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留守學生工作總結(精選多篇)

目錄

留守學生工作總結(精選多篇)
第一篇:留守學生工作總結第二篇:留守學生工作總結第三篇:留守學生工作總結第四篇: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總結第五篇: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總結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留守學生工作總結

留守學生工作總結-黎南

一.我班“留守學生”現狀分析

家庭環境不利於學生成長: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養在親戚家裏。承擔監護孫子(女)的祖輩文化水平低,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學習輔導,思想教育,人格培養等。有的長輩管教不嚴、一味縱容,有的長輩不辯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爲,無形中滋長了“留守學生”驕橫跋扈的氣焰,“驕”、“嬌”二氣十分嚴重。有的監護人甚至認爲孩子的成長主要靠學校,說:“孩子在學校,家長出錢學校管,自己還操什麼心?”不少家庭的老人不迷信、常打牌、飲酒等,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真空時段”影響學生成長:雙休日或節假日是留守學生自我支配的時間,學生一方面在學習上缺少必要的指導而感到無助,另一方面與祖輩間因認知代溝、心理代溝而缺少溝通,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侵蝕,形成“家庭管不好,學校管不到”的“真空時段”。

親情缺失不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培育: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親情的關懷,成長中的心理需求無法滿足,造成不少留守學生孤獨、自我封閉、情緒異常,甚至產生仇視心理。

.不良品行危害學生的正常發展:一些常年在外做務工、經商的家長,由於經濟條件寬裕,出於一種補償的心理,給孩子錢十分慷慨,無計劃、無節制。由於學生缺乏一定的理財能力和自控能力,他們自恃家長有錢,生活上追求享受,學習上怕吃苦頭,不思進取,自由散漫,玩物喪志。甚至有少數“留守學生”出現厭學、逃學,亂花錢,愛上

網等不良行爲,成了“問題學生”。在矯正學生不良行爲習慣中,由於學校單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學校教育的“困區”: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和管理,週一至週五還好辦,但是一到了雙休日,老師就感到鞭長莫及。出了問題找不到監護人,許多“留守學生”以自我爲中心,逆反心強,加上設在教師面前的“高壓線”太多,學校老師不敢採用嚴厲措施。學校雖對“留守學生”指定老師管理,但是隨着“留守學生”隊伍的日益龐大,教學競爭日益激烈,老師很多時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二、制定“留守學生”教育管理措施

從調查研究中可以看出,“留守學生”普遍存在着家教薄弱、親情缺失、缺少精神關懷等突出問題,爲了全面加強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我校提出建立“代管家長”隊伍、建立幫扶幫教機制、整合家校教育合力等一系列措施,要求全體教師高度重視,全面貫徹落實,認真作好“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建立“代管家長”隊伍:學校要求班主任、課任老師與留守學生“結對子”,當起學生的“代管家長”,積極承擔“留守學生”的監護職責,做學生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代管家長”各顯身手,因材施教,主要工作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掌握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到“三個一”:每個月進行一次家訪,每個月與家長通一次話,每學期給家長寫一封信。②關懷學生的精神成長:把學生的喜怒哀樂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學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的教育,與學生溝通情感,彌補“留守學生親情的缺失。③提

供必要的幫助,關心孩子的飲食起居,處理突發情況等。④開展“結對子”幫扶:安排班幹部、團員、優秀學生以及“留守學生”鄰居與其“結對子”,在生活、學習上給予幫助。⑤矯正不良行爲習慣,轉化“問題孩子”。

.建立“留守學生”檔案與成長記錄袋:我校爲每個“留守學生”建立了檔案,全面瞭解掌握每個學生的家庭、學習、生活情況,關注學生成長中遇到的生理、心理問題,注重心理疏導,情感溝通,習慣養成。成長記錄袋收集學生學習、活動、日常行爲表現、情感表現等材料,記錄學生髮展過程中的有關評價,班主任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給家長。

爲了讓留守兒童每週至少有一次與外出父母交流的機會,學校安排每班每週上一節親情教育課,並將親情課的具體時間通知給家長。留守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利用微機室、電話超市等資源,分批給家長打電話,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思想等,瞭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體狀況,與家長親切交流。

