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語文主題教學心得體會(共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7篇《語文主題教學心得體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語文主題教學心得體會》相關的範文。

語文主題教學心得體會(共7篇)

篇1:語文主題教學的心得體會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必須的提高。現把自我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曬曬”,期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忙。

在我個人認爲,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比較枯燥乏味,還記得我上國小時就經常在語文課堂上“溜號”或睏乏了。可是,如果能把音樂,美術和表演帶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小孩子生性活潑好動,他們對音樂和表演的興趣遠比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

一、巧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音樂能發展人的思維,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聯想空間,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音樂元素,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歌曲,就不僅僅能調動課堂氣氛,還能調動學生的進取性。如:在教學《鋤禾》這一課中,我教學生改讀爲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繪畫加深直觀認識。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並且美術在啓發學生的形象思維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進取性,並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資料。例如:在教學《雲房子》這一課中,我讓學生根據自我的印象畫出心中的“雲房子”,加深了學生對“雲”的直觀認識和這一課的理解。

三、即興表演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孩子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慾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秋姑娘的信》這一課中,我讓孩子分主角進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課堂的資料如果換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將會更地深刻留在學生腦海。

教育呼籲創新,打破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加強語文與音樂、美術等學科的聯繫,把讀與唱、畫、演等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動”起來,是一個重要的趨勢。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並且能夠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篇2:語文主題教學的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對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認識,我發現在自己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地方沒有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這裏我將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新的要求

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爲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爲學習目標。

二、摒棄舊理念,樹立新理念

新課標要求語文閱讀教學重要摒棄舊理念,樹立新理念,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學生要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因此我將一週的課文學習由五節課壓縮爲三到四節,專門留出一到二節來閱讀,每天下午時間也留給學生自主閱讀,從而擴大他們的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新課標要求國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260萬,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課內閱讀

新課標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對課文的學習已經不再是過去的講解課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而是對課文的內容表達要有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心得體會,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問題。

四、摒棄“一言堂”和“滿堂灌”

新課標提出要摒棄“一言堂”和“滿堂灌”,把課堂還給學生。有資料顯示上課學生聽課的效果只有5%,而學生學習最好的效果是學會馬上應用,教別人。所以我儘量把課前複習回顧、課前小故事等一切交給學生完成。課堂也儘量將任務分給大家,讓每個人都有事幹。同時老師要講得少,但也要講得精,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熟知課標的要求,專講考點,不考不講。比如國中階段的文言文,只需學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即可。對於不同體裁的現代文,新課標都有具體的要求,只有掌握了這些,我們纔會少講,纔會輕鬆。

新課標中還有很多內容,我仍在學習。一切革新也在實踐中摸索,我會不斷努力的。

篇3:語文主題教學的心得體會

本學期我擔任了二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在與學生接觸後,我發現他們的語文表達能力不強,識字能力不高,漢語拼讀能力還有待提高,各方面存在的問題急需解決。爲了讓學生們把這些弱項變強項,我從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水平,現將本人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

一、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它直接影響教學工作效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直接影響學生感情和制約課堂氣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過於“寬”,對學生的行爲視而不見,放任自流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當然,也不能過於“嚴厲”,經常上課板着臉,不苟言笑,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保持一種“激情”,時刻以積極的狀態去授課,學生感染到教師的熱情,自然而然那課堂氣氛就活躍了。教學方法也需要多轉變,採取不同方法去授課,時時給學生驚喜,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會增大。

二、加強漢語拼音的認讀能力。

學生的漢語拼讀能力不高,就說明了他們對聲母,韻母的記憶不夠。所以我要求他們每天早讀前對聲母,韻母進行朗讀,課堂上進行聽寫,先加深他們記憶,再從練習入手。作業中多佈置拼音練習,多練以提高拼讀能力。

三、提高閱讀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

學生處於低年級,所認識的字不多,這就導致了他們不能把內心想法用語言更好地表達出來。所以,平時我要求學生多讀書,抽空瀏覽課外讀物,摘抄好詞好句,增加詞語的積累,從總體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其次,多閱讀對於他們的識字能力也有幫助。學生表達能力弱,就直接導致寫作能力不高,平時在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多舉手發言,開拓思維,積極把內心想法表達出來;同時,加強他們的作文寫作能力,再逐漸深入,逐漸提高寫作水平。

