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傅雷家書》中的三生教育

《傅雷家書》中的三生教育

《傅雷家書》中的三生教育

顧翠鳳

傅雷曾言:“做人第一,其次做藝術家,再其次做音樂家,最後做鋼琴家。”從這句話中可以體現出他的教育原則,生而爲人,首先應該成爲一個熱愛祖國、熱愛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人,一個人格健全、品德高尚、有責任擔當、有同情心的人,這樣以後,才能往藝術世界的高峯不斷攀登,才能更好地爲集體、爲人民服務、奉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傅雷家書》這本書中,處處可以體現“三生教育”的理念,即生存有能力、生活有質量、生命有價值。

人立身於世,總需要習得生存的技能,並不斷完善、提升自己的擇業、就業的能力,才能不被社會取代、淘汰。一個人的精神獨立基於他的物質生活的獨立,物質生活無保障,任何理想都談不上,所以,不得不談及金錢。傅聰是一個鋼琴演奏家,靠登臺演出掙錢。但是音樂不比其他的藝術形式,它具有時間性、流動性,演奏者每時每刻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感受、體悟、表達是不固定的,隨着他個人的性格氣質、專業水平、藝術修養、情緒等變化而變化,聽衆也是如此。所以,鋼琴演奏家的生存及其不易。

爲了更好地生存,首先需要刻苦專研的恆心,不怕吃苦,吃得了苦,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學問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半途而廢。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嚴格要求自己,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嚴格執行,不斷訓練自己的意志。不放縱自己,不感情用事,用理智控制自己,維持自己心理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其次,要有慎獨的精神,獨處時也能謹慎從事,自覺遵守道德規則。傅雷說:“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獨處時容易寂寞孤獨,但我們不能被空虛迷茫打敗,要學會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學會和自己相處,不驕不躁,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具有接受外界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能力。外界的評價,是一面鏡子,照出自己的演奏水平,中國人表達西方的音樂,多少會有出入的。鋼琴家應該融入西方的文化環境,在語言文化方面減少偏見、消除隔閡,才能更深入地學習西方音樂。磨鍊功夫,還要不斷地自我反省。傅雷曾多次提到身體擺動的問題,說這是彈鋼琴的大忌。當手上功夫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展現藝術作品的境界時,才需要身體的擺動加以輔助,這是功夫沒練到家的表現。鋼琴家要想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必須能夠叫自己“魂靈出竅”,即所謂的能入能出,自己能跳出演奏者的身份,變成一個聽衆去欣賞、品味自己的作品,從旁觀者的角度去品評自己的優缺點,這樣才更加正確客觀。鋼琴家能夠掀得聽衆的內心世界波瀾壯闊、風起雲涌,而自己卻能理性剋制、收放自如,這樣以後,才能更好地把自己和聽衆的體會合二爲一,把藝術作品表現得更加完整、美好。

這對於語文教學,同樣適用,爲什麼我們的課堂效率不高,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跟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息息相關的。對於有些教材的理解,教師自己可能都是浮光掠影、浮於表面,不深不透,這是沒有入境,何談在課堂上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學生入境,師生都在“門”外,遠遠一瞥、淺嘗輒止,怎會有收穫?有時候,教師自己進入教學情境卻不能跳出來,不能置身於書本、課堂之上,自己講得頭頭是道、沉醉其中,卻忘記啓發學生,師生互動,生生交流,學生無事可做,一直置身事外,教師上得再悅耳動聽也無濟於事,一堂課變成了教師的炫技課,學生的欣賞課,都是做無用功。所以,師生都要有刻苦專研、敢於自我批評的精神,才能更好地生存。

龍應臺曾說:“一個人應該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空閒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我們有了生存的能力之後,如何過有質量的生活呢?首先,我們要熱愛自然和選擇的事業。因爲熱愛,所以一切的痛苦波折,都甘之如飴。熱愛音樂,喜歡用音樂表現生活的喜怒哀樂,表現人生的得意與失落,痛苦與希望,熱情與沉靜,纔會努力付出,刻苦專研,才能耐得住批評與孤獨。自然是創作的課堂,生命的呼吸與律動,沉穩與狂放,蓬勃與凋零……都是鮮活的創作材料。鋼琴家不應拘泥於斗室之間,舞臺之上,而應沉浸在自然之中,多沉思默想,才能打破前人的窠臼,纔能有新的感受、新的啓示。

其次,要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任何有效的教育都是互相交融滲透的,音樂、繪畫、建築、雕塑等藝術之間,都是相通的、互相借鑑的、相輔相成的,只有多鑑賞、多探究、多拓展、多表達才能提高自己全面的藝術修養,才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傅雷認爲教育應該是潛移默化的,如春風化雨一般,不知不覺地流入人的心坎裏,這樣的教育才最有效,最持久。在這種啓發式的教育之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才能永遠保持獨立的精神,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沉淪於世。最後,我們還需要一個精神契合的同伴。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是社會中的人,總需要同伴的扶持,才能走得更遠。選擇同伴的標準,“最主要的還是本質的善良,天性的溫厚,開闊的胸襟。”“仁者愛人”,一個人善良、溫厚,才能自覺自反,纔會有真正的責任感,纔會有積極向上的心,用開闊的胸襟去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有了精神契合的伴侶,生活過得才更有質量。

當我們探求生命的意義時,需要追溯到自己的本原,紮根於祖國優秀的文化之中,不忘初心不忘本,才能在物慾橫流中不迷失自己。中華民族的特質是中正平和、淡泊樸實,開放包容,深諳自己的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精神,才能在東西方的碰撞之中爭取一個平衡的點,創造出新的文化。“富貴於我如浮雲”是極崇高的理想準則,是要我們剋制人生的慾望,儘量拋開渺小的自我,把興趣集中到事業、學問、藝術上,纔會有更廣泛的人生意義。《傅雷家書》中的三生教育理念,將不斷給予我們人生的智慧和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