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鄉鎮文明建設自查報告多篇

鄉鎮文明建設自查報告多篇

【第1篇】鄉鎮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鄉鎮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十七屆六中全會上通過了《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把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建設好國家的軟實力。省九次黨會對貫徹落實好六中全會精神,把中原經濟區建設成爲華夏文明的傳承和創新區進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爲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會議精神,我們對我縣的文化建設做了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對我縣文化建設情況的調查與判斷

文化是軟實力,是一個地方的對外形象,爲此我們在網絡上做了一次獲嘉文化影響力的調查。以“獲嘉”爲關鍵詞在百度搜索2022年11月7日至2022年11月7日的新聞,共得到620篇相關報道。其中負面報道,3條關於瘦肉精事件(檢查“瘦肉精”走形式,獲嘉防疫站5人被判刑;河南獲嘉縣無公害養豬場使用新型瘦肉精;河南獲嘉:發現新型瘦肉精),政府服務(河南獲嘉數千下崗職工交錢“被服務”遭質疑)、土地開發(河南省獲嘉:違規別墅咋獲“準生證”?)、拆遷(河南獲嘉縣政府爲拆遷強行要求供電公司停電)和環保問題(獲嘉一鐵礦石鍊鐵企業污染嚴重環保部門工作不力)各1條。正面綜合報道10條(1、獲嘉縣搶抓機遇謀求趕超發展;2、獲嘉:提升綜合實力 蓄勢趕超先進;3、河南獲嘉:項目帶動加快發展步伐等),其餘爲部門工作(以供電和公路的宣傳爲主)和社會新聞。以我縣的三張名片“建築之鄉”“花木之鄉”和“乒乓之鄉”爲關鍵詞搜索,前100條均未見到有關獲嘉的報道,加上“獲嘉”搜索後,所得結果不足10條,而且未見以三張名片爲主題的報道,均只是在內容中提到。

反觀我縣內部,縣豫劇團舉步維艱(每年演出120餘場,場均收入1500元,不足以維持職工正常工資),電視臺徘徊不前(收視率持續低迷,社會影響力下降,廣告收入增長緩慢),劇院、電影院更是名存實亡(劇院已轉爲商用,電影院已拆除)。獲嘉雖然是同盟聖地,是由上級命名的“建築之鄉”、“乒乓之鄉”和“花木之鄉”,但全縣上下,除了武王廟外找不到體現同盟文化的地方(城區廣場、道路、建築的命名均沒有體現文化特色),除了在新獲交界處的廣告牌上有三張名片的標語,沒有一處有關三張名片的宣傳,城鄉建設中也沒有體現三張名片文化(以商業廣告和政策宣傳爲主,缺乏公益性的文化宣傳)。

通過調查,我們認爲我縣在文化建設上存在內外兩方面的問題,即對外缺少一個整體的形象系統,文化影響力較弱,不利於招商引資和資源匯聚,內部缺少一個強有力的文化宣傳陣地,主旋律不清晰,不能有效凝心聚力。

二、對我縣地方文化精神的分析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地方的精神體現。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每個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精神。獲嘉北依太行,南鄰黃河,是著名的武王伐紂會盟諸侯之地,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澱,全縣共有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獨具特色的馬皮舞、羅漢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嘉縣是建築之鄉,獲嘉人有着長期的外出務工傳統,許多人在外地創業發展,建築文化有着廣泛的羣衆基礎。另外,獲嘉的乒乓球事業和花木產業都有着很好的基礎,形成了乒乓文化和花木文化,它們與同盟文化、建築文化一起構成了獲嘉的文化精神。

獲嘉的文化精神就是同盟文化所代表的胸懷天下、開放合作精神,建築文化所代表的踏實肯幹、勤奮創業精神,乒乓文化所代表的拼搏進取、勇爭第一精神和花木文化所代表的自然和諧、崇尚文明精神。在這四種文化精神中,同盟文化是統帥,建築文化是主幹,乒乓文化和花木文化分爲兩翼。同盟文化代表着獲嘉的悠久歷史,同時也是獲嘉對外開放,廣招天下客商的精神體現。建築文化是獲嘉人民創造的時代精神,廣泛蘊藏於民衆之中,是實現獲嘉跨域發展的精神動力。乒乓文化代表的.拼搏進取精神是獲嘉現代活力的體現,是獲嘉文化中青春的一面。花木文化代表的自然和諧精神是獲嘉生態文明的體現,是獲嘉文化中和諧的一面。

