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三年級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教案數學 篇一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第46頁—47頁例一、做一做和練習十第3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口算和筆算方法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通過自主探究、討論交流等方式,藉助點子圖,初步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3、學生在自主探究、尋找方法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理解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二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並能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難點:

解決兩位數乘兩位筆算時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

教學過程:

一、口算鋪墊,引入新課。

師:在今天上課的一開始,請同學們來看黑板上這幾道題,直接口算哪些題你會算?(22×3= 14×2= 14×10= 31×10= 14×12= )第一題會算嗎?(生:會)等於多少?第二題、第三題、第四題分別等於多少?第五題會算嗎?(生回答)有的同學說會,有的同學說不會,沒有全班通過我們給他打個問號。

師:同學們來看,我們會做的這些題都是些什麼題啊?

師:那也就是說我們會做的題是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再來觀察我們不會做的題又有什麼特點?

師:不會做的題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題,同學們!你瞧,今天我們就要利用我們會做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知識來解決兩位數乘兩位數得計算。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師:(課件出示主題圖)從圖中你知道到了哪些信息?要求的是什麼問題?

並列式14×12=

三、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一)估算14乘12。

師:同學們你能估算一下王老師大約買了多少本嗎?你是怎麼想的?(找2個學生說)

師:剛纔我們估算出了12套書大約有多少本,那12套書到底有多少本呢?以前我們學過兩位數乘一位數,還學過兩位數乘整十數的知識,你能不能根據這些,求出14乘12的準確積呢?誰來說說你的想法?(生說把12分成10和2)

(二)點子圖演示分法和算法。

師:我們把每一本書都看作是一個小圓點,就出現了這樣的點子圖,如果把你的想法在點子圖上來表示出來,(課件演示)就是把12套書分成了10套和2套,10套是14×10=140(點子圖上畫括號),2套是14×2=28,140+28=168。看來用我們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他剛纔是把12分成了10和2,那12還可以分成幾和幾呢?(生口答)

(三)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師:你們會像董老師這樣在點子圖上表示出你們的分法和算的結果嗎?那就請大家拿出一張這樣的點子圖,在點子圖上先分一分,再算一算。好開始!

(四)展示學生點子圖作品。

師:請你來說一說。

(課件同步展示)

生1:把12分成5和7。

生2:把12分成4和8。(師引導學生說出把12分成3個4)

生3:把12分成10和2。

師:不管大家用的是哪一種算法,董老師發現我們都是先把兩位數分成了兩個一位數或者是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去乘,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同學們真了不起!都能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

(五)比較三種分法。

師:請同學們再來觀察一下,這幾個同學的作品,你認爲哪種分法在計算的過程中又簡便,又好算?(課件展示三種分法圖)

生回答把12分成10和2最簡便(課件變大出現12分成10和2的點子圖)

(六)學生嘗試豎式計算。

師:剛纔我們所有的解決方案都是一種口算的過程,那我們能不能利用豎式來計算呢?

學生自己嘗試着做一做,教師巡視,找出帶0的豎式和不帶0的豎式

(七)指名板演豎式並回顧計算過程。

(1)學生展示自己豎式過程。

生:(展示帶0的)說計算過程(讓學生手指大屏幕解說)

生:(不帶0的)生一邊說老師一邊板書同時問每一位上的數分別表示什麼。

(2)比較一下這兩個豎式有什麼不同。是否可以不寫0

(3)再次回顧不帶0的計算過程並說出每一層積是誰和誰的積,是幾套數的本書。強調第二層積個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寫。

(4)檢查自己的豎式,把不對的地方改正過來。

(八)小結。

師:通過剛纔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下面我要考考大家,請大家完成學習卡上的第一大題,看誰算的仔細。

(指名黑板板演)

四、鞏固練習。

第一題:看誰算的仔細。

第二題:下面的計算正確嗎?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五、全課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收穫了這麼多?老師真爲你們感到高興。那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裏。課下請大家完成書47頁第2題和第4題。

