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有趣的遊戲教案(精品多篇)

有趣的遊戲教案(精品多篇)

有趣的遊戲教案 篇一

學生實態

遊戲是兒童的天性。農村山區國小几乎沒有各種較爲現代的兒童遊戲,如電子賽車、堆積木等。我校的學生平時一般都喜歡跳皮筋、踢毽子、打沙包、拍球、傳球等遊戲。他們熟悉這些遊戲。這些遊戲也是過去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小時候玩的。但是學生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小時候玩的遊戲瞭解較少。即使是保留下來的遊戲,在玩法上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學生意識不到這實際上是生活的變化帶來的遊戲的變化。而且,學生在遊戲中只注重玩,很少去理解和體會同學間的參與、互助和友情。因此,我們農村校的品德與社會課教學,要着重引導學生理解他們還在進行着的遊戲所蘊含的教育意義,增強合作意識,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四年級學生感性認識強,對遊戲的今昔變化反映出的生活變化及社會發展的理解有一定難度,這也是本課題教學中要加以注意的。

〖教科書分析

教科書以圖片的形式展示了學生體驗傳統遊戲的實例:警察抓小偷、捉迷藏等,告訴學生在遊戲中要和睦相處、尊重他人。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開發課程資源,組織學生玩過去的遊戲,激發學生探究遊戲的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調查、體驗、交流等途徑,理解遊戲中的教育意義。比如:遊戲必須遵守規則,增進與同伴的交往、相互尊重和禮讓,自己解決遊戲中的矛盾等,並使學生在嘗試各種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加深友情,理解過去遊戲的廣泛參與性,感受過去遊戲與今天的不同,深化學生對父母及自己所生活的不同社會環境的認知。培養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力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從而感受生活的變化,增進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一)學生準備

1、向家裏人或其他成年人瞭解一些傳統遊戲的玩法、規則,瞭解他們爲什麼喜歡這些遊戲。

2、準備傳統遊戲所需的用具(每人至少準備一種)。

(二)教師準備

1、準備傳統遊戲所需的用具。(如滾鐵環、白灰、矇眼睛的黑布等)

2、按照小組數目印製若干份傳統遊戲規則,保證每個小組都能拿到。

3、準備展示傳統遊戲所需的用具,如錄音機、投影儀等。

4、有關感悟遊戲的小文章,以備引導學生感悟交流時展示。

〖本課題教學目標

1、玩過去遊戲,體驗、發現過去遊戲的特點。

2、體驗參與集體遊戲的快樂,理解遊戲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在遊戲中加深同學之間的友情。

3、通過體驗過去遊戲的快樂感受,瞭解長輩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深化對父母及自己生活的不同社會環境的認知,感受社會生活的變化,發展社會生活能力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教學結構

(一)課時安排

2課時。

(二)教學結構整體設計

第一課時

興趣導入―說遊戲―玩遊戲―小結昇華。

第二課時

情境導入―提出問題―探討交流―課堂作業―總結提高。

〖實施過程

第一課時

(一)興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遊戲嗎?

生:喜歡。

師:那你們平時都喜歡玩什麼遊戲呢?

生:我喜歡跳皮筋、跳房子。

生:我喜歡踢毽子、打沙包、玩“警察抓小偷”的遊戲。

生:我喜歡玩“傳球”的遊戲。

師:同學們都喜歡遊戲,老師也喜歡遊戲。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一起到遊戲王國中暢遊一番,親身體驗一下游戲的樂趣,好不好?

生:好。

〖學生實態

遊戲是兒童的天性。農村山區國小几乎沒有各種較爲現代的兒童遊戲,如電子賽車、堆積木等。我校的學生平時一般都喜歡跳皮筋、踢毽子、打沙包、拍球、傳球等遊戲。他們熟悉這些遊戲。這些遊戲也是過去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小時候玩的。但是學生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小時候玩的遊戲瞭解較少。即使是保留下來的遊戲,在玩法上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學生意識不到這實際上是生活的變化帶來的遊戲的變化。而且,學生在遊戲中只注重玩,很少去理解和體會同學間的參與、互助和友情。因此,我們農村校的品德與社會課教學,要着重引導學生理解他們還在進行着的遊戲所蘊含的教育意義,增強合作意識,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四年級學生感性認識強,對遊戲的今昔變化反映出的生活變化及社會發展的理解有一定難度,這也是本課題教學中要加以注意的。