三、對我縣文化建設的建議

1、弘揚有地方特色的主旋律文化,創建同盟文化城

挖掘豐富以同盟文化、建築文化、乒乓文化和花木文化爲主的地方文化內涵,大力弘揚,並體現到各項工作中和城市的各個地方,要求城區商業廣告牌在空閒期須設置公益廣告,其它商業宣傳也要有一定比例的公益內容,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將文化考慮在內,建築設計和公共設施命名體現文化特色。對外宣傳中統一口號和標識,突出地方特色,形成正面清晰的獲嘉形象。整合學術研討會、文化廟會和物資交流會等活動,舉辦有影響力的同盟文化節,擴大對外交流,增強獲嘉的外部影響力。

2、創新文化投資方式,壯大文化產業

成立文化產業投資公司,統籌全縣文化資源,整合景區、劇團、劇院、影院和電視傳媒等文化產業,策劃包裝項目,有針對性的開展招商,以政府投資撬動民間資本投入文化建設。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與省、市文投公司對接,製作體現獲嘉四種文化精神的文化產品。

【第2篇】鄉鎮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十七屆六中全會上通過了《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把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建設好國家的軟實力。省九次黨會對貫徹落實好六中全會精神,把中原經濟區建設成爲華夏文明的傳承和創新區進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爲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會議精神,我們對我縣的文化建設做了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對我縣文化建設情況的調查與判斷

文化是軟實力,是一個地方的對外形象,爲此我們在網絡上做了一次獲嘉文化影響力的調查。以“獲嘉”爲關鍵詞在百度搜索2009年11月7日至2017年11月7日的新聞,共得到620篇相關報道。其中負面報道,3條關於瘦肉精事件(檢查“瘦肉精”走形式,獲嘉防疫站5人被判刑;河南獲嘉縣無公害養豬場使用新型瘦肉精;河南獲嘉:發現新型瘦肉精),政府服務(河南獲嘉數千下崗職工交錢“被服務”遭質疑)、土地開發(河南省獲嘉:違規別墅咋獲“準生證”?)、拆遷(河南獲嘉縣政府爲拆遷強行要求供電公司停電)和環保問題(獲嘉一鐵礦石鍊鐵企業污染嚴重環保部門工作不力)各1條。正面綜合報道10條(1、獲嘉縣搶抓機遇謀求趕超發展;2、獲嘉:提升綜合實力 蓄勢趕超先進;3、河南獲嘉:項目帶動加快發展步伐等),其餘爲部門工作(以供電和公路的宣傳爲主)和社會新聞。以我縣的三張名片“建築之鄉”“花木之鄉”和“乒乓之鄉”爲關鍵詞搜索,前100條均未見到有關獲嘉的報道,加上“獲嘉”搜索後,所得結果不足10條,而且未見以三張名片爲主題的報道,均只是在內容中提到。

反觀我縣內部,縣豫劇團舉步維艱(每年演出120餘場,場均收入1500元,不足以維持職工正常工資),電視臺徘徊不前(收視率持續低迷,社會影響力下降,廣告收入增長緩慢),劇院、電影院更是名存實亡(劇院已轉爲商用,電影院已拆除)。獲嘉雖然是同盟聖地,是由上級命名的“建築之鄉”、“乒乓之鄉”和“花木之鄉”,但全縣上下,除了武王廟外找不到體現同盟文化的地方(城區廣場、道路、建築的命名均沒有體現文化特色),除了在新獲交界處的廣告牌上有三張名片的標語,沒有一處有關三張名片的宣傳,城鄉建設中也沒有體現三張名片文化(以商業廣告和政策宣傳爲主,缺乏公益性的文化宣傳)。

