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整改措施

網絡問政整改措施(精選多篇)

第一篇:網絡問政

網絡問政整改措施(精選多篇)

網絡問政,政府部門新作爲

上一篇 / 下一篇2014-06-09 17:55:09

字號 大 中 小

查看( 825 ) / 評論( 16 ) / 評分( 25 / 0 )

“問政”一詞由來已久,古語的意思是諮詢或討論爲政之道。《禮記·中庸》雲“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如今所謂的問政,既有自上而下的問政,即政府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也有自下而上的問政,即公衆對政府的諮詢投訴、建言獻策,維護自身權益,要求解決實際問題。隨着互聯網及信息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政府通過網絡瞭解民情、匯聚民智、排解民憂,越來越多的百姓通過網絡提出訴求、表達意願,網絡問政應運而生。

古人爲官尚能講究“一官來此四經春,不愧蒼天不愧民”的境界,追求“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目標,知道“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道理,何況我們這些當代政府機關幹部呢?且不說宗旨意識、服務觀念、黨性修養等大道理,單從我們的良知、道德、感情、倫理出發,就應該把爲老百姓辦事當作份內之事,而絕不是對老百姓的恩賜。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忘了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就應當全心全意爲百姓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所以,政府機關要把網絡問政作爲改進執政方式、提高執政水平的重要渠道,作爲服務百姓、改善民生的民意直通車,“上網訪民意,下網解民憂”,積極採取各項措施,快捷有效地解決百姓訴求,將網絡問政工作落到實處,讓問政“問”了不白“問”,拍磚“拍”了不白“拍”,“不看廣告看療效”。

近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網絡問政工作,繆書記、藍市長都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構建了全市網絡問政工作網絡。建立了符合網絡問政要求和適合網上互動特點需求的網絡問政工作隊伍,實行專人分管、專人承辦。每個單位和部門明確一位分管領導作爲網絡問政工作的主要負責人,配備至少一名工作人員負責網絡問政諮詢投訴的日常受理反饋工作,同時要求各部門之間相互協同配合。如今全市共有79家單位及部門參與網絡問政的回覆工作,基本形成了“上下成線、左右成網”的工作網絡。二是明確了網絡問政辦理流程及時限要求。今年3月3日和5月27日,市委辦、市政府辦先後兩次下發文件,對網絡問政的受理反饋流程和工作時限作出了明確規定,要求各單位、各部門堅決執行“及時受理—初步回覆—報領導審閱—按程序辦理—跟蹤督辦”的流程和3個工作日辦結的時限要求,不停辦、不漏辦、不超時辦,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辦結時間的,必須向網民說清緣由,並告知具體辦結時間和辦理進程。三是嚴格督查督辦,嚴肅責任追究。建立了網絡問政的督查督辦機制,由市電子政務中心定期對各單位、各部門的網絡問政受理反饋情況進行督查,每月通報一次,年終進行綜合通報,通報結果納入年度目標考覈和政行風評議範圍。對不辦理、不及時辦理或辦理工作出現失誤的,將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真正做到不問政就要“問責”。

些小吾曹縣州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第二篇:網絡問政

“網絡問政”構築政通人和橋樑—— 聽民聲 集民智 興偉業

2014年08月11日 03:49

今年3月以來,“聚焦安徽十二五,助力崛起獻良策”——安徽經濟社會發展“金點子”徵集活動在人民網上掀起了熱潮。短短兩個月時間,徵集活動共收到全國各地網友留言近千條。

“對網友的所有建言,我都認真看了,大多已交有關部門認真研究。 ”在針對網友留言的回覆中,省委書記張寶順這樣表示。

省委領導率先垂範,網絡問政蔚然成風。近年來,從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到中安在線“網上問政”平臺等,張寶順、王三運、王明方、孫金龍等,上網聽民意,下網解民憂,一趟趟“網絡直通車”載着萬千民意,深刻影響了數字時代的政治生態,有力促進了政治民主、社會和諧。