〖教科書分析

教科書以圖片的形式展示了學生體驗傳統遊戲的實例:警察抓小偷、捉迷藏等,告訴學生在遊戲中要和睦相處、尊重他人。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開發課程資源,組織學生玩過去的遊戲,激發學生探究遊戲的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調查、體驗、交流等途徑,理解遊戲中的教育意義。比如:遊戲必須遵守規則,增進與同伴的交往、相互尊重和禮讓,自己解決遊戲中的矛盾等,並使學生在嘗試各種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加深友情,理解過去遊戲的廣泛參與性,感受過去遊戲與今天的不同,深化學生對父母及自己所生活的不同社會環境的認知。培養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力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從而感受生活的變化,增進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一)學生準備

1、向家裏人或其他成年人瞭解一些傳統遊戲的玩法、規則,瞭解他們爲什麼喜歡這些遊戲。

2、準備傳統遊戲所需的用具(每人至少準備一種)。

(二)教師準備

1、準備傳統遊戲所需的用具。(如滾鐵環、白灰、矇眼睛的黑布等)

2、按照小組數目印製若干份傳統遊戲規則,保證每個小組都能拿到。

3、準備展示傳統遊戲所需的用具,如錄音機、投影儀等。

4、有關感悟遊戲的小文章,以備引導學生感悟交流時展示。

〖本課題教學目標

1、玩過去遊戲,體驗、發現過去遊戲的特點。

2、體驗參與集體遊戲的快樂,理解遊戲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在遊戲中加深同學之間的友情。

3、通過體驗過去遊戲的快樂感受,瞭解長輩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深化對父母及自己生活的不同社會環境的認知,感受社會生活的變化,發展社會生活能力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教學結構

(一)課時安排

2課時。

(二)教學結構整體設計

第一課時

興趣導入―說遊戲―玩遊戲―小結昇華。

第二課時

情境導入―提出問題―探討交流―課堂作業―總結提高。

〖實施過程

第一課時

(一)興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遊戲嗎?

生:喜歡。

師:那你們平時都喜歡玩什麼遊戲呢?

生:我喜歡跳皮筋、跳房子。

生:我喜歡踢毽子、打沙包、玩“警察抓小偷”的遊戲。

生:我喜歡玩“傳球”的遊戲。

師:同學們都喜歡遊戲,老師也喜歡遊戲。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一起到遊戲王國中暢遊一番,親身體驗一下游戲的樂趣,好不好?

生:好。

(二)說遊戲

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老師小時候也和同學們一樣特別喜歡玩遊戲。課前我請同學們向家長進行了調查。你們知道他們小時候都玩什麼遊戲嗎?

生:我爸爸說,他小時候最愛玩“警察抓小偷”的遊戲。在瓶蓋裏的膠皮上寫上警察、小偷、警官、打手,拋向空中,每人搶1張,拿到小偷的快跑,拿到警察的追,捉到小偷後帶到警官處,警官發佈懲罰命令,打手執行,打手板、揪耳朵、捏鼻子等。

生:我爸爸說,他小時候最愛玩抓“特務”的遊戲。人數不限,分爲2個組,帶着自制的槍,到處躲藏而不讓對方發現;誰被發現,誰就是特務,並集中在一起不準再躲,直到一方把另一方的人抓完,被抓完的一方就輸了。然後再接着玩。

生:我爺爺說,他們小時候根本沒有玩具,最喜歡的遊戲就是捉迷藏和摸“瞎驢”。

師:摸“瞎驢”就是,在一個圈子裏,一名同學用黑布把自己的眼睛蒙上,其餘同學在他周圍躲閃,被蒙上眼睛的同學憑感覺抓人;被抓到的同學要按要求做,要唱歌或說謎語等。然後替換被蒙上眼睛再抓別人。

生:我爺爺說,他們小時候自己用木頭做陀螺,在冬天裏到冰上玩。

生:我媽媽還說,她從小最愛抓骨子兒,豬骨子兒、羊骨子兒,幾個人玩都行,玩法也不一樣。

生:我姑姑說,她從小最愛玩的遊戲還是跳皮筋,什麼“學習李向陽”啦、“蹦蹦”啦、“細脖”啦,姑姑玩得可好了!

