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好家風好家訓事蹟材料多篇

.好家風好家訓事蹟材料多篇

.好家風好家訓事蹟材料篇1

她幫助他人撫養了4個孩子,等孩子成人後,將孩子送還給了親生父母;她資助了16名貧困生,還將他們中四人招爲職工,將一人的奶奶接到身邊居住;她20年如一日給敬老院老人送去物資,甚至送去了自家唯一的空調;她善待每一個員工,員工家屬受傷,她放帶薪假,員工家裏葡萄滯銷,她買下葡萄送到敬老院。

孝老愛親,弘揚傳統美德

劉國娟共撫養有6個女兒,但其中有4個是她領養的孤兒。多年來對收養的孩子,她視如己出,甚至超過了親生女兒,當她辛辛苦苦地把養女們撫養長大後,卻又幫她們找到了親生父母並送回到了他們親生父母的身邊。

多年來,她一直堅守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華傳統美德,每到中國傳統節慶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她都會到周邊的各家敬老院,盡其所能給敬老院的老人們送去吃的、穿的,給老人帶去節日的祝福,二十多年從未落下。劉國娟的諸如此類的各種善行不勝枚舉,被敬老院裏的老人親切地稱爲“阿拉的好閨女”。

扶危濟困,甘於默默奉獻

二十多年來,只要是她遇到的她都會盡自己的力量來幫助。早在50元起家創業之初,她曾經用賣棒冰的錢給人資助買米,給路遇陌生的小學生買過書包。有一名顧客曾把金戒指遺失在她攤頭上,她專門買來黑板寫上失物招領啓事,失主因此領回了丟失了3個多月的金戒指。她曾經出資幫生活無着落的老人辦起小店,還爲老人定期送去資助金。

隨着劉國娟事業的發展,她的善行也越做越大,她的愛心延伸到國內許多地方:1998年長江洪水,她過捐款;從電視上看到山區兒童上學難,她資助過;江西老區孩子生活困難,她通過區工商聯送去5000只書包;20xx年10月,餘姚突發大水災,她一連4天爲災區送去價值40萬元的救災物資,每天都是一卡車……她結對資助江西、安徽以及本省貧困學生十多名,幫助他們圓了大學夢。二十多年來,她爲助貧捐獻了多少錢,別人說不清,她自己也從來沒有計算過。

誠信經營,盡顯優良品質

上世紀八十年代,劉國娟從信用社貸款50元,開始了她的創業生涯,她從賣棒冰、開設水果攤起家,是寧波市最早的個體戶之一,她開設過依木小店、日用品商店,還開出了鎮海區第一家超市。

她爲人誠信。九十年代初,有一次劉國娟在寧波二號橋市場進貨,晚上盤賬發現賬面上多出了1000元,這在當時也不算小數字,她仔細回憶,才發現當時付款時,貨主把兩疊500元一疊的錢當作20xx元收了,確定少付了人家錢,又一下子聯繫不上貨主,她焦急了。第二天一早,她馬上起身趕到市場還給了貨主,這位貨主拿到這1000元錢,半晌才說出一句話“天底下咋會有你這樣的好人!”

她關愛職工。每當員工家庭遇到困難,劉國娟就像自己親人一樣幫助照顧他們。超市員工收入普遍不高,但在別的企業遭遇用工難的時候,她的員工沒有一名願意離開她另謀高就,員工們說:“劉姐有情有義,在她手下幹活舒心。”

她言傳身教。劉國娟大愛無私的家風,也影響到了她的幾個女兒。那年,南方遭到百年不遇的雪災,她的養女曹競馬上將自己生產的蠶絲被從上海大批運往災區,幫助災區人民解決過冬問題。在媒體採訪時,曹競說:“是我鎮海的媽媽教導我的,我媽媽比我更有愛心,媽媽的名字叫劉國娟。”

因爲她誠信經營,大家都願意和她做生意。她因此也逐步做大了事業,目前旗下已經擁有4家中型超市、一家牀上用品加工廠,員工200多名,淨資產達到千萬元

心繫羣衆,切實履行職責

自1998年開始,劉國娟就一直擔任區政協委員。十七年來,劉國娟沒有辜負政協委員的稱號,年年都遞交兩到三個提案。這些提案,有關心五保老人的,有關注困難學童的,有涉及個體經濟的,有建議旅遊惠民的,也有關心新鎮海人發展的。她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每一個提案都很接地氣,每一個提案都是經過她一個多月的精心調研和細心撰寫,每一個提案都有着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她及時把基層羣衆的真實需求、個體經營戶的實際困難都真實地反應給了地方政府,爲政府決策提了翔實的第一手的決策依據。

.好家風好家訓事蹟材料篇2

每到春節,有副傳統對聯是很多人家的選擇:“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家風,傳承這中華民族文化和道德,悠悠中華,幾千年的歷史,家風的好壞,關乎到這個家庭或家族的興衰,站在高層面說,也關乎到黨風、政風和民風的好壞。

風吹日曬,字跡或會模糊,但好家風卻會如化雨春風,護着家、護着國。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人必有家,家必有訓”,我國自古就是以家訓家譜爲紐帶,推崇家風文化,時至今日,可以說,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觀念一以貫之,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揚。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經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華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的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爲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