原生態聽取民意,零距離了解民生

隨着互聯網的廣泛普及,網絡越來越成爲人們溝通交流、促進和諧的重要平臺。是否善於藉助網絡問政於民,考驗各級黨政領導在虛擬空間的執政能力。

“我來安徽工作,大家給予了熱情關注,通過發帖和留言,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也反映了一些具體問題。這既是對我的關心和信任,也是對安徽工作的幫助和促進。 ”去年6月18日,履新不久的張寶順通過人民網發表《致網民朋友的一封信》,真誠希望廣大網友一如既往地關注安徽、支持安徽,爲“十二五”發展多出妙計,爲跨越崛起多獻良策。這封信情辭懇切,一時間風行網絡,引來無數網友讚歎。有網友熱情留言說:“張書記,您來安徽不到20天,就寫了《致網民朋友的一封信》,可見,您重視通過網絡和人民溝通是名不虛傳。 ”網上風雲盡收眼底,百姓民生全繫心中。 “網絡問政,就是走進基層,直面羣衆,原生態聽取民意,零距離了解民生。”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書面採訪時,張寶順就網絡問政發表了重要觀點。

今年春節前夕,張寶順在中安在線發表了以“匯網友之智,聚崛起之力”爲題的新春賀辭。 “書記很‘給力’,網友很感動! ”不到一天時間,網上跟帖就達數百條。有網友評論說:“張書記的祝福溫暖了網絡空間,讓我們草根網民感到濃濃的新春喜氣,希望張書記在‘十二五’帶領6800萬江淮兒女走向小康,崛起中部! ”

網絡問政不僅要“聽”網民意見,更要“問”社會智慧。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起好步、開好局離不開廣大網友關注支持。按照張寶順重要指示精神,今年3月,省委督查室和人民網共同開展了“金點子”徵集活動。根據網上投票結果,《建議解決資金斷流等問題》、《民生提速還須走好“快三步”》等10條網友建言榮膺“金點子”稱號。

6月7日,張寶順在《安徽“十二五”發展“金點子”徵集活動優秀建言摘報》上批示:“金點子徵集活動效果良好,網友提出了不少興皖富民之良策,其中不乏真知灼見,有些可能現階段不具操作性,但給人以啓發,促使人們變革與探索,起到了通過網絡凝心聚力,助力‘十二五’的作用。 ”人民日報編輯點評,“以‘金點子’構築政通人和的橋樑,安徽這個‘金點子’含金量不低。 ”

酷暑7月,烈日炎炎。張寶順指派省委督查室有關負責人,赴省內外回訪“金點子”獲獎網友,把省委書記的問候送到普通網民的心中。 “鍵對鍵”變成“面對面”,讓網民們深受感動。這充分表明了安徽省委領導對網絡民意的高度重視,真正體現了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務實態度。

上網收集“網情”,下網辦好“網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張寶順多次強調,領導幹部不僅要上網收集“網情”,更要下網辦好“網事”,實現政民互動,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今年4月19日,張寶順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摘抄8條網友留言,作出具體辦理指示,並批示:“這段時間,拆遷、徵地補償問題成爲信訪的重點問題,這在網民留言中也多有反映。請將此類問題轉請有關市、縣認真對待,妥善解決,維護羣衆利益,維護社會穩定。 ”

從網上到網下,從留言到行動,重在取得實效。 “在他到安徽工作的一年時間裏,對網友留言辦理工作作出7次重要批示,提重點,把方向,力度之大,要求之明確,都前所未有。 ”省委督查室有關負責人說。

