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多篇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多篇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飛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語文必修“溝通與應用”板塊中的一篇通訊。通訊是**體裁的一種,它除了具有**真實性、及時性的特點外,還有生動性、完整性和評論性的特點。本課從“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寫起,回顧了*載人航天史,在歷史與現實結合中,使現實事件有一種歷史縱深感,要引導學生學習這種歷史與現實結合的寫法。課文的結構簡單,它不但具備**的基本結構特點,而且還有首尾圓合型的結構特色,要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已掌握了**的基本知識,具備了**閱讀**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認識不足。同時學生的基礎層次不同,閱讀時,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理思路難;知局部易,觀全文難;習得知識易,遷移能力難。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的基本結構。

(2)分析本文結構,提高分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心。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的基本結構。

難點:

體會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寫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遠古時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敦煌有飛天壁畫,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做着飛天夢,也只到了今天,夢想才變爲現實。到底如何讓夢想變爲現實的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向太空的航程》。

(二)寫作背景介紹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着*國力的富強,科技水*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着*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爲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這篇**就回顧了這段歷史。

(三)知識鏈接

**特寫:

**特寫是一種以描寫爲主要手法,攝取**事實中最富有特徵和表現力的片斷和場面,形象的再現**事件和**人物的報道形式。它不想通訊那樣要求寫**事件發生、發展的全過程,而只是選取全過程中最富特徵的一兩個片段、場景來加以刻畫,將它們繪聲繪色地描繪出來。它所刻畫的,是**事實的“橫斷面”,是“一串葡萄”中的“特別碩大的葡萄”,是“一串珍珠”中“一顆特別明亮的珍珠”。因此,其報道面比通訊更爲集中、更爲細膩。在表現方法方面,**特寫的主要手法是描寫。它採用細描爲主、白描爲輔的手法,對所要報道的事物、人物或景物進行精心刻畫,再現**現場的具體情景。它當然也使用敘述。有時還採用議論手法,但這些手法處於次要位置。

(四)整體感知

1、通讀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結構

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並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誌着*從此成爲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瞭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的**價值所在。

後面的部分是**的主體,作者並沒有繼續敘述“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經過,而是**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

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構。

2、分析思考:本文標題的含義

標題包含兩層意思:第一,本文要傳達的**事實是*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以認爲是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第二,是指*的航天夢經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探究1:本文按什麼順序行文的?

明確:時間順序。

探究2:作者用這麼多精確的表示時間的數字,對這則**起到什麼作用?

明確:精確的時間數字,顯示了**真實性的特點。表現出當時人們緊張、激動的心情。在那一刻,夢想將變爲現實,傳達出一種無法自制的激動和欣喜。

3、學生展示自己列出的各時間段的重要事件

1958年5月17日,*提出要搞人造衛星,拉開我國航天事業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自己設計的第一枚液體火箭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天空。

1986年出臺的“863計劃”,對*開始載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劑作用。1992年***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

1999年11月20日,“神州”一號實驗飛船發射成功。

20xx年1月9日,“神州”二號發射成功。

20xx年3月25日,“神州”三號飛船發射成功。

20xx年12月30日,“神州”四號飛船發射成功。

20xx年10月15日,“神州”五號飛船順利進入太空。

……

幻燈片顯示:*航天事業的發展:

五十年代末開始對人造衛星的探索

20世紀70年代*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20世紀80年代”863”計劃對*載人航天的催化

神舟一號至四號的順利升空

神舟五號升空飛天夢終實現

神舟六號返回,飛天夢更進一層

神舟七號成功出艙

4、分析本文結尾的特點和作用

明確:和開頭一樣,結尾也是**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寫**事件的必然結局,是意盡言止時的自然收筆。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結尾是主題思想的主要顯示,是讀者領悟文章內涵的一把鑰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結尾”“一篇全在結局”之說。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曾說:“我要等到想出一個跟開頭一樣好的結尾才寫它。”可見人們對結尾的重視。本文的結尾乾淨利索,不拖泥帶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題,增強感染力,使文章錦上添花。

5、**討論:**報道強調及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敘述*航天史,是不是有點不像**了?

**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於補充說明**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敘述*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敘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爲**背景材料來用的。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過了什麼樣艱辛的歷程。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於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

6、學會寫**

首先,要抓住**報道的及時性,準確性的特點。

其次,標題是**的“眼睛”,要選擇好的標題,例如本則**的標題。

再次,注重**的結構。例如本則**爲首尾複合型結構,原因爲本則**首尾兩部分記錄的都是“神州”五號的發射場景,中間則穿插了*航天史的簡要回顧,二者自然地銜接在一起。

(五)課堂小結

本文開頭記錄了“神舟”五號升入太空的重要歷史時刻,然後以時間爲順序,回顧了近半個世紀以來*人的航天之路,材料豐富,條理清晰,學習完本文,不但增長了知識,更增添了民族自豪感。

六、課堂訓練

1、下列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D)

A.正是這8000米的距離,爲*後來的衛星上天開闢了通路,使*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慢慢遠征路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B.科學家們經過多次討論,反覆論證,對*載人航天發展的途徑逐漸形成了共識:從載人飛船起步。

C.*是嫦娥的故鄉,火箭的發源地,是誕生了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的**。

D.在舉國歡慶東方紅的時候,*科學家們把目光投向了更遠的地方。

2、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員送上天,擺在*航天人面前的困難有哪些?他們是怎樣克服的?

