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一

《望洞庭》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二、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比賽背誦古詩。

2、洞庭湖簡介。

3、作者簡介。

二、自主學習,初讀感知

1、學生自學全詩。

提出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大意。

2、讀一讀,想一想:

你掌握了哪些字詞的正確讀音?你會怎樣提醒別人注意這些讀音?

你讀懂了哪些詩句,可以幫助別人,還有哪些詩句不是很清楚,需要別人幫助?

2、說說這首詩的大意。

三、檢查自學情況。

四、合作探究,精讀感悟。

(一)讀一讀:注意停頓方法和重音。

(二)說一說:你覺得詩句中,哪些句子寫得很美,你又怎樣的感受和體驗?把你的學習成果跟大家分享。

(三)畫一畫:用畫筆畫出這首詩優美的意境,展示給大家看。

五、讀背體會,總結全詩。

六|、佈置作業。

學習作者的寫法,運用色彩的描述,寫生活中的事物,並且會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二、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朗讀背誦、複習檢查《望洞庭》

二、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課文背景、作者簡介。

三、自主學習,初讀感知。

1、自學全詩。

提出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大意。

2、讀一讀,想一想:

你掌握了哪些字詞的正確讀音?你會怎樣提醒別人注意這些讀音?

你讀懂了哪些詩句,可以幫助別人,還有哪些詩句不是很清楚,需要別人幫助?

哪些詩句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說說這首詩的大意。

四、檢查自學情況。

五、合作探究,精讀感悟。

(一)讀一讀:指導掌握朗讀的基調,注意停頓方法和重音。

(二)說一說:你覺得詩句中,哪些句子寫得很美,你又怎樣的感受和體驗?把你的學習成果跟大家分享。

(三)想一想:

1、詩人坐在小船上看到了什麼?(仰望、俯視)——

2、詩人夜行江上的感受、心情是怎樣的?爲什麼會這樣?

3、議一議。

(四)、寫一寫:

1、你認爲詩中寫得最美的是哪一句?用一段話把你讀後的感受寫下來。

六、讀背體會,總結全詩。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此前教學《山行》《絕句》《望廬山瀑布》等古詩,學生在入學前就耳熟能詳,朗朗上口,所以上課時他們往往急欲表現其背默的本事,無法沉下心來學習體會詩歌。因此,我就將計就計,一上課先充分滿足他們的表現欲,讓他們展示背誦水平,然後自學生字詞後默寫古詩,接着纔開始理解詩意,練習吟詩成誦。

課前瞭解了一下,《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這兩首古詩孩子們普遍感到陌生,所以背誦和默寫就成了一個難點。而理解是記憶的基礎,根據“理解記憶”原則,本課教學擬按如下思路來進行:初讀了解大意,學習生字;精讀品味欣賞,理解詩意;熟讀成誦感悟,體會感情。

我想詩詞不應該重意輕韻,我主張詩詞教學要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領略古詩詞的情韻。

在教學《望洞庭》《峨嵋山月歌》時,我充分發揮了圖文對照的作用,幫助學生感悟詩句的意韻。

開課,通過學生背誦李白的詩,以及教師背誦《陋室銘》引發學生對兩個詩人的作品的興趣。然後兩首詩整體朗讀,瞭解兩首詩的共同之處。“秋、月、水、山”四個詞兩首詩中都有。這四個詞給你們什麼感受?“寧靜和諧”

介紹洞庭湖,看圖體會詩句意思,理解哪句就說哪句。我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濛濛、朦朦朧朧、寧靜和諧”這幾個詞語,幫助學生理解。學生自己說說,教師整體運用散文語言,創設一種寧靜和諧的情境,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思。同時,對詩中的比喻之處,進行點撥。

