價值觀方面太混亂了,一家人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結果家庭不能和諧相處,鬧得雞飛狗跳,甚至不斷製造出家庭悲劇。這種現象,現在也不是孤例。很多家庭教育孩子,也是爺爺奶奶老一套,爸爸媽媽用新招,有的使用土辦法,有的採取洋模式。家庭價值觀不同,家風也就模糊混沌,家風不好,不止影響孩子前途,大人也難有幸福。

再往大處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不好了,社會風尚又怎麼可能清純醇厚;家庭矛盾多了,自然也不利於社會和諧穩定。有人說,孩子是中國的最大公約數,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個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風,就得找到時代價值的公約數。

從古至今,家風和國運,也都緊緊聯繫在一起。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家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孟子也說過,“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現在,各地也都在倡導“最美家風”,尋找“最美家庭”,就是因爲,家與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家風關係社會風尚,影響國家治理。

古代有很多經典都涉及家庭教育的內容,人們衆所周知的《弟子規》、《禮記》、《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就記載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細節,有很多家訓警句,現在依然可以作爲人生應秉持的原則。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 篇二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國從治家開始,家風正,則作風優、黨風清、政風淳;家風不正,就容易導致作風不端、黨風不清、政風不淳,進而引發腐敗。所以,想要真正樹立起良好的作風、黨風和政風,必須要有好的家風、家規。

6月20日,瘦西湖導遊服務中心黨小組開展了“走進先賢治家修身,學習家訓家規家風”主題教育,前往阮元家廟、吳道臺宅第、何園參觀學習。

這次主題教育,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參觀何園部分。何園是清光緒年間何芷舠退隱x時所建。從何園內走出過許多德才兼備的名人先賢。這與何家良好的家風傳承是分不開。當年何家先人何芷舠爲維護國家尊嚴,拒絕外國領事無理要求,兒孫輩何聲灝,何世模,何世楨等,都積極支持孫x先生民主主義革命。

何家後人中先後有6人蔘加中共地下黨,4人蔘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投身革命事業,他們都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何家家訓,范仲淹以秀才而懷天下之憂,君子稱爲分內事”,“不出則寥寥無聞,一出則立業建功”,體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何家家訓中也闡述了很多爲人處事的道理,規範了家族成員的修身處世、待人接物之道。何氏祖先通過家訓告誡後人:讀書是爲了求知益智、修身養性,應將功名富貴置之度外,時時參悟做人的道理。正是因爲何家良好的家風,這裏走出過代代有出息的兒孫,“祖孫兩翰林”、“兄弟兩博士”、“父女兩畫家”、“姐弟兩院士”。

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國家”是中國特有的概念。“國”和“家”緊密相聯,國由家組成,有國纔有家;家是國的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的建設離不開個人自身素質的提高。踐行家風家訓,提高自身的黨員約束力,有助於我們在生活中講規矩,在工作中守紀律,爲黨風建設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成爲一名合格的黨員。

家教家風心得體會 篇三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受悠久的儒家文化薰陶,形成了我們仁義、寬厚的個性和忠誠國家、孝敬父母的觀念。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良好家教家風,注重自身修養,注意行爲舉止,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培育與傳承良好家風家教從我做起,爲孩子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我一直認爲培養孩子寬厚待人的性格對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而且我也重視對孩子進行良好品格的培養教育。比如,教育孩子不要斤斤計較,教育孩子對人不要尖刻,應該多體諒他人等。鄰居老張經常來我家借東西,過年時有一次借我家的梯子打掃家,歸還時梯子的支腿因使用不當彎曲變形了,我沒有生氣也沒埋怨,安慰了鄰居之後,找人重新矯正修好了。老公說讓鄰居出點維修費,我勸住了老公並暗示他孩子在一邊,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寬以待人的好榜樣。孩子開始還發牢騷,埋怨鄰居借啥壞啥,看到我的態度後就一邊玩去了。類似的經歷不斷地對孩子的性格產生良好的影響。當孩子喜歡的玩具被小朋友玩壞的時候,表現出來的不是尖刻的言語和肢體動作,而是理解和寬容:“沒關係,我爸爸能幫我修好的,你以後玩玩具可要仔細小心點”,孩子的好朋友也越來越多。我覺得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