網友留言辦理“有問必答”,關鍵在於建立長效機制。2014年4月,省委辦公廳印發了《辦理人民網網友給省委書記留言的暫行規定》,建立了“主動認領和指定交辦相結合”的辦理機制;自主研發了全國唯一留言網上辦公系統,此前交辦一條留言需要3~5天,而使用辦公系統,承辦單位只需輕點鼠標,便可認領辦理,辦結後即時反饋辦理情況;探索出一日一清理、一週一回復、一月一辦結、一月一分析的“四個一”運行機制。今年6月,根據省委書記張寶順指示,省委督查室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提高網友留言辦理實效切實維護羣衆利益的暫行辦法》,建立保證和增強留言辦理質量的長效機制,尤其突出解決好對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社會穩定、公共安全的留言,提高網友滿意率。這一暫行辦法把“四個一”拓展爲“六個一”,增加了一週一摘報和一季一通報兩項制度,有利於讓領導同志及時掌握網友留言辦理情況,同時督促各承辦單位認真辦理留言。

一條認真的回覆就是一個響亮的回答。今年以來,人民網網友給安徽省委書記留言共1043條,100%辦理,已辦結944條,在人民網公開回復879條,辦理量、辦結率、回覆率均居全國領先地位,得到廣大網友好評。

一問一答彰顯執政情懷,一問一答密切血肉聯繫。 “雖然有些網民給您反映的問題很不上‘檯面’,有的事情小得不能再小了,更有甚者根本不是黨委政府要管的事情。您都一如既往地督促各級領導竭盡所能積極主動地去解民憂順民意??如果沒有全心全意爲人民的理念,很難想像能做如此不懈的持續努力。張書記,您是好樣的! ”網友“熱愛安徽土地”在發帖中說。

搭建“連心橋”,提升公信力

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上,輕點鼠標即可查詢領導迴應:8月1日,回覆農機購置補貼問題等10條留言;8月2日,回覆醫療糾紛問題等9條留言;8月3日,回覆網友反映拆遷補償低問題等14條留言??省委書記的積極迴應,見證網絡問政的堅實步伐。

7月14日,霍邱縣經濟開發區吳集村一位村民反映家庭生活困難,省委書記張寶順高度重視,要求當地政府立即開始調查處理。網友得知消息十分感動,20日在人民網留言:“現在才感受到信息時代的效率,真是快得驚人,當然也要有一位像張書記您這樣一位關心羣衆,爲羣衆辦實事的領導纔會有這麼快的辦事效率(包括公路治超,叫我萬分佩服),希望張書記您繼續加油,我們會永遠支持您! ”

“一年來,我們深入貫徹張寶順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上網聽民意,下網解民憂,不斷深化網友留言辦理工作,實現由在網上聽取網友匿名傾訴向面對面與網友溝通交流延伸,由保持民意渠道暢通向着力解決實際問題延伸,由積極迴應個人訴求向引導網友爲安徽發展建言獻策延伸。 ”省委督查室負責人告訴記者。

網絡問政“問”來羣衆滿意。有網友建議“家鄉政府來看望問候50年代皖籍支疆老同志”,省發改委認真吸取網友建議,會同省直有關部門和地方研究了具體方案,爭取年內請省領導帶隊成行。有網友反映馬鞍山、淮南、安慶、阜陽等地一些娛樂場所設置賭博機,四市不僅迅速查處了網友反映的賭博窩點,而且在全市開展專項整治,淨化了社會環境,贏得了羣衆讚揚。網絡問政“問”來社會和諧。部分網友對一些社會問題不滿,留言帶着怨氣,帶着火氣,如不及時疏導,負面情緒就會迅速蔓延。認真辦理回覆每一條留言,在一定程度上變“上訪”爲“上網”,化“信訪”爲“網訪”,有利於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6月22日,山東網友王國英在蕭縣與一家當地企業發生糾紛,轎車被扣,本以爲自己在外人生地不熟,不可能解決,就在人民網留言發牢騷。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蕭縣公安部門很快幫他追回被扣車輛,並且留下聯繫方式聽取他的意見。事後,他專門在人民網留言致謝。