生:我爸爸說,他從小最愛打片子,可不是像現在五花八門的硬紙殼做的,那時自己用廢紙疊的,煽翻了就贏了。

生:我媽媽說,她從小愛玩編花籃的遊戲,每個人伸出各自的一條腿,同是左腿或右腿搭在別人的腿上,圍成圈,大家一齊邊蹦邊唱“編、編、編花籃,花籃裏面坐小孩兒,小孩名字叫什麼,小孩名字叫小蘭”。一起蹲下,再起來,搭在一起的腿始終不能分開,反覆繼續,直到蹦不動了爲止。

師:同學們瞭解得還真不少,看來大人們小時候的遊戲也是豐富多彩的。同學們,你們現在想不想玩一玩過去的遊戲?

生:想!

(三)玩遊戲

師:要想玩好遊戲應該怎麼做呢?

生:要相互尊重和禮讓。

生:要互相幫助。

生:要團結合作,不斤斤計較。

生: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遵守遊戲規則。

師:老師這裏有幾組圖片,你們想想看,他們這樣做對不對。

出示第一組圖片:“警察”抓住“小偷”後,把“小偷”按倒在地上又打又踹。

生:這樣做不對,會造成傷害的。遊戲應該是個“意思”就行了,可以打手板、捏鼻子、罰唱歌什麼的。

出示第二組圖片:“跳房子”時小麗踩線了,不下來。

生:小麗做得不對,應該遵守遊戲規則。

生:踩線應該淘汰出局,小麗應該下去,等着下一輪。要是都不遵守遊戲規則,大家就沒法玩了。

出示第三組圖片:編花籃跳的時候,小新不小心推倒了小軍。

生:小新不是故意的,小軍不要生氣。

生:小新應該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小軍應該說:“沒關係,我們繼續玩吧。”

師:遊戲中我們應該注意安全,小摩擦總是會有的。我們應該學會解決遊戲中的一些小矛盾。下面我們就來做遊戲吧。

出示準備好的規則:“警察抓小偷”、捉迷藏、跳房子、編花籃……

小組討論玩哪種遊戲,選出負責人,領取遊戲規則。教師領學生到操場上一起按規則玩遊戲。

(四)小結昇華

師:同學們一定還沒玩夠。還有很多過去的遊戲,如過電、打沙包、丟手絹等都很有趣,課餘時間可以嘗試玩一玩,不懂規則可以問老師。別忘了把你的體驗感受寫下來,下節課我們相互交流好不好?

生:好。

師:遊戲來源於生活,隨着時代的發展還會出現更多更有趣的遊戲,今天我們玩的是爸爸、媽媽小時候玩過的遊戲,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創編出更有趣的遊戲。

第二課時

(一)情境導入

師:上節課,每個小組同學都玩了一兩種爸爸、媽媽小時候玩過的遊戲。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的體會和收穫。想一想,你還想了解哪些有關過去遊戲方面的問題?

(二)提出問題生:我想知道過去的遊戲有哪些特點?

生:我想知道爲什麼那時的兒童喜歡玩這些遊戲呢?生:我想知道哪些遊戲現在不玩了?爲什麼?

生:我想知道哪些遊戲我們今天還在玩?爲什麼?

師: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都很好,下面同學們就這幾個問題探討一下,說說你們的看法。

(三)探討交流學生小組討論,然後進行全班交流。

生:過去的遊戲很多都是在室外進行的,不需要專門的用具和場所。因此,不需要花錢,像陀螺,都是自己做的。

生:很多遊戲是幾個人玩的,需要大家互相配合。

生:很多遊戲需要身體運動,像跑和跳,可以鍛鍊身體。

師:爲什麼那時的兒童喜歡玩這些遊戲呢?

