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講話致辭 > 代表發言

(多篇)鄉鎮黨委書記 2023 年度“鄉村振興擂臺比武”發言材料

(多篇)鄉鎮黨委書記 2023 年度“鄉村振興擂臺比武”發言材料

鄉鎮黨委書記 2023 年度“鄉村振興擂臺比武”發言材料彙編(8篇)

目 錄

1.烏拉特後旗烏蓋蘇木黨委書記烏仁圖雅:

振興烏蓋正當時乘勢而上建新功………………………………………………1

2.杭錦後旗二道橋鎮黨委書記胡開智:

黨建領航賦新能擔當實幹促振興………………………………………………2

3.五原縣塔爾湖鎮黨委書記孫錫良:

把“拼、闖、幹”寫在塔爾湖大地上…………………………………………3

4.磴口縣渡口鎮黨委書記趙兵元:

用心用情用力共同書寫鄉村振興“大文章”…………………………………4

5.烏拉特前旗先鋒鎮黨委書記王紅兵:

扛起“先鋒”擔當打造“先鋒”樣板貢獻“先鋒”力量……………………5

6.臨河區八一鄉黨委書記張帥:

永葆趕考姿態用奮鬥書寫優異的“八一答卷”………………………………6

7.烏拉特中旗德嶺山鎮黨委書記李洪:

黨建引領風帆勁鄉村振興煥活力………………………………………………7

8.烏拉特前旗新安農場黨委書記白炯:

腳踏實地緊跟時代闖新路發揚傳統艱苦奮鬥再出發…………………………8

同臺比武亮實招 實幹擔當促振興

巴彥淖爾市蘇木鄉鎮(農牧場)黨委書記 2023 年度“鄉村振興擂臺比武”發言

材料彙編

(巴彥淖爾日報(漢) ,2023 年 11 月 7 日)

振興烏蓋正當時乘勢而上建新功

烏拉特後旗烏蓋蘇木黨委書記 烏仁圖雅

2023年,烏拉特後旗烏蓋蘇木黨委以鄉村振興爲抓手,以“農企利益聯結機制”爲主線,奮力走出了一條產業興、生態美、鄉風淳、社會安、百姓富的新路子。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引擎。創新提出“泥褲腿234”工作法,堅持向羣衆學習、拜羣衆爲師的工作思路,要求蘇木幹部每週二三四到田間地頭、到項目區、

到矛盾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聚焦鄉村振興五大領域,形成調研報告17篇,

完成成果轉化9項。烏蓋蘇木黨委連續2年榮獲全旗“幹事創業好班子”第一名,

4 名班子成員榮獲“全旗擔當作爲好乾部”。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大力實施“四大產業”和“五新項目”,總投

資突破10億元,進一步深化了農牧業轉型升級,推動一產、三產融合發展。

鄉村要振興,生態是保障。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紮實開展殯葬領域專項整治工作,清遷亂埋亂葬2153座,完成清遷任務95%。有序開展偷挖盜採、非法開地等專項整治行動,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組織實施鄉村綠美行動,村莊綠化率達82%。在前山率先實施1082畝梭梭林嫁接肉蓯蓉項目,爲荒漠化綜合治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鄉村要振興,穩定是關鍵。堅持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主線,着力畫好民族團結“同心圓”。同時,烏蓋蘇木努力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用百姓的方法,解決百姓的事。創新提出“1234+N”做法,2023年烏蓋蘇木榮獲自治區信訪工作工務員集體嘉獎。

下一步,烏蓋蘇木將全力建設“七個一”工程,到2024年底,將完成全域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全域水肥一體化推廣,讓烏蓋蘇木成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的鄉村振興新樣板。

黨建領航賦新能擔當實幹促振興

杭錦後旗二道橋鎮黨委書記 胡開智

今年以來,杭錦後旗二道橋鎮以組織振興引領鄉村振興。制定產業振興三年規劃,建立“十企聯十村建十園帶千戶”聯農帶農機制,形成“一域三區五產業”發展格局,帶動人均增收3000元。爭取到鹽鹼地改良等9個項目,到位資金4832萬元。按照“一村一品”,該鎮8個村黨支部紛紛領辦合作社,帶動規模化種植6.5萬畝。建成杭錦後旗農牧民科技服務之家,成爲全國科技小院四大培訓基地之一。將數字化、可視化管水模式實用化,率先在全市建成農業深度節水科技館和科技小院。

