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工匠精神代表人物事蹟【精品多篇】

工匠精神代表人物事蹟【精品多篇】

體現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蹟 篇一

他們雖然沒有專家、工程師般的響亮頭銜,但卻有着非凡的實踐技能和過硬的創新本領,憑藉着十年磨一劍般的鑽研精神和那股不達目的不服輸的勁頭,在平凡崗位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執着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既是中華民族工匠技藝世代傳承的價值理念,也是我們開啓新徵程,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的時代需要。

近日,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到來之際,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聯想武漢產業基地三位產業技術一線老工匠,通過講述自己真實的創新故事,完美演繹新時代技術工人精耕細作的“工匠精神”。在這個溫暖的春天,讓我們追隨這些勞動者的步伐,聆聽他們平凡卻又不凡的故事,向勞動者致敬。

李貴成:電工大拿“臨危受命”確保設備安全“零”事故

一臺手機從物料進廠到貼片焊接、部件檢測,再到組裝和整機檢測,最終包裝與交付出廠,整個過程都離不開產線強電電路的精心設計和質量管控。

在武漢產業基地有這樣一位被大夥熟知的設備安全守護者,他叫李貴成。一直保持着289臺設備線路安全“零”事故的記錄,在過去9年時間裏,參與了15個廠級改善項目,也因此積累了豐富的電工專業知識。

“因爲我是搞設備服務的,搞設備這一行,我喜歡鑽研。”採訪伊始,李貴成就亮明瞭自己的制勝法寶。

據他回憶,建廠初期,整個廠區裏沒有橋架一片空白,沒有橋架意味着生產過程中設備線路完全暴露在外,極易造成安全隱患。上級把他叫到辦公室要求兩週內一次性架起24個橋架才能滿足生產需要。

“當時條件極其有限,最大的難題就是沒有合適的材料,技術方面很短缺。”臨危受命之際,李貴成很快組建了一個6人小組“突擊隊”,夜以繼日地作業,一項一項地去解決困難,沒有材料他們就利用原來供應商不要、剩下來的舊材料進行加工處理,研究出了一系列方便、快捷和安全的新方法出來。

“整整兩個星期我們把所有原供應商不要的材料進行手工打造,最終24個橋架按時按點完成交付作用”。

每當回想這段往事,李貴成心裏仍自豪滿滿。多年來正是憑藉着這股子拼勁和闖勁,他才成爲大家公認的電工大拿。

劉元剛:主板維修“門外漢”變身質量控制“把關人”

隨着通信技術的升級換代,各種電子元器件電路信號交聯數目龐大,系統複雜度呈指數式增加,主板維修集成度高,修理難度大,多件產品故障排除,一度成爲業界攔路虎。

在聯想工作16年的劉元剛主動挑起這份重擔,他告訴記者如果把主板維修比作是給病人治病的醫生,如何能快速的判斷“患者”生了什麼病,而且能馬上把“病竈”切除是制勝的關鍵,而電流類缺陷板的診斷就好比“疑難雜症”中的雜症,通常維修好一臺電流缺陷板,大家會先用手挨個觸摸懷疑的芯片,觀察其有沒有發熱跡象。

一旦沒有發現,就只能“盲目”換料,維修成本高,且效率低。關鍵時刻,劉元剛迎難而上,通過對電路原理圖的仔細研究摸索,自創了電流倒灌與壓差性,並搭配紅外熱成像設備,極大程度提升了故障主板的診斷準確率,降低主板報廢及物料成本,攻克了板件測試難題。

而這一切都是從“0”開始,剛入廠時劉元剛只是一名沒有任何主板維修經驗的“門外漢”,做學徒的前幾年,由於沒有什麼基礎,只能幫廠裏的老師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輔助活。

從主板維修“門外漢”變身質量控制“把關人”,除了劉元剛對業務的熟練程度外,與他參與武漢工廠的學歷提升計劃也有着緊密關係。早在2018年,他所在的單位就和武漢知名高等院校合作,利用高校的官方學習中心,給工廠員工提供一個學歷提升平臺,劉元剛順利完成了華中科技大學的繼續教育專科學歷。