生:以前生活水平不高,家裏住的地方小,室外活動的空間大,所以那時候的孩子喜歡玩這些遊戲。

生:還有,那時候家裏比較窮,大多數人家沒有多餘的錢給孩子買玩具。

生:還有,那時候沒有電視,書也比較少。所以,他們只能玩一些遊戲來充實他們的生活。

生:那時候小朋友還不太注意衛生,打片子會把手弄髒,所以我們現在都不玩了。

生:抓骨子兒也不衛生,還有彈玻璃球也會把手弄髒;騎“大馬”不安全,所以現在也不玩了。

師:你說得很好,我們遊戲時應該注意衛生,還要注意安全,多玩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遊戲。哪些遊戲我們現在還玩呢

生:像跳皮筋、追人、冰棍化了、打陀螺、過電、丟手絹等,我們現在仍在玩。現在的陀螺一般都是買的,五顏六色,很好看。

生:我現在最愛玩球的遊戲,像拍球、投球和墊球,還可以進行搶球、傳球的遊戲,不但鍛鍊身體,還能鍛鍊反應能力呢。

生:我現在最愛玩賽車遊戲,幾個人玩都行,找一個僻靜的地方,放上跑道就可以了。

生:丟沙包、踢毽子、跳房子,這些遊戲我們還在玩。

師:同學們,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遊戲。遊戲的變化告訴我們什麼呢?

生:遊戲的用具越來越多,花樣也越來越多,說明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生:說明我們的創造能力增強了。

生:遊戲隨着人們生活的變化而變化,這說明我們的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不但知道了遊戲的特點、規則,而且還弄清了遊戲的變化發展是社會變化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的道理。希望你們以後要常玩遊戲,並能創造出新的遊戲。

師:通過上節課玩遊戲和這節課的討論,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就請你們拿起筆,寫寫自己的體會吧。

(四)課堂作業

學生寫體會,可以輕聲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五)總結提高

師:剛纔,老師看到同學們寫得都很認真,現在誰能把自己的體會讀給大家聽一聽?

學生讀體會,師生點評。

師:同學們,健康活潑的遊戲會給我們的童年生活增添歡樂,有益於我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和小夥伴們一起玩遊戲,多一些交流,會使我們體驗到夥伴之間的友誼。請同學們把自己的體會帶回家,讀給家長聽一聽,並讓家長寫上意見,好嗎?

生:好

〖反思

學生都喜歡玩遊戲。“警察抓小偷”、編花籃、抓骨子兒等,都是學生感興趣的遊戲。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第一課時的設計意圖基本是着眼於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學生在遊戲中體驗着快樂,並理解着遊戲的教育意義,感受着遊戲的變化是社會生活的變化帶來的,並使學生在嘗試各種遊戲的過程中,懂得在遊戲的過程中要遵守規則,互相配合,互相諒解。同時,各種各樣的遊戲又加深了學生之間的友情。在教學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愉悅、寬鬆的氣氛中進行嘗試、體驗與交流。

第二課時設計爲討論、交流課,通過討論、交流,學生了解了過去遊戲的特點,比較過去和現在的遊戲的異同,從活動中領悟到遊戲給兒童帶來的歡樂及遊戲所反應出的人民生活水平的發展變化。學生體會到遊戲能有益於身心健康發展,加深同學之間的友誼,增進合作意識,激發創造新遊戲的積極性。在課後,我設計讓家長參與提建議,目的也是激發學生創新積極性,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這樣不僅順利地完成了本課題的學習任務,還使課堂的學習延伸到了課外。

〖評析

張述波老師執教的《過去的遊戲真有趣》第一課時,依據農村學校的特點,在讓學生調查長輩們孩提時代都玩過哪些遊戲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教科書,組織學生做過去兒童生活中常見的“警察抓小偷”、編花籃、抓骨子兒等傳統遊戲,讓學生體驗過去的遊戲給兒童們帶來的快樂。學生在遊戲中認識感悟到不管做什麼遊戲,同學之間必須配合默契,自覺遵守遊戲規則,遊戲才能夠順利地進行下去。在此基礎上,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滲透合作玩遊戲有益於兒童相互交流,有助於團結。教師按照《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要求,引導學生在遊戲出現問題時,要互相禮讓。這樣引導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促進他們人格和諧、完善地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了本地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讓學生體驗過去傳統的遊戲,在遊戲中感悟遊戲的快樂和遊戲必須遵守規則的道理。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課前必須充分調查,對過去的遊戲進行篩選把關,去掉那些影響學生身心健康、遠離兒童生活的遊戲。教師只有選擇傳統的有教育意義的、爲現代兒童所喜聞樂見的遊戲,用於課堂教學,才能引導學生加強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遊戲中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