我省網絡問政取得了顯著成效,既維護了人民羣衆的合法權益,又提升了黨和政府的公

信力、凝聚力,拉近了黨委政府與人民羣衆的距離,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然而,這還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我們將更加重視和藉助網絡,問政、問計、問需於民,把網友的關切轉化爲改進工作的動力,把網友的智慧轉化爲改革發展的措施,推動安徽加速崛起、興皖富民。 ”省委書記張寶順這樣親筆回覆網友。這是對民意的竭誠尊重,也是對網友的鄭重承諾,預示着安徽的網絡問政之路將更加廣闊,更加精彩。

第三篇:關於網絡問政的分析

姓名:廖仁武學號:20140515592

關於網絡問政的分析

隨着網絡的日益普及,互聯網在中國民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爲中國公民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重要渠道。由此,便衍生出了一個新的名詞——網絡問政。那麼,什麼叫作網絡問政呢?它是如何產生的呢?它的發展狀況以及它以後的發展方向又會是怎樣的呢?針對這一連串的問題,我大膽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一. 何爲網絡問政?

網絡問政,顧名思義,我們便可以理解,就是政府和廣大普通民衆通過網絡這一新興的大衆傳播媒介互通信息,實現上傳下達,讓政府的決策實現科學化 、民主化。政府通過網絡做宣傳、做決策,瞭解民情,匯聚民智,而廣大普通民衆則通過網絡問政府有關部門表達合理訴求,督促政府部門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一. 網絡問政是如何產生的?

網絡問政產生在現實世界中,有兩個標誌性事件可作例證,其一,2014年2月份雲南省成立網民調查團參與“躲貓貓”事件調查,開全國之先河;其二,同樣是2014年2月份,洛陽三位“資深網民”出任市代表委員,引全國矚目。對此有專家稱,這標誌着素有議政傳統的網民,開始從虛擬空間走向現實世界,更有人驚呼,草根網民“從政”元年來臨。或許“躲貓貓”網民調查團的調查結果令人遺憾,但無奈也罷,法律缺失也罷,事件本身及引發的思考,已可謂意義非凡;而洛陽“三劍客”以網民身份出任代表委員,也曾一度引 發爭論,但不難看出的是,網絡民意正從隱性走向顯性。

通過這兩起標誌性事件,我們可以總結出網絡問政產生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具有廣泛意義的、有代表性的網絡問政事件的激勵推動了後來更多的,更爲頻繁的類似現象的產生,這算是“蝴蝶效應”的有力印證。這個原因可以看做是催化劑,它催生了網絡問政這樣一個具有廣大消費人羣的消費市場。

然而,直接原因是什麼呢?其實很容易想到,那就是網絡這一新興媒體的迅速發展爲我們廣大普通民衆參與政治,表達訴求提供了極爲有效的平臺,因爲網絡相比傳統媒體來講,它更具開放性、多樣性、便捷性和互動性。我們可以從網絡上聽到各種聲音,看到各種現象,嗅到各種氣息。

最後,還有一個根本性的原因,那就是國內民主政治不斷髮展的結果。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們不僅在經濟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政治建設也獲得了有目共睹的進步,政治民主化程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也是網絡問政得以產生和發展的最根本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國內民衆的民主意識也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學會通過新興的大衆傳播媒介表達自己的看法。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政治民主化的進步,沒有輿論環境的極大改善,我們又如何能夠聽到廣大民衆的多元化的聲音呢?

二. 網絡問政的發展狀況

從2014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網與網友在線聊天,到各省官員通過各種形式在網上與百姓溝通,中國官員越來越多地通過網絡問政於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暢通。網絡問政的發展狀況也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網絡問政平臺建設逐步完善

一些關於網絡問政的網站建設逐步走向完善,不僅有便捷的意見和建議的表達渠道,還有日益完備的網絡監管措施,這讓網絡問政的可操作性逐步加強,廣大民衆的參與秩序也逐步走上正軌。

2.廣大官員逐步適應網絡問政

在這個方面,國家領導人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因此,廣大官員們也就逐步淡化官本位

