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科技特派員事蹟材料

身殘志堅非凡志 致富幫扶寫人生

科技特派員事蹟材料

--科技特派員事蹟材料

蒙陰縣是中國著名的長毛兔之鄉,在兔業界,馮加玉代表的是一種精神。肢體活動的不便,沒有阻止他大腦的飛速運轉,沒有阻止他敞開懷抱以無限的熱情,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20多年來,馮加玉積極組織、參與縣、市、省各級殘聯的公益活動,把自己的優質種兔無償送給貧困戶,提供技術指導、精神支持,幫助無數人走上致富路。

   身殘志向更堅 他是頑強拼搏的好榜樣

馮加玉是蒙陰縣坦埠鎮東西崖村人,從小體弱多病,1979年拿到錄取通知書還躺在病牀上的他錯過了上大學的機會,後又因小腦缺氧落下殘疾,2012年診斷爲布加氏綜合症。一個年富力強想幹事業的人,一下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

拖着病體,拄着柺杖的馮加玉,爲了生計養過銀耳,賣過煎餅,但最終,都沒能做成。由於身體原因,再加上沒啥一技之長,當時對於該幹啥,幹啥能行,咋幹,他都不懂。蒙陰縣是中國長毛兔之鄉,幾乎家家有養長毛兔的傳統,他也曾想過要養兔子來維持生活,可是他自己一無資金二無技術,如何去養兔自己一點信心也沒有。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朋友給他的《農村大衆》上看到報上介紹了很多人養兔致富的事蹟及很多養兔方面的知識,就決定發展養兔事業。1996年他的一個在兔場工作的親戚送給他3只產毛量高的優良品種長毛兔,靠着這三隻長毛兔,馮加玉慢慢的壯大規模。有一次,馮加玉去獸醫站買飼料,正爬臺階,柺杖脫手摔倒在臺階上,獸醫站的站長白文禮不知道他身體殘疾還笑着說:你怎麼這麼有禮貌,來就給我磕頭!後來知道他身體殘疾,被他頑強的精神所感動,不遺餘力的幫助他發展養兔。

爲了提高養殖技術,2001年他又一個人拖着殘疾之身,自費到濟南參加了《農村大衆》科技推廣網成立大會,使其眼界更加開闊了,更加堅定了幹事創業的決心。從濟南迴來後,馮加玉利用在推廣會上獲得的信息,決定改良兔種,擴大規模。

馮加玉雖然身體殘疾,但對家兔養殖技術的鑽研精神一直沒有改變。通過多次外出學習和試驗,改良了長毛兔人工授精技術,將以前用玻璃輸精管授精改爲用橡膠軟管授精,有效降低母兔的損傷,提高受精率,免費爲社員戶提供長毛兔人工授精服務和技術指導,使合作社長毛兔平均產毛量從7兩提升到8.5兩。靠着優良的品種和細心的管理,馮加玉的養兔場不斷擴大,效益也越來越好。

2003年,他的種兔場被評爲“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蒙陰縣國家‘沂蒙’長毛兔示範區”示範戶,通過了縣畜牧部門規模化標準化示範場驗收。他創辦的佳玉合作社現在已經成爲了集長毛兔養殖,良種繁育,兔病防治,飼料加工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實體,基地有標準兔舍2000多間存欄近3000只,總資產100萬元,年利潤15萬元,合作社總存欄長毛兔20000只,獺兔種兔10000只,肉兔種兔3000只年產值2000餘萬元,可創利800餘萬元。2004年和2005年他連續被評爲蒙陰縣“十佳種植養殖大戶”;2005年被評爲“蒙陰縣十大新聞人物”和“蒙陰縣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