二道橋鎮在全市強農惠農“九大工程”引領下,堅持“六個持續”,推動“六大領域”高質量發展。持續提,讓土地質量更高。新建高標準農田4.6萬畝,實施鹽鹼地改良1萬畝,力爭到

2025年整域建成高標準農田。持續培,讓種業發展更快。新建西蒙種業科創園及萬畝穗烘乾項目,使得三大品種在全國推廣面積累計突破1億畝。 持續擴,讓設施農業更優。探索建立“支部引領種、企業帶動種、羣衆跟着種”的統種共富模式。配套建成果蔬保鮮交易市場,實現四季均衡增收。持續扶,讓龍頭企業更強。培育自治區級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持續推,讓產業融合更深。實施“四控”行動,建成萬畝紅色產業園,帶動辣椒種植5萬畝,日加工能力達到2500噸。持續抓,讓節水增效更實。成立全市首個“5+1”用水聯合社。推行“總社抓總、分社負責、村組落實、監委跟進”的四級聯動責任制,聚合工程節水、農藝節水等措施,建成萬畝高效節水示範園區1個、智慧灌溉系統3處,推廣水肥一體化面積10萬畝,畝均節水15%。

把“拼、闖、幹”寫在塔爾湖大地上

五原縣塔爾湖鎮黨委書記 孫錫良

近年來,五原縣塔爾湖鎮黨委錨定市委“五高五區”目標定位和“兩個基地、四個集羣”主攻方向,拿出拼的姿態、闖的意識、乾的精神,蹚出一條組織強鎮、生態立鎮、產業富鎮、科技興鎮、旅遊活鎮的新路子。

拼項目、拼產業、拼治理!塔爾湖鎮黨委堅持項目爲王、產業爲基、治理爲本。今年,該鎮爭取二期水權、高標準農田、鄉村振興等項目12個,資金2.06億元。8家農業企業落地建廠,興企聯農帶戶。額完成17.2萬畝糧食種植任務。整村推進高標準農田3.95萬畝, 實施大社會化服務25.2萬畝, 發展設施農業8600畝。推廣“微治理”“紅黑榜”“三長下基層”、信訪代辦制等鄉村治理模式。

闖新路、闖品牌、闖未來!塔爾湖鎮通過建鏈、補鏈、延鏈、塑鏈、興鏈,成功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景區運營管理,提升黃河謠、科普園、巴美湖等景點的內涵品質。利用鎮域山水林田湖草沙資源優勢,推進農業與文化蔓延融合,註冊“天賜塔爾湖”區域商標,農文旅融合產值達到1000萬元。

苦幹、實幹、創新干!塔爾湖鎮完善考評機制,讓幹部少說“我幹不了”,多琢磨“咋能幹出彩”。實施“集聚計劃”到村任職大學生8人,培育“土專家” “田秀才”42人。大力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帶領羣衆發展產業。

聚焦節水,鼓勵農民羣衆、新型經營主體、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全面打響節水控水大會戰。組建7個“支部+羣管”水務合作社,把秋澆工作落實到渠、落實到人、落實到田。建設節水控水“人才驛站”,28名專家駐站指導,移動式、蓄水式引黃滴灌等節水新技術廣泛運用。建成聯豐深度節水控水科技信息中心,實現智慧農業、智慧灌溉和智能管理,成爲全縣節水控水和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杆示範。

用心用情用力共同書寫鄉村振興“大文章”

磴口縣渡口鎮黨委書記 趙兵元

近年來,磴口縣渡口鎮黨委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爲推動鄉村振興的“第一工

程”和“紅色引擎”,在產業發展、基層治理、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持續發力。

緊盯產業“主線”抓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產業現代化,已建成高標準農田8萬畝、設施農業4800畝。圍繞“抓產業、建園區、增效益、帶農戶、強經濟”的工作思路,近三年先後投資2700餘萬元,建成高標準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周邊農民務工增收達500餘萬元。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和訂單農業,完成辣椒訂單1500畝,番茄訂單1000畝,制種玉米訂單5000畝。