通過調查,我們認爲我縣在文化建設上存在內外兩方面的問題,即對外缺少一個整體的形象系統,文化影響力較弱,不利於招商引資和資源匯聚,內部缺少一個強有力的文化宣傳陣地,主旋律不清晰,不能有效凝心聚力。

二、對我縣地方文化精神的分析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地方的精神體現。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每個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精神。獲嘉北依太行,南鄰黃河,是著名的武王伐紂會盟諸侯之地,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澱,全縣共有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獨具特色的馬皮舞、羅漢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嘉縣是建築之鄉,獲嘉人有着長期的外出務工傳統,許多人在外地創業發展,建築文化有着廣泛的羣衆基礎。另外,獲嘉的乒乓球事業和花木產業都有着很好的基礎,形成了乒乓文化和花木文化,它們與同盟文化、建築文化一起構成了獲嘉的文化精神。

獲嘉的文化精神就是同盟文化所代表的胸懷天下、開放合作精神,建築文化所代表的踏實肯幹、勤奮創業精神,乒乓文化所代表的拼搏進取、勇爭第一精神和花木文化所代表的自然和諧、崇尚文明精神。在這四種文化精神中,同盟文化是統帥,建築文化是主幹,乒乓文化和花木文化分爲兩翼。同盟文化代表着獲嘉的悠久歷史,同時也是獲嘉對外開放,廣招天下客商的精神體現。建築文化是獲嘉人民創造的時代精神,廣泛蘊藏於民衆之中,是實現獲嘉跨域發展的精神動力。乒乓文化代表的.拼搏進取精神是獲嘉現代活力的體現,是獲嘉文化中青春的一面。花木文化代表的自然和諧精神是獲嘉生態文明的體現,是獲嘉文化中和諧的一面。

三、對我縣文化建設的建議

1、弘揚有地方特色的主旋律文化,創建同盟文化城

挖掘豐富以同盟文化、建築文化、乒乓文化和花木文化爲主的地方文化內涵,大力弘揚,並體現到各項工作中和城市的各個地方,要求城區商業廣告牌在空閒期須設置公益廣告,其它商業宣傳也要有一定比例的公益內容,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將文化考慮在內,建築設計和公共設施命名體現文化特色。對外宣傳中統一口號和標識,突出地方特色,形成正面清晰的獲嘉形象。整合學術研討會、文化廟會和物資交流會等活動,舉辦有影響力的同盟文化節,擴大對外交流,增強獲嘉的外部影響力。

2、創新文化投資方式,壯大文化產業

成立文化產業投資公司,統籌全縣文化資源,整合景區、劇團、劇院、影院和電視傳媒等文化產業,策劃包裝項目,有針對性的開展招商,以政府投資撬動民間資本投入文化建設。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與省、市文投公司對接,製作體現獲嘉四種文化精神的文化產品。

【第3篇】2022最新鄉鎮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

一、基礎和條件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依託區域特色和相對優勢,堅持“生態立縣、產業富縣、商貿活縣、科教興縣”的發展理念和“舉生態旗、做水文章、走特色路,推動臨澤科學發展”的基本思路,把生態建設放在推動臨澤科學發展的優先地位,大力組織實施以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爲載體的生態建設,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構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平臺,爲推動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1、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增添了引擎。xx年,縣委、縣政府決定分三期四段實施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經過兩年多時間的不懈努力,河道整治、土地開發、蓄水泄洪、路橋配套、景觀設施、供水排污、綠化美化亮化等工程迅速推進。通過治水,建成防洪堤4.3公里,把昔日的污水河變成了清水湖,過去的爛河灘變成了黃金地,使縣城向東南延伸近3公里,面積擴大近1倍;通過節水,改變了人們的用水習慣,建成了一批水利設施,提高了環境承載能力,推進了節水型社會建設;通過活水,引洪入湖,蓄水造景,形成水域面積1300多畝,新增綠地12.8萬平方米,打造了水與城市、自然與生態和諧秀美的水景樂園,再現了“塞上江南”的迷人景色,新的城市風景帶、休閒娛樂帶、新型房地產開發帶和水系特色產業帶初步形成。