三年級教學教案 篇二

單元第 四 單元課題4.1 把鹽藏起來 課時 1

目標1、對鹽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設,設計對比實驗。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3、培養敢於、善於提出猜想與假設,願意合作與交流,持之以恆的科學態度。

重點

難點對鹽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設,設計對比實驗,驗證假設。

教法

學法實驗法

教學準備食鹽、燒杯、筷子、熱水等。

教學過程修改意見

一、視頻引入,板書課題。

1、播放或講述電影《閃閃的紅星》片段,造成懸念,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慾望。

小紅軍怎樣才能把鹽藏起來安全地帶上山呢?板書課題:把鹽藏起來

2、學生作出各種猜測。

如果你是小紅軍你會怎麼做呢?學生回答。

(這裏面最好的辦法是哪一個呢?)選用“材料超市”內的材料試一試。

小結:鹽在水中“消失”了,這種現象叫做溶解。

二、猜想假設,提出問題。

怎樣才能使鹽儘快的溶解在水裏?

小紅軍很聰明,把鹽溶解在水裏,他當時的處境一定非常危險,請大家討論一下,怎樣幫他將鹽儘快地溶解在水裏?

三、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攪拌 熱水

(猜想只是一種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實並不總是一樣。

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確,必須設法驗證)

1、要驗證攪拌是不是可以加快溶解,我們可以用比較實驗的方法。

那麼怎麼做才能既公平,又能比較出攪拌比不攪拌溶解得快?引導學生得出:杯子一樣大,同一種水而且一樣多,鹽一樣多少。

指導學生做對比實驗:一個杯子靜止不動,另一個杯子用筷子攪拌。

引導學生描述實驗情況,得出結論。

2、讓學生小組討論選擇一個問題(教師協調每種方法都有小組實驗),討論設計對比實驗,填寫實驗記錄單。

3、交流修正實驗記錄單。

4、按設計方案實驗,收集證據,填寫實驗記錄單。

四、總結交流,得出結論。

1、彙報:哪些小組把你們的實驗結果彙報一下,大家認真聽一聽,研究相同問題的小組可以舉手進行補充。

2、結論:攪拌、熱水可以使鹽在水中溶解得更快。

五、拓展活動:讓學生舉一些生活中的溶解現象。

六、思考:小紅軍把鹽安全地帶上了山,可是怎樣才能把鹽從水中取出來呢?

【板書設計】 把鹽藏起來

溶解---- 攪拌、熱水溶解更快

【教學反思】

課時教學計劃

單元第 單元課題4.2 水落“鹽”出課時 2

目標1、經歷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2、探究得出水的三態變化條件,知道水的沸點與冰點。

3、培養敢於猜想、尊重證據、樂於合作的科學研究態度。

重點

難點對水的三態變化條件提出猜想與假設。

經歷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教法

學法實驗法、對比法

教學準備 水盆、玻璃片、三腳架、蒸發皿、酒精燈、水、鹽等。

教學過程修改意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由上節的故事引入,回顧問題:“小紅軍是怎樣把掩藏起來的?誰能再說一下?”找個學生重述一遍。

複習“溶解”的概念。

提出問題:“小紅軍把鹽藏到水中帶到了山上,可紅軍怎樣把鹽從水中取出來呢?”,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板書課題《水落“鹽”出》。

二、集體探究。

1、教師提問:我們怎樣讓鹽再變回來,怎樣變比較快?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這個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猜想與假設。

建議搞一次競賽:比一比,看哪一組能讓鹽儘快地“變”出來。

根據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會有一些學生能猜想到可以用蒸發的方法析出食鹽。

2、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1)學生假設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小組交流。

(2)制定實驗方案。

(3)分組實驗,教師指導。

(4)交流彙報實驗結論,師生共同評議糾正。

(水蒸發的快慢與下列三個因素有關:水的表面積的大小,水面上方空氣的流動,水的溫度。)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導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1、提出問題:“水到哪裏去了?

