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最美鄉村醫生個人事蹟材料【精品多篇】

最美鄉村醫生個人事蹟材料【精品多篇】

最美鄉村醫生個人事蹟材料 篇一

我叫xxx,男,漢族,xxxx年xx月出生。20xx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專文化,職稱:主治醫師,年至今一直從事農村基層衛生工作,30多年來,立足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自己,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爲廣大羣衆着想,爲病人排憂解難,從未出現醫療事故、醫療糾紛,贏得了廣大羣衆的信賴和讚譽,多次受到市縣鎮主管部門的表彰。

農村基層衛生工作是一項艱苦而光榮的任務,三十多年來,一直堅守在農村基層衛生工作第一線,嚴寒酷暑,從無怨言。從醫30多年來,總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颳風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隨叫隨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煩,精心治療,耐心護理,讓患者滿意,也讓家屬放心。

20xx年元月份的一個夜晚,已是十二點多鐘,本村低保戶常年患有肺氣腫、肺心病,因受涼急性發作,情況十分危急,家人只是給我打了電話,我就不顧一天的疲倦與寒冷,立刻起牀趕到病人家,對病人進行搶救,使病人得以脫險,患者家人十分感謝,又經過十多天觀察、護理與治療得以好轉,因患者家庭困難,只收取了連成本費都不夠的醫藥費。還有本村五保戶,因患偏癱十多年,家中無人照療,而且經濟又十分困難,我就主動上門瞭解病情,爲他免費治療、測血壓、查心率、測血糖。還耐心向他講解偏癱的康復知識,還幫他做康復鍛鍊等得到了廣大羣衆的讚揚和好評,像這種情況還很多很多。

這些年來,我從不收病人的出診費,即使半夜三更出診,也是這樣,對於經濟條件困難的患者,我還採取賒欠醫療費待其條件好轉後再償還或者直接免費治療的形式,爲患者擾憂解難。

農村的醫療條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專業醫院治療,不管什麼時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屬有需求,我都會隨車護送,陪同診療。我經常免費給村民進行測血糖、量血壓、測體溫、查心律、測脈搏等常規檢查,並講授健康、防病知識,對村民進行健康,深夜急診、出診更是家常便飯。

村衛生室不僅肩負着農村的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工作,而且承擔着配合縣衛生局、縣疾控中心及當地衛生院做好預防接種工作,預防工作是消滅傳染病,保護人民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他在農村衛生工作中始終以防病工作爲工作重點點,認真落實各項防疫工作,利用廣播、牆報等向羣衆講解各種預防措施,使預防接種工作家喻戶曉,老幼皆知,我村的防疫工作始終保持在全鎮的先進行列。

兒童預防接種工作是農村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對全村新生兒進行普查登記,及時上報,做到無漏登、無錯登,建證、建卡率達到100%;每次接種我堅持親自上門通知應種對象進站接種,接種後跟蹤隨訪,及時瞭解接種情況,在我的努力下,村兒童接種率超過98%以上,在各種傳染病預防宣傳中,每次都是將宣傳資料發放到各家各戶,真正做到家喻戶曉,確保不發生一例病例。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幾年來,爲了讓更多的村民參加合作醫療,享受國家的優惠政,我衝鋒在前,耐心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相關政策,使農村充分認識到新農合的好處,提高了農民參合率,張寨村村民參合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更好的解決了農村看病貴的問題。

我嚴格按照上級衛生部門的統一要求和部署,積極開展微機管理收費,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報銷,從未出現過私自存放農民醫療卡的情況,認真做到了補償單、補償登記表必須讓患者簽字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把黨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得到廣大羣衆擁護和交口稱讚。在實行醫改以來,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解除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實行微機操作,對於鄉村醫生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壓力重,任務多,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而待遇則大幅度地降低。但我沒絲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樣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積極正常宣傳醫改政策,除了自己自學電腦操作、醫改系統外,我還言傳身教給其他鄉村醫生做思想動員工作,並幫助他們儘快熟練操作流程。作爲一名黨員,我始終保持黨員形象,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廉潔自律,嚴格要求自己。在嚴格執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從不多收病人一分錢的同時,認真開展公共衛生項目工作,免費爲村民進行健康體檢,規範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爲全村1140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尤其爲本村93名老人,143例高血壓病人,39名糖尿病病人,3名重型精神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檔案,並納入慢病管理,提供每三個月一次的上門隨訪服務,爲了關心老人身體健康,每年都配合衛生院爲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一次健康

