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著名的工匠人物精神和事蹟(通用多篇)

著名的工匠人物精神和事蹟(通用多篇)

體現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蹟 篇一

1986年,盧仁峯在某軍品生產攻堅中意外發生工傷,左手4級傷殘基本不能工作。重返崗位後,他定下每天練習100根焊條的底線。爲了克服左手殘疾帶來的技術“短板”,他把筷子當成焊條、把桌子當成練習試板,反覆訓練恢復技術能力,最終創造了熔化極氬弧焊、微束等離子弧焊、單面焊雙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帶壓操作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成果,“HT火花塞異種鋼焊接技術”等國家專利。他牽頭完成152項技術難題攻關,提出改進工藝建議200餘項,一批關鍵技術瓶頸的突破爲實現強軍目標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作爲閱兵裝備的某型號輪式車輛首次批生產,盧仁峯主動請纓,經過多次失敗和從頭再來,創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變制變”的操作方法,使該產品合格率由60%提高到96%,對推動我軍輪式裝備性能和國防工業水平的躍升、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具有重要的牽引推動作用。2020年,他對某海軍裝備鋁合金雷達結構件焊接變形問題進行攻關,通過優化焊接順序、改進焊接方法、製作防變形工裝等措施,一舉解決了該裝備變形問題,爲開拓海軍裝備市場奠定了工藝技術基礎。

他主動與公司簽訂“高師帶高徒”的協議,把更多心血花在帶徒弟和團隊建設上,總結提煉出《理論提高6000字讀本》和三頂焊法、短段逆向操作法等20餘項焊接操作技法,培養出24名高級技師。

工匠精神人物及事蹟 篇二

不久前寫過一篇《工匠》,現在想說說工匠精神。假以時日,會有權威部門給出明確的釋義。在當下,要突出的顯然是對產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翻開歷史看看,古代的傑出工匠應當說完美地詮釋了這種精神。

歐陽修《歸田錄》載,汴京開寶寺塔“在京師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預浩所造也”。都料匠,工匠的總管或曰總工匠,前文所引柳宗元《梓人傳》的傳主就是一名都料匠。預浩把塔建好後,卻是“望之不正而勢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這是怎麼回事,預浩解開了謎團:“京師地平無山,而多西北風,吹之不百年,當正也。”意大利的比薩斜塔聞名於世,但至於爲什麼會傾斜,直到今天也不明所以,唯一可以肯定的不是設計者的初衷;而“年齡”遠遠大過比薩斜塔的開寶寺塔,則是在充分考慮到氣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舉。這樣來看,不光前人要感嘆預浩“用心之精蓋如此”,今天我們又如何不該伸出大拇指?“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預都料爲法”,當之無愧,可惜預浩撰寫的“《木經》三卷”已經失傳,只在沈括《夢溪筆談》中還能見到片段。開封見今仍有開寶寺塔,爲首批公佈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之一,是否預浩建的那個不太清楚,太多的古代建築都是這樣,儘管建造技術十分高超,卻沒有留下工匠的名字。比如西安小雁塔,更有“三離三合”的神奇,即:三次地震時分裂,又三次自行“複合”。神奇的原理是什麼呢?近代在修復小雁塔時發現,當時的工匠根據西安地質情況將塔基用夯土築成了一個半圓球體,受震後壓力會均勻分散,從而使塔身像“不倒翁”一樣。

周密《癸辛雜識》雲:“汴梁宋時宮殿,凡樓觀、棟宇、窗戶,往往題‘燕用’二字,意必當時人匠姓名耳。”這顯然只是一種猜想,哪有某個工匠,即便都料匠也罷,能夠包攬一切的道理?但歷史上那些留下了姓名的工匠,又往往不能與作品進行對應。朱啓鈐等先生編輯、楊永生先生新編的《哲匠錄》,便是一部關於古代工匠名錄的書。書中“所錄諸匠,肇自唐虞,迄於近代;不論其人爲聖爲凡,爲創爲述,上而王侯將相,降而梓匠輪輿,凡於工藝上曾着一事,傳一藝,顯一技,立個言若,以其於人類文化有所貢獻”,因此,舉凡“營造,疊山,鍛冶,陶瓷,髹飾,雕塑”等方面的能工巧匠,一概收錄。像聖字輩的鯀、禹一類,將相級的曹操、蕭何、楊素、韓琦等,在他人看來,“淪爲”工匠或許有些屈尊吧。