在傳統中國,歷朝歷代都不缺家風門風的典範。北宋歷史學家司馬光位高權重但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自律”爲司馬家之家風;南宋岳母爲兒刺字“精忠報國”,“精忠”爲岳家之家風;清朝林則徐勤儉持家,生活簡樸,他認爲“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尚儉”爲林家之家風;現代谷文昌簡樸清貧、公而忘私、爲民奉獻,“爲民”爲谷家之家風,他的“心中四有”也是所有黨員幹部永遠的風向標,教導我們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良好的家風是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積澱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仁智禮義信,今有勤孝謙和思,良好家風因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里友愛;或克勤克儉,常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念,靠勤奮興家聚業,講節約精打細算;或本分做人,不爲富動,盡職敬事,誠信待人。以上種種,在無形中影響着家人,讓子女終身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第一個案例:在翠屏街道,也有這樣一段感人的故事,他們用實際行動傳承着良好家風,影響着周圍的百姓。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是他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種良好的家風。林振財,翠屏街道石家莊村人,一家人生活平淡而幸福,但這種生活並沒有延續太久,災難突然而至。原本健康的妻子突發腦血栓,癱瘓在牀,生活不能自理。突如其來的噩耗猶如晴天霹靂,看着躺在牀上淚眼婆娑的妻子,林振財咬着牙告訴自己:“一定要挺住,一定要把妻子照顧好。”就是這個信念支撐着林振財擔起了生活的重擔。

妻子癱瘓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林振財一個人身上。當別人早已進入夢鄉的時候,林振財還在忙活着收拾家務;當別人睡眼朦朧的醒來,林振財早已準備好了飯菜給妻子。農忙時,林振財總是在妻子吃飽後才上山打理果樹,累的滿頭大汗後回到家繼續忙裏忙外,“不知道是哪輩子修來的福分,遇到了這樣一位好丈夫,要沒有他我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妻子早已被他深深的感動。

10多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的堅守,讓林振財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額頭的皺紋、頭頂的白髮寫滿了人生的滄桑,但他仍然坦然的接受這一切,每天爲妻子端屎端尿、擦身換洗,不離不棄,林振財用執着的守候,撐起了一個家,良好的家風影響着周圍每一個鄰里,感動了所有人。

第二個案例:在翠屏街道,還有這樣一個人,用自己的行動傳承良好家風。王福雲,翠屏街道西富源村人。“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要照顧他一天,將來我要是動不了了,我就帶着他一起住進養老院,不讓他受罪”,王福雲這樣說道。兒子從小得了癡呆,智力和言語能力猶如孩子般狀態,40多年來,王福雲用父親的臂膀和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着他,彰顯了最偉大的父愛。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王福雲每天要爲兒子打理一切,不管多苦多累,都從不抱怨,默默的承受着這一切。都說父愛如山,最好的父愛是給予我們生活的力量,這些年裏,他給兒子的不僅是無微不至的照顧,更是堅強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家風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了一個家庭的文化。好的家風是一所學校,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的表率,而從孩子的一言一行也反映出父母的綜合素養。優秀家風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薰陶與積澱,應該加強教育,成爲每個成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爲。

一個有責任心的家庭,一貫都有着良好的家風家訓。像墨子的家規,曾國潘的家訓,這些人無一不愛國愛家,爲國家的繁榮和社會的發展無私奉獻。在這樣子的家庭長大的孩子,自小就在良好的家風家訓中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習慣,無一不懂得做人要有責任心,對父母負責,對師長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自己負責。

家風影響民風,民風體現國風。“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家風還關聯着黨風政風,是幹部作風的外在表現。重家庭、重家教、重家風,以“家風”促“作風”,以“家風”建“新風”,在傳統好家風中,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切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工作中,讓優秀家風這朵美麗之花開遍每個角落!

.好家風好家訓事蹟材料篇3

5月1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裏座無虛席!全國“最美家庭”揭曉儀式在這裏隆重舉行。雷鳴般的掌聲,咔嚓咔嚓的閃光燈,鮮紅的綬帶,空氣裏滿是五月陽光的特質,處處洋溢着詩意的明朗、激動和喜悅。

全國100個家庭榮膺此獎,100名家庭代表端正地坐在前三排。這裏可是人民大會堂啊,平凡如他們,做夢也沒想過有一天會坐在這裏,會被奉爲上賓。麥克風傳來的聲音激情迴盪,代表們講述的故事戳擊到人心最柔軟最溫暖的部分,一次次掌聲,一次次淚水,這一切,註定這將是一個不平凡的時刻!