學校建立家校聯繫卡,以全面瞭解代理監護人的基本情況,如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聯繫電話、與留守學生的關係等等。

學校按照上級要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向全體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自我調適能力,併爲學生提供心理諮詢,培養其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學校開辦心理諮詢室,配備專職心理輔導員,爲留守兒童和全體學生排憂解難,幫助他們解決感情上的困惑、學習中的苦悶、生活中的煩惱。

第二篇:留守學生工作總結

一.我校“留守學生”現狀分析

1.“留守學生”數量較多。我們xxx共有中學x所,國小x年,共有中國小生xxx人,其中父母外出務工有xxx個,約佔學生總數45%。“留守學生”成爲我校新的學生羣體。

2.家庭環境不利於學生成長: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養在親戚家裏。承擔監護孫子(女)的祖輩文化水平低,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學習輔導,思想教育,人格培養等。有的長輩管教不嚴、一味縱容,有的長輩不辯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爲,無形中滋長了“留守學生”驕橫跋扈的氣焰,“驕”、“嬌”二氣十分嚴重。有的監護人甚至認爲孩子的成長主要靠學校,說:“孩子在學校,家長出錢學校管,自己還操什麼心?”不少家庭的老人不迷信、常打牌、飲酒等,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3.“真空時段”影響學生成長:雙休日或節假日是留守學生自我支配的時間,學生一方面在學習上缺少必要的指導而感到無助,另一方面與祖輩間因認知代溝、心理代溝而缺少溝通,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侵蝕,形成“家庭管不好,學校管不到”的“真空時段”。

4.親情缺失不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培育: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親情的關懷,成長中的心理需求無法滿足,造成不少留守學生孤獨、自我封閉、情緒異常,甚至產生仇視心理。

5.不良品行危害學生的正常發展:一些常年在外做務工、經商的家長,由於經濟條件寬裕,出於一種補償的心理,給孩子錢十分慷慨,無計劃、無節制。由於學生缺乏一定的理財能力和自控能力,他們自恃家長有錢,生活上追求享受,學習上怕吃苦頭,不思進取,自由散漫,玩物喪志。甚至有少數“留守學生”出現厭學、逃學,亂花錢,愛上網等不良行爲,成了“問題學生”。在矯正學生不良行爲習慣中,由於學校單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6. 學校教育的“困區”: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和管理,週一至週五還好辦,但是一到了雙休日,老師就感到鞭長莫及。出了問題找不到監護人,許多“留守學生”以自我爲中心,逆反心強,加上設在教師面前的“高壓線”太多,學校老師不敢採用嚴厲措施。學校雖對“留守學生”指定老師管理,但是隨着“留守學生”隊伍的日益龐大,教學競爭日益激烈,老師很多時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二、制定“留守學生”教育管理措施

從調查研究中可以看出,“留守學生”普遍存在着家教薄弱、親情缺失、缺少精神關懷等突出問題,爲了全面加強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我校提出建立“代管家長”隊伍、建立幫扶幫教機制、整合家校教育合力等一系列措施,要求全體教師高度重視,全面貫徹落實,認真作好“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1.建立“代管家長”隊伍:學校要求班主任、課任老師與留守學生“結對子”,當起學生的“代管家長”,積極承擔“留守學生”的監護職責,做學生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代管家長”各顯身手,因材施教,主要工作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掌握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到“三個一”:每個月進行一次家訪,每個月與家長通一次話,每學期給家長寫一封信。②關懷學生的精神成長:把學生的喜怒哀樂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學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的教育,與學生溝通情感,彌補“留守學生親情的缺失。③提供必要的幫助,關心孩子的飲食起居,處理突發情況等。④開展“結對子”幫扶:安排班幹部、團員、優秀學生以及“留守學生”鄰居與其“結對子”,在生活、學習上給予幫助。⑤矯正不良行爲習慣,轉化“問題孩子”。