體現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蹟 篇三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特種熔融焊接高級技師,全國十大能工巧匠,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技工學校畢業生。在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崗位上,刻苦鑽研,大膽創新,實現技術革新近百項。提出和創造多層快速連續堆焊加機械導熱等多項新工藝方法,攻克運載火箭發動機大噴管焊接難關,高標準地完成多種運載火箭重要部件的焊接任務。

高鳳林的工作經歷

高鳳林1980年技校畢業分配到發動機製造車間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至今,他熱愛航天、勤奮實踐、立足本崗、刻苦鑽研,在焊接方面懷揣超人的獨特技能,是年輕技術工人中理論與實踐實現最佳結合的典範。在型號生產的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新方法等大型攻關項目,特別是在新型大推力發動機的研製生產、科技攻關中,他多次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以非凡的膽識,嚴謹的推理,嫺熟的技藝攻克難關,並結合自己對焊接過程的特殊感悟,深刻理解,靈活而又創造性地將所學知識運用於自動化生產、智能控制等柔式加工中,爲國防和航天科技現代化,爲型號的更新換代做出了傑出貢獻,給企業帶來巨大效益。

高鳳林的個人貢獻

貢獻1

在長二捆運載火箭研製生產中,高達80多米的全箭振動試驗塔是“長二捆”研製中的關鍵,而塔中用於支撐火箭振動大梁的焊接是關鍵的關鍵,該材料特殊,要求一級焊縫。高鳳林經過反覆試驗,提出了多層快速連續堆焊加機械導熱等一系列保證工藝性能的工藝方法,出色地完成了振動大梁的焊接攻關,保證了振動塔的按時竣工和長二捆火箭的如期試驗,保證了澳星的成功發射,該工程獲得部級項目一等獎。日前,在載人航天工程升級測試中振動大梁焊接質量依然良好,承力從360噸提高到420噸,大梁安然無恙。

爲長三甲、長三乙、長三丙運載火箭設計的新型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由於使用了新技術新材料給焊接加工帶來諸多難題,尤其在發動機大噴管的大、小端焊接中,超厚與超薄材質在複雜結構下的對接焊,多次泄漏,高鳳林經過反覆分析和摸索,終於找出了以高強脈衝焊,配以打眼補焊的最佳工藝措施,攻克了難關。在首臺發動機大噴管將被判死刑的關鍵時刻,高鳳林化險爲夷,將第一臺大噴管推上了試車臺,保證了長三甲等型號火箭的研製進度。後連續生產多臺,氣密試驗均一次通過,作爲主要完成人,該噴管的製造工藝榮獲航天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長三甲、長三乙已成功地發射了東方紅三號,菲律賓馬部海等大型通訊衛星,並即將成爲探月工程的主力火箭。

貢獻2

在國家某重點型號任務研製中,高鳳林同志多次受命攻克難關,保證了我國重點型號武器的順利研製;在國家某特種車的研製中,高鳳林同志充分運用焊接系統控制理論,出色的攻克了一系列部組件的生產工藝難關,保證了國防急需,其中後梁和起豎臂分獲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和階段成果二等獎。某型號發動機試車多次失敗,頭部生產試驗中斷,生產無法繼續進行,高鳳林同志應邀參加,以氣保護雙面成型和局部自由收縮焊接等措施終於解決了難關,將試驗壓力由130個壓力提高到180個壓力,滿足了使用要求,試車得以成功。某型號發動機隔板焊接後易出現裂縫、堵塞等缺陷,有時100%返修。針對這種情況,高鳳林大膽提出工藝改進措施,焊出的產品1994至1996三年X光透視合格率連續達到100%,該技術獲廠、院科技進步獎,特別是在某型號引射筒的焊接攻關中,在公司總經理的親自授命下大膽改進,突破難關,使有關單位近一年沒有解決的難題得以解決,且大幅度提高了效率和質量,僅三天就生產出6件一次合格率100%的工藝試件,156件產品的生產也只用了一個半月,100%一次合格,保證了近一億產值的產品交付。