第二課時,教師能把學生在第一課時的遊戲中的體驗與感悟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討論今昔遊戲的特點,引導學生由表及裏逐漸認識到:遊戲不斷變化,反映出家鄉人民生活水平隨着黨的富民政策在逐年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把今昔遊戲的變化同家鄉人民的生活聯繫起來,體現了品德與社會課把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聯繫起來,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同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的要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討論,爲什麼有些過去的遊戲現在不玩了。目的是讓學生知道遊戲的不斷變化發展,是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化,人民生活在提高的道理。但是,教師引導學生形成這些理性認識的教學過程還略顯得簡單了一些,在實際操作上應該是漸進性的、不斷深化的,這樣才能夠實現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

有 趣 的 遊 戲 篇二

《口語交際·有趣的遊戲》教學片斷與反思

山東省威海市鯨園國小 鄒素英

作爲國小一年級的數學實驗教師,在新教材教學實踐中,我感到:運用新教材,一定要按照以學生活動爲主線的思路,注意爲學生提供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要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和生活背景出發,大膽優化或重組教材,這樣才能體現新課程教學理念。

以下是我執教的《有趣的遊戲》一課的教學片段及反思。

一、動中辨左右

師生共同玩指鼻子眼的遊戲,然後交流自己的感受或發現的問題。

師總結:是啊,要做好這個遊戲就要先分清左右。你是怎樣分辨左右的?誰有好辦介紹給大家。

生1:我吃飯時用右手拿筷子,用左手拿碗。

師:他說的對不對呢?你們做做吃飯的動作。

學生興致勃勃地做拿碗吃飯地動作,並和周圍的同學交流哪是左手哪是右手。

生2:我寫字時用右手拿筆,左手按住練習本。

不等老師說,學生已經自己做寫字的動作並交流起來。

生3:早晨刷牙的時候,我用左手拿牙杯,右手拿牙刷。

學生又自發的動起來。

生4:媽媽做飯時用右手拿鏟子,左手拿鍋。

學生笑着完成炒菜的動作。

生5:我切菜時,用左手按住菜,右手拿刀切菜。

師:這麼小的年紀就會幫媽媽切菜了,你真了不起。

……

〖反思〗

多麼精彩的回答啊!他們的思維、他們的語言、他們的行爲無不是在一種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與交流中流露出來的。課前我就想過辨別左右方位,單靠教師認真講解和學生記憶是學不好的。因此我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來主動學習,但沒想到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如此豐富,他們辨別左右的方法如此多樣。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打破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原有經驗爲基礎,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成爲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爲基礎的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只有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纔是有效的學習。

二、找朋友

師:身體上的好朋友都找到了,現在看看自己周圍,你前後左右的好朋友是誰,誰願意向同學們介紹你的好朋友,介紹到誰,誰就站起來和你的好朋友握握手。

生:我左面是樂琪,(倆人很新奇的握手)右面是凱汐,(倆人很高興的握手)前面是小涵(兩人握手)

學生向後看了看,後面是聽課的老師,猶豫了一下,沒有說話。

師:後面呢?後面是誰?

生:是老師。

師:想不想和老師交朋友?

生:想。

師:那就大膽的過去和老師握握手。

學生走到老師面前大方的和老師握手,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學生非常激動。

師:交了個大朋友,高興嗎?

生(很自豪):高興。

〖反思〗

當學生看着後面的老師欲言又止時,我知道學生想去和他不熟悉的大人打招呼,但他畢竟只是一年級的小孩子,還不敢主動去和陌生的人打招呼。老師及時的鼓勵和聽課老師的熱情使學生勇敢的伸出手,那一刻學生變了,由原來的侷促不安變爲自信十足。我慶幸自己及時的鼓勵,感謝聽課老師的熱情,爲學生的改變而高興。但我也感到不安。當學生握手回來驕傲的說他很高興時,我聽見下面有幾個學生在小聲說“我也想交大朋友”。我心裏猶豫了一下,現在改變的是一人,只需我的一句話,改變的將是五十多個人:可是五十多個學生都下去交朋友課堂上會是什麼樣?課還能繼續嗎?轉念之間課繼續下去。最後課順利上完了,可是那幾個學生的話卻一直困擾着我,它警示我,教書育人要摒棄浮華,踏踏實實,切實爲學生着想。

三、動中玩左右

師:下面的跳房子游戲更有趣,想玩嗎?(想)那我們就要先動手搭房子。同學們看,(如下圖,六隻小動物頭像排成一排)只要你能說出一隻小動物在誰的左邊或右邊就可爲你們小組爭取到搭房子的材料。

生1:小馬在小鹿的左邊。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這位同學就位你們小組爭取到一份材料。

生2:小狗在小羊的左邊,小狗在小鹿的右邊。

師:同意嗎?

