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數學老師參加省實驗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共2篇)

第1篇:國小數學老師參加省實驗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國小數學老師參加省實驗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共2篇)

國小數學老師參加省實驗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xxxx年12月15日我參加了省實驗教學研討活動。在這一天的時間裏,我觀摩了三節國小數學課,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豐富的教學手段讓我真實地感受到老師們紮實的基本功。除此,我還聽了專家講座,以及各個學校對實驗教學開展情況的彙報,我覺得這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現將我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尊重學生,營造和諧氛圍

這三位老師他們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創造出了一種寬鬆和諧,相互尊重的教學氛圍。如江爲軍老師,用他獨特的語言魅力,讓孩子們在快樂中體會到數學課堂也可以是輕鬆愉快的。接下來的一系列教學過程,江老師更是幽默風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也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二、注重實踐,培養創新意識

本次觀摩的'課堂上追求包括觀察、實驗、猜想、推理、交流等“做數學”的形式,十分重視孩子的動手操作。如陳健老師課堂上讓學生“掂一掂”“拎一拎”“稱一稱”“裝一裝”,在動手實驗的基礎上認識千克,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利於學生理解。江老師課堂上讓學生經歷“滾一滾”“切一切”“圍一圍”等操作活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操作、大膽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地學習知識,學生的創新潛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發。

總之,通過參加這次活動,執教老師所體現出來的優點遠不止這些,他們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精美的教學課件,對教材的深層次把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再聯想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找出自己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優秀老師學習。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第2篇:

精品學習文檔

2018參加數學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一、空間觀念究竟包括什麼?

空間觀念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就轉化。即二維圖形和三維圖形之間的轉化。國小數學幾冊教材中編排的 觀察物體 內容,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動,實現基本幾何體與其三視圖及展開圖等的相互轉化。也就是面對一個幾何體或實物時,能想象出它所對應的平面圖形(如三視圖、展開圖);反過來,當看到某個三視圖、展開圖時,能想象出它所對應的幾何體或實物的形狀。第二是描述。即描述圖形的運動和變化,或者依據語言的描述畫出圖形。第三是想象。即想象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實際上,轉化和描述的過程也離不開想象。同時,空間觀念的培養貫穿在 圖形與幾何 學習的全過程中,無論是圖形的認識、圖形的運動,還是圖形與位置等都承載着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任務。

二、圖形的認識爲什麼從立體圖形開始?

現行教材的編寫是從整體到局部,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再到立體圖形展開學習的。史寧中教授在報告中也指出: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內容的大體思路是:1-2年級認識空間圖形,把握共性、分辨差異;3-4年級建立幾何概念(點、線、面、角);5-6年級學會度量(長度、面積、體積、角度)。執教過一年級的老師都知道,一年級上冊安排的便是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體。由此可知,圖形的認識是從立體圖形開始的。

生活中處處存在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體的模型,學生

精品學習文檔

的認知世界中首先接觸到的是 體 ,這些 體 學生觸手可及,非常熟悉,能夠感知。而面對於學生來說,則是抽象的。從學生已經感知的圖形開始學習,是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的同事翟軍國在教學時深有感觸,他說一年級學生通過滾動、看、摸、比較等活動,直觀感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的特徵容易,但讓學生理解面在體上、感知面的存在卻很難。

一些老師在教學中習慣於低頭教書,對教材知識體系缺少整體理解,沒有真正弄清楚,教材爲什麼這樣編排,對各學段應達到的目標也瞭解不足,致使學生在某一學段的學習障礙重重,後勁不足。因此,我們有必要常學《標準》,在學期開始時一定要細讀、品讀《教師教學用書》,對教材內化於心。

三、觀察範圍的認知爲什麼先從高低變化再到遠近變化?