貢獻3

在國家863攻關項目50噸大氫氧發動機系統研製中,高鳳林同志大膽採用新的工藝措施,突破了理論禁區,創造性的運用b值、s值在多種高低溫合金混合焊接接頭結構中的應用,解決了有關科技人員久攻不下的難關,多次獲獎,爲部、院確定的“三轉一把火”作出了突出貢獻。併爲某型號任務國家立項奠定了基礎。不斷地改進工藝措施,不斷地創造新工藝方法,不斷地攻克一個個難關,鍛鍊了高鳳林,他練就出一手卓爾不羣的焊接技藝,積累了系統解決實際焊接問題的經驗與方法。他在型號攻關中的事例不勝枚舉。他多次在關鍵時刻爲型號總師、廠、院領導提供技術依據,使長三乙遙二箭(故障處理方案被劉紀原總經理親率的總公司專家組採納)、某產品得以順利發射,也被傳爲佳話。他運用精湛技藝還修復多臺長三甲大噴管,多種型號的焊接工藝改進,及長三、長三甲發動機生產工藝的革新,修復蘇製圖154飛機發動機,共計節約或避免經濟損失一千五百多萬元。

貢獻4

在公司民用產品真空爐的生產中,高鳳林提出的新焊接工藝比原方法提高工效5倍多,節約原材料50%,實現系統批量化生產。僅此一項(節約原材料和提高效率),多年來就爲國家節約資金400多萬元(該產品也是填補國內空白的項目,已銷往美國、波蘭、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

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東北哈汽輪機廠大型機車換熱器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着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覆摸索,終於找到了解決辦法,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臺產品順利交付。經試驗換熱率達75%,達到了設計要求,爲我國新型節能機車的發展鋪平了道路。鈦合金自行車架焊接是國內一項技術空白,兄弟單位組織技術攻關仍未找到解決辦法。臨時授命的高鳳林經過大量實驗,按期焊出了樣車,振動實驗達20多萬次,大大超過了設計振動2萬次的要求,填補了該技術國內空白(前航天總公司副總經理夏國洪親臨視察並在航天報頭版登載)。

此產品多次參加法國、意大利、德國、美國、中國上海、馬來西亞等自行車博覽會,受到好評,目前該產品已全部銷往歐美、東南亞各國,爲國家賺取了大量外匯。協助某研究所攻克了長三甲模盒及大型超薄波紋管的焊接製造難關,使該項製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因在這之前只有美國等國家生產)。

高鳳林個人榮譽

多年來高鳳林同志共攻克難關96項之多,1994年以最佳焊縫成型第一個完成美國ABS焊接取證認可,受到美國船檢官員的稱讚並被首推該試件爲工藝評定試件。並多次作爲廠、院、北京市焊接教練、集團公司命題組長、參加全國比賽,並取得好成績。著有論文多篇分別發表於《航天製造技術》、《航天產品應用焊接技術》等刊物。

由於貢獻突出,其事蹟多次被收入《中華名人錄》、《當代人才》、《國際人才》等期刊和中央臺《實話實說》、《焦點訪談》等節目。授課260課時以上,帶徒17名。在鑽研業務的同時,高鳳林注意提高文化素質,進修本科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他還積極參與黨、團、工會等工作,先後擔任過團支部書記、黨支部青年委員、組織委員、工會分會主席等職,並以自身的表率帶動影響青年團員和廣大職工羣衆。自參加工作以來,安心一線工作,多次謝絕了外界高薪聘請,工作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刻苦鑽研、技術精益求精,是公司青年尤其是青年工人的楷模。

1991年高鳳林以精湛的技術和突出貢獻被破格評聘爲國家技師,1997年被評聘爲高級技師。

1983年以來,高鳳林同志連年獲得廠、院優秀團員、黨員、新長征突擊手、先進生產者、十佳青年等稱號共二十多項。此外,他還在1986年獲北京市國防工業工會優秀積極分子;1991年獲部青工技術比賽實際第一、理論第二;1995年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同年獲航天百優“十傑”青年、航天部勞動模範、航天技術能手、中央國家機關“十傑”青年;1997年獲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十大能工巧匠等稱號、1999年獲中國航天基金獎。

體現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蹟 篇四

洪家光始終秉持航發人“國家利益至上”價值觀,以實幹踐行初心,在生產一線創新進取、勇攀高峯。航空發動機被譽爲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壽命和安全性取決於葉片的精度,他潛心研究葉片磨削加工的各個環節,自主研發出解決葉片磨削專用的高精度金剛石滾輪工具製造技術,經生產單位應用後,葉片加工質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發動機自主研製的技術進步。憑藉該項技術,他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在工作崗位上,他先後完成了200多項技術革新,解決了300多個生產難題,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爲飛機打造出了強勁的“中國心”。