2、循環經濟發展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注入了活力。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鼓勵引導和大力支持工業企業積極推行“低消耗、高利用、再循環”生產方式,着力延伸產業鏈,走特色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路子,構建技術先進、清潔安全的工業體系。目前,依託臨澤工業園區這一循環經濟發展平臺,已初步建成以雪晶公司、金玉酒精公司爲主體的玉米深加工及生物發酵循環經濟產業鏈,以奧瑞金、長城、屯玉綠源等種子企業和匯隆公司爲主體的種子加工和副產品再利用深加工循環經濟產業鏈,番茄、蔬菜、紅棗、乳製品等深加工循環經濟產業鏈正在培育和發展,初步形成了產業特色突出、企業優勢互補、產品梯次遞進和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經營清潔化、園區管理規範化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3、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創造了條件。實施以改善民生爲重點的安居工程,加快大沙河沿岸閒置土地整理開發,開工建設沙河綠島、天鵝湖花園等住宅小區6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32平方米,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相繼建成城關廣場、文體中心、南環路等市政公益設施,城區建設路、健康路、自由路完成改造投入使用,國道312線城區段改擴建工程有序推進。縣城供水管網改造啓動實施,排水、排污管網及供熱系統穩步推進,城區集中供熱率達95%以上。

4、環保和節能減排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提供了保障。噪聲、大氣和污水等環保監測設施日益完善,工業污染物通過治理達標排放已成爲各企業的自覺行動,“三廢”得到有效控制,縣城環境質量明顯好轉,環境承載能力和綜合服務功能顯著增強。以鞏固全國文明縣城創建成果爲着力點,深入開展城鄉清潔衛生大行動,大力加強城區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對各種破壞和影響縣城環境行爲的查處力度,城區面貌有了較大改觀。

5、城區綠化美化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打下了基礎。以創建國家級園林縣城爲目標,科學規劃設計,精心建設佈局,採取規劃建綠、見縫插綠、拆牆透綠、門前三包、大沙河綠地樹木認植認養等措施,相繼建成了城關廣場、鐵路廣場、濱河路、大沙河南北兩岸和奧瑞金廣場等綠化景觀,城市綠化檔次和水平整體提升,生態效應進一步凸現。目前,城區綠化面積154.57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0.68 %,綠地面積102.62萬平方米,綠地率達27%,城區人均佔有公共綠地面積21.71平方米,形成了總量適宜、分佈合理、植物多樣、喬灌花草有機結合的綠化格局。

二、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由於我縣處於荒漠與戈壁包圍之中,生態保護與建設任務十分艱鉅,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仍然存在,生態水平與建設生態安全屏障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一是經濟發展基礎還相對薄弱。經濟發展的總量比較小,發展質量還不高,與生態城市建設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環境保護意識還比較淡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還沒有變成全民的自覺行動;偷排亂排生產生活污水、亂塗亂貼廣告、亂扔亂倒垃圾污水、人爲破壞公用設施及生態建設成果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是基礎設施還有待完善。城區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不能完全適應縣城發展的需要,人飲水水源地不符合環保要求,部分排污、供暖、供水管道老化,生活垃圾收集運輸方式原始,城區污水處理廠尚未開工建設。

四是縣城管理水平還需要加強。協調聯動機制不健全,住宅小區公用設施建設及綠化規劃落實不到位,城管單位管理權與執法權脫節,管護制度不落實,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仍然存在。

三、對策與建議

生態文明建設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應有之義,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昇華。建設生態文明縣城則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實踐,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根據我縣實際,推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要遵循社會生態、自然生態和經濟生態協調統一的原則,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爲前提,以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爲內涵,積極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縣城發展道路,促進人與自然和社會和諧共生。

1、建立指標體系,嚴格落實規劃。立足臨澤自然稟賦、區域特徵、經濟基礎,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人與自然、城市與農村、當前和長遠的關係,加快建立一套與“xx”規劃相銜接,與二輪縣城總體規劃相吻合,由經濟、社會和環境等要素構成,涵蓋生態意識、生態行爲、生態制度文明,包括物質基礎、生態宣傳、生態教育、生產行爲、生活行爲、環境質量、環境管理制度、政府工作績效八個方面的生態文明縣城建設指標體系。同時,制定出臺《臨澤縣推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工作目標、重點、措施及各部門的職能職責,把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保證生態文明縣城建設有序推進。