語文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搞好語文教學工作,還得多下功夫。語文要靠多讀多記,其中難免枯燥乏味,所以教師就要懂得如何把課堂變得更快樂,在未來的道路上,我還要繼續努力,繼續把教學工作做好,正如屈原所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斷在探索中進步。

篇4:語文主題教學的心得體會

語文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爲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

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篇5:語文主題教學的心得體會

我任職國小語文老師多年,在語文的教學的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時經過多年的教學,我也有了一定的經驗,由此也有一些教學心得。

國小語文是一個基礎,打好了這個基礎,未來學習語文就不會很難。而對國小生進行教學,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學。在教生字時,我們老師要把字分解開來教,從拼音、筆畫、字義去教,充分的把學生要學的字進行深刻的講解,適當的還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這樣能夠加深學生的對那個生字的記憶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佈置適當的家庭作業何課堂作業,比如讓他們抄寫生字多遍,也是一種加深字的記憶的方法,在比如還要讓他們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學生的字的其他組詞,把它們寫到書上生字的旁邊,便於以後複習。上課學習語文時,要以學生們爲主體,不能老師一個人在講臺上唱獨角戲,一定要學生們參與進去,語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學好的科目。在講解課文時,把文章的重點段落給學生們標記出來,帶讀完之後,就要讓學生自己去讀,最好是要讓他們有感情的去朗讀文章,可以增加語感,對他們看文章做題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國小生的語文,看似簡單,但是也是要不斷的去積累的,不然學完就容易忘記,因此這一個階段的教學,我是帶着學生們去看一些適合他們自己年紀的書,看得多了,認識的字也就多了,積累的素材也就會得到增加,這對在課堂上教學也會相對簡單。

語文的教學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學生們年紀還比較小,對學生的興趣不是很高,而語文有時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儘量避免這樣的情況,在教學時,要充分的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語文老師就要去帶他們認識新鮮的事物,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覺得語文很豐富,能夠學到很多東西,認識不同的事物,不斷的去增加他們的興趣度,那麼語文進行的教學也就是比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國小語文的心得,也是多年來積累的經驗,更是我自己去不斷的摸索得到的。現在我依然是國小的語文老師,我覺得自己在教學語文上還有進步的空間,未來我會更加的去培養自己在教學的方面的能力,讓更多的國小生喜歡語文。

篇6:語文主題教學的心得體會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對語文老師的角色定位和教學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

首先、教師角色由“傳授型”向“研究型”轉變。以往由於實行單一的課程政策、即只有國家課程、所以在學科領域長期以來實行的是“一綱一本”。教師習慣於按統一的教材、統一的進度、用有限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強調“齊步走”、“一刀切”。這種教學對教師的角色定位很明確、只需要“傳授型”、教師的基本職能是照本宣科。而事實上、學生的個性是有差異的。這樣的教學、不利於因材施教、至少對一部分學生是“削足適履”、更談不上發展學生的多種興趣、愛好和特長、以及旨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現在、實行了“一綱多本”和“多綱多本”、教師可以根據本地區本學校本班級學生的實際、參與開發校本課程、編寫學校教材、所以教師光“傳授”就不行了、必須進行研究、教師要從原來的只是教材使用者的角色、轉變爲不僅是教材使用者、還是教材評價者和教材開發者與編寫者的角色。

其次、新課標的提出、也促進了教學方式的轉變——由“講授型”向“師生互動型”轉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我講你聽、口耳相傳、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已難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這種課堂上缺乏創設生動活潑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參與言語實踐、缺少讓學生承擔有意義的言語交際任務、缺少提供在具體的言語環境中開展言語實踐的機會、也因此造成了語文教學質量的低下。新課標讓我們明確了一個觀點、學生纔是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學習是學生這一主體的活動過程。我們的教學必須圍繞學生而開展、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既動口又動手、既動腦又動情、身體力行、親歷體驗。