在18日的 基地教學設計與課堂展示現場答辯 環節中,長春淨月潭實驗國小基地學校和吉林龍山基地學校,就六年級的《觀察的範圍》展開了精彩的頭腦風暴。他們在設計中將原教材的猴子爬上樹向牆內張望和客車行駛中觀察前方建築物的情境進行了對調,並重新設置了乘坐電梯等情境。

前段時間,我製作過《觀察範圍》微課,對這節課的教材還是熟悉的。聽了辯課後,我在思考,他們爲什麼要這樣改動教材呢?數學教材的編委侯慧穎老師在點評中談到,編寫這節教材時有人也想到了用淘氣爬樹這一情境,但考慮到引導學生形成安全意識的原因,改爲了猴子爬樹。這兩個情境中,站的高,看得遠是學生容易理解的,這方面學生有很多的生活經驗,但觀察點越近卻看到的範圍越小有一些學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教材呈現了先高低變化再到遠近變化的兩個

精品學習文檔

情境。

現代課程論主張教師不應只是課程被動的執行者,而應成爲課程的開發者、決策者、創造者。我認爲現行教材都是編寫者經過反覆討論、反覆斟酌而設計的,是集體的智慧。使用者不能爲了 求創新 出新意 而 大動干戈 。如果我們需要改動教材,那就要問問自己,是否真正的瞭解和分析了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現有的知識經驗,改動的價值究竟有多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體會和琢磨編者的意圖,用足、用活、用夠教材。不要輕易改動教材的知識體系,可以換情境,換數據,可以對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可以對教材進行整合處理。劉克臣老師在執教《運動的圓》時,讓學生通過想象、操作,探究圓沿着直線、正方形、等邊三角形等圖形滾動後,圓心會形成什麼樣的軌跡?劉克臣老師這樣處理教材,不但讓學生從運動的角度感受了圓的特徵,也着力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四、魔法園丁爲什麼讓教育專家迷惘?

**老師在教學《讓畫出的圖形轉起來》時,用到了魔法園丁(AR)。課堂中,定製的課件能讓學生隨機畫的平面圖形轉化成立體圖形,旋轉過程一目瞭然,我們都感到神奇。在17日晚上,史寧中教授在聽了幾位老師介紹AR的使用後談到,聽了**的課,我覺得AR有點用,但今天聽了幾位老師的介紹,感到很迷惘。我和同去學習的孫建平老師也進行了一些討論,我們認爲:不是AR不好,而是使用者沒有用好,與其說教授是感到迷惘,不如說教授是一種擔憂。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非常重要。想象一定要真想,比如從二維的平面圖形轉化爲三維的立體圖形,要把自己置身於情境當

精品學習文檔

中,要讓 面 動起來,從而在腦海中構畫出立體圖形。如果想象不到,要通過操作積累認知經驗。想象出來後,還要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清楚。一些軟件、課件製作確實很精美,它能把學生的想象過程精準地演示出來,但我們一定要選擇恰當的時機使用,不能用演示代替學生的想象過程。我們一定要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思考、想象等過程,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果學生實在想不到,又沒有實物進行觀察、操作時,也可用課件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五、國小生拆盒子爲什麼那麼重要?

五年級下冊數學有一節課是《展開與摺疊》,這實際是二維圖形和三維圖形之間的轉化。我在教學時設計了做紙盒、畫展開圖、根據展開圖找相對面、把某一面當作底面,找前面、後面、左面、右面、上面等活動,自感設計內容豐富,學生也發展了空間想象力和空間推理能力。史寧中教授在報告中談到,在這段教學時,要讓學生反反覆覆拆盒子、折盒子。近日,我在閱覽《新世紀國小數學》時,看到了《想象如此美妙-- 展開與摺疊 一課的教學思考》,感觸頗多。

教者先讓學生體會長方體展開圖與長方體面之間的對應關係,具體做法:一是請學生把長方體展開圖拿在手中,展開、摺疊、再展開、再摺疊 在反覆的操作中,請學生在頭腦中想,展開後是什麼樣子?摺疊後又是什麼樣子?二是不折疊,憑剛纔活動的印象,找一找長方體展開圖如果摺疊後哪兩個面是相對的?

接下來教者讓學生想象正方體展開圖的樣子,具體做法:一是根據研究長方體展開圖的經驗,想象正方體展開圖的樣子。二是剪正方體盒子,驗證自己的想象,同時要認可他人剪後的展開圖。

最精彩的是教者讓學生根據正方體展開圖,想象每個面折疊後

精品學習文檔

的位置關係。具體做法是學生把展開圖的某一個面看成前面,也可以看成是底面等,然後想象其它面分別是哪個面?整個摺疊過程學生都是通過想象完成的。

通過這個設計我深深的體會到,在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中,應當放緩腳步,借鑑他人好的做法,設計精巧的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充分想象,充分感知,真正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空間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