2、完善基礎設施,增強綜合功能。把基礎設施建設與大沙河景區建設統籌謀劃,增添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位,賦予基礎建設文化屬性。加快以供水供暖、污水處理、清潔水源、城區路網爲重點的基礎設施改造和建設。加強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治理監測設施建設,提高達標排放率。增設垃圾回收點和垃圾箱等環衛設施,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管理,回收可利用資源,變廢爲寶。整治各類架空線路,改造城區路燈,增設體現時代特徵的景觀燈,提升縣城亮化美化水平。啓用生活垃圾填埋場,啓動污水處理廠建設,建立城區綠色交通體系,鼓勵使用低排量、新能源汽車,創造清潔、高效的生態交通環境。

3、堅持生態立縣,全力推進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堅持把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作爲推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的重要抓手,做到基本思路不動搖、領導力量不削弱、工作措施不鬆勁、資金投入不減少,按照“三期四段”的建設規劃,強力推進工程建設,切實把大沙河建成生態保護與綜合開發的精品工程,成爲推動生態文明縣城建設的新引擎、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新平臺和發展綠洲休閒旅遊的新節點。抓住中央把甘肅定位爲“生態安全屏障”的政策機遇,堅持高標準規劃,高品位設計,從植物造景、花卉搭配、園林小品等方面入手,着力抓好大沙河“一山、兩園、五湖”的綠化美化,以此推動縣城整體綠化,全面提升城區綠化的檔次和水平,打造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社會和諧、充滿活力的生態文明縣城,營造天藍、地綠、水清、氣爽的人居環境,建設綠色、環保、宜業、樂居的幸福家園。

4、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轉型升級。抓住甘肅被確定爲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區等政策機遇,以資源優勢爲依託,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爲平臺,以醫藥化工、玉米加工、番茄製品、乳製品、紅棗加工、食品釀造、種子加工等產業爲重點,不斷延伸包括廢棄物再利用在內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推動全縣工業經濟快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扶持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旅遊等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污染排放少、具有特色競爭優勢的新型產業。適時淘汰資源利用率低、污染嚴重的企業,依法加大企業清潔生產督查力度,重點實施化工、建材和食品加工等行業的“零排放”試點示範工程。加快污染企業的搬遷改造,引導企業走“低碳”發展道路,鼓勵支持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產業發展。提高新上項目的節能減排准入門檻,控制工業“三廢”。

5、培育生態文化,營造良好環境。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統領着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要把培育和發展生態文化貫穿於生態文明縣城建設的全過程,堅持“民生爲本”,把滿足人民羣衆的物質文化需要作爲衡量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標;堅持“文化爲魂”,依靠文化力量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要把生態文化建設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教育,宣傳生態理論知識和生態保護法規,並藉助新聞媒體,適時對一些不文明行爲進行曝光,不斷提高居民的生態意識、生態道德、生態文化和生態法制理念,調動社會各界和人民羣衆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環境。積極組織創建綠色社區、綠色工廠、綠色學校、綠色酒店和綠色家庭等活動,提倡講究衛生、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費方式。

6、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建設生態文明縣城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系統工程。縣上應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生態文明縣城建設領導小組,組織、協調、督導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工作。要強化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工作機制,調動各方面的工作積極性,形成推動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合力。要健全考覈激勵機制,把生態文明縣城建設的各項指標任務分解到單位、落實到個人,納入“三位一體”考覈體系,對目標任務完成好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對完不成任務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問責。要建立生態文明縣城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促進的聯動機制,以經營的思想謀發展,以經營的手段搞建設,以經營的方式抓管理,激活城區各種生產要素,把生態資源轉化爲經濟優勢,使生態文明縣城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依存,共同推進。