坐在第一排的郭迎春一張國字臉,敦敦實實的身材,他端端正正地坐着,臉上蒙上一層聖潔的光輝。這個其貌不揚的50多歲的“小老頭”是河北省氣象臺首席氣象服務專家,還是省政府部門氣象新聞發言人,省政府專家獻策服務團環境資源組副組長……承擔着決策氣象服務、氣象防災減災、公衆氣象服務等多項重任。

郭迎春從小就很優秀,上學時,他是年級第一、優秀班幹部、三好學生;工作了,他是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個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獲過多少榮譽,得過多少獎勵,沒有哪一次像現在這樣激動。因爲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榮譽,這是他整個家庭,是他的爺爺、父親、他的兄弟姊妹們共同的榮譽,是郭家代代相傳的家風受到的讚譽。他性格內斂沉穩,絕少有事情會讓他感情外露,可此時,他不停地摘下眼鏡輕輕擦拭着眼睛,思緒已經飛得很遠很遠……

家風,是一種淵源

郭迎春的老家是邢臺縣漿水鎮前南峪村,一個山清水秀的小村莊。這裏羣山拱翠,流泉飛瀑,太行山脈如綠色的屏障貫穿華北平原。這綠有深有淺,有光有色,千山一碧中,唯有這小小的村莊,綠得濃重,綠得耀眼,綠得讓人癡迷沉醉。而這裏又是最紅的地方,1940年11月,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由延安輾轉遷址到這裏,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鄧小平、劉伯承、羅瑞卿、何長工及抗大學員曾在這個小山村留下了革命的足跡。

郭家是這座“綠色”村莊裏的“紅色”分子。

郭迎春的爺爺郭俊英是一名老黨員,抗日軍政大學遷來時,爺爺跑前跑後,成爲村子裏的革命先進分子。

爺爺生了五個兒子,四個被他送去參加革命。1949年臘月,年僅24歲的二兒子郭成功中了土匪埋伏,犧牲在遙遠的四川。當爺爺收到部隊上寄來老二的立功獎狀、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與最後一封家信時,這位堅強的父親做了一個常人難以想象的舉動,他默默地把獎狀和證件放進一隻黑色的瓦罐裏,封存進牆上的壁龕,又用泥巴層層糊住。沒有人知道當時的情景,他把痛苦、思念一併封進泥土中,這成了他心中永久的祕密。直到爺爺嚥氣,對二兒子隻字未提。可憐的奶奶牽掛了二兒子一輩子,至死都不知道二兒子是生是死。

50多年的時光荏苒而過,郭家人始終懷着對親人無法緬懷的遺憾。直到十多年前,郭家老宅拆遷,藏在牆壁裏的祕密才大白於天下。

所有人都震驚了,爺爺爲什麼要隱藏這個祕密呢?疑慮之後,家人釋然了,以爺爺的性格,他這是不想讓家人給政府添麻煩啊!那時正是困難時期,郭家是個幾十口人的大家庭,飢餓像一張恐怖的大網,時刻都能帶走掙扎中的生命。爲了餬口,爺爺曾帶着家裏僅存的一點小麥遠赴山西換玉米,細糧換粗糧,爲的就是多點嚼口。最艱難時,爺爺最小的兒子被生生餓死,孩子們餓得連哭的力氣都沒有。爺爺當然明白,如果這時候搬出自己革命烈士家屬的身份,至少能得到點救濟糧。但深明大義的老人硬是咬緊牙關,國家正在困難時期,絕不給國家增加負擔!

雖然家庭貧困,爺爺還時常賙濟比自己更窮的人。他會中醫,自己去山上採草藥配藥,義務給鄉親們治病,分文不取。有病人過意不去,執意要給,爺爺就說:“我這藥是行好藥,收了錢就不靈了。”病人只得作罷。爺爺爲多少人看好病,他沒有算過,村裏大多數人都受過他的恩惠,這讓他在鄉親們中樹立了極高的威望。

郭成功絕不是郭家第一個爲國犧牲的人,早在抗日戰爭年代,爺爺的叔伯兄弟郭俊魁犧牲在抗擊日寇的戰場上。20xx年,郭迎春的四叔郭成勤已經75歲高齡,當他聽到鄰村山上森林起火的消息,立即和本村村民奔赴失火現場。經過數小時奮戰,大火撲滅了!救火者疲憊至極,在回去的路上翻了車,郭成勤不幸遇難。這場大火,本和郭成勤沒什麼關係,他是把保護國家和集體財產當成了自己的責任啊!山風哀鳴,羣山悲慟,老黨員郭成勤向黨和人民交上了最後的答卷!

這綠如明珠的小村莊,這普普通通的人家,他們懷揣一顆紅色的忠黨愛國之心,懷抱一腔赤誠的民族大義之情!他們沒有淵博的學識,沒有豪言壯語,卻以行動闡釋了平民百姓在社會不同時期最基本的價值取向!

他們的家風是從什麼時候形成的?他們自己也說不清,他們只知道,要恪守“孝悌忠信禮儀廉恥”,這人生八德被今天的郭家人總結爲“孝爲先”、“和爲貴”、“學爲高”、“勤爲本”的12字家訓

家風,是一種凝聚力

郭家兄弟翻蓋新房,把這12個字刻在門楣上,也刻進他們心裏。

郭家人孝順,父母那輩就做出了榜樣。郭迎春小時候,父親在外工作,母親李三榮不僅要伺候公婆,還要伺候太公婆,爲四個老人端屎倒尿洗洗刷刷,母親從無怨言。

郭迎春有三個弟弟、一個妹妹,五子女耳濡目染,把孝道做爲人生第一要義。遠在加拿大的老二出資在邢臺市給父母買了房子,老大就忙着跑建材市場給裝修,老三給買傢俱,老四給買彩電,老五幫着搬家,兄妹們各盡其力,他們孝敬父母從來不攀比,讓父母開心就是目的。