聚集人才“一線”激活力。鼓勵農民工、高校畢業生、本土人才等創辦領辦合作社46家,建立鄉土人才檔案39份,服務農民羣衆2500餘人。加大與企業、院校合作力度,累計培養新型農民350餘人,41名“土專家”擔任村種養殖技術指導員。

厚植文化“底線”鑄鄉魂。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主線,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開展理論政策宣講、環境衛生整治、幫辦代辦等活動350餘次。常態化開展乾淨人家、精巴媳婦評選活動,發揮“積分超市”激勵效能,兌換積分1100餘人次。

打造生態“風景線”築屏障。按照“宜鎮則鎮、宜村則村、宜渠則渠”的思路,今年4月成立了全市首家農業灌溉服務專業合作社。全面推廣並實施秋澆“一把鍬”淺澆快輪。擦亮人居環境綠色底色,配發垃圾箱110個,建立“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生活垃圾處理模式。

夯實組織“前線”強基礎。堅持以上率下、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打造東地村、新地村等一批示範黨組織。組織60餘名黨員幹部深入聯繫戶開展500餘次活動,辦理各類實事300餘件。鞏固深化“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增收模式,8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

扛起“先鋒”擔當打造“先鋒”樣板貢獻“先鋒”力量

烏拉特前旗先鋒鎮黨委書記 王紅兵

近年來,烏拉特前旗先鋒鎮黨委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主線,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不動搖,以獲評“國家鄉村振興示範鎮”爲契機,用實際成效扛牢我市東向包頭、南向鄂爾多斯“窗口重鎮”的責任擔當。

堅持“引育並舉”,着力打造一支過硬的鄉村振興先鋒隊。把有本事的“用起來”。推薦提拔重用10名想幹事、能幹成事的鎮幹部,下硬手調整3名村支部書記、13名“兩委”成員,樹立起了擔當作爲、幹事創業的鮮明導向。把有情懷的“引回來”。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13名鄉賢“歸巢”創業,成爲特色產業發展的“領頭雁”。把懂科技的“請進來”。與內蒙古農科院、黑龍江農科院等開展“院地共建”,建立3個產業實訓基地,培養土專家、田秀才158名,爲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培養先鋒人才。

着力做好“土特產”這篇文章,把農企利益聯結作爲重要抓手,把節水控水作爲重點工作,因地制宜打好產業園區化、園區生態化、產品品牌化、用水高效化、效益共享化“五張牌”,實現產業鏈與增收鏈相融合,打造出“東、中、西”3條特色產業帶。“糧頭食尾”產業鏈條初具規模,7個村發展特色產業6萬畝,6個村建成集體經濟聯合體,每村增收8萬元,8100名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戶均增收1萬元。

在推行“五人小組”工作法的基礎上,又實行“信訪代辦”,讓幹部沉下去,把問題“撈上來”,一個問題一個專班盯辦,基本實現了存量清零、增量歸零。堅持項目爲王,大小項目一起抓,今年爭取到項目資金5000多萬元。推行“平地縮塊、淺澆快輪;引黃滴灌、精細用水”十六字節水工作法,實施面積8萬畝,畝均節水100立方米;在節水林業方面,種植總長300公里、佔地2800畝耐鹽鹼、耐乾旱的鹽鬆檉柳樹種。引進市場主體,推行“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循環利用模式,5個基地年處理利用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20萬噸。

永葆趕考姿態用奮鬥書寫優異的“八一答卷”

臨河區八一鄉黨委書記 張帥

臨河區八一鄉擁有全市最大的育苗基地、果蔬生產基地和40萬隻肉羊養殖基地;境內有8.81平方公里國家農高區核心區、47平方公里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34平方公里B型保稅物流園區,目前園區內已落戶企業252家,已初步形成綠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新能源裝備製造、生物製藥等產業集羣。

近年來,八一鄉打造了“五大產業”,延伸了產業鏈、打造了供應鏈、提升了價值鏈。全鄉年育苗總量可滿足約18萬畝、全區80%以上用苗需求。除了設施農業產業,八一鄉的肉羊產業、絨紡產業、勞務產業產值均超過了5億元,以風能爲主的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產值達到50億元以上。