2、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與經驗進行探討和閱讀,瞭解水的三態變化的知識。

接着就引導他們圍繞新的問題:“水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狀態變化?”進行猜想。

3、實驗驗證。

學生分組實驗:(1)研究水變成水蒸氣。

(2)研究冰變成水。

(3)水蒸氣變成水。

① 水蒸氣固化成霜的實驗,是通過在冰水中加鹽,令冰強行融化,從而杯內溫度低於0℃,空氣中的水蒸汽碰到杯壁時就會凝結成霜。

這個實驗能夠比較清楚地觀察到水結冰的過程,實驗時可在冰水中插入一支溫度計進行觀察。

金屬杯做這個實驗效果比較明顯,實驗時要提醒學生不能對着杯子呼吸,否則他們呼出的熱氣會使這個實驗失敗。

②冰熔化成水的實驗比較簡單,但由於要用到酒精燈等器材,教師要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實驗時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水的物態變化和杯內水溫的變化。

重點觀察冰水共存時的溫度和水沸騰時的溫度和現象,並記錄下來。

由於當時的實際氣壓可能不會正好是一個大氣壓,再由於水的純度和溫度計的精度及讀數的等因素的影響,會使測得的沸點會比100℃低。

屆時可向學生說明。

③水變成水蒸汽的實驗在前面水中“取”鹽活動中已經做過了,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或安排。

如把這個實驗與水蒸氣變成水的實驗結合起來,則更有利於解釋問題。

教材43頁“水和水蒸氣”實驗圖所示,同時演示水的汽化和汽的液化兩個過程:一是酒精燈加熱使水變成水蒸氣,水蒸汽遇到裝冰的勺子又變成水。

這個實驗證明了水變成水蒸氣的條件是遇熱,而水蒸氣變成水的條件是遇冷。

另外需要向學生指明的是,水加熱後在水上方出現了“白氣”,有很多學生以爲那就是水蒸氣,要讓他們知道這實際是水蒸氣遇到冷空氣變成的小水珠,這實際就是天上的雲,地上的霧。

三、總結與交流

討論水的蒸發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通過各組彙報與交流各組設計的實驗方案與結論,總結出水的蒸發快慢(鹽析出的快慢)與什麼條件有關。

討論水發生三態變化的條件,總結出水蒸氣、水和冰兩兩之間發生變化的條件。

比較蒸發與沸騰的異同點。

四、拓展活動

討論生活中蒸發的例子,如:杯中的水時間長了怎麼少了?怎樣晾衣服幹得快?

生活中水的三態變化的例子。

如:燒開水時,鍋蓋上可觀察到的現象。

冬天,戴眼鏡的同學從室外到室內,眼鏡片上發生的現象。

【板書設計】 水落“鹽”出

浮力 水的三態及變化

(吸熱)

(吸熱) (吸熱)

固態 液態 氣態

(放熱) (放熱)

(放熱)

課時教學計劃

三年級教學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色彩知識系統學習中的一個環節,在學生已學會原色和間色及調配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做嘗試性的色彩遊戲,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是明度,什麼是明度漸變,山此讓學生體驗明度漸變可產生的縱深感及節奏美。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色彩的純度漸變知識,並能用色彩的純度漸變創作圖案畫。

2.掌握純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3.體驗純度漸變有序排列的圖案所產生的縱深感與節奏美,培養學生色彩表現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學習色彩純度漸變的知識及色彩調配方法。

2.掌握調色時的漸變規律,繪製豐實、有趣的純度漸變圖案。

四、教學準備:

師:範畫、毛筆、水粉顏料

生:課本、毛筆、水粉顏料、調色盤、畫紙等。

五、教學過程:

一、.練習、觀察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什麼是色彩的明度?色彩的明度漸變需要加入什麼顏色?怎樣加入?(學生集體回答)老師今天又帶來了幾幅漸變圖,好看嗎?