此後的歲月裏,他潛心學習紮根生產一線,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從認識各種類型的產品開始到精通主板上的元器件,熟悉工作原理,變身質量控制“把關人”,如今成爲行業內標杆式維修技術人才。

甘友琴:上天鑽地“女漢子”被稱工廠“活地圖”

車間、倉庫、辦公區。.。.。.經常看到一位健步如飛的女工程師,時而跟電、氣、網打交道,時而又跑工地指揮作業,工友們給她起了一個外號上天鑽地的“女漢子”。她就是甘友琴,主要負責廠房設施規劃和現場改善,在武漢工廠工作的8年,從一名基層班組長成長爲專業的IE技能專精技師。

2019年,武漢工廠的車間、倉庫、辦公區等車間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升級規劃,這項任務落在了甘友琴身上,除了要跟電、氣、網打交道,還得天天跑工地做實地勘測,同組的6人中也僅有她一位女性。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拿着一大本建設圖紙穿梭在各車間瞭解車間線體和機房的電、氣、網、GPS、測試信號等配置要求,每天在車間至少走上2萬步,對於隱蔽管線,我逐一覈對和定位”,接受採訪時甘友琴說,爲了能夠方便查找,根據工廠建築特點,創造了“甘氏標記法”,結合網格法,將建築中的1萬多個水、電、氣點和上千條電纜走向入心入腦。

“我相信在工作和技術上,沒有男生女生之分,只有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甘友琴介紹,如今廠區7棟建築,20萬平方米里每個車間多少面積,多少生產線,每條生產線多少網絡和電氣配置她均熟記於心,只要有新的規劃和故障排查,她都能隨時找到精準定位點。

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六年下來,雖然記不清自己寫壞了多少支筆,走壞了多少雙防靜電鞋,但卻留着6大本自己手寫的工作筆記,這些筆記本在後來的工作中,都成了攻堅克難的制勝法寶。

漸漸地工友嘴裏那個“女漢子”的稱號也變成了工廠活的“GPS”。.。.。.

勞動創造價值,勞動開創未來。5月1日,勞動節,既是全國人民的小長假,也是各單位勞動者忙碌堅守的奮戰日,無數產業一線的勞動者用辛勤的汗水詮釋着“勞動最光榮”的深刻涵義。

此次採訪聯想(武漢)產業基地的三位一線老工匠,他們雖然沒有專家、工程師般的響亮頭銜,但卻有着非凡的實踐技能和過硬的創新本領,憑藉着十年磨一劍的鑽研精神和那股不達目的不服輸的勁頭,在平凡崗位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在產業一線。

在這激情似火的五月,那一個個忙碌的身影成爲勞動節所有爲美好生活而努力的人最美的縮影。致敬每一位勞動者!

工匠精神代表人物先進事蹟 篇二

沈鳳斌同志自2001年退役後被安置到嘉蔭縣神州恐龍博物館工作。見證了博物館由建址到發展爲今天將自然科學和人文景觀緊密結合的綜合博物館的發展過程。

一、精益求精,用行動履行工匠精神實現自身價值。

沈鳳斌同志剛到恐龍館工作時,恐龍博物館還在建設當中,化石也是嘉蔭的文化部門轉交的,僅僅有40餘塊。爲了擴大館藏,2004年縣恐龍館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恐龍化石搶救性挖掘工作。沈鳳斌同志克服了選址困難、工具不足、道路不通等種種不利因素,挖到了一對連在一起的尾椎骨化石,這是他第一次親手挖掘出來的完整的恐龍化石。自此以後沈鳳斌就和恐龍結下了不解之緣。精益求精,一以貫之十年如一日,沈鳳斌同志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中,自工作後參加了多次古生物化石發掘工作,發掘面積共計千餘平方米,出土化石千餘塊並出土了很多研究價值較高的古生物化石。沈鳳斌同志還在魏正一教授帶領下,學習了翻模、制模組架等技術,組成了嘉蔭縣神州恐龍博物館第一座恐龍化石骨架(子母龍骨架)的修復組架工作。彌補了恐龍館內沒有恐龍骨架只有恐龍化石的遺憾,讓遊客更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地球霸主的感覺。增加了遊玩的趣味性,也坐實了中國第一龍鄉的`名號。目前縣恐龍館展出的鴨嘴龍母子二龍,伊春市地質博物館的恐龍化石骨架、披毛犀、猛獁象都是沈鳳斌同志的作品。