2.拓寬育人途徑:我校在“留守學生”教育管理上,堅持以嚴格的要求規範行爲,以豐富的活動發展能力,以文明的環境薰陶性情,以優質的服務保障成長。①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諮詢室,搭建師生心靈溝通的平臺;②積極開展活動,促進“留守學生”的管理。學校以重大節日爲契機,並側重於“留守學生”開展一些切實有效的活動:舉辦“關愛留守學生見真情”主題班會,開展“爲留守學生獻愛心”募捐活動,舉行“我是家裏的小主人”演講比賽等。每學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學生開展一至二次安全與法制教育講座,增強他們安全意識與法制觀念。積極地開展各項活動,有利於消除“留守學生”孤單、悲觀的陰影,讓他們領悟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關愛之情,使他們愉快生活,安心學習。 ③開辦家長學校,把學校教育延到留守學生的家庭。

3. 建立“留守學生”檔案與成長記錄袋:我校爲每個“留守學生”建立了檔案,全面瞭解掌握每個學生的家庭、學習、生活情況,關注學生成長中遇到的生理、心理問題,注重心理疏導,情感溝通,習慣養成。成長記錄袋收集學生學習、活動、日常行爲表現、情感表現等材料,記錄學生髮展過程中的有關評價,班主任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給家長。

4、實施留守學生寄宿制度:目前,有xx中學本部、塔市中學、馬安中學和中心國小積極創造條件讓留守學生住校,已有700多年住宿,佔留守學生的70%,填補了留守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方面的管理空白。

5、結對子

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家長素質較高的學生與一名留守學生結成對子,視爲兄弟姐妹,在生活學習中比學趕幫。

6、親情教育課

爲了讓留守兒童每週至少有一次與外出父母交流的機會,學校安排每班每週上一節親情教育課,並將親情課的具體時間通知給家長。留守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利用微機室、電話超市等資源,分批給家長打電話,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思想等,瞭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體狀況,與家長親切交流。

7、家校聯繫卡

學校建立家校聯繫卡,以全面瞭解代理監護人的基本情況,如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聯繫電話、與留守學生的關係等等。

8、舉辦代理監護人培訓班

學校計劃每月舉辦一期代理監護人培訓班,及時向代理監護人反饋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思想表現等,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9、開設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按照上級要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向全體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自我調適能力,併爲學生提供心理諮詢,(我們一定會做的更好:)培養其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學校開辦心理諮詢室,配備專職心理輔導員,爲留守兒童和全體學生排憂解難,幫助他們解決感情上的困惑、學習中的苦悶、生活中的煩惱。

10、設立知心姐姐信箱

學生對成長過程中的個人隱私如月經、遺精、家庭矛盾等問題,往往難以啓齒,羞於向別人訴說。爲此,我們在有校園局域網絡的學校開設了“知心姐姐信箱”,爲學生開設一條可以傾訴而隱私又得到保護的途徑。

三.完善制度,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我校開展“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一段時間來,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摸索出一點的經驗和規律,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1.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留守學生”關愛工作領導小組,“留守學生”教育管理課題研究小組,加強此項工作的領導與研究。

2. 建立研討、交流制度:每學期進行一次“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總結,舉辦一次“代管家長”論壇,交流經驗,研究工作,探索新路,不斷提高留守學生教育管理的水平,發揮學校在“留守學生”教育管理中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

3. 建立評價、激勵機制:把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納入學校考覈內容,對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要給子表彰、獎勵。同時,對“留守學生”中品學兼優的學生要給予表彰。

4. 整合學校、家庭、社區教育合力:以“家長學校”爲載體,密切學校與家庭的聯繫,積極爭取有關單位、社會各界的支教助教,把強大的教育合力滲透到留守學生的生活、學習、成長的各個方面,讓“留守學生”感受到來自社會關愛。

總之,xx中學在留守學生的教育與管理上架起了愛心橋,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學習上,營造良好的氛圍;生活上,盡力排憂解難;心理上,積極正確引導。促使他們同非“留守學生”一樣,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成爲新世紀合格的主人。學校政工處、團支部、少先隊等負責同志要經常與各村場、派出所等相關單位的領導聯繫交流,共商對策,力求實效,形成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把特別的愛獻給特別的學生。

來源:

第三篇:留守學生工作總結

留守學生工作總結

我校是一所職業高中,遠離城郊,地處偏遠山區,現有在校學生400多人,上學年統計留守生18人,本學期統計留守生23人,比例呈上升趨勢。這些“留守”的孩子,生活上缺乏關照,精神上缺乏關懷,學習上缺乏管理。同時,由於學校教學任務重,加之“留守學生”隊伍日益擴大。因此,留守學生易出現學習、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問題。這不能不引起社會的關注,學校的重視。一年來,我校在加強留守學生思想教育與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學校十分重視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爲了使這項工作能夠統一領導、管理及跟蹤服務,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副校長爲副組長,中層幹部和班主任爲成員的留守學生領導小組。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和討論留守學生思想道德現狀,制定相關的措施,確保留守學生活動順利開展;確保留守學生留得下、穩得住、學得成;確保留守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自我調節能力的提高。

二、建立檔案,加強對留守學生的管理

首先,建立“留守學生”專項檔案。通過班主任認真調查摸底,掌握學生信息,摸清本班留守學生的數量和基本情況,由學校德育室負責建立並保存“留守學生”檔案。基本情況包括三個方面:(一)、學生方面(姓名、性別、出生年月、聯繫電話);(二)、監護人方面(姓名、聯繫電話);(三)、家長方面(姓名、務工地址、聯繫電話)。建立 “留守生”情況統計表。檔案的建立,有利於幫助發現留守學生存在心理、身體、生活方面等問題,分析問題的成因、制定策略、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還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學生不輟學、留學生在班裏學習不掉隊、留守學生在校沒有嚴重的違紀現象。

三、營造良好環境,制定管理制度

學校爲大力營造學校良好的育人環境,制定詳實的“留守學生”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力求給每一個留守學生在心理上給予關愛,生活上給予照顧,學習上給予指導和幫助,公正地對待每一位留守學生,讓每個“留守學生”感受到師生關係、生生關係的平等與真誠。爲“留守學生”營造一種“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定期舉行“留守學生”座談會、開通“親情熱線”、爲“留守學生”操辦生日聚會等,以此彌補親情缺失對“留守學生”人格發展的消極影響。

四、開展幫扶活動,精神上給予愛護,生活上給予關心

由班主任合理安排任課老師和留守學生結對子。由單純學習上的指導者轉換爲對生活、情感、心理、煩惱等方面都給以關注和疏導的“代理家長”,並要求學生定期與“代理家長”進行思想交流及學習、生活情況彙報。班主任定期召集“代理家長”交流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工作。適時安排 “代理家長”與“留守學生”監護人見面會,以加強聯繫,形成教育

合力。同時推行“手拉手,心連心”工程。即同班級的品學兼優的學生固定幫助一名“留守生”,爲其檢查作業,輔導功課,以求共同進步。

五、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共建留守學生教育體系

建立留守學生家長與學校的聯繫制度。班主任多渠道、多形式地幫助和教育外出務工的家長,使其進一步瞭解對子女生活和教育中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幫助、督促、家長履行監護職責。讓孩子體會到父愛、母愛。

在“留守學生”的管理和教育中,做了一些切實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最主要的育人方式是正面教育引導:

1、開展“五自”教育。對留守學生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爲習慣,班主任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況,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堅持正面引導、激勵、輔以嚴格要求,培養他們“自覺、自理、自律、自強、自信”的能力。班級定期召開主題班會或個別交流,一起制定學習目標,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提高他們生活和學習的勇氣。

2、開展 “五個一”活動。具體內容是“改正一個缺點,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滿意答卷,爲學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高中學生”。

3、要求家長承諾兌現“五個一”目標。具體內容是要求外出務工、經商的家長每週一個電話,每月一封信,每月與班主任聯繫一次,每學期與科任教師聯繫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留守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工作是一項系列的社會工程。他們是特定時代下的產物,長期存在,決定着“留守學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長期性。學校、教師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促使他們同非“留守學生”一樣,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成爲新世紀合格的主人。只要我們以“關愛、尊重、科學”爲前提,工作中做到“愛心、細心、耐心”,採取疏導、啓發等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一定能夠教育管理好留守學生。一年來,我校雖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也進行了一些探索,但欠缺的地方還很多,今後還需繼續努力。