“予人方便,自己方便。”社會發展不但需要專業技術,更需要精誠合作的精神。培養孩子好性格,好品質,學會與人合作,戮力同行,將來纔能有大作爲。

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形勢下,人們經濟壓力不斷增大,都在追逐買房、買車、孩子上名校等等物質利益的同時,價值觀發生了轉變,被各種功利心所綁架,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忽略了家庭道德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意義。孩子的成長與家庭環境、家風、家規有着密切的關係。仁義、助人、涵養常常可以從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

多讀書、讀好書,依靠書本知識和德育書籍的書本教育也是潛移默化培養孩子忠誠國家、孝敬父母,做守法、自立、正直、感恩的人的有益途徑。我自小就愛讀書,在我的帶動和影響下,孩子也把讀書作爲一個接觸社會、知書明理的好習慣。在讀書方面我捨得投資,大約每年購書的花費就達1千元左右,現在我家的藏書有好幾千冊,根據孩子各個成長期的認知不同,我給孩子購買了嬰兒畫報、幼兒畫報、科學畫報、兒童文學、兒童實用文摘等對孩子成長有益的書籍,孩子從中學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孩子是民族的未來,肩負着民族騰飛的重任。忠誠自古就是一種美德,忠誠國家是中國人必備的基本素質。我從小教育孩子

必須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校園規章制度,熱愛我們的祖國。每星期一孩子堅持早到學校去觀看國小裏的升旗儀式,並自豪的跟我說:媽媽,這是中國的五星紅旗,祖國的紅旗,我們大家的!

尊重長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家裏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到社會中才能做到關心朋友、同事,才能做到對祖國的忠誠。在教育中我很重視培養孩子尊敬長者、孝敬父母的好習慣。自組建家庭以來,我們相親、相敬、相愛,真誠相處,家庭團結和睦,關心老人、孝敬雙方父母,噓寒問暖、添衣置襪。行爲舉止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孩子三歲時,下着雪奶奶從老家給孩子帶來笨雞蛋,由於天氣寒冷加上汽車顛簸暈車,奶奶一進門表現出很累的樣子,我去拿暖寶充電的時候,孩子端着他的小水杯,從飲水機裏接了滿滿一杯溫熱水(家裏有孩子我把飲水機的溫度始終定在50度),一步一步慢慢的往前挪動到奶奶的牀前用稚嫩的語言說:“奶奶喝水,多喝熱水不感冒!”當時感動的婆婆眼圈紅了,我雖然也很吃驚、很感動,但我認爲這是應該的。讓孩子瞭解我們做父母的爲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裏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家風家教 篇四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