最美鄉村醫生個人事蹟材料 篇二

史懷清同志是陝西省延安市洛川縣石頭鎮史家圪嶗村人。1979年高中畢業回村擔任鄉村醫生工作,48歲的他,生命只會做一件事,也只做成了一件事。那就是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奮,把自我塑造成一名合格的鄉醫,終結了鄉親們“看病難、看病貴”的灰色歷史。他走進了羣衆的心裏,也走進了人民大會堂,作爲2009年“全國優秀鄉村醫生”代表,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三十多年來,史懷清把每一位患者當作自我的親人,視羣衆的身體健康猶如自我的性命,一心撲在全村258戶1300口人的疾病預防,衛生保健,婦幼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這些平凡而又崇高的事業上,堅持刻苦鑽研業務技術與管理知識,注重改善設施條件,提高服務質量,使史家圪嶗村衛生室成爲全市較早實施規範化,標準化建設的村級醫療機構,大大方便了全村及附近兩個行政村8個自然村3000多名羣衆的衛生保健,醫療就診。同時,在近年來發生的各種重大突發性公共衛生防控工作上,他能夠盡職盡責的完成自我的本職工作,在他自我的人生途中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足跡。

激情投入真心奉獻

從小生長在溝壑縱橫的山鄉,史懷清曾不知多少次看到莊稼人田間汗滴禾下土的艱辛,也不知聽到多少次農家院裏鄉親們身患疾病的無奈呻吟。這些深深的印記,使他在上中學時就萌發了將來學醫回鄉爲父老鄉親解除病痛纏繞的願望。

高中剛一畢業,他如願當上了一名鄉村醫生。當時,史家圪嶗大隊部只有一孔破窯洞,一付藥箱,一隻聽診器和爲數不多的一般常用藥,羣衆經濟收入也很微薄。史懷清不等不靠,用自我家的油菜,烤煙收入,從縣藥材公司夠置回治療感冒、腸道感染等疾病的常用藥品;之後,他與父親商議忍痛賣掉了家裏唯一的一頭耕牛,用所得的600多元錢重建了衛生室,購置了藥櫃和常用醫療器械。他一邊向書本學,一邊向鄉衛生院的大夫請教,在很短的時刻內,不僅僅勝任了定期爲兒童接種疫苗,實施婦幼保健等多項工作,而且能夠上門爲村裏人診治一般的頭痛腦熱等病症。爲這些距鄉衛生院較遠的羣衆解決了看病難的問題。

爲了掌握真才實學,史懷清與1986年至1988年自費在洛川衛生學校學習醫士專業,其後又兩次在縣醫院參加集中培訓,多次到延安市,渭南市人民醫院觀摩學習,並訂閱了《衛生報》、《健康報》、《中國醫刊》、《實用內科學》、《陝西中醫》、《社區醫師》等專業書刊,透過“充電”使自我的醫學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知識不斷得到提高。

爲了鄉村醫生這個無悔的選取,史懷清放下了學生時代培養的其他特長愛好,常年與藥箱,藥櫃做伴,在解救病人中不知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爲了自我的事業,他讓一個個簡單賺錢的商機擦家而過,卻情願爲家庭生活困難的村民墊付累計達2。5萬多元的藥費;蘋果生產大忙時節,他不時穿梭在衆鄉親的果園裏,爲防止發生中暑,感冒而操心忙碌,卻惟獨難得到自我的十畝果園去幹活。

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鏖戰中,史懷清所在的村因其地處延安與渭南兩市的交界處的交通要道位置,縣上在路邊專設了檢查點,他一面堅持挨家挨戶宣傳,發放口罩,體溫計,到各個角落消毒,一面逐一登記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狀況,及時查體溫,留觀,保證了全村羣衆的健康安全,同時還冒着酷暑奔波於村裏於檢查站之間,爲檢查人員送水送飯,協助他們檢查過往車輛,人員,保證了全村羣衆生產生活沒有受到影響。

