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教學計劃(精選3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篇《冀教版五年級科學教學計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冀教版五年級科學教學計劃》相關的範文。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教學計劃(精選3篇)

篇1:冀教版五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二、本冊教材的特點

1原自然課本上的傳統實驗較少,主要是與學生生活聯繫密切的探究性實驗。

以往的教材,例如:四年級下冊,自然課本上的傳統實驗較多,教師們可以直接到儀器室借來實驗儀器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因爲很典型,老師們在教學時一般都能做,即使不是分組,也能做演示實驗。學生們或多或少的會有所收穫。但本冊教材中象這樣的傳統實驗較少。主要是一些不用實驗儀器而與學生生活聯繫密切的探究性實驗,並且有些實驗還需要較長的時間。例如:《小苗的誕生》這一課,種子發芽需要幾天的時間,這樣的實驗,往往因爲費時費力,而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成了在教材上念實驗。學生的探究能力沒有得到根本的鍛鍊和提高。這樣做是不足取的,而是應該根據教學需要,準備充足的實驗材料,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活動,完成探究任務。如果課內無法完成,可以佈置學生早做準備,甚至提前幾天做好實驗的準備工

作。需要在課後繼續探究的,可以佈置學生課後完成。這樣不僅拓寬了課堂容量,讓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而且有利於學生課後仍然保持濃厚地探究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增加了專題研究。

以往的教材中因爲學生年齡小,沒有按排專題研究,而這一學期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探究能力有所提高,課本中增加了三個專題研究:

一、生物的生活環境。

二、關於山地的研究。

三、做個環保小衛士。

每個專題研究都出了多個參考選題供學生選擇,並且用一個選題做了報告示範:設計哪些項目、研究的過程、怎樣記錄、結論和建議等。學生可以根據示範設計研究計劃、實施探究活動、撰寫研究報告等等。也可以不完全依照教材的樣子,而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適當調整。

這樣做專題研究有很多好處:有利於學生系統地研究某項內容,培養了他們深入研究事物的能力,學分了寫研究報告等等,注重了學生動手能力能力的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了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3、利用對比實驗,進行科學研究

本冊書在很多地方利用了對比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研究,尤其是前3課,哪一課都用了對比實驗的方法。什麼是對比實驗呢?現在我結合課本中的例子加以簡單說明:

課本第9頁是這樣敘述的:對比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讓我們學習設計對比實驗,研究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實驗方法:將植物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的植物數量相同,

生長情況相似。然後想辦法讓實驗組的植物生長在光線充足的地方,讓對照組的植物生長在黑暗的地方。有陽光的植物生長得好,沒受到陽光照射的植物生長得不好,由此得出結論:植物生長需要陽光。

看來對比實驗就是要控制讓幾個條件相同,一個條件不同,通過不同的現象得出實驗結論。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正確地使用對比實驗進行科學探究。

4、有關“生物世界”的知識較多。

動、植物知識的教學,可給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在教室內或校園中開闢“自然角”進行種植、飼養。如飼養小魚、小蝌蚪、螞蟻等,在校園的“種植園地”裏種植常見的、自然課上需要學習的植物,可以是觀賞性的花草,也可以是可食用的常見作物等。這樣,學習有關知識時可直接到自然角進行觀察實驗。平時讓學生給自然角里的小動物餵食、換水、清潔,爲植物園裏的植物除草、澆水、捉蟲、鬆土、施肥等,既培養了他們的勞動習慣,又培養了他們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美德;既學到了自然知識,又有了情感體驗。當然有關這方面內容的教學,有條件的還可以直接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現場考察。如教學《根和莖》一課,不一定以課本上提供的大蔥、芫荽、蘿蔔等植物的根作爲唯一的教學內容,而要根據當地的情況,引領學生到本校的生物養殖角或廣闊的大自然中去採集一些具有直根、鬚根、貯藏根的植物,象芹菜、菠菜、小麥、玉米、胡蘿蔔以及薺菜、狗尾草等各種野草都可以採集來作爲觀察對象來進行研究。

5、突出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密切聯繫。

本冊教材中

一、

二、

三、--個單元與環境有直接的聯繫,四單元《冷和熱》和五單元《地表劇烈變化》也與環境有間接的聯繫,構成了本冊的“環境”主題。

在科學技術不斷髮展的今天,環境問題已成爲全球關注的焦點,因此,通過大量的事實和活動,從小幫助學生髮現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密切關係,引導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給社會、環境帶來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培養學生重視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是很重要的。

四、內容概述

本冊教材主要圍繞“環境”這組統一概念,整合課程標準中的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等方面的內容。共設計六個單元,23個課題。