生:同意。

生3:不同意。

其餘學生笑。

師:你能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嗎?

生3:我覺得小狗和我們是面對面的,所以它們的左右應該和我們相反。

師:哦,剛纔這位同學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的,而你是從小動物的角度看的,是嗎?同學們,你們認爲他的想法有沒有道理?

生:有道理。

師:是啊,他說的也對。能夠大膽的說出自己與衆不同的意見,多棒啊!我們爲他的精彩發言鼓掌!這兩個同學說得都有道理,都可以爲你們小組爭取到一份材料。

師:剛纔笑他的同學,你們現在有什麼想法?(學生低下了頭)當別人的意見和你不同時先要虛心的聽聽他的想法,交流一下,嘲笑別人是不對的。

〖反思〗

當第三位學生說出自己的意見時,我也像其餘學生一樣以爲他說錯了,但教師的基本素質告訴我,不能武斷的讓學生遵從自己的意見,要聽聽他們的想法,於是就有了他的精彩發言。克魯普斯卡婭曾說過“不要把兒童培養成奴隸,而要培養成自由的公民……那種不尊重兒童個性的教師,無論如何也不是一個稱職的教師。” 從這位學生身上我看到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我看到了課改的成績,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教育的理想在於發展學生先天的個性,培養獨特的見解和首創精神。我們老師不僅是紅燭,也是明燈,我們應在新課改的機遇與挑戰中,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與學生共同成長。

有趣的遊戲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在操作、觀察活動中,初步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積累有關方位和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直接經驗。

教學重難點:

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在操作、觀察活動中,初步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投影、學具、小汽車、小兔子的玩具模型。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照相嗎?老師這裏有兩幅照片,你們仔細觀察一下有什麼不同?

二、出示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提出問題。

1、學生認真觀察圖畫,看看圖中分別拍的是什麼?你想知道什麼?(同位互相討論)彙報:第一組拍的是汽車,第二組拍的是小兔子

2、同一輛小汽車、同一只小兔子爲什麼會拍出不同的照片呢?

(我是從哪個位置拍的?)

3、引導學生回答。

(1)認真觀察第一幅圖,結合平日生活經驗,組織學生討論照片上的兩汽車分別是從哪個位置拍的 。

(2)交流判斷的理由。

(3)再觀察第二幅畫。學生互相說說自己的判斷理由是什麼。

4、出示小汽車、小兔子的玩具模型讓學生觀察。

(組織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並互相說說爲什麼看到的不一樣)

學生練習生活實際說說在生活中碰到的類似的事情

(學生分組互相說說)

三、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在生活中我們要認真觀察,學會辨認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的形狀,只要你們認真,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們一定會學好的。

四、限時作業。

1、老師出示幾幅圖片,讓學生說說從什麼位置拍的?

(討論後回答)

2、出示幾種玩具,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是怎樣的?

3、組織學生做自主練習。

(這是一幅小鳥、小貓觀察兩所房子的情境圖。通過小貓從正面看到的房子的形狀和小鳥從上面看到房子形狀的不同,鞏固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的形狀。)

引導:出示四幅圖,說說分別是誰看到的,並說說自己的理由

五、總結收穫。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作業

學會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的形狀

板書設計:

小小攝影家

學會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的形狀

有 趣 的 遊 戲 篇四

今天是福州一附小和我校聯誼的日子,他們給我們送來了兩節課,其中一節是一年級的口語交際課,課題爲《有趣的遊戲》。由於自己有課,未能“親臨現場”,可是課後我卻有幸聽到了一個很有價值的信息,本校一位年輕教師聽了這節課後,在教研組裏頗爲讚賞地說道:“我們平時的課堂活動,總是反覆強調要學生先聽清楚活動規則再進行活動,可是總有部分學生不賣你的帳,往往沒有耐心聽就開始動了,今天這位老師真高明,她說‘小朋友,你們喜歡玩遊戲嗎?……現在老師就請聽清規則的小朋友參加遊戲’老師話音一落,全班小朋友便齊刷刷地坐得筆直,效果可好了。”