心繫羣衆無愧醫魂)(

1998年冬,村民史學禮抱着三歲抽風的孩子到他家求診,在吃藥打針仍退不下燒的狀況下,他想只能靠物理方法降溫,頓時心中涌動着一股無形的力量,摸黑到附近的河裏,侵着刺骨的河水撈起冰塊,跑回家中用毛巾冷敷,用酒精擦洗手足,最後在凌晨五點多使孩子的燒退了下來。2002年村民史虎全母親成玲女老人因患腦血管疾病在西安大醫院治療,由於昂貴的醫療費用使她無法承受放下治療,史懷清按時爲老人上門輸液治療,經過二十多天的治療,老人慢慢好轉起來。村民史蒼海在2005年春一場車禍使他癱瘓在牀,史懷清定期爲史蒼海換藥清理褥瘡,也不收任何費用,輸液藥品都按進價開藥,有錢無錢都按時治療,史蒼海病危時他聯繫鎮醫院救護車親自送到縣醫院治療。

多年來,村裏有病人,他都隨叫隨到,免費爲羣衆診斷,及時開方送藥,近年來,他堅持每月按時督促每名適齡兒童到鎮中心衛生院進行疫苗接種,從而杜絕了全村傳染病的發生,同時與鎮婦幼專幹協同進行產後訪視和降消項目的政策宣傳。在計生對象家裏,他時刻不忘宣傳國家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新政策,宣傳生殖健康有關知識,使計生對象自覺遵守國家的政策法規,全村低生育水平得到鞏固。

2008年預防手足口病重要工作時期,史懷清用心配合食品衛生監管執法人員檢查村完全國小,幼兒園的食品安全工作,細心指導學生竈,幼兒竈從業人員嚴格規範操作。同時,爲300多名少年兒童講解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引到他們講究衛生,杜絕手足口病病源,從而確保了校園食品飲食安全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實效。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更使史懷清寢食難安,他及時查閱網上資料,關注甲流動態,利用廣播,宣傳欄張貼宣傳標語,向廣大村民宣傳甲流的有關防控知識,注意事項並免費給村民帶給消毒藥品。

熱情服務精心管理

近年來,國家實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舉措,使億萬農民羣衆享受到政府“大病統籌”,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的實惠。而在試點工作期間,不少羣衆心存疑慮,作爲全省試點之一的洛川縣充分發揮政策宣傳引導作用,使這項工作起步良好,平穩推進,史懷清正是這宣傳隊伍中的一員。在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史懷清把村衛生室宣傳欄的板書與進戶發放政策問答印單,向羣衆逐項解釋結合在一齊,宣傳“每人只花十五元,大病醫療得保全”的道理,使村民知曉率達100%;同時利用最早參加投保的村民馬紅梅在進行剖腹產後報銷住院費用3000元,村民李金成老人蔘加合療後住院治療腦血管病得到5000多元補助款這兩個身邊的事例,同時把自我積攢的20000餘元給參加合療的村民就診免費供應藥品,啓發村民自覺參保,及早解決後顧之憂。透過引導說服工作,全村的參合率由原來的60%提高到98。8%,幾年來,全村享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的達390多人次。

在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上,史懷清建立建全了《衛生室工作制度》、《預防保健工作制度》、《藥房管理制度》、《鄉村醫生職責》等多項規章制度,建立起了包括全縣統一的正規處方,統一的發票和門診日誌,出診記錄,傳染病登記等28種表冊;堅持從省醫藥批發總公司,恆慶醫藥公司等正規渠道進購藥品,使藥品質量得到保證;嚴格執行規定的醫療服務價格,藥品明碼標價,併爲村民出具票據,以確保羣衆的醫療安全。由於他堅持認真執行《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遵守職業道德,時時處處關心,愛護農村患者,使得他從事的村級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工作到達了羣衆滿意,衛生部門放心的良好效果。多年來,從未發生過一齊醫療事故,從未發生過一齊與患者在就診,藥品價格方面的糾紛,深得羣衆的信可。三十餘年來,史懷清始終把“醫者,仁愛之心”作爲自我的人生信條,在自我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孜孜追求,曾多次受到市、縣、鎮衛生部門的表彰獎勵,榮獲康復患者所贈錦旗40餘面。靠着這種激情投入與真誠奉獻,1999年取得《陝西省鄉村醫生中專水平證書》;2006年取得國家《鄉村醫生執業證書》同年又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09年被衛生部授予“全國優秀鄉村醫生”的榮譽稱號。