二、宣揚恐龍文化,助力嘉蔭旅遊發展。

沈鳳斌同志曾多次配合中央電視臺、香港翡翠臺等錄製節目爲打造中國第一龍鄉這個品牌貢獻自己的力量。2018年有幸以“化石修復師”的身份參加了央視《魅力中國城》節目錄制,節目一經播出,就引起了社會強烈的反響和關注,在一定程度上打響了嘉蔭的知名度,讓全國的人們知道了在祖國的最北邊有一個邊陲小鎮它出土了中國第一具恐龍骨架。節目的播出也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探尋神祕的恐龍遺蹟帶動了我縣的旅遊發展。2020年沈鳳斌同志在縣政府和工會的幫助下成立了沈鳳斌勞模創新工作室,在新浪微博、嘉蔭縣委宣傳部舉辦的“穿越白堊紀·奇幻恐龍鄉——2020年嘉蔭縣夏日研學營”中爲來自省內的31名青少年講解恐龍文化。讓孩子們感受了億萬年前封存的遠古奇觀,瞭解形態各異、屬種不同的恐龍雕塑,一起走進神祕的侏羅紀世界。一個多小時的科普之旅,讓孩子們深入瞭解了恐龍的種類、習性等知識,感受到了“中國第一龍鄉”的別樣魅力。

三、不負韶華、砥礪前行。

沈鳳斌同志一轉眼已經做了20年的化石“工匠”,他的努力被大家看在眼裏。沈鳳斌同志先後入選了拔尖人才和專門人才,多次被評爲先進工作者、並獲得了龍鄉工匠、古生物化石發掘和修復及保護領域“伊春第一人”、省龍江工匠、市五一勞動獎章、市特等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榮譽加身,他卻堅持砥礪前行,無時無刻都在用“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指引自己,明確志向,安心學習,增長才幹,堅定不移地走一條符合當地特色的恐龍化石保護規劃之路,並以此爲契機提升當地的旅遊、文化產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踐行工匠精神讓化石發掘和修復在伊春大放異彩、再創輝煌!

邊道林同志2003年進入省農業科學院農村能源研究所工作,2014年1月任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辦公室副主任。多年來,該同志始終堅定自身政治信仰、明確奮鬥目標、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做到“兩個維護”,具有良好的政治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模範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黨紀黨規和院內各項規章制度。他以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始終奮鬥在科研管理工作第一線。由於崗位性質,工作中需要接觸大量保密文件、掌握院黨組會議核心內容,他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忠誠和擔當,嚴格遵守各項政治紀律,保守各項工作祕密,做到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的不做。並不斷適應新形勢、新常態下政務工作的各項新要求,不斷增強做好本職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邊道林同志始終懷揣匠心,堅持匠風,打磨匠藝,在工作中勤奮鑽研、精益求精、守正創新。在公文運轉、督查督辦、檔案保密、印信使用和會議服務等管理工作上,多年如一日,始終做到工作程序嚴謹,效率高效,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獲得了廣大同事及其他處室的一致好評。他一直以勤奮、團結、協作、嚴謹的工作態度,對以院名義發出的行政公文,嚴把辦文程序、格式、文字等環節,確保了全院公文的準確、規範和嚴謹。建立健全了督查督辦制度,並結合工作實際,對全院重點工作進行了跟蹤督辦。進一步規範了審批、登記等印章使用流程,有效杜絕了“空頭章”“未批用章”等現象的出現。認真貫徹執行上級保密部門各項工作部署,加強宣傳學習教育。提升檔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檔案管理體制機制,對全院辦公一體化系統中的檔案管理系統進一步進行了完善,在全院開展了清查追收可能遺落或沉積的應歸檔文件工作。