由剛開始的3只長毛兔到目前數千只的規模,由一個普通的養殖戶,發展到150多戶社員,存欄量近3萬隻的合作社社長,馮加玉開始了走出了一條坎坷而又精彩的創業之路。

甘於無私奉獻 他是樂於助人的好心人 

靠着一股着不服輸,頑強拼搏的勁頭,馮加玉以一個殘疾之身取得了自己事業上的成功,成爲遠近小有名氣的養兔大戶。自己成功了,但身邊很多同爲殘疾人的鄉親父老卻還在過着困難的日子,聯想到自己創業之初,也是由好心人幫助才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他決定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幫助這些還處在生活困難中的村民。

2010年馮加玉從自己的養殖場中選了30只價值一萬元的優質長毛兔種兔,免費送給了本村10個殘疾人家庭養殖。爲了確保養殖成功,經常去村民家裏去指導,把多年來總結的經驗無私的傳授給他們,幫他們購入飼料、疫苗,聯繫出售兔毛。在馮加玉的細心指導下,這10個養殖戶也都養殖成功了,有的兩年就發展到200多隻存欄量,每年增加收入一兩萬元。看到他們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馮加玉的心裏比他們還要高興,他自己作爲一個殘疾人也能幫助別人了,心裏充滿了成就感。其中有一位叫翟繼文,因爲幹建築活從屋頂摔落,家裏的頂樑柱變成了截癱的殘疾人,對生活失去了信心。馮加玉送給他3只長毛兔,還經常去給他講自己的創業經歷,鼓勵他走出陰霾,重拾信心。在馮加玉的鼓勵下,翟繼文投入到養兔事業中去,慢慢發展養兔產業,收入增加了,信心也回來了。

從那以後,馮加玉還發動身邊的朋友也加入到助殘行動中來,每年都免費爲一批殘疾人提供種兔,幫助他們走上養殖致富的道路。2013年爲3戶殘疾人贈送了90只種兔,2014年爲25戶殘疾人贈送134只種兔。並攜手蒙陰縣殘聯爲全縣的殘疾人家庭免費培訓養兔知識並贈送種兔,累計幫助培訓和幫扶了一千多位殘疾人。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很多殘疾人家庭在馮加玉的幫助下靠養兔脫貧致富,還有一些辦起了養殖場,事業蒸蒸日上。

佳玉家兔養殖專業合作社的150餘戶中社員,其中殘疾人養殖戶就有幾十戶,2012年合作社被評爲省級優秀殘疾人扶貧基地,和縣殘聯聯合開展了一加一扶貧助殘行動,使140戶殘疾人獲得免費扶持種兔及提供養殖技術指導及管理銷售等一系列服務。

踐行幫扶使命  他是科技扶貧的好標兵

想到還有很多沒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不能靠養兔賺錢,平時愛鑽研的馮加玉又琢磨着開發了一套自動喂料系統和一套糞尿分離自動清除設備。自動喂料系統由電腦程序控制,到時間自動喂料,全場喂完一次只需2秒鐘,結合糞尿分離自動清除設備和自動飲水系統,沒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也能養兔致富了。該自動喂料系統和糞尿分離自動清除設備已獲得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身殘志堅、頑強拼搏、甘於奉獻,馮加玉的科技創業和樂於助人的事蹟深深的感染着認識他的每一個人。爲此,2017年,省科技廳組織力量專門爲馮加玉拍攝一個部科技扶貧紀錄片《飛翔》,並在2018年4月邀請他在省科技廳做了一場“科技助推精準扶貧”事蹟報告會。作爲科技特派員,馮加玉經常深入蒙陰縣坦埠鎮西坦埠村和響水莊村,進村瞭解情況,制定幫扶措施,開展科技幫扶行動。臨沂市科技局領導也多次現場辦公,帶領專家深入合作社,給予政策上指導和資金上扶持,先後開展技術培訓3次,爲合作社發放了畜禽養殖類書籍100餘冊,在給予技術培訓與指導的同時,希望他注重農民科技人才培養,培養科技致富帶頭人,更好的傳播農業科技。