注重創新不斷髮展

應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給農村衛生工作帶來的新機遇,新要求,史懷清清楚的認識到,只有不斷改善農民羣衆的就醫條件,提高自身的醫療服務水平,才能更大的滿足農村人們日益增加的生活健康需求。於是他用自我辛苦積攢的'60000多元建起四間平房,作爲村衛生室,分別設置了診斷室、治療室、藥房、觀察室和值班室。投資1萬多元,添置了紅遠外治療儀,周林頻譜治療儀和電腦,做到了足不出戶,便可在網上查閱最新的醫藥信息和農村衛生工作動態;透過選購,使藥品種類增加到385種,總價值三萬多元,此外,由省衛生廳配備的資料櫃,檢查牀,高壓鍋,消毒櫃,縫合包等,使史家圪嶗村衛生室的設施更趨完善。每個季度,他都在100多平米的村衛生室爲村民義務進行體檢,村衛生室先進的醫療設備也在他爲羣衆治療多發病等發麪發揮了獨特的作用,使村民看小病不用再出村。

新農合是農村衛生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體現黨的惠民政策的重要體現,門診統籌補償模式啓動之後,史懷清更是徹夜難眠,他用心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引導農民用心參加新農合,認真填寫門診日誌和處方登記管理,加強審覈督查,跟蹤回訪,免費爲村民帶給健康教育,康復服務工作;切實保障羣衆的健康安全。

走過昨日,史懷清同志爲自我三十年如一日紮根基層,服務農生衛生工作的不懈付出感到欣慰。放眼明天,他更加篤定一切爲了人民羣衆健康的信念,在這片播灑期望的金土地上堅實前行,迎接農村醫療事業的又一個明媚的春天。

最美鄉村醫生個人事蹟材料 篇三

xxx,女,農民,鄉村醫生,1951年出生於xxx鄉,1968年中學畢業,在她的簡歷上註明的就是這樣簡單。真正的轉折就是在1968這一年裏,xxx目睹了家鄉姐妹年級輕輕就因難產而死,立志想當一名合格的接生員,於是在大隊黨支部和羣衆的推薦下,她勇敢的走進了xxx衛生學校,兩年後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縣城裏的多家醫院都瞅準了她,但她毅然做出了到期盼她、信賴她的家鄉村衛生所去的選取,她從一名普通醫生幹起,從一名鄉村接生員做起。1970年,北京醫療隊響應毛主席的號召下派xxx鄉,xxx以她年輕好學、基礎紮實贏得醫療隊的欣賞,醫療隊手把手傳她接生技術,教她內科、外科、婦科知識與經驗,很快xxx便成了一方知名的全科大夫。從此,不論白天黑夜,不論颳風雨雪,只要有病人的呼喚,有接生的需要,她就送醫送藥到家,田裏埂頭,荒山野郊,到處都飄揚着她的身影,她把自我的青春、熱情都奉獻給了她的家鄉農民,她以一腔愛民之心,受到了鄉親的交口稱讚。她就像一粒能生根開花的種子,用自我的默默奉獻,改變着農村缺醫少藥的現狀。經她接生的父子兩代人在xxx比比皆是,如今xxx走到鄉間,大部分人都尊稱她爲劉姥姥。她在鄉村一干就是35年,三十五個春夏秋冬裏,她認真執行農村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努力鑽

研業務技術,熱情爲農民服務,用心參與防疫保健工作,任勞任怨,靠她那精湛的醫術,高尚的情操,救死扶傷,解除患者的痛苦,以一位鄉村醫生的實際行動實踐着自我的信念與人生價值,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着一首xxxxxx的奏章。

“人不能忘本,是黨培養的我,是鄉親們推薦我當的鄉村醫生,我不能計較個人得失要把工作做好”