他以國家級“洪家光技能大師工作室”和省級“洪家光勞模創新工作室”爲平臺,先後爲行業內外2000餘人(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親授的13名徒弟均成爲生產骨幹,其中1人獲“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第一名。他先後完成工具技術創新和攻關項目84項,個人擁有8項國家專利,團隊擁有30多項國家專利,助推航空發動機製造技術水平提升,積極爲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動力夢”貢獻力量。

作爲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楷模,他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項。2020年11月24日,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洪家光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宣讀倡議書。

體現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蹟 篇五

“學技術是其次,學做人是首位,幹活要憑良心。”胡雙錢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這也是他技工生涯的註腳。

胡雙錢是一位堅守航空事業35年、加工數十萬飛機零件無一差錯的普通鉗工。對質量的堅守,已經是融入血液的習慣。他心裏清楚,一次差錯可能就意味着無可估量的損失甚至以生命爲代價。他用自己總結歸納的“對比複查法”和“反向驗證法”,在飛機零件製造崗位上創造了35年零差錯的紀錄,連續十二年被公司評爲“質量信得過崗位”,並授予產品免檢榮譽證書。

不僅無差錯,還特別能攻堅。在ARJ21新支線飛機項目和大型客機項目的研製和試飛階段,設計定型及各項試驗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特製件,這些零件無法進行大批量、規模化生產,鉗工是進行零件加工最直接的手段。胡雙錢幾十年的積累和沉澱開始發揮作用。他攻堅克難,創新工作方法,圓滿完成了ARJ21—700飛機起落架鈦合金作動筒接頭特製件制孔、C919大型客機項目平尾零件制孔等各種特製件的加工工作。胡雙錢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稱號。

一定要把我們自己的裝備製造業搞上去,一定要把大飛機搞上去。已經55歲的胡雙錢現在最大的願望是:“最好再幹10年、20年,爲中國大飛機多做一點。”

工匠精神代表人物先進事蹟 篇六

李佳峯同志入職15年來,經我院不同單位、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多個崗位歷練,尤其近幾年擔任領導幹部職務後,該同志展現出過人的工作能力和優秀的品格特徵,贏得了各級領導和同志們的肯定,主要事蹟如下。

一、以職責爲己任,無懼困難與壓力。

在擔任行保處副處長後,他積極參與到院棚改工作之中。我院棚改項目歷史複雜,政府相關部門也已發生較大人事變化。在唐希維處長的指導下,李佳峯同志爲有效開展工作,能把問題說清楚、講明白,他查閱大量資料,深入瞭解歷史全貌,對參與過我院棚改項目的人員進行交流,最終客觀瞭解了項目停滯的直接原因與根本原因。在隨後按政府要求的各項彙報中,他都能詳細、公正介紹我院棚改情況,贏得了政府部門的理解與信任。在唐希維處長的帶領下,我院棚改項目取得了以2013年土地掛牌價格進行出讓的實質性突破。

二、以民生爲初心,爲百姓辦實事兒。

我院一直是院家屬區的管理主體,由於小區老化,房屋買賣和人員流動,當時該小區的治安情況、環境衛生、設施條件正逐步惡化,羣衆滿意度處於逐年下降趨勢。爲了讓家屬區百姓能住的放心、生活的安心,行保處上下一心,在處長的帶領下,李佳峯同志與行保處的同志開始了長達近3年的治理工作。豎起了路燈,從此不再讓小區漆黑一片;設立門禁卡並安裝監控,讓百姓有安全感;規範垃圾處理方式,就此告別小區髒、亂、差,臭氣熏天情況,切斷疾病傳播隱患;改造下水,解決居民下水道返水;拓寬路面並清理消防通道,消除小區的安全隱患;維修、新建涼亭健身器材等公共設施,讓百姓生活更舒心;增強綠化,使小區整體環境得到進一步提高。自從小區逐步改善後,居民們滿意度持續提高,因小區居住環境問題上訪數量,也在逐年下降。