第四篇: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總結

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總結

張麗

“留守”的孩子,生活上缺乏關照,精神上缺乏關懷,學習上缺乏管理。同時,由於學校教學任務重,加之“留守學生”隊伍日益增大,學校對校外“留守生”的教育和管理鞭長莫及。因此留守學生易出現學習、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問題。這引起了學校及社會的關注和重視。特別縣教育局及關愛工程辦領導高度重視關愛留守學生工作。學校領導把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當作大事要事來抓,成立了關愛班子,派專人進行調研工作,對留守學生情況進行了細緻的調查摸底統計。“橘生淮南則爲橘,橘生淮北則爲枳。” 孩子是未來,孩子是希望,能讓留守學生和有父母關愛的孩子一樣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讓他們在融洽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習,愉悅的生活,健康的成長才是我們現代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爲此,近一年來,我校在加強留守學生思想教育與管理方面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一、建立檔案,加強對留守學生的管理 首先,建立“留守生”專項檔案。通過班主任認真調查摸底,掌握學生信息,摸清各班留守學生的數量和基本情況。包括:學生方面(姓名、性別、出生年月、聯繫電話等),監護人方面(姓名、聯繫電話),家長方面(姓名、務工地址、聯繫電話)。建立“留守生”情況檔案。檔案的建立,有利於幫助發現問題學生,分析問題行爲的成因、制定策略、選擇方法,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學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學生不輟學、留守學生在班裏學習不掉隊、留守學生在校沒有嚴重的違紀現象、留守學生假期無安全事故。並要求各班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班委設立關愛委員,明確職責分工。建立關愛留守兒童關愛小組,讓班委成爲老師的眼睛和耳朵,由於年齡的差距和學生性格的因素,有的留守學生不願意和老師交流和溝通,卻更願意和同學傾訴和漫談,所以設立關愛委員和關愛小組有助於老師瞭解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也更便於老師和留守學生的情感交流,把學校、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融入學生中去。

2、施之以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排憂解難

(1)老師經常與學生交流談心,瞭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上的困擾,着重進行矯治和幫助,並及時的給予解決,如留守學生張某同學,母親60多歲,神志不太清楚,且喪失勞力,生活很困難,學校千方百計給他經濟上救助。對於行爲習慣較差、有心理障礙的留守學生,數十次賴心地與他們談心,使少數留守學生改正缺點,不斷進步。

(2)在班上開展愛心排憂解難活動,讓學生相互之間提出困難,由老師和有能力幫助的學生一起幫助解決,如班集體開展“一人幫一餐”活動,解決了因父母寄錢不及時而沒飯吃的同學的臨時生活困難等,使留守學生感到集體的關愛,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情感體驗,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始終使班級是一個團結,互助,友愛,融洽的大家庭,讓學生感覺到溫暖。

(3)多表揚,少批評,樹榜樣。

(4)組織週末興趣活動小組,讓更多的同學和留守學生同度週末,使他們生活愉快、充實,使他們感到家的溫馨,愛的延續。

(5)開展青春期教育和諮詢活動,幫助他們度過了煩惱的青春期。

(6)通過讓留守學生每天統計自己的“三閒”(閒話、閒思和閒事),培養他們自我管理能力,使他們把更多的時間精力用於學習和參加有益的活動。

(7)指導留守學生怎樣進行品行修養:一是學習自律好榜樣;二是銘記自律好警句;三是關鍵時刻換位想;四是時時事事省自身,做一個有修養品德高尚的人。

3、學習上優先輔導。留守學生缺乏傾訴對象,加上敏感又容易受傷害的性情,很容易讓他們在學習面前彷徨,憂鬱,因此,對學生特別是留守學生在學習上加以輔導顯得尤爲重要。因此,要加強科任老師與學生與班主任的聯繫與交流,結合“三聯三幫”實行了科任教師負責制度:一名老師對班上五名留守學生進行學習上的輔導,並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建立進步退步情況表,適時地幫助留守學生學習的進步。

4、生活上優先照顧。領導、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對留守學生要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學生開心、家長放心。留守學生患病時,及時送他們去診治,並悉心照料他們;留守學生有壓抑時,努力幫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並對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加以指導,讓他們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班級活動上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使其愉悅身心,使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又培養了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從而引導鼓勵他們努力學習,自愛自強,做一名合格的社會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營造良好環境,制定管理制度