姓名:廖仁武學號:20140515592

思想,放下架子,深入網絡,走進羣衆,傾聽民意,接受人民羣衆的監督。

1. 廣大民衆積極有序參與網絡問政

隨着改革開放得進一步深入,國內民主政治建設也進一步加強,民主化進程逐步推進,國內輿論環境也得到了極大改善,廣大人民羣衆的參政意識逐步提高,這使得網絡問政的秩序得到了有效地保障。

四.網絡問政未來的發展預測

根據目前國內政治的發展狀況和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網絡問政這一新興的官民交流平臺會得到更好地發展。相關的網站建設會極大的完善,監管體制日益健全。隨着反腐倡廉的強力推進,廣大官員們的作風將會得到極大改善,民衆也會將這一意見和建議的表達平臺運用得得心應手。總的來說就是,網絡問政將會成爲我國廣大人民羣衆參政議政的主流平臺,成爲我國政治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篇:網絡問政

“網絡問政”貴在“同頻共振”

近年來,中安在線 “網絡問政”、“安徽公安在線”、蕪湖“市民心聲”等網絡互動平臺人氣指數一路飆升。進入web2.0時代,我省黨政機關紛紛搭上 “網絡直通車”,聽民聲、集民智、聚民力,架起了黨羣幹羣“連心橋”。作爲新時期社會管理的創新之舉,“網絡問政”在黨委政府和人民羣衆的“同頻共振”中,充分彰顯了執政者親民爲民的可貴情懷。

“網絡直通車”能否直通百姓民心,關鍵在於能否把好“網絡民意”的方向,找準“網絡問政”的定位,在“同頻共振”中樹立強大的公信力。今年以來,安徽經濟社會發展“金點子”徵集活動在人民網掀起了澎湃熱潮。對此,人民日報編輯點評:“以‘金點子’構築政通人和的橋樑,安徽這個‘金點子’含金量不低。 ”經典案例不勝枚舉,需要深入研究總結。當然,也有少數地方和個別部門“網絡問政”不夠“給力”,“直通車”通而不暢,“連心橋”連而不緊,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我們要進一步轉變觀念,遵循網絡規律,創新問政思路,求得最佳效果。

“網絡問政”發於“網”,興在“政”。與傳統問政方式相比,“網絡問政”優勢在於網絡互動。其一,社情民意渠道由此拓寬,百姓心聲第一時間抵達黨政機關,在交流時空上實現“零距離”;其二,網民主體作用更加彰顯,熱心網友依法有序參政議政,在社會管理上實現從政府唱“獨角戲”向社會奏“交響曲”轉變。一些“網絡問政”平臺之所以能集聚超強人氣,就是因爲它們已成爲社情民意的“集散地”和親民愛民的“迴音壁”。許多黨政機關在“上網聽民意”的同時,更加註重“下網解民憂”,最大限度地激發了社會活力,增添了和諧因素。

“網絡問政”始於“問”,重在“答”。始於“問”,即要“問”百姓心聲,“問”民生疾苦,“問”金玉良言。如此一“問”,好比一面“鏡子”,攬鏡自照,可察爲政得失;如此一“問”,像立一根“標杆”,對標自查,可見努力方向。只要“問”在關鍵處,“問”到心坎上,就有“含金量”。重在“答”,即要針對網友留言,分門別類認真處理,做到 “有問有答”、“有問必答”,始終把羣衆呼聲作爲第一信號,把羣衆需要作爲第一選擇,把羣衆滿意作爲第一標準,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爲”。只要“答”得及時,“答”得響亮,“答”得精彩,就能樹立公信,贏得民心。

“網絡問政”立於“長”,見在“效”。 “網絡”不是一盤散沙,“問政”不在一時一地。 “網絡問政”是一場影響深刻的持久戰,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置身網絡時代,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官民,在社會管理中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爲黨政機關,更要主動作爲,充分整合社會資源,積極探索長效機制,努力實現多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只有網上網下全面聯動,從“鍵對鍵”到“面對面”,從“網聯網”到“心連心”,就能匯聚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在創新管理中實現政通人和。

第五篇:網絡問政

淺談我國網絡問政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教學目的:

介紹網絡問政的涵義和特點,探討我國網絡問政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前言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央和地方黨政領導,通過答覆網上留言,開設留言板、郵箱、博客,設立網絡新聞發言人等多種形式,在互聯網上了解民情、聽取民意。可以說,網絡的出現使民衆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展。同時,網絡問政給各級黨委、政府以及領導幹部帶來了前所末有的機遇和挑戰,積極應對這些機遇和挑戰以及準確把握網絡問政的發展態勢是創新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

二、主要內容

(一)網絡問政的涵義

網絡問政,就是政府通過互聯網做宣傳、做決策,瞭解民情、匯聚民智,以達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從而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隨着互聯網規模的迅猛擴大及黨和政府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網絡問政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二)網絡問政的特點

1、開放性。無論你是什麼樣的身份,只要擁有一臺電腦和一個ip地址,就擁有了公開表達言論的條件和權利。網絡上,人人都有麥克風,不需要舉手和被允許才能發言,顯現出最原始的社睛民意。

2、快捷性。互聯網實現了聲音、文字、圖像的即時傳遞,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阻隔,是當今社會最便捷的傳播方式,爲網絡問政搭建了新平臺。

第 1 頁 共 1 頁

3、使用者身份的隱蔽性。網上匿名發言,起到了保護網民身份安全的作用,使人們更容易表達真實的想法。互聯網打破了傳統社會架構下的溝通壁壘,避免了面對面的接觸,減少了官員在民衆心理的威壓感,增強了網民問政的積極性。

4、交流雙方地位的相對平等性。網絡上,可以不考慮官民的身份差別,讓政府官員與老百姓處於一種相對平等的狀態,讓問政於民處於一種良性平等的氛圍之中。這就能夠極大地激發民衆政治參與的熱情,提升民衆政治參與的能力。

(更多請搜索:)

(三)當前我國網絡問政中存在的不足

由於網絡問政還是一種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網民傳播信息失真或情緒化;政府只問不答或答而不及時現象大有存在。不少民生博客開的有聲有色,但也有一部分差強人意。有的是“空殼博客”,裏面幾乎沒有內容,對百姓反映的問題沒有迴應;有的是“官文博客”,沒有原創博文,全是會議上的講話稿、致辭;有的是趕時髦的“應景跟風博客”,長時間不打理,有的半年不更新。網絡問政不足的因素主要來自網民與和政府兩個方面:

1、網民素質良莠不齊。在網絡這個“輿論場”中,誰都可以成爲信息的製造者和傳播者。由於網民素質差異很大,其身份的匿名性必然導致理性型網絡輿論與非理性型網絡信息同時滋生,真實性與非真實性共存,不易辨別。網絡海量民意信息中雜存很多失真信息,必然影響政府決策的積極性。

2、網絡問政缺乏長效機制。目前網絡問政遠未形成具有剛性約束力的制度效應,導致有些網絡問政渠道形同虛設、信息不全,導致敷衍民意與只問不管現象的發生。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勢必影響網民的參與熱情,不利於網絡問政的可持續發展。

(四)促進網絡問政健康發展的措施

1、加強網絡問政的制度建設,促進網絡問政常態化。

一個優質、高效的“問政網絡”平臺,科學、嚴密的制度保證是第一位的,要加強網絡立法,建立完善的網絡問政制度體系,促成網絡問政的制度化與常態化。

(1)建立有效的網絡民意迴應制度。

信息回饋性是政府與公衆合作管理公共事務的必然要求。它使得政府行政行爲變成“政府一公民”之間的有效互動。要積極推進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加強對民意的吸納、回饋與說理。力求做到對網民的來貼“件件有迴應,事事有答覆”,實現“一個平臺受理、一個部門調處、一個結果答覆”的辦事規則,形成有效的網絡民意迴應機制,提高網絡問政參政的積極性。

(2)建立限時問題辦結制度。

線上問問題,線下解決問題是網絡問政的真正目的,因此領導幹部既要“上網訪民意”,更要善於“下網解民憂”。要採取措施把網絡中發現的問題帶到線下加以研究,切實解決網絡反映的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網絡民意問題。