邊道林同志始終將“做好每一個細節”作爲自己工作的標準。主動挑重擔、做難事,凡事衝鋒在前,勇於在事上磨、苦中練。積極主動,認真負責做好各項工作,經常加班加點,隨叫隨到。在處理日常繁雜工作中,認真思考,抓大事不放,抓小事不忘,做到上情下達、內外有別,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工匠精神代表人物先進事蹟 篇三

袁媛,女,1982年出生,於2005年進入農業科學院信息中心工作,2013年任職於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辦公室。15年來,袁媛同志始終懷揣一顆熱忱的“匠心”,一步一個腳印的勤懇奮鬥在每一個崗位上。多年來,她始終把思想政治學習擺在突出位置,吃苦耐勞、勤勤懇懇、敢說實話的精神和能辦實事的優良品質,工作作風嚴謹,能夠嚴守黨的紀律,自覺遵守廉政準則的各項規定,在工作中嚴格按規矩辦事,積極樂觀、踏實肯幹,對待工作盡心盡力。

辦公室工作千頭萬緒、紛繁複雜,要保證政令暢通,面面俱到,需要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袁媛同志始終將“勤、慎”作爲自己工作的標準牢記心中。積極主動,認真負責做好各項工作,加班加點,隨叫隨到是辦公室文件工作的常態,只要工作需要,她一定在第一時間趕到單位。在處理日常繁雜工作中,她認真思考,在文件管理方面,她精益求精、以心“護文”的職責使命,嚴把辦文環節,確保全院公文的準確、規範、嚴謹;接收各級來文數十萬餘件,發送各類通知近萬餘件,將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貫穿於文件保密、簽收、登記、簽發、傳閱、歸檔、督辦、落實等環節,使我院公文運作工作多年來無延誤、無遺漏。多年來,嚴把文件運轉“時”“度”“效”三要素,對全院重點工作事項,尤其是對省領導批示、院領導批示,把握聞令而動求“時”、通權答變求“度”、走深走時求“效”,進行了“點對點”“一對一”式督辦落實,累計開展督辦事項千餘次,真正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在服務管理方面,堅持“嚴謹、高效、規範”的原則,始終堅持規範化,堅持“小事不小”的原則,有序開展網絡信訪疏導工作;加強統籌協調,保障處裏常態化工作有條不紊。

袁媛同志除了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對待同事熱心幫忙,多次被評爲院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並獲得“三個好把式”的榮譽稱號。獲得了領導的認可與廣大同事們的好評,面對大家給予的認可,她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勤奮鑽研。始終以歸零的心態認真學習,用心琢磨、悉心對待“新時代、新形勢”下的“三服務”工作。堅持匠風,精益求精。把高標準要求自己,用力用心做好每一項服務工作。力爭辦文辦成精品、辦會辦成樣板、辦事辦得圓滿,爲全院科研管理工作做好最有利的保障!

體現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蹟 篇四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特種熔融焊接高級技師,全國十大能工巧匠,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技工學校畢業生。在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崗位上,刻苦鑽研,大膽創新,實現技術革新近百項。提出和創造多層快速連續堆焊加機械導熱等多項新工藝方法,攻克運載火箭發動機大噴管焊接難關,高標準地完成多種運載火箭重要部件的焊接任務。

高鳳林的工作經歷

高鳳林1980年技校畢業分配到發動機製造車間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至今,他熱愛航天、勤奮實踐、立足本崗、刻苦鑽研,在焊接方面懷揣超人的獨特技能,是年輕技術工人中理論與實踐實現最佳結合的典範。在型號生產的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新方法等大型攻關項目,特別是在新型大推力發動機的研製生產、科技攻關中,他多次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以非凡的膽識,嚴謹的推理,嫺熟的技藝攻克難關,並結合自己對焊接過程的特殊感悟,深刻理解,靈活而又創造性地將所學知識運用於自動化生產、智能控制等柔式加工中,爲國防和航天科技現代化,爲型號的更新換代做出了傑出貢獻,給企業帶來巨大效益。