朗讀,將自己體會的洞庭秋夜讀出來。說說爲什麼這樣讀?在讀中進一步品味,在說中整理思緒。

齊讀後,試着背誦。理解了詩句、讀得較多的孩子自然能頌。

與《望洞庭》對應的辦法用在《峨嵋山月歌》中,但是事先介紹地名。同時,爲讓學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這裏是“船兒走,月亮也走”孤獨的離鄉秋夜有着月兒的相送與陪伴,才能排解點思友之情。”

而後,講解了古詩兩大主題“寫景、抒情”,引入《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靜夜思》《送孟浩然之廣陵》《梅花》《遊園不值》等古詩,來開闊學生眼界。

問題思索:

古詩情韻在讀時是不是應該注意輕重音的指導,與速度的點撥呢。本來怕這樣匠氣太重,但是沒有曾經的指點,學生怎樣能讀出韻呢?

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作文吧解《峨眉山月歌》詩句的意思。

3.感悟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思念故鄉、親友的情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重點:背誦詩文。

難點:理解詩句,整體感悟詩歌情境。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閱讀整體把握

1.出示《靜夜思》插圖幻燈片。

在這幅畫中你看到了什麼?聯想到了哪首古詩?在這首詩裏你認爲哪個字寫得最好?

2.過渡引入:今天,我們再一起學習一首寄情於景,借景抒情的詩。(板書:《峨眉山月歌》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讀,要求正確。

4.師範讀。

5.正音、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洲。

6.檢查朗讀,指名讀;比較讀。(注意糾正,評價)

二、重點突破語意兼得

1、解詩題

(1)整體感知古詩。

爲何寫“峨眉山月”?

比較《靜夜思》、《峨眉山月歌》的異同之處。

大家剛纔背誦了《靜夜思》,也多次朗讀了《峨眉山月歌》,這兩首詩有一些相似之處,找一找在哪裏?(板書:思,月)兩首詩中都有一個“思”字,而且詩人都是借月亮表達了一種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靜夜思》裏,詩人借月亮抒發感情,他是在哪裏看的月亮?(牀前)是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看月亮。那麼這首《峨眉山月歌》裏,詩人還是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看月亮嗎?

請大家再讀這首古詩,找出表示位置變化的字詞。

入流發向下(結合詩句,解釋這些詞的意思)

詩人的位置是變化的,那麼詩中提到了哪些地點呢?自讀詩文,結合課文下的註釋,用筆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點的詞:峨眉平羌清溪三峽渝州

2.明詩意

(1)交流自學情況。

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重點: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3.悟詩情

(1)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擡頭看到了什麼,低頭看到了什麼?這時他會怎麼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麼樣的?

(3)藉助課本中的插圖,師配樂訴說: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偉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輪明月。月影倒映在平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樣,陪着我隨着江水流動。我乘着小船,從清溪出發,往三峽的方向駛去。但是在順流而下到渝州的時候,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着,讓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鄉和親友。看到了這樣的景色,體會這樣的心情,詩人是用什麼語調吟出這樣的一首詩的呢?

分角色讀、齊讀。

三、積累拓展讀寫訓練

1、看插圖試背。

2、指名背誦。

3、齊背,注意節奏。

4.課外拓展

詩仙李白是一個非常喜歡月亮的人,他的詩中經常會有月亮出現,用月亮表達不同的感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它所抒發的感情和本詩一樣嗎?

《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藉助工具書自學,瞭解詩歌的大意,背誦。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三