這位年輕教師的話在我的心裏引起了很大的共鳴。平時我們往往不吝時間與精力去構建課堂的教學程序,想方設法如何去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等等等等,可是如果沒有良好的教學秩序做保障,再好的教學設計也是“白搭”。那位教師的高明就在於她很好地把握了孩子的心裏,教學真的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真是“功夫在教外”啊!

有 趣 的 遊 戲 篇五

佚名

一、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觀察遊戲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過的遊戲說出來,互相交流,學習詢問。

二、教材說明

這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說“有趣的遊戲”。圖上畫了三種遊戲:老鷹捉小雞、貼鼻子、丟手帕。教材用圖上小朋友的人數提示學生遊戲指的是兩人以上的集體娛樂活動;從圖上小朋友的神情讓學生覺得這些遊戲多麼有趣,激發他們把自己做過的遊戲介紹給同學,同時向別人學做自己不熟悉的遊戲。

教學重點是交流一些遊戲怎樣有趣,是怎樣做的。

三、教學過程

1看圖激趣。

(1)談話:圖上的小朋友在玩些什麼遊戲?這些遊戲你玩過嗎,你還做過哪些遊戲?(板書學生說到的遊戲名稱)

(2)揭示話題,思考:你覺得哪些遊戲最有趣?

2以圖爲例,指導說“怎麼有趣”。

(1)《老鷹捉小雞》有趣嗎,怎樣有趣?(啓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說出遊戲的趣味。)

(2)《貼鼻子》遊戲怎麼做的?你做過嗎?把自己做的情形說一說。

(3)小結:告訴別人遊戲怎麼有趣,可以講做法,可以講在做的過程中自己的感覺,也可以講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3以小組爲單位,交流遊戲怎麼有趣,對自己不熟悉的遊戲也可以問問同學是怎麼做的。

再推選代表把一個最有趣的遊戲介紹給全班。

4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可以繼續詢問,再評選出最有趣的幾個遊戲在課下做一做。

四、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課時。

五、學生髮言舉例

“貼鼻子”就是蒙上眼睛從遠處走到畫板前,給畫上的人貼上一個鼻子。這個遊戲很有趣,常常會鬧出笑話。有一次輪到我貼了。矇眼之前,我瞄準了鼻子的位置,心裏覺得肯定能貼好。結果,鼻子剛貼上,大家就哈哈大笑起來。我睜開眼睛一看,原來鼻子被我貼到了額頭上,成了一個怪人。

◆[2004

有趣的遊戲教案 篇六

家裏有個可愛的小魚缸,那可是典典的貼心寶貝。典典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脫掉外套,把小手洗乾淨,蹦蹦跳跳地來到魚缸面前,靜靜地看着小魚游來游去,輕輕地嘟囔着:“我回來啦,你們今天高興嗎?我給你們講講我的高興事吧。”典典一邊講着一邊給小魚餵食。

有一天,典典看着遊動中的小魚,突然問:“爸爸,放進水裏的魚食,一部分被小魚吃掉了,另一部分漂呀漂呀,就漂到缸底了,那麼把什麼東西放進魚缸都會這樣嗎?”爸爸笑着回答:“不是呀,有的東西放進水裏會沉底,有的會浮在水面上,有的還會消失呢。”典典眨着眼睛,彷彿在問:“你說的是真的嗎?我怎麼不知道呀?”爸爸決定帶着典典一起動手試一試,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