20xx年,母親患腦血栓癱瘓在牀,全家人爭相照顧,這個給母親捏腳,那個給母親洗臉,還找最好的醫生爲母親治療,爲了讓她儘快康復,子女們輪流按摩。老母親能下地了,陪她在室內做康復訓練;能出門了,陪她到室外鍛鍊。孝感動天,老母親竟然奇蹟般的康復,能自己扶着樓梯下樓了。子女們都會心地笑了,渾然不覺,每個人都瘦了一圈……

兄弟幾個都在外地上班,妹妹承擔了照顧父母的重任,哥幾個一有時間就回家照顧父母,趕上節假日,一大家子人團聚,圍着父母談天說地,分享着工作和生活中的趣事,笑聲在房間裏迴盪,這樣溫馨而幸福的場景,讓父母高興得合不攏嘴。

郭迎春的愛人林豔退休前曾擔任河北省氣象局觀測與網絡處處長,她平時工作忙,家務活大都是老郭幹。但她一回老家,立即拿出長嫂風範,掌握了廚房的使用權,摘、洗、切、炒,她說:“你們都一邊歇着吧,這裏有我。”她裏裏外外忙個不停,吃完飯還給婆婆理髮、洗澡、剪指甲,一起曬太陽。她的同事說,每次回老家都把她累得夠嗆,可她卻樂在其中。

不只是林豔,妯娌幾個也都懂事孝敬。在這個家庭裏,夫妻恩愛相敬如賓,妯娌姑嫂情同姐妹,婆媳翁婿視若親生,兄弟手足之間互幫互助,後輩孩子比學趕超,一家人謙敬禮讓,克嬌防矜。家和萬事興,在他們家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1977年,郭迎春率先考入南京氣象學院,弟妹們也緊隨其後,成爲那個時代稀缺的大中專學生。一家走出了五個大中專學生,在小小的山村史無前例,母親李三榮也因此被邢臺縣婦聯授予“模範母親”的光榮稱號。

青出於藍勝於藍,下一代的5個孩子中,目前已有4人考入高等院校,其中兩個是北大生,他們家現有碩士三名、博士一名。學爲高,是郭家人的共識。他家從來沒有麻將場、酒場,胡吃海喝好逸惡勞永遠跟他們家人無關。

家風,是一種凝聚力,它凝聚了善良、進取、積極、陽光,這是一股無形的力量,這種力量經過幾代人的傳承、發揚,愈加強盛,成爲一種氣場,浸洇其中的人,充滿着正氣的力量。

家風,是一種信仰

郭迎春的辦公桌上,兩臺電腦,一部電話,一隻水杯,簡陋得不能再簡陋。他的辦公室,是集體辦公,牆上一溜大屏幕裏顯示着變幻莫測的數據。他在這個行業工作了30多年,從蓬勃青年到已然知天命,在外人眼裏不乏枯燥的工作,於他,卻是滿腔摯愛。

他知道,這工作直接關係着國計民生。

春,河北省大範圍乾旱,農民們愁眉緊鎖,小麥返青水澆還是不澆?郭迎春認爲,表層土雖缺水,但20釐米以下底墒較充足,小麥紮根較深,再加上現在小麥品種改良後抗旱能力強,不要盲目澆水。這一決策通過農民頻道、農業等部門發佈出去,爲全省節約澆地資金近10個億,還節省了水資源。

20xx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河北省20多天持續強降雨,7月21日,保定、唐山、秦皇島等受災嚴重。之後颱風達維到來,東北部再次出現強降雨。郭迎春連續幾天不眠不休,時刻關注着天氣動態,時刻準備着迎接媒體提問。嚴重的睡眠不足,他眼睛通紅,嗓音沙啞,但他依然認真地回答每一個問題。有的記者提的問題不是本行業的,讓人無所適從,換成別人拒絕回答,他卻總是耐心地解答清楚。

他率先垂範,給年輕人做出了榜樣。在他手把手指導下,爲氣象臺培養了一批年輕人。他經常給年輕人說:“踏踏實實地幹,不要求回報,黨和人民會記住你做了什麼。”旁人會覺得這話拔高,郭迎春真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他獲得了很多榮譽,哪樣都不是自己爭來的,他把這些看得很淡。現在,這些年輕人都成了骨幹,關鍵時刻頂得上。年輕人都喊他“老郭”,“老郭黨性水平高,經得起考驗。”大家對他這樣評價。

20xx年汛期,8月11日之前已出現16次強降雨,山區部分河道多次發生洪水。水庫該蓄水還是該放水成爲重大問題。放水,萬一明年雨水稀少,水庫沒水整個石家莊吃水怎麼解決?不放,降雨再持續,水庫出了問題威脅到省會安全怎麼辦?這可是掉腦袋的事啊,人命關天,誰也不敢做出決定。郭迎春反覆詳細測算,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和有關決策部門提出了“抓住有利天氣過程做好塘庫蓄水工作”的建議,使得全省大中型水庫較前一年增加蓄水約15億立方米。這是一種怎樣的擔當啊,是責任更是對工作的自信!