家,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地方,是我們遮風擋雨的地方,是我們休憩心靈的地方。人,因爲有家纔有牽掛,因爲有家纔有後盾,因爲有家纔有力量。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家風和家教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承載着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這些建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特的特色。我們稍加梳理,解讀一下歷史,不難發現,許多長盛不衰、地位顯赫的家庭家族,都會有各自興旺發達的祕訣——家訓,又可稱爲家風,它貫穿於整個家庭或家族輝煌的始終。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母親的愛像涓涓的溪水溫撫人心,沁人心脾;父親的愛像巍峨的高山給人力量,讓人依靠。人們常說嚴父慈母,確實母親平時雖然愛嘮叨但遇到事情的第一反應還是心疼我們,而父親則不同,他總會給我們正確的引導。 “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那一代,生活不富裕,物質比較緊缺,所以他們都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從小,父母雖然總是努力給我們最好的,但是從來不允許我們浪費任何東西。小孩子不懂事,吃飯的時候總是佔一碗,卻剩半碗,一開始爸媽只是說我幾句還總吃我的剩飯,後來父親因爲這件事批評教育了我很多次,我也就改掉了這個壞習慣。以前住在平房的小院子,別人家總是用嘩嘩的自來水洗院子,或者天氣熱的時候爲了涼快點,常流着水衝院子,可母親不同,她專門備了一個洗院子的桶,接了水來洗,髒了就用來澆花,她還總是嘮叨鄰居家的阿姨們,不要忘關水龍頭,被嘮叨的多了,也有幾個阿姨效仿了母親的做法。即使現在住了樓房,母親也從來不浪費水,洗完菜的水用來沖廁所,別人說你也不嫌麻煩,媽媽說我們已經很幸福了,乾旱地區每天只可以有一杯喝的水。雖然只是一些點滴小事,但父母以身作則給了我們好的榜樣,我們就養成了好的習慣。 孔融讓梨的故事代代相傳,足以說明我們中華民族是多麼注重“謙讓”這項美德。小的時候不懂事,和姐姐總是打打鬧鬧,誰也不讓着誰,一個漂亮的髮卡,一顆美麗的糖果。.。.。.什麼都可能成爲我們矛盾的起因。在這一點上,母親從來不縱容我們,每次不管什麼原因,不管誰對誰錯,總是每人先打一頓再問原由然後批評教育,漸漸的我們姐妹兩個就姐友妹恭了。和鄰居的孩子鬧矛盾的話就更別說了,純屬找抽,不管別的孩子欺負了我們,還是我們欺負了別的孩子,我媽總是帶着我們上門道歉,一開始我們很不服氣,爲什麼明明是別人先欺負我們,我們卻還要道歉,母親說不管因爲什麼,和別人發生矛盾就是不對。這樣的做法爲我們現在良好的人際關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爲媽媽教會了我們——與人相處,讓字爲先。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一直是禮儀大邦,雖然現在沒有封建社會那麼複雜嚴苛的禮儀,但是依然有很多不可廢的禮儀代代相傳。“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乃是最基本的禮儀,從小父母就這麼教育我們。比如說坐在炕上必須盤着腿,吃飯的時候不可以吧唧嘴,有客人的時候必須客人先動筷,走路必須擡頭挺胸,衣着最好乾淨整潔。.。.。.記憶裏最清楚的就是父親第一次打我,因爲我吃飯的時候不聽話,一會躺下了,一會坐起來,吃一會,玩一會,那時候年紀小,父親開始很縱容,後來覺得女孩子不能太沒樣子,我吃飯時的壞習慣就這樣被父親一筷子糾正過來了。

優良的家風形成,往往是通過創立者的建立,和幾代甚至數代人的不懈努力、踐行而形成的,通過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不斷地踐行,形成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最爲直觀、最爲直接、最爲基本、最爲經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踐行過程中,鑄就了家庭言傳身教的典範,鑄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爲重要的、無以替代的精神財富;它瀰漫於整個家庭或家族之中,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惠澤於家庭的成員;家風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撐着家庭的進步與發展。

傳統中國,人人都崇尚、嚮往底蘊厚重、有着濃厚文化氛圍的家風;這也是衆多人所追求嚮往的目標之一。對於有着敦厚家風的家庭和家族,衆多人都是頂禮膜拜,心儀嚮往的,甚至渴望進入那樣的家族,成爲其中的一員。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顯赫和長盛不衰、興旺發達的根本。

良好的家風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舉止,成爲人人嚮往的道德典範,一枝獨秀、鶴立於整個社會“圈子”,爲衆多人,衆多家庭所效仿。

成長在擁有良好的家風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榮幸,能領先於他人及早地認知生活。這種家庭的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思想豐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每天過得都會很有意義,日子裏寫滿的是充實;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體之中時時處處散發出一種與衆不同的味道——溫文爾雅,一點也不顯低俗;舉止規範,處世豁達,通曉事理,光明磊落,總能順勢而爲,有着大家之風範,絕不小肚雞腸;生活都以儉樸着稱,不貪求奢華;誠信爲人,表裏如一,講究耕耘,注重過程,順其自然,不急功近利;從善如流,厚德載物。

生活中,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爲人處事等,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家風雖是一家之風範,卻是鑄造子女成才的熔爐。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廕庇之下。勤奮問學、艱苦卓絕、言必行行必果、尊老愛幼、問鼎事業、友善、和睦、民主、敬業、書香„„都可成爲家庭或家族應該傳承的必須的家風。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的傳承,在泱泱數千年的華夏文明之中,隨時可現,處處可尋。歷史上曾經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爲後世學習的典範。《國語》、《論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許多典籍和家教典範之中無不彰顯出家風、家教和家訓的精神„„

