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對《荷塘月色》中景物描寫的幾點看法

【摘要】《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寫歷來爲人稱道,特別是寫荷塘,寫月色,寫荷塘周圍景緻的三個段落作爲經典段落要求背誦,但朱氏寫景,名家本來就褒貶不一,貶者多指其寫景呆板、生硬,爲寫景而寫景,有造景之嫌。今細讀《荷塘月色》,其中的有些寫景確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對《荷塘月色》中景物描寫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寫景 比喻 意境

《荷塘月色》作爲一篇散文經典入選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已經很多年了,期間我也已上了五輪次之多,上來上去,無非也就在公認爲寫景寫得最好的第四、第五和第六段上大做文章,無論是自己的分析講解,還是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探究,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這三段寫景寫得最好,特別是寫景時,描寫的手段方法很值得同學們在具體的寫作中學習模仿,因爲在這三段中,有長句、短句的交錯運用,讀來朗朗上口;也有大量修辭的運用,特別是比喻就有十幾處之多;更有詞語錘鍊的經典句子,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一個“瀉”字不僅寫出了月光的柔和與均勻,更是讓人讀出了環境的寧靜祥和;一個“浮”字便形象地描繪出了夜色漸濃,水汽氤氳的朦朧和如詩如夢的意境。學生們如若在寫景狀物的習作訓練中有意識的運用這些方法,文章當不至於死板,讀來沒有生氣。

但這次備課時,先是在教參裏讀到余光中先生關於朱自清散文評價的文章時,就深深贊服於余光中先生的分析,後來再在反覆讀課文時,又聯想到南縣隨處可見的荷塘荷花的景緻,心中竟也有些疑惑,筆以記之,權當自娛自樂。

《荷塘月色》三段寫景,分別寫了荷塘,月色和荷塘的四周,但從題目“荷塘月色”之結構就可知道,所有寫景的中心應在月色上,文章確實也是如此,荷葉、荷花、荷香和流水的荷塘勝景及荷塘四周的景觀如果沒有了月色,當不是如此景緻。無論是第五段對月色的正面描繪,還是第四、第六段對月色的側面描寫,我們都能感覺到月色的柔和,月光下的寧靜,這般景緻也與文章反覆交代的“滿月的光裏”“月光還是淡淡的”等內容相互印證,讀來自然就覺得月色描寫得真切,有靈性與活力。

但文中第四段關於“荷”之描寫雖然在描寫方法上對中學生的寫作很有借鑑作用,但就“荷”的具體內容之描寫,總感覺有刻意爲之之嫌,是爲“造”景而寫景,讀來較爲生硬,失去了“荷”之“真”,自然就失去了“荷”帶來的那種真實的美感與愉悅。無論是葉子的“田田”,還是莖葉的亭亭,古人早已有詩詠之,不足奇。如“蓮葉何田田”早就見之於古樂府的《江南曲》,至於高挺於水面之上的荷葉,兩位宋人已經把這綽約的風姿寫盡,周敦頤有“亭亭淨植,香遠益清”之句,周邦彥有“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之句。用“田田”來寫荷塘荷葉之多而密固然沒有問題,但用“亭亭的舞女的裙”來比喻出水很高的葉子,實在不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其中雖然有以動寫靜的妙處在,但舞女舞動,裙子張開即使有“圓”之形狀,但“圓”面應是朝下,呈向下扣住的情狀,而大凡看過荷葉的人都知道,荷葉挺出水面,葉面是朝上的,且與莖相連的部分應是葉面的中心,這一部分是凹陷下去的,這剛好與作者的描寫的“圓”是完全不同的模樣啊。接下來描寫荷花的三個比喻句不僅沒有新意,反覺得有造句之嫌。無論是明珠之喻,還是星星之比,都有晶瑩、透亮之意,即使有當空明月,即使荷花上凝結了夜晚的水汽,即使白色的荷花有反光,但沒有特殊的角度觀之,恐怕難見有如此效果吧。

更何況用“碧天裏的星星”來寫荷塘上的荷花也失之真,“碧天裏的星星”當有夜的深邃與深沉在裏面,而荷塘上空有淡淡的月光,荷塘的四周也有點點的路燈光,整個荷塘應該是微微光亮的,荷花再晶晶亮,但如果沒有反差強烈的荷塘作底色,也很難有“碧天裏的星星”的觀感的。至於用“剛出浴的美人”來形容荷花,是要寫出荷花什麼樣的特點呢?不管怎麼理解,總讓人有聚焦不準的感覺,且讓一羣高中生去讀,去理解,我想恐怕總是繞不開香豔的聯想吧。況且,美人與花之相通,這也是古代的一個傳統,無論是以花來喻美人,還是以美人來寫花,更多的是突出她們的嬌豔或情態之美好或芳香、高潔之品性,讀之更多的是讓人生出無限美好的聯想來。再者,“荷”作爲一種傳統意象,不僅形美花香,也有清高、冰潔的品格在裏面,作者用“剛出浴的美人”來寫潔白的荷花,實在沒有新意,也讓人無法一下子就能抓住其某個特點呀。

還有第六段結尾寫道:“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裏的蛙聲。”我想這讀來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成片的蟬聲和蛙聲吧,試想,當心情頗不寧靜的作者來到滿耳都是聒噪的蛙聲和蟬聲的池塘邊時,心情怎麼能夠平靜呀,不煩躁纔怪呢,那又如何陶醉於寧靜、恬美的月色、荷塘之中呢?如果說,間或有蟬聲、蛙聲,或許才更貼切七月夏夜池塘之光景,也與前文描寫的寧靜、美好的意境相扣,同時也有以動襯靜的妙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