前三個單元“生物生長的需要”、“生物與環境”、“人與環境”都是整合課程標準中的生命世界的內容,重在探索生命與環境的聯繫,突出環境的重要性。

“生物生長的需要”單元主要研究生物生長的條件,怎樣讓植物生長得更好以及動物的食物等,引導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通過大量的對比實驗,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生物生長的規律,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地探究事物規律的能力。

“生物與環境”引導學生研究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知道不同的環境生存着不同的生物。使學生認識到環境對於生物的重要性。增加了專題研究,注重培養學生進行系統的科學探究的能力。

“人與環境”和前兩個單元構成“環境”部分,在前兩個單元的基礎上,研究“人和環境”的關係:人對環境有需求,人的行爲對環境也有影響,人與自然要和協相處。

“冷和熱”整和課程標準中物質世界的內容,認識熱傳遞的規律,熱與風的關係,以及保溫和散熱的方法。

“地表劇烈變化”落實了課程標準中的“地球與宇宙”部分,學生可能感到較陌生,教材中通過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小實驗將抽象的、不易見到的地震、岩漿如何噴發等現象變得直觀、易於理解。注意讓學生收集岩石標本,找出岩石的特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由淺入深地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

“環境與保護”單元是本冊的綜合,是對前幾個單元的概括和總結,突出了本冊的“環境”主題,教育學生要重視環境、保護環境。專題研究“做個環保小衛士”教育學生要將保護環境的行爲落實到實際行動中,真正成爲“保護環境的小衛士”。

五、本冊總目標

1、瞭解生物生長的需要、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人與環境的關係、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2、學會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3、能研究冷和熱的一些基本的現象,瞭解熱傳遞的方法、衣服的顏色、風的形成以及保溫和散熱的方法。

4、瞭解地震、火山的現象。

6、重視環境問題,並注意保護我們的家園。

7、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科學探究能力。

六、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建立科學文件夾,記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文件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課筆記本、自己蒐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評價表等。並在期末對學生做的文件夾進行展示與評比。

(3)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採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5)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繫。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 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7)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

七、課時安排:本冊教材以單元爲內容單位,在課時安排上也以單元爲主,幷包括隨時評價所用課時。

篇2:冀教版五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重點強化了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徵和變化的相互聯繫,既有對事物外部表象的觀察,又從微觀世界認識事物的內部結構和變化的規律性分析,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簡單機械等;認識事物的相互聯繫,如病毒與生命健康、簡單機械與運動等。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間接生活經驗的回顧與運用。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觀察與探究是五年級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識目標

1.瞭解細菌的主要特點和對人類正反兩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屬於植物也不屬於動物的一類生物中的一類。

2.瞭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瞭解人體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環的過程;能認識到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意識到個人對身體健康負有責任能積極參加鍛鍊,注重個人保健;瞭解人類需要那些營養及其來源,懂得營養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瞭解動植物之間的信息傳遞方式及特點;知道大腦在人的語言、思維、情感方面的作用,使人體生命活動的“總指揮部”。

3.瞭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瞭解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人光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知道光是顏色的,瞭解日光的色散現象;瞭解光的三原色、光的合成;做調色遊戲;瞭解光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及光的污染與防治;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能區分聲音的大小和高低;知道聲音要通過物質傳播到達人的耳朵;能區分樂音與噪音,瞭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4.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變化,另一類會產生新的物質;瞭解物質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5.知道利用機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瞭解一些簡單機械,如斜面、槓桿、齒輪、滑輪的使用;能測量並記錄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並能用簡單的圖表或圖形來表示距離和時間的關係;知道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三)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學生分析、採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並做記錄;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

4.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冊教科書的編排從探究對象上看,重點強化了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徵和變化的相互聯繫,既有對事物外部表象的觀察,又從微觀世界認識事物的內部結構和變化的規律性分析,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簡單機械等;認識事物的相互聯繫,如病毒與生命健康、簡單機械與運動等。探究水平較前幾冊教科書有明顯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實施力度,加大學生生活經驗的整理與提升,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間接生活經驗的回顧與運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邏輯推理爲主的思維技能訓練,設計了大量的強化學生邏輯推理的探究項目,如根據發黴饅頭的外部表象,推測產生變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徵與內部變化之間建立聯繫。

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三、基本教學措施:

本冊教材在縱觀全冊教材,教師應更加放開手腳,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較強求知慾望的話題作爲課的主體,通過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從而加深對科學、對科學探究、對科學學習的理解。解釋與模型是五年級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解釋與模型的訓練。

在教學中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根據教材特點,製作一些課件,藉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彩色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於接受。