本案例中、老師在讓學生讀了凡卡的信後、先說說自己的感受、從自身的感受出發再進一步理解文中凡卡的感受;之後又問“如果你是凡卡、你最想做什麼”等等、每一環節的學習、都先引導學生搜索自己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再帶着這種體驗走入文本。整個過程、教師旨在積極的引導、擔任的是合作者引導者的新角色、而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體、他們說感受、談體驗、積極參與了學習的每一個過程、這樣的學習、效率必會提高。

篇7:語文主題教學的心得體會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爲語文教學開闢了新的天地。所以語文教師要儘量運用多媒體課程資源,豐富語文課程內容,改變教學的呈現方式,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爲教學工作服務。現結合中學語文教學實踐,談談現代信息技術在其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採用脣耕舌耘、粉筆加黑板的單一教學手段。由於語文本身包羅萬象的特性和學生認知心理尚未成熟,課堂裏經常出現教師在講臺上講得口乾舌燥,講臺下學生卻聽得興味索然的景象。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能把聲音、圖像、文字、視頻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化靜爲動,變枯燥爲生動,變抽象爲形象,打破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創設一個更爲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這樣,直觀形象與聯想、想象相結合,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體味作品中所創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確地把握文章的內涵。

如在《大自然的語言》教學中,通過播放歌曲《春在哪裏》創設情景引入,隨之通過多媒體向大家展示幾幅美麗的圖片,再用一系列的配音圖片(如小鳥的叫聲,青蛙的叫聲,小河流水聲,夜晚中各種昆蟲的混叫聲等等),描述課文內容,給學生一個聽覺、視覺的刺激,讓學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好像在用無聲的語言告訴我們新奇的知識,引起學生學習這一節課的慾望,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學習過程中再播放文章朗誦,使學生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確實存在着語言。這樣讓學生在自身與課文文字之間架設一座橋樑,並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強化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最優化

在長期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了“情景教學”在學習過程中的重大作用,而以多媒體爲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看作是“情景教學”的一個發展。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聲、形、色俱備的這種特質,創設模擬各種生活情景,創造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場景氛圍,使學生在一種虛擬而又真實的生活空間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體驗,化複雜爲簡單,化抽象爲具體,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能全面正確地把握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對重難點的消化和理解,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最優化。

如在教學《看雲識天氣》時,由於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文章介紹了各種雲的形狀,但對於生活閱歷不夠豐富,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的中學生來說,那一個個生疏的氣象名字,那一種種差別不大的雲,着實讓很多學生難以理解。這時,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查找到了相應的圖片,並配以簡要的介紹文字,使學生對每一種雲都有了直觀的認識,從而突破了教學的難點,既加深了學生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理解和判斷能力。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擴大課堂容量。

語文教學如果僅依靠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學習的需要。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整合相關的資源,由課內拓展到課外。如在學習《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時,可以把電視劇《水滸傳》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佔據二龍山等片段剪輯下來,應用到教學中,同時引導學生認識魯智深,會講述他的故事,還要指導學生觀察魯智深的言行舉止,乃至神態變化,分析、思考、討論魯智深的形象特徵。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好漢歌》等電視劇中的歌曲,並鏈接後人對魯智深的評價;還可以同《水滸傳》中其他人物進行比較閱讀,這樣就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了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爲學生的課外閱讀指明瞭方向,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了學生學習的負擔。

(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上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而現代信息技術交互性強,反饋及時,這個特點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能夠根據學生不同的認識基礎,不同的興趣愛好及不同的學習情形,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材料,自由地選擇合作伙伴,自覺地探究有關問題,對學生把握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解決學習疑點,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如在教學《荔枝蜜》一文時,針對本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作者爲什麼用《荔枝蜜》作爲題目,而不用《蜜蜂》作爲題目呢?他還寫了哪些文章?作品的主要風格是什麼?他的這篇文章想告訴人們什麼?從作者的這篇文章或其他作品中找出相應的依據。鼓勵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尋找答案,去探討問題,教師只是適時地點撥或提示。這個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總之,是教育現代化的體現,是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必然趨勢,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作爲新時期的教師,應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努力尋求現代教育技術與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最佳結合點,以促進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