馮加玉根據調研情況,幫扶的兩個村耕地面積較少,不適合發展糧食種植等產值低的產業,兩村有種植果樹、蔬菜等產業基礎。爲了找準弱項,補齊短板,馮加玉進行了科學細緻的分析,並因地制宜找措施。當地有種植蔬菜的大棚,種植多年後土壤板結、病害情況較嚴重,馮加玉對種植戶進行培訓大球蓋菇與大棚蔬菜輪作技術,既能幫助調節大棚內土壤結構,又能增加一季大球蓋菇收入。兩村桃樹種植大多采用自然開心型修剪種植模式,以該模式種植桃樹,樹木老化快,樹勢遮蔽,不利於管理操作,不便於機械操作,費時費工,果品質量不好。馮加玉幫助種植戶引進寬行密植模式,省工省力,果品品質也提高了,同時進行了秋季施肥管理培訓,向種植戶傳授桃樹秋季施肥技術,併爲10名科技致富帶頭人贈送了海藻復混肥。結合兩村交通便利的情況,幫助科技帶頭戶發展電商,拓展銷售渠道,增加收益。

經過一系列的技術培訓與指導,兩村村民特別是科技致富帶頭戶認真將學習到的技術、新模式應用的生產中。通過發展家兔養殖、大球蓋菇種植、改變傳統的蜜桃生產模式,輔以電商銷售,幫扶村村民收益增加了,幸福指數提高了。老百姓收益增加了,更加認可了科技特派員帶來新技術、新模式的重要性,鄉村振興,科技先行。

爲了更好的科技推廣,馮加玉又投資建設一處科技特派員服務中心,購買投影儀、電腦、打印機等設備利用農閒時間向農戶宣傳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

最近幾年電商產業發展迅速,已經快六十多歲的馮加玉,也不忘學習新的技術模式,利用多種渠道發展電商,在銷售自己的螞蚱、赤松茸等產品的同時,幫助周邊的殘疾人銷售他們的產品。

蒙陰縣聯城鎮的王士國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因強直性脊柱炎身體重度殘疾的王士國,平時靠養蜂補貼家用,一個偶然的機會王士國結識了馮加玉,在他的幫助指導下,轉變了發展思路,提高了產品質量,開拓了網絡銷售渠道,把產品賣到全國各地,成了一年能收20萬元的富裕戶,事業發展越來越好,生活也越來越自信。

像王士國這樣的農戶馮加玉不知幫助了多少,因爲多器官功能不全,馮加玉消化功能很差,很多食物都不能吃,馮加玉每次上門服務的時候都是自己帶飯,每天回到家腿疼腳腫都是常有的事。他的腳步遍佈全縣,有時還到外縣、外市做服務,有一次去沂水高橋鎮的大山上探望兩位創業養雞的大學生,冒着大風嚴寒的天氣,驅車一百公里去指導服務,因爲山上條件有限,馮加玉一天沒吃沒喝,回到家的時候因爲缺少能量,又累又冷,自己都沒法下車了。

結識了這麼多殘疾人,爲了更好的傳播科技,幫助殘疾人創業,2019年馮加玉創辦了夢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他帶動的殘疾人成立了殘疾人互助聯盟。從2019年10月中旬開始,他利用了近20天的時間,組織20位殘疾人蔘加了電商培訓,幫助他們發展電商產業。看到有些肢體殘疾的打字不方便,就在他去世前2天,他又自費購買了5套語音輸入鍵盤,準備送給打字不便的殘疾人。2019年11月14日,馮加玉因勞累過度突發疾病,倒在了科技扶貧的路上。

“科技幫扶的道路上依然在探索,活着幹,死了算,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馮加玉在省科技廳做“科技助推精準扶貧”事蹟報告會上時這樣說。馮加玉用生命踐行了自已獻身科技幫扶的諾言。一根柺杖,一顆愛心,放飛夢想,樂此不疲,這是他的執着追求,也是他幾十年來精彩人生路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