大力營造學校良好的人文環境,制定學校“留守學生”管理制度。我們力求給每一個留守學生在心理上給予關愛,生活上給予照顧,學習上給予指導和幫助,公正地對待每一位留守學生,讓每個“留守生”感受到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的平等與真誠。爲“留守學生”營造一種“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定期舉行“留守學生”座談會,彌補親情缺失對其人格發展的消極影響。

三、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共建留守學生教育體系

建立留守學生家長、監護人與學校的聯繫制度。我們制定了住宿生談話制度、定期家訪制度、電話訪問制度、網絡談話制度、書信往來制度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幫助和指導外出務工的家長,使其進一步瞭解對子女生活和教育中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幫助、督促家長履行監護職責,讓孩子體會到父愛、母愛。

四、校積極開展活動,堅持正面教育引導,促進“留守學生”的管理。

1、開展“五自”教育。對留守學生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爲習慣,班主任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況,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堅持正面引導、激勵、輔以嚴格要求,培養他們“自覺、自理、自律、自強、自信”的能力。班級定期召開主題班會或個別交流,一起制定學習目標,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提高他們生活和學習的勇氣。

2、開展 “五個一”活動。具體內容是“改正一個缺點,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滿意答卷,爲學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中學生”。

3、提出 “五個一”要求。具體內容是要求外出務工、經商的家長每週一個電話,每月一封信,每月與班主任聯繫一次,每學期與科任教師聯繫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留守生”是特定時代下的產物,他們長期存在,決定着“留守學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長期性。關注和解決“留守孩子”的問題,關係到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關係到我國人口的整體素質,更關係到我們這個社會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留守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工作是一項系列的社會工程。學校、教師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促使他們同非“留守學生”一樣,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成爲新世紀合格的主人。只要我們以“關愛、尊重、科學”爲前提,工作中做到“愛心、細心、耐心、匠心、恆心”,採取疏導、啓發等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一定能夠教育管理好留守學生

第五篇: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總結

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總結

大批農民常年外出務工經商,致使許多未成年人不能跟隨父母讀書,成爲“留守學生”。 “留守學生”普遍存在親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爲貫徹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幫助“留守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留守學生”健康成長,我校開展了以下一系列的工作。

一、 開展“留守學生”普查。

各個班級的班主任在學校領導的統一部署下,對班級的“留守學生”情況展開細緻的調查,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全面瞭解“留守學生”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建立“留守學生”檔案。我校共有學生1256名,其中留守學生559名,佔45﹪。在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 營造關愛“留守學生”氛圍

我校以師德爲出發點,將關愛留守兒童問題作爲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班級內、團隊中對留守學生充分關注,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全校師生在看似簡單的“問一問”、“拉一拉”中營造了愛的氛圍,尊重留守學生的人格,滋潤了他們渴望愛的心靈。

三、 組織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

對於每個人來說,家是溫暖的,對於留守學生來說學校就是他們溫暖的第二家,老師就是他們對他們全權負責的“父母”,除了在代辦費、食宿費等方面進行減免,各班還在日常活動中格外照顧留守學生:班隊會上給留守學生更多傾訴的機會,課外輔導時讓留守學生位於最前面,組織一系列活動也讓留守學生有更多的參與面,實踐活動中細緻地教他們自主生活、自護自救的知識,這一切就是讓留守學生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裏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四、形成關愛“留守學生”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來的家訪制度基礎上,依據現有情況,實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訪,與留守學生的臨時監護人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解,尋求互助,並對農村的老年監護人(如學生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管教留守學生。

我校教師還充分利用節假日、開學這些時間段,爭取與留守學生的父母進行直接對話,互通信息,或利用電話訪問的形式及時通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達到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增強“留守”學生教育合力。

總之,留守學生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留守學生,關注留守學生問題,學校更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紮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問題,爲社會培養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我們決心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學生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對他們嚴慈相濟,使他們享受到同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和關愛,利用“留守”這一資源,教育留守學生學會自理、自立、自強,自律,鍛鍊他們的意志,培養他們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他們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健康的成長。

2014年10月25日

我們向你推薦更多文章:

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總結

學校留守學生工作總結

關愛“ 留守學生”工作總結

2014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總結

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