高鳳林的個人貢獻

貢獻1

在長二捆運載火箭研製生產中,高達80多米的全箭振動試驗塔是“長二捆”研製中的關鍵,而塔中用於支撐火箭振動大梁的焊接是關鍵的關鍵,該材料特殊,要求一級焊縫。高鳳林經過反覆試驗,提出了多層快速連續堆焊加機械導熱等一系列保證工藝性能的工藝方法,出色地完成了振動大梁的焊接攻關,保證了振動塔的按時竣工和長二捆火箭的如期試驗,保證了澳星的成功發射,該工程獲得部級項目一等獎。日前,在載人航天工程升級測試中振動大梁焊接質量依然良好,承力從360噸提高到420噸,大梁安然無恙。

爲長三甲、長三乙、長三丙運載火箭設計的新型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由於使用了新技術新材料給焊接加工帶來諸多難題,尤其在發動機大噴管的大、小端焊接中,超厚與超薄材質在複雜結構下的對接焊,多次泄漏,高鳳林經過反覆分析和摸索,終於找出了以高強脈衝焊,配以打眼補焊的最佳工藝措施,攻克了難關。在首臺發動機大噴管將被判死刑的關鍵時刻,高鳳林化險爲夷,將第一臺大噴管推上了試車臺,保證了長三甲等型號火箭的研製進度。後連續生產多臺,氣密試驗均一次通過,作爲主要完成人,該噴管的製造工藝榮獲航天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長三甲、長三乙已成功地發射了東方紅三號,菲律賓馬部海等大型通訊衛星,並即將成爲探月工程的主力火箭。

貢獻2

在國家某重點型號任務研製中,高鳳林同志多次受命攻克難關,保證了我國重點型號武器的順利研製;在國家某特種車的研製中,高鳳林同志充分運用焊接系統控制理論,出色的攻克了一系列部組件的生產工藝難關,保證了國防急需,其中後梁和起豎臂分獲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和階段成果二等獎。某型號發動機試車多次失敗,頭部生產試驗中斷,生產無法繼續進行,高鳳林同志應邀參加,以氣保護雙面成型和局部自由收縮焊接等措施終於解決了難關,將試驗壓力由130個壓力提高到180個壓力,滿足了使用要求,試車得以成功。某型號發動機隔板焊接後易出現裂縫、堵塞等缺陷,有時100%返修。針對這種情況,高鳳林大膽提出工藝改進措施,焊出的產品1994至1996三年X光透視合格率連續達到100%,該技術獲廠、院科技進步獎,特別是在某型號引射筒的焊接攻關中,在公司總經理的親自授命下大膽改進,突破難關,使有關單位近一年沒有解決的難題得以解決,且大幅度提高了效率和質量,僅三天就生產出6件一次合格率100%的工藝試件,156件產品的生產也只用了一個半月,100%一次合格,保證了近一億產值的產品交付。

貢獻3

在國家863攻關項目50噸大氫氧發動機系統研製中,高鳳林同志大膽採用新的工藝措施,突破了理論禁區,創造性的運用b值、s值在多種高低溫合金混合焊接接頭結構中的應用,解決了有關科技人員久攻不下的難關,多次獲獎,爲部、院確定的“三轉一把火”作出了突出貢獻。併爲某型號任務國家立項奠定了基礎。不斷地改進工藝措施,不斷地創造新工藝方法,不斷地攻克一個個難關,鍛鍊了高鳳林,他練就出一手卓爾不羣的焊接技藝,積累了系統解決實際焊接問題的經驗與方法。他在型號攻關中的事例不勝枚舉。他多次在關鍵時刻爲型號總師、廠、院領導提供技術依據,使長三乙遙二箭(故障處理方案被劉紀原總經理親率的總公司專家組採納)、某產品得以順利發射,也被傳爲佳話。他運用精湛技藝還修復多臺長三甲大噴管,多種型號的焊接工藝改進,及長三、長三甲發動機生產工藝的革新,修復蘇製圖154飛機發動機,共計節約或避免經濟損失一千五百多萬元。

貢獻4

在公司民用產品真空爐的生產中,高鳳林提出的新焊接工藝比原方法提高工效5倍多,節約原材料50%,實現系統批量化生產。僅此一項(節約原材料和提高效率),多年來就爲國家節約資金400多萬元(該產品也是填補國內空白的項目,已銷往美國、波蘭、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