3、把本文改成一句話**。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二

一、說教材

《飛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語文必修“溝通與應用”板塊中的一篇通訊。通訊是**體裁的一種,它除了具有**真實性、及時性的特點外,還有生動性、完整性和評論性的特點。本課從“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寫起,回顧了*載人航天史,在歷史與現實結合中,使現實事件有一種歷史縱深感,要引導學生學習這種歷史與現實結合的寫法。課文的結構簡單,它不但具備**的基本結構特點,而且還有首尾圓合型的結構特色,要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二、說學情

高一學生已掌握了**的基本知識,具備了**閱讀**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認識不足。同時學生的基礎層次不同,閱讀時,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理思路難;知局部易,觀全文難;習得知識易,遷移能力難。

三、說教學目標及依據

依據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根據新課標“三維目標”的要求,結合本課的特點,確定目標如下: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的基本結構。

2、分析本文結構,提高分析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情感與態度

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心

教學重點:掌握**的基本結構

教學難點:體會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寫法

四、課時:一課時

五、說教學流程:(結合課件)

(一)導入語(屏顯“嫦娥奔月”圖和“萬戶飛天”圖)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着*國力的富強,科技水*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到底如何讓夢想變爲現實的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向太空的航程》

(二)自主學習(屏幕顯示)

1、瞭解通訊 除去真實、時效的**性特徵,通訊的主要特點有:

(1)生動性。 (2)完整性。 (3)評論性。

目的:瞭解通訊自身的特點。方法:邊讀邊劃。

2、詞語積累 (注意這幾個詞的意義和寫法)

聳入雲天 扭轉乾坤 一鼓作氣 不同凡響

翌年 橫亙 醞釀 塵封

方法:利用註解和工具書。

(三)合作學習-----教師質疑,學生討論。

(1)通讀全文,理清文章脈絡:找出導語、主體、結尾部分。(屏幕顯示)

目的:掌握**的基本結構,完成教學重點的學習。

(2)梳理主體部分:*實現“飛天夢”的歷程中,有哪幾個意義重大的事件。(屏幕顯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記敘順序,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情感目標)

(3)綜合全文,理解標題——“飛向太空的航程” 的雙重含義(屏幕顯示)

(四)分析與探究

(1)這是一篇典型的**報道,它是如何體現**的真實性的,請舉例說明。(屏幕顯示)

目的:理解用事實說話的特點

(2)談談本文的結構特。 (屏幕顯示)

目的:瞭解本文的結構特色。

(3)**報道強調及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來敘述*航天史,是不是不像**了?

目的:理解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寫法,突破教學難點。

(五)課堂小結(屏幕顯示)

本文的結構很簡單,但是作爲一篇典範的**報道,各個構件很清楚,是大家閱讀和寫作**報道的範本,希望同學們認真體會它的結構特點和寫作方法。

六、板書設計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三

一、整體把握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着*國力的富強,科技水*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着*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爲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這篇**就回顧了這段歷史。

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並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誌着*從此成爲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瞭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的**價值所在。

後面的部分是**的主體,作者並沒有繼續敘述“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經過,而是**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這一部分所佔篇幅最長,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這就使得本文和同題材的其他**報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數**都是很詳細地描述火箭發射的經過,*以及國人對於此事的關注,飛船上天后楊利偉的所見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幾筆。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們認識到“神舟”五號發射的成功是*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關注這樣一些瑣碎的場景,讀者急需瞭解這一事件背後的故事。所以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的飛天夢以及我們實現飛天夢的艱辛過程。也正是因爲把事件放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這一段回顧中,有幾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第一枚火箭的成功發射。三是1970年*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太空。四是1992年***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五是“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六是“神舟”一~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

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構。

二、問題研究

1北疚謀晏庥惺裁春義?

本文標題有兩層含義:其一,本文要傳達的**事實是*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爲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其二,*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2斃攣瘧ǖ狼康骷笆斃裕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敘述*航天史,是不是有點不像**了?

**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於補充說明**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敘述*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敘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爲**背景材料來用的。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過了什麼樣艱辛的歷程。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於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

三、關於練習

一、標題是**的“眼睛”,好的標題可以吸引讀者。課文的標題就很有特色,請你說說它的含義。你還見過什麼好的標題?介紹給大家,並就此談談標題對於**的價值。

設題意圖:標題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本題旨在引導學生注意積累、鑑賞好的標題。

參***:

參見“問題探究1”。

二、**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聯繫*時看到的**,結合本文,總結一下。

設題意圖:旨在由這一典範的文章瞭解一般**作品的結構特點。

參***:

本文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篇**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這是一個國人矚目的事件。後面的部分是**的主體,按照時間順序,敘述國人的飛天夢,以及爲了實現這個夢想,科學家們所做的不懈努力。

另外,這篇**還是一種首尾圓合型結構。本文首尾兩部分記錄的是“神舟”五號的發射場景,中間則穿插了*航天史的簡要回顧,二者很自然地銜接在一起。這是不同於一般**的地方。

總結:**一般由導語和主體兩部分構成。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依託**事實的議論組成;而主體則具體展開對**事實的敘述。

三、爲了圓**民族的飛天夢,*的航天人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聯繫課文內容,並補充課外有關資料,編一份“*航天大事記”。

設題意圖:一方面梳理課文內容,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關注這一重大科技事件。

參***略。

四、教學建議

一、*載人航天的成功是*科技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每一個*人都會感到自豪。本文字裏行間充滿了這種對民族發展進步的自豪感。引導學生體會這種高尚的情感,養成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

二、課文結構很簡單,是一篇典範的**報道,各個構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爲學生閱讀和寫作**報道的範本。

三、對於重大歷史事件的記錄,高明的作者總是把它放在歷史的語境中去看,這就使得現實事件有歷史的縱深感。本文和《別了,“不列顛尼亞”》都有這樣的特點,可以互相參照體會一下這種歷史和現實結合的寫法。