這幾幅畫中有一幅跟別的效果不同,請仔細觀察把它找出來。(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感受明度漸變與純度漸變的區別)這種色彩的變化雖然也是漸變,但與明度是不同的,我們稱之爲色彩的純度漸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色彩的純度漸變。(板書課題)

二、.介紹知識

色彩的純度又稱色彩的彩度、飽和度,是指色彩的純淨程度,它表示顏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則色彩的純度愈高,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愈小,則色彩的純度也愈低。可見光譜的各種單色光是最純的顏色,爲極限純度。當一種顏色摻入黑、白、灰或其他彩色時,純度就產生變化。當摻入的色達到很大的比例時,在眼睛看來,原來的顏色將失去本來的光彩,而變成摻和的顏色。當然這並不等於說在這種被摻和的顏色裏已經不存在原來的色素,而是由於大量地摻入其他彩色而使得原來的色素被同化,人的眼睛已經無法察覺出來了。有色物體色彩的純度與物體的表面結構有關。如果物體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將使色彩的純度降低;如果物體表面光滑,那麼,全反射作用將使色彩比較鮮豔。

三、欣賞

讓我們來欣賞幾幅用色彩的純度漸變做爲表現手法的作品。

四。創作

1老師示範:

教師用紅色加灰色、紅色加綠色兩種漸變作比較,結合學生調色小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做具體示範,也可以讓部分學生跟老師一同練習、示範。

2.學生練習:

要求:1.獨立創作一幅色彩純度漸變的圖案畫。

5.用水粉顏料色完成作業。

五。評價

學生優秀作業展示

1.評出“最佳效果獎”。

2.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現得效果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六。延伸

尋找色彩的純度漸變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年級教案數學 篇四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者112頁例1簡單的組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規律的過程。

3、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規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能用不同的方法準確地計算出組合數。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學具準備:每生準備主題圖中相關的學具卡片或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老師漂亮一點呢還是喜歡老師醜一點?

生:大多數的小朋友說喜歡老師漂亮。

師:那你們幫助老師打扮打扮。我最喜歡紅色體恤和這三件下衣,到底怎樣搭配最漂亮呢?請小朋友們給老師出出主意。小朋友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師:謝謝。你們的建議都不錯。那我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呢?

老師接着問:那我有兩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呢?有說4種、有說5種、也有說6種的,到底有幾種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試一試

師:請同學們也試着想一想,如果你覺得直接想象有困難的話可以藉助手中的學具卡片擺一擺。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2.發現問題

學生彙報所寫個數,教師根據巡視的情況重點展示幾份,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有的重複了,有的漏寫了。

3.小組討論

師:每個同學算出的個數不同,怎樣才能很快算出兩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呢?並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呢?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交流討論。

4.小組彙報彙報時可能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無序的。用學具卡片或實物擺,然後再數。

(2)、用連線的方法算出。

(3)、用圖式的方法算出。

引導學生及時評價每一種方法的優缺點,使其把適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來。

5.小結教師簡單小結學生所想方法引出練習內容見課本112頁。

(三)拓展應用

數字2、3、4、5、6、7寫出不同的兩位數?寫完交流。(或者也可用這樣一道題:用△○□能擺成6種排法,例如:□○△

請你試着擺出其他幾種排法。

三年級教學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1、例1:橫向條形統計圖。

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2、例1: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例2: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會看這兩種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分析尋找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作出進一步的判斷和決策。

3、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上的意義。

教學重點

1、使學生學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和起始格與其它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並會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2、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會求平均數。

會看兩種統計圖。

教學難點

學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和起始格與其它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會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求平均數。

課時安排

1、簡單的數據分析2課時

2、求平均數2課時

第一課時簡單的數據分析(1)

教學內容第38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學會看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2、初步學會製作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3、能正確分析條形統計圖,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會看兩種統計圖。

教學難點

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引導學生觀察並理解圖意)

如果超市的王經理,現在很想知道超市上週四種品牌礦泉水的銷售情況,還想知道下週該進些什麼品牌的礦泉水。你有什麼好辦法?(統計)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縱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

說說這個統計圖與以前見過的統計圖有什麼不同?