三、以疫情爲命令,不負組織厚望,圓滿完成任務。

2020年初疫情暴發以來,李佳峯同志積極響應院黨組號召,認真履行疫情防控工作職責,主動承擔大量工作。在面對我院各單位地域分佈廣,甚至在海南省也有分支機構,且地方政府政策不一,家屬區責任劃定區別大,全院職工多,春節期間人員分散等複雜情況時,他思路清晰、方法得當,組織形成了一套簡易有效的報告機制,並隨時根據各級政府政策變化調整省農科院疫情防控管理制度。他始終堅守一線崗位,敢於碰硬,並敏銳發現各類問題,立即制定應對措施,同時和社區、醫院、公安等社會職能部門搭建對接機制,隨時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在面對各級領導的檢查、抽查、暗訪時,他都能“講清楚,說明白、做到位”,我院家屬區卡點工作得到了黑龍江省委副書記陳海波的點名表揚。

工匠精神代表人物先進事蹟 篇七

張志權,現任嘉蔭縣科學技術協會副科級幹部。多年來一直工作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普及戰線上,無論在科委、科技局(北藥辦),還是科協的工作崗位上都恪盡職守、高度負責、腳踏實地、銳意創新,成爲我縣乃至我省科普戰線的領軍人物和科普專業的行家裏手,一直髮揮着引領和榜樣作用,帶動身邊科技工作者共同進步、共同成長,爲我縣科技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擔當有爲,突破技術壁壘,實現科技成果轉化

北藥作爲一項產業,栽培技術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爲解決栽培技術難題,張志權率先創建了“嘉蔭縣烏雲鎮地道藥材科技示範園”。利用示範園區主栽16個品種的地道藥材,探究栽培技術,並通過田間展示,傳播地道藥材栽培技術,助力產業的發展。龍膽草是比較名貴的中藥材,當時龍膽草育苗技術僅掌握在幾位專家手裏,技術封鎖。爲突破技術壁壘,張志權潛心研究龍膽草的生物學特性,用兩年的時間攻克了育苗技術,通過不斷技術創新,幾年來,他主持研製的“龍膽草全方式育苗及直播栽培技術”項目和“水飛薊規模化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項目,獲得“黑龍江省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因他在北藥種植方面的研究與推廣得到上級認可,2014年的8月被命名爲“伊春市張志權中藥材種植技能大師工作室”。

二、根植科普一線,恪盡職守,服務大局

他在科普方面樹立大局意識,圍繞縣城經濟發展開展工作。幾年來,圍繞科普創建工作,我縣先後被評爲伊春市、黑龍江省、國家科普示範縣。深入開展“科普益民興村(場)計劃”。先後有4個農技協及4人獲得省和國家獎補資金,帶領“講師團”深入四鎮五鄉60多個自然村屯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累計舉辦培訓班260多場(次),推廣實用農業技術700多項(次),培訓達萬人(次),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科學素質,深入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積極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屢獲佳績。嘉蔭縣被評爲“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基層賽事優秀基層單位”。

三、立足本職崗位,加強學習能力的培養,拓展爲民服務的本領

學無止境。他每天面對農民各種各樣的提問,需答疑解惑,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是不夠的。他善於學習,不斷積累專業知識,廣泛涉足畜牧養殖、家禽養殖、特色養殖、大田栽培、北藥種植、水產養殖、花卉苗木、山野栽培以及小漿果栽培等方面的知識,並總結推廣了“玉米高產綜合技術配套方案”、“大豆高產綜合配套技術方案”,每年累計推廣近萬畝,百姓當年實現多增收200多萬元。玉米“品”字栽培技術推廣,可以與對照田相比增產20%-50%,又成爲農民增產、增收的又一法寶。通過學習與實踐,並傳播,不斷增強爲民服務的本領,引領百姓走向依靠科技致富的軌道上來。他的工作得到上級部門的高度評價,被評爲“全省百名科技傳播優秀工作者”。

工作以來,兢兢業業,不計個人得失,先後被評爲“黑龍江省科技星火帶頭人”、“黑龍江省創新能手”、“伊春市創新能手標兵”、“伊春市第二屆鄉土人才”、“伊春市第七屆青年科技獎”、“嘉蔭縣優秀人才”等榮譽。