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查一查、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做一做,多種感官並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三動”能力,即:動手、動口、動腦。

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層次教學,使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能夠從中理解學習的意義,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大部分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四、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與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科學遊戲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五、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教五年級的科學課。通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不足之處:由於科學專職教師不夠和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匆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通過這幾天的接觸,我發現有些學生髮言不積極,表現慾望差,今後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地球和地表的變化》、《聲音的祕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環》、《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本教材以學生髮展爲本,以科學探究爲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主要線索構建單元,以地球內外的不斷運動變化、聲音的祕密、神祕的秋冬星空、生活中離不開的各種材料、水循環等爲主要內容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待科學學習: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2.對待自然: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並用一定的方式讚美自然。

(二)知識目標

1.瞭解地球內部結構;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瞭解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以及噪音的危害與防治。

3.瞭解秋冬季節的星空。

4.知道各種材料特點與用途。

5.認識水的三態變化及相關知識。

(三)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學生分析、採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並做記錄;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

4.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冊教科書的編排從探究對象上看,探究水平較前幾冊教科書有明顯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實施力度,加大學生生活經驗的整理與提升,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間接生活經驗的回顧與運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邏輯推理爲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五、基本教學措施:

本冊教材在縱觀全冊教材,教師應更加放開手腳,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較強求知慾望的話題作爲課的主體,通過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從而加深對科學、對科學探究、對科學學習的理解。解釋與模型是五年級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解釋與模型的訓練。

在教學中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根據教材特點,製作一些課件,藉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彩色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於接受。

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查一查、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做一做,多種感官並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三動”能力,即:動手、動口、動腦。

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層次教學,使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能夠從中理解學習的意義,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大部分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六、各單元、各課課時安排

篇3:冀教版五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爲指導。全面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啓蒙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爲學生後繼的科學學習打下基礎。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將學生髮展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素養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追求科學性、實用性、教育性、普適性的統一。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42人,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三、教材分析:

本冊共分爲六個單元,共22課。

第一單元巧妙的用力: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組織學生探究簡單機械的作用及簡單的原理。學生在研究簡單機械中觀察兩種力相互作用的過程。感受兩個物體相互作用的現象。並認識到當兩種作用力相等時。物體間將達到平衡狀態即可。

第二單元生命的延續:本單元將在學生已有認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引領學生通過收集和整理各類相關資料。觀察、比較並描述相關的現象等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來進一步感悟生命過程的複雜多樣。培養對生命的珍愛。學習植物和動物不同的生殖方式。瞭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徵。同時引導學生關注與生殖有關的生物技術問題。

第三單元生物的進化本單元繼續引領學生帶着許許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1 / 3題。通過查閱、分析和整理資料、討論、撰寫科學短文、模型製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動。討論生物的起源和進化問題。研究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

第四單元地表緩慢變化本單元將引領學生嘗試提出有根據的假設。通過相應的模擬實驗。逐步使學生感悟到各種自然力量以及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幫助學生認識到地表變化是各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激發學生探索地表變化奧祕的興趣。意識到保護地表的重要性。適時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世界。欣賞自然美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第五單元礦產資源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岩石、礦石製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親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這些礦產資源不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因此保護礦產資源顯得尤爲重要。

第六單元工具與技術本單元以工具和技術爲主題。將科學知識、探究能力、科學態度及科學、技術、社會、環境整合起來。激發學生對機器人開發研製的興趣。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設計自己的機器人。

四、教學工作目標:

能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和實驗探究槓桿平衡、滑輪、斜面、齒輪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過觀察分析資料發現動物、植物有着多種繁殖方式;能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對對生命的起源、生物的進化做出有根據的假設;用模擬實驗的方法探究地表的變化;設計、製作能完成一定任務的工具。

始終保持對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達到平衡狀態的興趣以及對未解之迷和生物技術的好奇。並積極關注相關研究的發展;感受生命延續過程的複雜多樣。進一步樹立珍愛生命、保護環境、保護資源的意識;能通過科學家的故事學會並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能運用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積極大膽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能通過收集資料、親歷科學實驗列舉簡單機械的使用。體會到利用簡單機械2 / 3能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效率;舉例說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發現生物的許多特徵是遺傳的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徵之一。分析實例找出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與平衡關係;能描述溫度、風、流水、植物對地表改變的作用。能說出各種岩石是由各種礦物組成的。

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簡單機械的運用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能關注與生物繁殖有關的生物技術。並能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技術們生活和環境帶來的利弊;能提出保護環境、保護礦產資源的建議;能講述科學家的故事。關注工具發明和使用的發展史。

五、工作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