2、它的橫軸表示什麼?縱軸表示什麼?

3、根據統計表,你能完成下面這份統計圖嗎?

3、學生討論並說明如何完成統計圖。

4、提問:如果用橫軸代表銷售量,用縱軸代表不同的品牌,該怎樣設計這樣的統計圖?

5、小組合作學習

6、小組彙報

7、出示規範的橫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完成。

你能跟同學說說完成這樣的條形統計圖時要注意什麼?

8、討論:如果下週要進貨,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你能說說理由嗎?

三、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在前幾個學期,我們已經學會了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結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統計、、、、、、讓學生理解、體驗統計的1、展示數據2、科學預測、決策作用。

四、鞏固練

課本40頁第一、第四題

五、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三年級教案數學 篇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他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時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推理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併產生積極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發現並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講故事

故事發生在20xx年3月15日,有一個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張簽發日期是20xx年2月29日的邊境通行證,在深圳海關準備入關。儘管他經過整容,變了模樣,可還是被檢查證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識破,將他扣留。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

2、同學們想知道是什麼原因嗎?學習了“年月日”的知識你就清楚了。(板書課題)

3、年、月、日是表示時間的單位,我們以前還學過哪些時間單位呢?(時分秒)時分秒是表示時間較短的單位,年月日是表示時間較長的單位。

二、學習新課

1、創設情境,感受生活中年月日的應用。

A:展示書上提供的各個情景,讓學生說說呈現的是什麼情景,這些情景發生在什麼時間?

B: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環保意識的教育。

C:引導學生交流:你還知道哪些有意義的日子?

2、合作探究,認識大月、小月。

A:小組合作,根據問題合作探究:一年有幾個月?哪幾個月31天?哪幾個月30天?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B:師說明:我們把每個月的天數是31天的幾個月叫做大月,把每個月的天數是30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小月。

C:看年曆卡,完成做一做。

3、探究記憶大月、小月天數的方法。

A:師提問:怎樣才能很快的記住大月、小月的天數呢?

B: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C:學習拳頭記憶法和歌訣記憶法。

D:完成做一做。

4、基礎練習。

A:搶答:大月有哪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小月有哪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你出生在哪個月?那個月是大月還是小月?老師出生在12月,這個月是大月還是小月?

B:小遊戲(判斷大小月)

遊戲規則:大月舉右手,小月舉左手。3月、9月、2月……

5、觀察比較,認識特殊的2月。

A:出示書上20xx年和20xx年二月的卡片。

B: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它們有什麼不同?

C:師說明:2月有28天或者29天。2月是28天的這一年叫做平年,2月是29天的這一年叫做閏年。

6、自主計算平年、閏年全年的天數。

A:學生自主計算。

B:交流彙報。知道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7、探索規律,判斷平年和閏年。

A:學生出題“考”老師。由學生根據年曆卡說出年份,老師判斷是平年還是閏年,2月有多少天?(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B:師說明:其實,閏年和平年的年份也是有規律的。

C:引導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認真觀察做一做的月曆,你發現了什麼?

D:提問:你能按規律再寫幾個閏年嗎?每幾年裏有一個閏年?

E:師小結: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一般”說明還有特殊的情況。如果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纔是閏年。

F:判斷平年和閏年練習:

三、鞏固練習,應用提高。

1、填空。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2)6月30日的後一天是()月()日。

(3)小星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正好是兩個月,這兩個月是()月和()月。

2、判斷。

(1)每年都是365天。

(2)一年中有7個大月,5個小月。

(3)25個月就是2年多5個月。

(4)因爲1900是4的倍數,所以1900年是閏年。

3、找規律填空。

1月,3月,5月,7月,8月,(),()。

4、小強今年12歲,可是他只過了3個生日,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幾月幾日?

5、導入的偵探故事揭謎。

20xx年2月沒有29日這一天,邊境通行證是僞造的。

6、練習十二的練習。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課後習題

完成課後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