1.爸爸和典典一起找到這些東西,準備動手做啦:水、透明水杯、石子、鋁箔紙、鹽、糖、小勺。

2.寶貝和爸爸一起往四個玻璃杯裏倒人清水,記得要一樣多啊。

3.先把石子輕輕地放進第一杯清水中,記得不要扔進杯子裏,玻璃杯會被砸破的(圖3)。

4.再把鋁箔紙放人第二杯水中。

5.再把鹽輕輕倒入第三杯水中,小心點,不要撒在外面。

6.最後把糖放入第四杯水中。

7.典典一邊用小勺輕輕地攪拌,一邊睜大眼睛觀察四個杯子裏的變化。石塊沉到水底,鋁箔紙浮在水面上,鹽和糖不見了。

專家觀點

典典是個喜歡小動物的小朋友,他把小魚視爲生命中的小夥伴,每天都會盡心地呵護。典典也是個愛觀察的小朋友,在日復一日的餵食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魚食漂在水面,有的則會沉在水底,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會這樣呢?是啊,每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在孩子的眼睛裏都會變成有趣的問題,小小的問號引導孩子打開探索的大門。

點點的爸爸能夠讀懂孩子這本書,適時地抓住孩子的疑問,和孩子一起在家裏找出想動手嘗試的材料。實驗做起來非常簡單,但需要孩子的細心觀察才能發現實驗的現象:究竟誰還在水裏,誰會不見啦,誰是最快不見的,誰是最後不見的。在爸爸媽媽的頭腦裏,這些問題太簡單了。其實,每一件複雜的事情都是由許多簡單的事情組成的,只要孩子有好奇心就會去觀察,就會去動手試一試,就會有新的發現。

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找一找家裏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拿來做有趣的溶解實驗,比如洗滌靈、植物油、洗衣粉、澱粉、醬油、米醋等等。還可以和孩子走出家門,在花園裏、在小路旁尋找哪些東西可以拿回家試一試,例如泥土、砂礫、水泥等等。只要孩子有疑問的事情,只要安全無毒無害,爸爸媽媽都要鼓勵孩子動手試一試。親眼所見,親手所得,纔會記憶深刻。

學會觀察,是爸爸媽媽和孩子動手探究的重要一步。不同物質的溶解現象會有時間的間隔,爸爸媽媽要鼓勵孩子在一段時間裏堅持觀察,不要因爲溶解現象出現得有快有慢,就放棄部分現象的持續觀察。耐心細緻,持久觀察,孩子的科學探索之路會越走越遠。

有 趣 的 遊 戲 篇七

嗎?

生:(一隻小手舉了起來)老師,我的小手舉得很高,可你沒讓我貼,我很失望。(說着,低下了頭)

師:真對不起,同學們,給她一次機會,好嗎?

衆生:(大聲)可以。

生:(興致勃勃走上講臺)。

師:現在你在想什麼?

生:(甜甜地一笑)雖然我沒貼對,但我很高興,謝謝老師,謝謝大家!(說完,鞠了一躬)

衆生:老師,你也來吧!讓我們一起貼!

師:算了吧,老師把機會留給大家。

衆生:不,我們想讓你也貼。(孩子們再三強烈要求)

師:(拗不過)要我貼行,不過待會要說出老師是怎樣貼的?

生:老師,我們答應你。(一個個興奮地漲紅的小臉)貼完後,學生張祚說了這樣一段話:

在我們的要求下,肖老師也準備貼鼻了。她把方巾對摺了幾下,請我檢查是否看得見,然後把眼睛蒙上,慢慢地朝講臺走去,只見她走到講臺前,摸呀摸呀。這時候我們已全部來到肖老師身旁,大家說:“對,對就貼這兒。”肖老師把鼻子貼上去了。等她揭開方巾看時,我們全都大笑起來,原來鼻子貼到了臉的旁邊。她說:“你們連老師也敢唬弄。”我們笑得更厲害了。

【反思】

活動中,我沒有料想學生會提出這樣的建議。因爲全班三十幾名學生都是第一次做這項遊戲。課前的翹首期盼,課中的激情高漲,讓我肯定地認爲孩子們會把機會留給自己。其次,我也沒想參與到遊戲中去。當孩子們第一次異口同聲地邀請時,雖然很激動,感到出乎意料,但內心是不情願的。嘴上雖說:“把機會留給大家”,真實的想法是作爲老師,和這一羣稚嫩的娃娃重複童年的遊戲,總覺得有點彆扭,萬一貼錯了,也有損爲師的形象。可在孩子們的真摯邀請中,在親自參與中,在他們的現場表述中,我真正地被感動了。原來,走進孩子們,走在他們中間,是如此幸福、快樂!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