家風對於以家庭的發展和延續是至關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設發展的結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濃縮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會精神文明的細胞,社會和諧進步的脊樑,國家繁榮昌盛的前提和基礎。衆多的家庭需要創建家風的魂魄去支撐,去走出家庭家族曇花一現的輝煌,走出“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的生活怪圈。

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展前提,每個家庭都應構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風和家教,作爲家庭的核心人物責無旁貸應該擔當起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給力社會風尚進步發展;給力偉大的“中國夢我的夢”的實現;千萬個家庭組合成一股強大的振興中華力量。

家風家教個人心得體會 篇五

如果叛逆的我能有一點點的待人接物的和氣,有一點點樂於助人的熱心,都要歸功於我的姥姥。

——題記

小時候爸媽工作忙,我跟姥姥住。

姥姥喜歡做媒。十里八村有小夥子、姑娘的人家,經常有人請姥姥給他們牽線搭橋。我記得當時媽媽對此頗有微詞:“媽,你現在就好好看孩子,那麼大年齡了,還圖人家那幾塊錢幹嘛呀!”姥姥笑道:“在俺農村,說媒跟建橋修路一樣,是積德行善。給人家帶去福,也是自己的福。”說完朝我笑笑:“是不是,寶貝?”我也笑,但不懂,只是傻傻的點頭。媽媽不再多說什麼。

我只記得那時我的生活很簡單,一天裏最多也是最快樂的時間就是在黃昏後搬着小板凳坐在姥姥身旁靠在她膝上看她說媒,也算是見證了許多美好姻緣。有時我真的覺得一些男女是那樣的不般配,但姥姥的一張巧嘴還是使他們走到了一起。即便那時的我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我只知道姥姥撫摸着我的頭,身上散發出一種淡淡的麥香,夕陽的餘暉像是稍加漂色的紅紙,不濃不淡地映在姥姥的臉上,與姥姥慈祥的菊花般的笑容融爲一體。那感覺讓人踏實,我常就這樣伏在她膝上入睡。

一次,姥姥遊說的一對結婚新人來請姥姥參加他們的婚禮。還要硬塞給姥姥錢。她拒絕了,笑得滿臉皺紋菊花一樣,說:“你們成了是緣分,好好過日子,白頭到老多少錢也買不着。”那時的我已經大一些了,學會了察言觀色。那對新人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看起來既激動又感激,而姥姥則是比他們幸福百倍的樣子,不知是激動還是羞澀,竟漲紅了臉。將我擁在懷裏不停摩挲着。姥姥一直把那對新人送到村頭,回來的路上,她對我說:“寶貝,姥姥希望你做一個快樂的人,要想快樂啊,就要助人,友善待人。”我若有所思的點頭,那時我的心裏已經懵懵懂懂得明白了很多,我明白了姥姥一直以來的堅持,明白了姥姥對我的期望。爸媽曾擔心我跟姥姥住,在教育方面會稍有欠缺,畢竟姥姥沒讀過書。事實證明,姥姥的確沒有發人深省的哲學道理,亦沒有精妙絕倫的語句,但卻用超出書本的自身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對我來說,她的愛便是最好的教育,教會我做人之道,爲人之本。

姥姥的愛,她的教育,讓我體味到作爲一個人,一位女性,具備一顆樂於助人的,友善的心是多麼的重要。愛心與慧心示愛與人,是多麼的令人敬愛啊。一個人外表固然要善良秀麗,但,具備內在的大愛更是無比重要。

如今,我正處於花季少年,未來的青年、中年、老年之路,是人生的必經,我慶幸有一位敬愛的姥姥,我慶幸我有這樣深刻而美好的家風家教。

家風家教個人心得 篇六

最近在看一部電視劇,叫《虎媽貓爸》,講的是教育孩子引發的家庭紛爭。對待孩子,“虎媽”採取高壓手段,“貓爸”則是百般順從。分歧不僅在年輕父母之間,老一輩也各執己見,各有招式,爺爺奶奶是極度溺愛,外公則不惜動用暴力手段來管教。