……

太多的事例,大到生命攸關,小到搬家、洗車、室外活動,老百姓已經對氣象服務形成了依賴。郭迎春給自己定下嚴格的標準,一定要做到“零錯情、零失誤”。近7年來,他主持完成全省272次重大天氣過程的決策氣象服務工作,主持或參加完成各種決策氣象服務材料共3824期的編寫、製作、審閱和發送工作;組織策劃並召開氣象新聞發佈會80次,接待電臺、電視臺、報社、互聯網等多種媒體的記者採訪20xx多次;科學把握歷年森林草原防火、“三夏”、汛期、“三秋”、抗旱、抗寒等關鍵期的氣象保障服務工作。

多年來,郭迎春的氣象發言人形象早已得到公衆認可。一次他坐出租車,司機認出了他,說什麼也不收錢,結果他反而多給了人家5元錢,這事在單位裏成爲笑談。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修自行車的、賣菜的見了他都要問天氣,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被大家親切地稱爲“移動天氣預報”。

郭迎春工作的座右銘是“服務首席,守字爲先”。

他做到了,用30多年的兢兢業業!

郭家人廉潔敬業,說起來還是受父親郭成章的影響。他退休前曾是邢臺縣人民法院副院長,一輩子不吸菸、不喝酒、不吃請,從未利用職務之便爲家人謀取過私利。母親李三榮是農村戶口,當時郭成章完全有能力把她農轉非,但他硬是不動這個念頭,他說:“別人給我辦了事,我就得爲別人辦事,黨紀國法豈能被當成人情!”直到現在,母親的戶口還在農村。

在郭家人心中,家風,是一種精神信仰,更是一種道德約束力。現在,全家17口人中,大多從事專業技術和經濟管理工作,現有高級工程師、公司總裁、部門總經理和處級幹部共9人。無論在什麼崗位上,他們從沒有忘記要言行一致,表裏如一,要崇善尚德,廉潔自律,做社會正能量的弘揚和傳遞者。

郭迎春家庭被評爲全國“最美家庭”,他第一時間把這個喜訊告訴父母。85歲高齡的父母反覆說着一個字:“好,好……”隔着話筒,他彷彿看到了父母滿意地頻頻點頭……

.好家風好家訓事蹟材料篇4

在當時中外各種複雜思潮影響下,陳延年因爲能閱讀法文原著,曾一度信仰巴枯寧、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在赴法勤工儉學之後,陳延年兄弟放棄無政府主義轉而篤信馬克思主義。1922年6月,在旅法少年共產黨旅歐支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陳延年與趙世炎、周恩來等同被選爲委員;後來回國在上海、廣州,他是與趙世炎、周恩來齊名的革命家。

1923年,由於國內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央派遣延年、喬年兄弟同趙世炎等人從法國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一年後,因國共合作的需要,陳延年等奉命回國往上海黨中央報到,隨即被派往廣東工作。

回國後,兄弟倆都成爲中央委員,陳延年曾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在黨的會議上父子三人以“同志”相稱而不論父子情。

鄭超麟回憶,某次,陳延年自外地來滬。原以爲相別數年的父子相見場景會很激動人,但爺兒倆卻平淡如路人——陳獨秀正在石庫門房子的天井裏等候,見到兒子出現,表情安之若素;而延年也一樣,隨手拖來張椅子坐下就談起了工作。

昆仲雙烈

陳喬年身體強壯,皮膚很白,兩頰同蘋果一般紅。他的哥哥則與他相反,不很健康,肚皮比常人大,兩條腿比常人細,皮膚黑而粗,濃眉毛,斜眼,近視,有時你以爲他在看你,其實他看的是你旁邊的人。

這兩兄弟,除了相貌以外還有其他方面不同。延年愛說話,愛講故事,關於辛亥革命前後的故事,以及他自己家庭的故事。幾個人會聚一起時,總能聽到他的低音。喬年則一聲不響。開會時不說話,多人閒談時也不說話,後來漸漸練習也能克服靦腆而在會場中演說了,而且說得相當好,雖然不及他的哥哥。

這些都是鄭超麟記憶中陳延年、陳喬年的模樣,“這兩兄弟是清教徒。吃得壞,穿得壞,絕口不談女人”。

1927年,上海警備司令楊虎派大批軍警包圍了恆豐裏104號,陳延年、郭伯和、韓步先一起被捕。

陳延年在獄中沉着冷靜,說是這家主人僱的燒飯師傅,審訊他的特務看他黑黑的臉,穿着破衣,也信以爲真。一天,上海亞東圖書館經理江孟鄒先生突然收到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寄來的一封字跡潦草的信,他拆開一看大驚失色。信上寫道:“鄙人於6月26日被捕,現拘押在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拘留所。我是正式工人,燒飯司務當然不會有多大嫌疑,不日可訊明釋放,現在我的衣衫褲都破爛了,天氣又熱,請先生替我買一套衫褲來。謝謝!”