1971年,當xxx來到xxx鎮xxx村衛生所工作時,應對兩間低矮、破舊的危房,僅有的“老三件”診療設備,也有過失落和彷徨。但當她看到農民羣衆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睛時,她暗暗下定決心:硬件不足軟件補,要用精湛的醫術贏得病人的信任。她把在學校裏學到的理論知識、把北京醫療隊專家的經驗有機地和臨牀結合起來,開展了接生、危重病人搶救等業務,過去許多想都不敢想的外傷、急症搶救,在xxx的努力下開展起來了。她潛心鑽研,奮發向上,使自我由一個鄉村醫生成長爲一名婦產科主治醫師。

一個醫生取得患者的信任從來不是靠廣告、靠包裝,而是靠高水平的醫療技術,高質量的服務和高尚的醫德,透過病人的體會口耳相傳的。她深深明白,做農民的好醫生,僅有良好的醫術是不夠的,還得有高尚的醫德。她常說:“醫者,先做人,後行醫”。在鄉村行醫生涯中,她始終把醫德作爲鄉村醫生的靈魂。村衛生所面向的是農民羣衆,面向的是弱勢羣體,在她的村衛生所裏她就實施了減、緩、免的收費規定。對經濟困難的村民減免醫藥費10-20%;一時帶錢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藥治病,下次來診時再還欠款;對於特困羣衆免費治療,每年減免費用達3000剩餘元。別人問原因的時候,她是這樣說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錢眼上,何況我又是黨員。這些年我總是想,是鄉親們推薦我當的鄉村醫生,是黨培養的我。我不能事事算計自我的得失要把工作做好。”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xxx的羣衆能夠爲證。

她不僅僅是一位醫術精湛的好醫生,更是一位工作潑辣的好院長

作爲村衛生所的負責人,村衛生所的良性發展,一向是xxx工作之餘思考的問題,村衛生所不能走個體化路子,於是當區衛生行政部門推行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模式時,她就用心響應,在她的發動和帶領下,xxx的鄉村醫生都加入了一體化管理,村衛生所和個體診所統一整合,實現人、財、物統一管理,統一調配,xxx的醫療資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村衛生所的技術力量得到了充實,農民羣衆無不爲此改革拍手稱好。爲了改善村衛生所的基礎設施,她又反覆奔走,在鄉鎮衛生院和村委會的支持下,透過衛生院支持一點、村委會支持一點、自我拿一點的辦法,修建了120平方米的衛生所,徹底改善了村民的就醫環境。今年,xxx區開始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xxx老早就認爲這是惠及農民羣衆的大好事,可部分村民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就是認識不到合作醫療的保障作用,於是xxx又一次發揮了鄉村醫生的模範帶頭作用,深入農民家中,比方比圓解釋,她還親自爲幾家貧困戶,捐助了合作醫療基金,又一次受到了村民的讚譽。

她作爲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醫生,在鄉村醫療這個有限的空間裏,默默奉獻、任勞任怨、辛勤耕耘、艱苦創業,儘管她的崗位十分平凡,儘管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業績,但一個人做了好事,黨和人民是不會忘記她的,自擔任xxx衛生院院長以來,醫院連續十年被評爲xxx區衛生系統先進羣衆,她個也多次被評爲市、區優秀共產黨員,先進醫務工作者,2005年她被評爲全國優秀鄉村醫生,2006年1月她代表鄉村醫生光榮地出席了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受到了衛生部高強部長的接見,她的先進事蹟被廣爲流傳。

最美鄉村醫生個人事蹟材料 篇四

xxx,男,漢族,縣港村人,19xx年4月出生,高中文化,社區醫生合格證,19xx年高中畢業,經村黨組織推薦,參加赤腳醫生培訓開始,至今擔任港村社區醫生,30餘年來,立足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傾注和奉獻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護着全村人民的健康。憑着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爲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從未出現醫療事故,贏得了廣大羣衆的信賴和讚譽。其主要事蹟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義無反顧,立志農村衛生事業。

19xx年剛畢業,經村黨組織推薦,參加赤腳醫生培訓開始,至今擔任東港村社區醫生,由於工作認真出色,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深得同事和羣衆好評。