這個家庭在教育價值觀方面太混亂了,一家人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結果家庭不能和諧相處,鬧得雞飛狗跳,甚至不斷製造出家庭悲劇。這種現象,現在也不是孤例。很多家庭教育孩子,也是爺爺奶奶老一套,爸爸媽媽用新招,有的使用土辦法,有的採取洋模式。家庭價值觀不同,家風也就模糊混沌,家風不好,不止影響孩子前途,大人也難有幸福。

再往大處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不好了,社會風尚又怎麼可能清純醇厚;家庭矛盾多了,自然也不利於社會和諧穩定。有人說,孩子是中國的最大公約數,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個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風,就得找到時代價值的公約數。

從古至今,家風和國運,也都緊緊聯繫在一起。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家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孟子也說過,“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現在,各地也都在倡導“最美家風”,尋找“最美家庭”,就是因爲,家與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家風關係社會風尚,影響國家治理。

古代有很多經典都涉及家庭教育的內容,人們衆所周知的《弟子規》、《禮記》、《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就記載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細節,有很多家訓警句,現在依然可以作爲人生應秉持的原則。去年,我市武隆的楊興明家庭,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中宣部、全國婦聯還將楊興明老人樹爲“全國教子有方先進典型”,就是因爲這個家庭傳承一百多年曆史的《黃氏家訓》,教育了黃家一代又一代子孫,形成良好的家風,值得更多家庭學習。

家風是傳統文化,涉及到很多道德倫理和禮儀規範,在今天需要進行傳承。對待傳統文化,有個常識判斷,就是不能全盤照搬,盲目拿來,而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要求,圍繞家風,既要繼承傳統的優秀的文化倫理,又要積極將時代先進的價值元素植入進來,來爲每個家庭提供可以依循的教育價值觀,形成新家風。

這種教育價值觀所要凝聚的,也就是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比如,既要有傳統家風崇尚的禮儀、仁愛、勤勞、樸素等等基本品格,又絕不能缺少現在國家倡導的文明、和諧、自由、平等、法治等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也只有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先進的現代文明進行有效融合,形成時代價值,形成新家風,家庭教育才不會出現那種價值混亂的現象。

《禮記·學記》說:“建國君民,教學爲先。”當前,應該以更加開放包容、兼收幷蓄的精神,來凝聚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形成符合現代社會文明需要的“最美家風”,讓每個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理性的共識,來不斷催生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最美家庭”,讓家庭更加和睦,社會更加和諧。

家風家教事蹟材料 篇七

xxx,是寶源鄉玉豐村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擁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她的家庭雖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着最真實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三十多年來,夫妻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她勤勞致富彰顯女性本色。她生長在農村,紮根農村,深刻領會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她不失時機抓住發展的機遇,順應市場需求和政府需要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廣開門路,多種經營,走出了一條勤勞致富路。1998年,袁她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帶頭退耕還林,幫助政府改造天然林保護工程100餘畝,承包村民山林300畝發展竹產業,現竹產業已經成爲寶源鄉的支柱產業,農民因竹產業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在20xx年榮獲全國"三八"綠色獎章榮譽稱號。

她樂觀向上從容面對生活。她只有一個國小文化的弱女子,在她平凡的人生中,卻經歷着一些不平凡的事。當初爲了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上山造林,丈夫不理解、不支持她。鄉親們也冷嘲熱諷,認爲她一個弱女子上山造林,太不切實際了。可她爲了自己的信念,不顧丈夫的。反對和鄉親的嘲諷,把3個孩子丟給了丈夫,一個人跑項目,找資金,籤合同,還經常一個人上山植樹造林,並吃住在山上。後來丈夫被她的執着感動了,也加入到造林工程中,夫妻同心,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一家不但提前完成了自家退耕還林項目,還幫助政府完成了天保工程項目,鄉親們也被他們一家的堅定信念感動着,當初嘲諷她的人紛紛豎起大拇指——xxx真了不起。現在,她每天都樂觀的生活着,在50歲時還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加入鄉里的文藝隊,自導自演"寶源十八奇",她的樂觀精神感染着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她教子有方教會子女做人。她有2女1子,均已成家,現與兒子和兒媳住在一起。她感慨到子女的孝順、懂事是她這輩子的收穫。兩個女兒經常回家看望雙親,兒媳更是把他們當着親爹親媽一樣的孝順。在她的感染下,國中畢業的兒子現正自考大專,他說,因爲曾經的年少不懂事,放棄了學業,現在自己已成家立業了,要多學習才能趕上時代的節拍,不讓自己的人生留遺憾。小兩口經營着一家大理石加工店,老兩口在農親時節就幫助他們打理店面,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的生活在一起,正等待着他們的孫子出世。