.好家風好家訓事蹟材料篇5

儘管已經83歲高齡,住進了縣城的樓房,兒媳孝順,可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的樊桂英老人還是常往郊外的老房子跑,補牆擦窗、澆花種菜。每逢週末,兒孫們也是齊齊地來到這裏,陪老人一起打理着承載家庭回憶的“根據地”。

在這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中,有省裏的“三八紅旗手”,有光榮的人民教師,有大學生,還有研究生……培養和教導他們的樊桂英老人,雖然出身農家、沒讀過書,卻能在生活中言傳身教,使四世同堂的36口之家形成了崇德向善、知恩圖報的淳美家風。不僅樊桂英老人本人被評爲吉林省道德模範、“吉林好人”,她還帶領兒孫們贏得了全國“最美家庭”的榮譽。

“只要兒女有書讀,苦也是甜的”

“我一出門,總得向人家打聽‘這上面寫的啥,那牆上貼的啥。’”從戰火紛飛的年代走到衣食無憂、生活安穩的今天,83歲高齡的樊桂英心裏裝着沉甸甸的滿足,唯獨遺憾沒讀過書、不識字。“一定要讓孩子們讀書識字,做有文化的人”,樊桂英說這是她一生的信念。

1962年,14歲的大女兒面臨輟學務農,樊桂英和丈夫做出了“驚人”的舉動——從內蒙古舉家搬到300公里外的吉林省通榆縣向海鄉新興村。

全家人成了外來戶,沒有土地,只能靠打零工維持生計。由於丈夫多病,樊桂英成了家裏的頂樑柱,做起了“和大泥、脫土坯、壘土牆、打草捆”的泥瓦匠,用血汗換來的收入供子女讀書。樊桂英說:“只要兒女有書讀,苦也是甜的。”在樊桂英的感染下,兒女們不但成績優異,還利用課餘時間挖草藥、撿牛糞、摟柴火,補貼家用。

爲了讓孩子們繼續讀高中,1980年,樊桂英帶着全家搬到通榆縣城郊區。她夏天賣西瓜,春秋打工,冬季賣鞭炮,終將7個子女都培養成才,小兒子還讀了研究生。孫輩們更是不乏高才生,碩士學歷1人,本科學歷17人,專科生5人;全家培養出國家公務員9名,事業單位人員8名,軍官2名,個體工商業戶7名,在讀大學生4名。

生活小事中透着做人的大道理

由於長期高負荷勞動,1979年冬天,樊桂英的腳後跟長起了“骨刺”。爲了不讓孩子們輟學,她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堅持勞動,直到腳底的“骨刺”被活生生地踩彎。她常常叮囑孩子們“要對得起國家、對得起社會,對得起自己”“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在樊桂英的言傳身教下,子女們果然不負希望。大女兒多次被評爲吉林省優秀組工幹部、三八紅旗手。二女兒成了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三女兒和小女兒兩家經商誠實守信、依法納稅。四女兒一家三口,都是國家公務員。第三代的孫輩們工作於市、縣各級機關單位,其中二女兒家的兒子兒媳還就職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爲祖國的航天事業添磚加瓦。

1992年,樊桂英的老伴患病住院,樊桂英爲老伴翻身、按摩身體、端屎端尿。在她的帶動下,兒孫們自覺地往醫院跑,輪流值班。在長達5年的陪護中,一家人默默地展現出不間斷的愛與孝。

1997年老伴去世後,樊桂英告訴孩子們:“你爸雖然沒了,但這個家不能散,你們一定要像你爸活着時一個樣。”從那以後,這個大家庭更加和睦,事業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幫助,兒孫們的小家庭個個和美。

“給人是幸福,欠人是受罪”

儘管已經年過八旬,樊桂英還是堅持年年迴向海鄉新興村,看看當年自己困難時幫過忙的老鄰居,爲他們提供幫助。

“姥姥沒工作,也沒社保,子女們給她的錢捨不得花,給她買的衣服也捨不得穿,都攢起來捐給社區的困難戶。”樊桂英的外孫女焦雯倩說,“姥姥常說‘給人是幸福,欠人是受罪’。”

樊桂英身上“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品質,影響着整個家庭。從縣委組織部退休的大女兒常年不留姓名做好事;在農村和郊區工作的小女兒,不僅樂於幫助老百姓解決問題,還自掏腰包長期資助多名孤兒;在民政部門工作的大兒子除了訪貧問苦幹好本職工作外,更不忘幫助低保戶和貧困戶。小兒子拿出7萬元資助就讀於東北電力大學的一名貧困學生,直至其參加工作。

在樊桂英的教育下,整個家庭都主動承擔起社會擔當,長期資助6名孤兒。截至目前,這個家庭通過捐助、救濟、資助等渠道,累計向社會無償貢獻資金60餘萬元。

.好家風好家訓事蹟材料篇6

我的家庭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也是一個幸福的三口半之家,丈夫和我,還有一個女兒,說三口半,是因爲我的婆婆每年有大半年都在我家和我們生活在一起。我的丈夫在石嘴山監獄工作,女兒還在上高中。我們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是我們全家人在生活中互敬互愛,互相關心,在工作中我們夫妻倆積極進取、愛崗敬業,全家人和睦、溫馨,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我和丈夫於1997年結婚,至今已17年,女兒今年已16歲。由於我們夫妻雙方的工作性質,一直是聚少離多,對於丈夫來說,家就像是個吃飯睡覺的旅館,家裏的大事小事全部都得靠我這個女人來支撐,剛剛結婚的那幾年,我也有怨言,也曾迷茫過,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發現,其實丈夫也很依戀我,很依戀我們幸福的小家,我漸漸的理解了丈夫工作的難處,也理解了丈夫由於工作忙而有家不能回的無奈,所以,我用我的行動理解和支持了丈夫,同時也爲我們的小家庭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我因此多次被原惠農監獄黨委評爲“好警嫂”。