工匠精神代表人物先進事蹟 篇八

沈鳳斌同志自2001年退役後被安置到嘉蔭縣神州恐龍博物館工作。見證了博物館由建址到發展爲今天將自然科學和人文景觀緊密結合的綜合博物館的發展過程。

一、精益求精,用行動履行工匠精神實現自身價值。

沈鳳斌同志剛到恐龍館工作時,恐龍博物館還在建設當中,化石也是嘉蔭的文化部門轉交的,僅僅有40餘塊。爲了擴大館藏,2004年縣恐龍館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恐龍化石搶救性挖掘工作。沈鳳斌同志克服了選址困難、工具不足、道路不通等種種不利因素,挖到了一對連在一起的尾椎骨化石,這是他第一次親手挖掘出來的完整的恐龍化石。自此以後沈鳳斌就和恐龍結下了不解之緣。精益求精,一以貫之十年如一日,沈鳳斌同志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中,自工作後參加了多次古生物化石發掘工作,發掘面積共計千餘平方米,出土化石千餘塊並出土了很多研究價值較高的古生物化石。沈鳳斌同志還在魏正一教授帶領下,學習了翻模、制模組架等技術,組成了嘉蔭縣神州恐龍博物館第一座恐龍化石骨架(子母龍骨架)的修復組架工作。彌補了恐龍館內沒有恐龍骨架只有恐龍化石的遺憾,讓遊客更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地球霸主的感覺。增加了遊玩的趣味性,也坐實了中國第一龍鄉的`名號。目前縣恐龍館展出的鴨嘴龍母子二龍,伊春市地質博物館的恐龍化石骨架、披毛犀、猛獁象都是沈鳳斌同志的作品。

二、宣揚恐龍文化,助力嘉蔭旅遊發展。

沈鳳斌同志曾多次配合中央電視臺、香港翡翠臺等錄製節目爲打造中國第一龍鄉這個品牌貢獻自己的力量。2018年有幸以“化石修復師”的身份參加了央視《魅力中國城》節目錄制,節目一經播出,就引起了社會強烈的反響和關注,在一定程度上打響了嘉蔭的知名度,讓全國的人們知道了在祖國的最北邊有一個邊陲小鎮它出土了中國第一具恐龍骨架。節目的播出也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探尋神祕的恐龍遺蹟帶動了我縣的旅遊發展。2020年沈鳳斌同志在縣政府和工會的幫助下成立了沈鳳斌勞模創新工作室,在新浪微博、嘉蔭縣委宣傳部舉辦的“穿越白堊紀·奇幻恐龍鄉——2020年嘉蔭縣夏日研學營”中爲來自省內的31名青少年講解恐龍文化。讓孩子們感受了億萬年前封存的遠古奇觀,瞭解形態各異、屬種不同的恐龍雕塑,一起走進神祕的侏羅紀世界。一個多小時的科普之旅,讓孩子們深入瞭解了恐龍的種類、習性等知識,感受到了“中國第一龍鄉”的別樣魅力。

三、不負韶華、砥礪前行。

沈鳳斌同志一轉眼已經做了20年的化石“工匠”,他的努力被大家看在眼裏。沈鳳斌同志先後入選了拔尖人才和專門人才,多次被評爲先進工作者、並獲得了龍鄉工匠、古生物化石發掘和修復及保護領域“伊春第一人”、省龍江工匠、市五一勞動獎章、市特等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榮譽加身,他卻堅持砥礪前行,無時無刻都在用“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指引自己,明確志向,安心學習,增長才幹,堅定不移地走一條符合當地特色的恐龍化石保護規劃之路,並以此爲契機提升當地的旅遊、文化產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踐行工匠精神讓化石發掘和修復在伊春大放異彩、再創輝煌!

邊道林同志2003年進入省農業科學院農村能源研究所工作,2014年1月任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辦公室副主任。多年來,該同志始終堅定自身政治信仰、明確奮鬥目標、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做到“兩個維護”,具有良好的政治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模範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黨紀黨規和院內各項規章制度。他以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始終奮鬥在科研管理工作第一線。由於崗位性質,工作中需要接觸大量保密文件、掌握院黨組會議核心內容,他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忠誠和擔當,嚴格遵守各項政治紀律,保守各項工作祕密,做到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的不做。並不斷適應新形勢、新常態下政務工作的各項新要求,不斷增強做好本職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邊道林同志始終懷揣匠心,堅持匠風,打磨匠藝,在工作中勤奮鑽研、精益求精、守正創新。在公文運轉、督查督辦、檔案保密、印信使用和會議服務等管理工作上,多年如一日,始終做到工作程序嚴謹,效率高效,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獲得了廣大同事及其他處室的一致好評。他一直以勤奮、團結、協作、嚴謹的工作態度,對以院名義發出的行政公文,嚴把辦文程序、格式、文字等環節,確保了全院公文的準確、規範和嚴謹。建立健全了督查督辦制度,並結合工作實際,對全院重點工作進行了跟蹤督辦。進一步規範了審批、登記等印章使用流程,有效杜絕了“空頭章”“未批用章”等現象的出現。認真貫徹執行上級保密部門各項工作部署,加強宣傳學習教育。提升檔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檔案管理體制機制,對全院辦公一體化系統中的檔案管理系統進一步進行了完善,在全院開展了清查追收可能遺落或沉積的應歸檔文件工作。