她團結鄰里助推社會和諧。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係上,xxx全家人都一直堅持着"鄰里關係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們知道的,就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爲大家排憂解難,只有大家都幸福了,纔是真正的幸福。

xxx說:"她們現在一家人的想法就是如何帶動當地的村民共同發家致富,兒子準備結合赤水的旅遊產業,在寶源鄉開一家農家樂,帶動寶源的旅遊發展,帶動鄉們就業,共同增收致富。

家庭家教家風心得 篇八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爲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爲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從古至今,《誡子書》、《勉諭兒輩》、《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爲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衆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爲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爲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

作爲一個尋常百姓家,我的家風就是“踏實做事、真誠待人。”生活中,言出必行,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有損他人的事。即:做好事,當好人。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家人,先管好小家才能影響大家。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爲家風建設的有心人,纔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家風家規是代代相傳的精神滋養。對人的成長而言,家風、學風、社會風氣的影響,有一個不斷進階的過程。家風主要是對人生的啓蒙,學風是對人生的充電,社會風氣則是對人生的淬鍊。

家教家風心得體會 篇九

5月24日的《面對面》欄目報道了一條新聞,一個母親因9歲女兒不願讀書,將其捆綁至牀頭達130個小時,不提供水和食物,最終導致孩子慘死。看完報道,我突然想起去年我參加的“家風家教大家談”座談會上一個主任的講話,他講到,從對教育的理解和對孩子的管理強度來看,家長可以分爲三種,第一種就是既懂教育,又對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二種是不懂教育,但是對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三種,是雖然不懂教育,但也不去亂管孩子的人。這三種家長裏面,第二種破壞力是最大的。

一個家長,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如果減少對孩子的胡亂的干涉,把很多的自由交給孩子的話,孩子多半會成長得非常好。我們現在很多是70後、80後的家長,這些家長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成長的年代,自己的父母也沒有文化,但也培養出很多優秀的人才,是不是?很多的家長恰恰契合了第三種,自己不懂教育,但我不粗暴的對待孩子,我的孩子也會成長的非常好。第一類家長是最好的,我懂教育,我的。每一個管理都是合乎教育規律的,這樣一般會培養出非常出色的孩子。現在我們社會上充滿了第二類家長,本身對教育的理解不是很深刻,但是對孩子又管理的太多,對孩子的教育的確很着急,但方式不當或過當,導致許多社會悲劇。這種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危險的,他們根本不懂什麼是家風、家教,更不懂其重要現實意義。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家庭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傳輸的首要載體,家風家教是培育道德、培養人格的重要途徑。父母品行正直端良,兒女上行下效;父母行爲不端,兒女必受其害。家風家教可以說是聯接個人、家庭、國家的紐帶。家是最小國,國是萬千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強調了個人、家庭、國家的有機統一,缺失任何一個環節,社會都不會安定和諧。社會發展至今,我們的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家族減少,小家庭增多,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家風淡化,家教缺位,家規失威,社會上誠信缺失、道德失範的不良現象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乘虛而入,有的侵蝕家庭甚至危害社會,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去年春節期間,央視新聞聯播一檔採訪節目《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麼》播出後,從沒離開但已久違的“家風”引起了社會熱烈反響。在今年2月18日召開的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宣部部長劉奇葆提出要將家風教育作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劉奇葆說,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心靈。其實,許多家風家教的內涵正是我們如今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遺忘的傳統文化,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相吻合,可謂是傳統精華,影響深遠。抓家風家教教育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達到教育和諧的途徑,我們要積極引導廣大家長樹立良好家風、學會正確家教,注重自身修養、注意行爲舉止、傳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爲孩子健康成長營造良好家庭教育環境。這纔是實實在在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體、家庭身上的完美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