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東北哈汽輪機廠大型機車換熱器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着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覆摸索,終於找到了解決辦法,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臺產品順利交付。經試驗換熱率達75%,達到了設計要求,爲我國新型節能機車的發展鋪平了道路。鈦合金自行車架焊接是國內一項技術空白,兄弟單位組織技術攻關仍未找到解決辦法。臨時授命的高鳳林經過大量實驗,按期焊出了樣車,振動實驗達20多萬次,大大超過了設計振動2萬次的要求,填補了該技術國內空白(前航天總公司副總經理夏國洪親臨視察並在航天報頭版登載)。

此產品多次參加法國、意大利、德國、美國、中國上海、馬來西亞等自行車博覽會,受到好評,目前該產品已全部銷往歐美、東南亞各國,爲國家賺取了大量外匯。協助某研究所攻克了長三甲模盒及大型超薄波紋管的焊接製造難關,使該項製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因在這之前只有美國等國家生產)。

高鳳林個人榮譽

多年來高鳳林同志共攻克難關96項之多,1994年以最佳焊縫成型第一個完成美國ABS焊接取證認可,受到美國船檢官員的稱讚並被首推該試件爲工藝評定試件。並多次作爲廠、院、北京市焊接教練、集團公司命題組長、參加全國比賽,並取得好成績。著有論文多篇分別發表於《航天製造技術》、《航天產品應用焊接技術》等刊物。

由於貢獻突出,其事蹟多次被收入《中華名人錄》、《當代人才》、《國際人才》等期刊和中央臺《實話實說》、《焦點訪談》等節目。授課260課時以上,帶徒17名。在鑽研業務的同時,高鳳林注意提高文化素質,進修本科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他還積極參與黨、團、工會等工作,先後擔任過團支部書記、黨支部青年委員、組織委員、工會分會主席等職,並以自身的表率帶動影響青年團員和廣大職工羣衆。自參加工作以來,安心一線工作,多次謝絕了外界高薪聘請,工作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刻苦鑽研、技術精益求精,是公司青年尤其是青年工人的楷模。

1991年高鳳林以精湛的技術和突出貢獻被破格評聘爲國家技師,1997年被評聘爲高級技師。

1983年以來,高鳳林同志連年獲得廠、院優秀團員、黨員、新長征突擊手、先進生產者、十佳青年等稱號共二十多項。此外,他還在1986年獲北京市國防工業工會優秀積極分子;1991年獲部青工技術比賽實際第一、理論第二;1995年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同年獲航天百優“十傑”青年、航天部勞動模範、航天技術能手、中央國家機關“十傑”青年;1997年獲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十大能工巧匠等稱號、1999年獲中國航天基金獎。

工匠精神代表人物先進事蹟 篇五

何健南同志是我院安全管理戰線上的一名老兵,他默默耕耘無聲奉獻,以十餘年如一日的實際行動踐行着對工作的執着熱愛、對事業精益求精的追求。這是一種職業精神,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職業價值取向和匠心精神的真實表現。

一、恪盡職守、極端負責的擔當精神

2016年原保衛處合併後,他克服工作人員少、任務重、責任大的不利形勢,有針對性的落實好各項安全工作任務。在他的努力付出下,院機關安全工作“0事故”,院屬各單位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他連續多年考覈評定爲“優秀”,多次獲得市、區先進個人、院優秀黨員。2018年被省直機關評定爲“三個好把式”先進個人,刊登在黑龍江日報通報表揚。

二、嚴謹細緻、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

他發揮專業優勢,從安全管理、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角度出發,針對我院單位衆多、情況複雜的實際情況,完善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20餘項。僅2020年針對防疫工作需要,他就擬定各類防疫規定近10項。每項規章制度他都反覆琢磨思考,既要條理清晰符合實際,又要通俗易懂有可操作性。

三、馬上就辦、雷厲風行的服務精神

他以搶前抓早快而不亂的工作作風,高效而嚴謹的妥善處理好各項工作任務。提高工作效率是解決安全工作事項多且繁雜的唯一辦法。尤其在公共戶籍管理方面,他積極溝通、快速解決,自參加工作以來爲近500位職工及家屬快速的辦理相關手續,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獲得大家的一致稱讚!