邊道林同志始終將“做好每一個細節”作爲自己工作的標準。主動挑重擔、做難事,凡事衝鋒在前,勇於在事上磨、苦中練。積極主動,認真負責做好各項工作,經常加班加點,隨叫隨到。在處理日常繁雜工作中,認真思考,抓大事不放,抓小事不忘,做到上情下達、內外有別,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工匠精神代表人物先進事蹟 篇九

袁媛,女,1982年出生,於2005年進入農業科學院信息中心工作,2013年任職於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辦公室。15年來,袁媛同志始終懷揣一顆熱忱的“匠心”,一步一個腳印的勤懇奮鬥在每一個崗位上。多年來,她始終把思想政治學習擺在突出位置,吃苦耐勞、勤勤懇懇、敢說實話的精神和能辦實事的優良品質,工作作風嚴謹,能夠嚴守黨的紀律,自覺遵守廉政準則的各項規定,在工作中嚴格按規矩辦事,積極樂觀、踏實肯幹,對待工作盡心盡力。

辦公室工作千頭萬緒、紛繁複雜,要保證政令暢通,面面俱到,需要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袁媛同志始終將“勤、慎”作爲自己工作的標準牢記心中。積極主動,認真負責做好各項工作,加班加點,隨叫隨到是辦公室文件工作的常態,只要工作需要,她一定在第一時間趕到單位。在處理日常繁雜工作中,她認真思考,在文件管理方面,她精益求精、以心“護文”的職責使命,嚴把辦文環節,確保全院公文的準確、規範、嚴謹;接收各級來文數十萬餘件,發送各類通知近萬餘件,將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貫穿於文件保密、簽收、登記、簽發、傳閱、歸檔、督辦、落實等環節,使我院公文運作工作多年來無延誤、無遺漏。多年來,嚴把文件運轉“時”“度”“效”三要素,對全院重點工作事項,尤其是對省領導批示、院領導批示,把握聞令而動求“時”、通權答變求“度”、走深走時求“效”,進行了“點對點”“一對一”式督辦落實,累計開展督辦事項千餘次,真正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在服務管理方面,堅持“嚴謹、高效、規範”的原則,始終堅持規範化,堅持“小事不小”的原則,有序開展網絡信訪疏導工作;加強統籌協調,保障處裏常態化工作有條不紊。

袁媛同志除了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對待同事熱心幫忙,多次被評爲院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並獲得“三個好把式”的榮譽稱號。獲得了領導的認可與廣大同事們的好評,面對大家給予的認可,她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勤奮鑽研。始終以歸零的心態認真學習,用心琢磨、悉心對待“新時代、新形勢”下的“三服務”工作。堅持匠風,精益求精。把高標準要求自己,用力用心做好每一項服務工作。力爭辦文辦成精品、辦會辦成樣板、辦事辦得圓滿,爲全院科研管理工作做好最有利的保障!

工匠精神人物素材事蹟 篇十

徐立平,男,1968年出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航天發動機固體燃料藥面整形組組長,國家高級技師、航天特級技師。

自1987年入廠,徐立平一直爲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固體燃料發動機是戰略戰術導彈裝備的心臟,也是發射載人飛船火箭的關鍵部件。它的。製造有上千道工序,要求最高的工序之一就是發動機固體燃料的微整形。雕刻固體燃料,也就是火藥,極其危險,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會引起燃燒,甚至爆炸。

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火藥整形不可逆,一旦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藥面精度與設計不符,發動機點火之後,火藥不能按照預定走向燃燒,發動機就很可能偏離軌道,甚至爆炸。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這讓他的師傅都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