【第4篇】鄉鎮2022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計劃報告

鄉鎮2022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計劃報告

20xx年是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啓下的關鍵一年,做好全年宣傳思想、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意義重大。今年全鎮宣傳思想、精神文明工作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緊緊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xx大精神這條主線,深入貫徹落實縣委宣傳部及鎮黨委的決策部署,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堅持立破並舉,突出工作重點,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進一步落實好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宣傳戰線幹部與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宣傳方式,豐富宣傳載體,爲打造“全省經濟發展實力鎮、生態建設樣板鎮、社會和諧示範鎮、黨建工作先鋒鎮”,加快建成“全省十強鄉鎮”提供有力的理論武裝、輿論引導和精神動力。

一、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工作指導

按照縣委宣傳部的要求,加大對宣傳工作的組織領導力度,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把宣傳思想、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納入規範化管理軌道。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爲指導,深入宣傳貫徹黨的xx大精神,制定全年宣傳思想工作計劃、通訊報道實施方案、黨委中心組學習意見等。抓好黨委中心組學習,突出科級領導帶頭學、黨員幹部研討學、專題黨課輔導學、先進典型激勵學、廉政教育警示學“五學機制”。強化機關幹部與黨委中心學習組的集中與分散學習。進一步建立健全對外宣傳題材報送、專題採寫制度,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的要求,創新宣傳方式,講求宣傳實效,擴大宣傳影響,力爭開創宣傳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宣傳水平

把宣傳工作列入我鎮重要議事日程,做到宣傳工作有計劃、有部署、有落實。加強鎮及下屬單位兩級宣傳隊伍的業務培訓和交流,着力提高本鎮宣傳幹部隊伍的業務素質,加強協調配合。經常化、主動積極與各級新聞媒體加強聯繫與溝通,爲媒體提供新聞報道線索,共同策劃宣傳方案,確保新聞報道質量,及時溝通工作信息,保證宣傳信息暢通。加強宣傳工作者和通訊員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提高宣傳隊伍的整體素質,推動宣傳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圍繞中心工作,合力打造精品

20xx年,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xx大精神引向深入,着眼深入人心,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羣衆;着眼凝心聚力,營造決勝率先建成小康社會的濃厚輿論氛圍;着眼以文化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着眼成風化俗,提高人民羣衆的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堅持和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掌握工作領導權。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加強宣傳思想戰線黨的建設,不斷譜寫新的時代篇章,務實打造宣傳精品。

(一)對外宣傳報道工作。圍繞鎮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宣傳我鎮項目建設、經濟發展、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推取得的新成效、新亮點,開拓宣傳渠道,搭建宣傳平臺,創新宣傳方式,開展內外宣傳工作。充分利用《江西日報》《萍鄉日報》《今日蘆溪》(縣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平臺)《風采蘆溪》(鎮黨委官方微信平臺)等省市縣各級黨報黨刊、電臺、電視、網絡及微信、微博等新型媒體,把我鎮的中心工作、重點工作和創新性工作及成果及時有效宣傳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其中,在《萍鄉日報》全年發稿不少於100篇,頭版頭條不少於1條;在《江西日報》全年發稿不少於。同時,確保每週《今日蘆溪》有涉鎮正面宣傳內容。

(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進一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助增並傳遞社會正能量。藉助和嫁接主題宣傳活動,延伸外延,凝聚內涵,着力推進“家”文化建設,評選出創建效果突出的先進典型,引導全鎮上下傳承中華美德,樹立家國情懷,以優良家風促黨風、正民風。會同鎮文化站、創建辦在全鎮範圍內加強與市、縣文明委、文明辦的溝通,做好文明創建工作,加強與、省市級信息口的聯繫,掌握有關重大創建活動信息,並積極參與,力爭年內在“文明村鎮”“文明創建”“生態文明”等方面再創全國全省先進榮譽。進一步加強策劃和籌辦羣體性文明創建、文娛、節慶活動,着力開展好“我們的節日”“道德講堂”“武功山之夏”等活動,力爭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大型活動。進一步推進“身邊好人好事”的發掘與發佈工作,力爭更多蘆溪鎮居民亮相“蘆溪好人好事”“全縣精神文明建設道德風尚獎”“最美萍鄉人”“江西好人”“中國好人榜”。

(三)理論調研工作。定期下基層進行工作調研,掌握各部門、各單位工作進度與成效,瞭解工作推進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撰寫有一定質量的理論調研文章。