1998年9月,我們的女兒出生了,對於在基層法院工作的我來說就更忙了,家和單位,每天總是忙碌地奔波在這兩點一線上,有時回到家連飯都顧不上吃,就得去上班,但是儘管這樣,我仍然堅持了下來,我用我的艱辛換來了今天溫馨和諧的家庭。

20__年年底,我公公心臟病突發不幸去世,婆婆遭受突然的打擊,人一下子變得沉默了,也突然間蒼老了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和丈夫商量後,把婆婆接到我家,安慰着老人因失去老伴的失落心情,在生活上對老人無微不至的關心,終於使老人從老年喪偶的痛苦中走了出來,臉上又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直到今天,老人還和我們在一起幸福的生活。

在工作中,由於我和丈夫都是學法律的,而且都從事的是法律工作,我們不僅經常互相交流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在業務上也互相切磋,對彼此的工作也能互相理解支持。20__年監獄合併以後,丈夫的工作不像以前那麼忙了,至少能保證按時上下班,而我的工作卻越來越忙了,我們的家庭就完全轉換了角色,現在家裏照顧老人、教育孩子的任務就基本上全部落在了丈夫的頭上,特別是這幾年,婆婆的身體不好,患上了高血壓、糖尿病,我們夫妻倆經常在飲食上也更多的照顧了老人,儘量滿足老人的口味。當然,平時我的工作也離不開老公的支持,20__年我所承辦的案件數量居全院之首,這也與丈夫平時的理解支持和幫助是分不開的。

最後說說我的女兒吧!說起女兒,那可是我們全家開心的鑰匙,女兒性格開朗、活潑,說話風趣幽默,茶餘飯後,經常跟我們講一天中遇到的新鮮事,我們常被她風趣幽默的話語逗得開懷大笑,奶奶疼愛地稱她“小壞蛋”。

總之,我的家庭就是這樣一個普通而又不失溫馨快樂的家庭,沒有什麼值得稱頌的事蹟,但從中我卻體會到了親情的可貴和親人間互相理解包容對於生活的重要性。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我真的感覺很幸福。

.好家風好家訓事蹟材料篇7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我每天在良好家風的薰陶下,學會了勤儉節約,尊老愛幼,明知事理。

在我十六歲的時候,姥姥突然得病了,而且是在晚上,媽媽得只消息後就立刻去看姥姥,當媽媽看到姥姥發病時那痛苦的樣子非常害怕着急。我聽媽媽說,她那時都被嚇壞了。由於突發得病得病再加上年齡的原因,使姥姥癱臥在牀,身子不能動,只能躺着,生活不能自理。剛開始的時候,姥姥的子女們對她都很好,可是時間一長,就都沒有耐性了。媽媽實在看不下去了,所以把姥姥接到了我們家裏。

媽媽每天都會給姥姥按摩,因爲這樣可以使姥姥感到放鬆,舒適。媽媽多次爲姥姥感到傷心,我覺得姥姥太不容易了,一輩子爲她的兒女操勞,卻不報有一絲的回報。一生坎坎坷坷。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會使人感到快樂。每當有人問媽媽爲什麼要把姥姥接到家裏來?媽媽得回答是這樣的:一個人所做的事情可以看出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否有孝心。孝順老人的人會得到回報。

我有時會和媽媽一樣;給姥姥餵飯,當我看姥姥時,我看見了姥姥眼睛裏泛起了紅光,我感到了惋惜。姥姥當時興許是在向我表達她的痛苦,也許是在感謝我,也是是感動了。

樹立和繼承端正良好的家風;是“正能量”的傳遞。有了這些優良的品質,我們的家,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和諧,更加幸福。這樣就是我家的家風,大家也一起來曬曬你們家的家風吧。

.好家風好家訓事蹟材料篇8

從宣寧高速寧國北站下車,沿着寧國大道再行十多分鐘便到了官東的家。還沒進門,門框上方一塊寫有“光榮軍屬”的牌子即刻映入眼簾。

“官東的大伯、二伯、大姑父、堂哥都當過兵,可以說他從小就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官東的父親官昌元清晰地記得這樣的情景,小時候,官東的大伯一有空就教他踢正步,雖然當時年齡不大,但他踢起來還真的有模有樣。

因爲從小就嚮往軍人這份職業,所以官東高中畢業後便入了伍。“他從小就很懂事,當了兵也一樣。”官昌元說,由於在部隊時表現突出,他後來被部隊推薦到青島海軍潛艇學院參加培訓。