課題 《古詩兩首》 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重點難點 重點:讀準古詩,特別是“眉、溪、峽、君”。 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 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1.大家知道大詩人李白嗎?能不能背幾首他寫的詩? 2.今天我們學習他的另外一首詩,詩名就叫《峨眉山月歌》。板書課題。 交流對李白的瞭解。背誦古詩。 齊讀課題 預習導學 檢查預習情況 1.讀詩歌 (1)剛纔讀過的一首詩的節奏是什麼?押什麼韻呢? 出示: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2)根據平仄的特點指導學生讀出韻味。 2.交流詩句的意思。   指名讀         各種形式的朗讀 交流詩句的意思。不理解的註上記號。 理解詩意 1.解題。 歌是什麼意思?詩人歌詠什麼呢?(板書:歌 月) (歌是歌詠的意思。是在歌詠峨眉山的月亮。) 2.過渡:在秋天的晚上,皎潔的月光照耀着大地,這樣的景象多麼令人難忘啊!大詩人李白在這首詩的第一句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秋夜月色圖,讓我們共同去體會一下吧! (1)這首詩一共28個字,可是卻有五個地名。輕聲讀讀,把他們圈畫出來。 (2)想想:除了地名,還剩下的16個字意思是什麼?試着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3)交流: ①這首詩一共28個字,可是卻有五個地名。這在萬首唐詩絕句中是僅見的,誰能找到告訴大家? ②第一句詩,你讀懂了什麼? 半輪秋是倒置。 月影在江水中流動,這是爲什麼? 在三四句的理解中,老師給大家提示要注意三個字:“發”、“下”、“君”。 發:出發 下:順江而下 君:李白同住峨眉山的友人 相機板書:思君不見。 (4)相機指導。 3.讀詩。   交流峨眉山的資料。             輕聲讀古詩。按要求進行自學。     交流。 (峨眉山平羌江 清溪 三峽 渝州)   看課本上的插圖。看圖想象秋天的月亮。 指名回答。           小組交流詩句的意思。 全班說說詩的整體意思。 朗讀古詩。 感悟意境 1.從詩眼中感悟意境。 同學們,用心品讀詩,詩中哪個字寫出了詩人的情感?(板書 思 君) 2.從寫作背景中感悟意境。 介紹:《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輕時初離四川所寫。爲謀求政治出路,實現政治理想,胸懷“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當他乘船夜行,仰望峨眉山上皎潔的明月,俯視月映清江的迷人美景時,感懷萬千,寫下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 3.從李白的詩中感悟意境。 (1)太白十詩九言月。《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寫月詩。誰能記起李白寫月的詩? (2)師獨白:李白有一句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作爲酷愛月亮的詩人,這首詩表現了李白什麼樣的感情?李白思念的是誰呢? 4.同學的體會很深刻,帶着體會到的情感,有韻味地讀這首詩。   找,指名朗讀。               指名朗讀。       齊背。     指名朗讀。 朗讀古詩。 串詩積累 過渡。關於寫月亮的古詩很多,你還知道那些其他詩人描寫月亮的詩嗎? 1.出示了兩首詩: 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讀讀這三首詩,比較一下它們有什麼相似之處。 (2)指導。 2.總結: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作爲酷愛月亮的詩人,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   交流。           按要求進行學習。   小組交流。集體交流。佈置作業★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完成《補充習題》中《峨眉山月歌》的習題。 ★★★蒐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詞讀讀背背。 教學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四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0

1.導入:以前我們曾經學過不少古詩,誰能背誦給大家聽

(指名背誦)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古詩。

(板書:11  古詩兩首)

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

(板書課題)

2。解題。

《峨眉山月歌》

(1)簡介“蛾眉山”。

(2)簡介作者。

李白:唐代詩人,幼時隨父遷居四川,長期在各地漫遊,他的詩想象豐富,本詩是他青年時代初離四川時所作。

3.初讀課文。

(1)範讀課文。

(2)自學課文。

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②查字典或結合詩句理解詞語。

半輪  影  流  夜發  向  思  君  下

③讀通課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註上記號。

學生根據上述要求自學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②指名說說有關詞語的意思。

③指名說說詩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詞和句。

4.精讀課文。

(1)疏通詩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輪:(看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詩句中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夜發:夜裏出發。向:駛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2)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①出示圖畫,看懂圖意。

②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擡頭看到了什麼,低頭看到什麼,這時他會怎麼想,他的表情會是什麼樣兒。

要讀出詩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語調要低緩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範讀、指名讀。

6.指導背誦。

朗讀背誦

抄寫詞語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範文)地址 www.第一範文。com)