四、追求卓越、爭創一流的創造精神

在工作人員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他全力優化保安隊伍建設,深挖保安人員的工作潛力,激發他們工作的主動性。優化各類工作流程、強化隊伍應急處置能力。使保安做到凡事說得清、可追溯。杜絕因人員缺失而產生安全工作隱患。

五、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的奮鬥精神

他發揚黨員先鋒帶頭作用,迎難而上不畏險阻。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間,他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執勤站崗、宣傳、總結。他不談條件、不講困難、聽從指揮,以無比的擔當和勇氣圓滿的完成了組織上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

六、埋頭苦幹、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

面對工作中的艱難困苦,他埋頭耕耘不問收穫,在困境中錘鍊自己的真本領。十餘年如一日,他把每一項工作落到實處,夯實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堅定執着的爲我院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體現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蹟 篇六

艾愛國是第一位從湘鋼走出來的焊接大師。從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到亞洲最大深水油氣平臺——南海荔灣綜合處理平臺,這些國際國內超級工程中,都活躍着他的身影;從助力中國船舶製造業提升國際競爭力,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到突破國外企業“卡脖子”技術,填補國內技術空白,都離不開他的焊接絕活。憑藉一身絕技、執着追求,他2021年被授予“七一勳章”。

他在上世紀80年代採用交流氬弧焊雙人雙面同步焊技術,解決當時世界最大的3萬立方米制氧機深冷無泄露的“硬骨頭”問題;上世紀末帶領團隊10年攻堅,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填補國內空白,實現大線能量焊接用鋼國產化;花甲之年帶領團隊解決工程機械吊臂用鋼面臨的“卡脖子”技術,大幅度降低中國工程機械生產成本;主持的氬弧焊接法焊接高爐貫流式風口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申報專利6項,獲發明專利1項。他用5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自己最初寫下的“攀登技術高峯”的目標,將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峯。

如今,72歲的艾愛國仍然留在湘鋼,工作在生產科研第一線。這些年,他爲冶金、礦山、機械、電力等行業攻克400多項焊接技術難題,改進焊接工藝100多項,在全國培養焊接技術人才600多名,創造直接經濟效益8000多萬元,成爲我國焊接領域的領軍人。

體現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蹟 篇七

陳兆海先後參建大連灣海底隧道、大連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大船重工香爐礁新建船塢、星海灣跨海大橋等多項國家戰略工程,堅守“用一輩子做好工程的眼睛”,從攻克懸索安裝到高精度測量,將測深技術從原有的二維推展到三維,對海上沉管安裝測量工藝進行革命性創新,用執着和匠心雕琢“中國精度”,詮釋“中國速度”。

2001年,陳兆海蔘建福建石湖港項目,海域情況非常複雜,在沒有測深儀的情況下,水深測量施工只能採用“打水跎”(採用水準儀配合水準尺作業)。在高流速的海域放水準尺好比是頂着2—3節流速練百步穿楊,測深讀數時間必須在配重觸及海底的2秒內完成,最佳讀數時間不足1秒。爲抓住這1秒鐘,只要沒有施工,他就反覆練習眼力和反應速度,最後將一整套快速讀數方法練成了條件反射,練就了一手在高流速海域秒內精準讀取水準尺的絕活,創下了靠人工測量方法將沉箱水下基牀標高精度控制在毫米的奇蹟。

2002年,在我國首座30萬噸級礦石碼頭——大連港礦石碼頭項目施工中,陳兆海成功將船用測深技術和GPS定位系統引入測量,該項技術革新成爲後來普遍推廣的GPS-RTK技術,在北方水工施工中得到廣泛應用。在國內首座雙層地錨式懸索橋——星海灣跨海大橋項目中,他帶領團隊採用雙GPS定位樁位圓心工藝,爲樁位放樣提供更加精確便捷的依據,有效提升了項目施工的效率和精度。隨着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全面啓動,他向着更高精度目標發起攻堅,提出了立體成像測量方法,成功引進多波束測量設備和系統並進行優化,實現海底沉管“毫米”級精度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