正跟官昌元聊着天,住在官東家樓上的鄰居——61歲的朱小菊來到了他的家裏。“我是看了新聞報道才知道他參加救援的。”說起這個去年剛搬來的鄰居,朱小菊顯得很自豪。“現在年輕人能這樣很難得,他的事蹟也是我們教育晚輩的生動事例。”

上午,父親官昌元在家中觀看有關兒子官東的新聞報道

在官東家轉上一圈,記者在牆上看到了這樣一幅字:繼代有清風,承家多舊德。官昌元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官東都很懂事,這也與良好家風是分不開的。“讀書的時候我們就教他要有一副熱心腸,所以很小的時候我們帶他上街玩,他見到街邊有乞討的人,總會向我們要錢給他們。”

官昌元的話得到了寧國中學老師陳孝貞的證實。作爲官東的曾經班主任,在陳孝貞的印象中,官東性格活潑開朗,人緣非常好,同學們有個大事小情都喜歡找他,當然他也很樂意幫忙。此次得知官東英勇救援的消息,陳孝貞顯得非常激動:“能夠在關鍵時刻將生死置之度外營救他人,我真爲教出這樣的學生感到驕傲!”

官東一直以來的好人緣也讓他打小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孩子王”。官東的“發小”陳浩回憶說,小時候,官東經常帶着大家捉魚摸蝦、下河洗澡,而且由於他待人溫和,大家都願意跟他一起做朋友。“知道他現在在忙,所以我也不忍心去打擾他救援和休息,只希望他能注意安全。”陳浩說。

在當天的採訪中,聽到校友勇救沉船事件落水者消息後,寧國中學的很多學生也表現出了敬佩之情。“官東哥哥事蹟傳遞出的正能量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我也希望能夠以他爲榜樣,將來能夠身體力行地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寧國中學學生楊蘇皖說。

對於此次參與救援,官昌元說自己一點都不覺得意外:“他從小就是個熱心的人,非常聽話懂事、樂於助人,我也希望他在注意安全的同時能夠救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宣城幹部羣衆熱議官東英勇行爲

官東的事蹟在各大網站、媒體被迅速傳播的同時,也在宣城市幹部羣衆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記者來到宣城軍分區,官兵們正在利用休息時間收看長江沉船救援的新聞。當記者表示想跟他們聊一聊對官東的看法時,大家異常興奮。“官東在下水救人的危急時刻,把自己的氧氣罩摘給了別人,就是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把死亡的危險留給了自己,他用他的實際行動闡釋了現代革命軍人高尚品德。”軍分區警衛班班長陶勝說。作爲一名老兵,陶勝的工作是對預備役的戰士們進行培訓。“今後對新兵我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培養出更多像官東這樣的好兵。”他說。

華陽是一位預備役士兵,今年9月份將正式入伍,對自己的“前輩”官東,他充滿了敬仰。“對我來說,官東就是最好的榜樣,我期待着自己早日進入部隊,爲國家出力,爲家鄉爭光。”

在官東的家鄉寧國市,他的名字一夜之間家喻戶曉,大家都爲家鄉能走出這樣一位英雄而感到驕傲。兩年前從亳州來到寧國工作的陳博,在看到官東的報道後說:作爲官東的同齡人,他的事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會以他爲榜樣,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在宣城市幹部羣衆當中,官東的名字和事蹟這兩天口口相傳,成爲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家鄉人民紛紛讚賞他的英勇行爲。

當前宣城市正在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官東的事蹟正好體現了當代“宣城好人”的精神,“我們將把官東作爲‘宣城好人’向中央、省文明委進行上報,申請‘中國好人’,努力形成良好社會風尚。”市文明辦副主任吳勝華說道。

十八巷論壇網友熱情回帖點贊宣城好小夥官東

薇薇安不壯:長江沉船事故發生後,我們都在關注,種種報道令人揪心,宣城小夥官東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滿滿的正能量!

楚狂人:宣城就是好人多,20xx年有曹軍、盧帥爲搶救落水兒童,義無反顧地跳進湍急的河水,壯烈犧牲,譜寫了一曲生命大救援的讚歌;現在又出現了在深水下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的好小夥官東。爲寧國好人點贊!爲宣城好人自豪!

德瑪西亞:不得不說,小夥子官東“棒棒滴”,爲了救人,不惜放棄自己的潛水裝備。這種捨己爲人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和讚揚。希望現場的救護人員在救助別人的同時,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祝願那些被困的人能早點被解救出來。

藍晨夕:看到這個報道也替這位帥小夥捏了一把汗,他在危險時刻想到的是別人的安危,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那一句:“那一刻,我只想着救人!”也感動了無數人。在微博、微信上不少網友也紛紛給這位“勇士”點贊,“宣城男神”、“潛水男神”、“中國真男神”……在此,我也想說一句:“官東,好樣的,你是宣城人的驕傲!”

愛的圖騰:一個地方總是出現捨己救人、愛心義舉,不是偶然,世上沒那麼多巧合。這說明這個地方肯定是民風淳樸、世風良善,人與人之間充滿相互關愛之心,社會正氣昂揚向上。爲官東、爲宣城人,滿滿的點贊,必須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