(3)建立網絡問政監督問責制度。

網民對網絡問政平臺上政府部門回覆評分,是利用公衆力量促進政府作風轉變的一條有效途徑。在這方面惠州探索了一條有效的路徑。採取網上打分的方式,對答覆不及時,或敷衍推諉、或應付差事的給予羣衆監督,採用“紅黃綠”燈警告,對超時未答覆的部門給予黃燈乃至紅燈警告,對紅燈警告較多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

(4)建立領導幹部網絡問政考覈制度。

將網絡問政的形式和結果納入政績考評體系,對處理不及時或根本不處理,造成社會不良影響的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構成對政府官員網絡問政的實質性約束,使網絡問政真正落到實處。

2、轉變官員的服務理念,提高黨政幹部網絡問政技術技巧。

堅持“以人爲本”,牢固樹立執政爲民的服務理念,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維護好、

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爲出發點和落腳點。政府官員要重視網絡民意,把“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作爲一個重要理念予以始終堅持,作爲一項重要的內容紮實付諸實踐,促使網絡問政向縱深推進。

3、增強網民政治素質與道德修養,規範網絡問政體系。

網民在面對紛繁複雜的政治信息的時候,由於有的網民整體素質不高,容易錯誤運用自己的表達權和監督權。因此要通過宣傳教育不斷提高網民的政治素質,塑造理性網民。通過提高網民基本的政治知識,促成其對各種網絡政治信息作出正確判斷;提高網民的意識,使網民認識到網絡政治參與活動是爲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權利。從而積極有效地參與政治生活,反映自己的意見、願望與要求進而影響政府決策。

三、總結

古有微服私訪,今有網絡問政。是否善於藉助互聯網問政於民,彰顯着一級政府是否尊重民意,是否尊重互聯網,也考驗着一級政府能否以開放的視野、寬廣的胸襟和不斷進取的健康心態去接受網絡民意。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已經爲各級領導利用互聯網問政於民作出了表率。但現實也嚴峻地表明,很多地方黨政機關負責人對網絡問政毫無概念,從思想認識到技術手段都嚴重缺失。儘管網友對網絡問政的成效心存質疑,但是隨着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對網絡問政的不斷重視和廣大網民的積極參與,我有理由相信網絡問政將實現“網上聽取民意”,“網下解決問題”,通過採取措施把網絡中發現的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轉入現實工作渠道加以研究解決,網絡問政的成效將不斷顯現。

四、思考問題

1、談談網絡問政的意義?

(1)網絡問政是瞭解民情、排解民憂的“直通車”。通過網絡可以更直接、更廣泛

地瞭解羣衆在想什麼、盼什麼,使很多問題更顯性化、公開化,可以極大地拓展黨和政府瞭解民情、幫助羣衆排憂解難,促使羣衆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更直接、更有效。

(2)網絡問政是薈萃民智、輔助決策的“信息庫”。網民的意見和建議表達了社會各個階層不同羣體的利益,對於政府部門捕捉輿情信息、不斷挖掘民智具有積極作用,極大豐富了政府的信息來源,是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富礦”。網絡問政使領導者視野更寬廣,頭腦更清醒,思路更開闊,決策更科學。

(3)網絡問政是預防貪污、防治腐敗的“好幫手”。網絡舉報可以使紀檢等部門快速獲取舉報信息,成爲反腐利器。2014年6月和10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中紀委、監察部舉報網站開通當日均因訪問量過大造成網絡癱瘓,體現網民積極參與的熱情。

(4)網絡問政是改進工作、創新服務的“助推器”。網絡問政是構建服務型政府的需要,是推動政府進一步轉變職能、創新服務方式的一個很好的載體。如政府網站的電子自助服務、“12345有事找政府”的服務系統、短信羣發應急預警等網絡工具的運用爲政府服務羣衆、服務社會提供了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