在平凡而艱鉅的工作崗位上,日診臨牀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鑽研,儘可能多地學習和掌握醫學知識,在專業上力求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經常到衛生院、縣醫院虛心請教。

二、顧全大局,完成公共衛生任務。

2008年正當“非典”無情的肆虐祖國大地,作爲一名村級衛生工作人員,義無反顧,不計個人安危,做好發熱篩查工作,及時將信息反饋給衛生院,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裏,累計行程數千公里,不計個人得失,鎮黨委和衛生院領導給予高度讚揚。

三、情繫農村,關心廣大羣衆疾苦。

從事鄉村醫生工作以來,不但每天上門就診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診現象也很普遍。現如今,社區醫生年齡老化,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老同志相繼退崗,新員工暫時不能到位,他勇於承擔起全村的醫療、公共衛生工作,常常是白天做醫療、晚上隨訪做公共衛生。每年,接診病人都達近萬人次。

四、與時俱進,積極支持醫改工作

20xx年,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在我縣全面鋪開,在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的基礎上,超標準完成了規範化村衛生室建設,實現四室分開,寬敞明亮,佈局合理,制度齊全。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報銷,使村民在衛生室門診看病就能報銷藥費。把黨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得到廣大羣衆支持擁護和交口稱讚。在我縣實行醫改以來,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解除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對於鄉村醫生來講,這是個全新的挑戰,壓力重,任務多,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沒絲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樣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積極正確宣傳醫改政策,言傳身教給其他鄉村醫生做思想動員工作。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廉潔自律,嚴格要求自己。相信黨和政府,困難是暫時的,也會得到妥善解決的。嚴格執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從不多收病人一分錢。認真開展公共衛生項目工作,免費爲村民進行健康體檢,規範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崇高的醫德、良好的醫術、踏實的作風使xx在鄉村醫療事業中做出了紮實的成績,他贏得了廣大人民羣衆的擁護,也贏得了組織和政府的信任,作爲一名鄉村醫生,他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儘自己所能爲村民們解除病痛。他擁有高尚的醫德、良好的醫風、過硬的醫術,他解羣衆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爲和諧社會添磚加瓦,爲我國經濟建設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無私奉獻青春熱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最美鄉村醫生個人事蹟材料 篇五

羅xx,男,漢族,生於19xx年1月,大專文化程度,20xx年取得鄉村醫生資格證書,現任xx鎮xx村村醫,年門診2019餘人次。他四十年如一日,走村串戶,默默奉獻,及時解除患者病痛,被當地羣衆譽爲健康的“保護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連續多年被新窯中心衛生院評爲“年度鄉村醫生先進個人”。

19xx年畢業於崇信縣紅專學校的他懷着對農村衛生事業的嚮往和熱愛,回到當時的xx村醫療站當了一名赤腳醫生。面對惡劣的工作環境他也曾經躊躇過、彷徨過,但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他選擇了堅持,他說絕不能辜負羣衆的信任和組織的期望。爲了儘快掌握醫藥知識和技能,他一邊工作,他購買了大量的醫學書籍積極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19xx年他被衛校錄取,經過三年的正規專業教學,應對常見病顯得得心應手了許多。和許許多多紮根農村的赤腳醫生一樣,雖然“白手起家”,但是不斷自我挑戰,雖然條件艱苦,但是不斷克服困難,逐漸擔當起了“鄉村醫生”這一光榮而又艱鉅的重任。

xx村地處山區,村民分散,全村共有居民174戶,761人,最遠的距離村衛生室10千米以上,誰家的人有什麼病,誰家的媳婦什麼時候到預產期,誰家的孩子什麼時候該接種何種疫苗,他的心裏都有一本賬。近40年來,他的足跡遍及東西村的每一個角落、每條巷道。無論颳風下雨,只要有村民疾病發作,他都以最快速度出診,從不厭煩,每次都及時趕到,爲病人進行治療,一等就是幾個小時,有時候能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穩定,他還要再囑咐幾句,才放心地回家。病人爲了感謝他,給他送去了家禽和雞蛋,他也總是婉言謝絕。