(四)信息報送工作。不斷加強信息撰寫與報送工作,包括工作成效類、社會新聞類、輿情類的信息。

(五)先進典型推薦工作。進一步抓好好對先進、模範人物,先進事蹟的總結與推薦,力爭每月、每季度都要推出爲我鎮做出過重要貢獻、影響較大、具有推廣意義的先進人物和事蹟。要通過創造性地開展以上工作,進一步擴大我鎮的社會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着力打造助推全鎮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軟實力。

四、完善宣傳網絡,形成長效機制

(一)構建宣傳聯絡員組織網絡。各村(社區)、各單位、機關各部門要配齊配強報送信息人員,具體負責內宣和外宣信息的報送工作,結合本單位工作部署,積極主動做好宣傳素材的收集、整理等工作,提供有情況、有分析、有建議的宣傳信息。

(二)加強宣傳工作者業務培訓。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專業知識培訓,提高鎮中心報道組和兼職報道組成員的寫作能力,增加責任意識,着力培養一批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宣傳工作者,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宣傳工作隊伍。

(三)建立激勵機制,加強宣傳工作考覈。20xx年要將宣傳報道的績效作爲各村、各單位年終考評內容之一,各村(社區)、各單位、機關各部門每月必須投稿兩篇以上,工作成績考量採用積分累計的辦法。即:按上報信息和提供新聞線索的數量,被上級部門和各主要媒體採用稿件的數量,以及爲各新聞單位採訪提供服務情況等累計積分。根據積分情況,年底進行專項表彰獎勵。

【第5篇】鄉鎮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計劃書報告

全鎮20xx年度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的xx大和xx屆x中、x中全會及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努力爲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精神支撐,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一、以道德踐行爲載體,進一步提高全鎮人民思想道德素質

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全鎮各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通過會議、培訓、知識競賽、文體活動、張貼標語等多種形式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重點抓好居民言行的規範,普及基本道德規範意識,機關、學校、服務行業等單位在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教育活動中要推進普通話和文明用語,公務人員要嚴格遵守禮儀規範和公共服務行爲規範;廣大居民要改掉亂說話、亂吐、亂丟、亂倒、亂停、亂放等陋習,積極爭做文明居民。各級各單位要積極搞好公民道德教育宣傳,宣傳先進典型,鞭撻醜陋行爲,在全鎮形成文明和諧的氛圍。

二、以主攻薄弱環節爲重點,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按照縣委、縣政府對未成年人思想建設工作的要求,各相關部門要緊密配合,通力協作,真正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羣齊抓共管、宣傳辦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宣傳辦、教辦、團委、婦聯、文體站、廣電站、工商所、民政辦、計生辦等職能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落實目標任務。

學校要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以素質教育爲重點通過開展主題班隊會、道德實踐活動、專題講座等活動,抓好未成年人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和良好品德、人格養成教育。各村(居)委會要利用自身優勢,根據轄區未成年人的特點,積極開展有針對性、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道德實踐活動,要重視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建設中的特殊作用,通過家長學校、家庭教育講座等載體,抓好先進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識、家庭教育方法等的宣傳、學習和普及。

三、以提高文明程度爲目標,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以“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爲重點,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紮實開展文明衛生場鎮促文明村、文明村促文明戶三級聯創活動,開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局面。要抓好文明鎮、村創建,精心組織“八個好”文明戶(房前屋後情節好、庭前院後美化好、尊老愛幼家風好、鄰里團結和睦好、子女成才家教好、政策法規學習好、經濟發展富裕好、移風易俗風尚好)的創評活動。引導廣大農民樹立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文明意識。在全鎮普遍開展“新農村、新文明”,“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和“樹立農村文明新形象”等活動;充分利用“文明村民學校”、“宣傳文化中心”等陣地,廣泛開展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努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促進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四、紮實搞好文明單位、文明行業創建活動,不斷提高文明細胞建設質量

根據縣文明辦制定的新的“文明單位考評標準”,加強對文明單位的動態管理,進一步提高各級各類文明單位的創建質量。各單位要加強對縣級文明單位的領導和管理力度,提高文明單位質量,確保全鎮文明單位在迎接縣文明辦的全面複查中一律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