堅持不懈辦好“兩件大事”,蹄疾步穩推動鄉村振興。八一鄉率先在全市實現“煤改電”整鄉全域全覆蓋,讓羣衆樂享“綠色暖冬”;率先實現高標準農田全鄉全覆蓋,推動“一村一塊田”工作,建成糧食種植、鹽鹼地改良、設施農業、節水增效4個萬畝園區;率先實現高效節水農業灌溉面積過半,佔比達到51.6%,畝均節水約60立方米,糧食作物畝均增產約300斤,部分經濟作物畝均增產約1噸,讓“中國碗”盛更多“河套糧”。創新實施“人人一棵樹,戶戶一片林”,推動林長制走向林長治。創新“1557”信訪代辦工作法,並在全市進行推廣。積極踐行“千萬工程”經驗,開展了節水增效、平安法治、安全生產、反詐宣傳、雙擁等專題活動,推動和美鄉村建設。

黨建引領風帆勁鄉村振興煥活力

烏拉特中旗德嶺山鎮黨委書記 李洪

今年以來,烏拉特中旗德嶺山鎮黨委政府着力念好“旺、優、蘊、美、新”

五字訣,不斷在“五大振興”上下功夫,全力書寫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堅持把產業興旺、農民增收作爲鄉村振興首要任務,不斷推進項目建設。謀劃各類產業項目10項,總投資8.9億元,年內計劃完成投資3.79億元,積極爭取農牧、水利等領域產業項目資金8739萬元。

堅持以人才振興賦能鄉村振興。與河套學院等高等院校合作,新建科技小院1處。邀請相關學者專家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一社四部”村社聯合體等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方面“把脈支招”。大力實施“頭雁領飛”培優工程。全面落實農民返鄉創業就業優惠政策。

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斷提升農牧民的精神風貌。組建特色宣傳隊伍15支,開展各類活動50餘次。打造四義堂村移風易俗直播間等志願服務品牌。打造二人臺、晉劇、剪紙等特色文藝精品,組織文化惠民演出20餘場。

堅持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爲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通過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集鎮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推進農業深度節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工作。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推進5個高效節水園區建設,推廣引黃滴灌水肥一體化設備和貼片毛管節水灌溉。全面推廣“支部+羣管組織”管理渠道模式,建成農民用水合作社8家。

堅持強組織、重合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積極探索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一社四部”村社聯合體等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新路徑,7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5萬元以上。建成1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指揮調度中心和3個村級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服務中心,組織開展困難幫扶、抗旱救災等活動23次。

腳踏實地緊跟時代闖新路發揚傳統艱苦奮鬥再出發

烏拉特前旗新安農場黨委書記 白炯

今年以來,烏拉特前旗新安農場緊緊圍繞市委“五高五區”目標定位,統籌處理好農場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係,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在改革中求變化。優化配備黨委和支部班子成員,吸納年輕優秀人才加入黨組織,爲推動鄉村振興夯實組織基礎;充分發揚民主議事風格,以共同富裕爲引導,全場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塊兒使;逐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向自主經營轉變,農場收入從2018年的241萬元,提高到2022年的534萬元;招聘8名本科專業人才,聯動培育20名“土專家”、200名新型農民;與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包鋼集團達成鹽鹼地改良人才支援意向。

在發展中求突破。2021年爭取到欠發達農場產業銜接資金及地方配套資金,建成年處理1.8萬噸玉米烘乾項目,實現年收益70萬元,帶動全場糧食種植面積從6000畝擴大到20000畝。利用養殖扶持資金新建養殖棚圈3500平方米,全場牲畜存欄量增長到27800頭(只),農牧業均衡發展的勢頭逐步加強。對尚未配套的2.37萬畝耕地實施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實現農場5.3萬畝耕地全部完成一輪農田改造。同時,大力推進“四控兩化一整治”行動,農場農業生態和人居環境水平得到了明顯改善。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作,對支、鬥、毛三級渠系進行防滲處理和除草清淤;補貼購入移動式滴灌機20臺,推廣滴灌面積4000畝。

在穩定中求和諧。與周邊農場常態化開展紅色文化聯建主題黨日活動;定

期向羣衆交出財務收支、土地承包等熱點事項的“明白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