近年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後,村醫工作明顯增多,公共衛生服務及新農合工作都要求在電腦上操作,他又從零學起,雖然困難,但多年以來從未出現過任何差錯。他的勤懇、熱情、細心值得我們學習,他四十年如一日,默默的將青春奉獻給了這篇養育他的厚土,更值得讚賞。

最美鄉村醫生個人事蹟材料 篇六

他經常在夜半酣夢中,被前來求診的鄉親叫醒;他經常走在蜿蜒崎嶇的鄉間小路上,披着星光獨自回家。雖無驚天動地的業績,但他38年如一日懸壺濟世,走村串戶,送醫送藥,隨叫隨到,村民記住了他,更離不開他。他,就是全國優秀鄉村醫生、蘆溪縣銀河鎮xx村衛生所醫生易。

19xx年,易xx高中肄業,便回到家鄉參加農業生產。19xx年,在中央“把醫療衛生工作重點放到農村去”這一指示下,當地政府決定在每個村選拔一批年青人,培訓一批農村醫生,興辦一批鄉村衛生所。當時,xx村裏沒有鄉村醫生,羣衆看病要到10多裏外的鄉鎮衛生院,非常不方便。就這樣,易被村裏選派到宣風醫院參加初級衛生保健培訓班學習。培訓結束後,易回到xx村當起了赤腳醫生,這年他還不到20歲。

19xx年8月,他自費參加省裏舉辦的鄉村醫生函授班,使自身業務水平有了大幅提升。19xx年xx月,他獲得鄉村醫生資格證書。作爲一名鄉村醫生,又是一名共產黨員,易始終感受着病人的信任和依賴。他常說,人不能忘本,是黨培養了我,是村民推薦我當醫生,做人要講人品,行醫更要重醫德。因此他從不給患者開大處方,並堅持做到能吃藥的絕不打針,能打針的絕不輸液。“我總覺得如果單純地去追求經濟利益,我會良心上過不去,行醫對我不僅是職業,還是一種救助與守護。”

易習慣在村內開展巡診,以走村串戶送醫送藥的方式爲本地羣衆治病。不管是寒冬酷暑,還是白天黑夜,只要患者上門或打個電話,他總是立即接診或挎上醫藥箱就出診。

“病人快斷氣了!請易醫生救命!”一個寒冷的冬夜,易睡下不久,門外突然響起急促的敲門聲。他匆忙穿好衣服,挎上急診箱,一口氣跑了3裏山路趕到病人60歲老人鍾慧香家。他來不及喘口氣就開診,原來是急性膽結石。易趕緊展開急救,病人逐漸恢復氣息,那天晚上,易醫生待在老人身邊整整一夜。

“我儘量開中藥,因爲中藥溫和,副作用小,價格也便宜。”易爲病人健康着想,總是優先選用中藥。這些年來,他從不收取病人的出診費。對於那些長期臥病在牀及行動不便的老人,他還不計報酬上門進行護理和治療。對一些沒有家屬陪伴的病人,易還會讓妻子爲他們煮飯,照顧他們飲食起居。對於村裏的困難戶、五保戶、殘疾人,他經常免除醫療費,還不定時地爲他們體檢,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

與易醫生同時代加入村醫隊伍的人,很多因爲工作的艱辛、生活的清貧早就改行了。但是,易對自己的事業卻從未動搖過。他說,“既然選擇了從事醫生這一行業,我就要對得起身上的這件白大褂!”這是一份責任,更是一份承諾。

走進易診所,幾本手寫的醫療日記特別引人注目。這些日記每本都有幾十頁,在這些日記裏,詳細記錄着數百種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方法。從醫38年,易足跡遍及xx村的每一個角落,累計接診病人十幾萬人次,出診上萬次,出診行程兩萬多公里。他了解每一戶村民的身體健康狀況,誰患過哪些慢性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誰家有幾個小孩,誰家的孩子什麼時候該接種何種疫苗,他的心裏都有一本賬。

“只要鄉親們需要,我就會一直幹下去。”如今易笑言自己老了,力不從心了,但他希望把衛生所一直開下去,爲鄉親們的健康點一盞希望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