本文轉載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五

《峨眉山月歌》教學反思

古詩《峨眉山月歌》描寫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發了作者秋夜行船時思念故鄉和友人的感情。課始,我讓學生談談對峨眉山的瞭解,學生由於之前讀了《補充》,舉手挺踊躍的。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學習詩歌,我引導學生看看圖片,讀讀詩歌,想一想,李白在行船途中看到怎樣的景色?心中又想了些什麼?這一問題,貫穿全課。學生逐漸進入學習狀態,默默地思考。如何讓學生走進古詩,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呢?我決定從聽覺方面入手,於是問學生:李白此刻在圖片上的哪個位置?想象一下,他此刻會聽到什麼呢?學生紛紛開始討論,交流時,說得流暢,輕鬆!此刻,他們彷彿真成了詩人,讀起來也特別有味道!看來,教學古詩,一定要讓學生走進古詩,走進詩人的內心。有時一個問題,便推了學生一把;有時看一下圖片,學生便藉機跳入了古詩的意境;教學古詩,不必囿於理解詩意,解釋關鍵字詞;進入情境,擁有詩人的情懷纔是最關鍵的!

《峨眉山月歌》教學反思

今天我教學了古詩兩首的《峨眉山月歌》,昨天晚上就開始了思考這堂課了,爲了突破枯燥的古詩教學,我嘗試採用了任務驅動法。

上課一開始必要的導入之後,我就提出了要求:今天這節課後的任務就是把這首詩歌改編成一個故事!看得出許多學生都有點畏難的表情,但是礙於我的“虎威”也只是張張驚訝的嘴而已。

既然覺得有難度就好了——有壓力纔有動力!接下來我就發問了,同學們都感到有難度,你們覺得難在哪裏?提出來說說!這下子,他們提出的問題就成了他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了,聽得也認真多了!而許多問題也接踵而至。

每當一行詩歌的重點、難點突破了,我就讓學生來說說這一句的意思。我此舉的目的:一是真要聽聽他們會說了沒有;二是沒有舉手的人要麼沒有聽課,要麼還有問題,乘機發難(哈哈哈!我覺得我有點陰險的!)雙重壓力之下,我覺得絕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更加主動了!

而在討論中,老師的巡視也應該起到實質性的指導作用,參與學習小組討論,安排小組代言。今天我就參與了一個小組的討論,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跟他們交流,並讓他們幫我代言。

今天連上兩節課下來,大家好像都沒有累得感覺,今天的教學應該是成功的

課堂教學大方向上,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細節上耍耍陰謀也無妨!

教學之後,我又跟師傅教科室夏炎潔主任交流了,交流中,我們對情景教學和日常能力教學的矛盾都提出了相同的看法,能夠像特級教師那樣把技能訓練和情景教學結合在一起還真的不容易!這將是我努力追求的方向和目標!

今天開始我對劉一洲、楊開來等人開始了“絕對板臉”制度,同時輔之以談心制度,效果還挺靈的。當然看着這些“活寶”,心裏還是挺想笑的,強忍着還真有些難過!呵呵!不過能制服他們就要這樣!

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六

教學設計:

峨眉山月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暢的誦讀詩歌,背誦詩歌。

2、理解詩句意思,感悟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3、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詩歌的誦讀、背誦、理解。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讀法,情讀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靜夜思》——李白——回顧國小時學過的李白的詩句——本課

學生活動,

師採用多媒體進行相關提示:李白,李白詩句《靜夜思》《贈汪倫》

《古朗月行》《望天門山》《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二。明確學習目標

師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正確流暢的誦讀詩歌、背誦詩歌。

理解詩句意思,感悟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生明確學習目標。

師指導學生賞詩的方法:重在讀,讀中理解,讀中品味,讀中體會,讀中感悟……

讀——讀全詩,讀詩句,讀關鍵詞,讀出語氣,讀出情感……

三。瞭解創作背景

師多媒體展示:助讀資料,寫作背景

助讀資料:李白少年時代隱居深山讀書,學習劍術,結交俠士、隱者。二十五歲時,詩人“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開始了他登歷名山大川的壯遊,遊歷了長江中下游一帶及長安、東魯等地,結交名流,期待一朝受到達官賞識,授以重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寫作背景:這是李白年輕時初次出四川時創作的一首詩歌。

詩人即將離開故鄉外出闖蕩,內心的憧憬和喜悅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詩中。

學生了解創作背景,有助於對詩歌的理解。

四。誦讀詩歌,感受音韻之美

學生自讀——師提示注音、停頓——生再讀——師範讀——生誦讀展示——師生評價

(平羌,渝州)

五。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學生誦讀,明白詩體,感知內容內容。

詩體:七言絕句,

內容:依戀家鄉山水的一首詩

師適時指點。

學生進一步誦讀,搜尋問題詞語,理解詩句大意,合作解決;師適時指點,以鼓勵爲主。

詩句大意:峨眉山的半輪秋月,倒影映在平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靜靜的夜晚,我從清溪乘船向三峽進發。

多麼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見,我只好懷着戀戀不捨的心情,乘流東去,直下渝州。

六。品讀詩歌,賞析詩句師指點賞析詩句的方法:走近詩人,聯繫背景,捉住關鍵詞品內容,品寫法,悟情感。例句:“峨眉山月半輪秋”一句

題目是《峨眉山月歌》,詩人從“峨眉山月”寫起;“秋”字既點出此次遠遊的時令是在秋季,又與“半輪”相疊,形容出月色之美。峨眉山半輪秋月,讓人情不自禁的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學生活動:自主合作交流,賞析其餘三句,師適時指點,合適處肯定鼓勵,不足處適時指點。

“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中“影”“入”“江水”“流”四詞讓讀者感悟出“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也暗點秋夜行船之事。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詩人連夜從清溪驛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而去。辭親遠遊,乍離鄉土,對故鄉故人戀戀不捨。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而此時“思君不見下渝州”,對故鄉、對故人的依依惜別的濃濃情意全濃縮在一個“思”之中。

賞析小結:

這首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描景與抒情相結合。描景:描寫峨眉山月的美麗景色。(青山吐月,月映清江)抒情:抒發對家鄉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詩中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鄉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山月——是具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師指點可從哪幾方面進行總結:詩歌的美點,寫法,此首詩中“山月”的象徵意義,引導學生舉一反三。

七。情讀詩歌,走近名家評說師多媒體展示:

列舉兩例:《唐詩箋註》:“‘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發清溪,及向三峽,忽又不見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詩自神韻清絕。”明代王世貞評價說:“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洲。使後人爲之,不勝痕跡矣,益見此老爐錘之妙。”

學生進一步挖掘詩之美。適當處老師指點(詩中連用五個地名,這在絕句中是獨一無二的,請寫出這五個地名,結合詩歌內容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八。課堂檢測

1、詩中直接描寫峨眉山月特點的一個詞是:

2、第二句詩用“入”、“流”兩個動詞寫出了峨眉山月怎樣的一種動中之景?

3、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思?

通過活動,簡單檢測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程度。

九。詩歌背誦

形式不一,注意學生背誦的準確,情感的把握。

十。課堂小結

古代詩人創造了大量優美的詩篇,流傳至今。

古代詩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中唐代詩歌更是創造了我國文學史上的高峯。

《峨眉山月歌》詩仙李白最早的一首寫月詩,借月抒發自己的情懷,令人陶醉。

師生共同總結,師進行必要的指點:詩的國度——古代詩人衆多——詩篇流傳——李白,鼓勵大家多走近古詩,走近經典,提升自我。

十一。佈置作業

1、積累有關李白的文學常識。

2、背誦,默寫《峨眉山月歌》。

3、體會李白在詩中抒發的情感。

4、蒐集含有“月”的詩句並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